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鏡開

陳鏡開

陳鏡開(1935年12月1日—2010年12月6日),生於廣東東莞石龍,中國舉重名將,是新中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1956年6月7日,陳鏡開以133公斤的成績打破最輕量級挺舉世界紀錄,創造了中國第一個世界紀錄。1987年5月11日,國際奧委會授予他奧林匹克銀質勳章;1997年入選國際舉重聯盟名人館,後任亞洲舉重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陳鏡開是中國首批運動健將之一,五次獲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榮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兩次,是第二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先後受到毛主席六次接見,曾任廣東省體委副主任。2010年12月6日,陳鏡開在廣州逝世,享年75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鏡開
  • 外文名:Chen Jingkai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東莞石龍
  • 出生日期:1935年12月1日
  • 逝世日期:2010年12月6日
  • 運動項目舉重
  • 所屬運動隊中國國家舉重隊
  • 主要獎項:金質獎章和最高榮譽銅質獎牌
    金質獎牌和最高殊勛金質勳章
    銀質勳章和金質勳章
    中國舉重協會貢獻獎金獎
  • 重要事件:新中國第一個體育世界紀錄創造者
    十破世界舉重紀錄
    入選國際舉重聯盟名人館
    奧林匹克銀質勳章獲得者
    亞洲舉重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
    中國舉重協會主席
    廣東省體育總會副主席
    廣東省舉重協會主席
    建國40年傑出運動員
    新中國體壇45英傑
    新中國體育50星
  • 星座:射手座
運動生涯,生涯數據,任職情況,人物事跡,人物軼事,

運動生涯

陳鏡開(1935~2010),舉重男運動員,1935年12月1日出生於廣東省東莞市石龍鎮,是新中國體育開拓者。陳鏡開從小喜愛健身運動,1953年從健身運動轉為練舉重,1955年入中南軍區體工隊,後被選入國家舉重集訓隊,成績提高很快,一年間挺舉成績從95公斤猛增到130公斤。1956年6月7日在上海舉行的“中、蘇舉重友誼賽”中,他以133公斤的成績,打破美國運動員C·溫奇保特的56公斤級挺舉世界紀錄。這是中國運動員創造的第一個世界紀錄。
獲得奧林匹克銀質勳章獲得奧林匹克銀質勳章
縱觀其運動生涯,陳鏡開書寫了一段又一段傳奇:先後九破世界舉重紀錄;1956~1964年,在上海、廣州北京太原莫斯科、萊比錫等國內外的重大舉重比賽中,先後9次打破最輕量級和次輕量級挺舉世界紀錄。
陳鏡開先後任舉重隊教練員,曾任中國舉重協會主席,廣東省體委副主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難能可貴的,得益於他的引領和感召,其弟陳滿林、其侄陳偉強都拿了舉重冠軍,都破了世界紀錄。在中國28個舉重世界紀錄中,陳氏叔侄就創造了16個,東莞石龍“一門三傑”成為流傳四海的佳話。
2010年12月6日,陳鏡開先生堅持看完廣州亞運會開幕式後,不幸在廣州離世。
1956年6月7日,在上海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上海市聯隊與蘇聯舉重隊友誼賽,以133公斤的優異成績打破美國運動員C·溫奇保持的132.5公斤的56公斤級(最輕量級)挺舉世界紀錄,從而成為中國第一個打破體育運動世界紀錄的運動員。
陳鏡開打破紀錄的一舉陳鏡開打破紀錄的一舉
1956年11月11日在廣州參加中國奧運會代表團訪穗比賽,以最輕級挺舉133.5公斤和135公斤,連續兩次打破舉重世界紀錄。
1956年11月29日在上海參加中國奧運會代表團訪滬比賽,以最輕級挺舉135.5公斤,第四次打破舉重世界紀錄。
1957年8月6日在蘇聯莫斯科參加第3屆國際青年友誼運動會,以最輕級挺舉139.5公斤,第五次打破舉重世界紀錄。
1958年9月26日在德國萊比錫參加社會主義國際第一屆友軍運動會,以最輕級挺舉140.5公斤,第六次打破舉重世界紀錄。
1959年3月14日在蘇聯參加“莫斯科杯”國際舉重錦標賽,以60公斤級(次輕量級)次輕級挺舉148公斤,第七次打破舉重世界紀錄。
1961年5月7日在太原參加全國舉重分區賽,以次輕級挺舉148.5公斤,第八次打破舉重世界紀錄。
1963年4月20日在北京參加優秀運動員比賽,以次輕級挺舉151公斤,第九次打破舉重世界紀錄。
1964年5月18日在上海參加全國舉重比賽,以次輕級挺舉151.5公斤,第十次打破舉重世界紀錄。

