廣東(廣東省)

廣東

廣東省一般指本詞條

廣東,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廣州。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下轄地級市21個、市轄區65個、縣級市20個、縣34個、自治縣3個。

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生活習慣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廣東也是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

廣東是太古“南海盤古國”所在地。考古證實廣東於先秦已存在高度文明,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廣東是中國的南大門,處在南海航運樞紐位置上,廣東先民從秦漢開始就通過海洋走上與世界各地交往的道路,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發源地。改革開放後,廣東成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和引進西方經濟、文化、科技的視窗,取得驕人的成績。

自1989年起,廣東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居全國第一位,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總量占全國的1/8,已達到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廣東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一。2016年,廣東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9857家,總量居全國第一;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5年領跑全國。

廣東珠三角9市將聯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成為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並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金屬資源,生物資源,海洋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發展歷史,運行情況,教育,高等院校,著名中學,交通運輸,公路,水運,鐵路,航空,民俗文化,文化特色,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畫派,工藝美術,飲食文化,傳統戲劇,音樂曲藝,民俗節慶,語言文化,境外電視,文化名城,科技之城,風景名勝,名人,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
古文獻中,“越”即“粵”,古代“粵”、“越”通用。先秦古籍對長江以南沿海一帶的部族,常統稱為“越”,文獻上稱之為“百越”或“諸越”(包括吳越閩越揚越南越西甌駱越等等),廣東被稱為“南越”。隋唐以後,“”字意義收窄,指嶺南地區,或稱“南粵”。直至近代,兩廣仍然稱“兩粵”。民國以後,以“粵”字作廣東省簡稱。古國時期,廣東北部、西北部和西部,大致是嶺南蒼梧古國統治地域,而廣東的東部和東北部則是閩越族系和吳越族系所建古國。廣東地區,從古國時期開始,就是多種文化匯合併存的地方。
廣東歷史久遠,是太古時代“南海盤古國”所在地。距今60萬年至80萬年前境內已有人類活動遺蹟。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了早期智人馬壩人遺址)。距今1.4萬年前廣東先民就馴化了水稻,或成世界稻作文明源頭。宋 羅泌《路史·前紀二·天皇紀》載:“有天皇,是曰天靈, 望獲 強尊”;以木德王天下。《三命通會》:“天皇氏繼盤古氏以治,始制乾支之名,以定之所在”。考古研究發現,廣東地區是中國人起源地之一。全基因組分型研究結論表明,遠古先民史前時期進行了從南往北遷徙進入黃河流域,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明。學術界已公認距今四五千年的廣東石峽文化已出現私有制、階級分化和王權政治。商與西周時代,廣東先民與中原有經濟文化往來。
約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嶺南地區出現不少古方國實體。廣東境內,在珠三角地區有“驩兜國”,在粵中地區今博羅一帶有“縛婁國”,在粵北陽山、英德一帶有“陽禺國”,在雷州半島及海南有“儋耳國”、“雕題國”等等。約在戰國前後時期,在廣西大部分地區,廣東的部分地區出現了西甌、駱越兩大方國,這是嶺南地區方國的鼎盛時期。在正史記述中嶺南至秦軍南下帶來先進技術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學界近年來研究發現,這一觀點是“歷史的誤會”,近代相繼出土大量的青銅器陶器水晶等文物,實證了嶺南在秦朝之前已經存在燦爛的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高度文明,嶺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秦朝時期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占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這是廣東歷史上有現存文獻記述的第一次劃分行政區。
秦將趙佗任龍川縣令後,上書朝廷要求從中原遷居五十萬的居民至嶺南。從中原遷來除了遭到貶職的官員之外,大多是“賈人”,也就是“商人”的意思,是朝廷重農抑商政策的打擊對象;既懲治“商人”,又滲透了嶺南,朝廷認為一舉兩得。據記載,秦代的移民大致有5批,為了穩定軍心,解決戰後駐留士兵的配偶問題,南海郡向朝廷申請加派3萬單身女性來嶺南,其理由十分含蓄:“為來自北方士兵補衣服”。秦朝最終批准這個申請,但是在數額上打了折扣,15000名中原寡婦和未婚女子浩浩蕩蕩加入支援邊疆的行列。
秦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三年後,兼併嶺南的桂林郡、象郡;於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定都廣東番禺
兩漢時期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遣大夫陸賈使南越。趙佗受漢高祖所賜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南越國遂成漢藩屬國。劉邦死後,呂后臨朝,從經濟上制裁南越國,並發兵南下攻打南越國,趙佗抵抗並反攻到湖南一帶,斷然宣布脫離漢朝,自稱“南越武帝”。公元前179年,呂后死,漢文帝劉恆即位,再次派陸賈出使南越說服趙佗歸漢。趙佗再次接受了陸賈的勸說,除帝號復歸漢朝,南越國正式列入中國統一的版圖。公元前137年,趙佗去世。其後代續任了四代南越王。
公元前111年,漢朝平定南越國。漢朝將南越國地劃分為9個郡。為了便於監督各郡官吏,漢朝又設立13個常駐監察機構,稱為“十三部”。東漢末,交趾部改為交州,除監察權外,還擁有軍政大權,成為郡上一級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從郡縣二級變為州、郡、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交州轄下的整個南海郡(粵中、粵東),還包括蒼梧郡合浦郡、荊州桂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其中南海郡較秦代增置3個縣:揭陽、中宿(今清遠)和增城。
