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堅真

李堅真

李堅真(1907—1992),女,廣東豐順小勝鎮大南村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自幼被賣與貧農朱家作童養媳,從小參加勞動;1926年夏接受工農革命的宣傳教育,見到彭湃,積極參加農民運動,被選為第四區農民協會委員;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粵中(現佛山市)區委第一書記、廣東省委監委書記、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委書記處書記、 省委書記、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堅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小勝鎮大南村
  • 出生日期:1907年1月11日
  • 逝世日期:1992年3月30日
  • 職業:政治 官員
  • 主要成就:曾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
人物簡介,主要事跡,早期事跡,長征路上,抗日時期,解放後,高齡奉命,成就評價,

人物簡介

李堅真(1907—1992),原名見珍,女,廣東豐順縣小勝鄉人。出身貧苦農家,父母生12個孩子,賣掉8個,夭折2個。見珍排第二,出生8個月以8吊銅錢賣給鄰近黃金區白溪村窮苦人家作童養媳。她從未上過學,9歲開始上山砍柴、割草、下地種田。15歲便擔柴草去10公里外的圩場賣。她喜歡唱山歌,在山上或路途中常與婦女們對唱山歌。
1949年3月25日李堅真與毛澤東1949年3月25日李堅真與毛澤東
1926年5月,省農協執委、潮梅海陸豐辦事處主任彭湃來到豐順,在黎鳳翔、許水(女)等陪同下住在堅真家裡。當彭湃召開秘密會議時,她就放哨警戒。從此積極參加農會活動,來往於銅鼓嶂、九龍山一帶宣傳革命,發動農民參加赤衛隊。每當召開貧僱農會議時,她就唱《農民十二月苦》、《婦女五更寒》等山歌。不久當選為區農協候補委員、農民自衛軍團支部書記。
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投入東江特委和豐順縣委領導的武裝暴動。次年5月,攻打黃金區團防時,她先深入白溪村做宣傳發動工作,住在一產婦家,拂曉遭團防包圍,她急中生智,佯裝產婦提著盛滿髒衣服的竹籃,鎮定自若地出大門,巧妙地脫險。
1929年底,李堅真轉移到閩西,先後任饒和埔中心縣委書記、長汀縣委書記、福建省委委員、婦女部部長、蘇維埃中央執委、中央婦女部部長。1934年10月參加紅軍長征,在中央直屬機關“紅軍縱隊”司令部任民運科長、幹部休養連指導員。1935年冬,李堅真在延安瓦窯堡與任五軍團地方工作部長的鄧振詢結婚。新婚1周,即接受組織指派到赤源縣做擴軍工作。不久,她擔任中共陝西省委常委、組織部副部長兼婦女部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2月,李堅真與鄧振詢奉命先後到武漢、南昌,任長江局東南分局婦女部部長、民運部部長。1940年“三八”國際婦女節,她為分局機關報寫紀念文章時,用見珍的諧音“堅真”署名,此後便改名李堅真。
解放戰爭時期,李堅真率隊在山東新安、萊陽等地進行土地改革。後任華東局婦委書記,山東分局婦委書記。1949年3月當選為全國婦聯執委。
