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豹(哺乳綱的貓科動物)

雲豹(哺乳綱的貓科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雲豹(學名:Neofelis nebulosa)為哺乳綱貓科動物,有三個亞種。體長約70-110厘米,尾長約70-90厘米,體重約16-40千克,為豹亞科最小者。身體兩側有6個雲狀的暗色斑紋,故名。瞳孔長方形,收縮時紡錘形。犬齒鋒利,與前臼齒之間的縫隙較大,長度比例在現存貓科動物中最大,能夠咬殺較大獵物,此點與史前已滅絕的劍齒虎相似。

雲豹分布於亞洲的東南部,從最西部的尼泊爾開始,一直向東到中國台灣,包括緬甸和中國秦嶺以南;往南則從印度東部、中南半島開始,一直向南到馬來半島等地為止。夜間活動,善爬樹,常從樹上躍下捕食猴、鳥、鼠、野兔、小鹿等小型哺乳動物,偶爾偷吃雞、鴨等家禽。數量稀少,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雖然它的名字有豹這個字,但它不屬於豹屬,而是獨立的雲豹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雲豹
  • 拉丁學名:Neofelis nebulosa Griffith
  • 別稱:烏雲豹、龜紋豹、荷葉豹、艾葉豹、樟豹
  • 二名法:Neofelis nebulos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食肉目
  • 亞目裂腳亞目
  • 貓科
  • 亞科豹亞科
  • :豹族
  • 雲豹屬
  • :雲豹
  • 亞種:3亞種
  • 分布區域東亞南亞東南亞
  • 英文名稱:Clouded Leopard
  • 命名者及時間:Griffith,1821
  • 保護級別:易危(VU),來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 英文名稱:Rumbaugh
  • 命名者及時間:Potent,1957
外形特徵,體長體重,形態顏色,牙齒頭顱,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中國分布,世界分布,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野生種群,人工繁育,資源利用,致危因素,保育措施,已有措施,建議措施,保護級別,故事傳說,

外形特徵

體長體重

雲豹是大型貓科動物中僅比石紋貓大的一種,體格大小介於和較小型的貓科動物之間,比金錢豹雪豹小。雲豹體長70-110厘米,尾長70-90厘米,尾長與身體比例達到4:5,肩高60-80厘米,體重方面雄性略大於雌性,雄性約23-30(最大40)千克,雌性約16-22千克。

形態顏色

雲豹有著粗短而矯健的四肢,幾乎與身體一樣長而且很粗的尾巴。頭部略圓,口鼻突出,爪子非常大。體色金黃色,並覆蓋有大塊的深色雲狀斑紋,因此稱作“雲豹”。班紋周緣近黑色,而中心暗黃色,狀如龜背飾紋,故又有“龜紋豹”之稱。深色的雲紋和斑點構成了雲豹天然的偽裝,當它安靜地蜷伏在樹枝上時,無論是樹下經過的人,還是天上飛過的鳥,都很難發現它。
雲豹眼睛特寫雲豹眼睛特寫
雲豹口鼻部、眼睛周圍和胸腹部為白色。鼻尖粉色,有時帶黑點。黑斑覆蓋頭臉,兩條淚槽穿過面頰,兩條狹長黑紋縱貫淚槽。瞳孔極不平常,收縮時呈紡錘形。圓形的耳朵背面有黑色圓點。頸背部有4條黑紋,中間兩條止於肩部,外側兩條較粗,延續到尾基部。
雲豹四肢黃色具長形黑斑,內側顏色黃白,亦有少數明顯的黑斑。尾毛與背部同色,基部有些縱紋,尾端有數個不完整的黑環,端部黑色。
雲豹四肢粗短,使得重心降低;帶有長長利爪的腳能幫助它們在樹間跳躍時牢牢地抓住樹枝;又長又粗的尾巴則是它們在攀爬時重要的平衡工具;後腿腳關節非常柔韌,能極大增加腳的旋轉幅度;雲豹花紋狀的外表能夠作為它們跟蹤獵物和躲避其他食肉動物的偽裝。

