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國

盤古國

盤古國,古時,盤古神話在漢族文典以及瑤族、壯族等各民族中口口相傳,有文字記述的盤古國之名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人任昉所著《述異記》中記載的“南海中盤古國”,《述異記》:“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亘三百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桂林有盤古氏廟,今人祝祀”。

盤古的起源和盤古國的所在地一直是國內神話學者爭議的焦點,至今仍未停止,目前學界的主流觀點是盤古神話源自印度佛教東傳,其原型是來自古印度創世神話中的梵摩神創生宇宙的故事。也有河南省、廣東花都、廣西來賓等多個說法。

2005年3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確定河南省南陽桐柏山是盤古神話的發源地,而桐柏縣則被命名為“中國盤古之鄉”。盤古神話更入選河南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2010年,在廣東花都獅嶺舉辦的中國盤古王文化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盤古神話應當起源於嶺南。不過有其他專家則認為,盤古信仰是隨著瑤族的遷徙,從北方傳播到華南和西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盤古國
  • 文獻記載:《述異記》:南海中有盤古國 
盤古國介紹,遺蹟分布,研究考證,主流觀點,其他觀點,

盤古國介紹

盤古國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人任昉所著的《述異記》中,書中提到:南海中有盤古國。盤古神話更入選河南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河南省桐柏縣泌陽縣分別被授予“中國盤古之鄉”和“中國盤古聖地”之名。盤古傳說最早出現在三國吳人徐整的《三五歷記》。盤古國,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人任昉所著的《述異記》中,書中提到:南海中有盤古國。這本奇異的書不僅對盤古神話的流傳地域、來源作了具體明確的記述,還對“盤古國”的特徵進行了描繪:“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亘三百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桂林有盤古氏廟,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古為姓。”
盤古開天闢地盤古開天闢地
盤古的起源和盤古國的所在地一直是國內神話學者爭議的焦點,至今仍未停止,目前有河南省、廣東花都、廣西來賓等多個說法。在中國古老的傳說中,盤古是開天闢地之神。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遍布中華大地,不僅在漢族地區,而且在少數民族地區,都可以尋覓到盤古大帝的遺蹤。在中國眾多的典籍、史志中,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也比比皆是,重要的有《繹史》、《歷史名畫記》、《歷代神仙通鑑》、《後漢書南蠻傳》、《錄異記》、《廣博物志》、《盤古開天闢地演義》等數十種著述。這些典籍詳細地記載了盤古兄妹歷洪水劫難、滾磨成親、摶土造人、開天闢地的故事。
2010年,廣東花都民間學者陳棣生在中國盤古王文化高峰論壇上,提出《述異記》中記載的“南海中盤古國”就位於花都,這一提法得到不少與會專家的認同。花都一帶在古代曾經是瑤族的居住地,瑤民的先祖將盤古作為始祖崇拜,在獅嶺鎮的爐山山麓建起了盤古廟,每年在盤古的生日(農曆八月十二)舉行“盤古節”慶祝活動。因此,不少專家認定古代南海“盤古國”就在現在的花都。今廣東的瑤族聚居在連南、乳源、連州等粵北地區,還保留著祭祀盤古的盤王節。
而瑤族是從北方遷入嶺南的少數民族。秦漢南北朝時期,瑤族聚居在湖北湖南地區;隋唐時期,瑤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湖南大部、廣西東北部和廣東北部山區;到了明代,廣東、廣西成為瑤族的主要分布區;明末清初,部分瑤族又從兩廣向雲南貴州遷徙。因此有專家認為,盤古信仰是隨著瑤族遷徙而從北方傳播到華南和西南,盤古廟和盤古地名分布地區,正好與瑤族歷史上遷徙、迴旋和現今居住的地區吻合。後來,有學者經過研究指出瑤族盤古文化是來自漢族的影響。漢文典籍最早記載了盤古神話,並通過漢文化的影響廣泛傳播了盤古神話。
近年來,有專家經過研究指出,神秘的盤古國可能並不在花都。他們認為,任昉的《述異記》里提到的“南海”不是指當時的南海郡,而應該像許多史書所記載的那樣,指的是今天的華南地區。由此推測:在古代的華南珠江流域,曾經存在著一個以盤古信仰為核心的盤古國。專家們調查發現,在三國時期吳國所屬的桂林郡所轄地帶,也就是現在的廣西來賓市一帶,共有盤古廟28座。而且在廣西來賓市,各地都盛行祭祀盤古誕辰廟會活動,如演盤古戲、唱盤古歌等。這跟《述異記》所記載的“桂林有盤古祠,今人祝祀”不謀而合。
此外,在來賓市興賓區和秦代桂林郡郡治所在地貴港市等十幾個縣市,有許多“以盤為姓”的壯族居民,並有純盤姓的壯族村落。這裡民間不僅盛傳各種版本的盤古故事、盤古歌謠、戲曲,而且冠以“盤古”之名的事物隨處可見,形成了群落性的地名文化景觀。專家還指出,花都瑤族流傳的盤古神話中並沒有“垂死化生創世”之說,而廣西壯族盤古神話中有“碎胎化生創世”說,其內涵與盤古的“垂死化生創世”極為相似。由此專家們判斷,《述異記》中所說的盤古國極有可能就是廣西壯族人所建。
河南的研究者認為盤古神話起源於中原人聚居地帶,也一直試圖證明盤古國位於河南。這種說法也得到了不少專家學者的支持。早在中國北朝時期,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明確記載:“泌陽故城,城南有蔡水,出盤古山,亦曰盤古川;西北流注於泌水”。據相關歷史資料記載,河南省泌陽縣在南北朝時期就興起了盛大的祭拜盤古活動,每年三月初三盤古生辰這天,人們都會到盤古山祭祀、祈福。周口市西華縣現存有盤古寨遺址、盤古井、盤古墓等遺蹟,以及流傳的盤古神話傳說。

