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志

廖承志

廖承志(1908.9-1983.6),曾用名何柳華。廣東惠陽縣(現惠城區)陳江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黨和國家的優秀領導人。他,出身國民黨元老之名門,卻在革命低潮時投奔了中國共產黨; 他曾多次被捕入獄,卻每次都奇蹟般生還;他曾因“海外關係”被批判,卻憑這份關係在外交戰線上獨樹一幟。童年被叫作“肥仔”,晚年被尊為“廖公”他為世界和平事業,為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了特殊的貢獻。他對海外僑胞感情深厚,贏得了他們的尊敬和愛戴。他為港澳回歸殫精竭慮,他魂系寶島情動兩岸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承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惠陽
  • 出生日期:1908年9月
  • 逝世日期:1983年6月
活動年表,參加革命,抗日,解放戰爭,新中國,致信蔣經國,大事年表,1908-1928年,1929-1949年,1950-1967年,1972-1983年,家庭情況,

活動年表

參加革命

1908年9月25日生於日本東京大久保。出生時,父母親希望其長大後繼承革命先輩的志向,為中國的獨立自由而奮鬥,因而給他起名“承志”。青少年時代,跟隨父母為革命奔走廣州、上海和日本。
1936年長徵到達陝北後的廖承志1936年長徵到達陝北後的廖承志
1924年8月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5年參加廣州學生運動並參與領導所在學校嶺南大學的工人罷工鬥爭。6月參加沙基反帝遊行示威。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憤而脫離國民黨,去日本入早稻田大學第一高等學院學習。同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東京特支組織的社會科學研究會活動。
1928年5月,因參加聲討日本帝國主義製造的濟南慘案,被日本當局拘捕並驅逐出境。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反日大同盟上海分會工作,編輯“反日新聞”。11月受中共派遣到德國漢堡中國海員工作,任“國際海員工會”執委、漢堡國際海員碼頭工人總工會俱樂部支委、書記。
1930年夏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1930年冬,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31年春到荷蘭鹿特丹,領導中國海員工作,建立中華全國總工會西歐分會。
1932年回國,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長、全國海員總工會中共黨團書記。
1933年3月被國民黨逮捕,經營救獲釋。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川陝蘇區省委常委。
1934年任紅軍第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12月因反對張國燾的錯誤被張關押並開除黨籍。後被押解參加長征
1936年冬,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後,經周恩來同志解救獲釋,恢復黨籍。
1937年4月任黨報委員會秘書,參加籌備出版中共中央政治理論刊物《解放》雜誌。為黨報、黨刊和通訊社做了大量工作。10月到南京八路軍辦事處工作。

抗日

1938年1月任八路軍香港辦事處負責人,負責領導南方各省的工作及八路軍廣州辦事處,兼任“保衛中國同盟”秘書長。4月任中共廣東省委委員。為協助宋慶齡領導的保衛中國同盟開展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工作,作了積極的努力。10月召開省港地下黨會議,決定建立廣東人民抗日武裝,開展敵後游擊戰爭。
1941年皖南事變後,創辦和領導香港華商報》。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2年1月到粵北參加領導中共南方工委的工作,奉黨中央指示,組織領導秘密大營救,在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總隊惠陽大隊護送下,與連貫、喬冠華由香港九龍潛入惠陽縣田頭山、淡水、茶園、惠州等地沿途交通接待站,部署營救困留香港的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把他們安全轉移到東江後方地區。5月被國民黨逮捕,在獄中進行了英勇鬥爭。

