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以後年代表

下表均引自這一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以後年代表
  • 外文名:The representative of Liaoning Province
  • 年號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 在位:916年—926年
  • 使用時間:7年
遼朝,遼,西遼,西夏,金朝,元朝,明朝,清朝,中華民國成立以後,

遼朝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位:916年—926年)
916年十二月—922年正月
7年
922年二月—926年二月
5年
926年二月—938年
13年
元年七月阿保機逝世,皇后攝政。至天顯二年十一月遼太宗即位沿用
遼太宗(在位:927年—947年)
938年十一月—947年正月
10年
947年二月—九月
8個月
元年四月遼世宗即位沿用
遼世宗(在位:947年—951年)947年九月—951年九月5年
遼穆宗(在位:951年—969年)951年九月—969年二月19年
遼景宗(在位:969年—982年)
969年二月—979年十一月
11年
979年十一月—983年六月
5年
四年九月遼聖宗即位沿用
遼聖宗(在位:982年—1031年)
983年六月—1012年閏十月
30年
高麗自994年起用此年號
1012年十一月—1021年十一月
10年
1021年十一月—1031年六月
11年
高麗自1022年起用遼年號,該年號用至1037年
遼興宗(在位:1031年—1055年)
1031年六月—1032年十一月
2年
1032年十一月—1055年八月
24年
或作重和,崇熙
遼道宗(在位:1055年—1101年)
1055年八月—1064年
10年
10年
10年
或作太康
10年
7年
或作壽隆、盛昌
遼天祚帝(在位:1101年—1125年)
10年
或作乾通
10年
高麗自1116年起停用遼年號
5年
北遼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1122年三月—六月
4個月
或作天福
1122年六月—十二月
7個月
神歷
1123年五月—十月
6個月
遼朝統治地區其他勢力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1029年八月—1030年八月
2年
1116年正月—四月
4個月
或作應順
1123年正月—八月
8個月
1年
或作天興、天阜

西遼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10年
10年
也有認為始於1127年
7年
起訖時間也有認為是1136年十一月—1142年十一月
13年
起訖時間也有認為是1142年1154年
14年
起訖時間也有認為是1154年十二月—1168年十一月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不詳何時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不詳何時。梁玉繩認為耶律大石字重德,重德作為年號是誤記
34年
起訖時間也有認為是1168年1201年

西夏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3年
1032年,宋仁宗改元明道,李元昊為避父親李德明諱而稱年號
1034年七月
1個月
1034年八月—1036年
3年
1036年十二月—1038年九月
3年
1038年十月—1048年
11年
1038年,李元昊稱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或作天授、天授理法延祚
廣熙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不詳何時
廣民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不詳何時
1年
或作寧國
3年
或作垂聖
4年
或作福聖、承道二號
6年
5年
2年
6年
或作天賜國慶
11年
1086年正月—七月
7個月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或為大安年號之誤
1086年七月—1089年
4年
8年
3年
13年
1114年—1118年
5年
1119年—1127年三月
9年
或作天德
8年
5年
4年
5年
21年
24年
13年
1206年正月—1209年
4年
2年
1211年八月—1223年
13年
1223年十二月—1226年七月
4年
1226年七月—1227年六月
2年
見於萬光泰《紀元韻敘》
見於張鑒春《西夏紀事本末》。李崇智認為是同期宋理宗“寶慶”年號的誤記
廣僖
見於王應麟《玉海》,不詳何時
見於王應麟《玉海》,不詳何時

金朝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2年
7年
1123年九月—1137年
15年
十三年正月金熙宗即位沿用
3年
9年
1149年十二月—1153年三月
5年
1153年三月—1156年正月
4年
1156年二月—1161年十月
6年
1161年十月—1189年
29年
見於張師顏《南遷錄》,鍾淵映認為是偽書所載不可信
1190年1196年十一月
7年
1196年十一月—1200年
5年
8年
八年十一月衛紹王完顏允濟即位沿用
見於張師顏《南遷錄》,鍾淵映認為是偽書所載不可信
3年
2年
1213年五月—九月
5個月
1213年九月—1217年九月
5年
1217年九月—1222年八月
6年
1222年八月—1223年
2年
8年
開興
1232年正月—四月
4個月
1232年四月—1234年正月
3年
李兆洛《紀元編》以此作末帝年號,但沒有史料證據
金朝統治地區其他勢力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熬羅孛極烈
1年
完顏允文
見於張師顏《南遷錄》,鍾淵映認為是偽書所載不可信
1161年十二月
1個月
身聖
1196年十月
耶律德壽
1個月
4年
1年
1214年五月—十二月
8個月
9年
蒲鮮萬奴
10年
大同年號史書無記載。1980年代在東北地區出土的蒲鮮萬奴官印中有“大同”年款
2年
或作興龍
1216年
1年
1216年
1年
或作天成
乞奴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不詳何時
1年
或作天會天成

