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歌(藥方劑方歌)

方歌(藥方劑方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方歌就是藥方劑方歌,是中醫傳承和中醫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通過歌訣和趣記方歌,提供多種記憶方法,記住方劑的的組成,功用,主治的內容,方歌是學習中醫藥材、方劑的人士必須掌握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歌
  • 含義:藥方劑方歌
  • 屬性:中醫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
  • 目的:提供多種記憶方法
作用,內容,

作用

意在“實用”二字。所謂實用的作用有三:其一,通過歌訣和趣記方歌,提供多種記憶方法,記住方劑的的組成,功用,主治的內容,其二,學會分析古今成方的方其三,掌握辯證論治規律,在臨床上能自擬處方,提高療效。

內容

第一章 解表劑
一、辛溫解表
麻黃湯中臣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發汗解表宣肺氣,
傷寒表實無汗宜。
2.桂枝湯
桂枝芍藥等量伍,
姜棗甘草微火煮,
解肌發表調營衛,
中風表虛自汗出。
3.九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防風蒼,
辛芷芎草芩地黃,
發汗祛濕兼清熱,
分經論治變通良。
解表蠲飲小青龍,
麻桂姜辛夏草從,
芍藥五味斂氣陰,
表寒內飲最有功。
二、辛涼解表
銀翹散主上焦疴,
竹葉荊蒡豉薄荷,
柑桔蘆根涼解法,
清疏風熱煮無過。
桑菊飲中桔杏翹,
蘆根甘草薄荷饒,
清疏肺衛宣劑
風溫咳嗽服之消。
8.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辛涼宣肺清熱良,
邪熱壅肺咳喘急,
有汗無汗均可嘗。
三、扶正解表
9.敗毒散
人參敗毒草苓芎,
羌獨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許姜三片,
氣虛感寒有奇功。
第二章瀉下劑
一、寒下
大承氣湯大黃硝,
枳實厚朴先煮好,
峻下熱結急存陰,
陽明腑實重症療。
去硝名為小承氣,
輕下熱結用之效,
調胃承氣硝黃草,
緩下熱結此方饒。
金匱大黃牡丹湯,
桃仁芒硝瓜子襄,
瀉熱破淤散結腫,
腸癰初起腹痛康,
二、溫下
溫脾附子大黃硝,
當歸乾薑人參草,
攻下寒積溫脾陽,
陽虛寒積腹痛療。
潤下
麻子仁丸脾約治,
杏芍大黃枳朴蜜,
潤腸泄熱又行氣,
胃熱腸燥便秘施。
四、逐水
十棗非君非湯劑,
攻逐水飲力峻猛,
懸飲水腫實證宜。
第三章 和解劑
小柴胡湯和解功,
半夏人參甘草從,
更加黃芩生薑棗,
少陽為病此方宗。
大柴胡湯用大黃,
枳芩夏芍棗生薑,
少陽陽明同合病。
和解攻里效無雙。
16.蒿芩清膽湯
蒿芩清膽夏竹茹,
碧玉赤苓枳陳輔,
清膽利濕又和胃,
少陽濕熱痰濁阻。
二、調節肝脾
陽郁厥逆四逆散,
等分柴芍枳實甘,
透邪解郁理肝脾,
肝鬱脾滯力能堪。
逍遙散用當歸芍,
柴苓術草加姜薄,
肝鬱血虛脾氣弱,
調和肝脾功效卓。
三、調和腸胃
半夏瀉心配芩連,
乾薑人參草棗全,
寒熱錯雜痞證蠲。
第四章 清熱劑
一、清氣分熱
白虎膏知粳米甘,
清熱生津止渴煩,
氣分熱盛四大證,
益氣生津人參添。
二、清營涼血
清營湯治熱傳營,
身熱燥渴眠不寧,
犀地銀翹玄連竹,
丹麥清熱更護陰。
犀角地黃芍藥丹,
熱入血分服之安,