解放戰爭

1945年6月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候補中央委員。
1946年1月經中共中央營救出獄。5月到南京中共代表團協助周恩來工作。9月任新華通訊社社長,為新華社的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46~1948年曾歷任中共南方局委員、軍調部重慶三人小組中共代表、中共南京局外事委員會副書記、十八集團軍辦事處發言人、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宣傳部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新中國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被遞補為中央委員。4月被選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副書記。5月當選為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合總會主席。10月任政務院華僑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為團結海外僑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52年12月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央外聯部副部長。為祖國的團結統一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同年負責領導中日民間友好工作(1963年任中日友好協會會長),為發展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促進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了特殊貢獻。
與其母親合影與其母親合影
1953年7月被選為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主席。11月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在反對侵略勢力、維護世界和平的鬥爭中,成為著名的國際和平戰士。
1958年3月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
1959年任政務院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
1960年任華僑大學首任校長及黨委書記。
1972年任外交部顧問。
1978年起任國務院僑辦主任、黨組書記,港辦主任。是歷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第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黨的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八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暨南大學復辦後任第一屆董事會董事長。
1982年7月發表致蔣經國先生信,殷切期望台灣當局捐棄前嫌,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廖公與蔣經國先生相識巳久,“幼時同袍,蘇京把晤”,有世交之情,同窗之誼。但兩人又各為本黨骨幹中堅,在政治上各持己見,針鋒相對,廖公曾兩次被捕,受到國民黨的迫害。但其信仰堅定,意志頑強,將身家性命置之度外,與國民党進行鬥爭。當中國共產黨重新提出國共合作兩岸統一的主張之後,蔣經國一再聲言“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廖公以國家統一為重,且念及“世交深情”,認為“於公於私,理當進言”,於是致書蔣經國,勸其審時度勢,順應民心,善為抉擇。廖公不計前嫌,虛懷若谷,令萬民仰慕,讚譽不絕,而致蔣信亦成為中共開拓和平統一大道的一座輝煌的里程碑。
從寫作角度評價,致蔣信堪稱上品佳作。析事論理、表情達意、布局用語及格式規範等皆恰到好處,令人嘆服。中國寫作史上書信名篇如林,內容不一,各有千秋,歷代欣賞。致蔣書不但可與之媲美,而且出類拔萃,充分顯示了廖公雄健的筆力。(節選自《套用寫作》雜誌1995年第6期《和平統一祖國的里程碑——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的信>賞析》)
廖承志先生學識淵博,通曉五國語言,擅長詩詞、書畫、戲劇,才華橫溢。1983年6月6日,在六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被提名為國家副主席候選人,正當黨和人民委以重任時,不幸於1983年6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致信蔣經國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建交後,暫緩武力統一台灣的訴求;改為希望國共能夠展開和談。1982年7月,身為國民黨元勛廖仲愷的兒子,廖承志發表致同黨中人,台灣的總統蔣經國公開信,希望兩岸能蠲棄前嫌,展開通話再圖合作,“相逢一笑泯恩仇”。書信以文言文寫成,以“經國吾弟”開首;頗有家書之感,又隱見兄長勸教之意。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對大陸實行“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之“三不政策”。蔣經國未回復廖承志的公開信;反而由旅居美國之宋美齡,以同樣文言體裁、家書語調寫公開信回復。

大事年表

1908-1928年

一九○八年誕生
九月二十五日 在東京出生(原籍廣東惠陽)。其父母廖仲愷、何香凝時在日本,追隨孫中山從事中國的民主革命運動。
一九一一年 三歲
隨母親到香港居住。
一九一三年 五歲
二次革命廣東軍政府瓦解,隨父母赴東京,在千馱谷安家。 一九一五年 七歲
1966年的廖承志1966年的廖承志
在東京曉星國小讀書。
一九一六年八歲
隨父母回國。
一九一八年 十歲
六月第一次“護法”運動失敗,隨孫中山及父母經上海再赴日本。
一九一九年 十一歲
回國,入廣州嶺南大學附中學習。後入嶺南大學學習,開始參加學生運動。
一九二二年 十四歲
陳炯明叛變時,由母親送往香港。
一九二五年 十七歲
加入中國國民黨。
六月二十三日 在廣州沙基反帝遊行示威中,組織學生隊伍,投身到大革命洪流中。
八月二十日父廖仲愷被國民黨右派暗殺。不久東渡日本,到東京早稻田大學第一高等學院留學。
一九二七年 十九歲
國民黨右派發動“四·一二”政變後脫離國民黨。
因參加反日大同盟,在日本兩次被捕。
一九二八年 二十歲
夏 因繼續從事愛國活動,被日本政府拘捕並驅逐出境,回到上海。
八月 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法南區委宣傳部工作。
十一月 被派往德國,並轉入德國共產黨

