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畫派

嶺南畫派

嶺南畫派是指廣東籍畫家組成的一個畫派。創始人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簡稱“二高一陳”。他們在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合東洋、西洋畫法,自創一格,著重寫生,多畫中國南方風物和風光,章法、筆墨不落陳套,色彩鮮艷,學者甚眾,它與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為20世紀主宰中國畫壇的三大畫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居巢居廉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高劍僧何香凝方人定盧傳遠李撫虹、伍佩榮、容大塊黎雄才關山月伍嘉陵黃獨峰司徒奇趙崇正何磊、楊素影、黎葛民黃幻吾何漆園黃少強趙少昂陳凝丹

嶺南畫壇從明清起有較大發展,人才輩出,風格獨特,技法紛呈,求新求變。其代表人物有:南海林良的寫意花鳥,東莞張穆著稱畫馬,新會高儼擅長山水,順德黎簡詩書畫皆絕,順德蘇六朋蘇仁山尤擅人物,番禺居巢居廉工花卉草蟲,重視取法自然,創造了“撞水”、“撞彩”技法。20世紀初,在廣東產生了“嶺南畫派”,其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主張以倡導藝術革命,建立現代國畫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會古今為途徑;以形種兼備、雅俗共賞為審美標準;以兼工帶寫,彩墨並重為藝術手法。獨樹一幟,成為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美術流派。現代,繼承和發展這一畫派藝術的,有方人定黎雄才關山月趙少昂楊善深等。

它是嶺南文化最具特色的祖國優秀文化之一,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是中華民族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民族繪畫流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嶺南畫派
  • 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
  • 意義:“廣府三秀”之一
  • “嶺南三傑”: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 
  • 第二代代表關山月/黎雄才/盧傳遠/楊善深 
  • 第三代代表伍嘉陵 陳金章 何永祥
畫派介紹,得名由來,名稱沿革,特點,主要精神,流派沿革,風格特點,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二代傳人,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盧傳遠,三代傳人,陳金章,伍嘉陵,何永祥,黃楨祥,作品價值,

畫派介紹

嶺南畫派是指廣東籍畫家組成的一個地域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簡稱“二高一陳”。
陳樹人《馬》陳樹人《馬》
這一畫派是在西方藝術思潮的衝擊下,近代中國藝術革新運動中逐步形成的。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衝破頑固守舊勢力的禁錮,積極創辦和推廣新式學堂,不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而且還催生了“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嶺南畫派,給嶺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機,並為辛亥革命積蓄了巨大能量。
“嶺南畫派”注重寫生,融匯中西繪畫之長,以革命的精神和強烈的時代責任感改造中國畫,並保持了傳統中國畫的筆墨特色,創製出有時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氣氛酣暢熱烈、筆墨勁爽豪縱、色彩鮮艷明亮、水分淋漓、暈染柔和勻淨的現代繪畫新格局。

得名由來

在中外藝術史上,一個畫派的取名,大致依照兩個原則:或按畫家活動的地區,或按藝術表現的特點。
關山月《紅梅》關山月《紅梅》
前者,如中國古代的吳門派婁東派新安派虞山派浙派金陵派、揚州派,近代的海派,現代的江蘇派、長安派等等;外國的佛羅倫斯畫派威尼斯畫派巴黎畫派等等。
後者,如中國的“沒骨派”、米家山水(以“米點”得名,這是雙關語);外國的印象派、點彩派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超現實派表現派等等。
除此以外,有的還以畫家群體的某種特點得名,如中國的文人畫派、外國的巡迴展覽會派等。至於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南派”、“北派”之分則比較特殊,它既與佛教的禪宗分派有關,亦與中國南北地質環境、氣候特徵的差異有關。 很明顯,“嶺南畫派”之稱,是按第一種原則 ——地區性命名的。這本來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很奇怪,這個名稱卻曾經很令畫派的創始人感到不滿。據關山月說:“當時高、陳諸先生對‘嶺南畫派’這個稱號,並不滿意,因為它帶有狹窄的地域性,容易使人誤解為只是地區性的畫家團體。更主要的,它沒能體現出吸收外來營養使傳統藝術發揚光大的革新國畫的理想。所以劍父先生從來沒使用過‘嶺南派’這一名稱,而寧可自稱是‘折衷派’。在他心目中,‘折衷’這個用語,也並非全為貶意的,只謂博採眾長,合於一身而已。但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接受‘嶺南派’這個名稱,而且它已經造成廣泛的影響,所以這個名也就被寫進了現代美術史冊了。”
趙世光說:“當嶺南三家的畫風越來越受全國歡迎時,三人再次商討,以嶺南人所創的畫派,簡稱為‘嶺南派’,據聞最初高劍父不同意,認為此派不應局限嶺南,樹人則解釋——‘畫派是從嶺南創立,並無不得向外發展之意’,終於定名為‘嶺南派’。” 如果所傳屬實,則嶺南畫派的取名使有點“強加於人”的味道了——至少對畫派創始人高劍父來說是如此。後來,好些“派中人”也一唯師言是依,如黎葛民等,直至六十年代還在文章中置辯,認為嶺南派之名“不夠恰當”。到今天,尚有人提議要“恢復‘折衷派’ 之名”呢。
《榮寶齋畫譜 · 伍嘉陵繪》《榮寶齋畫譜 · 伍嘉陵繪》