牙齒頭顱

雲豹的牙齒與眾不同,犬齒長度比例在貓科動物中排名第一,犬齒與前臼齒之間的縫隙較大,犬齒鋒利,舌面和唇面均有兩道明顯的血槽,與史前已滅絕的劍齒虎相似,因此雲豹又有“小劍齒虎”之稱。
雲豹嘴部特寫雲豹嘴部特寫
雲豹的顱骨極其狹長,眼眶間距也因此而非常狹窄。成年雲豹頭骨全長一般在16-19厘米之間,部分較大個體可長達20厘米。雲豹在頭骨的結構上,演化出了一些相應的細小但非常重要的特點。
雲豹其面顱為了容納粗長的上犬齒而發生次生性後傾,使它的額骨趨於低平;它的下頜,在犬齒和前臼齒之間的距離,要大於任何一種現生貓類,使犬齒能做更大程度的穿刺,下頜骨和顱骨顴弓關節窩的結構,使雲豹的雙頜能張開到幾乎接近90度(劍齒虎約85),而大多數的貓類只能張開65-70度。
雲豹在後枕骨區域,也有一些特徵,使頸部肌肉的附著面更大,並使得頭、頸間肌肉的牽動更加有力。而頸部肌肉,則與咬殺獵物有著密切的關係。雲豹的頭骨結構,使其具有驚人而致命的咬殺力,可達360磅,超過了比它體型大出2倍多的獵豹和雪豹。

棲息環境

雲豹是高度樹棲性的物種,經常在樹木上休息和狩獵,但是它們在地面上的狩獵時間要比樹上的更長。雲豹棲息於亞熱帶和熱帶山地及丘陵常綠林中,最常出現在常綠的熱帶原始森林,但也能在其他的生境中看到它,如次生林、紅樹林沼澤、草地、灌木叢和沿海闊葉林,垂直高度可達海拔1600-3000米,環境溫度約在攝氏18-50度間。曾見雲豹在喜馬拉雅山腳下海拔3000米的地區活動。

生活習性

雲豹善攀爬,能利用粗長的尾巴保持身體的平衡。通常白天在樹上睡眠,晨昏和夜晚活動。常伏於樹枝上守候獵物,待小型動物臨近時,能從樹上躍下捕食。
人們很少知道雲豹在野外的行為,其推測是基於人工飼養雲豹的觀測。它們被認為是隱秘和罕見的樹棲獵人,在晚上異常活躍,雖然此類特徵可能與野生狀況有所不同。粗大的腳、稍短的腿和一條長長的尾巴讓雲豹適應於樹棲生活。它們非常善於攀爬樹木,曾被觀察到耍雜技般頭向下地爬下樹幹,能在水平的樹枝上倒掛著行走,也能夠只使用它們的後腳站在枝頭。雲豹能夠在樹木上狩獵,捕殺鳥、猴子和嚙齒類動物,當然它們花在樹上睡覺的時間比狩獵的時間長。在亞洲的熱帶雨林中發現雲豹會使用樹作為躲避陸生水蛭的避難所。它們無論是在樹木還是在地面上都會追蹤獵物,經常悄悄地跟蹤然後飛速地撲殺獵物。在野生和圈養的情況下都看到過雲豹在白天也會活動,因此,雲豹可能不是全夜行性的。其日常活動模式可能隨著不同地區獵物的活動情況,以及人類在特定領域的活動情況而有所變化。據推測雲豹可能是獨居動物,只有在繁殖季節才聚集在一起。
雲豹有著敏銳的視力以及良好的嗅覺和聽覺。雲豹會通過撓抓樹木、噴灑尿液、刮蹭等行為來標記它的地盤。其聲音是典型的貓科家族的聲音,其中包括咆哮、咪叫和嘶嘶聲等,雲豹不發出呼嚕聲。當雲豹與其他個體進行友好的交流時會發出低強度的“prusten”聲,老虎、雪豹和美洲虎都會使用那種類型的聲音。雲豹也有可以遠距離傳播的呼嘯聲,此聲音的目的是未知的,但觀察人士認為那是一種不同地區動物之間的溝通方式,也許是用於吸引異性或者警告其他貓科動物遠離其領土。雲豹有著靈敏的觸鬚,用以檢測觸覺信息,尤其是在晚上。
雲豹的進食行為鮮為人知。如其他貓科動物,它們也是肉食性的。它們經常單獨地捕食鳥類、魚類、猴子、鹿和齧齒動物。獵物物種包括大眼斑雉短尾猴懶猴銀葉猴、黑鹿、豚鹿、印度麂、小鼷鹿野豬須野豬馬來穿山甲條紋松鼠帚尾豪豬果子狸。它們也會捕殺家畜,包括小牛、豬、山羊和家禽。在野生雲豹的糞便中還發現過魚類,由此認為它們會游泳和捕魚。雲豹通過咬住獵物的後脖子來咬斷對手的脊柱,然後將門齒和大犬齒刺入獵物的肉體中,使勁搖晃腦袋,將肉從獵物的殘骸上撕扯下來。
雲豹捕食雲豹捕食
雲豹的威脅主要來自人類,因為人類會使用獵狗來跟蹤和圍捕它們。出於該原因,雲豹會避開人類,很少能在人類定居點附近發現它們。雲豹會分享它的大部分活動範圍給老虎和豹子,在那些共享區域雲豹似乎有相對更多的樹棲和夜行的生活時間。其原因是未知的,但研究人員懷疑,老虎和豹會殺死雲豹以減少競爭。因此,雲豹在晚上更加活躍並且花費更多的時間在樹上,以避開那些大型食肉動物。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

