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雨平

姚雨平

姚雨平(1882年—1974年9月19日),原名士雲,法名妙雲。民國陸軍上將,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人,曾參與策劃1911年廣州黃花崗起義,後任廣東北伐軍總司令,出師北伐並取得勝利,為辛亥革命作出過重大貢獻。

姚雨平早年參加中國同盟會,曾參與廣州黃花崗起義的組織領導工作。辛亥革命時擔任廣東北伐軍總司令,後參加討袁護法運動、討伐陳炯明的鬥爭。1925年(民國14年)3月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姚雨平參加治喪工作,並護送孫中山靈柩到南京。到南京後,適逢微軍老和尚在毗盧寺金剛經,姚雨平前往聽經,遂發心皈依“三寶”,微軍老和尚賜法名妙雲。曾在靈谷寺寄居一個時期。南歸後敬佛素食,朝晚習禪。抗戰勝利後,攜家屬往香港居住。解放後曾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參政室主任。

2007年入選廣東歷史文化名人。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生平經歷,北伐勝利,與丘逢甲,家庭成員,

人物簡介

姚雨平,1882年生於廣東平遠縣大柘鎮豐光村,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姚雨平應童子試,中秀才。1905年考入廣州黃埔陸軍中學,1907年加入同盟會,與朱執信胡漢民等在香港策劃黃岡起義。失敗後由港返鄉,與謝逸橋、溫靖侯等集資創辦嘉應州鬆口體育會,培養軍事人才。鬆口體育學堂雖然只辦了一期,但卻為後來的革命培養了一批干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有4位是從這裡走出去的。
1908年,姚雨平在廣州與姚萬瑜等密謀策應雲南河口起義,事泄未成,遂返回平遠,應聘擔任平遠中學堂文史教員,在校宣傳革命,發展組織,先後被吸收參加同盟會的達數百人。
1911年春,姚雨平與黃興等人發動廣州“三·二九”起義,任調度課長。起義失敗後,他遠赴南洋繼續宣傳革命。1911年11月,廣東光復後,姚雨平任廣東北伐軍司令,“此後,祖父帶領部隊參加了討袁護法運動、討伐陳炯明等鬥爭。”
1912年,廣東北伐軍改稱“廣東討虜軍”,姚雨平任總司令、軍長,獲授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1912年5月任北京總統府顧問。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在上海參加討袁,失敗後赴日本。1917年隨孫中山南下廣州參加護法運動
1917年夏,孫中山率海軍南下護法,在廣州成立軍政府,任大元帥。姚雨平隨孫回粵,擔任軍政府顧問。
1918年夏,孫中山在西南軍閥排擠下辭職赴滬,姚雨平因之請假回鄉省親。
1920年,姚隨孫在上海。孫命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從福建回師廣東討伐桂系軍閥莫榮新。姚應陳到漳州擔任粵軍高等顧問,與陳謀劃回粵,8月12日漳州誓師,分三路進發,彈械均缺,但因有舊部作內應,敵方廣東護國第四軍總司令兼潮梅鎮守使劉志陸部全線崩潰。粵軍自漳入汕。汕頭既克,陳炯明委姚雨平為汕頭衛戍司令。不料接守漳州之浙軍陳肇英部背信棄義,乘虛襲擊汕頭。終因寡不敵眾,支持1月,汕頭失守。姚憂勞成疾,赴香港醫治。
1921年春,姚雨平擔任粵軍總部顧問。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職,姚為總統府參議。1922年2月,姚任大本營中央直轄警備軍司令。孫中山由桂林回粵,改道江西出師北伐,先免除陳炯明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職。陳退居惠州,聲言下野,實則暗中勾結北方軍閥與孫中山為敵。姚雨平對陳時加責備、規勸,均無效果。
