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戲

馬戲

馬戲,是雜技門類之一。原指人騎在馬上所作的表演,現為各種野獸、馴禽表演的統稱。指以馴馬 、馬上技藝 、大中型動物戲、高空節目為主 ,包括部分雜技 、魔術和滑稽等的綜合演出,多在大型場地 (馬戲院、棚、體育館或廣場)的馬圈中表演。有演員指揮動物表演各種技巧動作或演員在動物身上作各種技藝表演等形式。廣義的馬戲也包括雜技在內。馬戲有時也與雜技通用。馬戲一詞在中國,初見於漢桓寬的《鹽鐵論》。古代馬戲專指馴馬和馬上技藝 。現代狹義馬戲專指馴馬和馬術。2008年,馬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戲
  • 主要節目:馴馬 
  • 介紹:雜技門類之一
  • 起源:初見於漢桓寬的《鹽鐵論
  • 申報地區: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14日
  • 遺產編號:Ⅵ-51
詞語概念,基本信息,引證解釋,基本含義,起源,簡介,漢代,三國時期,宋代,馬戲團起源,中國馬戲,中國馬戲之鄉,上海馬戲城,埇橋區馬戲協會,俄羅斯大馬戲,大馬戲的興起,大馬戲的成就,大馬戲的經典節目,大馬戲在中國,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馬戲
拼音:mǎ xì
注音:ㄇㄚˇ ㄒㄧˋ
英文:circus
詞義:原指人的馬技表演,現指有動物參加的雜技表演,這些動物都經過專門訓練。

引證解釋

原為古代一種技藝, 唐 宋 時,馬戲專指馴馬和馬術表演,現成為各種馴獸乃至雜技表演的統稱。現代馬戲一般在廣場或特建的馬戲場、大型篷帳中演出。
桓寬鹽鐵論·散不足》:“戲弄蒲人雜婦,百獸馬戲鬭虎。”《三國志·魏志·文昭甄皇后傳》“後三歲失父”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魏書》:“後自少至長,不好戲弄。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諸姊皆上閣觀之,後獨不行。”《孽海花》第三回:“自後,彼此酬酢了數日,喫了幾台花酒……看了兩次 車利尼 馬戲。” 楊大群 《關東傳奇》第二章:“﹝ 葉青 ﹞臉面清秀,腰身苗條,馬鞍上的功夫趕得上耍馬戲的女戲子。”參閱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

基本含義

馬戲,又稱戲馬,馬戲起源於古羅馬競技場。據記載,1768年,以表演馬術為業的英國退伍軍官阿斯特利發現,藉助於馬轉彎時產生的離心力,立在馬背上表演不會摔倒。於是,他便開辦了圓形跑馬場,這便是近代馬戲的開始!
馬戲團小丑馬戲團小丑
馬戲,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西漢桓寬的《鹽鐵論》中,就有“馬戲斗虎”的記載。這時期,馬戲的技藝之一叫做“騙”,《漢書》注稱為“戲馬之術”。
三國時,馬戲表演也很普遍。《魏書·甄皇后傳》裴松之註:“後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諸姊皆上閣觀之,後獨不行。”
唐代,馬戲表演已經達到很高水平,其中“透劍門伎”尤為精彩。“透劍門伎”就是馬越刀山 :地上倒插刀劍,間隔分成幾級,有如房椽,寒光閃閃,使人望而卻步,表演者駕乘小馬,奔騰跳躍,飄忽而過,人馬無傷。
到了宋代,馬戲伎藝更為成熟,表演技巧,精湛高超。在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給皇帝表演馬戲時,就有引馬、立馬、騙馬、跳馬、倒立、拖馬鐙里藏身、趕馬等多種多樣的馬上功夫。
清代馬戲,又有新的創造。鹹豐皇帝每到正月十五日,都要觀看馬戲表演。此時,馬戲表演者大顯身手:“有一足立鞍鐙而馳者;有扳馬鞍前行而並馬馳者;有兩人對面馳來各在馬上互換者;有甲騰出乙雇馬上戴甲於首而馳者,曲盡馬上之奇。”做“中國皮影”。後來又傳到了英國和德國,在歐洲曾轟動一時

起源

簡介

我們稱外國的"馬戲"為"馬戲",是根據我國馬戲翻譯而來。
馬戲,起源於中國的漢代,距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它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指掌握一定技能的人騎在馬上進行各種動作的表演。到了近現代,馬戲的性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馬上項目外,相繼增添了幾十種動物參加的雜技表演。因此,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
汴河的南岸,有一座孤零零的阿靈王墓。相傳秦始皇統一天下,其內侄阿靈受封於此建立阿靈王府,後城池沉陷,成為一片荒草湖灘。唐肅宗至德元年,運糧欽差慶見為了方便運糧,便在此開挖了一條運糧河。因河邊多生蒿草,故取名蒿溝。運糧帶動了商貿,千年以後,這裡成了埇橋(埇橋屬於安徽北方的宿州市,此地以盛產中國四大名燒雞之一的符離集燒雞著名)馬戲藝術的發源地。