1929-1949年

一九二九年 二十一歲
被派往漢堡,領導中國海員罷工取得勝利,任漢堡國際海員俱樂部支委、書記。參加了反帝大同盟,到過荷蘭、比利時等地考察國際革命運動,領導中國海員運動。在德國、荷蘭均曾被捕,並遭“驅逐出境”,其中在漢堡入獄半年。
一九三○年 二十二歲
夏 被國際海員工會派往莫斯科,參加職工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
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其間同蔣經國先生有同窗之誼。
一九三二年 二十四歲
回上海,任中國海員工會中共黨團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長,從事工人運動。
一九三三年 二十五歲
三月 被上海工部局拘留,經何香凝及其他愛國人士多方營救獲釋。
八月 加入中國工農紅軍,任川陝蘇區省委常委,工會宣傳部長。
一九三四年 二十六歲
任紅軍第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
參加長征。
十二月 因不同意張國燾“左”傾錯誤,被張國燾拘捕,帶著手銬參加長征。
一九三六年 二十八歲
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後,經周恩來營救獲釋。
十二月 抵達陝北保全,在紅色中華通訊杜負責編譯外國通訊社電訊,任黨報委員會秘書。
一九三七年 二十九歲
一月 隨中共中央遷往延安
十月 被派往國民黨統治區工作。
十月底 南京告急,經公路繞道長沙於十二月到達漢口
一九三八年 三十歲
年初 經廣東到香港,組織八路軍辦事處,為新四軍、八路軍募集抗戰物資。
此期間曾去漢口出席中共中央長江局會議。
二月十一日 在香港與經普椿女士結婚。
一九四一年 三十三歲
四月 創辦香港《華商報》。
皖南事變後,在香港領導抗日民族統—戰線工作。
十二月 珍珠港事變後,組織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撤離香港。
一九四二年 三十四歲
年初 經東江游擊區進入內地,到粵北參加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領導工作。
五月 在粵北樂昌坪石鎮,被國民黨綁架後入獄。
一九四五年 三十七歲
六月 在中共七大被選為候補中央委員,時尚在獄中。
一九四六年 三十八歲
一月二十二日 根據國共雙方的“雙十協定”被釋出獄。
四月 代表中共到廣東處理東江縱隊北撤問題。
五月 到南京中共代表團,做宣傳工作。
七月 返延安。任新華社社長。
一九四七年 三十九歲
三月率新華社等單位人員東渡黃河,七月到達山西涉縣,建立第二個“陝北廣播電台”。
一九四八年 四十歲
五月 率新華社人員轉移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中共中央所在地。
由出獄到新中國成立前,還曾任中共南方局委員、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宣傳部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一九四九年 四十一歲
三月 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被遞補為中央委員。
四月 被選為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副書記。
五月 被選為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合會主席。
六月 任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處長。
九月 作為青聯推選的委員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十月 任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副主席。
十月 任政務院華僑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新中國成立後還曾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共中央國際聯絡部副部長。