蓄血傷絡吐衄斑。
三、清熱解毒
黃連解毒柏梔芩,
三焦火盛是主因,
煩狂火熱兼譫妄
吐衄發斑皆可平。
普濟消毒蒡芩連,
柑桔藍根勃翹玄,
升柴陳薄僵蠶入,
大頭瘟毒服之痊。
仙方活命君銀花,
歸芍乳沒陳皂甲,
防芷貝粉甘酒煎,
陽證癰瘍內消法。
四、清臟腑
導赤木通生地黃
草梢煎加竹葉嘗,
清心利水又養陰,
心經火熱移小腸。
龍膽梔芩酒拌炒,
木通澤瀉車柴草,
肝膽實火濕熱消。
清胃散中當歸連,
生地丹皮升麻全,
或加石膏瀉胃火
能消牙痛與牙宣
葛根芩連甘草伍,
用時先將葛根煮,
內清腸胃外解表
協熱下利喘汗除。
芍藥湯內用檳黃,
芩連歸桂草木香,
重在調氣兼行血,
里急便膿自然康。
黃連黃柏佐秦皮,
清熱解毒並涼血
赤多白少膿血醫。
五、清虛熱
青蒿鱉甲知地丹,
熱自陰來仔細看,
夜熱早涼無汗出,
養陰透熱服之安。
第五章 祛暑劑
暑熱氣津已兩傷,
洋參麥斛粳米草,
翠衣荷連知竹嘗。
第六章 溫里劑
理中乾薑參術甘,
溫中健脾治虛寒
中陽不足痛嘔利,
丸湯兩用腹中暖。
小建中湯君飴糖
方含桂枝加芍湯,
溫中補虛和緩急,
虛勞里急腹痛康。
二、回陽救逆
吳茱萸湯重用姜,
人參大棗共煎嘗,
溫中補虛降逆良。
四逆湯中附草姜,
陽衰寒厥急煎嘗,
腹痛吐瀉脈沉細,
急投此方可回陽。
三、溫經散寒
當歸四逆用桂芍,
細辛通草甘大棗,
養血溫經通脈劑,
血虛寒厥服之效。
第七章 補益藥
一、補氣
四君子湯中和義,
人參苓術甘草比,
益氣健脾基礎劑,
脾胃氣虛治相宜。
參苓白朮扁豆陳,
蓮草山藥沙苡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
棗湯調服益脾神。
補中益氣芪術參,
炙草升柴歸陳助,
清陽下陷能升舉,
氣虛發熱甘溫除。
43.升脈散
升脈麥味與人參,
保肺清心治暑淫,
氣少汗多兼口渴,
病危脈絕急煎斟。
完帶湯中二術陳,
人參甘草車前仁,
柴芍淮山黑芥穗,
化濕止帶此方神。
二、 補血藥
四物熟地歸芍芎,
補血調血此方宗,
血虛滯諸多症,
加減運用貴變通。
歸脾湯用術參芪,
歸草茯神遠志齊,
酸棗木香龍眼肉
煎加姜棗益心脾。
三、 氣血雙補
炙甘草參棗地膠,
麻仁麥桂姜酒熬,
益氣養血溫通脈,
結代心悸肺痿療,
加芍去棗參桂姜,
加減復脈滋陰饒。
四、 補陰
六味地黃山藥萸,
澤瀉苓丹“三瀉”侶,
三陰並補重滋腎,
腎陰不足效可居,
滋陰降火知柏需,
養肝明目加杞菊,
都氣五味納腎氣,
滋補肺腎麥味續。
大補陰丸知柏黃,
龜板脊髓蜜丸方,
咳嗽咯血骨蒸熱,
陰虛火旺制亢陽。
一貫煎中生地黃,
沙參歸杞麥冬藏,
少佐川楝泄肝氣,
陰虛脅痛此方良。
五、 補陽
腎氣丸主腎陽虛
乾地山藥山萸
少量桂附澤苓丹,
水中生火在溫煦,
《濟生》加入車牛膝
溫腎利水消腫需,
主治腎陽精血虛
地黃飲萸麥味斛
蓯戟桂附陰陽補。
化痰開竅菖遠茯,
加薄姜棗喑痱服。
第八章 固澀劑
四神故紙與吳萸
肉蔻五味四般齊,
大棗生薑共煎合,
五更腎瀉最相宜。
固沖芪術山萸芍,
龍牡倍櫚茜海蛸,
益氣健脾固攝血,
脾虛沖脈不固療。
金鎖固精芡蓮須
龍骨牡蠣與蒺藜
蓮粉糊丸鹽湯下,
補腎澀精止滑遺。
第九章 安神劑
硃砂安神東垣方,
歸連甘草合地黃,
怔忡不寐心煩亂,
養陰清熱可復康。
二、 滋養安神
天王地歸二冬仁,
遠茯味砂桔三參,
陰虧血少生內熱,
滋陰養血安心神。
安宮牛黃開竅方,芩連梔郁朱雄黃,
犀角珍珠冰麝箔,
熱閉心包功用良。
第十章 開竅劑
二、 溫開
第十一章 理氣劑
一、 行氣
行氣解郁越鞠丸,
香附芎蒼梔曲研,
氣血痰火食郁
隨證易君並加減。
半夏厚朴與紫蘇
茯苓生薑共煎服,
痰凝氣聚成梅核,
降逆開鬱氣自舒。
二、 降氣
蘇子降氣祛痰方,
夏朴前蘇甘棗姜,
肉桂納氣歸調血,
定喘白果與麻黃,