元朝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1260年五月—1264年八月
5年
1264年八月—1294年
31年
3年
1297年二月—1307年
11年
十一年五月元武宗即位沿用
4年
四年三月元仁宗即位沿用
2年
7年
七年二月元英宗即位沿用
3年
三年八月元泰定帝即位沿用
5年
1328年二月—九月
8個月
1328年九月—十月
2個月
1328年九月—1330年五月
3年
元明宗(1329年)復用該年號
1330年五月—1333年十月
4年
三年八月,文宗死,十月元寧宗即位沿用;十二月元惠宗即位沿用
1333年十月—1335年十一月
3年
1335年十一月—1340年
6年
30年
北元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9年
八年四月北元後主脫古斯鐵木兒即位沿用
1379年六月—1388年
10年
元朝統治地區其他勢力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1281年八月—十一月
4個月
1283年三月
林桂方、趙良鈐
1個月
或作建康
用南宋衛王趙昺年號
1289年二月—十月
9個月
1297年十月
1個月
1337年正月—七月
7個月
5年
或作4年,沒有治平五年
1356年—1358年七月
徐壽輝
3年
或雲太平元年應為1358年
1358年八月—1359年三月
徐壽輝
2年
誤作治平。郭若愚考訂起始時間為1359年十二月;劉孔慶,薛新力則考訂為1355年改年號
1359年四月—1360年閏五月
徐壽輝
2年
一些學者認為天定年號只能代表陳友諒政權。也有人誤以為是陳友諒的大定年號
1354年四月—1357年八月
4年
1355年二月—1366年
12年
1360年五月—十二月
8個月
1361年—1363年八月
陳友諒
2年
1363年九月—1364年二月
2年
1363年—1366年
4年
1367年—1371年六月
5年

明朝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31年
三十一年閏五月明惠帝即位沿用。朝鮮王朝1370年起始行明年號
4年
四年六月明成祖廢除建文年號,復稱洪武三十五年
22年
二十二年八月明仁宗即位沿用
1年
元年六月明宣宗即位沿用
10年
十年正月明英宗即位沿用
14年
十四年九月明代宗即位沿用
7年
8年
八年正月明憲宗即位沿用
23年
二十三年九月明孝宗即位沿用
18年
十八年五月明武宗即位沿用
16年
十六年四月明世宗即位沿用
45年
6年
六年六月明神宗即位沿用
48年
1620年8月28日—1621年1月21日
四個月
元年九月明熹宗即位沿用
7年
七年八月(1627年10月)明思宗即位沿用
17年
一個月
非正式
南明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1645年正月—五月
5個月
1645年閏六月—1646年八月
2年
1646年十一月—十二月
2個月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
18年
37年
1年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
明朝統治地區其他勢力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1年
1年
2年
2年
1451年十二月
1個月
又作玄武或𢆯武,清朝為康熙帝玄燁避諱稱為元武
添元
5年
見於《明英宗實錄》和《明史》。學者推測該年號可能是來自音譯,為求迴避而故將天元譯作添元
1年
見於葉維庚《紀元通考》
1457年—?
見於《明史·李震傳》
德勝
1465年三月—1466年閏三月
2年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起訖時間不明,約在正德年間
1519年六月—七月
2個月
見於談遷國榷
段鋹
或作大順平定。李兆洛《紀元編》認為平定是年號,大順是國號
1年
見於毛奇齡《後鑒録》。李崇智和李兆洛認為這是指改年號,造曆法,不是年號
張璉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毛奇齡的《後鑒録》卷四認為張璉只是鑄造了印文“飛龍傳國元寶”的國璽。李崇智認為“龍飛”為印文“飛龍”之誤,不是年號
1565年十二月—1566年正月
2個月
1619年四月
1個月
真混
1619年十二月
1個月
一作天真混
1621年九月
1個月
1年
清朝為康熙帝玄燁避諱作元靜或𢆯靜
大成興勝
1622年五月—十月
6個月
又作大乘興勝、大成興盛,興勝,大乘興盛
1年
興武
1年
見於吳世濟《太和縣禦寇始末·復按院張公博訪利弊》
1年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
2年
明末擎天王宮文彩奉李自成永昌年號
義武
李兆洛《紀元編》作崇禎十六年八月改元。李崇智認為義武是高迎祥年號興武之誤
1644年十一月—1646年
張獻忠
3年
圓明大寶
見於鍾淵映《歷代建元考》,不詳何時
宏閏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不詳何時
涌安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不詳何時

