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中藥)

熟地(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熟地為玄參科植物地黃(學名:Rehmannia glutinosa)的塊根,又名熟地黃或伏地,經加工炮製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陳皮為輔料經反覆蒸曬,至內外色黑油潤,質地柔軟粘膩。切片用,或炒炭用。熟地又名熟地黃或伏地,屬玄參科植物,是一種上好中藥材,具有補血滋陰功效,可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症,亦可用於腎陰不足的潮熱骨蒸、盜汗、遺精、消渴等症,是虛證類非處方藥藥品六味地黃丸主要成分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熟地
  • 拉丁學名:Chinese Foxglove
  • 別稱:熟地黃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唇形
  • :玄參科
  • :地黃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中藥信息,化學成分,古籍論述,藥理作用,常用藥膳,入藥搭配,相關菜餚,相關酒品,熟地當歸酒,巴戟熟地酒,相關藥品,熟地丸,熟地膏,藥方選錄,栽培技術,選地整地,選種栽種,田間管理,預防病蟲害,採收加工,注意事項,

形態特徵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株有白色長柔毛和腺毛。塊根肉質肥大,呈圓柱形或紡錘形,表面紅黃色。基生葉叢生,倒卵形至長橢圓形,長3-10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鈍圓,基部漸狹下延成柄,邊緣有不整齊鈍齒,頁面多皺縮;莖生葉小。
熟地熟地
總狀花序頂生;花萼鐘狀,5裂;花冠筒狀稍彎曲,先端5裂,略呈唇形,紫紅色,內面常有黃色帶紫色的條紋;雄蕊4,二強;子房上位,2室。蒴果卵圓形。種子多數。花期4-5月,果期5-6月。
藥材形態
該品為不規則的塊片、碎塊,大小、厚薄不一。表面烏黑色,有光澤,黏性大。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斷面烏黑色,有光澤。無臭,味甜。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1100米之砂質壤土、荒山坡、山腳、牆邊、路旁等處。此外,國內各地及國外均有栽培。

分布範圍

分布於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江蘇、湖北等省區。此外,國內各地及國外均有栽培。

主要價值

臨床研究
熟地黃煎劑治療高血壓,血壓、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下降,且腦血流圖和心電圖也有所改善(熟地黃炮製加酒與否科研成果鑑定書,1980.6)。用複方五子地黃口服液治療男性不育症總有效率為84%。

中藥信息

【藥性】甘,微溫。歸肝、腎經。
【功效】補血養陰,填精益髓。
【套用】
1.血虛諸證。本品甘溫質潤,補陰益精以生血,為養血補虛之要藥。常與當歸白芍川芎同用,治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及月經不調、崩中漏下等,如四物湯);若心血虛心悸怔忡,可與遠志酸棗仁等安神藥同用;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虛血寒、少腹冷痛者,可與阿膠艾葉等補血止血、溫經散寒藥同用,如膠艾湯
熟地熟地
2.肝腎陰虛諸證。本品質潤入腎,善滋補腎陰,填精益髓,為補腎陰之要藥。古人謂之“大補五臟真陰”,“大補真水”。常與山藥山茱萸等同用,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遺精盜汗、耳鳴、耳聾及消渴等,可補肝腎,益精髓,如六味地黃丸;亦可與知母、黃柏、龜甲等同用治療陰虛骨蒸潮熱,如大補陰丸(《丹溪心法》)。本品益精血、烏鬚髮,常與何首烏牛膝菟絲子等配伍,治精血虧虛鬚髮早白,如七寶美髯丹(《醫方集解》);本品補精益髓、強筋壯骨,也可配龜甲、鎖陽、狗脊等,治療肝腎不足,五遲五軟,如虎潛丸(《醫方集解》)。此外,熟地黃炭能止血,可用於崩漏等血虛出血證。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鑑別用藥】地黃始見於《神農本草經》,臨床使用有鮮、生、熟三種。均有養陰生津之功,而治陰虛津虧諸證。鮮地黃甘苦大寒,滋陰之力雖弱,但長於清熱涼血,瀉火除煩,多用於血熱邪盛,陰虛津虧證;生(乾)地黃甘寒質潤涼血之力稍遜但長於養心腎之陰,故血熱陰傷及陰虛發熱者宜之;熟地黃性味甘溫,入肝腎而功專養血滋陰,填精益髓,凡真陰不足,精髓虧虛者,皆可用之。
【使用注意】本品性質粘膩,較生地黃更甚,有礙消化,凡氣滯痰多、脘腹脹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與陳皮、砂仁等同用,防止粘膩礙胃。