1950年4月,奉調中共中南局任軍政委員會委員。9月,任廣東省土改工作團團長、黨組書記,她帶領工作團進駐興寧、揭陽、龍川3縣開展試點工作。她以多次參加土改的經驗,準確劃分階級,保護和照顧華僑和民族工商業者的利益,並注意保護民主人士和起義人員。此後,李堅真先後任中共粵中區黨委第一書記,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省委書記處書記兼監委書記,中共中央監委委員,廣東省革委副主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省紀委書記,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先後被選為中顧委委員,中共第八、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一至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出版有《李堅真山歌三百首》、《李堅真回憶錄》等著作。1992年3月30日在廣州病逝,終年85歲。
豐順縣是粵東山區一個貧困落後的縣份,北面是銅鼓嶂,西面是鴻圖嶂九龍嶂,從東北至西南蓮花山脈橫亘縣境,山多田少,土地貧瘠,清朝、民國時期,全縣年產稻穀不足3個月之食,除少數官僚和豪紳以大米為主食外,絕大多數人常年以番薯、本薯等雜糧為主食,人民生活非常困苦。不少人被迫離鄉背井到南洋去做苦力謀生。
按照廣東客家人的習俗,在李堅真過門的那天,朱家的一位堂叔婆,帶了8吊銅錢,一條繡有龍風的大紅布背帶(廣東人用來背小孩的),一隻大公雞(俗稱帶路雞)、一小扎紅頭繩,打一把紅色油紙傘,來到李堅真家迎親。李堅真的父親事先請人把李堅真的生辰八字寫在一張紅紙條上。朱家的叔婆來到李堅真家後,李堅真父親便把這紅紙條貼在大紅傘上,陪送一隻母雞(俗稱棲雞),請李堅真的婢娘背著李堅真送到朱家。到了朱家,一位堂叔拉著新郎,用扇子在傘上叩三下,然後揭下紙條放在新郎身上,收起傘,解下背帶,婢娘抱李堅真這個襁褓中的新娘和8歲的新郎拜堂。拜了堂後李堅真就算是朱家的人了,李堅真的名字就寫在朱家的祖宗牌上。那時,李堅真還沒有名字,養父便給李堅真取名;李見珍。從此,李堅真便開始了童養媳的生活。
李堅真故居——蕉頭窩李堅真故居——蕉頭窩
蕉頭窩是深山谷中的一個小村莊,村前村後都是山,在山谷兩旁的坡上,有些小塊小塊的梯田,是宗族所有的公嘗田。全村只有五,六戶人家,都是佃農,佃耕這些梯田。梯田無水利灌溉,土質貧瘠,產量很低,每年打下的稻穀,除交租外,就只夠過年過節時吃餐大米乾飯,平時老人小孩煮點米湯喝,主要的食糧是山坡上種的蕃薯。穿的是自己織的土布。農閒時村裡的婦女就上山砍柴,挑到集上去賣,換些油鹽和針線等生活必需品。
李堅真紀念館李堅真紀念館
李堅真的養父母心地善良,把李堅真當親生女兒一樣撫養。李堅真五六歲時,開始懂事,養母煮飯時,就能幫著燒火,帶弟弟,還幫著打豬菜等。10歲那年,養父幫人家扎木排掙了點錢,要送小兒子到鄰村去讀私墊,那個小兒子和李堅真同歲,但李堅真的個子長得比他高,又懂事些,李堅真的養父就要李堅真帶小弟去讀書,並偷偷給教書先生多繳了點學費,讓李堅真在私塾旁聽。那時,在豐順縣山村,女孩子是極少讀書的。就這樣,李堅真上午在私塾旁聽,下午回家做家務,到了十四五歲時,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力。