遺蹟分布

目前已知的盤古實物年代最早者,為山東、河南出土漢墓盤古像,兩省共7處。其中山東平邑南武陽皇聖卿闕為公元86年之物,是現知最早的盤古像。其次,是四川益州講堂石室的盤古像,據饒宗頤先生考證,為公元194年之物。文字記載有年代可考之最早者,為公元222年的《魏大饗記殘碑》。這也是盤古信仰在中原地區最早出現的一個例證。最早出現在中原的盤古神話,已經形成兩個系統:山系的桐柏山、太行山,水系的淮河流域、黃河流域。在流布過程中形成了盤古神話群,盤古勝跡遺存眾多,如盤古山、盤古廟、盤古石、盤古像等。河南省泌陽縣在南北朝時期就興起了盛大的祭拜盤古活動。
廣東花都在清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當地在獅嶺爐山的半山腰發現一塊石碑,上刻“初開天地盤古大王聖帝神位”,於是重新修建了盤古廟,爐山終於改名為“盤古王山”。這種奉盤古為神的祭祀圈,其範圍至少包括西江、北江和東江地區。如肇慶北嶺秀台的盤古廟,四會市的盤古壇,花都新華鎮的盤古嶺和盤古神壇,深圳的盤古石,高要、鬱南的盤古村,以及博羅石臼的盤古廟,惠東白雲嶂的盤古宮等。
現在的廣西來賓市一帶,共有盤古廟28座。而且在廣西來賓市,各地都盛行祭祀盤古誕辰廟會活動,如演盤古戲、唱盤古歌等。此外,在來賓市興賓區和秦代桂林郡郡治所在地貴港市等十幾個縣市,有許多“以盤為姓”的壯族居民,並有純盤姓的壯族村落。這裡民間不僅盛傳各種版本的盤古故事、盤古歌謠、戲曲,而且冠以“盤古”之名的事物隨處可見,形成了群落性的地名文化景觀。廣東的盤古廟和盤古地名方誌記載在全國各省份中是最多的,已發現220多個壇廟,14個地名,分布於51個縣市內,廣西也有30多個縣市有100多個盤古廟和盤古地名。此外,盤古遺蹟較為密集的省份包括湖南、江西、海南、雲南、貴州等。

