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武漢市(湖北省轄地級市、省會)

漢(武漢簡稱)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武漢市,簡稱“漢”,別稱江城,湖北省轄地級市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機關駐地。全市下轄13個區,總面積8569.1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1373.9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8866.43億元。

武漢市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在此交匯,形成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被評為國際濕地城市。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箇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漢市是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戰略支點、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中國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根據國家發改委要求,武漢正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

武漢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春秋戰國以來,武漢一直是中國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元代成為湖廣行省省治,明清時期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和“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漢口開埠和洋務運動開啟武漢現代化進程,使其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武漢是辛亥革命首義之地,近代史上數度成為全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淡水資源,濕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合,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綜述,公路,鐵路,航運,航空,市內交通,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人民生活,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方言,飲食,藝術,宗教,文物古蹟,非遺項目,風景名勝,對外交流,駐漢機構,友好城市,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武漢地區考古發現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8000年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其考古發現有東湖放鷹台遺址的含有稻殼的紅燒土、石斧、石錛以及魚叉。市郊黃陂境內的張西灣古城遺址為4300年前古人類生活的重要遺存。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春秋戰國時期,武漢屬楚國管轄。
武漢市
白雲黃鶴之鄉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羡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采籃應料已知的最早城堡。吳黃武二年(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江夏縣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唐朝詩人李白曾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這是武漢第一次成為一級行政單位(相當於現代的省一級)的治所。
武漢市
明代武漢三鎮圖
明朝朱元璋第六子朱楨被分封到武昌做楚王。由於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到嘉靖年間在漢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興的漢口鎮,奠定了武漢三鎮的地理基礎。明末清初,漢口與北京、蘇州、佛山並稱“天下四聚”,又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同稱天下“四大名鎮”,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為全國性水陸交通樞紐,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譽。
清朝鹹豐八年(1858年),清政府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漢口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鹹豐十一年(1861年)3月,漢口正式開埠。老漢口鎮的下游沿長江先後開闢了漢口英租界漢口德租界漢口俄租界漢口法租界漢口日租界五國租界,這些租界獨立於中國政府管轄之外,在界內分別設定工部局、巡捕房、領事法院(庭)等迥異於中國政治體制的戲享管理機構。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分漢水以北地置夏口廳,治所即今漢口。至此,漢口與漢陽城區、武昌城區統稱“三鎮”。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於武昌,宣布脫離清朝,成立中華民國,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武漢成為革命中心。
民國元年(1912年腳局戀),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廢漢陽府留漢陽縣,改夏口廳夏口縣。民國三年(1914年),同屬江漢道。據民國九年(1920年)5月16日《日日新聞》:當時漢口人口為40萬人,漢陽8萬人,武昌您蒸微31萬人。民國十三年(1924年),湖北省在武昌設立市政籌備處。民國十五年(1926年),改武昌縣城區為武昌市(12月成立市政廳),夏口縣與漢陽縣城區並為漢口市
武漢市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國民黨中央臨時聯席會議宣布,國民政府在漢口開始辦公。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合為京兆區,定名“武漢”,作為中華民國臨時首都。4月16日,武漢市政委員會成立,武昌市政廳撤銷;三鎮首次統一行政建制判歡照。民國十八年(1929年)武漢分治,武昌、漢陽縣城劃出,漢口仍為特別市。漢口為省轄市,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為特別市。民國十八年(1929年)6月21日,湖北省政府組建武昌市政委員會。民國二十年(1931年)4月,武昌市政委員會改為武昌市政籌備處。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武漢光復。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1日,武昌市政府成立,市轄區域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176379人,市區範圍東北至任家路,西南至白沙洲,東南至洪山口,西北至長江中線,轄中正、大朝街、賓陽、糧道街、胡林翼、積玉橋、金白洲、徐家棚8個鎮公所。12月1日,將鎮公所改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漢陽城區劃歸武昌市管轄。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16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一一八師解放漢口,17日,四野一五三師從葛店進入武昌市區,武昌解放,同日下午,江漢軍區獨一旅從蔡甸進入漢陽城區,漢陽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漢陽縣城為武漢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
1950年,武漢市改由中南軍政委員會領導,中南軍政委員會駐漢口。1952年,武漢市由中南行政委員會領導,並為其駐地。1954年,武漢市改為湖北省轄的省會城市。
1992年7月,武漢市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
1993年,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開發區
2007年12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武漢城市圈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10年1月,國務院批准東湖高新區為繼中關村科技園後中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2010年11月,國務院批准武漢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3年3月更名為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5年,武漢市被肯民悼歸國家定位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同年7月,武漢城市圈成為國內首個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2016年巴祖燥3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將武漢列為超大城市
2016年12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復函要求武漢加快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國際知名的美麗宜居城市。
2017年4月,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在東湖高新區掛牌。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以武漢為中心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
武漢市
繁華江漢路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9年,原孝感專區所屬孝感、通城、應山、蒲圻、大悟(駐二郎店)、嘉魚、黃陂、漢陽(駐蔡甸鎮)、武昌、漢川、鹹寧、應城、通山、雲夢、崇陽、安陸等16縣劃歸武漢市領導。
1960年,撤銷通城縣,併入崇陽縣;撤銷嘉魚縣,併入武昌縣;撤銷蒲圻縣,併入鹹寧縣;撤銷雲夢縣,併入安陸縣。轄12縣。1961年,將孝感、應山、大悟、黃陂、漢陽、武昌、漢川、鹹寧、應城、通山、崇陽、安陸等12縣劃歸孝感專區。
1979年,原屬鹹寧地區的武昌縣(駐紙坊鎮)和原屬孝感地區的漢陽縣(駐蔡甸鎮)劃歸武漢市領導。
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准將孝感地區的黃陂縣,黃岡地區的新洲縣劃歸武漢市。
1984年,設立武漢市漢南區;同年5月,武漢市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為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計畫單列市
1992年9月12日,民政部批准撤銷漢陽縣,設立武漢市蔡甸區,區人民政府駐蔡甸鎮。
1995年3月2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武昌縣,設立武漢市江夏區,區人民政府駐紙坊鎮。
1998年9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黃陂縣、新洲縣,設立武漢市黃陂區新洲區。至此,武漢市下轄13個行政區。
2022年2月28日,武漢長江新區正式成立。
武漢市
百年江漢關

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武漢市下轄13個區和6個功能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武漢化學工業區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武漢新港),武漢市人民政府駐江岸區沿江大道188號。
武漢行政區劃
轄區
行政區劃代碼
面積(km
郵政編碼
政府駐地
下轄地區
420102
80.28
430014
塔子湖街道興業路145號
420103
28.29
430000
北湖街道新華下路15號
420104
40.06
430000
韓家墩街道沿河大道518號
420105
111.54
430050
建橋街道芳草路特1號
420106
64.58
430000
積玉橋街道中山路307號
420107
57.12
430080
新溝橋街道臨江大道868號
420111
573.28
430070
珞南街道珞獅路318號
420112
495.34
430040
吳家山街道東吳大道1號
420113
287.05
430090
紗帽街道紗帽正街109號
420114
1093.17
430100
蔡甸街道漢陽大街559號
420115
2018.31
430200
紙坊街道文化大道99號
420116
2256.70
430300
前川街道黃陂大道380號
420117
1463.43
430400
邾城街道紅旗街14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漢市位於中國腹地中心、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地理位置為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在平面直角坐標上,東西最大橫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55千米。武漢的最東邊在新洲區徐古街將軍山村、最西邊在蔡甸區侏儒山街國光村、最南邊在江夏區湖泗街均堡村、最北邊在黃陂區蔡店街李沖村。

地形地貌

武漢市地貌屬鄂東南丘陵經漢江平原東緣向大別山南麓低山丘陵過渡地區,中間低平,南北丘陵、崗壟環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壟崗平原與平坦平原的面積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間,大部分在50米以下。

氣候

武漢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常年雨量豐沛、熱量充足、雨熱同季、光熱同季、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等特點。武漢年平均氣溫15.8℃~17.5℃,極端最高氣溫41.3℃(1934年8月10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8.1℃(1977年1月30日)。年無霜期一般為211天~272天,年日照總時數1810小時~2100小時,年總輻射10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水文

武漢市江河縱橫,河港溝渠交織,湖泊庫塘星布,灄水、府河、倒水、舉水、金水、東荊河等從市區兩側匯入長江,形成以長江為幹流的龐大水網,水資源豐富。水域總面積達2217.6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面積的26.1%。市域內5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5條。有湖泊166個,被稱為“百湖之市”,其中,城區內有湖泊43個。湯遜湖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面積達47.6平方千米),面積33.9平方千米的東湖在中心城區退居第二。

自然資源

淡水資源

武漢市淡水資源豐富,水域面積是全國大城市第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為全國平均水平40倍,全球人均水平10倍。武漢市總水域面積達2217.6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面積的26.1%。各類水庫277座,其中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6座,總容量9.25億立方米。共有塘堰8.51萬口,蓄水能力3.3億立方米。據測算分析,在正常年景,地下水靜儲量128億立方米,地表水總量達7145億立方米,其中境內降雨徑流38億立方米,過境客水7047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萬千瓦。

濕地資源

武漢市濕地資源居全球內陸城市前三位。濕地面積3358.35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的39.54%,其中天然濕地面積1561.86平方千米,人工濕地面積1796.49平方千米。武漢市共有6個國家濕地公園金銀湖國家濕地公園、東湖國家濕地公園、安山國家濕地公園、後官湖國家濕地公園、杜公湖國家濕地公園、藏龍島國家濕地公園),是國家濕地公園最多的城市。

生物資源

武漢市的蕨類和種子植物有106科、607屬、1066種,兼具南方和北方植物區系成份。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組成的混交林是全市典型的植被類型。主要樹種,長江、漢江以南以樟樹、楠竹、杉木、油茶葉茶、女貞、柑橘為代表,長江、漢江以北以馬尾松、水杉、法桐、落羽松、櫟、柿、栗等為主。
武漢市有畜禽、水產漁類、藥用、毛皮羽用、農林害蟲及天敵、野生動物等動物資源。畜禽動物主要有豬、牛、雞等10餘種、70多個品種。魚類資源有11目、22科、88種,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青、鰱等20餘種。“武昌魚”(團頭魴)是經濟名貴魚種。水禽有雁、鸛、鵜等8目、14科、54種。其中,白鸛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特種水生物有白鰭豚江豚等,白鰭豚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江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22年11月,發現麗星鷯鶥