東漢末,赤壁之戰後逐漸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吳國的孫權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217年,步騭把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番禺。264年,東吳為便於治理,又把南海、蒼梧、鬱林、高梁4個郡(今兩廣大部)從交州劃出,另設廣州,州治番禺,廣州由此得名。廣信是兩廣之“廣”所在地。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信之東謂廣東,廣信之西謂廣西。從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起,將交州治所從蒼梧(梧州)遷到番禺(廣州市)以後,才有廣州的崛起。東吳時期,今廣東省境除廣州轄下的4郡外,還包括荊州始興郡和海南島。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人口達37萬餘人。西漢末期,中原社會動亂不斷,入粵移民陡增,至東漢永和五年,在冊統計人口達86萬餘人。
魏晉南北朝
西晉時,今廣東省腹地屬當時的廣州,粵北屬荊州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南北朝時代,中國政局南北分裂。增設的州、郡、縣多集中在粵中、粵西、粵北地區,粵東地區設定較少。因為當時粵東農業經濟沒有粵西發達,交通也沒有粵西方便。隋初,設廣州、循州(今惠州)兩個總管府統領諸州。隋煬帝廢州為郡,改為郡、縣兩級,大加省並,今廣東省境分屬10郡、74縣。晉代時期,由於北方五胡亂華,北方士族和黎民百姓紛紛逃到東南沿海,晉代嶺南移民被稱之為“流人”。
唐宋時期
唐初地方設州、縣。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唐朝中期潮州汕頭一帶曾經隸屬福建,屬閩州都督府和福建節度使等。756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862年(懿宗鹹通三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東道治廣州,廣東屬嶺南東道,這是廣東省名中“東”字的由來,也是兩廣分為東西的開始。
五代十國時期,嶺南為南漢王劉氏占據,行政區劃基本上繼承唐朝的建制。南漢升廣州為興王府;南漢後期,全境共轄60州、214縣。後梁貞明三年(917),清海、靖海兩軍節度使劉岩立國,國都廣州;國號初名大越,年號乾亨,次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南漢立國後,承襲唐朝典章制度,並大體沿用唐代官制。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廣南東路14州和廣南西路境內的7州,共61縣。宋朝對唐制有所繼承又有所調整。粵西海南島裁撤8個州,而粵東粵北除循唐制外,仍保留南漢所增置的4個州。北宋滅亡和南宋末年,兩度形成士族豪門、平民百姓和抗元將士南逃,兩宋時期的移民潮從規模上遠遠超出了兩晉
元明清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軍)、縣四級,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轉機構。今廣東省境分為廣東道和海北海南道。廣東道道治在廣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元代,因戰爭原因,人口一度有所減少,至明代中期,又增至近400萬人。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廣東道為廣東等處行中書省,並將海北海南道改隸廣東,廣東成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過去長期與廣西同屬一個大區的雷州半島、海南島劃撥廣東統轄,結束了廣東以往隸屬不同政區的狀況,廣東省區域輪廓自此基本形成。終明之世,廣東設10府1直隸州,統轄7州75縣。明朝末年,再次有中原移民遷徙嶺南。
清初承襲明制,地方行政機關分省、道、府、縣4級,但將明時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稱為省。“廣東省”名稱正式使用,所轄範圍與明廣東布政使司相同。清代廣東省最南的轄境是南海諸島的曾母暗沙。西沙群島(時稱“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時稱“萬里石塘”)屬於廣東省瓊州府的萬州管轄。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北宋時期中國政府已在此行使主權,清政府更是經常派水師巡視。
乾隆四十八年(1783),全省在冊人口已達1448.7萬。至鴉片戰爭前夕,更達2286.4萬,躍居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1841年,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香港(時屬新安縣)正式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87年,葡萄牙誘逼清政府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侵占澳門(時屬香山縣)。
中華民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後,各省紛紛回響,宣布獨立。11月9日,廣東便實現“和平光復”,胡漢民為廣東都督,陳炯明為副都督。11月10日,廣東軍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廣東軍政府執政期間(1911年11月-1913年8月),貫徹了孫中山的思想主張和南京臨時政府的政策法令。
1917年9月10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軍政府大元帥。
1921年,成立廣州市政廳。
1921年5月建立中華民國政府,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
1925年6月24日,國民黨中央議決改組大元帥府。
192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7月改廣州市政廳為廣州市政府。國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分為省、行政區、縣和市,實行委員制。廣東省政府下設廣州、北江、東江、西江、南路、海南6個行政區,每區設一行政委員,代表省政府處理本區事務。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侵占廣州。
1945年抗戰勝利後,民國政府把行政督察區分為省府直接督察區和專署行政督察區兩種。省府直接督察的有南海、番禺等12個市縣,專署行政督察區則分為11個區,共轄88個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10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1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全省共設珠江、東江、西江、北江、粵中、南路、興梅、潮汕、瓊崖等9專區,共轄7市98縣,廣州市為中央直轄市。1952年,廣東省和廣州市由中南行政委員會領導,將北海市及欽州專區劃歸廣西,廣西的懷集縣劃入廣東。
1954年,廣東省改由中央直接領導,原由中央直轄的廣州市劃歸廣東省管轄。
1955年,廣西的北海市和欽州專區所屬各縣劃歸廣東省,並更名為合浦專區。
1965年,北海市及合浦專區所屬各縣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1979年,原屬惠陽地區的寶安縣改設深圳市,原屬佛山地區的珠海縣改設珠海市,均由省直轄。廣東省直轄廣州海口汕頭湛江茂名佛山江門深圳珠海韶關等10市,分設韶關惠陽梅州、汕頭、佛山湛江肇慶等7地區和海南行政區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轄14市、92縣、3自治縣。
1981年,設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由海南行政區直接領導。
1983年以後,開始實行市管縣、鄉鎮管村的新體制。
1988年,中央政府將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另設海南省;同年,廣東開始取消地區設定,另設18個地級市(後增加到21個地級市),全面實行地級市管縣體制、以及鄉鎮管村體制。