研究考證

主流觀點

雖然學術界對於盤古創世神話一直有不同的說法,但是就有確鑿的史料根據和較嚴謹的分析論證而言,學界的主流觀點仍大致同於呂思勉的觀點。如饒宗頤在1986年發表《盤古圖考》一文,舉出:“宋黃休復《益州名畫錄》‘無畫有名’條記:‘《益州學館記》云:獻帝興平元年,陳留高朕為益州太守,更葺成都玉堂石室,東別創一石室,自為周公禮殿,其壁上圖畫盤古、李老等神及歷代帝王之像。’”據此,饒宗頤認為,“以盤古作圖,漢末蜀中已流行之,則盤古之神話,最遲必產生於東漢”。
兩年之後,饒宗頤又作有《圍陀與敦煌壁畫》一文,其中引證東漢末年譯出的《摩登伽經》有云:“自在天者,造於世界,頭以為天,足以為地,目為日月,腹為虛空,發為草木,流淚成河,眾骨為山,大小便利,盡成於海。斯等皆是汝婆羅門妄為此說。”據此,饒宗頤認為,“‘自在天’神話入華可斷自東漢末年。梁任昉《述異記》引證盤古諸說,已將大自在天道類被佛徒議為婆羅門的妄說,納入盤古事跡之中,三國徐整的《三五歷記》和另一《五運歷年記》(馬驌《繹史》引)都說及盤古故事,似乎都受到印度外道之說所影響。”
按《摩登伽經》的史料,在呂思勉的《盤古考》和《先秦史》中已引用之(只是譯本有不同)。饒宗頤據《益州名畫錄》中有盤古圖畫的記載,雖認為盤古神話“最遲必產生於東漢”,但又根據《摩登伽經》是由東漢末安世高初次譯成漢文的事實,認為“‘自在天’神話入華可斷自東漢末年”,《述異記》、《三五歷記》和《五運歷年記》中的盤古神話“都受到印度外道之說所影響”,此與呂思勉認為盤古神話是在佛教東傳之後“雜彼外道之說而成”觀點相同,然則盤古神話“最遲必產生於東漢”實為其不應早於東漢末年。
何新在《諸神的起源》一書中引用了饒宗頤的《盤古圖考》,亦認為盤古神話在華夏的出現時間“不會早於東漢末季”。何新又引證印度古婆羅門教的《摩奴法典》、《奧義書》以及佛教的《外道小乘涅槃論》和《摩登伽經》的幾段史料,認為盤古神話的原型“實是來自古印度創世神話中的梵摩神創生宇宙的故事”(13),此亦同於呂思勉和饒宗頤的觀點。
葉舒憲在《中國神話哲學》中引述了日本學者高木敏雄(1876-1922)的觀點,此學者在1904年完成的《比較神話學》中就已提出盤古開天地的卵生型創世神話源於印度,“最早見於印度的《吠陀》詩中”。同時,葉舒憲也詳引了呂思勉《盤古考》的觀點,認為其與高木敏雄“所見略同,不期而遇”。由此,葉舒憲斷言:“中國典籍中最早出現的盤古神話……均因印度佛經影響而產生,這個問題已由中外學者在幾十年前做了結論:盤古神話的來源已經不是什麼謎了。”
以上可謂學界對盤古創世神話的主流觀點。當然,除此之外,還另有他說。如認為盤古即是伏羲或槃瓠的“一音之轉”,前者是從後者演變而來;又有學者認為盤古傳說本源於我國苗、瑤、侗、黎等西南少數民族,或本源於我國中原河南地區,等等。這些觀點雖也有一定的根據,但是從中國哲學史發展的脈絡看,都不足以說明“盤古開天地”的創世神話在老子哲學之前就已發生了。