名稱沿革

第一說云:"關於'嶺南畫派'這個名稱。並不是哪個嶺南畫家自封的,而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民眾創造的。""當年"'二高一陳'被時人尊為'嶺南三傑',並因此引申出'嶺南畫派'的稱號,其實也是人們沿著習慣的思路,猶如稱'揚州八怪'為'揚州國派'一樣。"其餘兩說則見於香港趙世光的《嶺南畫派界說及其發展導向》一文。其中"自己商量"說已見前引;"另一說則是解放後關山月、黎雄才兩位大師到北京畫展,當地報刊因其來自嶺南,故一致宣傳為'嶺南派',並把其師稱為嶺南畫派的始創者"。同屬"北方來源"的還另有不同的一說:"'嶺南派'這一帶有地方色彩的稱謂,建國初期,鄭振鐸依北方人的習慣,在中國近百年繪畫到海外展覽,撰文介紹時冠上的,後來便加以沿用。"讓我們來評斷一下各說的是非,如果真是"在1948年以前,還沒有'嶺南派'這個稱號"的話,那么,高奇峰早在1933年已去世,當時尚未有"嶺南畫派"之名,何來三人商量之事?可見那一說是不可信的。另外"北方來源"之說亦靠不住,它們的時間都在解放以後,比1948年要遲了好幾年。可見,揆之以理,只有"約定俗成"一說比較可信。
黎雄才《峨嵋印象》黎雄才《峨嵋印象》
嶺南畫派的歷史:
嶺南繪畫藝術萌芽較早。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已經可以看到一些簡單的圖畫;青銅時代的珠海寶鏡灣摩崖石刻畫,不僅規模較大,構圖也已非常複雜。但是,從傳統中國畫意義上講,嶺南這一藝術形式仍然起步很晚,並且還是在中原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嶺南的畫家,據說最早的幾位是唐朝的張詢、宋朝白玉蟾和元朝的孔伯明,但是,他們並沒有留下什麼作品。明朝以後,嶺南開始聞名中原。明清兩代,嶺南畫壇名家輩出,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比及近代,西洋畫法傳進中國,嶺南畫家首開中西結合之風,“嶺南畫派”獨步天下。而油畫和版畫等畫種,畫派”獨步天下。而油畫和版畫等畫種,主要也是由嶺南畫家介紹進中國,並由他們使之走向繁榮的。

特點

它有如下特點:
高劍父《秋鷹圖》高劍父《秋鷹圖》
一、主張創新,以嶺南特有景物豐富題材;
二、主張寫實,引入西洋畫派;
三、博取諸家之長;
四、發揚了國畫的優良傳統,在繪畫技術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沒骨法”,用“撞水撞粉”法, 以求其真。

主要精神

(一)革命精神;
(二)時代精神;
(三)兼容精神;
(四)創新精神。
革命精神是“嶺南畫派”的思想基礎。這種革命精神,又是和“嶺南畫派”創始人的特殊經歷和思想傾向分不開的。時代精神,“嶺南畫派”在題材內容上大膽革新,也是這一畫派能夠永葆青春的原因。兼容精神,也就是“折衷中外,融合古今”,這是“嶺南畫派”最重要的主張,是它的藝術原則,也是“嶺南畫派”革新的途徑。創新精神,這是"嶺南畫派"前進的動力,也“嶺南畫派”歷久不衰的奧秘。只有創新,它才有生命力,而創新本身既是目標,也是這個畫派發展的動力。“嶺南畫派”所以能夠不斷的發展、狀大,就是有創新精神作為推動力。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嶺南三傑”,師出同源,信奉同一藝術原則,但各有創新,風格不一樣。第二代的傑出畫家關山月黎雄才趙少昂等,也風格各異。他們的後輩楊之光、陳金章、伍嘉陵、梁世雄、林墉、王玉珏等畫家,也各有自己的面目。高劍父不希望學生學得跟他一樣,他聲稱這是沒有出息的表現。他要求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嶺南畫派嶺南畫派