1922年6月,陳炯明發動武裝叛亂,炮擊總統府,孫中山避難於永豐艦。姚雨平在香港聞訊後立即返回廣州登艦侍衛,策劃反攻。越二月,隨孫中山赴滬。陳炯明致書姚雨平,促其回粵,共商時局。姚派代表持復函赴粵觀陳態度,知陳叛意已決,無可挽救,遂與之斷絕聯繫。
1923年2月26日任孫中山大元帥大本營工兵局籌餉委員。6月26日任特派惠州安撫使。8月兼中央直轄警備軍司令。1924年任1月5日任廣東治河督辦。
1923年春,滇桂粵各軍奉孫中山命組成西路討逆軍,驅逐陳炯明出廣州。孫中山偕姚雨平由上海返廣州,設大本營討逆。陳炯明退居海豐,命楊坤如守惠州。是年8月,姚受命為特派惠州安撫使。孫中山親征惠州,討伐陳、楊,姚雨平同行。
1924年1月,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解釋三民主義並制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姚雨平均表示擁護。2月,被委任為廣東治河督辦。
1924年6月任中華民國軍政府陸海軍大本營參議。在孫中山病重北上時入京侍疾。
1924年冬,孫中山抵達北京,不久臥病,姚入京侍候。孫逝世後,姚在京參加治喪工作,曾至南京參加踏勘孫中山墓地,並參與奉安大典,然後南歸,從此素食達10數年之久。
1925年3月,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姚雨平參加治喪工作,並護送孫中山靈柩到南京。到南京後,適逢微軍老和尚在毗盧寺講金剛經,姚雨平前往聽經,遂發心皈依“三寶”,微軍老和尚賜法名妙雲。曾在靈谷寺寄居一個時期。南歸後敬佛素食,朝晚習禪。
1925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姚雨平任參議。1927年蔣介石清黨反共,姚被派為國民黨潮汕軍事特派員。是年冬,共產黨人舉行廣州起義時他出走香港。1928年至1930年,姚居上海,生活貧困。
1931年春,出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訓練部黨員訓練科科長。數月後由胡漢民介紹入南京任國民政府監察院委員。監察院委員三人聯署彈劾宋子文為打內戰向美國借債的所謂“棉麥借款案”,曾轟動一時,姚即為該三委員之一。胡漢民被蔣介石囚於湯山,姚即見蔣要求釋放,質問胡犯何罪,險遭拘捕。
抗日戰爭爆發後,姚雨平回籍參加廣東省自衛團統率委員會工作,並致力於鄉里慈善事業。1938年10月廣州淪陷,他奔走於韶關及興梅各縣,協助政府,致力自衛,救濟難民。
1939年春隨國民政府入陪都重慶,仍任監察院委員。1944年任國民政府顧問。旋因母喪回家,家居2年。1946年返回南京任中府委員。1948年去香港。
1949年姚雨平由香港返回廣東,經葉劍英提議擔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期間,政府特地為他和家人準備了一套寬敞的居室,但被姚雨平以“國家還處於建設初期的艱難時期”為由拒絕了。隨後,他帶著家眷住進租來的一套小居室。直至去世,一直帶著家人居住在租來的小房子,家中甚至沒幾件像樣的家具。
姚雨平
1949年10月廣州解放後不久,姚雨平攜全家歸回廣州,任省政府參事室主任。他常到六榕寺禮佛,與覺澄法師相識。1952年起參與佛教界活動。
1953年5月,參加中日佛教協會第一次全國佛教代表會議,與覺澄、純信同為廣東省佛教代表,被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姚雨平為六榕寺被衛生院和工廠占用而深感不安,親自呈文葉劍英省長,建議占用單位將寺宇歸還僧人。不久,衛生院和工廠遷出。
1956年,與覺澄、葉農、戒理(尼)等一起發起籌組廣州市佛教協會。
1958年8月,廣州市佛教協會正式成立,姚雨平被選為第一、第二屆會長。六榕寺原“觀音殿’’木刻三個大字匾為姚雨平所題,但沒有署名。觀音殿楹聯:“檻外白雲觀淨果,殿前塔影聽疏鐘”,亦為姚雨平所作。
姚雨平與辛亥革命元老、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有袍澤之誼,一度曾師從何子淵,故私交非常深厚。1911年,何子淵六弟民主革命先驅何貫中曾在北伐軍總司令姚雨平戎幕擔任營長。
1974年9月19日,在廣州逝世。