礦產資源

武漢市已發現礦產33種,礦點154處,潛在經濟價值8400多億元。其中,冶金輔料和建築材料儲量最大,擁有全國最大的熔劑石灰石、白雲岩、石英砂岩基地,膨潤土礦儲量1.18多億噸,居全國第一位。優質礦泉水、熱泉已發現8處。此外,還發現金礦點11處,銅礦點9處,錳礦、磷礦點各2處,並有5處發現石油、天然氣的“油氣顯示”。。

人口

武漢是一個多民族散雜而居的城市。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武漢市少數民族總人口數為8.8441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0.9%。全市少數民族人口中超過1000人的民族有12個,其中土家族30215人,回族21777人。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標準時點為2020年11月1日零時),武漢市總人口1245萬人,其中城區人口995萬人,為特大城市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2021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武漢市市區人口934.1萬人,市區暫住人口542.8萬人,合計1476.9萬人;城區人口702.61萬人,城區暫住人口391.23萬人,合計1093.84萬人,正式躋身超大城市行列。
截至2022年末,武漢市常住人口1373.9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9.0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63.14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84.66%,比上年末提高0.1個百分點。年末全市戶籍人口944.42萬人。全年戶籍出生人口7.9萬人,出生率8.41‰;死亡人口6.4萬人,死亡率6.82‰。
武漢市
武漢市常住人口(2017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政治

武漢市歷屆黨政領導
市委書記
時間
市長
時間
1954.06-1955.09
1949.05-1952.02
1955.09-1968.01
1952.02-1952.12
1971.02-1973.01
1952.12-1954.11
1973.01-1977.11
1954.11-1956.12
1977.11-1979.02
1956.12-1966.05
1979.02-1980.12
1971.02-1973.01
1980.12-1987.08
1973.01-1977.11
1987.10-1991.10
1979.12-1980.12
1991.10-1998.12
1980.07-1981.03
1999.01-2002.10
1983.03-1986.10
2002.10-2005.05
1986.10-1997.01
2005.05-2008.03
1997.01-2001.12
2008.03-2011.01
2001.12-2002.04
2011.01-2016.12
2002.04-2007.12
2016.12-2018.03
2007.12-2011.01
2018.07-2020.02
2011.01-2014.12
2020.02-2021.04
2015.01-2018.05
2021.09-
2018.05-2021.01
-
-
2021.01-
武漢市主要領導(截至2021年11月)
職位
姓名
市委書記
市長
市人大主任
市政協主席

經濟

綜合

2022年,武漢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866.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5.79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6716.65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11673.99億元,增長2.3%。三次產業結構由2021年的2.5∶34.7∶62.8調整為2.5∶35.6∶61.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37772元,比上年下降0.5%。
武漢市
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2017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2022年,武漢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10.8%。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0.9 %;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9.3%,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9.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8.2%,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0.8%。民間投資增長1.0%,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5.0%。
2022年,武漢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690.23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04.74億元,增長3.7%。在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239.56億元,增長1.7%。

第一產業

2022年,武漢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09.18億元,比上年增長3.8%。主要農產品中,糧食產量89.88萬噸,下降0.96%;蔬菜產量841.29萬噸,增長2.5%;水產品產量45.32萬噸,增長3.7%;禽蛋產量11.47萬噸,增長5.9%;生豬出欄194.97萬頭,增長4.4%;家禽出籠3737.47萬隻,增長1.7%。全市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8602家,增長9.3%。農產品網路零售額314億元。

第二產業

武漢市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藥等完整的工業體系,著力打造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2016年2月至11月,國家存儲器基地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國家網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國家新能源和智慧型網聯汽車基地相繼獲批,落子武漢。2018年11月,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武漢)正式上線。2019年9月,國家智慧型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正式揭牌。2021年9月26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總部搬遷武漢大會在漢舉行;同年11月,武漢地區首個5G+F5G的智慧工廠項目在烽火通信投入試運行。
2022年,武漢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0%。其中,醫藥製造業增長38.4%,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9.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8.3%,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7.1%,金屬製品業增長6.6%。
2022年,武漢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16379.71億元,增長7.4 %;利潤總額694.43億元,下降29.3%。
2022年,武漢市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6.3%,增速高規上工業11.3個百分點。
2022年,武漢市具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3677.17億元,比上年增長11.3%。
武漢各類經濟開發區
級別
名單
國家級
省級
武漢洪山經濟開發區
武漢武昌經濟開發區
武漢礄口經濟開發區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
武漢青山經濟開發區
-

第三產業

武漢市是中國首批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是外商投資中部的首選城市,所有外商投資中,港資比重最大。武漢是法國在華投資額最高的城市,占法國在華全部投資的三分之一。比利時安海斯-布希英博、德國拜爾斯道夫等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區總部設在武漢,美國威瑞森電信、德國博世將中國區總部落戶武漢。武漢是同時具備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三要素的城市之一,是中國人民銀行在中部地區唯一的跨省級分行——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所在地(轄鄂湘贛三省),也是除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之外唯一合法的場外交易市場——“新三板”的中國首個擴容試點城市。
武漢市是近代中國興辦博覽會的發源地之一。改革開放之前,武漢就是中國四大會展中心城市。清朝宣統元年(1909年)在武昌舉辦的武漢勸業獎進會,是中國最早並較為正規的商品博覽會,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博覽會。截至2021年,武漢共有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武漢國際會展中心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武漢科技會展中心等四座專業會展場館。“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暨論壇、中國漢口北商品交易會(簡稱“漢交會”)等定期在武漢舉辦,第三屆世界植物園大會、第十三屆世界湖泊大會、第47屆國際規劃大會、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第11次部長會議、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首屆旅遊部長會議、中國2019世界集郵展覽等國際展會相繼在武漢成功舉辦。
2022年末,武漢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餘額為35754.03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13467.94億元,住戶存款14064.63億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餘額為44383.81億元,增長8.7%。其中,消費貸款9919.10億元,下降2.1%。金融機構本外幣企業貸款28055.24億元,增長11.4%。
2022年,武漢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36.20億元,比上年增長2.1%。按商品形態分,商品零售額6601.09億元,增長2.2%;餐飲收入335.11億元,增長0.1%。按銷售類值分,限額以上單位15大類商品零售額中,建築及裝潢材料、飲料、中西藥品、石油及製品、汽車類分別增長22.8%、18.9%、15.7%、11.9%和11.3%。全年限上企業網上實物商品零售額增長4.6%,占限上社零額的比重為30.0%,占比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2022年,武漢市進出口總額達3532.2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出口2153.0億元,增長11.6%;進口1379.2億元,下降3.3%。跨境電商交易額12.57億美元,增長99.2%。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63.78億美元,增長15.5%。實際使用外資增長2.9%。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85家。累計引進企業總部23家,本年新引進3家。
2022年,武漢市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餘額為35754.03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13467.94億元,住戶存款14064.63億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餘額為44383.81億元,增長8.7%。其中,消費貸款9919.10億元,下降2.1%。金融機構本外幣企業貸款28055.24億元,增長11.4%。年末總部設在武漢的金融機構31家。在漢設立或籌建後台服務中心的金融機構33家。上市公司97家,比上年增加6家,其中境外上市公司21家,境內上市公司76家。
2022年,武漢市實現保險保費收入864.95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87.77億元,增長13.5%;人身險保費收入677.18億元,增長0.5%。全年各類保險賠付支出250.24億元,增長0.4%。其中,財產險賠付113.82億元,增長5.1%;人身險賠付136.42億元,下降3.2%。
2022年末,武漢市A級旅遊景區52個,比上年增加1個。旅遊廁所692座,星級以上賓館48家。全年接待遊客人數20531.9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223.88億元,下降23.9%。鄉村休閒遊綜合收入160.64億元,增長8.2%。

交通運輸

綜述

武漢市地處長江黃金水道京廣鐵路大動脈的十字交匯點,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2009年,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武漢市為全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研究試點城市。2018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印發《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將武漢列為陸港型、港口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和空港型等5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2021年1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武漢獲批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
2022年全年社會物流總額4.62萬億元,比2021年增長7.9%。全年完成貨運量61524.66萬噸,下降3.2%;貨物周轉量2686.38億噸公里,增長16.2%。全市民用航空航線223條,比2021年增加11條,其中,國際航線23條,增加4條;國內航線201條,增加8條。中歐(武漢)國際班列到達國家27個,比上年增加10個;到達城市64個,比2021年增加29個。全年旅客運輸量4667.10萬人,比2021年下降32.8%。旅客周轉量159.24億人公里,下降36.1%。年末全市民用小汽車擁有量422萬輛,比上年增加30萬輛。其中私人小汽車361.87萬輛,增加9.24萬輛。年末軌道交通線路長510.6公里,比上年增長5.2%。全年捷運運營總里程460.4公里,增長5.8%。軌道交通客運量89423.6萬人次,下降11.7%,占公共運輸客運量比重60.3%。
武漢市
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

公路

公路交通
類別
列表
國道
-
國家高速
省高速
S18武漢機場高速
武陽高速
-
城市環線
-

鐵路

武漢是中國鐵路的重要樞紐,是中國六大鐵路客運中心之一,武漢鐵路樞紐是中國四大鐵路樞紐之一,武漢動車段是中國四大動車檢修基地之一,武漢位於京廣高速鐵路滬漢蓉高速鐵路兩條國家級高速鐵路大動脈及眾多普速鐵路幹線和城際鐵路的交匯地。2019年,中歐(武漢)國際班列到達國家11個,比2018年增加2個;中歐(武漢)國際班列到達城市19個,比2018年增加5個。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武漢將建設成為全國鐵路的路網中心,打造以武漢為中心的“兩縱兩橫兩連”十二個方向的客運鐵路網路和“一環八向”的貨運鐵路網路,構建武漢與武漢城市圈其他城市“1小時”、與長江中游城市群其他城市“2小時”、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城市“5小時”的高鐵輻射圈,並建成新漢陽站、啟動高鐵天河站和長江新區站前期的研究工作,與現有的武昌站漢口站武漢站武漢東站一起形成全國獨有的“五主兩輔”鐵路客運格局。
鐵路交通
火車站
既有站
規劃站
-
鐵路
高速鐵路
武西高速鐵路
城際鐵路
武孝城際鐵路
普速鐵路