生涯數據

1956年獲中國首批“運動健將”稱號。
1959年起5次獲國家體委頒發的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1959年、1964年、1975、1979年先後當選為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受到毛主席六次接見。
1984年被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年來傑出運動員之一。
1987年5月1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授予他奧林匹克銀質勳章,這是中國運動員第一次獲此殊榮。
1997年陳鏡開入選國際舉聯名人館,後任亞洲舉重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
2009年9月6日晚在北京奧體中心舉行的《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新中國體育人物》活動頒獎晚會上,新中國60年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體育人物揭曉,陳鏡開等60位體壇名人獲選。

任職情況

曾任亞洲舉重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中國舉重協會主席(1979.3~1996.9),原廣東省體育運動委員會副主任(1973.9~1996.1),廣東省體育總會副主席,廣東省舉重協會主席。
陳鏡開榮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兩次,記功一次,並被推選為第二,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受到毛澤東主席六次接見,周恩來總理、賀龍副總理也曾多次接見。
陳鏡開雖然沒趕上參加奧運會,但為表彰他為發展中國體育運動特別是舉重運動所作出的傑出貢獻和致力於奧林匹克運動的推廣,1987年5月11日國際奧委會授予奧林匹克銀質勳章,這是中國運動員第一次獲此殊榮。此外,還榮獲國際舉重聯合會授予金質獎章和最高榮譽銅質獎牌。亞洲舉重聯合會授予金質獎牌和最高殊勛金質勳章。國際健美聯合會授予銀質勳章和金質勳章,被選為世界舉重名人館成員。獲中國舉重協會貢獻獎金獎。被評為建國40年傑出運動員,新中國體壇45英傑和“新中國體育50星”之一。

人物事跡

“零”的突破
在陳鏡開打破世界紀錄之前,中國體育一直陷於尋求“零”的突破的苦悶中。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中國雖歷經坎坷獲得邀請,卻只趕上了奧運會的尾巴,成績不如意在預料之中,中國更多把它當成一個外交場所,以求在政治上有所收穫。
尋求突破的心情之迫切是顯而易見的。這種迫切來源於兩個證明自己的渴望:一是比過去做得更好,向舊制度證明自己的優越性;二是比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做得更好,以證明相對於西方制度的優越性。
而在實際的操作上,這種渴望首先表現為一個精挑細選的過程。
當時的中國,經濟基礎薄弱,想在體育項目上百花齊放不太現實。加之有些項目比如大球類,與國外的差距較大,追趕非一日之功,於是,突破的重點就放在那些與國際差距較小的項目上,舉重就是其中之一。
“舉重可分為很多級別,在大級別上,我們因為先天的劣勢,與國際上差距很大,但在小級別上,這方面的差距並沒有大到望塵莫及的地步。”中國第一批舉重隊員趙慶奎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另一方面,在當時的國際組織里,代表中國的是中國台灣,新中國參加國際比賽的資格經常被剝奪,“人家根本不跟我們比,”趙慶奎說。比賽不多又要出成績,怎么辦?不需要比賽就能出成績的舉重,於是進入體育官員的視野。
“我只要舉起來這個重量,就說明我有這個能力,這種方式直觀而有效。”趙慶奎說。
1955年3月,中國第一次舉重測試賽在北京開鑼。8位選手最終勝出,成為中國第一支舉重集訓隊的隊員。“每位入選的都是所在級別的一、二名,”當時以最輕量級別第一名成績入選的薛德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只有一個人例外,就是陳鏡開。
陳鏡開的入選一開始就得到眾多伯樂們的保駕護航。這個1935年生於東莞石龍鎮的小個子,自幼喜歡玩一種“拱石擔”的遊戲。
這種遊戲在當時的香港頗為流行,由兩塊紅石鑿成的圓石餅,中間穿入一支柴棍,很像舉重槓鈴。與香港毗鄰的東莞也有很多人玩,陳鏡開玩這個很有天分。後來他被大哥陳枝送到廣州華南聯合大學附中就讀,並在附近的譚氏健身院打雜,祖籍香港的譚文彪是該健身院的老闆。