行政區劃

廣東省境內陸地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87%;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占全省陸地面積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由於歷史原因,東沙群島被台灣當局控制),數量僅次於浙江福建兩省,居中國第三位。另有明礁乾出礁1631個。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關於領海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歸沿岸國家管轄的規定,全省海域總面積41.9萬平方公里。
廣東省廣東省
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劃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四個區域,其中珠三角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粵東:汕頭潮州揭陽汕尾;粵西:湛江茂名陽江雲浮;粵北:韶關清遠梅州河源
廣東省轄市當中,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深圳為計畫單列市,深圳、珠海和汕頭為經濟特區,廣州和湛江為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下分121個縣級行政區,包括6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3個自治縣。其中佛山市順德區被廣東省為省直管縣試點,對順德區實行省直接管理縣財政體制。順德區享有地級市的行政執法許可權,並將接受廣東省的直接考核,分數單列。20個縣級市法律上直屬省政府,實際上是由地級市暫為代管
廣東省轄內諸縣,其中南雄紫金興寧封開龍川五華博羅陽春徐聞高州英德饒平普寧羅定南澳仁化豐順陸河懷集揭西乳源大埔陸豐廉江化州德慶連山連南、新興是財政省直管縣
根據國家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廣東省設立了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乳源瑤族自治縣3個自治縣和連州市瑤安瑤族鄉三水瑤族鄉,龍門縣藍田瑤族鄉,懷集縣下帥壯族瑤族鄉,始興縣深渡水瑤族鄉,陽山縣秤架瑤族鄉,東源縣漳溪畲族鄉7個民族鄉。
廣東省行政區劃一覽
區劃名稱車牌代碼電話區號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粵A
020
粵B
0755
粵C
0756
粵D
0754
粵E/粵Y/粵X
0757
粵F
0751
粵G
0759
粵H
0758
粵J
0750
粵K
0668
粵L
0752
粵M
0753
粵N
0660
粵P
0762
粵Q
0662
粵R
0763
粵S
0769
/
粵T
0760
/
粵U
0768
粵V
0663
粵W
0766
備註:
1、深圳市有大鵬新區一個功能區,非行政區
2、珠海市有橫琴新區高新區高欄港經濟區保稅區萬山區五個功能區,非行政區。
3、東莞市是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莞城區南城區東城區萬江區實際是街道,屬於鄉級行政區
4、中山市是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石岐區東區西區南區五桂山區火炬開發區實際是街道,屬於鄉級行政區
5、汕尾紅海灣區是經濟區,不在民政部縣級行政區之列。汕尾市東沙群島實際上被台灣當局控制。
6、潮州楓溪區功能區,屬於潮安區,不在民政部縣級行政區之列。
7、揭陽藍城區是功能區,屬於揭東區揭陽空港經濟區屬於榕城區,均不在民政部縣級行政區之列。
8、茂名濱海新區是功能區,屬於電白區,不在民政部縣級行政區之列。
9、肇慶大旺區是經濟區,不在民政部縣級行政區之列。
10、順德區車牌號為X;南海區車牌號為Y;港澳進入中國內地車輛車牌號為Z。
11、廣東下轄9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肇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江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2、廣東下轄6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全境位於北緯20°13′~25°31′和東經109°39′~117°19′之間。東起南澳縣南澎列島的赤仔嶼,西至雷州市紀家鎮的良坡村,東西跨度約800公里;北自樂昌縣白石鄉上坳村,南至徐聞縣角尾鄉燈樓角,跨度約600公里。北回歸線從南澳—從化—封開一線橫貫廣東。全省陸地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87%;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占全省陸地面積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數量僅次於浙江、福建兩省,居全國第三位,另有明礁和乾出礁1631個。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居全國第一位。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關於領海、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歸沿岸國家管轄的規定,全省海域總面積41.9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廣東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貫粵西、粵中和粵東北的羅平山脈和粵東的蓮花山脈;粵北的山脈則多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脈,此外粵東和粵西有少量北西―南東走向的山脈;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
構成各類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崗岩最為普遍,砂岩和變質岩也較多,粵西北還有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還有景色奇特的紅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丹霞山金雞嶺等;丹霞山和粵西的湖光岩先後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沿海數量眾多的優質沙灘以及雷州半島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遊資源。沿海沿河地區多為第四紀沉積層,是構成耕地資源的物質基礎。
氣候環境
廣東省屬於東亞季風區,從北向南分別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熱帶氣候,是中國光、熱和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從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時數由不足1500小時增加到2300小時以上,年太陽總輻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間,年平均氣溫約為19℃-24℃。全省平均日照時數為1745.8小時、年平均氣溫22.3℃。1月平均氣溫約為16℃-19℃,7月平均氣溫約為28℃-29℃。
廣東地形廣東地形
廣東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間,全省平均為1777毫米。降雨的空間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趨勢。受地形的影響,在有利於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風坡有恩平海豐清遠3個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於2200毫米;在背風坡的羅定盆地、興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島、潮汕平原少雨區,年平均降水量小於1400毫米。降水的年內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際變化也較大,多雨年降水量為少雨年的2倍以上。
洪澇乾旱災害經常發生,颱風的影響也較為頻繁。春季的低溫陰雨、秋季的寒露風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凍,也是廣東多發的災害性天氣。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廣東省面積為17.977萬平方公里,其中宜農地434萬公頃,宜林地1100萬公頃。廣東是中國國內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2008年全省土地利用的實際情況:全省未利用地130.05萬公頃(1950萬畝),其中未利用土地69.79萬公頃(1000萬畝),其他土地60.26萬公頃(900萬畝)。