主要事跡

早期事跡

1926年夏接受工農革命的宣傳教育,見到彭湃,積極參加農民運動,被選為第四區農民協會委員。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同年秋參加豐順農民武裝暴動,隨游擊隊上山打游擊。同年冬被選為豐順縣革命委員會副委員長,參加創建東江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1年被調到閩粵贛革命根據地工作,任中共汀東縣委書記,不久改任中共長汀縣委書記。積極領導廣大民眾鞏固建設根據地,發展地方武裝支援主力紅軍作戰。1934年1月調任中共中央局婦女部部長。出席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華全國蘇維埃政府中央執行委員。參與領導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婦女解放運動,動員組織廣大婦女參加根據地各項建設和支援紅軍反“圍剿”鬥爭。
寬敞的停車場寬敞的停車場

長征路上

瑞金出發時,李堅真分配在中央直屬機關司令部,擔任民運科科長,找糧食,找嚮導,找運輸員,做民眾工作。總衛生部長賀誠提出要找一位會打土豪,能找民夫和糧食的同志,擔任幹部休養連的指導員。中央直屬機關司令部便推薦了李堅真。
有一天,快到瀘定橋的時候,忽然敵機盯上了幹部休養連,一頓轟炸,打死不少馬匹,打傷不少民夫和挑夫,擔架沒人抬,藥箱沒人挑。李堅真背上一個傷病員,可是她回頭一看,還有那么多傷病員和藥箱躺在地上,怎么辦呢?她急得幾乎要哭。正在這時候,毛澤東同志走過來了,他關切地向李堅真詢問情況。李堅真向毛澤東匯報了挨敵機轟炸的傷亡情況,毛澤東一看滿地傷員和藥箱,急忙招呼讓警衛班留下來幫助抬傷員,挑藥箱。
清澈的小溪流水清澈的小溪流水
李堅真擔心毛澤東同志的安全,連忙說,“毛主席,你快走,別管我們!”毛澤東同志擺擺手,說:“你們都敢頂在這裡,我怕什麼!”他見警衛班戰士已經分散在抬傷員,挑藥箱,才騎上馬往前去。望著毛澤東的魁梧背影,李堅真噙在眼眶裡的眼淚流了下來。
到了瀘定橋只見橋上鋪著幾塊鬆散的木板,晃晃蕩盪,李堅真安然地解下綁帶,把藥箱綁緊在肩上,兩手扶著鐵索走過去,心裡默默地唱著山歌:紅軍搶渡瀘定橋,炮火連天鐵索搖;獻身革命心不跳,女兵爭把藥箱挑。
長征途中,出現這樣的緊急情況當然不會是一次兩次;翻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的時候,由於山上空氣稀薄,人馬走到半山腰就喘不過氣來,有的馬夫、運輸員都暈倒了,怎么辦?李堅真和同志們來了蠻勁,大家鼓起餘勇,咬緊牙關,用手把傷病員拉過最艱難的一段。

抗日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被分配回江西開展工作,任中共江西省委婦女部部長。1938年冬任中共中央東南局婦女部部長,領導發動江西安徽等地婦女抗日救亡活動。1940年後任中共蘇南區黨委黨校主任,中共溧水縣委書記,中共中央華中局民運部副部長等職,參加艱苦的敵後抗日游擊戰爭。
1945年秋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婦女部部長,領導發動廣大婦女支援華東解放戰爭。

解放後

1949年3月24日率華東婦女代表團到北京出席第一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並被選為第一屆全國婦女代表大會執行委員;在大會期間,到北京西郊機場迎接從西柏坡來的中央機關,並與在1937年從延安分別12年的毛澤東等老領導重逢;會後返回山東任山東分局婦委書記兼山東省婦女聯合會主任;當年還出席了第一屆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
與家人合影(70年代)與家人合影(70年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隨葉劍英回到闊別20年的故鄉廣東任廣東省土改工作團團長、黨組書記,負責指導廣東省各地的土改工作,1950年10月中旬到興寧掛點參加土改工作;歷任中共廣東省粵中區(今佛山市)黨委書記、第一書記,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書記,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省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1979—1983)等職。