1952年,新中國成立後的首場運動會——八一運動會隆重舉行,該運動會由軍隊主辦,很多在運動會上嶄露頭角的運動員被留在軍隊,各個軍區還在所轄區域內搜羅新的苗子,為下一屆運動會儲備人才。中南軍區體工隊的舉重教練李啟龍找到相熟的譚文彪,希望能在健身院裡有所發現,譚文彪向他推薦了陳鏡開,不僅因為這個1.49米的小個子兩腿奇粗,全身肌肉發達,還因為他想為陳鏡開找到一口飯吃——當時,全國的形勢是老百姓的購買慾望全面釋放,商品的增長根本趕不上需求的增長,全國已於1953年和1954年對很多農產品實行計畫收購和計畫供應,飯量奇大的陳鏡開根本吃不飽飯。
李啟龍認為陳鏡開是個可造之材,雖有足踝內翻的美中不足,還是將他招入麾下。
在1955年3月舉行的全國舉重測試賽中,只經過了短期訓練的陳鏡開沒能給大家帶來驚喜,他的挺舉成績只有95公斤,在所在的最輕量級所有選手中僅排名第七——這成績無論如何也進不了總共只有八個名額的舉重集訓隊。
但此時已經調入國家集訓隊任教練的李啟龍認定了這塊可塑之材,竭力舉薦陳鏡開並最終如願——陳鏡開後來跟隊友一再談起李啟龍對自己的幫助。現在看來,中國第一個體育上的突破正是源於這種難得的前瞻性。
國內訓練條件差得難以想像。據趙慶奎透露,當時偌大的北京,僅有兩處可以訓練的地方,一是解放軍隊的訓練館,不過是一間教室大小的房間改就的;還有是北京體育學院東門右首的籃球場,擊劍、拳擊、摔跤都在那練,“槓鈴一砸下來,地上一個大坑”。
“最要命的是,沒有教練指導”。這不僅導致損傷常有發生,成績也幾乎停滯不前。
而定於當年6月份舉行的“世界青年聯歡節”已經迫在眉睫,第二年的墨爾本奧運會也已經時日不遠,去蘇聯學習在當時的背景下成為一個順理成章的選擇。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蘇聯在當時代表了世界舉重的最高水平。中國舉重集訓隊被安排在著名的“迪納摩”體育場看台底下進行訓練,與舉重隊同赴蘇聯學習的,還有中國體操隊。
去蘇聯之前,國家體委一位負責人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敲打”這些隊員,他說“你們一個人的花費,相當於在國內培養30個大學生。”趙慶奎理解這話的含義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成功的具體標準體現在後面這句話上:“你們回來,先要把國民黨留下的紀錄給我破了。”
為了這樣的目標,隊員們豁出去了。
“不怕流汗,不怕流血”成為所有隊員的一句口頭禪,“輕傷不下火線”成為滋潤每一個隊員的精神食糧。“傷了根本沒有人去看,帶傷訓練是司空見慣的事。”趙慶奎說。
這種精神在這些人身上留下的痕跡是,基本上每個人都傷痕累累。趙慶奎現在腿部膝蓋以下伸不直,薛德明現在腰不好,陳鏡開則是一、四節腰椎各有一處骨裂,二、三節腰椎各有兩處骨裂。
“現在想起來,當時太單純了。”趙慶奎說。這種單純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領導的耳濡目染,二是在國外所受的刺激。
“我們的領導、領隊,很多是打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都是新中國的功臣。” 趙慶奎坦承當時的想法,“按說他們應該享受更好的條件,但事實上他們跟我們一樣,住的也是國家隊的小平房,跟工人一樣,也沒有幾個錢。”
這種不搞特殊化的領導作風對隊員的士氣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革命功臣都是這樣,我們有什麼理由跟國家要這個要那個?”趙慶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時就是這些樸素的情感支撐著他們。
另一方面,在國際上遭受的冷遇也一次次敲打著他們敏感的神經。“出去比賽,外國人用一種很奇怪的眼光看你,問從哪兒來的,說‘CHINA,‘CHINA?噢,就是那個留長辮子的地方’,當時的屈辱感非常強烈。”
高漲的情緒並沒有對訓練起到多大的推動作用——甚至相反。“剛開始長進並不大,”趙慶奎說,“這兒撞一下,那兒撞一下,弄得渾身是傷,飯也吃不好,覺也睡不好,”得出的結論是,“人不是鐵,飯也不是鋼。”
“如果說有收穫的話,就是一條路走到了盡頭,發現走不通,才知道這條路裡面有那么多問題,這對於後來人既是教訓,也是經驗。”
到了留學的後半程,在蘇聯教練的幫助下,訓練終於走上正確的軌道,成績也開始水漲船高。到4個多月的留蘇生活結束時,陳鏡開的挺舉成績,已經從原來的95公斤,提高到115~120公斤,“當時,世界上能舉起110公斤的不到5個人,一下子就看到了希望。”
6億人民的力量
1956年6月7日,這是一個希望變成現實的日子。
3000多名名觀眾湧入上海盧灣區體育館,一場中蘇舉重友誼賽在此舉行。各個級別的世界紀錄赫然標在舉重台上,在最輕量級別挺舉項目上,美國人溫奇已經將紀錄占據了兩年之久,成績為132.5公斤。
在第一次成功舉起125公斤後,陳鏡開第二次就要了133公斤。但第一次衝擊未果,標誌著世界紀錄的槓鈴掉在地上,“現場一片寂靜”,人們等待著第二次衝擊。
陳鏡開第三次出現在場上,凝神、下蹲、吸氣、提鈴,起立、開腿、邁步,在一連串的利索動作後,將133公斤的槓鈴挺了起來,裁判的三盞白燈同時亮起,成功了!