生平經歷

1905年,姚雨平考入廣州黃埔兩廣陸軍中學(次年改為陸軍速成學堂)。在革命風潮鼓動下,他積極開展革命宣傳,進行秘密活動。1907年,經謝良牧、張谷山介紹,姚雨平加入同盟會。有了革命組織的領導,姚更加積極地投入革命活動。他和張醁村等潛入虎門講武堂,聯絡多名學生參加革命,又到其他地方聯絡工人一起活動。還與朱執信、胡漢民等人,在香港參與策劃黃岡起義。失敗後,姚由港返鄉,和謝逸橋、溫靖侯等商議,認為革命失敗,是由於缺乏軍事幹部,於是集資籌辦“鬆口體育會”以培養軍事人才,姚擔任教員。體育會開辦專修班教授戰術,學員大多為同盟會會員和傾向革命的人士,共180多人。因為被清政府地方當局所注意,只辦了一期。但這項活動,卻產生了很好的效果。辛亥革命爆發後,梅縣、潮汕、揭陽、平遠、上杭等許多地方的光復活動,都是鬆口體育會的會員負責領導的。
廣州黃花崗起義
1910年2月,廣州的庚戌新軍起義失敗。11月,孫中山在南洋檳榔嶼召開會議,決定仍在廣州舉行起義。次年,在香港設立統籌部,以策劃、指揮起義,由黃興擔任部長、趙聲為副,下設秘書、出納、儲備、調度、編制、調查、總務等課。姚雨平任調度課課長,掌管運動新舊軍及調集人員等事,任務重大。廣州的指揮機關設在現越華路的小東營。此次舉義即赫赫有名的辛亥三二九廣州黃花崗起義。這次起義,經過了很長時間的前期準備,但到臨近之時,起義的具體日期卻一再變更。當時交通通信很不方便(廣州全市電話僅100多號,只有官紳才有安裝),訊息阻隔,情況一有變化,便不能及時聯絡、調整,所以整體步驟凌亂無章,無法有效協調。加之香港方面的同志因事未能及時趕到,槍彈器械又因多次改期而未能按時運達,城外回響起義的新軍手中沒有子彈(清政府害怕士兵舉義譁變,平時不發給彈藥),無法參加起義。在這種情況下,統籌部仍決定分四路敢死隊分頭出擊,由黃興、姚雨平、胡毅生、陳炯明各率一隊。姚所帶領一隊本來負責占領飛來廟,開小北門,引燕塘新軍進城。正當發難迫在眉睫之際,儲運課卻以為起義業已改期,不肯發給槍彈。姚只好離開調度指揮地,親自偕陳其尤同志去領取。他們還沒來得及領取,黃興已經帶隊進攻總督署。姚立即準備趕回原定地點參加指揮,這時,黃興攻打督署失敗的訊息傳來,姚只好隨一同志避入小巷過了一夜。次日,全城戒嚴,更無法行動。於是姚沒有完成所分擔的任務。胡毅生陳炯明兩路也沒有出動。在多個因素的影響下,三二九之役最終失敗。
姚雨平喬裝出城時,在城門遇巡警盤查,因假辮落地被捕。後經同志和平遠同鄉會多方設法營救,最終保釋出獄。姚到港後,轉游南洋各地,繼續進行革命宣傳,並籌募經費。
姚雨平對三·二九起義失敗,不勝悲憤。又聽到七十二烈士叢葬黃花崗,更加痛心,他為此寫了幾首七絕詩,其中一首是:
卷土未忘東子弟,置身應擁漢旌旗。
元龍豪氣今無恙,忍看龍蛇上陸時。
率領粵軍北伐
武昌起義後,1911年11月9日,廣東光復。當時,姚雨平還在南洋,聞訊後他立即兼程趕回廣州。軍政府都督胡漢民見到姚,就和他商議時局。姚說:“武漢形勢危急,待援迫切,前途未可樂觀。廣東應急速出兵北伐,支援武漢,進而合擊北京,以收革命全功。”於是,廣東組成北伐軍,推姚雨平為總司令,馬錦春(江蘇人,新軍中外省人的頭領)為副司令。總部設立後,有人主張暫緩出師,等秩序安定、軍隊訓練後再北上。姚則以太平天國的失敗作前車之鑑,力主立即出兵,直搗北京。眾人覺得有道理,都贊同了他的提議。粵督府頒發給姚任命狀及大印一顆,印文為“廣東北伐軍印”六字。北伐軍由廣州出發,經海道到上海,受到陳其美的歡迎。姚雨平率廣東北伐軍參加了江浙聯軍收復南京的戰鬥。年底,孫中山由海外歸國抵達上海,姚雨平由南京前往上海迎接,這是他與孫中山的首次會晤。在與孫中山的談話中,姚雨平想請他給廣東北伐軍補充軍械彈藥,孫中山給他講了歐美革命軍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例子,要他對革命充滿信心。會談結束,姚雨平當即返回南京,抓緊訓練軍隊,準備北伐。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姚雨平奉命率粵軍於1月上旬沿津浦鐵路北上討伐清軍,連克固鎮宿州,進占徐州。其他各路北伐軍同謀大舉,京津震動。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