流派沿革

“嶺南派”的名字並不是一開始便有的。當高、陳三位自日本學成歸國,以嶄新的風貌而令畫壇場側目的時候,他們是自稱為“折衷派”的。這名稱有個來歷。《史記·孔子世家·贊》云:“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折中,就是折衷,取正的意思。高、陳幾位用來表示自己酌取眾長而得其中正的藝術觀點。如1912年出版的《真相畫報》十一期里,編者高奇峰的一幅“麻雀圖”便標明“折衷派”。稍後,又稱為“新派”或“新國畫派”。如1915年出版的二高一陳作品合集,便命名《新畫選》;1929年出版的《良友畫報》三十八期上,高奇峰的作品被稱為“新派國畫”;高劍父在《我的現代繪畫觀》里,則自稱“新國畫”,傅抱石《民國以來國畫之史的觀察》一文,對他們亦採用同樣的稱呼。還有稱之為“革命畫派”的。
高奇峰《猿月圖》高奇峰《猿月圖》
俞劍華在1934年撰文道:“廣東二高(高劍父、高奇峰)參用日本畫法以畫國畫,一洗國畫重筆墨骨法的原理,而用潑色,光怪陸離,色彩斑斕,遂以新派自命,而又嘗從事革命工作,遂有革命畫派之目。”另外,尚有“新宋院派”、“新文人畫派”種種名目。最籠統、最含糊的稱呼莫過於把自古及今(包括二高)的廣東畫家一鍋端,通通算作“廣東畫派”的了,如今人李滌塵的《鑑別畫考證要覽》一書便是那么做的。
至於在今天普遍通行的“嶺南畫派”一名,則遲至1948年才出現(用黃志堅說)。關於這一名稱的由來,有好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約定俗成”說,一種是“自己商量”說,還有一種是“北方來源”說。
第一說云:“關於‘嶺南畫派’這個名稱。並不是哪個嶺南畫家自封的,而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民眾創造的。當年高劍父先生留學日本,受到日本畫家參酌西方繪畫以革新日本畫的啟發,同時又接受了孫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和辛亥革命火熱鬥爭的洗禮,於是立志對固有的舊中國畫進行革新。他和陳樹人、高奇峰先生以異軍突起之勢,揭起新國畫的旗幟,以自己的天才功力和嶄新的畫風,給當時畫壇以耳目一新的印象,時人為表示敬仰,稱他們為嶺南三傑。後來‘嶺南畫派’這個名稱,也就約定俗成地保留下來了。”“當年 ”‘二高一陳’被時人尊為‘嶺南三傑’,並因此引申出‘嶺南畫派’的稱號,其實也是人們沿著習慣的思路,猶如稱‘揚州八怪’為‘揚州國派’一樣。”
其餘兩說則見於香港趙世光的《嶺南畫派界說及其發展導向》一文。其中“自己商量”說已見前引;“另一說則是解放後關山月、黎雄才兩位大師到北京畫展,當地報刊因其來自嶺南,故一致宣傳為‘嶺南派’,並把其師稱為嶺南畫派的始創者”。同屬“北方來源”的還另有不同的一說:“‘嶺南派’這一帶有地方色彩的稱謂,是建國初期,由鄭振鐸依北方人的習慣,在中國近百年繪畫到海外展覽時,撰文介紹時冠上的,後來便加以沿用。”評斷一下各說的是非,如果真是“在 1948年以前,還沒有‘嶺南派’這個稱號”的話,那么,高奇峰早在1933年已去世,當時尚未有“嶺南畫派”之名,何來三人商量之事?可見那一說是不可信的。另外“北方來源”之說亦靠不住,因為它們的時間都在解放以後,比1948年要遲了好幾年。可見,揆之以理,只有“約定俗成”一說比較可信。
回到派名爭議的問題上來。那么多頂“帽子”,又是“折衷派”,又是“新派”、“革命派”,又是“嶺南派”……到底哪頂最合適呢?是否非得恢復“折衷派”的名稱,便不能“體現它的思想實質”、“ 鮮明宗旨”呢?“新派”、“革命派”今天是不好再叫的了,至於“折衷派”一名,固然可以顯示它“吸收外來營養”的偏於技術性方面的特點,卻仍然難以體現它“藝術革命”的全部宗旨,尤其是有關“藝術與人生”的重要內容。再從這一畫派的實際情況看,它發源於嶺南地區,創始人及其他主要成員又都是嶺南人,而今天這個畫派的“大本營 ”仍在嶺南一帶,那么,按中外畫派命名的第一條通則,稱為“嶺南畫派”還是比較適當的。
可是,為什麼外國現代的一些美術流派,如野獸派立體派、表現派等等,又多據藝術表現特點命名呢?須知那些都是重形式的畫派,所以那樣取名是理所當然。但嶺南畫派不同,它是形式與內容並重的畫派。假使勉強效法國外表現主義的現代諸流派,定要擁“折衷”命名之,那豈不是有違自己畫派的本旨?從邏輯學、辭彙學的角度看,“名”與“實”之間其實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它們的關係是多元的、可變的,本來就是“約定俗成” 的。“嶺南畫派”這一名稱只要為人們所普遍接受,它身然便具有了如上所述的內涵。正如“揚州八怪”、“上海派”等也有它們的包括內容風格、技巧形式等各種藝術追求在內的特定含義一樣。所以我們說,擔心本畫派一旦冠以“嶺南”之名,便會顯不出它的“思想實質”、“鮮明宗旨 ”,或容易使人產生“以為只是狹窄的地區性的畫家集團”的誤解,其實都是過慮。

風格特點

嶺南畫派是嶺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國優秀文化之一,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它有如下特點:
一、主張創新,以嶺南特有景物豐富題材;
二、主張寫實,引入西洋畫派;
三、博取諸家之長;
四、發揚了國畫的優良傳統,在繪畫技術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沒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 嶺南畫派始於晚清時期,二高一陳即為早期著名創始人,二高即為高劍父、高奇峰,陳即為陳樹人,其弟子多成名家,形成一海內外華人都喜歡的著名畫派。
在香港的趙少昂楊善深,在廣州的黎雄才關山月,這四位大師,是當代嶺南畫派的主要代表。趙少昂被譽為高奇峰以後最佳傳人,海外友人多以收藏少昂花鳥為貴。黎雄才、關山月都在美術院任教,弟子頗多。楊善深在香港主持他開創的“春風畫會”,傳授畫藝。他們於八十年代初期,合作完成了百餘幅作品,每幅作品都凝聚著集體的智慧,體現了四位大師諧和默契、心照神交的深厚友情,可謂:“嶺南四家薈萃一堂嘆為觀止”。“ 嶺南畫派”的產生和發展,體現了一種新的文化精神。這種新的文化精神包含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革命精神,這是“嶺南畫派”產生和發展的思想基礎;
(二)時代精神,這是“嶺南畫派”在區別於舊國畫流派的主要特徵;
(三)兼容精神,這是“嶺南畫派”的藝術主張,是革新的重要途徑;
(四)創新精神,這是“嶺南畫派”不斷發展的動力。
這四種精神是互相聯繫的,它構成了“嶺南畫派”相當完整的體系,也是這一畫派歷久不衰的重要原因。革命精神是“嶺南畫派”的思想基礎。這種革命精神,又是和“嶺南畫派”創始人的特殊經歷和思想傾向分不開的。時代精神,“嶺南畫派”在題材內容上大膽革新,也是這一畫派能夠永葆青春的原因。兼容精神, 也就是“折衷中外,融合古今”,這是“嶺南畫派”最重要的主張,是它的藝術原則,也是“嶺南畫派”革新的途徑。創新精神,這是"嶺南畫派"前進的動力,也 “嶺南畫派”歷久不衰的奧秘。只有創新,它才有生命力,而創新本身既是目標,也是這個畫派發展的動力。“嶺南畫派”所以能夠不斷的發展、狀大,就是有創新精神作為推動力。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嶺南三傑”,師出同源,信奉同一藝術原則,但各有創新,風格不一樣。第二代的傑出畫家關山月、黎雄才、趙少昂等,也風格各異。他們的後輩楊之光、陳金章、伍嘉陵、梁世雄、林墉、王玉珏等畫家,也各有自己的面目。高劍父不希望學生學得跟他一樣,他聲稱這是沒有出息的表現。他要求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創始人