“現場頓時歡聲雷動,許多人激動得跳了起來,喜悅的淚水在每個人的眼眶裡打轉。”“人民高興啊,”陳鏡開事後說。
隨後,陳鏡開受到毛主席接見,舉重隊的營養狀況也得到改善。此後的幾年,陳鏡開連續9次打破最輕量級和次輕量級世界紀錄,共受到毛主席接見6次。
在最後一次接見時,毛主席問陳鏡開:“腰傷怎樣,還可以鍛鍊嗎?”陳鏡開回答:“請主席放心,我可以”!儘管在運動生涯後期受到腰傷、心臟病等傷病的困擾,不過他還是堅持訓練,戰勝病魔。1964年12月30日,他在《中國體育報》第四版發表了《戰勝傷痛 獻身祖國》的文章,在全國再次引起反響。
民間則通過邀請其進行匯報表演的形式近距離感受這位英雄。打破世界紀錄後,陳鏡開載譽回鄉,在莞城、石龍等地展開密集的匯報表演,場場上萬人爭相觀看,現場的氣氛洶湧澎湃。
旅法女作家鐘麗思在她的作品《頑童時代》中,曾經留下這樣的文字:“於是紅房子的娃娃們,就將各人家中大大小小的石鎖提去大院,在滿天落霞的輝煌壯麗中,憋足氣學陳鏡開。”
在當時尚處頑童時代的鐘麗思以及她的夥伴心中,這位舉重運動員已經化身為民族英雄
民眾的追捧有時候超乎想像。陳鏡開有一次去莞城街上買鞋,被民眾認出,爭相歡呼,也傳到時任東莞縣委書記林若耳朵里,於是馬上派人將陳鏡開找來,要他做舉重表演。到了現場,才發現已經人山人海,很多人根本看不到表演的實況,就是為了一睹英雄的風采,或者說是來感受一種精神。
對這種精神最為淋漓盡致的詮釋,是陳鏡開1957年8月在莫斯科舉行的第三屆青年友誼運動會上的表現。
陳鏡開在中蘇舉重友誼賽上打破世界紀錄後,國際上出現了一種質疑的聲音,說這個紀錄是“用筆寫出來的”,而不是舉出來的。這讓陳鏡開非常惱火,憋著一股勁要在國際體育賽事上證明自己,青年友誼運動會正好提供了這樣的契機。
在最後一舉之前,陳鏡開的成績比主要競爭對手蘇聯運動員哈里蘇少了7.5公斤,當時的形勢是如果陳鏡開在最後一次挺舉中能舉起137.5 公斤,就能打破世界紀錄,但拿不到本次比賽的冠軍,而陳鏡開在之前舉起130公斤的重量時,雖然成功,腿部已出現抽筋。
蘇聯人於是認為冠軍非己莫屬,作為主辦方的他們甚至將蘇聯國旗掛到了第一名的旗桿上。
當時的媒體這樣描述,“陳鏡開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看看胸前的國徽,一股神奇的力量油然而生”他要舉起140公斤,不僅要打破世界紀錄,還要拿到比賽的冠軍。
上場之前,陳鏡開對隊友說了一句話:“反正是槓鈴底下找人”——要么就舉起來,要么就給砸趴下。
陳鏡開沉著堅定,在世界面前,成功地舉起了140公斤的槓鈴,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鮮艷的五星紅旗在第一名的旗桿上冉冉升起。當時,有記者問他“是什麼力量讓你舉起這么大的重量?”陳鏡開回答:“我是用6億人民的力量舉上去的”。後來陳鏡開坦言,這么重的槓鈴他確實沒舉起過,但愛國精神的力量卻是無窮的。
第二天,國際舉重和健身聯合會秘書長法國的古路先生,向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發出信函:“中國舉重運動員陳鏡開在1956年6月7日於上海創造的最輕量級雙手挺舉133公斤的世界紀錄,已經被批准為正式紀錄。
1964年5月18日,陳鏡開第九次打破舉重世界紀錄,再次為祖國爭得榮譽。1987年5月1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授予陳鏡開奧林匹克銀質勳章,以表彰其致力於奧林匹克運動的推廣,為發展中國體育運動所作出的傑出貢獻,這是中國運動員第一次獲此殊榮。