其他觀點

2010年,在廣東花都獅嶺舉辦的中國盤古王文化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盤古神話應當起源於嶺南。根據任昉的《述異記》中盤古國的記載及考證,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教授,著名神話學者劉宗迪則認為:這顯然是任昉對其同時代人之真實見聞的實錄,它足以說明,盤古神話不是源於中原文明,而是南方百越族中土生土長產物,其源頭應該能夠追溯到古代百越族的民間信仰和宗教祭祀活動。只是在三國之後,由於中原動亂,百姓南遷,中原與南方的文化相互交融,盤古這個本來不屬於中原文化的神話才在華夏神話中登堂入室,後來居上,取代伏羲、女媧等,成為華夏神話中的開闢之神。湖南省文聯研究員、神話學者龍海清指出:“大量的田野調查發現,凡是有盤古文化遺存的地方,都與苗瑤古代先民曾經活動過或遷徙經過的地方有所關聯。”盤古神話應當起源於嶺南。雖然對於盤古神話的具體起源和發展流變專家們尚有許多大相逕庭的意見,但對於其起源於“百越之地”這一說法,基本上達成了一致。在專家們看來,被視為中華民族創世神話的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應當起源於古代“百越”之地;而嶺南,甚或說廣東先民,有可能就是這個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神話之一的創造者。
不過有其他專家則認為,盤古的信仰是從北方傳到南方來的,但瑤族的確在其中發生了關鍵性的作用。深圳市民協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曾祥委認為,盤古信仰密集分布在兩廣瑤、漢、苗、畲、壯、黎等族居住的地區,而如果深入分析,這些地區都有瑤族文化背景。大量資料表明,瑤族歷史上的遷移,經歷由北至南的過程。在南方的路線大致是:從江淮地區到江西,又從江西到廣東、湘南,再由廣東、湘南到廣西,以至雲、貴地區,還有一部分在粵、桂、湘、贛四省結合部迴旋。密集大量的盤古廟和盤古地名分布地區,正好與瑤族歷史上遷徙、迴旋和現今居住的地區吻合。由於瑤族是由北向南遷徙的——有資料表明苗瑤族群先人的勢力曾達到陝西以東,山東西部,河北一部的中原地區,後來不斷南遷,經過華中、華東,從江淮到江西,到兩粵,再走向雲、貴。因此,山西、河北、河南、山東、湖北,特別是古揚州地區和江浙地區,還有華南、西南的盤古廟、盤古遺蹟,以至東南亞和美洲的盤古信仰分布都可以得到解釋。由此似乎可以得出結論:盤古信仰隨著瑤族的遷徙傳播到華南和西南。
後來,有學者經過研究認為瑤族盤古文化是來自漢族的影響。湖南學者彭官章的《盤古即盤瓠說質疑》以瑤族文獻《過山榜》為依據,指出在瑤族中,唐以前盤古盤瓠兩相分明互不混同,瑤族信仰中只有盤瓠而沒有盤古。唐初,盤古名字納入《過山榜》,宋初,盤古成為瑤族崇拜對象之一,並被納入瑤族祖先行列。他認為,“盤古只是瑤族信仰的外殼,而盤瓠才是瑤族信仰的核質”。湖南另一位學者、出身瑤族的李本高的《盤瓠與盤古芻議》也指出:瑤族也祭祀盤古,但只把盤古作為象徵性的神祇加以祭祀,瑤族祭祀盤古的時間也較晚,據《評王卷牒》載瑤族祭祀盤古始於宋代,有些地區還要晚。彭、李兩位學者文章均認為瑤族盤古文化來自漢族的影響。漢文典籍最早記載了盤古神話,並通過漢文化的影響廣泛傳播了盤古神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