嶺南畫派是中國近現代畫壇上的一支繪畫流派,是人稱“嶺南三傑”的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所創立。高劍父和陳樹人為清末廣州著名花鳥畫家居巢、居廉的弟子,高奇峰曾與其兄高劍父留學日本,學習美術。
嶺南三傑之陳樹人嶺南三傑之陳樹人

高劍父

高劍父(1879~1951),中國近現代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名倫,字劍父,後以字行。1879年10月12日生於廣東省番禺縣,1951年6月22日卒於澳門。早年師事居廉。1903年赴澳門求學。1906年遊學日本,畢業於東京美術院。1908年歸國,主持廣東同盟會,廣州起義中任聯軍總司令。辛亥革命後,從事美術教育,創辦春睡畫院南中美術院,歷任廣東省立工業學校、廣州市立藝專、南中美術院校長,中山大學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廣東美術會會長。 1949年移居澳門,1951年6月22日卒於澳門。與陳樹人、高奇峰一起致力於中國畫改革,後人稱嶺南畫派。擅畫山水、花鳥、走獸,亦作人物畫,兼長書法。早期作品有《弱肉強食》、《秋風》、《東戰場的烈焰》等。作品《紅葉蒼鷹圖》藏廣東省博物館;《雨景圖》藏故宮博物院;《鳶尾蜻蜓》藏中國美術館。著有《印度藝術》、《中國現代的繪畫》、《藝術新路向》等。出版有畫集、畫冊多種。
高劍父高劍父
高劍父一生不遺餘力地提倡革新中國畫,反對將傳統繪畫定於一尊;主張折衷,即一方面折衷於傳統文人畫與院體畫之間,又折衷於中國傳統繪畫與東西方繪畫之間;強調兼容並蓄,取長補短,存菁去蕪。在創作上,他對人物、山水、花鳥均有很高造詣,其畫筆墨蒼勁奔放、充滿激情。另外,他還長於書法,喜用雞毫筆,風格雄厚奇拙。
高劍父在中國畫傳統技法基礎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畫法,著重寫生,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具有南方特色,開創了嶺南畫派。《東戰場的烈焰》是畫家抗日戰爭時期的作品。畫家以西洋繪畫中的光影處理和素描關係,融進中國的墨筆來表現祖國河山被日本帝國主義轟炸後的情景,滿目瘡痍,一片廢墟。是畫家的親眼所見,也是畫家的寫生之作,畫家是以無比悲憤的心情來創作這幅作品的,以喚起民眾的覺醒和抗爭精神。正如右下角印章所刻:“亂畫哀亂世也。”明顯地表現出畫家的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思想。

高奇峰

高奇峰(1889-1933)名嵡,字奇峰,以字行,高劍父胞弟,日本留學,同盟會員,與高劍父、陳樹人合稱“二高一陳”,被稱“嶺南畫派”(因廣東地處五嶺之南,故名),廣東番禺(今廣州)人。晚清畫家,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嶺南畫派的美術創作,在題材上以翎毛走獸、花卉、山水為主,其中高奇峰、高劍父兩兄弟尤喜畫鷹、獅和虎,高奇峰的繪畫技藝、主張以及人生經歷均受其兄高劍父影響,作品以翎毛、走獸、花卉最為擅長,在藝術上寫生最為突出,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畫風工整而剛勁、真實而詩意昂然。 二高兄弟的山水畫,可以看出馬遠夏圭橫砍豎劈的傳統,以及日本畫的影響。高劍父奇拔蒼拙,高奇峰則是雄健與俊美兼而有之。出版有《三高遺作合集》等。
高奇峰高奇峰
幼年多齋,因家境貧寒,曾寄食於他人之家為小役,至其兄高劍父振興家道方挈之歸。17歲時,隨兄赴日本留學,21歲學成歸粵,作品初露於社會。民國初年由廣東省政府資助,與兄劍父同至上海創辦《真相畫報》及審美書館。後劍父隨孫中山奔走國事,審美書館館務由奇峰擔任。1918年受廣東工業學校之聘任職於該校美術製版科,同時自設美學館於廣州,開館課徒。後因染肺疾,遷居珠江之濱天風樓,杜門作畫以自娛。1933年被中央政府任命為赴德國柏林中國美術展覽會專使,在赴南京途中之上海病逝。高氏擅畫花鳥走獸,亦能山水、人物,用筆能粗能細,能工能寫。其工者用筆細緻入微,寫者則水墨淋漓,筆力豪放。尤擅畫雄獅猛禽。

陳樹人

陳樹人(1884年-1948年)原名政,名韻,又名哲,別號“葭外漁子”,以字行。別署猛進,晚號安定老人。廣東番禺化龍鎮人,與高劍父、高奇峰並稱為“二高一陳”,同為嶺南畫派的創始人 。
自幼喜愛美術,早年師事著名畫家居廉。是嶺南畫派大師。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西京美術學校和東京立教大學。並追隨孫中山從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歷任要職。後在香港的《廣東日報》、《有所謂報》、《時事畫報》任主筆,其作品和中興會辦的《中國日報》共同宣傳革命,反對康、梁的君主立憲。其畫風清新、恬淡、空靈,獨樹一幟。民國37年(1948年)10月4日,陳樹人因胃潰瘍不治,在廣州逝世。其一生創作有《陳樹人畫集》、《陳樹人近作》、《陳樹人中國畫選集》,詩集有《寒綠呤草》、《自然美謳歌集》、《戰塵集》、《專愛集》和《春光堂詩集》等。

二代傳人

第二代傳人(弟子)
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的創作始終沿著創新的道路而行,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脫穎而出,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嘗試。嶺南畫派第二代的主要人物有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盧傳遠、方人定、黃少強等。其中趙、黎、關、楊四人被譽為當代嶺南畫派四大畫家。

