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榨街道

蔡榨街道

蔡榨街道,隸屬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地處黃陂區東北部,東部洞崗山和北部紅崗山與黃岡市紅安縣交界,西部與王家河街道毗鄰,南鄰漢(口)麻(城)公路與六指街道接壤,總面積82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末,蔡榨街道總人口有45750人。

春秋時,屬楚地;2009年12月,撤蔡家榨鎮,蔡榨街道。截至2021年10月31日,蔡榨街道轄1個社區、35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民群大街13號。

2011年,蔡榨街道財政總收入35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9.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榨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
  • 地理位置黃陂區東北部
  • 面積:82 km
  • 下轄地區:1個社區、35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民群大街13號
  • 電話區號:027
  • 郵政區碼:430332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鄂A
  • 人口:45750人(截至2011年末總人口)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金融業,郵電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交通,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春秋時,屬楚地。
隋代,始屬黃州。
民國時期,屬黃陂七區。
1960年10月,設立蔡榨區。
1969年11月,撤區並社,改稱蔡家榨公社。
1984年1月,撤社並區,復稱蔡榨區。
1986年12月,撤蔡榨區,建蔡家榨鎮。
2009年12月,撤蔡家榨鎮,蔡榨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蔡榨街道轄蔡家榨1個社區,蔡榨、團山、丁王灣、上蔡灣、樟樹灣、王堰角、桃元店、大屋畈、長嶺崗、官河、梅前樓、芝麻嶺、紅崗山、彭家灣、橋頭寺、鐵淋寨、永福寺、鳳凰寨、蔡官田、周仁灣、水口寺、黃寺庵、雨台山、六銀廟、楊九河、韓集、四勿崗、何灣、會龍山、博士灣、四詹里、艾館、楊家石橋、周梅家田、六合35個行政村;下設4個居民小組、31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蔡榨街道轄1個社區、35個行政村:蔡家榨社區、蔡榨村、四詹雷村、楊石橋村、周梅家田村、博士灣村、樟樹灣村、大屋畈村、桃元村、丁王灣村、周仁灣村、王堰角村、韓集村、楊九河村、上蔡灣村、團山村、鳳凰寨村、雨台山村、六艮廟村、會龍山村、何灣村、蔡官田村、艾館村、黃寺庵村、水口寺村、四勿崗村、大樹灣村、鐵林寨村、官河村、長嶺崗村、橋頭村、紅崗村、芝嶺村、彭灣村、梅前樓村、永福村,街道辦事處駐民群大街13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蔡榨街道地處黃陂區東北部,東部洞崗山和北部紅崗山與黃岡市紅安縣交界,西部與王家河街道毗鄰,南鄰漢(口)麻(城)公路與六指街道接壤,東西最大距離1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4千米,總面積82平方千米。
蔡榨鎮

地形地貌

蔡榨街道由九嶺十八崗組成,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丘陵區,南部為崗嶺平原區;境內最高峰位於紅崗山山頂,海拔289.2米;最低點細丁灣位於水口寺村,海拔16.6米。

自然資源

2011年,蔡榨街道有耕地39527畝,人均0.9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蔡榨街道總人口有4575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794人,城鎮化率12.7%;另有流動人口350人。總人口中,男性23041人,占50.4%;女性22709人,占49.6%;14歲以下7991人,占17.5%;15—64歲30437人,占66.5%;65歲以上7322人,占16%;以漢族為主;有土家、回2個少數民族26人。2011年,蔡榨街道人口出生率3.4‰,人口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長率1.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57.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蔡榨街道財政總收入35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9.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2%;人均財政收入745元,比2010年增長15%。2011年,蔡榨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6586元。

農業

2011年,蔡榨街道農業總產值達3.9億元,農業增加值占全街道生產總值的20.6%,比2010年增長18%。蔡榨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蔡榨街道生產糧食2.8萬噸,人均613.8千克,其中水稻24373噸,小麥670噸。蔡榨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棉花、蓮子、花生、芝麻等。2011年,蔡榨街道茶葉種植面積2.8萬畝;棉花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252噸,可向社會提供200噸商品棉;蓮藕種植面積0.15萬畝,產蓮子22.5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3.2萬畝,產量4960噸,其中花生1913噸,芝麻549噸。蔡榨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為主。2011年,蔡榨街道生豬飼養量3.9萬頭,年末存欄1.8萬頭;羊飼養量1000隻,年末存欄700隻;牛飼養量4600頭,年末存欄3000頭;家禽飼養量120萬羽,上市家禽87萬羽。2011年,蔡榨街道生產肉類8850噸,其中豬肉3896噸,羊肉24噸,牛肉24噸,禽蛋4165噸。2011年,蔡榨街道水果種植面積0.5萬畝,橘產量0.5噸,桃產量20噸,柿產量23噸。蔡榨街道漁業以養殖魚、泥鰍、蝦為主。2011年,蔡榨街道魚塘養殖面積301公頃,產量1096噸,漁業總產值200萬元。

工業

蔡榨街道工業以設備製造為主。2011年,蔡榨街道工業總產值為18億元,工業增加值占全街道生產總值的42.9%;擁有工業企業8家,職工35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億元,比2010年增長16.7%。

商貿

截至2011年末,蔡榨街道有商業網點75個,職工1235人。2011年,蔡榨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9.8億元,比2010年增長13.5%;有城鄉集貿市場5個,年成交額2.3億元。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蔡榨街道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1.9億元,比2010年增長12%;各項貸款餘額0.84億元,比2010年增長54%。

郵電業

2011年,蔡榨街道郵政業務收入為240萬元,其中純收入205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34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蔡榨街道有幼稚園5所,在園幼兒680人,專任教師20人;國小7所,在校生3892人,專任教師12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市級示範中學),在校生1039人,專任教師128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蔡榨街道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4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8%;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的22%,比2010年增長13%。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蔡榨街道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35個,各類文化專業戶60戶;有各類圖書室39個,藏書5.8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200人;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數為4.2萬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3.8萬戶,入戶率8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蔡榨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其中門診部(所)1個;床位50張,固定資產總值24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20名,其中執業醫師18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15人。2011年,蔡榨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9萬人次。35個行政村的村民大部分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蔡榨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95戶,人數230人,支出73.6萬元,比2010年增長41.4%,月人均267,比2010年增長37.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83戶,人數2026人,支出224.8萬元,比2010年增長37.6%;農村五保老人總計160人,其中分散供養人數108人,集中供養人數52人;臨時救助的城鄉困難民眾共58戶,發放救助資金60300元;城鄉醫療救助共31人,發放救助資金150000元;國家優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4.6萬元,比2010年增長24.7%;有敬老院1家,床位6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52人;有社區服務設施36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個;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3萬人,比2010年末增加1200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700人,比2010年末增加70人。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蔡榨街道有郵政局1處,代辦所3處;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7個;固定電話用戶4568戶,電話普及率63%;行動電話用戶2100戶;寬頻接入用戶4500戶。

交通

蔡榨街道境內有武合鐵路、京九鐵路、京廣鐵路聯絡線過境,其中武合境內長12千米,京九境內長12千米;武麻高速公路、熊許省級公路穿境而過,其中武麻高速公路境內長7.9千米。截至2011年末,蔡榨街道有縣鄉級公路50條,總長120千米。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蔡榨街道因街道辦事處駐地位於蔡榨村而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