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通衢(漢語辭彙)

九省通衢(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九省通衢形容“四沖六達”的大路,並不特指某個城市省份。最早指滕縣:公元1595年,滕縣當地為了紀念南北官道修通而留下有碑文:滕縣系九省通衢,而地勢窪下,道路偏陷。後《政學錄》有記載:“順治十八年二月台臣劉源浚疏稱河南為九省通衢,自滋州而下由開歸一路達於江浙閩粵諸省,由懷慶一路達於秦晉蜀諸省,自許州而南一由南陽之葉裕等州縣、一由汝寧之西遂等州縣以達楚粵滇黔諸省……康熙三年十二月山東巡撫周有德疏稱山左為九省通衢、水陸交沖。 ”河南山東湖北、江南、安徽等省、以及蒙邑滕州武漢淮安定遠正定等城市都有“九省通衢”之稱,九省多為泛指。也寫作九省通津、九省沖衢、九省之沖、九省之衢、九省之沖衢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省通衢
  • 近義詞:九省通津、九省沖衢等。
  • 解釋:道路四通八達
  • 出現時間:明清
  • 外文名:Nine provinces intersecting roads
解釋,例句,

解釋

九省通衢形容交通便利的大路,和道路“四通八達”類似。

例句

【武漢】《清史稿》:湖北為長江上游要害,武漢尤九省通衢,自來東南有事必爭之地。
【正定】《清實錄》:正定系九省通衢。即因差務較繁。不能不藉資民車協濟。
【淮安】《吟清江》:斗姥宮前都府巷奎星閣下狀元溝。無邊風景蘆花盪,九省通衢石碼頭
蒙城】《蒞蒙平政錄》:查得蒙邑。地當九省通衢。每日逓觧逃人。不啻如雲如雨。
【定遠】《太平天國史》:定遠在當時被稱為「九省通衢」的要地,太平天國克復定遠,在北戰場具有重大的意義。
滕州】《滕縣官道碑記》:滕縣系九省通衢,勢窪,道路偏陷,遇陰雨,客幾乎斷行。
【徐州】《重修下街碑記》:徐郡南關下街(現解放南路)通京大道九省沖衢,連年車馬損壞不堪,過路官商行以為苦,閤街商紳不忍坐視同心修補。
【南京】《清實錄》:江寧為九省通津。設立站船。與陸路車馬無異。一切往來差使。賴以應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