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黃芩黃連湯

主治外感表證未解,熱邪入里,身熱,下利臭穢,肛門有灼熱感,心下痞,胸脘煩熱,喘而汗出,口乾而渴,苔黃,脈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葛根黃芩黃連湯
  • 來源:《傷寒論》
  • 別名:葛根芩連湯
  • 功用:解肌,清熱,止瀉止痢
異名,組成,用法,方歌,功用,方論,實驗研究,藥理作用,用藥禁忌,臨床套用,各家論述,

異名

葛根黃連湯(《醫方類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傷寒括要》)、葛根黃連黃芩湯(《醫方集解》)、乾葛黃芩黃連湯(《傷寒大白》)、葛根芩連湯(《中國醫學大辭典》)。

組成

葛根15克 甘草6克(蜜炙) 黃芩9克 黃連9克

用法

上藥四味,以水1600毫升,先煮葛根,減400毫升,納入諸藥,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次溫服。

方歌

葛根黃芩黃連湯,再加甘草共煎嘗,邪陷陽明成熱痢,清里解表保全康。

功用

解表清里。

方論

方中重用葛根,既能發表解肌,以解在表之邪,又能升清陽,止瀉利,使表解里和。因里熱已熾,故用黃芩、黃連以清里熱,甘草協調諸藥。共奏表里兩解,清熱止利之功。

實驗研究

1.抗心律失常作用 《吉林中醫藥》1986(6):30,本方水醇沉液可對抗烏頭鹼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氯仿-腎上腺索引起的兔心律失常、氯化鈣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氯仿誘發的小鼠心律失常等。實驗還表明,本方水醇沉液對實驗動物正常,心律有明顯的減退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本方能拮抗異丙腎上腺素加快心律的作用。2.抗菌、降溫作用 《中成藥研究》1986(12):39,本方對五聯疫苗所致發熱家兔具有明顯的降溫作用。同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和痢疾桿菌,體內外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藥理作用

①抗菌降溫作用《中藥通報》(1987;6:49):體內實驗表明,本方對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有顯著的抗菌作用。同時對五聯疫苗感染引起的高熱家兔有顯著的降溫作用,其降溫效果與阿斯匹林相比無明顯差異。②抗缺氧作用《遼寧中醫雜誌》(1987;6:37):實驗結果表明,本方水醇法提取液,對氰化鉀等引起的急性動物缺氧現象有不同程度的對抗作用,使急性缺氧的動物存活時間延長。③提高免疫功能《河南中醫》(1984;4:4):運用本方為主治療秋季幼兒腹瀉,其有效病例經檢測發現,E玫瑰花結形成率較治療前有明顯提高,平均增加22.4%,表明本方有較好的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用藥禁忌

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
下利而不發熱,脈沉遲或微弱,病屬虛寒者,不宜用

臨床套用

1.痢疾:套用葛根黃芩黃連湯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40例,其中發病1日內者23例(占57.5%)。糞培養痢疾桿菌陽性者26例(其中福氏18例,施氏5例,宋內氏3例);陰性者14例。採用本方水煎劑治療後,平均退熱時間為27.76小時;腹痛消失平均4.57日,里急後重消失平均3.47日,食慾恢復正常平均2.5日,便次恢復正常平均2.83日,糞檢轉陰平均4日,大便培養轉陰平均3日,陰轉率69.3%。總有效率達72.5%。
2.小兒夏季腹瀉:使用葛根芩連湯和五苓散合方(葛根6g、川連3g、黃芩6g、甘草2g、茯苓6g、桂枝2g、白朮6g、澤瀉6g、豬苓6g)治療小兒夏季腹瀉60例。結果痊癒48例,好轉11例,無效1例。
3.小兒麻痹症:按溫病小兒中風例,採取清熱解毒,熄風通絡等法,用加味葛根芩連湯(葛根、黃芩、黃連、甘草、生石膏、銀花、白芍、全蠍蜈蚣)隨症加減,治療小兒麻痹症129例。結果:患肢呈深度完全麻痹,失去自主運動功能的重型患者52例中痊癒17例,好轉35例;尚能自主活動,但不能走路,不能站立的中型患者67例,痊癒33例,好轉34例;能自主活動,能站立行走,但肢體軟弱無力的輕型患者10例全部治癒。一般中型及輕型病例,多在1個月左右痊癒,最快的1例僅1周而愈。

各家論述

1.《內台方議》:用葛根為君,以通陽明之津而散表邪;以黃連為臣,黃芩為佐,以通里氣之熱,降火清金而下逆氣;甘草為使,以緩其中而和調諸藥者也。且此方亦能治陽明大熱下利者,又能治嗜酒之人熱喘者,取用不窮也。
2.《傷寒附翼》:君氣輕質重之葛根,以解肌而止利;佐苦寒清肅之芩、連,以止汗而除喘;用甘草以和中。先煮葛根後納諸藥,解肌之力優,而清中之氣銳,又與補中逐邪之法迥殊矣。
3.《醫方集解》:此足太陽陽明藥也。表證尚在,醫反誤下,邪入陽明之腑,其汗外越,氣上奔則喘,下陷則利,故舍桂枝而用葛根,專治陽明之表,加芩、連以清里熱,甘草以調胃氣,不治利而利自止,不治喘而喘自止矣。又太陽表里兩解之變法也。
4.《古方選注》:是方即瀉心湯之變,治表寒里熱。其義重在芩、連肅清里熱;雖以葛根為君,再為先煎,無非取其通陽明之津;佐以甘草緩陽明之氣,使之鼓舞胃氣而為承宣苦寒之使。清上則喘定,清下則利止,里熱解而邪亦不能留戀於表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