航運

武漢市是中國內河的重要港口,長江中游航運中心,交通部定點的水鐵聯運主樞紐港。武漢還是中國內河通往沿海、近洋最大的啟運港和到達港,武漢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達”航線是長江中上游地區首條通江達海的優質航線,陽邏港是國內首個也是唯一一個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的長江沿線港口。2010年,武漢新港吞吐量突破1億噸大關,成為長江中上游首個“億噸大港”。此外,武漢還是在長江流域瀾滄江以西(含瀾滄江)區域內行使水行政主管職能的派出機構長江水利委員會的總部所在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船舶生產基地。武漢航運交易所是繼上海、重慶、廣州後成立的中國第四個航交所。
武漢市
武漢新港

航空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位於武漢市黃陂區,1995年4月15日啟用,是中國中部地區第一門戶機場、首個4F級機場,也是國家公共航空運輸體系確定的中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距市中心(武漢長江大橋)26千米。截至2019年末,武漢市民用航空航線200條,比2018年增加13條,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63條,新開通4條,國際航線航點覆蓋全球五大洲;國內航線137條,新開通9條。2019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2715.02萬人次,同比增長10.8%,其中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310.6萬人次,連續7年蟬聯中部第一,同比增長15%;貨郵吞吐量24.3萬噸,同比增長9.8%;起降架次20.3萬架次,同比增長8.2%。2018至2020年,武漢大都市區範圍內實施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順豐國際機場“客貨雙樞紐”發展戰略。
武漢市
武鋼紅鋼城

市內交通

軌道交通
主詞條:武漢捷運
武漢捷運(Wuhan Metro)是服務於武漢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其首條線路武漢捷運1號線於2004年7月28日開通運營,使武漢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第一個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截至2022年12月,武漢捷運運營線路共有11條,包括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6號線、7號線(含紙坊線、前川線)、8號線、11號線、16號線、陽邏線,共291座車站,總運營里程達460千米。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的第四期建設規劃批覆,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遠景(2049年)線網總長約1100千米,形成以軌道交通為主導、與土地集約開發相協調,多元複合、銜接高效的一體化公共運輸體系,實現“60/60客運目標”,即公共運輸出行比例達到60%、軌道出行占公共運輸出行的60%。到2024年,武漢將建成12號線等項目,形成14條線路運營、總長606千米的軌道網,全面實現“主城連網、新城通線”。
武漢市
武漢捷運線路圖
軌道交通
線路
起止站點
站數(座)
里程(千米)
車輛編組
標誌色
運行方式
32
38.17
4B
捷運藍
單一交路
38
60.8
6B(預留8B)
梅花紅
1:1大小交路
24
28
6B
歸元金
單一交路
37
49.4
6B
芳草綠
單一交路
25
32.5
6A
首義紅
單一交路
32
42.95
6A
鸚鵡綠
單一交路
33
68.85
6A(預留8A)
鳳凰橙
單一交路
26
39
6A(預留8A)
編鐘青
單一交路
14
24.3
6A
雲鶴黃
單一交路
14
37.32
4A
芙蓉紅
單一交路
16
35
4A(預留6A)
雲苔紫
單一交路
主詞條:武漢公交
武漢最早的公汽是從雙墩開往五福路的1路。截至2020年底,武漢公交總里程 2783.8千米,營運公車9588輛。公交單人票價為普通車1元(刷卡0.8元),空調車2元(刷卡1.6元),雙層車1.5元。
武漢有“百湖之市”之稱,因三鎮隔江鼎立,江湖阻隔,因此橋樑眾多。在武漢已建成1300餘座橋樑中,包括人行天橋立交橋、過江公路橋、公鐵兩用橋等各類橋樑,涵蓋三塔斜拉橋、雙塔斜拉橋、雙塔懸索橋、拱橋、連續結構橋、雙曲橋等各種橋型。橫臥於武漢市武昌蛇山漢陽龜山間長江江面上的武漢長江大橋,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橋”,是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橋樑。武漢還擁有“萬里長江第一隧”——武漢長江隧道、“萬里長江捷運第一隧”——武漢捷運2號線過江隧道、“萬里長江公鐵第一隧”——武漢長江公鐵隧道
武漢市過江(長江、漢江)通道
江漢橋(江漢一橋)
知音橋(江漢二橋)
月湖橋(江漢三橋)
晴川橋(江漢四橋)
長豐橋(江漢五橋)
古田橋(江漢六橋)
二七路過江通道(在建)
江漢八橋(已獲批,待開建)
雙柳長江大橋(在建)
光谷長江大橋(在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武漢是中國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
截至2022年,武漢市在校研究生19.76萬人,比上年增長8.2%;本專科在校生113.54萬人,增長2.7%;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7.85萬人,下降2.0%;普通中學在校生41.66萬人,增長7.2%;國小在校生74.76萬人,增長7.2%;幼稚園在校生38.79萬人,增長1.8%。
高等院校
學校名稱
主管部門
辦學層次
備註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本科
-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
本科
-
教育部
本科
教育部
本科
雙一流、985、211
教育部
本科
雙一流、211
教育部
本科
雙一流、211
教育部
本科
雙一流、211
教育部
本科
雙一流、211
教育部
本科
雙一流、211
國家民委
本科
省部共建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省部共建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省部部共建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省部共建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省部共建高校
湖北省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
湖北省
本科
-
湖北省
本科
-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
專科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北省
成人高等學校
-
湖北省
-
湖北省
-
湖北省
-
湖北省
-
湖北省
-
湖北省
-
湖北省
-
湖北省
-
湖北省
-
參考資料:
武漢市
武漢大學

科學技術

2018年4月,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在武漢烽火科技集團正式掛牌成立;10月,國家數位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在武漢啟動。武漢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全國第三個擁有“雙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城市。2021年11月23日,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正式投入運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後首個被批准合法合規開展人類遺傳資源保藏活動的第三方樣本庫。
武漢市
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
截至2022年,武漢市共有科技研究機構9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0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個,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0人。全年技術契約認定登記32466項,增長1.5%;技術契約登記成交額1355.25億元,增長20.2%。全年高新技術企業12400家,其中本年新增3249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5321.90億元,占GDP比重28.2%,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全年專利授權量89461件,比上年增長3.6%;發明專利授權量23658件,增長27.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69.19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070件。
國家實驗室(NL)
序號
實驗室名稱
依託單位
1
2
武漢地球空間信息國家實驗室(在批)
3
現代製造技術國家實驗室(籌)
國家重點實驗室(SKL)
序號
實驗室名稱
依託單位
1
華中科技大學
2
華中科技大學
3
華中科技大學
4
華中科技大學
5
華中科技大學
6
武漢大學
7
武漢大學
8
武漢大學
9
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10
武漢大學、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11
中國地質大學
12
中國地質大學
13
中國地質大學
14
華中農業大學
15
華中農業大學
16
武漢理工大學
17
武漢理工大學
18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9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20
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
21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2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23
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
24
武漢凱迪控股投資有限公司
25
武漢科技大學
26
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湖北大學
27
紡織新材料及先進加工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紡織大學)

文化事業

截至2021年,武漢有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湖北日報傳媒集團、長江日報報業集團、知音傳媒集團、今古傳奇報刊集團等出版集團,出版有《最小說》《今古傳奇》《知音》《小學生天地》《特別關注》等雜誌。
武漢市
湖北省博物館
截至2022年,武漢市共有市直公共圖書館2個,藏書485.0萬冊,接待讀者434.57萬人次;市直博物館10個,接待觀眾282萬人次;市直民眾藝術館1個,演出77場次;市直藝術表演團體機構8個,新排上演劇目15台;市直專業劇團獲國家獎17個;全市開展文化惠民主題活動2230場。全市共有電影院154家;電影放映場次152.90萬場,比上年下降23.1%;觀影人數1568.40萬人次,下降40.3%。
各類文化場館

醫療衛生

武漢是繼北京之後中國第二個可頒發國際認可的創傷急救資質證書的城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亞洲首家通過德國KTQ醫療質量認證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等綜合三甲醫院及武漢大學口腔醫院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等專科醫院實力均居國際前列。2020年4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決定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為主體設定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
截至2022年,武漢市共有衛生事業機構6818個,床位9.86萬張。每千人擁有醫院病床6.20張。衛生技術人員12.96萬人,增長1.7%;其中醫生4.77萬人,護師、護士6.34萬人。每千人擁有醫生3.47人。年末共有三級醫院76個,其中三甲醫院29個。年末共有衛生防疫、防治機構32個,婦幼保健院所16個。

體育事業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英國人在漢口興建了西商跑馬場。武漢東方馬城國際賽馬場是中國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賽馬場,是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馬術協會唯一馬術與速度馬訓練基地,在此舉辦的武漢速度賽馬公開賽是中國內地唯一的常年賽馬賽事,武漢國際賽馬節則是中國賽馬第一品牌。武漢每年舉辦的常規賽事有WTA超五巡迴賽武漢網球公開賽(2014至2028年)、中國沙灘排球巡迴賽總決賽等,同時也是2007年中國女足世界盃、2010年世界男排聯賽、2012年湯尤杯羽毛球賽、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城市運動會、第九屆世界桌球錦標賽、第二十六屆亞洲男子籃球錦標賽2019年國際籃聯籃球世界盃等國際國內大賽的舉辦地。2019年,武漢市成功舉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109個國家9308名軍體健兒同台競技,賽事規模、競技水平創歷屆之最。
截至2022年,武漢市共有體育場館160個,等級運動員發展人數555人,優秀運動員49人。全年舉辦國際國內賽事活動15場。體育重大比賽獲金牌數9枚,其中世界級比賽獲金牌1枚,國家級比賽獲金牌8枚。全年體育彩票銷售額38.51億元,比上年增長17.0%。
體育場館
武漢主要體育場館有武漢體育中心湖北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光谷體育館武漢新華路體育場武漢市塔子湖體育中心漢口文化體育中心洪山體育館武漢體育館光谷國際網球中心等。
武漢市
武漢軍運會開幕式

人民生活

2022年,武漢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449元,比上年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04元,增長7.7%。全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7418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196元,增長7.6%。

社會保障

2022年末,武漢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648.65萬人、568.80萬人、327.42萬人、430.66萬人和352.80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3.6%、3.7%、8.7%、8.0%和5.7%。社會保險新增擴面50.32萬人。基本社會保障覆蓋率99.36%。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上調134.99元。
2022年,武漢市擁有社會福利機構281個,床位49081張。全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24萬人,累計支出5.57億元。全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08萬人,累計支出5.82億元。全年新改擴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3075個,比上年增長8.5%。