化學成分

熟地黃含較少量的環烯醚萜類成分,已分離得到:益母草甙(leonuride)、葉珊瑚甙(aucubin) 、梓醇(catalpol)、地黃甙(rehmannioside)A、B、C、D,美利妥雙甙(melittoside) ,地黃素(rehma-glutin) A、D,地黃氯化臭醛甙(glutinoside)等。又含單萜成分:焦地黃素(jioglutin)A、B、C,焦地黃內酯(jioglutolide)、焦地黃呋喃(jiofuran) ,地黃苦甙元(rehmapicrogenin)等。又含胺基酸,其組成與乾地黃比較,不含賴氨酸(lysine)且含量均相應減少。也含糖類,其中單糖的含量比鮮地黃中多2倍以上。另含三羥基-β-紫羅蘭酮 (trihydroxy-β-lonone)、二羥基-β-紫羅蘭酮(dihydroxy-p-lonone)、野菰酸(aegineticacid)、5-羥基野菰酸(sec-hydroxyaeginet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5-氧脯氨酸(5-oxoproline)、5-羥甲基糠酸(5-hydroxymethylfuroic acid)、尿嘧啶(uracil)、尿核甙(uridine)等。又從石油醚提取物中分離得到:亞油酸(linole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山萮酸(be-henic acid)、十五酸(pentadecanoic acid)、棕櫚油酸(palmitole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十九碳酸(nonadecanOic acid)、二十-碳酸(heneicosanoic acid)、十七碳酸(margaric acid)。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浸泡24小時,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5-羥甲基糠醛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F254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熟地熟地

古籍論述

《珍珠囊》:“大補血虛不足,通血脈,益氣力。”
《醫學啟源》:“虛損血衰之人須用,善黑鬚髮。《主治秘要》云:其用有五:益腎水真陰一也,和產後氣血二也,去臍腹急痛三也,養陰退陽四也,壯水之源五也。”
熟地熟地
《綱目》:“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鬚髮,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經候不調,胎產百病。”
《本草從新》:“滋腎水,封填骨髓,利血脈,補益真陰,聰耳明目,黑髮烏須。又能補脾陰,止久瀉。治勞傷風痹,陰虧發熱,乾咳痰嗽,氣短喘促,胃中空虛覺餒,痘證心虛無膿,病後脛股酸痛,產後臍腹急疼,感證陰虧,無汗便秘,諸種動血,一切肝腎陰虧,虛損百病,為壯水之主藥。”
古代臨床套用
用於血虛諸證。如《景岳全書兩儀膏;《正體類要》八珍湯;《傅青主女科》加減四物湯
用於肝腎陰虛諸證。如《醫宗金鑒》知柏地黃丸。
用於小兒發育遲緩,如《景岳全書》貞元飲。
用於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畏寒肢冷,陽痿遺精,小便遺瀝,或火不生土之食少便溏,多與附子、肉桂等溫陽之品配用,此即所謂“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之意。用治陰疽寒凝,本品常與鹿角膠、肉桂、麻黃等配用以溫經養血,散寒通脈。
《活法機要》:“熟地、當歸合用名補髓劑。”
《本草經疏》:“同砂仁,治胎動下血腰痛。”
《得配本草》:“得烏梅,引入骨髓;得砂仁,納氣歸陰;得炒乾薑,治產後血塊;得丹皮,滋陰涼血;使元參,消陰火;合當歸,治胎痛;加牛膝,治脛股腹痛;和牡蠣,消陰火之痰。”
【注】脾胃虛弱,氣滯痰多,腹滿便溏者禁服。