在中國主要分布於亞熱帶和熱帶林區,北限在陝西秦嶺,河南洛陽、甘肅南部,西至西藏察隅等地,南止於海南省,東至浙江省及台灣省。其中包括華南(武夷山等地)、喜馬拉雅山東側。中國為次要分布區。
雲豹中國分布圖雲豹中國分布圖
具體包括:四川省(雷波),重慶市,福建省(南平),廣東省(廣州),湖南省,浙江省,貴州省,陝西省(漢中、安康),河南省,台灣省,江西省(黎明、余南、高安、崇仁、大余、蓮花),海南省(東方、海口、瓊東),西藏自治區,安徽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湖北省,甘肅省,雲南省(永德)。

世界分布

雲豹產於尼泊爾不丹、印度阿薩姆地區、中南半島、馬來半島、
雲豹世界分布圖雲豹世界分布圖
具體包括:孟加拉國、不丹、高棉、中國、印度東北部、寮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新加坡、泰國、越南。

繁殖方式

雲豹沒有群居或是社會性的證據,因此它們很可能是一種獨居的動物。雌雲豹多在冬春發情,性周期20-26天,孕期85-93天,於春夏產仔,每胎可以產下2-4隻幼豹,多為2隻,初生仔體重140-170g。與許多其它的貓科動物相同,幼豹出生時眼睛沒有張開,完全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幼豹出生時的色斑完全是深色的,而不是只有深色的外環。幼豹約在出生12天左右張開眼睛,在五周內會變得很活躍,哺乳期2個月左右,大約到10個月大時開始獨自生活。雲豹約在一歲半時發展到性成熟,雌雲豹每年可以懷胎一次。圈養的雲豹可以活到17歲,野外的雲豹約可以活11歲。
統計數據:雲豹在飼養情況下育種間隔10-16個月;雖能全年繁殖,但飼養狀況下,多在12月-次年3月生育;每胎產仔數量介於1-5隻,平均2隻;妊娠期時間範圍85-109天,平均88-95天;幼崽斷奶時間10-14周,平均獨立時間10個月;性成熟時間20-30個月,平均23個月;野生狀態下平均壽命11年,飼養狀態下平均壽命13-15年,壽命最高達17年;領土範圍30-40平方公里,核心活動範圍3-5平方公里,雌雄之間有大範圍重疊。

亞種分化

雲豹共有3個亞種:
  1. 雲豹指名亞種,學名:Neofelis nebulosa nebulosa(Griffith,1821),色彩最鮮艷,斑紋很長,分布於中國和中南半島
  2. 台灣雲豹,學名: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us(Swinhoe,1862),尾巴相對短小,只分布於台灣,已滅絕;
  3. 尼泊爾雲豹,學名:Neofelis nebulosa macrosceloides(Hodgson,1853),體色較深較暗,斑紋大,分布於尼泊爾;
尼泊爾雲豹尼泊爾雲豹
巽他雲豹巽他雲豹