歷史文化

方言

主詞條:武漢話
武漢方言屬北方話系統,但與西南地區的雲南、貴州、四川及中南地區的湖南、廣西的方言更接近。就武漢方言內部而言,漢口話因漢口鎮在歷史上的突出地位而聞名,被稱為“漢腔”。
武漢市
武漢燈光秀

飲食

主詞條:武漢八大名吃
武漢飲食,可謂一早一晚,過早宵夜最為經典,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之美談。武漢菜秉承湖北菜系風格,匯聚東西南北精華,菜品豐富多樣,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武漢特色小吃有熱乾麵三鮮豆皮面窩米粑豆絲歡喜坨鴨脖子武昌魚排骨藕湯洪山菜薹炒臘肉糍粑等。
武漢市地理標誌產品
參考資料:

藝術

武漢是“高山流水覓知音”的發源地。武漢音樂學院湖北美術學院的前身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是中國現代第一所私立藝術教育學堂、中國最早的三所藝術專科學校之一,因此武漢也成了中國近現代高等藝術教育的發源地之一。武漢主要藝術表演場館有武漢琴台大劇院武漢琴台音樂廳湖北劇院武漢劇院洪山禮堂等。
武漢市
古琴台
2017年11月1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批准,武漢市正式入選2017年全球創意城市網路“設計之都”。至此,武漢在原有的定義上,又多了一張世界級名片——世界設計之都
1992年建成的武漢雜技廳是中國第一座可供進行國際雜技馬戲表演的觀演建築,也是亞洲最大的雜技廳,在此舉辦的中國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是與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巴黎明日國際雜技節齊名的全球三大國際雜技節,被文化部列為中國“七大對外文化交流項目”之一。
武漢市
楚河漢街
漢繡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它以楚繡為基礎,融匯南北諸家繡法之長,糅合出了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繡法。清宣統二年(1910年)和民國四年(1915年),漢繡製品在南洋賽會和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此外,武漢還有木雕船模製作技藝等傳統工藝。
漢劇舊名楚調、漢調,約有300多年歷史,有“京劇之母”的美譽。武漢地區其他劇種還有楚劇湖北評書湖北大鼓湖北小曲等。另外,武漢還是中國京劇第一世家“京劇譚門”的故鄉。
武漢市
漢劇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5月27日,美商匯喇洋行“美國精巧新奇影戲”在老跑馬廳放映,電影開始在武漢出現。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單獨出演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武漢人譚鑫培是中國第一個電影演員;清宣統三年(1911年),反映辛亥革命的紀錄片《武漢戰爭》是中國最早的紀錄電影。2012年,武漢成為中國院線數量最多的城市,是中國電影市場重要的票房高地。

宗教

武漢宗教歷史悠久,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5種。武昌寶通寺蓮溪寺、漢陽歸元禪寺、漢口古德寺並稱為武漢近代佛教“四大叢林”。全市共有宗教活動場所600多所,其中全國重點寺觀有佛教歸元禪寺、寶通寺,道教長春觀;湖北省重點宗教場所有佛教蓮溪寺、古德寺,伊斯蘭教漢口民權路清真寺、二七街清真寺、武昌起義門清真寺,天主教漢口上海路教堂、武昌花園山教堂、漢陽顯正街教堂,基督教漢口榮光堂救世堂武昌堂青山堂。此外,黃陂木蘭山有佛教大佛寺、華嚴閣、大雄寶殿、道教金頂、玉皇閣、木蘭殿、斗姆宮,以及新洲的佛教報恩禪寺
武漢市
武漢長春觀

文物古蹟

截至2021年,武漢市有名勝古蹟339處、革命紀念地103處,有282處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截至2019年10月,武漢有盤龍城遺址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八七會議會址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等3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漢口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戰協會舊址
-
-
-
註:粗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景觀
古墓葬
-
古文化遺址
老人橋
臨嶂古城
-
古建築
槐山磯
註:粗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非遺項目

武漢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項目名稱
類別
公布時間
類型
傳統戲劇
2006年(第一批)
新增項目
傳統戲劇
2006年(第一批)
新增項目
民間文學
2008年(第二批)
新增項目
曲藝
2008年(第二批)
新增項目
曲藝
2008年(第二批)
新增項目
曲藝
2008年(第二批)
新增項目
木雕 (武漢木雕船模
傳統美術
2008年(第二批)
新增項目
傳統美術
2008年(第二批)
新增項目
龍舞(高龍
傳統舞蹈
2008年(第二批)
擴展項目
傳統戲劇
2008年(第二批)
擴展項目
民間文學
2011年(第三批)
新增項目
中醫傳統製劑方法(馬應龍眼藥製作技藝
傳統醫藥
2011年(第三批)
擴展項目
廟會(漢陽歸元廟會
民俗
2011年(第三批)
擴展項目
民間文學
2014年(第四批)
新增項目
民間文學
2014年(第四批)
新增項目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2014年(第四批)
新增項目
參考資料來源:

風景名勝

武漢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每年舉辦武漢國際旅遊節。武漢自然風光獨特,四季氣候分明,擁有其他大都市罕有的166個湖泊和眾多山巒。武漢的人文景觀具有濃郁的楚文化特色。
武漢市
武漢東湖櫻花園
截至2021年,武漢市有A級旅遊景區51個,比上年增加4個。旅遊廁所674座,星級以上賓館56家。全年接待遊客人數27150.8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78%,其中入境遊客人數53.69萬人次,增長237.46%。旅遊總收入2920.84億元,增長0.5%。鄉村休閒遊綜合收入148.45億元,增長18.12%。
武漢市國家級旅遊景區名錄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參考資料來源:
城市公園
-
-
-
特色街區
建設大道金融街
紅巷
其他景點
-

對外交流

駐漢機構

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4月,英國委任金執爾為駐漢領事,在武漢設立第一個總領事館,此後,美、俄、法、葡、荷、日、德、比、意、丹、瑞典、挪、墨、芬等14國先後在漢設領事館、總領事館,奧、西、瑞士、剛果、菲律賓等國也在漢開辦領事業務。1998年,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正式開館,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家設立在中國中部地區的外國領事機構。2016年9月,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表示俄羅斯將在武漢設立總領事館,加上迄今設立的法國、美國、韓國、英國駐武漢總領事館,四大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都在武漢設立總領事館。
武漢市
漢口中山大道
總領事館
序號
領事機構
成立時間
領館轄區
1
1998年10月10日
湖北、湖南、江西
2
2008年11月20日
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3
2010年10月25日
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
2015年1月8日
湖北、河南
5
/
湖北、湖南、貴州、四川、重慶
其他大區機構
機構名稱
成立時間
備註
荷蘭貿易促進會武漢代表處
1997年4月2日
荷蘭貿促會在華設立的首個代表處
聯合國難民署武漢採購信息中心
2005年9月23日
聯合國難民署在華設立的第2個、內陸地區首個採購信息中心
法國阿基坦大區湖北代表處
2009年5月5日
法國地方大區在華設立的首個代表處
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武漢辦事處
2010年11月29日
新加坡企發局在華設立的第10個辦事處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武漢辦事處
2011年3月26日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在華設立的第7家、內陸地區首家代表處
台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駐武漢聯絡處
2011年10月7日
台灣電電工公在大陸成立的第7個、內陸地區首個聯絡處
2014年4月1日
香港在中國內地設立的第5個辦事處
2016年8月12日
服務區域覆蓋湖北、河南、山西、陝西和寧夏

友好城市

1979年,武漢市與日本大分市建立第一對國際友好城市。截至2019年末,武漢市共發展國際友好城市28個,國際友好交流城市85個,友城規模和交往活躍度均居中國內地城市前列。2018年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於11月14日在武漢開幕,這是友城大會首次在中部地區城市舉辦。
武漢國際友好城市一覽表
國家
城市
簽字時間
國家
城市
簽字時間
1979.09.07
1982.09.08
1982.10.08
1986.09.16
1987.08.12
1990.10.19
1995.09.27
1995.10.19
1998.06.18
1999.09.06
2000.10.29
2005.12.20
2006.04.04
萬錦
2006.09.12
2007.09.28
2008.04.25
2011.11.08
法國
2012.12.21
2013.06.06
2013.07.12
2015.08.07
2016.04.07
2016.11.15
2017.05.11
俄羅斯
2017.06.16
英國
2018.01.31
2018.04.13
2018.11.16
註:粗體為國家首都,參考資料來源:武漢市外僑辦等

著名人物

武漢籍著名人物統計表
界別
名單
政治界
-
-
-
-
-
體育界
-
-
-
-
-
娛樂界
-
戲劇界
主持界
-
-
-
-
文學界
-
-
-
科學界
企業界
宗教界
-
-
-
-
-
-
烈士
-
-
-
-
-
-
-
參考資料來源:

榮譽稱號

城市榮譽
榮譽稱號
獲得時間
1986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中國十大創新型城市
2012年
2015全球最具活力城市(第8位)
2015年2月
2015年3月
2017年6月
2017年9月
2017年10月
2017年C40城市獎:城市的未來
2017年12月
“影響中國”2017年度創新城市
2017年12月
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5位
2017年12月
2017國家中心城市綜合評估排名第6位
2018年1月
2018年2月
2018“機遇之城”全國第6名
2018年3月
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
2018年6月
2018年6月
2018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第五位
2018年10月
中國創新城市TOP10(第六位)
2018年11月
中國“國家中心城市指數”第五位
2018年11月
《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第19位、中國第4位
2018年11月
2018年11月
國家標準化改革先行區
2018年11月
2018亞洲50強城市綜合排名第13位、中國內地第5位
2018年11月
2018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6
2018年12月
2018年12月
中國軟體特色名城
2019年3月
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潛力城市20強(第六位)
2019年8月
全球綠色低碳領域先鋒城市藍天獎
2019年8月
全國十大會展名城
2019年9月
中國“數字一線城市”排名第三
2019年12月
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
2020年3月
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
2020年7月
2019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2020年8月
“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全球第13位、中國第4位
2020年9月
2020年10月
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
2020年11月28日
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
2020年12月25日
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2020年12月25日
2020年十佳數字閱讀城市
2021年4月16日
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慧型網聯汽車(“雙智”)協同發展首批示範城市
2021年5月6日
全國中國小勞動教育實驗區
2021年5月14日
第一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套用示範城市
2021年7月12日
國家智慧型社會治理實驗基地
2021年9月
2020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2021年10月
2021數位化轉型百強城市
2021年11月
2021世界智慧城市復甦創新大獎
2021年11月
文化和旅遊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地區
2021年11月30日
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擬授牌命名對象
2021年12月2日
入選2021年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建議公示名單
2021年12月
全國首批“千兆城市”
2021年12月
“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省會及計畫單列市)
2021年12月30日
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市,排名第五
2022年1月
2021年信息消費示範城市
2022年1月
“十四五”期間首批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
2022年1月
2021年中國城市海外短視頻平台影響力十大城市
2022年1月
“國家衛生城市”
2022年2月
擬入選全國“2021年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位化成效明顯市”
2022年2月
入選“2022中國活力城市百強榜”,排名第八名
2022年3月
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2022年4月
交通運輸部決定保留武漢市“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稱號
2022年5月31日
入選全國首批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範區
2022年6月
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2022年6月
《2022福布斯中國·消費活力城市》榜單第9名
2022年
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
2022年7月
入選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名單
2022年8月
2022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名單
2022年9月
全國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
2022年10月
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2022年11月
國際濕地城市
2022年11月
“2022年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排名11位
2022年11月
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
2022年12月
國家級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範城市
2023年5月
全國自然教育活力城市稱號
2023年7月
清朝鹹豐八年(1858年),清政府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漢口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鹹豐十一年(1861年)3月,漢口正式開埠。老漢口鎮的下游沿長江先後開闢了漢口英租界漢口德租界漢口俄租界漢口法租界漢口日租界五國租界,這些租界獨立於中國政府管轄之外,在界內分別設定工部局、巡捕房、領事法院(庭)等迥異於中國政治體制的管理機構。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分漢水以北地置夏口廳,治所即今漢口。至此,漢口與漢陽城區、武昌城區統稱“三鎮”。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於武昌,宣布脫離清朝,成立中華民國,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武漢成為革命中心。
民國元年(1912年),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廢漢陽府留漢陽縣,改夏口廳夏口縣。民國三年(1914年),同屬江漢道。據民國九年(1920年)5月16日《日日新聞》:當時漢口人口為40萬人,漢陽8萬人,武昌31萬人。民國十三年(1924年),湖北省在武昌設立市政籌備處。民國十五年(1926年),改武昌縣城區為武昌市(12月成立市政廳),夏口縣與漢陽縣城區並為漢口市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國民黨中央臨時聯席會議宣布,國民政府在漢口開始辦公。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合為京兆區,定名“武漢”,作為中華民國臨時首都。4月16日,武漢市政委員會成立,武昌市政廳撤銷;三鎮首次統一行政建制。民國十八年(1929年)武漢分治,武昌、漢陽縣城劃出,漢口仍為特別市。漢口為省轄市,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為特別市。民國十八年(1929年)6月21日,湖北省政府組建武昌市政委員會。民國二十年(1931年)4月,武昌市政委員會改為武昌市政籌備處。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武漢光復。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1日,武昌市政府成立,市轄區域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176379人,市區範圍東北至任家路,西南至白沙洲,東南至洪山口,西北至長江中線,轄中正、大朝街、賓陽、糧道街、胡林翼、積玉橋、金白洲、徐家棚8個鎮公所。12月1日,將鎮公所改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漢陽城區劃歸武昌市管轄。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16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一一八師解放漢口,17日,四野一五三師從葛店進入武昌市區,武昌解放,同日下午,江漢軍區獨一旅從蔡甸進入漢陽城區,漢陽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漢陽縣城為武漢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
1950年,武漢市改由中南軍政委員會領導,中南軍政委員會駐漢口。1952年,武漢市由中南行政委員會領導,並為其駐地。1954年,武漢市改為湖北省轄的省會城市。
1992年7月,武漢市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
1993年,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開發區
2007年12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武漢城市圈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10年1月,國務院批准東湖高新區為繼中關村科技園後中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2010年11月,國務院批准武漢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3年3月更名為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5年,武漢市被國家定位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同年7月,武漢城市圈成為國內首個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2016年3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將武漢列為超大城市
2016年12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復函要求武漢加快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國際知名的美麗宜居城市。
2017年4月,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在東湖高新區掛牌。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以武漢為中心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繁華江漢路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9年,原孝感專區所屬孝感、通城、應山、蒲圻、大悟(駐二郎店)、嘉魚、黃陂、漢陽(駐蔡甸鎮)、武昌、漢川、鹹寧、應城、通山、雲夢、崇陽、安陸等16縣劃歸武漢市領導。
1960年,撤銷通城縣,併入崇陽縣;撤銷嘉魚縣,併入武昌縣;撤銷蒲圻縣,併入鹹寧縣;撤銷雲夢縣,併入安陸縣。轄12縣。1961年,將孝感、應山、大悟、黃陂、漢陽、武昌、漢川、鹹寧、應城、通山、崇陽、安陸等12縣劃歸孝感專區。
1979年,原屬鹹寧地區的武昌縣(駐紙坊鎮)和原屬孝感地區的漢陽縣(駐蔡甸鎮)劃歸武漢市領導。
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准將孝感地區的黃陂縣,黃岡地區的新洲縣劃歸武漢市。
1984年,設立武漢市漢南區;同年5月,武漢市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為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計畫單列市
1992年9月12日,民政部批准撤銷漢陽縣,設立武漢市蔡甸區,區人民政府駐蔡甸鎮。
1995年3月2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武昌縣,設立武漢市江夏區,區人民政府駐紙坊鎮。
1998年9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黃陂縣、新洲縣,設立武漢市黃陂區新洲區。至此,武漢市下轄13個行政區。
2022年2月28日,武漢長江新區正式成立。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百年江漢關

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武漢市下轄13個區和6個功能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武漢化學工業區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武漢新港),武漢市人民政府駐江岸區沿江大道188號。
武漢行政區劃
轄區
行政區劃代碼
面積(km
郵政編碼
政府駐地
下轄地區
420102
80.28
430014
塔子湖街道興業路145號
420103
28.29
430000
北湖街道新華下路15號
420104
40.06
430000
韓家墩街道沿河大道518號
420105
111.54
430050
建橋街道芳草路特1號
420106
64.58
430000
積玉橋街道中山路307號
420107
57.12
430080
新溝橋街道臨江大道868號
420111
573.28
430070
珞南街道珞獅路318號
420112
495.34
430040
吳家山街道東吳大道1號
420113
287.05
430090
紗帽街道紗帽正街109號
420114
1093.17
430100
蔡甸街道漢陽大街559號
420115
2018.31
430200
紙坊街道文化大道99號
420116
2256.70
430300
前川街道黃陂大道380號
420117
1463.43
430400
邾城街道紅旗街14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漢市位於中國腹地中心、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地理位置為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在平面直角坐標上,東西最大橫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55千米。武漢的最東邊在新洲區徐古街將軍山村、最西邊在蔡甸區侏儒山街國光村、最南邊在江夏區湖泗街均堡村、最北邊在黃陂區蔡店街李沖村。

地形地貌

武漢市地貌屬鄂東南丘陵經漢江平原東緣向大別山南麓低山丘陵過渡地區,中間低平,南北丘陵、崗壟環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壟崗平原與平坦平原的面積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間,大部分在50米以下。

氣候

武漢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常年雨量豐沛、熱量充足、雨熱同季、光熱同季、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等特點。武漢年平均氣溫15.8℃~17.5℃,極端最高氣溫41.3℃(1934年8月10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8.1℃(1977年1月30日)。年無霜期一般為211天~272天,年日照總時數1810小時~2100小時,年總輻射10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水文

武漢市江河縱橫,河港溝渠交織,湖泊庫塘星布,灄水、府河、倒水、舉水、金水、東荊河等從市區兩側匯入長江,形成以長江為幹流的龐大水網,水資源豐富。水域總面積達2217.6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面積的26.1%。市域內5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5條。有湖泊166個,被稱為“百湖之市”,其中,城區內有湖泊43個。湯遜湖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面積達47.6平方千米),面積33.9平方千米的東湖在中心城區退居第二。

自然資源

淡水資源

武漢市淡水資源豐富,水域面積是全國大城市第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為全國平均水平40倍,全球人均水平10倍。武漢市總水域面積達2217.6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面積的26.1%。各類水庫277座,其中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6座,總容量9.25億立方米。共有塘堰8.51萬口,蓄水能力3.3億立方米。據測算分析,在正常年景,地下水靜儲量128億立方米,地表水總量達7145億立方米,其中境內降雨徑流38億立方米,過境客水7047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萬千瓦。

濕地資源

武漢市濕地資源居全球內陸城市前三位。濕地面積3358.35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的39.54%,其中天然濕地面積1561.86平方千米,人工濕地面積1796.49平方千米。武漢市共有6個國家濕地公園金銀湖國家濕地公園、東湖國家濕地公園、安山國家濕地公園、後官湖國家濕地公園、杜公湖國家濕地公園、藏龍島國家濕地公園),是國家濕地公園最多的城市。

生物資源

武漢市的蕨類和種子植物有106科、607屬、1066種,兼具南方和北方植物區系成份。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組成的混交林是全市典型的植被類型。主要樹種,長江、漢江以南以樟樹、楠竹、杉木、油茶葉茶、女貞、柑橘為代表,長江、漢江以北以馬尾松、水杉、法桐、落羽松、櫟、柿、栗等為主。
武漢市有畜禽、水產漁類、藥用、毛皮羽用、農林害蟲及天敵、野生動物等動物資源。畜禽動物主要有豬、牛、雞等10餘種、70多個品種。魚類資源有11目、22科、88種,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青、鰱等20餘種。“武昌魚”(團頭魴)是經濟名貴魚種。水禽有雁、鸛、鵜等8目、14科、54種。其中,白鸛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特種水生物有白鰭豚江豚等,白鰭豚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江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22年11月,發現麗星鷯鶥

礦產資源

武漢市已發現礦產33種,礦點154處,潛在經濟價值8400多億元。其中,冶金輔料和建築材料儲量最大,擁有全國最大的熔劑石灰石、白雲岩、石英砂岩基地,膨潤土礦儲量1.18多億噸,居全國第一位。優質礦泉水、熱泉已發現8處。此外,還發現金礦點11處,銅礦點9處,錳礦、磷礦點各2處,並有5處發現石油、天然氣的“油氣顯示”。。

人口

武漢是一個多民族散雜而居的城市。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武漢市少數民族總人口數為8.8441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0.9%。全市少數民族人口中超過1000人的民族有12個,其中土家族30215人,回族21777人。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標準時點為2020年11月1日零時),武漢市總人口1245萬人,其中城區人口995萬人,為特大城市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2021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武漢市市區人口934.1萬人,市區暫住人口542.8萬人,合計1476.9萬人;城區人口702.61萬人,城區暫住人口391.23萬人,合計1093.84萬人,正式躋身超大城市行列。
截至2022年末,武漢市常住人口1373.9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9.0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63.14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84.66%,比上年末提高0.1個百分點。年末全市戶籍人口944.42萬人。全年戶籍出生人口7.9萬人,出生率8.41‰;死亡人口6.4萬人,死亡率6.82‰。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武漢市常住人口(2017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政治