藥理作用

1.對骨髓造血系統的影響:熟地黃水煎劑給失血性貧血小鼠灌服每隻0.5g,每日1次,連續10日,可促進貧血動物紅細胞、血紅蛋白的恢復,加快多能造血幹細胞(CFU-S)、骨髓紅系造血祖細胞(CFU-E)的增殖、分化作用。
2.對血液凝固的影響:熟地黃能顯著抑制肝臟出血性壞死灶及單純性壞死。對高脂食物引起的高脂血症,脂肪肝及大鼠內毒素引起的肝靜脈出血症,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認為對纖溶酶原的激活作用,是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機制。
3.對免疫系統的影響:熟地黃醇提取物給小鼠灌服,對受角叉菜膠抑制的巨噬細胞功能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對抗體形成細胞有抑制作用。
4.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酒熟地黃及蒸熟地黃都有顯著的降壓作用,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下降。
熟地熟地
5.抗氧化作用。
6.其他作用:用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給予大鼠造成陰虛模型並給予熟地黃水煎劑3ml(70%濃度)灌胃,共6日,對甲亢型陰虛大鼠的體重改變,24小時飲水量及尿量、血漿T3、甲狀腺素(T4)及醛固酮(AD)濃度有顯著改善,即T3濃度降低,T4濃度升高,並趨於正常,說明熟地黃不僅能改善陰虛症狀,並能調節異常的甲狀腺激素狀態。

常用藥膳

熟地黃芪羊肉湯——氣血雙補 材料:羊肉750克、當歸頭20克、白芍15克、熟地、黃芪各50克、生薑3片、紅棗5個。烹製:羊肉洗淨切塊,用滾水拖過;紅棗去核,當歸頭切片,白芍、熟地、黃芪、生薑均洗淨。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開後,改文火煲3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氣血雙補,固本養顏。用於氣血不足而致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食欲不振;或腎陽不足之腎虛肢冷、腰膝乏力、面部色斑等;或神經衰弱、貧血、腎炎及病後屬氣血不足、腎陽虧損者。熟地味甘微溫質潤,既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如熟地配以當歸、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療血虛症的四物湯。熟地配白芍能養肝,配柏子仁養心,配龍眼能養脾,配麻黃則通血脈。熟地,來源於玄參科植物地黃的乾燥根,味甘微溫質潤,入肝腎二經,既可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中醫有言,女性血主其身,所以對於女人,熟地即是微溫補血的上好補藥。
熟地祛顫湯熟地祛顫湯
熟地粳米粥,熟地+ 粳米=堅韌骨骼。取熟地30克,用紗布包紮,加水300毫升,放入沙鍋內浸泡片刻,用文火先煮,經過數次沸騰後,見藥汁呈棕黃色、藥香撲鼻時,漸轉為慢火。成微波形的沸騰時,放入粳米40克烹煮。待米仁開花、形成粥糜、呈稀薄粥時,去掉熟地即可食用。滋補成效:由於血虛引起的面色黃暗,骨蒸潮熱,不自覺地出虛汗,腰膝酸痛,身怠無力。
熟地白酒盅熟地+白酒=烏黑頭髮。熟地黃120克、枸杞子60克、檀香2克、白酒1.5升,以上的藥物上藥研磨為粗粉末,用白布袋盛之,與酒共置入淨器中,浸泡14日後,開啟即可飲用。滋補成效:用於精血虧損的輔助治療,對陰虛血枯所致的鬚髮早白也非常有效。

入藥搭配

生地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清熱涼血。主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熟地味甘、性平而入血分,功能滋陰補血、補精益髓。治陰虛血少,腦髓空虛所至的腰膝痿弱、勞嗽骨蒸,遺精,崩漏,月經不調,消渴,溲數,耳聾、目昏,心悸失眠、健忘,盜汗等。
二者合用,取其既能補益,又能清熱之功用。用於治療陰血虧虛、兼有熱象的病症:如【兩地湯】——用於血需有熱的月經先期;【保陰煎】——用於月經過多、崩漏所至的貧血等證。
熟地,甘,微溫,可養陰補腎、填精,主治血虛所致面色萎黃、頭昏心悸;腎精不足之腰膝酸軟、頭暈目眩、鬚髮早白;肝陰不足之雙目乾澀、視物昏花。而當歸藥用其根,功在補血、和血,主治月經不調,血虛眩暈,瘡瘍腫等症。
當歸分歸頭、歸身和歸尾三部分。各部分所含化學成分不同,故藥理作用也不一樣,歸頭能止血,歸身能養血,歸尾能行血。既可分部位使用,也可全用。
中醫認為陰血同源,養血、滋陰應同步進行,當歸與熟地搭配,有兩大好處,一是通過補血達到養陰的目的,滋陰又是補血的有效方法之一。二是當歸本身具有非常好的活血功能,補而不滯,熟地和當歸結合在一塊用遠勝於一藥單用。雖說當歸因其補血功效也被稱作女人要藥,但活血補血對男人同樣重要。尤其是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腎陰、腎精匱乏,氣血、精液暗耗,應適時補充。