水資源

廣東水資源相當豐富,年降水總量3194億立方米,河川徑流總量1819億立方米,加上鄰省從西江韓江等流入廣東的客水量233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深層地下水60億立方米,可供開採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達4735立方米,大大高於中國平均水平。
廣東境內主要河係為珠江西江東江北江和三角洲水系以及韓江水系,其次為粵東榕江練江螺河和黃崗河以及粵西的漠陽江鑒江九洲江南渡河等獨流入海河流。廣東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珠江通航能力僅次於長江,居中國的第二位,居中國江河水系的第二位,長度及流域面積均居中國第四位。

金屬資源

廣東為稀有金屬有色金屬之鄉,全省己找到礦產116種,探明儲量的有88種。其中高嶺土、泥炭土、冶金用脈英石、水泥用粗面岩、的儲量列中國第一位,鈾礦獨居石磷釔礦玻璃用砂、油頁岩、飾面用大理岩輝綠岩列第二位。

生物資源

廣東動植物種類繁多。屬於國家Ⅰ級保護植物的有桫欏銀杉虎顏花3種,屬於Ⅱ級保護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觀光木等24種。此外,香蕉荔枝龍眼鳳梨嶺南四大名果,經濟價值很高。被列入國家Ⅱ級保護的動物有華南虎雲豹熊猴中華白海豚等22種,列入Ⅱ級保護的有金貓穿山甲獼猴白鷳(省鳥)等95種。

海洋資源

廣東海洋資源十分豐富。遠洋和近海捕撈以及海洋網箱養魚和沿海養殖的牡蠣、蝦類等海洋水產品年產量達374萬噸;海水養殖可養面積77.57萬公頃,實際海水養殖面積20.82萬公頃;雷州半島的養殖海水珍珠產量位於中國首位。
廣東沿海的遊艇碼頭廣東沿海的遊艇碼頭
沿海還擁有眾多的優良港口資源。廣州港深圳港汕頭港湛江港己成為中國國內對外交通和貿易的重要通道;大亞灣大鵬灣碣石灣、博賀灣及南澳島等地還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灣的油氣田己打出多口出油井。沿海的風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開發潛力。廣東沿海沙灘眾多,氣候溫暖,紅樹林分布廣、面積大,在祖國大陸的最南端燈樓角又有中國惟一的大陸緣型珊瑚礁。

人口

常住人口
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1346.0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021.62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0.70%,比上年末提高0.8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43.98萬人,出生率12.79‰;死亡人口51.22萬人,死亡率4.55‰;自然增長人口92.76萬人,自然增長率8.24‰。
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
廣東有3000多萬海外僑胞,占全國海外僑胞人數一半以上,分布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在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高棉,歐美的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德國,南美洲的秘魯、巴拿馬、巴西、委內瑞拉,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非洲的模里西斯、馬達加斯加、南非等國家和地區。省內有10.17萬歸僑、3000多萬僑眷,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和梅州等僑鄉地區以及23個華僑農場。

政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歷任廣東省四大機構正職
省長:葉劍英→陶鑄→陳郁林李明→黃永勝→劉興元→丁盛→趙紫陽→韋國清→習仲勛→劉田夫梁靈光葉選平朱森林盧瑞華黃華華朱小丹馬興瑞
省政協主席:葉劍英→陶鑄→區夢覺王首道尹林平梁威林吳南生郭榮昌劉鳳儀陳紹基→黃龍雲→朱明國王榮
參考資料來源:

經濟

發展歷史

古代廣東經濟以其鮮明的特色在全國占有著重要的地位。秦漢時期,南越地區的犀牛角、象牙翡翠珠璣等物品成為中原人民喜好的珍品,嶺南的水果、礦物、海產品也不斷北上與中原其它物產交換。“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更使廣州很早就成為中國溝通東南亞、非洲、歐洲的重要港口。唐宋市舶貿易的繁榮,廣東成為朝廷的財富重地,中央王朝十分重視廣東在全國的經濟地位,廣東很早就和中原有經濟文化聯繫,唐代大庾嶺通道的開闢,進一步加強了廣東和全國的交流。
國父孫中山國父孫中山
明中葉以後,廣東社會經濟更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農業方面,沙田的開發和桑基生態農業的發展,使珠江三角洲成為中國著名的經濟作物種植區;手工業方面,佛山的冶鑄,佛山石灣的陶瓷,廣州一帶的絲織業,粵東的製糖等都獨步全國,“廣貨”馳名天下;商業領域,廣東商幫周流天下,明清時期大庾嶺商路的繁榮是廣東經濟發展和商業興盛的標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廣州一口通商制度,又使廣東成為中國與世界聯繫的重要省份。此時,廣東經濟發展已領先全國,珠江三角洲成為中國最富庶的地區。雖然晚清的鴉片輸入和帝國主義的入侵給廣東的經濟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廣東得風氣之先,同時也成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最早和最快的地區之一。
國民黨統治廣東時期,中央銀行(1924年8月15日至1929年2月底)與廣東省銀行(1932年元旦至1949年10月底),先後實為唯一的政府金融機構。兩行前後名稱雖有不同,但實一脈相承,因廣東省銀行,是由中央銀行遞嬗而來。當孫中山先生在廣州稱大元帥時,於1924年8月15日,成立中央銀行於廣州,隸屬大本營財政部管轄,原是國家銀行性質。其後國民革命軍北伐,南京政府成立,1928年冬,在滬另設中央銀行,其時李濟深主粵政,因恐粵行為滬行所並,乃將粵行重新改組,期與滬行分清界限。
1978年以來,廣東在全國率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促進了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已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最發達、具市場活力和投資吸引力的地區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加工製造出口基地,是世界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區之一。廣東GDP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從1978年的第5位,到1989年上升至穩居第1的位置。GDP年平均增長率14.1%,增長速度居全國第1位。在省會廣州舉辦的每年兩屆的廣交會是中國出口貿易的晴雨表,支撐了廣東省內外貿易和出口加工業多年的持續發展。
廣東省以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地位,在許多經濟指標上都列各省第一位。如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民儲蓄存款、專利申請量、稅收、進出口總額、旅遊總收入、行動電話擁有量、網際網路用戶、貨物運輸周轉總量等。其中進出口總額年均占全國約1/4;累計吸引外商投資占全國約1/4。廣東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深化區域金融合作,全力建設金融強省,對周邊地區的金融輻射力越來越強。廣東已基本形成了以貨幣、外匯、產權等市場為主體的金融市場體系。現與港澳合作打造粵港澳都市圈。

運行情況

經濟總量
2018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7277.77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31.44億元,增長4.2%,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2.5%;第二產業增加值40695.15億元,增長5.9%,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38.6%;第三產業增加值52751.18億元,增長7.8%,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9%。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4.0:41.8:54.2,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在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4.5%,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2.7%,金融業增加值增長6.3%,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3.3%。現代服務業增加值33198.45億元,增長8.6%。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27026.39億元,增長7.9%。民營經濟增加值52611.59億元,增長7.3%,占地區生產總值的54.1%。2018年,廣東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641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3058美元。
分區域看,珠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為80.2%,東翼、西翼、山區分別占6.6%、7.4%、5.8%。
發展規劃
201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廣東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聯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成為與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接下來廣東還將打造由珠三角九市和環珠三角六市組成的大珠三角經濟區,打出政策“組合拳”,提速粵東西北振興發展。
廣東(廣東省一般指本詞條)
廣東省政府於2017年12月發布了《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提出在城鎮化方面,廣東要形成以珠三角世界級灣區城市群為引領、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陽城市帶為支撐的世界級沿海都市帶。該《規劃》提出,要對接國家“兩橫三縱”城鎮化布局,推進形成“一軸、多中心、集群式”城鎮空間結構。“一軸”即依託沿海高速公路、高快速鐵路,構建貫通粵東、珠三角、粵西的沿海發展主軸;“多中心”即以廣州、深圳為主中心,珠海、汕頭、湛江為副中心,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汕尾、揭陽、潮州、陽江、茂名等為地區性中心,構建“雙核多心”功能等級體系。

