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界界豆

五里界界豆,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里界界豆
  • 產地名稱: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
  • 登記年份:2020年
  • 品質特點:鮮品外觀為水滴形,顆粒飽滿,口感質地脆嫩,富含粘液,淡辛香味。成熟的籽粒呈米黃色,種臍黃褐色,臍眼有黃色裂痕;外形為橢圓形,種皮光滑;籽粒飽滿、粒小,百粒重12~13克
產品介紹,自然生態環境,地域範圍,產品品質特徵,特定生產方式,包裝標識規定,

產品介紹

五里界界豆鮮品外觀為水滴形,顆粒飽滿,口感質地脆嫩,富含粘液,淡辛香味。成熟的籽粒呈米黃色,種臍黃褐色,臍眼有黃色裂痕;外形為橢圓形,種皮光滑;籽粒飽滿、粒小,百粒重12~13克。特別適宜各類加工。

自然生態環境

(一)土壤地貌情況 江夏區境屬江漢平原向鄂南丘陵過渡地段,地形特徵是中部高,西靠長江,東向湖區緩斜。區境為我國紅壤的北部邊緣,又是黃棕壤的南緣,濱江抱湖的地理位置有潮土分布。北部壠崗平原以黃棕壤和潮土為主,中部低丘壠崗平原皆為紅壤,南部壠崗平原區集中分布,西部平原以潮土為主。五里界界豆生產地域範圍土壤以紅壤為主,pH 6.6~7.5,有機質、鹼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鉀平均含量分別為23.41g/kg、106.40mg/kg、15.00mg/kg以及117.90mg/kg,這種無任何污染的紅壤土,能滿足界豆生長所需的基本土壤養分,為界豆特有品質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二)水文情況 江夏區西臨長江,東北、西南三面臨湖,間以水庫塘堰,形成江湖環抱之勢。由於地勢南北狹長而東西傾斜,境內水系呈離心扇形,按自然出江口劃分:金水河水出金口入長江,梁子湖水出樊口閘,湯遜湖水出武泰閘。較大江河有長江和金水河,長江流經區境段長31.5公里,金水河的區境流程42公里,在金水閘入長江。較大的湖泊有:西涼湖、斧頭湖系,由5個湖泊組成,與金水河相通;梁子湖系由3個湖泊組成,與長江相連;湯遜湖系由5個湖泊組成,積水由海口閘、陳山頭閘和武泰閘流入長江。區境江河、湖泊、河灘、湖灘、水庫等水域面積達6.467萬公頃,占全區版圖面積的三分之一。全區可養水面3.84萬公頃,是武漢市水域面積最大的區,無污染的清潔水源,保障了界豆生長所需的優質灌溉用水。 (三)氣候條件 江夏區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介於15.9~17.9℃之間,歷年平均值為16.8℃。年總降水量889.2~1862.6mm,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347.7mm。日照時數為1450~2050h。溫暖濕潤、四季分明,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特徵十分明顯。完全符合界豆生長發育所需的溫、光、氣等氣候條件。但不同年型的光、熱、水年季分布振幅較大,常形成旱澇災害、低溫、陰雨寡照,對農業生產造成一定危害。

地域範圍

五里界界豆的生產地域範圍為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所轄的五里界街錦繡村、毛家畈村、李家店村、東湖街村、群益村、孫家店村、唐塗村、童周嶺村8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4°27′~114°33′,北緯30°01′~30°13′。總種植面積100公頃,年總產量200噸。

產品品質特徵

(1)外在感觀特徵 界豆鮮品外觀為水滴形,顆粒飽滿,口感質地脆嫩,富含粘液,淡辛香味。成熟的籽粒呈米黃色,種臍黃褐色,臍眼有黃色裂痕;外形為橢圓形,種皮光滑;籽粒飽滿、粒小,百粒重12~13克。特別適宜各類加工。 (2)內在品質指標 五里界界豆,營養豐富,蛋白質≥39%,脂肪≥12%,粗纖維≤11%。 (3)安全要求 界豆符合《大豆》(GB 1352)、《農藥安全使用規範 總則》(NY/T 1276)和《肥料合理使用準則》(NY/T 496)的有關規定。界豆執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範》(NY/T 2798.2)標準。