相關菜餚

在有資格被稱為補品的各種湯料中,總少不了熟地的淡淡滋味。外面是凜冽的寒風,為自己煲上一杯“多情湯水”,實在是季節里的享受。熟地,來源於玄參科植物地黃的乾燥根,味甘微溫質潤,入肝腎二經,既可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熟地即是微溫補血的上好補藥,而且,熟地生性“多情”,它的多種配伍成就了它的多種滋補。
熟地豬蹄煲
做法:燉
菜系:家常菜譜
主料:豬肉
味型:鹹鮮
成菜:煲仔
原料:豬蹄500克,油菜100克,蔥段、薑片各10克,藥包1個(內裝熟地20克,酸仁10克),料酒10克,精鹽3克,味素1克,胡椒粉0.5克,清湯1000克,芝麻油5克。
製作:
1.油菜從中間順長剖開。豬蹄治淨,從中間順骨縫劈開,再從關節處斬成塊,下入沸水鍋中焯透撈出。
2.沙鍋內放入清湯、料酒,下入藥包燒開,下入豬蹄塊、蔥段、薑片燒開,煲至豬蹄熟爛,揀出蔥、姜、藥包用。
3.下入油菜、精鹽燒開,燉至熟爛,加味素、胡椒粉,淋入芝麻油即成。
特點:
豬蹄軟糯,油菜脆嫩,湯汁醇美,營養滋補。
功效:熟地味甘,性微溫,入肝、腎經,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能。酸棗仁味甘,性平,入心、脾、肝經,有寧心安神、斂汗生津的功能。豬蹄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A、B、C)和豐富的膠原蛋白,能補血撫瘡,營養肌膚。此款菜餚能滋陰補腎,補血安神,對婦女更年期綜合徵月經紊亂、眩暈、心悸、失眠多夢、心煩不安、宮冷乾燥、潮熱盜汗者有較好的食療功效。
操作提示:豬蹄一定要刮淨皮上的油脂,以免有異味。蓋上鍋蓋用小火長時間煲制。
熟地羊肉湯
菜名:熟地羊肉湯
主料:羊肉(瘦)700克
輔料:熟地黃30克、當歸15克、黃芪30克、棗(乾)10克、姜10克
調料:白砂糖3克、鹽2克、雞精2克、味素1克
做法:
1.將洗淨的羊肉切成小塊,用開水焯一下,除去血沫。
2.羊肉塊放入盛有適量清水的鍋內,放入生薑、熟地黃、當歸、黃芪,用文火煲三個小時左右。
3.放入大棗,加入糖、鹽、雞精、味素,攪拌均勻,再用文火煮十五分鐘左右即可。
中文名稱: 熟地祛顫湯
功效: 養血除風,滋陰補腎
出處: 神經症藥膳60種配方 。
熟地……20克
木瓜……20克
枸杞子……20克
何首烏……20克
當歸……10克
熟地祛顫湯
川牛膝……10克
白芍……10克
丹參……10克
雞血藤……10克
烏雞……1隻(500克)
料酒……20克
姜……10克
蔥……15克
鹽……4克
製作:
①配方中幾味藥物除熟地、當歸、枸杞子、何首烏外,均裝入紗布袋內紮緊口;何首烏潤透切片;熟地切片;當歸切片或節,枸杞子洗淨去雜質;烏雞宰殺後,除去毛、內臟及爪;姜切片,蔥切段。
②將烏雞放入燉鍋內,抹上料酒、鹽,把藥包放入雞腹內,加入姜、蔥、枸杞子、熟地、何首烏、當歸,注入清水1000毫升。
③將燉鍋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1小時即成。
食法:每日2次,喝湯200毫升。吃雞肉50克,吃枸杞子、當歸、何首烏。
適應症:用於震顫麻痹症患者。
類別:藥膳

相關酒品

熟地當歸酒

配方:熟地30克,當歸30克,川芎20克,白芍20克,黃芪30克,白朮30克,香附15克,白酒3斤。
製作方法:將上述各藥加工成碎末,用紗布袋裝,紮緊袋口,放入酒中,密封浸泡,每日搖動1次,15天后開封,取去藥袋,過濾裝瓶備用。
功效與主治:補益氣血,理氣解郁。適用於血虛氣弱,氣鬱不舒所致的婦女月經不調,痛經,身軟乏力,食欲不振,神疲聲微等。
服法:每日2次,早晚各服15~20毫升。
說明:酒力不足者,可用黃酒浸藥;或以水、酒各半製備。