種群現狀

野生種群

  • 中國
在貴州的森林植被破壞之前,雲豹曾廣泛分布於貴州大部分地區的森林環境中,在20世紀50-60年代,每年可收到雲豹皮100-200張左右,90年代後由於棲息地減少,雲豹的數量銳減,但貴州每年仍能收到雲豹皮100張左右。很少見到對雲豹進行較深入的種群調查報導,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台灣只有一些打獵者的目擊報導,但那些報導並沒有得到證實;海南島的雲豹數量非常稀少並面臨滅絕的威脅;江西的雲豹數量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較多,每年捕獲量均在百餘只;1984年皖南8個縣調查,其中寧國、涇縣、歙縣和旌德四個縣於1983年共收雲豹皮19張,其他縣極少;1995年3月調查,寧國縣林區仍經常有雲豹出現,已無人公開狩獵、出售和收購雲豹皮張;雲豹數量較多的省是江西、福建、湖南、湖北、貴州,20世紀70年代的雲豹皮產量均在100張左右,其次是四川、浙江、廣東,每年數十張,20世紀70年代與60年代相比,數量變化不大,但70和80年代開始趨於下降,1998年左右數量略有回升,估計中國保有資源量不過數千隻;分布於分布區邊緣的陝西秦嶺和河南的雲豹已瀕臨絕跡。
  1. 2012年,通過用環境評估法估計,貴州的雲豹資源總量在85隻左右,訪問調查的結果與用環境評價法得到的結果相近(訪問調查為74-100隻),最大種群不超過25隻。
  2. 2009年國家林業局中國重點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結果為2,600隻。
  3. 2007年以來,江西省銅鼓縣,湖南省平江縣、瀏陽市,陝西省鎮坪縣和四川省廣元市,陸續有村民發現雲豹的痕跡。
  4. 2007年江西齊雲山自然保護區獸類資源調查期間發現了雲豹的痕跡,但估計數量稀少。
  5. 1998-2003年安徽省的調查:安徽石台縣境內共發現雲豹13隻。
  6. 台灣雲豹在1940年以前尚有幾千隻,到了20世紀60年代後期已不足10隻,1972年最後一隻台灣雲豹倒在了不法分子黑洞洞的槍口之下。
  • 世界
雲豹的毛皮在東南亞的非法野生動物貿易中占有很大的數量。其種群趨勢呈下降狀態。
在泰國,有6隻雲豹掛上無線電項圈,用以研究了解它們的棲息範圍。
由於雲豹的特殊習性使它們很少為人所知,因此雲豹的數量沒有可靠的估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估計總數少於10,000隻,並警告數量在不斷下降中,一般認為大量的森林砍伐導致棲息地喪失和製作中藥是導致雲豹數量減少的主因。

人工繁育

  • 中國
1980年中國有29家動物園飼養雲豹,但多數動物園僅1或2隻,全國不超過50隻,動物園內很少繁殖,已知僅江西南昌動物園等少數幾家動物園有繁殖成功的紀錄。2007年南昌市動物園飼養有6隻雲豹。
  • 世界
美國國家動物園1978年開始飼養雲豹,2009年之前三十年里,有70多隻雲豹出生於美國國家動物園的雲豹保護和研究中心內。
在動物園內飼養的雄性雲豹經常會咬死比它小很多的雌性,因此較難繁殖。現代化的保育計畫包括對雲豹仔細地挑選配對,保證場地有足夠的空間讓它們能夠攀爬,模擬自然行為以及儘可能地減少它們的壓力。加上餵食計畫能提供每日的食物需求,使得保育變得更為成功,人類協助繁殖的雲豹也許有一天可以補充野外面臨絕種威脅的雲豹。

資源利用

重要提示:雲豹已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禁止任何涉及雲豹的非法利用活動!下面僅列出歷史記錄的資源利用情況。
代用品:無;
常用部位:毛皮、爪、牙、骨、肉、活體;
主要用途:日用、宗教、食用、觀賞;
主要產品:衣物、祭祀物品、中藥、食品。

致危因素

  1. 雲豹是森林動物,森林的破壞已直接影響其種群數量,森林的砍伐使其種群支離破碎,也增加了雲豹對傳染病的感染性和遭遇自然災難性事件的機率;
  2. 一些盜獵者為追求豹骨及華麗貴重的毛皮而肆意捕殺,20世紀80年代中在一些大城市的裘皮商店中雲豹皮常可見到;
  3. 林區狩獵極為普遍,雲豹賴以生存的食物相應減少,同樣影響雲豹種群的增長;
  4. 農業用地的擴張使雲豹棲息地減少,進一步導致雲豹襲擊農地上家禽家畜的頻率上升,村民為了防範而使用毒藥殺死了包括雲豹在內的捕食者;
  5. 非法的國際貿易和走私,黑市交易,寵物需求;宗教儀式上雲豹皮的使用;前台灣原住民獵殺雲豹作為部落英雄的象徵;部分亞洲國家的男人認為擁有一張雲豹皮是身份的象徵;醫學上的套用以及高檔餐館的消費等因素都導致了雲豹種群數量的下降;
  6. 雖然有禁止捕獵雲豹的措施,但仍不能減少緬甸、寮國、越南、高棉、尼泊爾、泰國等地對於雲豹的市場需求。