漢代

馬戲,又稱戲馬,在我國歷史悠久。西漢桓寬的《鹽鐵論》中,就有“馬戲斗虎”的記載。這時期,馬戲的伎藝之一叫做“騙”,騙字,《漢書》注稱為“戲馬之術”。

三國時期

三國之時,馬戲表演也很普遍。《魏書·甄皇后傳》說:“後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皆上閣觀之,後獨不行。”唐代,馬戲表演已達很高的水平,其中“透劍門伎”尤為精彩。“透劍門伎”就是馬越刀山。地上倒插刀劍,間隔分成幾組,有如房椽,寒光閃閃,望而卻步。表演得駕乘小馬,奔騰跳躍,飄忽而過,人馬無傷,宣武軍有一小將善為此伎。不幸的是,這位小將在一次表演“透劍門伎”時,忽然風起馬驚,失序觸劍,“人馬皆斃於刃下”。

宋代

到了宋代,馬戲伎藝更為成熟,表演技巧,精湛高超。在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給皇帝表演馬戲時,就有引馬、立馬、騙馬、跳馬、倒立、拖馬、飛仙膊馬、鐙里藏身、趕馬等多種多樣的馬上功夫。清代的馬戲,又有新的創造。鹹豐皇帝每到正月十五日,都要觀看馬戲表演。馬戲表演藝術大顯身手:“有一足立鞍鐙而馳者;有扳馬鞍步行而並馬馳者;有兩人對面馳來各在馬上互換者;有甲騰出乙在馬上戴甲於首而馳者,曲盡馬上之奇。”
馬戲團小丑馬戲團小丑
埇橋區馬戲藝術是頻繁的災難創造的傑作,也是和災難抗爭的人民的智慧結晶。作為交通要道,歷史埇橋是重要的軍事要塞。從秦楚大戰到宋金的13年拉據戰,歷史上百餘次戰爭,使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百戰道”。到了明清,“三洗鳳陽府,九洗南宿州”,加上洪澇瘟疫,富饒的埇橋滿目瘡痍,萬戶蕭疏。但是埇橋人民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在辛酸的乞討路上,代代相傳,創造了以評書、大鼓琴書漁鼓、大鐃、皮影、洋片等地方特色的辛酸文化。到了清朝中葉,雜技魔術一枝獨秀,逐步在大河南北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埇橋區地處平原,特定的地理優勢也為埇橋特產創造了極為有利的發育條件。冬閒時間長達6個多月,境內及周邊有集市200多個,因而在時間和場地上都提供了大型演出很好的市場。當年蒿溝鄉窩子村,便聚集了各類民間藝人數百人,他們逢會入會,遇集上集,開闢了很大的市場,吸引眾多村民前來拜師求藝。到了清朝末年。便逐漸形成了與桃溝、柳溝相連的雜技馬戲之鄉,蒿桃柳也就成了雜技馬戲圈內的藝術中心。
上世紀二十年代,以尹清雲,吳清雲,顧傳標為代表的年輕一代,很快成為新生代主流力量。特別是顧傳標,8歲登台,17歲便創建顧家班,其舞台高翻,空口釣竿,口環轉人,鑽鐮刀,硬氣功,以及馬術上八步趕蟬,美人抖雪等,無不顯示出無人能比的精湛藝術,也使得埇橋馬戲藝術初現從地攤演出逐步走上了藝術殿堂。
受馬術的影響,1930年,尹清川自籌資金購置了一批動物,以棚的形式流動展出,所到之處,民眾爭相觀看。由於在飼養過程中,可以不斷熟悉各種動物的習性和本能,尹清川開始嘗試動物的馴化,並很快初見成效。諸如猴拉車,狼鑽火圈,狗識數,狗熊直立行車等,雖然在技能上尚顯粗糙,但影響很大,慕名觀看者絡繹不絕,尹清川也因此成為橋區動物表演的創始人。在這之後,高灘村的李同仁,永安鎮的鄭紀榮先後創建了“勝利棚”和“大眾棚”,他們通過自己摸索,各自闖出一條屬於自己家族的馴獸技能,並將演出市場拓展到江南。埇橋區真正意義上的馬戲藝術就由此而逐步形成。