1997年陳鏡開入選國際舉聯名人館,任亞洲舉重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
為舉重死而無悔
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爆發,曾經被奉為偶像的陳鏡開被戴上了“技術第一”、“錦標主義”、“修正主義苗子”三頂帽子。陳鏡開和弟弟陳滿林黯然離開北京,回到廣州當鉗工。生性隨和的他和工友打成一片。陳滿林記得,這一時期的陳鏡開並不十分消沉,在他看來,人生起起落落,正如比賽有輸有贏。當陳鏡開以為生活就要這樣平淡無奇地過下去的時候,周恩來送外賓到廣州,點名要見曾打破世界紀錄的陳鏡開和陳滿林,指示讓他們倆回體育系統。陳鏡開的命運再次被扭轉。1973年,全國的舉重項目也得以恢復,陳鏡開被安排到廣州體委當舉重教練。令人遺憾的是,中國代表團直到1984年才首次亮相奧運賽場,陳鏡開曾經非常接近奧運會,但最終未能參加一屆奧運會。上世紀90年代,陳鏡開從省體委退休,他深居簡出,不過他的名字和創舉並未在那一代中國人的記憶中抹去。
1995年陳鏡開大病一場,心肌大面積梗死,在住了4個月的醫院後終於轉危為安,創下了被中山大學醫院專家們稱為“第十一次打破世界紀錄”的醫學奇蹟。
2007年4月18日,陳鏡開在廣東人民體育場接受《中國體育報》採訪時表示,這是最後一次接受媒體採訪,他說:“畢竟輝煌都是以前的,我現在只是一名普通人。”他希望媒體多關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體育發展的成就。這位生性平和的老人說到做到,此後他再沒接受過媒體採訪。在親朋街坊心中,這位舉重名人是愛種花養鳥、平易近人的“開叔”。晚年,他還專注於整理自己和陳滿林、陳偉強的舉重生涯資料,讓兒子陳競奎建起了專門的網站。
陳鏡開的主治醫生、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醫學部主任、醫學博士何建桂表示:“開叔能堅持到現在,已經是奇蹟了!開叔性格很開朗,很堅強,而且配合治療;他患冠心病、心肌梗塞已有15年,最後出現心衰等症狀,而且還有晚期肺癌;開叔走之前,非常安靜、安詳,沒有任何特殊的要求。”“我死而無悔。”去世前,陳鏡開曾對陳滿林這樣說過。這一生,他鞠躬盡瘁、為國爭光,也享受到一個平凡中國人的幸福。“拼搏,永不輕言放棄”,陳鏡開之子陳競奎說,這是父親留下來的最豐厚的精神遺產。
精神財富
拼搏之勇。這是陳鏡開之所以能成就“開國第一舉”的力量之源。在對手分數遙遙領先、工作人員已經開始掛對手國旗時,他心底的拼勁陡然而起,一次將槓鈴增加了10公斤,帶傷舉起槓鈴,打破世界紀錄,為祖國贏得了寶貴榮譽,有力回擊了“東亞病夫”的嘲諷。這一舉成名,背後凝聚的是激情、拼搏與鬥志。今天,時代不同了,競技體育的理念也悄然變遷,但不服輸、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卻永不褪色。 平和之懷。與其競技場上那股狠勁相反,走下舉重台的陳鏡開則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善於保持平常心的楷模。陳鏡開一生不沾菸酒,沒有官架子,在任期間不讓人稱他“陳主任”(省體委副主任),而聽到“開叔”的稱呼,他則會樂呵呵的;退休後的他更是保持低調,過著樂觀豁達的晚年生活。這位“跨世紀大明星”,仍能保持如此純淨的心態,這確實難得。