武漢市歷屆黨政領導
市委書記
時間
市長
時間
1954.06-1955.09
1949.05-1952.02
1955.09-1968.01
1952.02-1952.12
1971.02-1973.01
1952.12-1954.11
1973.01-1977.11
1954.11-1956.12
1977.11-1979.02
1956.12-1966.05
1979.02-1980.12
1971.02-1973.01
1980.12-1987.08
1973.01-1977.11
1987.10-1991.10
1979.12-1980.12
1991.10-1998.12
1980.07-1981.03
1999.01-2002.10
1983.03-1986.10
2002.10-2005.05
1986.10-1997.01
2005.05-2008.03
1997.01-2001.12
2008.03-2011.01
2001.12-2002.04
2011.01-2016.12
2002.04-2007.12
2016.12-2018.03
2007.12-2011.01
2018.07-2020.02
2011.01-2014.12
2020.02-2021.04
2015.01-2018.05
2021.09-
2018.05-2021.01
-
-
2021.01-
武漢市主要領導(截至2021年11月)
職位
姓名
市委書記
市長
市人大主任
市政協主席

經濟

綜合

2022年,武漢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866.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5.79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6716.65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11673.99億元,增長2.3%。三次產業結構由2021年的2.5∶34.7∶62.8調整為2.5∶35.6∶61.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37772元,比上年下降0.5%。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2017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2022年,武漢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10.8%。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0.9 %;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9.3%,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9.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8.2%,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0.8%。民間投資增長1.0%,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5.0%。
2022年,武漢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690.23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04.74億元,增長3.7%。在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239.56億元,增長1.7%。

第一產業

2022年,武漢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09.18億元,比上年增長3.8%。主要農產品中,糧食產量89.88萬噸,下降0.96%;蔬菜產量841.29萬噸,增長2.5%;水產品產量45.32萬噸,增長3.7%;禽蛋產量11.47萬噸,增長5.9%;生豬出欄194.97萬頭,增長4.4%;家禽出籠3737.47萬隻,增長1.7%。全市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8602家,增長9.3%。農產品網路零售額314億元。

第二產業

武漢市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藥等完整的工業體系,著力打造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2016年2月至11月,國家存儲器基地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國家網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國家新能源和智慧型網聯汽車基地相繼獲批,落子武漢。2018年11月,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武漢)正式上線。2019年9月,國家智慧型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正式揭牌。2021年9月26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總部搬遷武漢大會在漢舉行;同年11月,武漢地區首個5G+F5G的智慧工廠項目在烽火通信投入試運行。
2022年,武漢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0%。其中,醫藥製造業增長38.4%,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9.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8.3%,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7.1%,金屬製品業增長6.6%。
2022年,武漢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16379.71億元,增長7.4 %;利潤總額694.43億元,下降29.3%。
2022年,武漢市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6.3%,增速高規上工業11.3個百分點。
2022年,武漢市具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3677.17億元,比上年增長11.3%。
武漢各類經濟開發區
級別
名單
國家級
省級
武漢洪山經濟開發區
武漢武昌經濟開發區
武漢礄口經濟開發區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
武漢青山經濟開發區
-

第三產業

武漢市是中國首批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是外商投資中部的首選城市,所有外商投資中,港資比重最大。武漢是法國在華投資額最高的城市,占法國在華全部投資的三分之一。比利時安海斯-布希英博、德國拜爾斯道夫等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區總部設在武漢,美國威瑞森電信、德國博世將中國區總部落戶武漢。武漢是同時具備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三要素的城市之一,是中國人民銀行在中部地區唯一的跨省級分行——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所在地(轄鄂湘贛三省),也是除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之外唯一合法的場外交易市場——“新三板”的中國首個擴容試點城市。
武漢市是近代中國興辦博覽會的發源地之一。改革開放之前,武漢就是中國四大會展中心城市。清朝宣統元年(1909年)在武昌舉辦的武漢勸業獎進會,是中國最早並較為正規的商品博覽會,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博覽會。截至2021年,武漢共有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武漢國際會展中心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武漢科技會展中心等四座專業會展場館。“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暨論壇、中國漢口北商品交易會(簡稱“漢交會”)等定期在武漢舉辦,第三屆世界植物園大會、第十三屆世界湖泊大會、第47屆國際規劃大會、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第11次部長會議、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首屆旅遊部長會議、中國2019世界集郵展覽等國際展會相繼在武漢成功舉辦。
2022年末,武漢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餘額為35754.03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13467.94億元,住戶存款14064.63億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餘額為44383.81億元,增長8.7%。其中,消費貸款9919.10億元,下降2.1%。金融機構本外幣企業貸款28055.24億元,增長11.4%。
2022年,武漢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36.20億元,比上年增長2.1%。按商品形態分,商品零售額6601.09億元,增長2.2%;餐飲收入335.11億元,增長0.1%。按銷售類值分,限額以上單位15大類商品零售額中,建築及裝潢材料、飲料、中西藥品、石油及製品、汽車類分別增長22.8%、18.9%、15.7%、11.9%和11.3%。全年限上企業網上實物商品零售額增長4.6%,占限上社零額的比重為30.0%,占比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2022年,武漢市進出口總額達3532.2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出口2153.0億元,增長11.6%;進口1379.2億元,下降3.3%。跨境電商交易額12.57億美元,增長99.2%。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63.78億美元,增長15.5%。實際使用外資增長2.9%。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85家。累計引進企業總部23家,本年新引進3家。
2022年,武漢市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餘額為35754.03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13467.94億元,住戶存款14064.63億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餘額為44383.81億元,增長8.7%。其中,消費貸款9919.10億元,下降2.1%。金融機構本外幣企業貸款28055.24億元,增長11.4%。年末總部設在武漢的金融機構31家。在漢設立或籌建後台服務中心的金融機構33家。上市公司97家,比上年增加6家,其中境外上市公司21家,境內上市公司76家。
2022年,武漢市實現保險保費收入864.95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87.77億元,增長13.5%;人身險保費收入677.18億元,增長0.5%。全年各類保險賠付支出250.24億元,增長0.4%。其中,財產險賠付113.82億元,增長5.1%;人身險賠付136.42億元,下降3.2%。
2022年末,武漢市A級旅遊景區52個,比上年增加1個。旅遊廁所692座,星級以上賓館48家。全年接待遊客人數20531.9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223.88億元,下降23.9%。鄉村休閒遊綜合收入160.64億元,增長8.2%。

交通運輸

綜述

武漢市地處長江黃金水道京廣鐵路大動脈的十字交匯點,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2009年,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武漢市為全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研究試點城市。2018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印發《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將武漢列為陸港型、港口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和空港型等5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2021年1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武漢獲批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
2022年全年社會物流總額4.62萬億元,比2021年增長7.9%。全年完成貨運量61524.66萬噸,下降3.2%;貨物周轉量2686.38億噸公里,增長16.2%。全市民用航空航線223條,比2021年增加11條,其中,國際航線23條,增加4條;國內航線201條,增加8條。中歐(武漢)國際班列到達國家27個,比上年增加10個;到達城市64個,比2021年增加29個。全年旅客運輸量4667.10萬人,比2021年下降32.8%。旅客周轉量159.24億人公里,下降36.1%。年末全市民用小汽車擁有量422萬輛,比上年增加30萬輛。其中私人小汽車361.87萬輛,增加9.24萬輛。年末軌道交通線路長510.6公里,比上年增長5.2%。全年捷運運營總里程460.4公里,增長5.8%。軌道交通客運量89423.6萬人次,下降11.7%,占公共運輸客運量比重60.3%。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

公路

公路交通
類別
列表
國道
-
國家高速
省高速
S18武漢機場高速
武陽高速
-
城市環線
-

鐵路

武漢是中國鐵路的重要樞紐,是中國六大鐵路客運中心之一,武漢鐵路樞紐是中國四大鐵路樞紐之一,武漢動車段是中國四大動車檢修基地之一,武漢位於京廣高速鐵路滬漢蓉高速鐵路兩條國家級高速鐵路大動脈及眾多普速鐵路幹線和城際鐵路的交匯地。2019年,中歐(武漢)國際班列到達國家11個,比2018年增加2個;中歐(武漢)國際班列到達城市19個,比2018年增加5個。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武漢將建設成為全國鐵路的路網中心,打造以武漢為中心的“兩縱兩橫兩連”十二個方向的客運鐵路網路和“一環八向”的貨運鐵路網路,構建武漢與武漢城市圈其他城市“1小時”、與長江中游城市群其他城市“2小時”、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城市“5小時”的高鐵輻射圈,並建成新漢陽站、啟動高鐵天河站和長江新區站前期的研究工作,與現有的武昌站漢口站武漢站武漢東站一起形成全國獨有的“五主兩輔”鐵路客運格局。
鐵路交通
火車站
既有站
規劃站
-
鐵路
高速鐵路
武西高速鐵路
城際鐵路
武孝城際鐵路
普速鐵路

航運

武漢市是中國內河的重要港口,長江中游航運中心,交通部定點的水鐵聯運主樞紐港。武漢還是中國內河通往沿海、近洋最大的啟運港和到達港,武漢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達”航線是長江中上游地區首條通江達海的優質航線,陽邏港是國內首個也是唯一一個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的長江沿線港口。2010年,武漢新港吞吐量突破1億噸大關,成為長江中上游首個“億噸大港”。此外,武漢還是在長江流域瀾滄江以西(含瀾滄江)區域內行使水行政主管職能的派出機構長江水利委員會的總部所在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船舶生產基地。武漢航運交易所是繼上海、重慶、廣州後成立的中國第四個航交所。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武漢新港

航空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位於武漢市黃陂區,1995年4月15日啟用,是中國中部地區第一門戶機場、首個4F級機場,也是國家公共航空運輸體系確定的中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距市中心(武漢長江大橋)26千米。截至2019年末,武漢市民用航空航線200條,比2018年增加13條,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63條,新開通4條,國際航線航點覆蓋全球五大洲;國內航線137條,新開通9條。2019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2715.02萬人次,同比增長10.8%,其中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310.6萬人次,連續7年蟬聯中部第一,同比增長15%;貨郵吞吐量24.3萬噸,同比增長9.8%;起降架次20.3萬架次,同比增長8.2%。2018至2020年,武漢大都市區範圍內實施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順豐國際機場“客貨雙樞紐”發展戰略。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武鋼紅鋼城