馬戲團起源

史上第一個馬戲團誕生於十八世紀,官方史上記載的第一個馬戲團是一七六九年於英國倫敦所創立的菲利普‧艾特雷馬戲團(PhilipAstleySchool)。其實早在菲利普‧艾特馬戲團創辦前,各項現今馬戲團上演的戲碼都已經有最雛型,只是並未有人將它整合規劃成一個完整的演出,直到被奉為馬戲團始祖的菲利普‧艾特的出現,才有一個整套且較為緊湊的演出,而不再是各自為政沒有組織的單一節目表演。菲利普的馬戲團也是第一個將場地建造成圓形,不僅讓觀眾可以從任何一個位置上清楚看到演出者的表演,同時他還為馬戲場加蓋了屋頂,馬戲團的發展也堂堂進入了現代史,三百年後的今天馬戲表演加入更多現代元素,尤其是在環保意識下,一般聽到馬戲表演即會想到的動物表演已漸漸式微,同時現代娛樂活動的多元發展,如何以新的表演內容吸引觀眾成了現代馬戲團最大的考驗。

中國馬戲

中國馬戲之鄉

宿州埇橋馬戲藝術的前身是始於明末清初的民間雜技,到清朝末年已具有相當規模。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在埇橋區的篙溝、桃溝、柳溝一帶,雜技藝人們率先將馬、猴子、狗等動物表演引入演出,很受觀眾喜愛,後又開始嘗試用雜技表演的形式來馴化動物,並很快收到成效。至30年代末,諸如狗熊站立行走、羊蹬花瓶、猴子拉車、老虎鑽圈、小狗識數等演出節目已經成熟,埇橋區真正意義上的馬戲藝術由此逐步形成。
馬戲馬戲
新中國成立後,在民間演出團的基礎上,宿縣政府組建了我國第一家國有性質的“大眾動物表演團”(後更名為宿縣動物表演團)和“宿縣雜技團”。1977年,宿縣動物表演團推出了一台精彩節目,排演出《獅虎大坐》、《獅虎過橋跨人》、《狗熊走鋼絲》等高難度節目,每天觀眾上萬人
改革開放以來,以篙溝鄉為中心的民營馬戲藝術得到迅速發展,到90年代,已有民營馬戲團近160家,馴獸水平和演出效果也得到很大提高。近年來,在埇橋區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民營馬戲隊伍更是空前發展,以安徽明星大馬戲團為代表的馬戲藝術大軍已步入全國一流的馬戲隊伍,相繼拍攝了十幾部電影、電視劇。2001年,安徽明星大馬戲團(原宿縣動物表演團)首次參加第八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節,以《馴獅虎》這一節目奪得金獅特別獎;2002年,該節目又在中國武漢國際雜技節上榮獲黃鶴銅獎。目前,全區擁有近300家馬戲團,萬餘名馬戲藝人常年巡迴全國各地演出,年創收2億多元,牢牢占據著全國馬戲演出市場的半壁江山。2006年6月,經中國文聯、中國雜技家協會嚴格考評,埇橋區獨特的馬戲文化和藝術貢獻得到了一致認可,並由此確認“雜技的中心在吳橋,馬戲的中心在埇橋”。

上海馬戲城

上海馬戲城,有“中國馬戲第一城”的美譽, 其獨特的建築造型,金燦燦的穹型屋頂,是上海國 際文化都市又一標誌性建築。上海馬戲城地處共和新路,交通便捷。馬戲城以雜技場為主體建築,配有排練輔助樓、獸房和文化商業城等配套設施。
上海馬戲城外觀上海馬戲城外觀
雜技場共有1399座。場內配有先進的燈光設備和多聲道,多重環繞音響。表演設有旋轉舞台、複合升降舞台、鏡框式舞台和吊桿,加上高空的3圈馬道,構成了一座設施完整、功能齊全的雜技表演場所。能夠同時在高空、半空和地面做立體化、大場面演出,既能供雜技、馬戲大賽和表演用,還能為綜合性音樂、歌舞演出提供良好的表演空間。國內外著名優秀馬戲、雜技節目將輪流在馬戲城演出。文化商業城是馬戲城重要的配套,建築面積為12000平方米。其建築也充分體現了明快、流暢的現代風格。辟有文化展示、文化商場、娛樂、餐飲等服務項目。

埇橋區馬戲協會

中國第一個馬戲協會——宿州市埇橋區馬戲協會是由全區馬戲從業人員組成的人民團體,是埇橋馬戲藝術家自願結合的馬戲專業性民眾組織。據介紹,被中國文聯授予“中國馬戲之鄉”的埇橋區,目前擁有各類民營馬戲團近200家,從業人員1萬多人,年演出收入達2億多元,馬戲產業已成為該區最大的文化產業。埇橋區馬戲協會成立後,將積極做好聯絡、協調、服務工作,促進馬戲創作、藝術探討、觀摩交流等活動,支持和鼓勵各種藝術風格、流派的形成和發展,加強雜技馬戲組織的聯繫,實現埇橋馬戲藝術和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俄羅斯大馬戲