特定生產方式

(一)產地選擇與特色內容規定 五里界界豆產於江夏區五里界街孫家店村、童周村等8個村。五里界界豆產地資源條件優越,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湖泊縱橫,水資源十分豐富,具有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生態條件。產地環繞樑子湖,在其特有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土質環境、潔淨的空氣、清澈的灌溉水及耕作制度均符合《無公害食品產地環境評價準則》(NY/T 5295)的規定。產地水源充足、地勢平緩、排灌便利及保水性好,種植戶種界豆經驗豐富。 (二)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五里界界豆為五里界主要農作物之一,其因歷史的種植悠久(1000年以上),通過歷代本地農民的嚴格挑選留種,保留下來“六月爆”這個地方品種,其產品外形整齊美觀,在豐產性、營養性和商品性等方面優於外來品種。 (三)生產過程管理 1、五里界界豆種植 (1)環境選擇 五里界界豆的適應性廣,種植區域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分明,小氣候優質明顯,平均氣溫16℃,最高氣溫38℃,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無霜期260天左右,屬丘陵亞熱帶氣候,土壤有機質含量比周圍高1.2倍,速效鉀高1倍,含鋅高2.9倍,含鎂高1.7倍栽培,較適合種植界豆。當地農戶有豐富的種植經驗,能夠根據界豆的生育特點做好田間管理,促進界豆生產。 (2)空氣品質 五里界界豆基地的環境空氣品質,符合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中規定的標準要求。 (3)用水質量 基地灌溉用水無污染,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5084)。 (4)土壤質量 應選用未種過界豆及其他蠶豆類的地塊。界豆適於肥沃土壤栽培,但以排水良好的疏鬆壤土,pH值6.5~7.5中性砂壤土為佳;界豆吸肥力強,在砂壤土中產量最高,品質最好;適於間、套作,忌連作。可在旱地玉米、馬鈴薯、西瓜、芝麻、大豆、花生後茬種或與水稻輪作,最好每年換地輪作。產地農戶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已形成了輪作換茬種植界豆的習慣。 基地土壤質量符合《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15618)。 (5)五里界界豆的品種與種植 選擇本地春大豆品種:六月爆。武昌六月爆,系江夏區(原武昌縣)春大豆地方品種,適應強,早熟豐產,品質好,有限結莢,株高75㎝左右,葉橢圓形,紫花,茸毛,黑色。籽粒呈橢圓形,黃色,百粒重12~13克,全生育期100~110天。 種子選擇:選擇的是大小適中,符合本品種特徵的種子,應剔除病斑粒、蟲食粒、雜質,為品種的保證提供保障。 種子處理:將豆種置於太陽下暴曬1~2天,以咬脆裂為適度,之後種子處理是用鉬肥2克溶入少許熱水,冷卻後與1公斤種子充分拌勻,提高種子發芽勢和發芽率。 播種前先深耕20~24㎝,土壤疏鬆,結構良好,保肥保水力強,通氣性好,整細耙平,深翻曬壟,做到田平土細,然後按2~3m寬開廂,並開好三溝,溝寬0.3m,廂溝、腰溝、圍溝深度依次為0.3m、0.4m、0.5m,做到溝溝相通,以利排水和抗旱。 施肥原則:界豆施肥應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多施磷鉀肥。 施基肥:每667㎡基施農家肥1000公斤~1500公斤,硫酸鉀型複合肥20公斤。 最適宜播種期為3月下旬至清明前。界豆多採用穴播,也有採用撒播、條播,播種深度2~5㎝,穴距15~27㎝,每穴3~5粒。 2、田間管理 界豆播種後即開始田間管理。①查苗補缺:苗出齊後對缺苗進行補種或補苗;②中耕除草:界豆田多採用中耕除草,主要三次:第一次剛出真葉時,淺中耕;第二次3~4片葉時,深中耕;第三次分枝期苗高23~27厘米時,淺中耕,結合培土;③灌溉與排漬:界豆耐旱怕漬,平時根據生育期水份要求進行灌溉;④化學調控:為控制大豆陡長,倒伏,減少落花落莢,花前每畝15%多效唑60克兌水50公斤噴施。 追肥:依據苗情施用:第一片複葉展開時,及時追適量氮磷肥,每畝追肥尿素3~5公斤,過磷酸鈣7~15公斤;分枝期主意追磷鉀肥;初花期一般每畝硫酸銨和過磷酸鈣7~10公斤;結莢期進行根噴過磷酸鈣溶液40~70公斤。鼓粒期進行葉面噴肥,一般用過磷酸鈣2%噴施,每次40~50公斤/畝,也用0.05%鉬酸銨溶液噴施。 3、病蟲害防治 平時加強田間觀察,及時防治病蟲害。界豆以蟲害主,主要有地下害蟲(蠐螬、地老虎)、豆莢螟、豆天蛾等。 農業防治措施: (1)輪作換茬:界豆可與水稻、油菜等作物輪作。(2)重視留種和曬種。(3)防漬防澇,確保界豆健壯生長;合理配方施肥,增施磷鉀肥,提高界豆抗病蟲能力;深翻整地曬土,及時清除病殘植株;撒生石灰調節酸鹼度;有條件地方可灌水殺蟲,減少越夏蟲源。(4)引種調種時嚴格檢疫,及時處理。 化學防治措施: (1)土壤消毒結合最後一次撒底肥,每667㎡用10%辛硫磷或3%好年冬顆粒劑3~5㎏混施於豆根周圍。(2)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病蟲害,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防治害蟲可10%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等藥劑,注意輪換用藥。 4、界豆製作工藝 (1)採收 大豆收穫期為黃熟末期至完熟期,趁早晨露水未乾時收割,收穫後堆放3--5天,然後帶莢暴曬至乾脫粒。 (2)包裝 產品採收後,迅速就地按加工標準進行整理,挑選出病、蟲蛀、癟小、機械損傷、青頭等界豆,按品種、規格分別做好標籤、包裝,及時送交加工單位。運輸工具要清潔、衛生、無污染、無雜物,包裝運輸過程中應避免接觸污染物。 保證存放界豆容器及環境的衛生,觀察界豆顏色變化,杜絕出現白酶。 (四)生產記錄要求 建立生產檔案,對品種、肥料施用、病蟲害防治、採收和其它田間管理措施及產品去向等進行記載。生產檔案應有專人專管,保存期不少於3年。

包裝標識規定

地域範圍內的五里界界豆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五里界界豆地理標誌,須向武漢市江夏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五里界界豆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