感恩之心。第一次打破世界紀錄的陳鏡開,面對全世界的鏡頭,他說:“我是用6億人民的力量(把這么重的槓鈴)舉起來的。”這樣的回答,穿越歷史,直至今天仍讓我感動不已。不知今天還有多少運動員,站在領獎台上、面對鮮花和榮耀時,仍能第一反應想起自己身後十幾億同胞的支持和奉獻。這並非苛求,運動員可以感謝領導、感謝贊助商,也應該感謝父母,但亦當在心底保持一份對這片養育自己的土地及其人民的感恩之心。從這個意義上說,傳承“陳鏡開精神”,仍有著獨特的現實意義。
東莞石龍“一門三傑”
得益於陳鏡開的引領和感召,其弟陳滿林、其侄陳偉強都拿了舉重冠軍,都破了世界紀錄。從1956年到1979年23年間,在中國運動員創造的28個舉重世界紀錄中,陳氏兄弟叔侄就創造了16個,東莞石龍“一門三傑”成為流傳四海的佳話。
光陰流轉,時代變遷,叔侄三人的轉身與接棒又那么巧妙。廣東東江畔這一舉重世家,展現了中國人不同時代在國際競技舞台上不斷超越的光榮與夢想。除了陳鏡開的十破世界紀錄外,他的弟弟陳滿林分別在1965年、1966年三次打破世界推舉世界紀錄。隨著陳鏡開和陳滿林成為教練,陳滿林在1978年任教練員,培養出了第23屆奧運會冠軍曾國強及葉煥明、王國鋒、梁紹峰等一批名將後便離開了教練崗位。
不過陳氏家族的舉重史並沒有停止。因為他們的侄子陳偉強也成為了一名舉重運動員。從1976到1978年,陳偉強連續打破7項青年世界紀錄。1979年6月7日,陳偉強在上海舉行的全國達標賽中以151.5公斤的成績打破了挺舉世界紀錄。這一天是陳偉強21歲生日。整整23年前,他的叔叔陳鏡開也在當年6月7日創造新中國第一個世界紀錄。“在同一天,同一個項目也是同一個級別,也是在同一個體育館。”在當年的第33屆舉重世錦賽上,陳偉強以153公斤的成績再度打破了世界紀錄。
1980年,中國決定抵制當年的莫斯科奧運會,這使得陳偉強錯過了第一次衝擊奧運金牌的機會。不巧的是同年秋天陳偉強先後兩次出現脫臼。隨後又被查出患了肝炎。當時的廣東省體委已經打算讓陳偉強退役。為了延續運動生涯,陳偉強寫了一份“免責保證書”,保證因為堅持訓練造成的一切與組織、旁人都沒關係。為了鼓勵侄子與病魔作鬥爭,陳滿林送了兩句打油詩給陳偉強——流血流汗不流淚,傷筋動骨不後退。1984年7月31日,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舉重比賽第三天,陳偉強終於站在了男子60公斤級舉重比賽的賽場,並且贏得了60公斤級金牌。

人物軼事

晚年生活
為祖國立下一大堆功勞的陳鏡開從舉重台上退下來後,很快就走上了領導崗位。他一直保持著低調和淡泊的處世觀。在他任廣東省體委副主任期間,也常見他有專車不坐,騎著腳踏車出外開會。省體育局工作人員回憶起他,第一個共同印象就是“平易近人”,“他從不讓別人叫他陳主任,大家也隨他的意思,從老到少,都叫他‘開叔’,他聽到了就笑得樂呵呵的。”
陳鏡開晚年接受採訪陳鏡開晚年接受採訪
退休後,陳鏡開一直住在廣州陵園西路廣東體委大院裡,閒時就在院子裡散步,或者去附近公園鍛鍊。兒子陳競奎曾介紹父親的幸福晚年說:“他每天早上8點吃早餐,早餐後散步,有時到烈士陵園中華廣場散步,有時上街。午休後,他就侍候他那些玫瑰花兒、餵兩隻寶貝畫眉鳥兒、洗鳥籠。”
陳鏡開喜歡養花,所以經常買了一盆又一盆地搬回家,不過他也承認自己不會養花:“買一把花兒開不了多久,所以就一盆盆地買,養不活的,只當是買了插花。”樂觀的個性一直貫穿著他的人生。他還特別喜歡小朋友,退休了之後,在體委大院裡成了“孩子王”。院子裡小孩一撥接一撥地長大了,有些小朋友都已經不知道他“世界紀錄保持者”的光輝頭銜,卻始終記得大院裡那個親切的、養了很多鳥兒的“開叔”。
性格開朗的陳鏡開,無論是當運動員時代還是體育官員時期,都和媒體保持良好的關係。
退休後,他卻一直保持低調的生活,婉拒了很多採訪。