保育措施

已有措施

  • 中國
已被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另外停止虎豹骨入藥,減輕了對雲豹的捕殺壓力。
建立了有少量雲豹生活其中的自然保護區:湖南桑植八大公山保護區、江西宜黃華南虎保護區等。在廣西有有雲豹的保護區:九萬山水源林保護區、布柳河水源林保護區、滑水沖水源林保護區、銀殿山水源林保護區、下雷水源林保護區。
  • 世界
大部分有雲豹活動的國家和地區都制定了法律保護措施。在孟加拉國、汶萊、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中國台灣、泰國和越南,雲豹的狩獵是嚴格禁止的,在寮國其狩獵受到監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雲豹列為易危物種,雲豹也被列入美國瀕危物種法案,該法案禁止在美國有任何關於此物種的貿易。在尼泊爾、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建立了國家公園用以維持雲豹的種群數量。不過由於雲豹難以捉摸的習性和它茂密的森林棲息地,使得雲豹實際上生存在公園內的數量是有限的,其數據可能不準確。

建議措施

  1. 所有自然保護區內,禁止任何狩獵活動;
  2. 繼續執行停止虎豹骨入藥,以減輕對雲豹的捕殺壓力;
  3. 對動物園內飼養的雲豹建立譜系檔案,有計畫地發展2-3個雲豹飼養基地,做好配對工作;
  4. 開展對雲豹種群生態和數量的研究工作。

保護級別

故事傳說

  • 黃山一帶關於雲豹的故事
黃山一帶曾經虎豹不分,一視同仁——虎即是豹,豹即是虎。
黃山白鵝嶺往北海、始信峰三叉路口有松名“黑虎”。松名之來由,並非該松長得氣勢雄勃,虎虎生威,而是因為古時一位老僧在一個傍晚曾見一隻黑虎臥於松頂。據猜測那老僧在昏暗中所見的黑虎應該是灰褐色皮毛上布滿黑色雲形斑紋的雲豹。
光明頂北側是石門峰,入門向東可下至“皮篷”。在石門不遠處有一幽深石洞。宋朝時有人見數隻雲豹棲身於此。洞因此名為“蒼豹洞”而載入黃山史冊。
傳說明萬曆年間,開發光明頂以南慈光寺文殊院蓮花峰一帶的普門大師,曾醫治過一隻雲豹並收為徒弟,用以看家護院。
也是在明萬曆年間來黃山,卻致力於雲谷寺一帶開發的寓安大師也有一段夜行遇虎(雲豹),訓導雲豹與人為善的故事。史書記載:“師道行高深,嘗夜行遇虎,師徑前摩虎頂,囑曰:‘佛子佛子,爾無我虞,我無爾怖。’虎戢尾受戒,不動不吼,人爭異之。師曰:‘人虎相安,理之自然,於我法中未為貴也。’”
傳說黃山從古至今,絕無虎豹傷人,全是兩位大師愛護動物、教育有方之故。
  • 布農族關於雲豹的傳說:雲豹和黑熊毛皮的由來
布農族(台灣原住民的一族)古老的傳說中講到,台灣黑熊和雲豹皮毛的顏色本來都很難看,它們常常為了那件事互相嘆氣訴苦。有一天,黑熊和雲豹特地聚在一起,希望能商量出變漂亮的辦法。最後黑熊提議,彼此幫對方用顏料化妝。雲豹要求先化妝,老實的黑熊很用心地替雲豹塗上美麗的顏色和花紋,從此雲豹便擁有一身漂亮的皮毛,輪到雲豹替黑熊化妝,雲豹怕黑熊比自己漂亮,便起了壞心,決定把黑熊弄得比原來更醜。雲豹叫黑熊閉上眼睛,然後隨地抓把黑色的爛泥,上上下下的在黑熊身上亂塗,然後逃走,等黑熊發覺,除了胸前一塊V字形的皮毛外,全身都被塗黑了,黑熊非常憤怒,朝著雲豹逃走的方向追去。雲豹不管怎么跑都躲不開,只好答應每次打獵後一定留一半獵物給黑熊,但它們皮毛的顏色卻保留了下來。
  • 魯凱族:雲豹的民族
雲豹被台灣原住民魯凱族視為神犬,他們還認為由於雲豹引路,族人才找到居住的樂土——古茶布安。他們立起石柱,自稱為雲豹的民族。
(圖冊圖片來源:名片,野生雲豹,雲豹1,雲豹近照,雲豹2,雲豹萌照,雲豹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