大馬戲的興起

馬戲在俄羅斯的表演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從18世紀起,每一位沙皇都有自己專署的皇家馬戲表演者,這些表演者以馬戲、馴獸為家族事業,世代相傳,形成了許多今天仍然活躍在世界馬戲表演舞台的著名馬戲世家。20世紀50年代,俄羅斯政府組建了當時世界規模最大、表演水平最高的馬戲表演團體—“俄羅斯國家大馬戲”。而那些早已為世人熟知的俄羅斯著名傳統表演世家正是“俄羅斯國家大馬戲”的中堅力量。

大馬戲的成就

“俄羅斯國家大馬戲”從成立至今,一直是世界馬戲表演領域的佼佼者。從“蒙特卡羅國際馬戲雜技比賽”到中國“吳橋國際雜技節”,“俄羅斯國家大馬戲”永遠是世界各頂雜技、馬戲大賽的最高獎和金獎的“長勝將軍”。俄羅斯國家大馬戲團中有眾多聞名於世界的優秀演員,他們是俄羅斯馬戲雜技界的精華,馬戲舞台上的大師和馬戲界聞名於天下的巨星。如:伏爾尚斯基的高空鋼絲、明爾德諾夫的快速馬技、依格納多夫的雜技、鮑索夫的空體操、高爾尼洛娃的“騎象巡遊大地”的精彩特技,切爾尼葉夫斯基雜技演員們“金色小丑”與“金色大獅”獎得者,阿斯哥立—扎巴西尼和埃德加爾——扎巴西尼兄弟倆的馴獅、虎和馬上雜技,費拉多夫依萬諾夫馴熊等等都是國際馬戲節上的獲大獎節目。無論是在蒙特卡羅、巴黎、中國、布達佩斯、華沙····“俄羅斯國家大馬戲”都是馬戲觀眾最愛的明星。
馬戲團小丑馬戲團小丑
俄羅斯馬戲大師的演出吸引著全世界的巨大興趣,哪裡有俄羅斯大馬戲,哪裡就有他們在獲獎,受到廣泛讚揚。稱他們是“俄羅斯馬戲偉大的典範”、世界馬戲最著名最堅挺的“。

大馬戲的經典節目

1、“馴虎表演”由俄羅斯國家人民演員巴連科.尼古拉.卡爾勃維奇演出。1990年蒙特卡羅雜技節獲得高獎項“金小丑獎”。(這是馬戲界中的奧斯卡獎)被俄羅斯總統普京授予國家馬戲藝術特級津貼獎金。
2、“米娜索夫小丑”曾涉足大半個歐洲,以及日本,中國等國家2006年1月最後的國外演出地是蒙古國家馬戲場。
3、“空中飛人阿尼斯金娜.歐列卡。全體演員為運動健將,曾在歐洲,中國等國家演出,其中之一為俄羅斯馬戲團頂級舞蹈演員。
4、“阿利亞”馬術巴基耶夫.阿爾謝為國家功勳演員,此節目曾獲波蘭華沙馬戲節金獎,團隊巡演歐洲各國。
5、“死亡輪”耶爾詹娜.伊曼別科娃極具創意的新節目,從2004年開始巡演土耳其等國家。
6、“呼啦圈神鞭表演”表演者詹娜.瑪列耶娃和“滑稽長桿”的表演者伊格利.別尼科夫。巡演地遍布歐洲各國以及亞洲的日本。
7、“抖桿”瓦娜切斯拉夫.斯科金為運動能手級運動員,巡演歐洲等國家。
8、“環中體操”瓦佳尼科.尼古拉為運動能手級運動員,巡演歐洲各國家。

大馬戲在中國

20世紀中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俄羅斯國家大馬戲“曾多次來華進行訪問表演,每一次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早在1956年毛主席就曾經親自接見過來華訪問的“俄羅斯國家大馬戲“的演職人員。至今,中國雜技團辦公室仍然陳列著一張毛主席當時接見該團的照片。進入21世紀,“俄羅斯國家大馬戲”在中國日益繁榮的商業演出市場上更是倍受矚目。2002年“俄羅斯國家大馬戲”在中國進行了聲勢浩大的全國巡演,均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省創下了當地馬戲演出票房的最高紀錄,得到了當地觀眾的一致好評。特別是在北京工人體育館的演出在當時曾一度成為北京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現象。
“俄羅斯國家大馬戲”最擅長馴演大型猛獸,如獅、、象等都是傳統的表演項目,馴養難度非常大、演出異常彩。滑稽小丑、大跳板和高空飛人都是“俄羅斯大馬戲”的經典演出項目。此次來世園會演出的節目,有滑稽性的雜技表演項目,以及馴虎等,都是難得一見的驚奇絕的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