但在兩年前,在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110周年的活動中,他卻主動積極地配合了採訪,回憶了周總理關心中國體育、關心運動員的感人故事。
他生前還透露,在1960年元旦的聯歡晚會上,周總理鼓勵陳鏡開,抽菸、喝酒對身體不好,尤其是運動員,更不能涉及,他永記於心,終身堅持不染菸酒。
買鞋遭圍堵
打破世界紀錄後,陳鏡開載譽回鄉,在莞城、石龍等地展開密集的匯報表演,場場上萬人爭相觀看,現場的氣氛洶湧澎湃。
陳鏡開有一次去莞城街上買鞋,被民眾認出,爭相歡呼,也傳到時任東莞縣委書記林若耳朵里,於是馬上派人將陳鏡開找來,要他做舉重表演。到了現場,才發現已經人山人海,很多人根本看不到表演的實況,就是為了一睹英雄的風采,或者說是來感受一種精神。
舉重為吃飽飯
陳鏡開自幼喜歡玩一種“拱石擔”的遊戲。這種遊戲在當時的香港頗為流行,由兩塊紅石鑿成的圓石餅,中間穿入一根柴棍,很像舉重槓鈴。與香港毗鄰的東莞也有很多人玩,陳鏡開玩這個很有天分。後來他被大哥陳枝送到廣州華南聯合大學附中就讀,並在附近的譚氏健身院打雜,祖籍香港的譚文彪是該健身院的老闆。
1952年,中南軍區體工隊的舉重教練李啟龍找到相熟的譚文彪,希望能在健身院裡有所發現,譚文彪向他推薦了陳鏡開,不僅因為這個1.49米的小個子兩腿奇粗,全身肌肉發達,還因為他想為陳鏡開找到一口飯吃——當時物質匱乏,飯量奇大的陳鏡開根本吃不飽飯。
豪言
陳鏡開在中蘇舉重友誼賽上打破世界紀錄後,國際上出現了一種質疑的聲音,說這個紀錄是“用筆寫出來的”。這讓陳鏡開非常惱火,憋著一股勁要在國際體育賽事上證明自己,1957年8月在莫斯科舉行的第三屆青年友誼運動會正好提供了這樣的契機。
在最後一舉之前,前蘇聯運動員認為冠軍非己莫屬,甚至將國旗掛到了第一名的旗桿上。上場之前,陳鏡開說:“反正是槓鈴底下找人”——要么就舉起來,要么就給砸趴下。他成功地舉起了140公斤的槓鈴,五星紅旗在第一名的旗桿上冉冉升起。
偉大的運動健將離世
2010年12月6日15時16分,從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來噩耗:新中國體育的開拓者、中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來自東莞石龍的舉重名將陳鏡開因病逝世,享年75歲。
陳鏡開於15年前被查出大面積心肌梗塞,多年來這位偉大的運動健將與病魔勇敢鬥爭,多次創造了生命奇蹟,直至12月6日下午3時16分撒手人寰。
東莞石龍體委主任陳蘇媚在醫院陪伴陳鏡開走過生命的最後一程,據她透露,陳老走得十分安詳,家人和親戚朋友也都及時趕到,見到陳老最後一面。
陳鏡開的獨子陳競奎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前一天晚上父親還很清醒,但是到了6日凌晨4時就昏迷了。等兒子趕到時他已經重度昏迷,一直依靠呼吸機維持堅持到了15時16分。臨終前,陳姓一家40多人都到醫院分批見了他最後一面。
第十一次世界紀錄
昨夜,南都記者電話聯繫上陳鏡開侄子、前奧運舉重冠軍、現任廣東省舉重隊教練陳偉強。他說,12月1日,醫院已經搶救過一次了。第二天,他去探望過陳鏡開,身體狀況已經很差。“當時他還硬挺著說讓我不要擔心,眼睛濕濕的。”電話中,陳偉強不願意多說什麼,情緒十分低落。據陳競奎介紹,昨天早上8時,陳偉強獲知訊息時,正在海口開會,中午12時趕到中山一院,“當時父親很努力睜開眼看了偉強一眼。”
陳競奎認為,這是父親一直挺著沒有走,就是在等陳偉強回來。“這一眼,似乎是說把舉重事業交給陳偉強。這是父親最熱愛的體育事業。”當時親人用東莞石龍話對他說,讓他一路走好,體育事業後繼有人,陳鏡開眨了一下眼睛。“他走得很安詳,見到所有親人,應該沒有遺憾了。”