款冬半夏白皮桑,
宣肺平喘效力彰。
71.旋覆代赭湯
旋覆代赭重用姜,
半夏人參甘棗嘗,
降逆化痰益胃氣,
胃虛痰阻痞噯康。
第十二章 理血劑
桃核承氣硝黃草,
少佐桂枝溫通妙,
下焦蓄血小腹脹,
瀉熱破瘀微利效。
紅花枳殼草赤芍,
柴胡芎桔牛犀等,
血化下行不作勞。
補陽還五赤芍芎,
歸尾通經佐地龍,
四兩黃芪為主藥,
血中瘀滯用桃紅。
溫經湯用萸桂芎,
歸芍丹皮姜夏冬,
參草益脾膠養血,
調經重在暖胞宮
生化湯是產後方,
歸芎桃草酒炮姜
消瘀活血功偏擅,
止痛溫經效亦彰。
二、 止血
77.十灰散
十灰散用十般灰,
柏茅茜荷丹櫚煨,
二薊梔黃各炒黑,
上部出血勢能摧。
滑竹通梔歸草香,
涼血止血利通淋,
下焦瘀熱血淋康。
黃土湯中芩地黃,
術附阿膠甘草嘗,
溫陽健脾能攝血,
便血崩漏服之康。
第十三章 治風劑
一、 疏散外風
川芎茶調有荊防,
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風攻上,
偏正頭痛悉能康。
二、 平熄內風
羚角鉤藤菊花桑,
地芍貝茹附草襄,
涼肝熄風又養陰,
肝熱生風急煎嘗。
82.鎮肝息風湯
鎮肝息風芍天冬,
玄參龜板赭茵從,
龍牡麥芽膝草楝,
肝陽上亢能奏功。
天麻鉤藤石決明
梔杜寄生膝與芩,
夜藤茯神益母草,
主治眩暈與耳鳴。
第十四章 治燥劑
一、 清宣外燥
84.杏蘇散
杏蘇散內夏陳前,
枳桔苓草姜棗研,
輕宣溫潤治涼燥
咳止痰化病自痊。
清燥救肺桑麥膏,
參膠胡麻杏杷草,
清宣潤肺養氣陰,
溫燥傷肺氣陰耗。
麥門冬湯用人參,
棗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虛火
清養肺胃此方珍。
百合固金二地黃,
玄參貝母桔草藏,
喘咳痰血肺家傷。
養陰清肺是妙方,
玄參草芍冬地黃,
薄荷貝母丹皮入,
時疫白喉急煎嘗。
第十五章 祛濕劑
一、 燥濕和胃
平胃散內君蒼朮
厚朴陳草姜棗煮,
燥濕運脾又和胃,
濕滯脾胃脹滿除。
藿香正氣腹皮蘇,
甘桔陳苓朴白朮,
夏曲白芷加姜棗,
風寒暑濕並能除。
二、 清熱祛濕
茵陳蒿湯大黃梔,
瘀熱陽黃此方施,
便難尿赤腹脹滿,
功在清熱與利濕。
八正木通與車前,
扁蓄大黃梔滑研,
濕熱諸淋宜服煎。
三仁杏蔻薏苡仁,
夏朴通草滑竹存,
宣暢氣機清濕熱,
濕重熱輕在氣分。
五苓散治太陽腑,
白朮澤瀉豬苓茯,
桂枝化氣兼解表,
小便通利水飲逐。
四、 燥化寒濕
97.苓桂術甘湯
苓桂術甘仲景劑,
溫陽化飲又健脾,
中陽不足飲停胃,
胸脅支滿悸眩施。
真武苓術附芍姜,
溫陽利水壯腎陽,
脾腎陽虛水氣停,
腹痛悸眩瞤惕恙。
實脾溫陽行利水,
乾薑附苓術草隨,
木瓜香檳朴草果,
陽虛水腫腹脹祟。
五、 祛風勝濕
獨活寄生艽防辛,
芎芍歸地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參草,
頑痹風寒濕是因。
第十六章 祛痰劑
二陳湯用半夏陳,
苓草梅姜一併存,
理氣祛痰兼燥濕
濕痰為患此方珍。
溫膽夏茹枳陳助,
佐以茯草姜棗煮,
理氣化痰利膽胃,
膽郁痰擾諸證除。
清氣化痰膽星蔞,
夏芩杏陳枳實投,
茯苓薑汁糊丸服,
氣順火清痰熱廖。
五、 化痰熄風
半夏白朮天麻湯,
苓草橘紅棗生薑,
眩暈頭痛風痰盛,
痰化風熄復正常。
第十七章 消食劑
一、 消化食滯
保和山楂萊菔曲,
夏陳茯苓連翹取,
炊餅為丸白湯下,
消食和胃食積去。
二、 健脾消食
健脾參術苓草陳,
肉蔻香連合砂仁,
楂肉山藥曲麥炒,
消補兼施不傷正。
第十八章 驅蟲劑
烏梅丸用細辛桂,
黃連黃柏當歸
人參椒姜加附子,
溫腸清熱又安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