教育

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引入西學。在廣東省創辦新式學校,將平民教育納入滿清朝廷的視野,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不得不對教育革新網開一面。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式學堂,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廣東省高等教育水平位居中國前列,截至2016年5月30日,廣東省有普通高等學校147所,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其中公辦本科院校37所、民辦本科院校7所、中外合作院校2所、獨立學院16所、公辦高職院校57所、民辦高職院校28所。2013年兩個學科中國排名第一,26個學科進入中國前5。2018年1月發布的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廣東13所高校60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學校數占全國219所的5.9%,學科數占全國6.72%。

高等院校

廣東省境內高等院校分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普通高等本科獨立學院、普通高等專科院校、軍事院校以及技師學院等5個類別。
廣東省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名單
學校名稱主管部門辦學地點辦學層次
教育部
廣州 珠海
國家211工程985工程
教育部
廣州
國務院僑辦
廣州 珠海 深圳
國家211工程
廣東省
廣州 佛山
國家211工程
廣東省
廣州
廣東省211工程
廣東省
汕頭
廣東省211工程
廣東省
廣州
廣東省211工程
廣東省
廣州
廣東省211工程
廣東省
廣州
廣東省
深圳
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
廣東省
廣州 佛山
本科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東省
廣州 佛山
本科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東省
廣州 肇慶
本科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東省
廣州
本科
廣東省
廣州
本科(民辦大學)
廣東省
廣州
本科(民辦大學)
廣東省
廣州
本科(民辦大學)
廣東省
廣州
本科(民辦大學)
廣東省
佛山
本科
廣東省
佛山
本科(民辦大學)
廣東省
湛江 東莞
本科
廣東省
湛江
本科
廣東省
湛江
本科
廣東省
東莞
本科
廣東省
東莞
本科(民辦大學)
廣東省
肇慶
本科
廣東省
肇慶
本科(民辦大學)
廣東省
深圳
本科
廣東省
江門
本科
廣東省
潮州
本科
廣東省
梅州
本科
廣東省
茂名
本科
廣東省
韶關
本科
廣東省
惠州
本科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
聯合國際學院
廣東省
珠海
本科(中港合辦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深圳
本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
廣東省
汕頭
本科
廣東省普通高等本科獨立學院名單
廣東省高等職業學校、高等專科學校名單
廣東省軍事院校名單
廣東省技師學院名單

著名中學

2017廣東省頂尖中學排行榜
名次
中學名稱
全國排名
所在城市
城市排名
狀元人數
1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25
廣州
1
5
2
深圳外國語學校
50
深圳
1
3
2
珠海一中
50
珠海
1
3
4
佛山一中
78
佛山
1
2
4
廣東仲元中學
78
廣州
2
2
4
深圳高級中學
78
深圳
2
2
4
深圳中學
78
深圳
2
2
4
信宜中學
78
茂名
1
2
9
潮陽實驗學校
152
汕頭
1
1
9
潮陽實驗中學
152
汕頭
1
1
9
東華高級中學
152
東莞
1
1
9
高明區第一中學
152
佛山
2
1
9
廣東實驗中學
152
廣州
3
1
9
廣雅中學
152
廣州
3
1
9
廣州市執信中學
152
廣州
3
1
9
惠州市第一中學
152
惠州
1
1
9
茂名一中
152
茂名
2
1
9
梅州東山中學
152
梅州
1
1
9
普寧華美實驗學校
152
普寧
1
1
9
深圳寶安中學
152
深圳
4
1
9
深圳實驗學校
152
深圳
4
1
9
陽江市第一中學
152
陽江
1
1

交通運輸

公路

  • 市際交通
珠三角為了打造一小時生活圈,已開通城際巴士,如莞惠巴士(東莞到惠州)、廣佛巴士、莞深巴士(東莞到深圳)、惠深巴士(惠州到深圳)、佛肇城巴(佛山到肇慶),嶺南通於2010年廣州亞運會前已發行,可在廣州、佛山、肇慶、江門、汕尾、惠州、茂名、珠海、韶關、中山、清遠、雲浮、揭陽、陽江、河源、汕頭、潮州、湛江18座城市。力推嶺南通與八達通互聯互通,廣東與澳門嶺南通已互通。

水運

廣州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是中國最早對外的通商口岸,唐玄宗開元間(713-741)﹐廣州即設有市舶使(後改名“市舶司”),總管對外貿易與收稅,是為海關的起源,也是中國第一個海關,在漢唐時期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清朝乾隆“一口通商”使廣州為唯一對外貿易港口。清末,《中法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法《廣州灣租界條約》中,英法等國分別租借租廣州、潮州、汕頭、瓊州(瓊州時屬廣東)、廣州灣(今湛江)。
廣州港廣州港
深圳港位於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東岸,毗鄰香港。深圳260公里的海岸線九龍半島分割為東西兩大部分,是華南地區優良的天然港灣。蛇口、赤灣、媽灣、鹽田、大鏟灣、沙魚涌、下洞、東角頭、福永和內河10個港區。

鐵路

高鐵
客運專線:京廣高鐵、廣深港高鐵、貴廣高鐵贛深鐵路廣汕鐵路梅汕高鐵雙龍高鐵
普鐵
國鐵Ⅱ級:梅坎鐵路
捷運
電車
珠海有軌電車1號線:首期工程線路全長約8.877km,共設車站14座(在建)。
龍華新區有軌電車:線路長9 .1公里,設9站(在建)。
有軌電車:佛山市南海區新型公共運輸(有軌電車)試驗段建設啟動。
無軌電車:廣州

