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萸

吳萸

吳萸治散寒止痛,疏肝下氣,溫中燥濕。主治脘腹冷痛,厥陰頭痛,疝痛,痛經,腳氣腫痛,嘔吐吞酸,寒濕泄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吳萸
  • 拉丁學名食茱萸吳萸、茶辣、漆辣子、優辣子、曲藥子、氣辣子。 
  • 別稱:Medcinal Evodia Fruit, Fruit of Medicinal Evodia
  • :植物界
藥性,主治,植物形態,生態環境,資源分布,採收和儲藏,藥物配伍,用藥禁忌,

藥性

辛;苦;熱;小毒

主治

脘腹冷痛;厥陰頭痛;疝痛;腳氣腫痛;嘔吐吞酸,寒濕泄瀉

植物形態

1.吳茱萸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10m。樹皮青灰褐色,幼枝紫褐色,有細小圓形的皮孔;幼技、葉軸及花軸均被銹色絨毛。奇數羽狀複葉對生,連葉柄長20-40cm;葉柄長4-8cm,小葉柄長2-5mm;小葉5-9,橢圓形至卵形,長5.5-15cm,寬3-7cm,先端驟狹成短尖,基部楔形至廣楔形或圓形,全緣或有不明顯的鈍鋸齒,側脈不明顯,兩面均被淡黃褐色長柔毛,脈上尤多,有明顯的油點,厚紙質或紙質。雌雄異株,聚傘圓錐花序,頂生;花軸粗壯,密被黃褐色長柔毛,花軸基部有小葉片狀的狹小對生苞片2枚;萼片5,廣卵形,長約1-2mm,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長圓形,長4-6mm;雄花具5雄蕊,插生在極小的花盤上,花葯基著,橢圓形,花絲粗短,被毛,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的花瓣較雄花瓣大,退化雄蕊鱗片狀,子房上位,長圓形,心皮5,花後增寬成扁圓形,有粗大的腺點,花柱粗短,柱頭先端4-5錢裂。果實扁球形,成熟時裂開成5個果瓣,呈蓇葖果狀,紫紅色,表面有粗大油腺點,每分果有種子1個,黑色,有光澤。花期6-8月,果期9-10月。
2.石虎 本變種與正種很相似。區別點為變種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氣味。小葉3-11,葉片較狹,長圓形至狹披針形,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各小葉片相距較疏遠,側脈較明顯,全緣,兩面密被長柔毛,脈上最密,油腺粗大。花序軸常被淡黃色或無色的長柔毛。成熟果序不及正種密集。種子帶藍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3. 毛脈吳茱萸 與上種相似。小枝被黃銹色或絲光質的疏長毛。葉軸被長柔毛;小葉5-11,葉形變化較大,長圓形、披針形、卵狀披針形,上表面中脈略被疏短毛,下面脈上被短柔毛,側脈清晰,油腺點小。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態環境

1.生長於低海拔向陽的疏林下或林緣曠地。
2.生於山坡草叢中。
3.生於村邊路旁、山坡草叢中。

資源分布

1.分布於陝西、甘肅、安徽、浙江、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2.分布於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
3.分布於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及貴州。

採收和儲藏

栽後3年,早熟品種7月上旬,晚熟品種8月上旬,待果實呈茶綠色而心皮未分離時採收,在露水未乾前採摘整串果穗,切勿摘斷果枝,曬乾,用手揉搓,使果柄脫落,揚淨。如遇雨天,用微火抗乾。

藥物配伍

《本草經集注》:蓼實為之使。惡丹參消石白堊。畏紫石英。配黃連:清肝和胃;配黨參:溫中補氣;配五味子:溫斂固澀;配當歸:溫經治血,調經止痛;配木瓜:和胃化濕,溫中止痛。

用藥禁忌

1.陰虛火旺者忌服。
2.《本草蒙筌》:腸虛泄者尤忌。
3.《本草綱目》:走氣,動火,昏目,發瘡。
4.《本草經疏》:嘔吐吞酸屬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氣,非風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屬血虛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於腸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滯積垢者不宜用;小腸疝氣,非驟感寒邪及初發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亂轉筋,由於脾胃虛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濕生冷乾犯腸胃者不宜用;一切陰虛之證及五臟六腑有熱無寒之人,法所鹹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