面對大好的形勢,南京臨時政府認為國家已經統一,就將廣東北伐軍改稱“廣東討虜軍”,姚雨平仍任總司令。後又將粵軍改編成第四軍,轄第二十二、第二十四兩個師,姚任軍長。不久,孫中山辭去大總統職,讓位於袁世凱。袁為籠絡人心,授予姚等南京方面5位軍長陸軍中將並加陸軍上將銜。姚仍率第四軍駐南京,歸南京留守黃興節制。此時,陳炯明接替胡漢民任粵督,他對北伐軍軍費械彈接濟多方掣肘。袁世凱藉口國家財政困難,提出要維持龐大的軍隊,就必須向外國借債。南京方面極力反對袁借外債,為杜絕其藉口,只好裁遣軍隊。姚雨平自請遣散所屬第四軍,並發出裁軍節餉倡議的通電。陳炯明、袁世凱立即復電錶示歡迎。姚隨即將軍隊解散,僅留一炮兵營調回廣東,後被陳炯明派兵繳械。
繼續追隨孫中山革命
姚雨平解散粵軍之後,袁世凱聘他為總統府顧問。姚北上見到袁,陳說民主共和之利。袁為人奸詐,表面上十分讚許,對姚所言隨聲附和。袁世凱派姚為專使,出國考察東西洋各國軍事政治,發給旅費2萬元,廣東省又另發2萬元。姚經漢口回到故鄉,後到上海,準備出洋考察。姚雨平剛到上海,恰好趕上宋教仁遇刺,他急忙去找黃興、陳其美商議。這時,孫中山也由日本回滬,大家共同策劃倒袁,但苦無經費。姚雨平就將出國考察費全部獻出,並應孫中山派遣赴杭州,遊說浙江都督朱瑞(原亦革命黨人)。時朱為袁所收買,顧左右而言他,姚雨平無功而返。
二次革命失敗後,姚東渡日本,又回廣州等地聯絡同志,準備再舉。次年,姚由上海到北京,查看虛實。當時,籌安會已經成立,袁世凱正在密鑼緊鼓要稱帝,姚雨平以“重信”為筆名,撰文反對帝制,文章發表於日本人主辦的《順天時報》。
1917年夏,孫中山率海軍南下護法,在廣州成立軍政府,孫任大元帥。姚雨平隨孫回粵,擔任軍政府顧問。1918年夏,在桂系軍閥的操縱下,非常國會改組軍政府的元帥制為合議制。孫中山辭大元帥職,離開廣州回到上海。姚請假回鄉省親。
1920年,姚雨平到上海。孫命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從福建回師廣東討伐桂系軍閥莫榮新等,陳派鄧鏗帶著聘書到上海,請姚雨平擔任高等顧問。姚雨平到漳州後,與陳謀劃回粵方案,提出分兵一路由雲霄、詔安突擊潮汕。陳炯明有些猶豫,但最終答應了姚的方案。在進軍潮汕途中,姚雨平策反敵營中的舊部,很有成效。結果,粵軍只用了四天半的時間就到達了汕頭,局勢發展,不出姚所料。
攻克汕頭後,陳委姚雨平為汕頭衛戍司令。不料,接守漳州的浙軍陳肇英背信棄義,乘虛襲擊汕頭。因眾寡懸殊,姚雨平與浙軍苦戰一個月,汕頭最終陷落。姚憂勞成疾,赴香港就醫。汕頭雖失守,但緩解了粵軍前進時的後顧之憂,作用很大。
1921年春,姚雨平擔任粵軍總部顧問。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任命姚為總統府參議。孫中山赴桂林督師北伐,囑陳炯明在後方負責接濟,但陳多方阻撓,並於翌年3月21日刺殺了堅決追隨孫中山革命的鄧鏗(粵軍總部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姚雨平十分憤激,親自撰聯挽鄧鏗:
招我到漳,五日定汕酬知己;
誓師掃北,三軍奏凱慰英魂。
1922年2月,姚雨平奉孫中山命擔任大本營中央直轄警備軍司令。孫中山由桂林回粵,改道江西出師北伐,先免除陳炯明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陳退居惠州,聲言下野,實則暗中把駐桂粵軍調回廣州附近,並與北方軍閥勾結,與孫中山為敵。姚雨平多次責備、規勸陳炯明,但無效。姚又奉孫命,偕同汪精衛、楊壽昌等訪惠州,希望能促使陳覺悟,並觀看虛實。陳炯明邀姚雨平等泛舟西湖,兼請題詩,姚以紙片書二句示陳:
征西奔走勞鞍馬,掃北歸來理釣絲。
姚的這兩句詩,可謂語重心長。他先表揚陳炯明福建回師西征之功,然後勸陳回心轉意追隨中山先生革命,等北伐歸來再效嚴子陵垂釣富春江,不問政治。但陳死硬到底,連連搖首說:“辦不到,辦不到!”
惠州之行,無功而還。姚雨平返廣州後,又寫詩寄給陳炯明,其中二首,明白點破形勢,以大義規勸陳:
百花洲上意模糊,不聽鶯啼聽鶴鴿。
鐵像何如銅像好?憑君點綴此西湖。
凱歌聲里夾悲歌,湖上盤桓意若何?
果去京津事新主,受降城裡月明多。
但陳炯明不聽忠告,1922年6月16日發動叛亂,命所部葉舉炮擊總統府。孫中山喬裝突圍,登上永豐艦。當時,姚雨平已陪同母親去香港,得知孫中山在軍艦上,就折回黃埔,上艦侍衛,策劃反攻。2個月後,又隨孫中山到上海。陳炯明給姚雨平寫信,敦促姚回粵,共商時局。姚請示孫中山後,派代表持復函到廣州,復函中說:“總理待人,向以寬大為懷,所不肯放鬆者,主義而已。”陳竟回覆:“中山先生所不肯放鬆者,總統主義而已。”到此,姚雨平才知道陳炯明已經頑固成性,不可能悔改,就與其斷交。
1923年春,滇、桂、粵各軍奉孫中山命,組成西路討賊軍,自梧州、西江東下,驅逐陳炯明出廣州,胡漢民任省長。北京政府卻派沈鴻英為廣東督辦,粵局混亂。孫中山偕姚雨平由上海返廣州,設大本營討逆。陳炯明退居海豐,命楊坤如守惠州。8月,孫中山派姚為特派惠州安撫使。孫中山並親征惠州,討伐陳楊,姚雨平同行。
1924年1月,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發表宣言,指出中國之現狀及其前途,重新闡述三民主義的真諦,制定綱領,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確定國民革命的任務為: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建設三民主義的新中國。對此,姚雨平表示擁護。
1924年11月,孫中山北上,擬與段祺瑞商議南北統一和平建國之事。姚雨平先於11月14日致電段,電文說:“共和真諦,天下為公,偶涉於私,必集矢的,歷次用兵,不能徹底,義始利終,皆以私故,今必反其道,相見以誠,一切履行,庶幾有濟。”又謂:“類似封建式之督軍制,必當廢除,現賄選賣法之國會,必先解散。”姚雨平希望儘量運用自己的影響,為孫中山北上襄助一臂之力。用心之良苦,躍然紙上。
孫中山抵京後,不久病篤,姚雨平北上探候。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不幸在京逝世,姚親撰輓聯道:
無力莫東隅,有負先生輸肝膽;
傷心吊落日,誰為大地放光明?
姚在北京參加治喪工作,擔任中央公園招待所第四組主任(孫中山靈堂設中央公園)。以後,姚曾到南京參加踏勘孫中山墓地,並參與奉安大典,然後南歸。姚從此堅持素食,達十數年之久。
國民政府時期
1925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姚雨平任國府參議。1928年至1930年,姚居上海,生活窮困。後來,胡漢民介紹他到南京任國民政府監察院委員。姚每每發表議論,抨擊權貴。監察院三名委員聯署彈劾宋子文為打內戰向美國借債的所謂“棉麥借款案”,曾轟動一時,姚雨平即為聯署的三委員之一。
抗戰時期,姚雨平到重慶,仍任監察院委員。1946年4月,任南京國府顧問,1948年到香港居住。
新中國時期
1949年10月,廣州解放不久,姚雨平就由香港回到廣州。廣東省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葉劍英得知姚回來,十分高興,在省府會議上親自提議請姚雨平擔任省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後來,姚雨平加入民革,曾任民革中央團結委員、民革中央委員。