航空

根據遠期規劃,將完善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為國際複合型門戶樞紐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及粵西國際機場為區域性樞紐機場,其他支線機場為補充的全省民用機場布局。
廣東省機場
序號機場飛行區等級備註
1
4F
國際複合型門戶機場
2
4F
區域性樞紐機場
3
4E
省骨幹型機場
4
4D
5
4D
其他支線機場
6
4C
7
4C
8
4C
9
4D
軍民兩用機場
10
4D
民用機場
11
1A
直升機場
12
3C
低空航線機場
13
軍用機場
14
軍用機場
15
深圳南頭機場
直升機場
16
湛江坡頭機場
直升機場
17
珠海九州機場
直升機場
18
湛江遂溪機場
軍用機場
19
普寧維平機場
直升機場
20
粵西國際機場(在建)
4D(規劃)、4E(規劃)
區域性樞紐機場
廣州歷史上的8個老機場
作為中國航空事業的發祥地,從1911年廣州成功起飛第一架飛機,廣州先後出現過的機場多達8個,最早的是燕塘機場,此後是大沙頭機場南石頭水上機場二沙頭水上機場河南沙頭機場石牌跑馬場機場廣州天河機場白雲機場

民俗文化

文化特色

廣東文化源遠流長,是嶺南文化的主體。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居於重要地位,起著重要作用。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嶺南文化由本根文化(即語言認同文化)、百越文化(即固有的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即南遷的中原漢文化)、海外文化(即舶來的域外文化)四部分組成,其內涵豐富多彩。涵蓋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畫派戲曲音樂工藝美術、民俗節慶、宗教文化飲食文化語言文化、僑鄉文化等眾多內容。從地域上又分為廣府文化、廣東客家文化潮汕文化

嶺南建築

鑊耳屋是嶺南傳統民居的典型代表,以廣府風格的民居建築為主要代表,因其在屋的兩邊牆上築起兩個像鑊耳一樣的擋風牆而得名。鑊,是古代的一種大鐵鍋。“鑊耳屋”因其山牆狀似鑊耳,故稱”鑊耳屋”。其建築特點是瓦頂建龍船脊和山牆築鑊耳頂,用於壓頂擋風。“鑊耳屋”一般為磚木結構,多用青磚、石柱、石板砌成,階磚鋪地,紅、白石板鋪天井,外牆壁均飾以花鳥、人物圖案。潮汕、客家的民居建築亦有類似鑊耳山牆,粵北客家等地稱為“雲牆”或者是“茶壺環”。

嶺南園林

嶺南園林是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三大流派之一,在現代園林的創新和發展上,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嶺南園林的獨特風格:求實兼蓄,精巧秀麗。在建築形式上,嶺南園林有比較鮮明的特色:一是體型輕盈、通透、樸實,體量較小;二是裝修精美、華麗,大量運用木雕、磚雕、陶瓷、灰塑等民間工藝、門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細刻,再鑲上套色玻璃做成紋樣圖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猶如一幅幅玲瓏剔透織綿;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構件受西方建築文化的影響,如中式傳統建築中採用羅馬式的拱形門窗和巴洛克的柱頭,用條石砌築規整形式水池,廳堂外設鑄鐵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嶺南文化特點。

嶺南畫派

廣東畫壇從明清起有較大發展,人才輩出,風格獨特,技法紛呈,求新求變。20世紀初,在廣東產生了“嶺南畫派”,其創始人主張以倡導藝術革命,建立現代國畫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會古今為途徑;以形種兼備、雅俗共賞為審美標準;以兼工帶寫,彩墨並重為藝術手法。獨樹一幟,成為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美術流派。

工藝美術

廣府民系的工藝美術,品類繁多,有的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如肇慶端硯;廣州的象牙雕刻、玉器、紅木家具、積金彩瓷、朱義盛首飾和廣繡等;佛山陶瓷、木版年畫、剪紙、金銀銅錫箔、染色紙、南獅獅頭彩扎燈色;新會葵扇;東莞和南海煙花炮竹以及各地在建築裝飾中的木雕泥塑灰塑磚雕等,其中以端硯、粵繡、雕刻、陶瓷最具特色。潮汕有潮州木雕潮繡潮汕抽紗、潮州工藝瓷等工藝精品。其他還有雷州換鼓雷州石狗等。

飲食文化

粵菜,即廣東地方風味菜,是中國的四大菜系之一,由廣州菜(也稱廣府菜)、潮州菜(也稱潮汕菜)、東江菜(也稱客家菜)三種地方風味組成。粵菜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代嶺南越族先民已有獨特的飲食風格,如嗜好蟲蛇魚蛤與生食。早在二千年前西漢人所著的《淮南子》一書中,就有“越人得蚺蛇以為上餚”的記載,南宋人也誇張描述:粵人“不問鳥獸蛇,無不食之”。廣東飲食文化近百年來已成為國內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響的飲食文化之一。