1950-1967年

一九五○年 四十二歲
十月三十日 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赴華沙出席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被選為世界和平委員會委員。以後曾多次出席世界和平大會或世界和平理事會會議。
一九五一年 四十三歲
三月 作為慰問團團長,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
六月 出席國家僑務委員會在北京召開的第一次僑務擴大會議,作《僑委成立以來的工作總結與當前僑務工作的方針、任務與計畫》報告。
十月 任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一九五二年 四十四歲
三月 作為細菌戰調查團副團長,赴朝鮮和中國東北部調查。
一九五三年 四十五歲
被增選為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三月 作為中共代表團成員赴蘇聯參加史達林葬禮。
六月 繼續被選為全國青聯主席。
七且 被選為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一九五四年 四十六歲
任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副主席。
被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以後為歷屆全國人大代表)。
九月 被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十月 作為中國紅十字會代表團副團長訪問日本。
十二月 任中蘇友協副會長。
一九五五年 四十七歲
四月 作為中國代表團顧問去印度尼西亞出席亞非會議。
八月 作為中國代表團副團長赴赫爾辛基參加各國議會聯盟第四十四屆大會。
十二月 隨同宋慶齡副委員長訪問印度和緬甸
一九五六年 四十八歲
二月 任中國亞洲團結委員會副主席。
二月二十二日 在全國工商界積極分子大會上作報告:《跟祖國一道前進,為社會主義立功!》
九月 在中共八大被選為中央委員。
一九五七年 四十九歲
十二月 作為中國紅十字會代表團副團長訪問日本。
十二月 作為中國代表團秘書長參加在開羅舉行的亞非團結大會。後曾多次出席亞非團結大會或亞非團結理事會會議。
一九五八年 五十歲
三月 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主任。
七月 任中國亞非團結委員會主席。
一九五九年 五十一歲
四月 任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
一九六○年 五十二歲
二月 任接待安置歸國華僑委員會主任委員。
一九六一年 五十三歲
一月 任華僑大學校長。
八月 在北京公祭陳嘉庚先生大會上致悼詞。
一九六二年 五十四歲
十一月 在北京同日本高琦達之助簽署發展中日貿易備忘錄。
一九六三年 五十五歲
十月 任中日友好協會會長。
一九六五年 五十七歲
六月 作為中國代表團首席顧問,隨同陳毅副總理出席在阿爾及爾舉行的第二次亞非會議
十月 任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籌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一九六六年 五十八歲
三月二十七日 參加與五大洲外國朋友的會見。
一九六七年 五十九歲
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四人幫”迫害,由周恩來下令住進中南海,與外界隔絕,直至一九七二年。

1972-1983年

一九七二年 六十四歲
四月二十日 以中日友協會長身份應邀出席來華訪問之日本自民黨顧問三木武夫的宴會。
九月一日 其母何香凝女士病逝於北京。
任外交部顧問。
一九七三年 六十五歲
四月 作為中日友協代表團團長赴日本訪問。
八月 在中共十大被選為中央委員。
一九七五年 六十七歲
一月 被選為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一九七六年 六十八歲
一月 參加周恩來總理追悼會。
一九七七年 六十九歲
八月 在中共十一大被選為中央委員。
一九七八年 七十歲
本年內出任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
一月三日 發表《批判“四人幫”所謂“海外關係”問題的反動謬論》一文。
三月 當選五屆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十月 與夫人經普椿一起陪同鄧小平副總理訪問日本。
十二月二十八日 被推舉為全國僑聯名譽主席。
一九七九年 七十一歲
五月 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率“中日友好之船”代表團赴日本作為時一個月的訪問。
一九八○年 七十二歲
中國足球協會名譽主席。
三月 赴美國作心臟手術。
十月 任中國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籌委會副主任委員。
一九八二年 七十四歲
五月二十九日 任紀念宋慶齡國家名譽主席基金會顧問。
七月二十四日 發表致蔣經國先生信。
八月 參與主持廖仲愷、何香凝紀念活動。
九月十日 在中共十二大被選為中央委員。
九月十二日 在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上被單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九月十七日 任中日民間人土會議中國委員會主任。
十月六日 被日本早稻田大學授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由孫平化在日本代為接受證書和服裝。
一九八三年 七十五歲
六月四日 被選為六屆人大主席團成員。
六月六日 出席六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式。
六月十日五時二十二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五歲。
六月二十一日 日本政府授予廖承志“勛一等功旭日大綬章”。授勳儀式二十五日在北京舉行,由經普椿代表接受。
六月二十三日 中國領導人、各界人士、國際友人向廖承志遺體告別。
六月二十四日 廖承志追悼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致悼詞。

家庭情況

廖承志的父母親是廖仲愷何香凝夫婦,岳父是經亨頤,姐姐是廖夢醒,妹妹是廖光鳳
長子廖暉,中共第十四、十五、十六屆中央委員,曾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