趙少昂

趙少昂(1905~1998 )字叔儀,男,漢族,原籍廣東番禺。中國畫家。一九零五年三月六日在廣東廣州出生。1998年逝世於香港,終年93歲。少喪父,家貧,以做工謀生。業餘自學繪畫。趙少昂擅花鳥、走獸, 繼承嶺南畫派的傳統,主張革新中國畫。他的畫能融匯古今,並汲取外國繪畫的表現形式,同時又注重師法造化。作品筆墨簡練、生動,形神兼備,深受人們的歡迎。著名書畫家伍嘉陵為其入室弟子。歷任廣州市立美術學校中國畫系主任、廣州大學美術科教授。出版有《少昂近作集》、《少昂畫集》、《趙少昂畫集》,著有《實用繪畫學》。
趙少昂趙少昂

黎雄才

黎雄才男,漢族,廣東肇慶人,1910年生。我國當代傑出的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
自幼酷愛繪畫,後從師高劍父,入“春睡畫院”學習,數年後得高劍父資助留學日本,歷時四載見聞益廣,藝事大進。1924年,他就讀於肇慶中學。1926年拜高劍父為師,翌年入高劍父的春睡畫院學習,並一度在廣州烈風美術學校兼習素描。 1932年,得到高劍父資助,赴日本留學,入東京美術學校學習日本畫;1935年畢業歸國,任教於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1939年任教於肇慶第七中學。 1943年,受聘於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任副教授。1948年任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先後任華南文藝學院、中南美術專科學校、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兼中國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
三十年代初作品《瀟湘夜雨》獲比利時國際博覽會金獎,《寒江夜泊》、《珠江帆影》入選芝加哥“當前進步博覽會”和德國柏林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會”。其中〈珠江帆影〉為德國博物館收藏。1949年以來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舉辦的大型美術作品展覽會並在多種專業報刊上發表,曾在國內外舉辦過多次個人畫展。擅山水,尤以巨幅見長,所作氣勢恢廓,雄健秀茂,自具風貌,為當代“嶺南畫派”代表畫家之一。出版個人畫冊多種。代表作品有《寒夜啼猿》、《一覽眾山小》、《森林》、《武漢防汛圖卷》、《萬古之春》、《峨眉洗象池》等。出版有《黎雄才山水畫譜》、《黎雄才畫選》、《黎雄才畫集》。歷任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協廣東分會副主席、廣東省人民代表、全國政協委員。

關山月

關山月(1912.9—2000.7),原名關澤霈,中國現代畫家。1912年10月25日生於廣東省陽江市。1933年畢業於廣州市立師範學校,後任國小教師,其繪畫才能被高劍父發現,遂被吸收入春睡畫院學畫。1939年,他以《漁民之劫》等作品參加了在蘇聯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同年秋至1940年春,他首次於澳門、香港及湛江舉辦個人畫展,之後他自廣東出發,經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青海、陝西等省區,深入生活,收集素材,邊寫生,邊創作,並沿途舉辦個人畫展,以賣畫維持生活和籌措資金,他在敦煌石窟臨摹過壁畫,研習傳統藝術。此次旅行寫生,為他後來的藝術成就奠定了堅實基礎。
關山月《秋溪放筏》關山月《秋溪放筏》
1946年,被聘為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中國畫科主任。1947年作南洋之行,先後在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旅行寫生,作品描繪熱帶風光,並舉辦個人畫展,受到華僑的歡迎。翌年又在香港、上海、南京舉辦西南、西北及南洋旅行寫生畫展,並出版《關山月紀游畫集》。1949年春,在香港參加人間畫會的藝術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先後擔任中南文藝學院教授兼中南文聯美術部副部長、中南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兼副校長、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兼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廣東分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1982年被香港中文大學聘為學位考試委員會校外委員。
他始終堅持深入生活,勤奮創作,其代表作有《新開發的公路》、《俏不爭春》、《綠色長城》、《天山牧歌》、《碧浪涌南天》、《祁連牧居》、《長河頌》及與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香港回歸梅報春》等。此外,他還訪問過波蘭、法國、瑞士、荷蘭、蘇聯等國,並在日本、澳大利亞舉辦畫展,在美國講學和進行藝術交流。1991年捐資中國美協設立“關山月中國畫教學創作基金”,捐贈作品建立深圳“關山月美術館”。 關山月在藝術上堅持嶺南畫派的革新主張,追求畫面的時代感和生活氣息。他的山水畫立意高遠,境界恢宏;他的梅花,枝幹如鐵,繁花似火,雄渾厚重,清麗秀逸。他先後出版有《關山月畫集》、《關山月、傅抱石東北寫生選》、《關山月作品選》、《井岡山》等作品集。

楊善深

楊善深,男,漢族,廣東台山人,1913年出生廣東赤溪。12歲開始臨摹古畫,17歲移居香港,二十歲始從事國畫創作,二十一歲在廣州首次舉辦個人畫展,二十二歲留學日本東京都堂本美術學校,二十五歲回國,1940年赴南洋舉辦個人畫展,在新加坡邂逅徐悲鴻合作繪畫多幀。同年作品入選在蘇聯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會”,並任中國文化協進會會員。1941年移居澳門,與高劍父、馮康侯等人成立“協社”,舉辦義展,為難童籌款。1945年與高劍父、陳樹人、趙少昂、關山月、黎葛民等人創辦“今社畫會”,同年在廣東石岐市舉辦個人畫展。1947年與趙少昂舉辦合作畫展,1948年應廣東省立民眾教育之邀,與高劍父、陳樹人、趙少昂、關山月、黎葛民一起,在中山圖書館舉辦六人作品聯展。1955年在新加坡舉辦個人畫展,1959年先後在美國紐約、舊金山檀香山及加拿大溫哥華等地舉辦個人畫展,1973年起又先後在新加坡、香港、日本東京、大阪等地舉辦個人畫展,1983年與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一起舉辦四人合作畫展,1984年與關月山一起應邀訪問美國,並在德州大學紐約城市大學哈佛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講學。出版畫冊多種。創作中西兼取,注重寫生,在繼承“嶺南畫派”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另闢途徑,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成為當代“嶺南畫派”主要代表畫家。作品構思新穎,筆墨凝練,巧拙互用,雄放而不失秀雅,以花鳥、走獸見長,人物亦自具特色。
楊善深《月下虎嘯圖》楊善深《月下虎嘯圖》