高齡奉命

依照全國人大通過修改後的國家憲法和地方組織法關於縣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常設機構的規定,1979年12月,在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選舉時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省紀委書記的李堅真為省五屆人大常委會主任。而這時,李堅真已經73歲,她高齡受命,帶病工作,但銳氣不減當年。她認真學習,與時俱進,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團結帶領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全體機關幹部,奮發進取,克服種種困難,開創了省人大工作的新局面。而當時,她是全國第一位省人大常委會女主任。
省人大常委會設立之初,租用省政府會議招待所二樓的9個簡陋房間作為辦公之用,每間房擺上四五張辦公檯,有的是廳、處、科級和一般幹部同擠在一起辦公。1981年5月,時任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的全國人大委員長葉劍英來廣東視察工作,李堅真匯報了常委會辦公地址的困難,並如實反映作為6000萬人民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成立後沒有個相稱的地方辦公,人民民眾也很有意見。在葉劍英的支持下,廣州軍區將軍區第三招待所的部分劃歸省人大機關,實際可用的為五棟舊宿舍、兩棟原中南局舊辦公樓和一棟臨建的竹棚倉庫房。1981年7月,省人大常委會遷入該址辦公,其中,竹棚倉庫房就作為常委會臨時會場,直至1985年3月,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均在竹棚中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的同志獲知這一訊息,稱讚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發揚了延安艱苦奮鬥精神。
和葉劍英同志在一起和葉劍英同志在一起
省人大常委會設立之初,李堅真就強調,常委會機關不能人浮於事,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逐步適當增加編制人數。李堅真深知,省五屆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年齡偏大,常委會的副主任絕大部分是70歲以上的老領導,他們威望高,有實際工作經驗,但是精力不足。常委會的工作要有效運轉,必須調進一批能起參謀、助手作用的中年幹部充當骨幹,還要調進一批文化程度高,懂法律的青年幹部,使機關幹部隊伍形成梯隊。而且對各級幹部的年齡要有個上限要求,堅決不搞“近親繁殖”,並要求辦公廳領導嚴格把關。
當時,省人大常委會的正、副主任都是老革命,開起會來,敢於直言,會上常有不同意見,甚至爭得臉紅脖子粗。李堅真每次都耐心聽取大家發言,引導大家通過討論取得共識,形成合力。在李堅真主持的黨組會議上,黨組成員也能夠暢所欲言,敢於反映意見。
省人大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是制定、頒布地方性法規。省人大常委會設立之初,李堅真就強調,常委會組成人員要學法、懂法。為此,首先要使常委會工作法律化、制度化,堅決依法辦事,集體行使職權。 當時,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剛成立不久,力量較弱,經驗不足。於是便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定時邀請法律界人士和“一府兩院”有關人員,參與調查研究,草擬法律文本,使地方立法上馬較快,法規質量較高,有力地推動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
峰巒疊障 綠韻醉人峰巒疊障 綠韻醉人
在李堅真擔任省五屆人大常委會主任3年多時間裡,她還針對我省改革開放初期出現的若干消極因素,主持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於禁止賭博的處罰條例》、《廣東省物價管理暫行條例》、《廣東省城市建設管理暫行條例》、《關於查禁淫書淫畫和其它誨淫性物品的暫行條例》等法規,對剎住歪風惡俗,樹立新風,堅持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和穩定全省大局均起到良好作用。
省人大常委會成立後,李堅真就考慮儘快進行縣(市)代表直接選舉,把縣(市)人大常委會建立起來,以便更好地行使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職權。為了加強選舉工作的領導,1980年2月,李堅真主持召開省五屆人大常委會二次會議,決定在中共廣東省委領導下成立廣東省選舉委員會。
隨著選舉工作的展開,1980年6月,李堅真又親自主持召開全省選舉工作會議,總結了試點經驗。為適應全省縣級直接選舉工作全面鋪開的需要,提請常委會會議通過《廣東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實施細則》。這個《細則》,結合我省實際情況使《選舉法》的規定進一步具體化,從而保證了縣(市)代表直接選舉的各項工作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到1981年冬,各縣(市)均已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選舉了本級人大常委會和“一府兩院”的領導成員,依法健全了地方國家機關。
可以說,李堅真在1979年12月至1983年4月擔任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期間,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通過自己艱苦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既抓人財物硬體,又抓思想作風、制度建設,依法履行職責,探索和積累工作經驗,為省人大常委會的創建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省人大常委會的將來打下了良好基矗。
1992年3月30日,這位頗有傳奇色彩的老人在廣州逝世,享年85歲。

成就評價

李 堅真是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八大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在中共十二大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出版有《李堅真山歌三百首》、《李堅真回憶錄》等書。
《李堅真》山歌三百首選
出發
分田分地階級明,革命處處為人民。緊記國讎與家恨,北上抗日去長征。 《進遵義城》
四通八達的公路四通八達的公路
紅軍殲敵進遵義,牽羊捧酒齊歡迎。分田分地掌大印,送兒送郎當紅軍。
遵議會議舞春風,迎來日出東片紅。軍民歡呼乾坤轉,婁關山上出英雄。
婁山關
婁關山上雪花花,紅軍宿營石崖下。遵義婦女愛親人,跋山涉水送糍粑。
《渡赤水河》
紅軍四渡赤水河,遵義人民覺悟高。送糧帶路抬擔架,槍林彈雨顯英豪。
夜行軍
翻過一崗又一崗,夜黑行軍道路長。肩抬擔架聞天下,革命思想當太陽。
《過金沙江》
金沙江水急又深,手牽手來心連心。階級姐妹團結緊,不怕敵人百萬兵。
《過瀘定橋》
紅軍搶渡瀘定橋,炮火連天鐵索搖。腳踏鐵索心不跳,女兵爭把藥箱挑。
《過雪山》
夾金山上雪似銀,腳踏冰雪奔前程。革命豪情比火熱,熔冰化雪步不停。
《過草地》
萬里行軍不怕難,踏平草地爛泥灘。七天七夜風雨過,紅旗指向六盤山
《到延安》
主席領導到延安,紅旗高插寶塔山。千里長征鬧革命,到處親人到處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