巴戟熟地酒

配方:巴戟天60克 熟地黃45克 枸杞子30克 制附子20克 甘菊花60克 蜀椒30克 醇酒1500ml
功用:補腎壯陽,長肌肉,悅容顏。
製法:1 、將上述6味藥材一起搗為粗末,放入乾淨的器皿中;2、 倒入醇酒浸泡,密封;3 、5日後開取,過濾去渣用。
用法:每次10~20ml,每日早晚2次,將酒溫熱空腹服用。
藥材功效解析:巴戟天:味甘性溫,補助元陽,而兼散邪,強筋骨,安五臟,為腎經血分之藥。熟地黃: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鬚髮,為滋精補血之要藥。
枸杞子:味甘性平,味重而純,補陰補氣,滋陰而不致陰衰,助陽而能使陽旺。菊花:滋養肝腎,兼利血氣。附子、川椒:輔助巴戟天溫腎壯陽。此酒主治腎陽久虛,陽痿早泄,腰膝酸軟。
方劑來源:《民間驗方》。

相關藥品

熟地丸

熟地丸是以正宗懷地黃為主要原料、經科學配方、精湛工藝,彩先進設備生產的純天然補品,具有口味純正、入口甘甜、氣味芬芳、補養全面的特殊功效,老少皆宜,長期服用,有益健康。
主要成份:據中科院研究表明,懷熟地含有豐富的葡萄糖、甘露醇、鐵質維生素A、多種胺基酸等有益成份。
功能與功效:懷熟地具有滋陰補血、益精補髓之功效,用於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微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髮早白等症。
食用方法:用溫開水浸泡30分鐘切片,無論煮粥、燉肉、煲湯、火鍋均可食用,滋補全面有益健康。
參考食譜:
(熟地八寶粥)
配料:熟地30克配以黑芝麻、枸杞、桂圓、蓮子、百合、白果、杏仁。
(熟地蓮子甲魚湯)配料:熟地30克、蓮子(去心)20克甲魚一隻。(熟杞狗肉湯)
配料:熟地30克、枸杞60克、狗肉1000克。

熟地膏

來源:《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大熱地14.4千克
用法:將熟地煎熬三次,分次過濾,去滓,合併濾液,用文火煎熬濃縮至膏狀,以不滲紙為度,每30克膏汁,兌煉蜜30克成膏,裝瓶。每服9~15克,開水沖服。
功用:滋陰補腎,添精益髓。
主治:血虛發熱,精髓不充,腰酸腿軟。