盧傳遠

盧傳遠(1903—1972)嶺南名家,順德勒流人。廣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美協會員。著名畫家高劍父入室弟子,精繪鯪魚。收著名畫家伍嘉陵為其弟子,為嶺南畫派傳人。擅畫人物,惟妙惟肖。
盧傳遠作品裡堅持反映現實生活為主題,曾作反映辛亥革命的巨幅國畫《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及革命烈士《史堅如》像。並為孫中山史堅如等革命先驅畫像。日寇侵占廣州時期他創作了《米貴如珠》、《難童》等作品反映淪陷區的災難生活。新中國成立後專事工筆畫魚,精心研究魚的生態習性,筆下鱗族栩栩如生。生前為廣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廣州美術館藏有他畫的《塘魚豐收圖》,精畫細描,肥美塘魚躍然紙上。順德博物館珍藏有他的《魚》。著有《畫魚者說》。
著名畫家盧傳遠作品著名畫家盧傳遠作品
春草原名頌耀,號竹園,1927年生於廣州,祖籍廣東順德,據說陳樹人先生的學生,全才式的國畫家,無論花鳥、山水、人物以及各類動物他都擅長,都各具其美,長期旅居國外弘揚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繼承發展“嶺南畫派”畫風。他中年時代遊歷了大半個世界,邊遊歷、邊講學、邊採風、邊創作,各地的風土人情、大自然的萬千丘壑,均化作筆下彩墨的圖景。他以中國畫的筆墨畫《美國大峽谷》、《埃及金字塔》、《尼加拉大瀑布》、《地中海馬爾他島》、《馬來西亞神山》、《黃山天都峰》等,晚年回國定居後轉畫故土鄉情。2006年6月人民大會堂正式收藏的宏篇巨作《天下第一峰》就是他到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體驗生活後的新作,此畫氣勢磅礴、層次分明,有一種中華民族的浩然之氣。作品《天下第一峰》及《月是故鄉明》送去北京人民大會堂收藏。《帆滿圖》獲亞細亞獎(韓國),《尼加拿瀑布》被澳洲西澳藝術館收藏,《大樹高風》被珠江駐軍賓館收藏,《萬般千帆歸祖國》被香港駐軍收藏。

三代傳人

第三代傳人(再傳弟子)

陳金章

陳金章,被譽為嶺南畫派的第三代傳人。他1947年考入高劍父擔任校長的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在嶺南畫派大師高劍父、黎雄才、關山月的指導下學習中國畫。談到嶺南畫派這三位大師,陳金章表示,“回頭看,三位老師留給我的不是技法,而是教我怎么對著生活去畫畫,這個道理並不容易悟出來。好比許多人學鄭板橋畫竹子,但怎么都比不上他,就是因為鄭板橋對竹是有真情實感的,不只是畫竹,更是表達自己的思想境界。”
“高劍父對我的影響很深,高老師經常展示他的畫作,給我們講解。我記得有一次他畫了一隻狐狸咬著一隻雞,狐狸的目光兇惡,他十分可憐這隻雞,畫就取名為《弱肉強食》;還有一幅畫上,只有一隻雄鴛鴦在夜晚的雪地中,大家問他為什麼不畫一對鴛鴦呢?他解釋說雌鴛鴦死掉了,雄鴛鴦在守護它,所以取名為《冷夜》;一隻雄鷹撲向大海,高劍父老師取名為《抗暴》。身處那個動亂年代,高劍父的國畫始終飽含熱情,他提出以國畫‘改造國魂’的藝術主張,告誡後輩要關心時代、關注生活,這是我永生難忘的。”
在廣州市藝專時,關山月是陳金章的班主任。他說:“嶺南畫派最有影響力的兩個人物,關山月和黎雄才都親自教過我,是我的恩師。在藝專讀書時,關、黎從西北歸來,帶回了大量寫生,讓我們很崇拜。還記得黎老的經典作品《武漢防汛圖》,當時我與他一起在堤上與防洪軍民同吃同住。我看著黎老每天騎著一輛腳踏車,掛著一個背包,裝幾個饅頭和一包榨菜,帶一個軍用水壺,在堤下面畫了一個月。生活就是如此地激勵著畫家!在當時大家都認為國畫沒有什麼前途的時候,他的這幅作品震動了中外。”
伍嘉陵國畫《水仙》伍嘉陵國畫《水仙》
20年帶出6撥研究生
從不賣畫佳作準備捐給國家
如今,80高壽的陳金章教授早已名滿天下,德高望重。他告訴記者,“一個世紀能產生的真正的大師不超過10位。而他更願意將自己定位為‘美術教育家’,我用了40歲到60歲最年富力強的20年帶出了6撥研究生,算是自己對廣東美術最大的貢獻。”如今,他的學生已遍及大江南北。林墉、周彥生、陳新華、蘇百鈞、張治安、陳永鏘、李勁堃、萬小寧、劉書民、朱永成、方楚喬,都已成為廣東美術界的中堅力量。
陳老告訴記者,“早期其實我很喜歡畫人物的,後來專攻山水,我畫畫很慢,一幅作品至少要費時二至三個月。有一次我帶學生去海南的尖峰嶺寫生,由於條件艱苦,早晨上山,每人只帶了一壺水、一些餅乾,晚上才能下山。但我被眼前的山水畫卷迷住了,完全忘記了時間,為了畫一張一尺來長的小畫,一蹲就是三四個小時,兩隻山螞蟥在我的腿上吸得鼓脹脹的,我也沒有發覺。”
因名聲在外,陳的畫作難免有因贈人流入市場,身價不菲。他告訴記者:“我從未賣過畫,一輩子畫過所有的好畫都留在自己手裡,再貴都不賣,如有可能,等以後適當的機會,捐獻給國家。”