傳統戲劇

粵劇潮劇花朝戲廣東漢劇正字戲西秦戲雷劇粵北採茶戲樂昌花鼓戲粵西白戲等。粵劇、潮劇屬於中國的十大地方劇種。

音樂曲藝

嶺南音樂因其文化的多樣化具有多重屬性,廣東音樂潮州音樂、客家音樂(客家山歌廣東漢樂)、雷州音樂和嶺南的少數民族音樂。廣東音樂代表性人物有嚴老烈等,著名樂曲有《旱天雷》、《倒垂簾》、《餓馬搖鈴》、《雨打芭蕉》等。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為中國一流樂團,廣東實驗現代舞團為國際知名舞團。粵語相聲(南派相聲)威震港澳,代表人物黃俊英
標誌性文化設施有廣東省博物館新館星海音樂廳深圳音樂廳、東莞大劇院,東莞玉蘭大劇院等;廣東省連續兩年獲得中國社會文化最高獎“群星獎”評選總成績和金獎數全國第一。

民俗節慶

廣東部分民俗慶典活動:南獅、佛山行通濟、廣州廣府廟會佛山秋色潮州大鑼鼓英歌燒塔燒龍飄色、粵西年例、佛山北帝誕廟會、廣州波羅誕廟會、盤古王民俗文化節、儺舞等。

語言文化

廣東語言狀況複雜,除粵北粵東粵西瑤語壯語畲語標話及歸屬不明的漢方言舊時正話軍話、韶州土話(粵北土話)等,主要流行3種保留了豐富的古漢語特點、又各有特色的漢語方言廣東本土漢語方言粵語(包括古話)、客家語(包括涯話)、閩語(包括潮州話雷州話福佬話學佬話海話隆都話等)。粵方言又稱廣州話、白話,廣東粵方言在海外華人社區廣泛流行;廣東是客話最重要的流行地;廣東閩語屬閩方言閩南一支。

境外電視

廣東省有線及各市線有翡翠台明珠台本港台國際台星空衛視華娛衛視鳳凰衛視,是中國大陸唯一有境外電視合法落地的省。

文化名城

廣府文化興盛地之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
潮州文化發祥地之一。
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南獅的發源地,明代時是南中國冶煉中心
古封開是嶺南最早首府,粵語發源地,漢代海陸絲綢之路的對接點之一。
客家文化發祥地之一。
客家四州之首,被稱為客家僑都
香山文化發祥地之一。
雷州文化發源地之一,徐聞縣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之一

科技之城

科技典籍是科技文化歷史傳承的重要載體。嶺南地區流傳至今的重要著作,包括《幼幼新書》、《南方草木狀》、《萍洲可談》、《異物志》、《海語》、《海錄》、《肘後備急方》等,至今都具有重要的科技參考價值。

風景名勝

廣東省境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名錄
序號景區名稱序號景區名稱序號景區名稱
1
2
深圳華僑城旅遊度假區
3
廣州白雲山風景區
4
5
深圳觀瀾湖休閒旅遊區
6
清遠連州地下河旅遊景區
7
韶關仁化丹霞山景區
8
佛山西樵山景區
9
惠州市羅浮山景區
廣東省境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名錄
序號景區名稱評審年度
1
西樵山風景名勝區
2001
2
2001
3
2001
4
清新溫礦泉旅遊度假區
2001
5
廣州白雲山風景名勝區
2001
6
陽江海陵島大角灣風景名勝區
2001
7
丹霞山風景名勝區
2001
8
2001
9
2001
10
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
2001
11
2001
12
梅州市梅縣區雁南飛度假村
2001
13
2002
14
2002
15
2002
16
廣州市番禺區蓮花山旅遊區
2002
17
廣州市番禺區寶墨園
2002
18
2002
19
2002
20
2002
21
2002
22
2002
23
2003
24
2003
25
2003
26
2004
27
梅州市梅縣區華銀雁鳴湖旅遊度假區
2004
28
2004
29
2004
30
新會古兜溫泉旅遊度假村
2005
31
2005
32
廣州市從化區碧水灣溫泉度假村
2005
33
2005
34
2006
35
2006
36
恩平市錦江溫泉旅遊度假區
2006
37
2006
38
珠海農科奇觀
2006
39
碧桂園假日半島故鄉里旅遊度假區
2007
40
廣東省飛來峽水利樞紐風景區
2007
41
中山詹園
2007
42
2007
43
2007
44
2007
45
惠州市龍門縣南崑山生態旅遊區
2007
46
2007
47
2007
48
2007
49
佛山清暉園
2007
50
2007
51
東莞歡笑天地
2011
52
53
佛山市順德區長鹿休閒度假農莊
54
55
56
57
58
59
60
新會圭峰山
61
靈光寺風景區
62
泰安樓客家文化旅遊產業園
63
64
65
66
67

名人

影響中國近現代的廣東籍名人(部分)
其他廣東籍名人(部分):
其他祖籍廣東的著名人物(部分):
註:具體請看各市的著名人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