清朝

後金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11年
有學者認為後金只使用汗號紀年,實際並無年號。《清實錄》用“建元天命”,是編者附會漢制所做
10年
有學者認為後金只使用汗號紀年,實際並無年號。《清實錄》用“建元天聰”,是編者附會漢制所做
清朝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1636年四月—1643年
8年
八年八月清世祖即位沿用
18年
十八年正月清聖祖即位沿用。朝鮮始行清年號
61年
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13年
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60年
25年
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30年
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11年
原定
原定
鹹豐帝逝世後顧命八大臣原定年號,辛酉政變以後棄用,改以“同治”取代
13年
34年
三十四年十月溥儀即位沿用
3年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結束;1917年7月張勛復辟時,稱宣統九年
清朝統治地區其他勢力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1年
1644年九月
1個月
1644年—1645年
2年
李自成永昌年號
1645年六月
1個月
東華錄》作1645年六月,《清史稿》作順治三年(1646年
1年
1647年
王光代
1年
用南明桂王朱由榔永曆年號
1647年九月
1個月
用南明紹宗朱聿鍵隆武年號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引《明史》文。但是《明史》與《清史列傳》、《清史稿》都只稱鑄錢興朝通寶,以乾支紀年,未言建年號。李崇智據此認為興朝是錢號而非年號
不可考
1年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
1665年四月
1個月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
8年
1678年三月—八月
6個月
吳三桂
李崇智據《清史列傳》,認為是錢號不是年號
1678年八月—1681年十月
4年
見於李兆洛《紀元編》和葉維庚《紀元通考》,李崇智據《清史稿》認為是耿精忠私鑄錢裕民通寶的錢號,不是年號
1年
見於謝國楨《南明史略》,所據不詳。因朱六非和李天極與魏枝葉為同夥,故李崇智認為元興為文興之誤
1年
1708年
1年
1721年五月—六月
2個月
1786年十一月
1個月
林爽文
2年
1795年三月
1個月
1年
一作大慶
1年
14年
以國號為年號,“國”寫作“囯”。乾支紀年,“醜”改為“好”,“卯”改為“榮”;“亥”改為“開”。結束時間也有認為應當延續至同治七年六月二十八日(1868年8月16日)捻軍在山東失敗為止
1851年
1年
1853年五月
1個月
見於翦伯贊《中外歷史年表》,所據不詳
1853年
1年
小刀會其他支派也有用此年號者
1853年八月—1855年正月
3年
或作大明
1855年—1864年
10年
1860年—1864年
5年
1864年—?
朱明月
見於《貴州通志》
朱明月
貴州博物館有文物提款“大明江漢八年”,用楊龍喜年號
1895年五月
1個月
語意“永戴聖清”。為台灣民主國的年號,唐景嵩為總統
大明國
1年
或作大明順天國
1906年—?
1911年十二月—1915年六月、1921年二月—1924年十一月
9年

中華民國成立以後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廢除年號紀年,以民國作為國家紀年,沿用至今。但仍有個別地方政權和起事者用年號。
中華民國成立以後中國君主制政權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1年
見於榮孟源《中國歷史紀年》,所據不詳
92日
民國4年12月12日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稱帝,國號為“中華帝國”,隔年建元“洪憲”;民國5年3月22日取消稱帝,恢復民國
12日
民國6年7月1日張勛復辟,同月12日取消復辟
溥儀
3年
溥儀擔任滿州國君主時使用
溥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