市內交通

軌道交通
主詞條:武漢捷運
武漢捷運(Wuhan Metro)是服務於武漢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其首條線路武漢捷運1號線於2004年7月28日開通運營,使武漢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第一個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截至2022年12月,武漢捷運運營線路共有11條,包括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6號線、7號線(含紙坊線、前川線)、8號線、11號線、16號線、陽邏線,共291座車站,總運營里程達460千米。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的第四期建設規劃批覆,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遠景(2049年)線網總長約1100千米,形成以軌道交通為主導、與土地集約開發相協調,多元複合、銜接高效的一體化公共運輸體系,實現“60/60客運目標”,即公共運輸出行比例達到60%、軌道出行占公共運輸出行的60%。到2024年,武漢將建成12號線等項目,形成14條線路運營、總長606千米的軌道網,全面實現“主城連網、新城通線”。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武漢捷運線路圖
軌道交通
線路
起止站點
站數(座)
里程(千米)
車輛編組
標誌色
運行方式
32
38.17
4B
捷運藍
單一交路
38
60.8
6B(預留8B)
梅花紅
1:1大小交路
24
28
6B
歸元金
單一交路
37
49.4
6B
芳草綠
單一交路
25
32.5
6A
首義紅
單一交路
32
42.95
6A
鸚鵡綠
單一交路
33
68.85
6A(預留8A)
鳳凰橙
單一交路
26
39
6A(預留8A)
編鐘青
單一交路
14
24.3
6A
雲鶴黃
單一交路
14
37.32
4A
芙蓉紅
單一交路
16
35
4A(預留6A)
雲苔紫
單一交路
主詞條:武漢公交
武漢最早的公汽是從雙墩開往五福路的1路。截至2020年底,武漢公交總里程 2783.8千米,營運公車9588輛。公交單人票價為普通車1元(刷卡0.8元),空調車2元(刷卡1.6元),雙層車1.5元。
武漢有“百湖之市”之稱,因三鎮隔江鼎立,江湖阻隔,因此橋樑眾多。在武漢已建成1300餘座橋樑中,包括人行天橋立交橋、過江公路橋、公鐵兩用橋等各類橋樑,涵蓋三塔斜拉橋、雙塔斜拉橋、雙塔懸索橋、拱橋、連續結構橋、雙曲橋等各種橋型。橫臥於武漢市武昌蛇山漢陽龜山間長江江面上的武漢長江大橋,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橋”,是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橋樑。武漢還擁有“萬里長江第一隧”——武漢長江隧道、“萬里長江捷運第一隧”——武漢捷運2號線過江隧道、“萬里長江公鐵第一隧”——武漢長江公鐵隧道
武漢市過江(長江、漢江)通道
江漢橋(江漢一橋)
知音橋(江漢二橋)
月湖橋(江漢三橋)
晴川橋(江漢四橋)
長豐橋(江漢五橋)
古田橋(江漢六橋)
二七路過江通道(在建)
江漢八橋(已獲批,待開建)
雙柳長江大橋(在建)
光谷長江大橋(在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武漢是中國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
截至2022年,武漢市在校研究生19.76萬人,比上年增長8.2%;本專科在校生113.54萬人,增長2.7%;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7.85萬人,下降2.0%;普通中學在校生41.66萬人,增長7.2%;國小在校生74.76萬人,增長7.2%;幼稚園在校生38.79萬人,增長1.8%。
高等院校
學校名稱
主管部門
辦學層次
備註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本科
-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
本科
-
教育部
本科
教育部
本科
雙一流、985、211
教育部
本科
雙一流、211
教育部
本科
雙一流、211
教育部
本科
雙一流、211
教育部
本科
雙一流、211
教育部
本科
雙一流、211
國家民委
本科
省部共建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省部共建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省部部共建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省部共建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省部共建高校
湖北省
本科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
本科
-
湖北省
本科
-
湖北省
本科
-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湖北省
專科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
專科
-
湖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北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湖北省
成人高等學校
-
湖北省
-
湖北省
-
湖北省
-
湖北省
-
湖北省
-
湖北省
-
湖北省
-
湖北省
-
湖北省
-
參考資料: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武漢大學

科學技術

2018年4月,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在武漢烽火科技集團正式掛牌成立;10月,國家數位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在武漢啟動。武漢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全國第三個擁有“雙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城市。2021年11月23日,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正式投入運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後首個被批准合法合規開展人類遺傳資源保藏活動的第三方樣本庫。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
截至2022年,武漢市共有科技研究機構9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0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個,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0人。全年技術契約認定登記32466項,增長1.5%;技術契約登記成交額1355.25億元,增長20.2%。全年高新技術企業12400家,其中本年新增3249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5321.90億元,占GDP比重28.2%,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全年專利授權量89461件,比上年增長3.6%;發明專利授權量23658件,增長27.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69.19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070件。
國家實驗室(NL)
序號
實驗室名稱
依託單位
1
2
武漢地球空間信息國家實驗室(在批)
3
現代製造技術國家實驗室(籌)
國家重點實驗室(SKL)
序號
實驗室名稱
依託單位
1
華中科技大學
2
華中科技大學
3
華中科技大學
4
華中科技大學
5
華中科技大學
6
武漢大學
7
武漢大學
8
武漢大學
9
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10
武漢大學、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11
中國地質大學
12
中國地質大學
13
中國地質大學
14
華中農業大學
15
華中農業大學
16
武漢理工大學
17
武漢理工大學
18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9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20
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
21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2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23
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
24
武漢凱迪控股投資有限公司
25
武漢科技大學
26
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湖北大學
27
紡織新材料及先進加工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紡織大學)

文化事業

截至2021年,武漢有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湖北日報傳媒集團、長江日報報業集團、知音傳媒集團、今古傳奇報刊集團等出版集團,出版有《最小說》《今古傳奇》《知音》《小學生天地》《特別關注》等雜誌。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湖北省博物館
截至2022年,武漢市共有市直公共圖書館2個,藏書485.0萬冊,接待讀者434.57萬人次;市直博物館10個,接待觀眾282萬人次;市直民眾藝術館1個,演出77場次;市直藝術表演團體機構8個,新排上演劇目15台;市直專業劇團獲國家獎17個;全市開展文化惠民主題活動2230場。全市共有電影院154家;電影放映場次152.90萬場,比上年下降23.1%;觀影人數1568.40萬人次,下降40.3%。
各類文化場館

醫療衛生

武漢是繼北京之後中國第二個可頒發國際認可的創傷急救資質證書的城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亞洲首家通過德國KTQ醫療質量認證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等綜合三甲醫院及武漢大學口腔醫院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等專科醫院實力均居國際前列。2020年4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決定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為主體設定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
截至2022年,武漢市共有衛生事業機構6818個,床位9.86萬張。每千人擁有醫院病床6.20張。衛生技術人員12.96萬人,增長1.7%;其中醫生4.77萬人,護師、護士6.34萬人。每千人擁有醫生3.47人。年末共有三級醫院76個,其中三甲醫院29個。年末共有衛生防疫、防治機構32個,婦幼保健院所16個。

體育事業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英國人在漢口興建了西商跑馬場。武漢東方馬城國際賽馬場是中國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賽馬場,是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馬術協會唯一馬術與速度馬訓練基地,在此舉辦的武漢速度賽馬公開賽是中國內地唯一的常年賽馬賽事,武漢國際賽馬節則是中國賽馬第一品牌。武漢每年舉辦的常規賽事有WTA超五巡迴賽武漢網球公開賽(2014至2028年)、中國沙灘排球巡迴賽總決賽等,同時也是2007年中國女足世界盃、2010年世界男排聯賽、2012年湯尤杯羽毛球賽、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城市運動會、第九屆世界桌球錦標賽、第二十六屆亞洲男子籃球錦標賽2019年國際籃聯籃球世界盃等國際國內大賽的舉辦地。2019年,武漢市成功舉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109個國家9308名軍體健兒同台競技,賽事規模、競技水平創歷屆之最。
截至2022年,武漢市共有體育場館160個,等級運動員發展人數555人,優秀運動員49人。全年舉辦國際國內賽事活動15場。體育重大比賽獲金牌數9枚,其中世界級比賽獲金牌1枚,國家級比賽獲金牌8枚。全年體育彩票銷售額38.51億元,比上年增長17.0%。
體育場館
武漢主要體育場館有武漢體育中心湖北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光谷體育館武漢新華路體育場武漢市塔子湖體育中心漢口文化體育中心洪山體育館武漢體育館光谷國際網球中心等。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武漢軍運會開幕式

人民生活

2022年,武漢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449元,比上年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04元,增長7.7%。全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7418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196元,增長7.6%。

社會保障

2022年末,武漢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648.65萬人、568.80萬人、327.42萬人、430.66萬人和352.80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3.6%、3.7%、8.7%、8.0%和5.7%。社會保險新增擴面50.32萬人。基本社會保障覆蓋率99.36%。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上調134.99元。
2022年,武漢市擁有社會福利機構281個,床位49081張。全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24萬人,累計支出5.57億元。全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08萬人,累計支出5.82億元。全年新改擴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3075個,比上年增長8.5%。

歷史文化

方言

主詞條:武漢話
武漢方言屬北方話系統,但與西南地區的雲南、貴州、四川及中南地區的湖南、廣西的方言更接近。就武漢方言內部而言,漢口話因漢口鎮在歷史上的突出地位而聞名,被稱為“漢腔”。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武漢燈光秀

飲食

主詞條:武漢八大名吃
武漢飲食,可謂一早一晚,過早宵夜最為經典,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之美談。武漢菜秉承湖北菜系風格,匯聚東西南北精華,菜品豐富多樣,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武漢特色小吃有熱乾麵三鮮豆皮面窩米粑豆絲歡喜坨鴨脖子武昌魚排骨藕湯洪山菜薹炒臘肉糍粑等。
武漢市地理標誌產品
參考資料:

藝術

武漢是“高山流水覓知音”的發源地。武漢音樂學院湖北美術學院的前身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是中國現代第一所私立藝術教育學堂、中國最早的三所藝術專科學校之一,因此武漢也成了中國近現代高等藝術教育的發源地之一。武漢主要藝術表演場館有武漢琴台大劇院武漢琴台音樂廳湖北劇院武漢劇院洪山禮堂等。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古琴台
2017年11月1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批准,武漢市正式入選2017年全球創意城市網路“設計之都”。至此,武漢在原有的定義上,又多了一張世界級名片——世界設計之都
1992年建成的武漢雜技廳是中國第一座可供進行國際雜技馬戲表演的觀演建築,也是亞洲最大的雜技廳,在此舉辦的中國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是與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巴黎明日國際雜技節齊名的全球三大國際雜技節,被文化部列為中國“七大對外文化交流項目”之一。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楚河漢街
漢繡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它以楚繡為基礎,融匯南北諸家繡法之長,糅合出了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繡法。清宣統二年(1910年)和民國四年(1915年),漢繡製品在南洋賽會和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此外,武漢還有木雕船模製作技藝等傳統工藝。
漢劇舊名楚調、漢調,約有300多年歷史,有“京劇之母”的美譽。武漢地區其他劇種還有楚劇湖北評書湖北大鼓湖北小曲等。另外,武漢還是中國京劇第一世家“京劇譚門”的故鄉。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漢劇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5月27日,美商匯喇洋行“美國精巧新奇影戲”在老跑馬廳放映,電影開始在武漢出現。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單獨出演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武漢人譚鑫培是中國第一個電影演員;清宣統三年(1911年),反映辛亥革命的紀錄片《武漢戰爭》是中國最早的紀錄電影。2012年,武漢成為中國院線數量最多的城市,是中國電影市場重要的票房高地。

宗教

武漢宗教歷史悠久,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5種。武昌寶通寺蓮溪寺、漢陽歸元禪寺、漢口古德寺並稱為武漢近代佛教“四大叢林”。全市共有宗教活動場所600多所,其中全國重點寺觀有佛教歸元禪寺、寶通寺,道教長春觀;湖北省重點宗教場所有佛教蓮溪寺、古德寺,伊斯蘭教漢口民權路清真寺、二七街清真寺、武昌起義門清真寺,天主教漢口上海路教堂、武昌花園山教堂、漢陽顯正街教堂,基督教漢口榮光堂救世堂武昌堂青山堂。此外,黃陂木蘭山有佛教大佛寺、華嚴閣、大雄寶殿、道教金頂、玉皇閣、木蘭殿、斗姆宮,以及新洲的佛教報恩禪寺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武漢長春觀

文物古蹟

截至2021年,武漢市有名勝古蹟339處、革命紀念地103處,有282處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截至2019年10月,武漢有盤龍城遺址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八七會議會址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等3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漢口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戰協會舊址
-
-
-
註:粗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景觀
古墓葬
-
古文化遺址
老人橋
臨嶂古城
-
古建築
槐山磯
註:粗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非遺項目

武漢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項目名稱
類別
公布時間
類型
傳統戲劇
2006年(第一批)
新增項目
傳統戲劇
2006年(第一批)
新增項目
民間文學
2008年(第二批)
新增項目
曲藝
2008年(第二批)
新增項目
曲藝
2008年(第二批)
新增項目
曲藝
2008年(第二批)
新增項目
木雕 (武漢木雕船模
傳統美術
2008年(第二批)
新增項目
傳統美術
2008年(第二批)
新增項目
龍舞(高龍
傳統舞蹈
2008年(第二批)
擴展項目
傳統戲劇
2008年(第二批)
擴展項目
民間文學
2011年(第三批)
新增項目
中醫傳統製劑方法(馬應龍眼藥製作技藝
傳統醫藥
2011年(第三批)
擴展項目
廟會(漢陽歸元廟會
民俗
2011年(第三批)
擴展項目
民間文學
2014年(第四批)
新增項目
民間文學
2014年(第四批)
新增項目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2014年(第四批)
新增項目
參考資料來源:

風景名勝

武漢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每年舉辦武漢國際旅遊節。武漢自然風光獨特,四季氣候分明,擁有其他大都市罕有的166個湖泊和眾多山巒。武漢的人文景觀具有濃郁的楚文化特色。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武漢東湖櫻花園
截至2021年,武漢市有A級旅遊景區51個,比上年增加4個。旅遊廁所674座,星級以上賓館56家。全年接待遊客人數27150.8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78%,其中入境遊客人數53.69萬人次,增長237.46%。旅遊總收入2920.84億元,增長0.5%。鄉村休閒遊綜合收入148.45億元,增長18.12%。
武漢市國家級旅遊景區名錄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參考資料來源:
城市公園
-
-
-
特色街區
建設大道金融街
紅巷
其他景點
-

對外交流

駐漢機構

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4月,英國委任金執爾為駐漢領事,在武漢設立第一個總領事館,此後,美、俄、法、葡、荷、日、德、比、意、丹、瑞典、挪、墨、芬等14國先後在漢設領事館、總領事館,奧、西、瑞士、剛果、菲律賓等國也在漢開辦領事業務。1998年,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正式開館,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家設立在中國中部地區的外國領事機構。2016年9月,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表示俄羅斯將在武漢設立總領事館,加上迄今設立的法國、美國、韓國、英國駐武漢總領事館,四大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都在武漢設立總領事館。
武漢市(漢(武漢簡稱))
漢口中山大道
總領事館
序號
領事機構
成立時間
領館轄區
1
1998年10月10日
湖北、湖南、江西
2
2008年11月20日
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3
2010年10月25日
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
2015年1月8日
湖北、河南
5
/
湖北、湖南、貴州、四川、重慶
其他大區機構
機構名稱
成立時間
備註
荷蘭貿易促進會武漢代表處
1997年4月2日
荷蘭貿促會在華設立的首個代表處
聯合國難民署武漢採購信息中心
2005年9月23日
聯合國難民署在華設立的第2個、內陸地區首個採購信息中心
法國阿基坦大區湖北代表處
2009年5月5日
法國地方大區在華設立的首個代表處
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武漢辦事處
2010年11月29日
新加坡企發局在華設立的第10個辦事處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武漢辦事處
2011年3月26日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在華設立的第7家、內陸地區首家代表處
台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駐武漢聯絡處
2011年10月7日
台灣電電工公在大陸成立的第7個、內陸地區首個聯絡處
2014年4月1日
香港在中國內地設立的第5個辦事處
2016年8月12日
服務區域覆蓋湖北、河南、山西、陝西和寧夏

友好城市

1979年,武漢市與日本大分市建立第一對國際友好城市。截至2019年末,武漢市共發展國際友好城市28個,國際友好交流城市85個,友城規模和交往活躍度均居中國內地城市前列。2018年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於11月14日在武漢開幕,這是友城大會首次在中部地區城市舉辦。
武漢國際友好城市一覽表
國家
城市
簽字時間
國家
城市
簽字時間
1979.09.07
1982.09.08
1982.10.08
1986.09.16
1987.08.12
1990.10.19
1995.09.27
1995.10.19
1998.06.18
1999.09.06
2000.10.29
2005.12.20
2006.04.04
萬錦
2006.09.12
2007.09.28
2008.04.25
2011.11.08
法國
2012.12.21
2013.06.06
2013.07.12
2015.08.07
2016.04.07
2016.11.15
2017.05.11
俄羅斯
2017.06.16
英國
2018.01.31
2018.04.13
2018.11.16
註:粗體為國家首都,參考資料來源:武漢市外僑辦等

著名人物

武漢籍著名人物統計表
界別
名單
政治界
-
-
-
-
-
體育界
-
-
-
-
-
娛樂界
-
戲劇界
主持界
-
-
-
-
文學界
-
-
-
科學界
企業界
宗教界
-
-
-
-
-
-
烈士
-
-
-
-
-
-
-
參考資料來源:

榮譽稱號

城市榮譽
榮譽稱號
獲得時間
1986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中國十大創新型城市
2012年
2015全球最具活力城市(第8位)
2015年2月
2015年3月
2017年6月
2017年9月
2017年10月
2017年C40城市獎:城市的未來
2017年12月
“影響中國”2017年度創新城市
2017年12月
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5位
2017年12月
2017國家中心城市綜合評估排名第6位
2018年1月
2018年2月
2018“機遇之城”全國第6名
2018年3月
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
2018年6月
2018年6月
2018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第五位
2018年10月
中國創新城市TOP10(第六位)
2018年11月
中國“國家中心城市指數”第五位
2018年11月
《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第19位、中國第4位
2018年11月
2018年11月
國家標準化改革先行區
2018年11月
2018亞洲50強城市綜合排名第13位、中國內地第5位
2018年11月
2018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6
2018年12月
2018年12月
中國軟體特色名城
2019年3月
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潛力城市20強(第六位)
2019年8月
全球綠色低碳領域先鋒城市藍天獎
2019年8月
全國十大會展名城
2019年9月
中國“數字一線城市”排名第三
2019年12月
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
2020年3月
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
2020年7月
2019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2020年8月
“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全球第13位、中國第4位
2020年9月
2020年10月
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
2020年11月28日
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
2020年12月25日
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2020年12月25日
2020年十佳數字閱讀城市
2021年4月16日
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慧型網聯汽車(“雙智”)協同發展首批示範城市
2021年5月6日
全國中國小勞動教育實驗區
2021年5月14日
第一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套用示範城市
2021年7月12日
國家智慧型社會治理實驗基地
2021年9月
2020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2021年10月
2021數位化轉型百強城市
2021年11月
2021世界智慧城市復甦創新大獎
2021年11月
文化和旅遊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地區
2021年11月30日
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擬授牌命名對象
2021年12月2日
入選2021年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建議公示名單
2021年12月
全國首批“千兆城市”
2021年12月
“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省會及計畫單列市)
2021年12月30日
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市,排名第五
2022年1月
2021年信息消費示範城市
2022年1月
“十四五”期間首批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
2022年1月
2021年中國城市海外短視頻平台影響力十大城市
2022年1月
“國家衛生城市”
2022年2月
擬入選全國“2021年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位化成效明顯市”
2022年2月
入選“2022中國活力城市百強榜”,排名第八名
2022年3月
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2022年4月
交通運輸部決定保留武漢市“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稱號
2022年5月31日
入選全國首批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範區
2022年6月
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2022年6月
《2022福布斯中國·消費活力城市》榜單第9名
2022年
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
2022年7月
入選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名單
2022年8月
2022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名單
2022年9月
全國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
2022年10月
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2022年11月
國際濕地城市
2022年11月
“2022年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排名11位
2022年11月
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
2022年12月
國家級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範城市
2023年5月
全國自然教育活力城市稱號
2023年7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