伍嘉陵

被譽為嶺南畫派的第三代傳人
伍嘉陵(1927—)嶺南著名書畫家。名陵,字嘉陵,晚號雪翁,室署補廬。廣東順德勒流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美協會員,佛山市書協顧問。師從嶺南大師趙少昂盧傳遠(高劍父入室弟子)等。伍嘉陵詩、書、畫、印無所不精,其書法、篆刻早就知名於時,是順德最早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的作者之一,早為不少名家和時人所稱賞。書法以“二王”為宗,以“米”為體,書法行草有“當代董其昌”之美譽。兼擅五體。早年從師攻書法國學,後及褚顏碑學,尤得益於李北海、米海岳,通四體,尤擅擘窠大字。亦工寫意花鳥及工筆畫魚。作品入選全國第一屆書法展覽及廣東省歷屆書法篆刻展覽,西泠印社首屆華人篆刻大展、西泠印社第四屆篆刻評展及送展日本、南韓、台灣、新加坡、印尼、香港、澳門等;國畫《蕉魚圖》獲人民畫報社“首屆華人藝術大展”銅獎。書法篆刻作品還先後表於《南方日報》、《羊城晚報》、香港《文匯報》、《中國畫報》、《廣東畫報》等,並為南京、武漢、荊州、廣州暨南大學館藏。多年來,伍嘉陵的書畫備受社會關注,其精品、大作品更廣為收藏家、書畫同道所購藏。
伍嘉陵國畫《農果》伍嘉陵國畫《農果》
其傳略收入《中國現代書法界人名辭典》、《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名鑒》、《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日現代美術通鑑》、《中華人物辭海·當代文化卷》、《世界文化名人辭海·華人卷》、《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近20種辭書。由於伍嘉陵在書畫方面卓有成就,作品又相繼入編《中國名家》畫庫大型畫集、《廣東著名老書法家精品系列--伍嘉陵書法選》、《中國美術年鑑》、《榮寶齋畫譜--伍嘉陵繪》等多部著名辭書,2011年榮獲中國文聯頒發“從事新中國文藝創作60周年”榮譽證書和獎章。

何永祥

嶺南派畫家何永祥先生早歲隨潘德修先生習傳統國畫。德修先生故後,乃從嶺南派國畫大師趙少昂先生游,遂為嶺南派第三代門人。先生秉承「折衷中外,融匯古今」之嶺南風貌,其作品風格集二師之長,故其用筆豪邁而帶秀雅;古意今情,都在尺幅之中,其造詣之高可見矣。先生於上世紀七十年末以名為之芙蓉花鳥畫參與全中國青年國畫大展,其作品在台北國家畫廊展出,並獲國立歷史博物館優質作品獎狀。八十年代
參加台灣文化大學舉辦之學園藝文展,作品供華岡博物館收藏。翌年又在香港及台北國立藝術館舉辦畫展。自是聲名鵲起,殊榮迭至,於是設館授徒,於今從游者眾。數十年來,永祥先生多次舉辦個展、師生聯展及海外邀請展,展地包括香港、澳門、北京、上海、重慶、西安、貴陽、廣州、深圳,以及台北、美國紐約、加拿大多倫多、澳洲墨爾本。去年先生再赴美國紐約個展,展出新作四十餘幅,可謂佳氣西傳。

黃楨祥

黃楨祥(1972.2 ~)著名書畫家、篆刻家。筆名無極,大祥,別署妙心齋,無極樓主人。師承嶺南畫派巨擘伍嘉陵先生。廣東順德龍江人。中國藝術研究院創作委員、中原書畫院高級書畫師等。擅長書畫、精篆刻詩文,富收藏。尤喜畫竹、蝦以及山水花鳥。書畫別具一格,筆力遒勁,氣韻豪逸。作品和傳略入編《中國書法選集》、《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百年經典——中國書法全集》、《中國藝術人才書畫作品集》、《海峽兩岸書畫家優秀作品集》等多部大型辭典。
黃楨祥作品黃楨祥作品