藥方選錄

1、治男婦精血不足,營衛不充等患;大懷熟地(取味極甘者,供曬乾以去水氣)八兩,沉香一錢(或白檀三錢亦可),枸杞(用極肥者,亦烘曬,以去潤氣)四兩。每藥一斤,可用高燒灑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外,即可用。凡服此者,不得過飲,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景岳全書》地黃醴)
2、治諸虛不足,腹脅疼痛,失血少氣,不欲一伙食,發熱,及婦人經病,月事不調:熟乾地黃(切,焙)。當歸(去苗,切,焙)各等分。為細未後,煉密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食前白湯下。(《雞峰普濟方》萬病丸)
3、治暗痱,腎虛弱厥逆,語聲不出,足廢不用:熟十地黃、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蓯蓉(酒侵,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麥門冬(去心)。菖蒲、遠志(去心)等分。上為未,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計時候。(《宣明論方》地黃飲子)
4、洽骨蒸體熱夯倦:熟地黃。當歸、地骨皮、枳殼(麩炒)、柴胡、秦艽、知母、鱉甲(炙)等分,未,水一盞,烏梅半個,煎七分,和梅熱服。(《幼幼新書》地黃散)
5、調益榮衛,滋養氣血,治沖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歇疼痛,妊娠宿冷,將理失宜,抬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後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當歸(去蘆,酒浸,炒)、川芎、白芍藥、熟乾地黃(酒灑蒸)各等分,上為粗未,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熱服,空心食前,(《局方》四物湯)
6、治小便數而多:尤骨一兩,桑螵蛸一兩,熟乾地黃兩,恬萎根一兩,黃連一兩(去須)。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聖惠方》)
7、治小兒腎怯失音,額開不台,神不足,口中白睛多,面色白等:熟地黃八錢,山英肉、乾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錢。上為未,煉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溫水化下三丸。(《小兒藥證直訣》地黃丸)
8、治氣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氣道噎塞,勢極垂危者:熟地黃七、八錢,甚者一、二兩,炙甘草二、三錢,當歸二、三錢,水二盅,煎八分,溫服。(《景岳全書》貞元飲)
9、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餘,煩熱乾渴,頭痛牙疼失血等證:生石膏三、五錢,熟地三、五錢或一兩,麥冬二錢,知母、牛膝各錢半。水一鐘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若大便滔泄者,乃非所宜。(《景岳全韋》玉女煎)
10、治肝木乘胃,胃脘當心而痛,及脅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麥冬、北沙參、地黃、當歸、枸杞、川楝,(《柳洲醫話》一貫煎)
11、肺腎虛寒水泛為痰 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 外受風寒 咳嗽 嘔惡 多痰 喘急等證:當歸二錢 熟地三五錢 陳皮一錢半 半夏二錢 茯苓二錢 炙甘草一錢.水二盅 生薑三五七片 煎七八分。食遠溫服。(《景岳全書》金水六君煎)
12、治電光性眼炎:將熟地洗淨切片 每片約 2mm厚薄4片。患者平臥,頭後仰,將熟地片貼在眼上,約2分鐘換1次,輪流重複使用。(《新中醫》1979(5):41)
13、治鶴膝風、貼骨疽 及一切陰疽:熟地一兩、肉桂一錢(去皮研粉)、麻黃五分、鹿角膠三錢、白芥子二錢、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錢,煎服。如治乳癖、乳岩,加土貝五錢。(《外科全生集》陽和湯)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宜選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於頭年冬季或早春深翻土壤25厘米以上,每畝同時施入腐熟的堆肥2000-3000千克,過磷酸鈣25千克作基肥。然後,整平耙細作畦,一般畦寬1.3米。特別注意的是熟地不宜重茬,這也是選地上應注意的關鍵措施。

選種栽種

一般栽培熟地以根莖作為繁殖材料,生產上稱“栽子”。熟地的“栽子”一般選用上一年7-8月栽培的“倒栽”“栽子”,這是因為“倒栽”“栽子”作種用時,熟地產量高、質量好、且能防止品種退化。在栽前,將“栽子”去頭斬尾,取其中間段。然後截成3-6厘米長的小段,每段要留二至三個芽眼,切口沾以草木灰,稍晾乾後下種,一般種植密度行距30-40厘米,株距25-30厘米,在整好的畦面上挖深3-5厘米的小穴,每穴橫放“栽子”1-2段,覆蓋拌有糞水的火土灰1把,再用細土蓋與畦齊。每畝需“栽子”40-60千克。注意選種時要儘量使用“倒栽”“栽子”,避免使用小商品,同時“栽子”要摘除掉“老母子”。即上旬栽的種栽。

田間管理

⑴及時間苗補苗。當苗高10-12厘米時,開始間苗,每穴留壯苗1株。遇有缺株,應於陰天及時補栽,補
栽時應帶土起苗,這樣成活率較高
⑵中耕除草。熟地根莖入土較淺,中耕宜淺,避免傷根,幼苗周圍的雜草要用手拔除,植株封行後,停止中耕
⑶追肥。熟地喜肥,除施足基肥外,在間苗後每畝施入過磷酸鈣100千克、腐熟餅肥30千克,以促進根莖發育膨大,封行時,於行間撒施1次火土灰,促植株健壯生長
⑷灌溉。熟地前期需水量大,應勤澆水,後期為地下根莖膨大期,應節約用水。雨季應注意及時排水,防止根腐病的發生
⑸除串皮根。熟地除主根外,還能沿地表長出細長地下莖,稱串皮根,這些串皮根損失較多的營養,應及時剷除。

預防病蟲害

熟地的病害主要有斑枯病、輪紋病、枯萎病,這些病一般於5月上旬開始發生,6-7月發生嚴重,應注意及時防治;蟲害有紅蜘蛛、地老虎、蠐螬等,這些按常規方法除治,注意選擇藥劑時應避免使用高毒農藥。

採收加工

春栽熟地於當年11月前後地上莖葉枯黃時應及時採挖。採挖時應在畦的一端開35厘米的深溝,順次小心摘取根莖;加工熟地利用專門的烤爐將其加工為熟地,即成商品。

注意事項

在服用熟地的期間,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儘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積極參加戶外運動,放鬆心情。
4、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學會合理減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