北伐勝利

姚雨平率領的廣東北伐軍的勝利,對於保衛南京臨時政府,促使清帝退位,實現南北統一,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第一,有力地捍衛了新生的革命政權。袁世凱乘新生的民國政權立足未穩之時,命令張勛所部自徐州沿津浦線直撲南京。由於粵軍奮起北伐,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退了張勛所部頑軍,奪取其巢穴徐州,解除了清軍對南京的威脅,用勝利捍衛了新生的革命政權。第二,促成了清王朝的覆滅。清末代皇帝溥儀的“遜位”,是革命派長期鬥爭的結果;之所以會在1912年2月12 日發生,是由於廣東北伐軍北伐勝利所促成。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把此次北伐之役視作建國之役,當北伐軍烈士遺體歸葬金陵建墓的“民國元年三月”,他揮毫親題“建國成仁”碑銘,並署全銜“臨時大總統孫文題”8字。足見孫中山先生是以最真誠的敬意、最崇高的禮儀,以國家元首的身份,評判此次北伐及其殉難烈士的作用。

與丘逢甲

丘逢甲於姚雨平有救命之恩,1911年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一批革命黨人於深夜相繼退入小北丘家祠,數十人攀牆而入。翌晨,兩廣總督張鳴岐閉城搜捕革命黨人,惟丘家祠是丘逢甲寓所,門首高懸欽賜“工部主事”木牌,清兵不敢冒犯。而姚雨平卻於事後被清巡警所拘捕,“經各同志和平遠同鄉會多次設法營救,派人探監,示意姚偽稱為“兩廣方言學堂”學生丘某。再經丘逢甲親自交涉營救,始得釋放。
而早在1909年,丘逢甲就特地寫《春江》五言絕句贈給學生姚雨平:“春水綠生波,春江批槳過。陰晴渾未定,莫便脫漁蓑”,此詩似寫春日的江水,實是借景喻志之作。當時形勢連遭挫折,丘逢甲作此勉勵姚雨平不能灰心喪志。詩中把革命比作“春水綠生波”,儘管革命暫時處於劣勢,卻認定“陰晴渾未定”。詩末更勉勵姚雨平“莫便脫漁蓑”,暗喻切莫放棄武裝鬥爭。

家庭成員

孫女:姚明卿、姚瑩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