陳鏡開陳鏡開
陳競奎說,父親生前已做好後事安排,包括讓子女照顧好母親等都交代清楚。這名低調的老人很喜歡種花,包括玫瑰花。“父親說,後事一切從簡,只希望與多一點鮮花相伴。”
中山一院心臟監護室主任何建桂介紹,陳鏡開昨天15時16分在該院心臟監護室因肺部惡性腫瘤過世。
何建桂介紹,15年前,陳鏡開因為冠心病心肌梗死,到中山一院住院。最近這一年來,陳鏡開又出現了心功能不全的情況、今年9月到該院住院,主要症狀是氣緊,同時還發現了肺部惡性腫瘤。住院期間,醫生主要對他進行了抗腫瘤和針對冠心病心肌梗死方面的治療。“陳鏡開脾氣特別好,對人很有禮貌,對醫護人員都很配合。15年來,跟我們這裡的醫護人員都很熟,他沒有任何特殊要求。”
陳競奎說,那一次,父親心臟停止跳動了2分鐘,在電擊第4次後才恢復心跳。醫生們說:“開叔活過來,是他為自己創造的‘第11次世界紀錄’!”他依靠運動員時代驚人的意志力,成功地從死神那裡又贏回了10多年的幸福時光。其實陳鏡開心肌梗塞的面積比較大,從前壁到後壁有88%,只能靠藥物維持。那次死裡逃生的經歷給陳鏡開的打擊挺大,但是他依然熱愛體育。
堅持看完亞運開閉幕式
剛剛過去不久的廣州亞運會開幕式、閉幕式,陳鏡開是堅持在病床上看完。其實醫生要他9點鐘就睡,他雖然很虛弱還是硬挺到了看完才睡。陳競奎稱,父親很關心亞運會的賽事,每天的金牌動態。陳鏡開也很關心東莞的舉重。每次廣州台有講解桌球,還有陳偉強講解舉重,他都讓兒子轉台。每次看完還要跟家人說自己的見解,比如運動員成功在哪裡,失敗在哪裡。
“他的離開,我們都很悲痛。”東莞石龍鎮體委主任陳蘇媚昨天握著陳鏡開的手,目睹他的離去。
在兩個月前,陳蘇媚曾探望陳鏡開,後因要籌備東莞舉辦的亞運會舉重項目技術服務,就難抽空。陳蘇媚特地邀請陳鏡開到東莞來看舉重比賽、看老朋友,陳鏡開答應了,說身體好了就來,可惜,近一段時間,他身體時好時壞,這一約定憾未能實現。
陳蘇媚不會忘記,陳鏡開獲得第三次世界冠軍的時候,腰椎骨都裂了,這么重的傷,他都還堅持去參加各種比賽。“他雖然走了,但他自強不息、永不認輸的體育精神會永遠激勵著我們,這是他給我們留下的最大財富。”陳蘇媚說。
廣州逝世
陳鏡開,因病於2010年12月6日15時16分在廣州逝世,享年75歲。
陳鏡開1935年12月1日出生於廣東省東莞市石龍鎮,他是中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曾經10次打破舉重世界紀錄,5次獲得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榮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兩次,記功一次,並被推選為第二、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是中國首批獲得運動健將稱號的運動員,曾經受到毛澤東主席的六次接見。1997年入選國際舉重聯合會名人館,後任亞洲舉重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
1987年5月11日,國際奧委會授予陳鏡開奧林匹克銀質勳章,這是中國運動員第一次獲此殊榮。
陳鏡開還曾榮獲國際舉重聯合會授予的金質獎章和最高榮譽銅質獎牌,亞洲舉重聯合會授予的金質獎牌和最高殊勛金質勳章,國際健美聯合會授予的銀質勳章和金質勳章,獲中國舉重協會貢獻獎金獎,被評為新中國體壇45英傑和“新中國體育50星”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