作品價值

嶺南畫派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2014年以來,嶺南畫派作品多次以過千萬元成交,說明越來越多的收藏家開始關注和認識到“嶺南畫派”潛在的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
“嶺南畫派”發源於中國嶺南地區,創始人及其他主要成員又都是嶺南人,而今天這個畫派的“大本營”仍然在嶺南一帶(包括港、澳地區)。在20世紀中國畫壇上,嶺南畫派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精神與京津畫派、海上畫派三足鼎立,成為新派中國畫的代表之一。嶺南畫派作品生活氣息十分濃郁,以兼工帶寫、彩墨並重為特色,對推動中國畫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它和粵劇、廣東音樂並稱為“廣府三秀”。
嶺南畫派名家輩出
嶺南畫派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始於晚清時期,“嶺南三傑”高劍父、高奇峰兄弟和陳樹人等為嶺南畫派早期著名創始人。嶺南畫的特點之一是主張創新,以嶺南特有的景物豐富題材,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地方色彩;之二是主張寫實,博取諸家之長,打破門戶之見,引入日本東洋畫派的技法,大膽吸收外來養料,畫面明暗交替、顏色鮮艷,有點類似於西畫;之三是繼承和發揚中國畫的優良傳統,用水墨的方式演繹出來,以形神兼備、雅俗共賞為理想,並突破傳統的水墨筆法,即在繪畫技法上,一反勾勒法,採用“沒骨法”和“撞水撞粉”法,可謂是傳統國畫上的重大創新。
“嶺南三傑”弟子眾多,名家輩出,逐漸成為海內外華人都喜歡的著名畫派。嶺南畫派之所以不斷發展壯大,離不開創新精神。創新,是嶺南畫派前進的動力,也嶺南畫派經久不衰的奧秘。中國香港的趙少昂、楊善深,廣州的黎雄才、關山月四位藝術大師,屬嶺南畫派第二代中最著名的傳人,也是當代嶺南畫的傑出代表。趙少昂、關山月被譽為高奇峰之後嶺南畫派成就最高者,這一切,皆源於繼承、發展和創新。關山月、黎雄才等名家,無論在審美意識上或藝術成就上都超越了他們的老師高劍父,並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海外友人大多以收藏趙少昂的花鳥、關山月的山水為貴。黎雄才、關山月都長期在美術學院任教,門下弟子頗多。第三代的楊之光、陳金章伍嘉陵林墉、王玉珏等畫家都曾得到他們的嫡傳,現也都有自己的特色。楊之光是當代著名的人物畫家,就人物畫而言,楊之光比“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已經有了顯著的進步。從嶺南畫派發展軌跡看,第三代畫家都有自己的創新和突破,形成比較成熟的個人風格,造就了嶺南畫派在廣東地區長盛不衰的局面。
“長青不老松”成嶺南畫標桿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藝術品市場的不斷升溫,各大畫派的市場規模都大幅提升。京津畫派在拍賣場上如日中天、海上畫派備受藏家追捧,但別具特色的嶺南畫派在藝術市場卻一直默默無聞,鮮有出色表現,絕大多數嶺南派畫家作品都在數十萬至上百萬元徘徊。其行情根本無法與京津畫派、海上畫派相比擬,甚至相差甚遠,因此嶺南畫派也就有了“價值窪地”之稱。但最近幾年來,嶺南畫派作品逐漸出現了一些變化,隨著學術界對嶺南畫派的歷史地位、藝術價值的不斷深入研究,嶺南畫派潛在的價值逐漸被各地藏家所挖掘。以前嶺南名家的名頭大多局限於嶺南地區,他們的作品在廣東市場較為看好,在全國卻影響不大。近兩年來嶺南藝術家的作品逐步突破地域局限性,頻頻亮相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西泠印社等大型拍賣行,嶺南三代名家上拍的藝術作品數量不斷增加,拍賣價也穩步攀升,不斷引起各地藏家及藝術機構的關注。
在2010年12月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上,趙少昂的“花鳥百開冊頁”以1456萬元成交;在2011年8月廣州皇瑪藝術品拍賣會上,黎雄才1992年創作的《旭日蒼松》以747.5萬元拍出;在2012年11月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趙少昂的《雄心百獸驚》又以602萬港元成交。尤其是2013年春季拍賣中,嶺南畫派表現十分強悍,在2013年3月31日北京榮寶齋迎春拍賣會上,黎雄才1984年創作的巨幅山水《長青不老松》經過眾多買家激烈角逐,最終竟以8960萬元的超高價成交,超過預估價10倍,使嶺南畫派價格上了一個新台階。黎雄才作為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長巨幅山水,精於花鳥草蟲,畫作氣勢渾厚,別具風貌,被評論界譽為“黎家山水”。長期以來,嶺南畫派在藝術市場上沒被太多的炒作,價值一直被低估。2013年春拍黎雄才的畫作拍出天價可說是為嶺南畫派整體價值提升吹響了進軍號。《長青不老松》的天價成交在國內拍壇真是“春雷一聲響”,引起各界高度關注。黎雄才畫作大幅上揚,帶動了嶺南畫派藝術先驅高劍父及關山月、賴少其、黃君璧等名家精品也同步上漲。
嶺南著名畫家 伍嘉陵作品欣賞嶺南著名畫家 伍嘉陵作品欣賞
關山月賴少其作品穩步上揚
與火熱的2011年藝術市場相比,2014年以來,國內藝術品拍賣行情有所降溫,各類藝術品的成交率和成交價明顯回落。但出人意料的是,嶺南畫派作品在目前的下跌市道中卻表現更加出色。在2014年4月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嶺南畫派先驅高奇峰代表作《怒獅》以1564萬港元成交,並刷新畫家作品拍賣新紀錄;在2014年11月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嶺南畫派代表人物關山月的《晨練》以720萬元起拍,最終以2012.5萬元成交。《晨練》作於1975年前後,畫面充滿濃濃暖意,日出東方的南海岸邊,火紅的鳳凰花樹,充滿激情,極具收藏價值;著名嶺南派畫家賴少其1981年創作的鴻篇巨製《夢遊黃山西海門》以2200萬元起拍,在數分鐘競價過後,最終以3910萬元的天價成交,真是可喜可賀。賴少其的山水畫向以筆力壯勢雄強、墨法渾厚精氣著稱,究其筆墨風格的師承,遠則淵源於明末清初“新安畫派”,尤得力於程邃,近則得益於國畫大師黃賓虹教導和啟發。該畫賴少其即取法程邃“乾裂秋風”之筆意,將其擅長的焦墨、重墨發揮的淋漓盡致。畫中大刀闊斧的線條,沉鬱濃重的筆墨,營造出群峰排山倒海之勢。此幅全畫作於丈二整紙之上,通高逾丈。如此大幅精品巨製,堪稱賴少其數十年藝術創作的結晶,該畫拍出近4000萬元的天價可謂物有所值。2014年以來,嶺南畫派作品多次以過千萬元成交,說明越來越多的收藏家開始關注和認識到“嶺南畫派”潛在的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
相對而言,嶺南畫派中影響力更大的畫家如關山月,他的《晨練》雖然拍出了2012.5萬元的高價,但他還有不少優秀作品遠沒達到應有的價位,其他一些嶺南派著名畫家,如關良、楊之光、林墉、伍嘉陵、許欽松、方楚雄、等,他們作品的價值也被市場低估。而2013年春拍以來嶺南畫派作品上揚行情已初現端倪,這是一個極好的勢頭,相信不用多久,嶺南畫派畫家達到千萬元級別的作品定會與日增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