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年

1101年

1101年從年代上分可算為辛巳年(蛇年);遼壽昌七年,乾統元年;北宋建中靖國元年;西夏貞觀元年;大理開明五年;越南龍符元年;日本康和三年。

基本介紹

大事記,逝世,蘇軾逝世,王回病逝,蘇頌病逝,禪師圓寂,遼道宗病逝,歷史記載,通鑑記載,

大事記

【世紀】12世紀
【年份】1101
【平年、閏年】平年
【朝代】北宋
建中靖國1101年)是宋徽宗趙佶年號北宋使用這個年號共1年。
遼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1101年),遼國第八位皇帝,遼興宗的長子,契丹名查剌。
1101年,蘇頌病逝,享年八十二歲。
明斯克王公(1101年~1119年)
有嚴(1021—1101年),字曇武,俗姓胡,臨海人,生於宋天禧五年(1021年)。
馬蒂爾達皇后拉丁語名:Matilda,薩克森語名:Maud或Maude (出生於1101年2月,1167年9月10日逝世於法國魯昂)
北宋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追封邳彤為侯,後改封公
公元1101年(宋建中靖國元年)秋,黃庭堅重遊西山,寫有《松風閣》詩(原件為書法史珍品,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
桑園圍修建於1101年至1125年,堤長14700丈,捍衛農田面積1500頃。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徽宗即位,召為諫議大夫,遷御史中丞,俄轉工部尚書兼侍讀、禮部尚書。
(遼天祚帝乾統元年,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 1月4日,女真遣使貢遼。29日,鐵利使者到混同江捺缽向遼廷進貢。2月12日,遼道宗死於混同江行宮,遺詔由燕國王耶律延禧繼承帝位。同日,延禧奉遺 在道宗靈柩前即帝位。群臣上尊號曰“天祚皇帝”。
宋哲宗趙煦駕崩,太子趙佶即位,是為徽宗,年號建中靖國宋徽宗是歷史上有名的風流天子和昏君。他以奸臣蔡京為宰相,並重用童貫王黼楊戩朱勔李彥高俅等奸官佞臣,使北宋的政治進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時期。
1101年8月24日,北宋文學家蘇軾逝世。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大文豪。其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
宋徽宗即位,鑄國號錢聖宋元寶、通寶。面文以篆、行二體書法價值為高,變化多樣,鑄工精美。小平錢中佳品迭現,書法造詣高超。

逝世

1101年是中國北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年,大量歷史名人在此年逝世。以下對該年逝世的歷史名人列舉一二。

蘇軾逝世

1、1101年8月24日,北宋文學家蘇軾逝世。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詞開豪放一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少負才名,博通經史。宋嘉佑二年(1057年)進士,曾官禮部尚書,翰林學士等職。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貶官放逐。蘇軾現存世的文學著作共有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以及大量散文作品。最早的成名文章是嘉祐二年(1057年)應試時的《刑賞忠厚之至論》,最早的一批詩作是嘉祐四年與父親和弟弟合編的《南行集》中的40多首詩,最早的詞則寫於熙寧五年(1072年)。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
蘇軾蘇軾

王回病逝

2、歷代先賢:王回病逝,享年53歲
王回(1048~1101年):字景深,仙遊縣折桂里汾莊(今榜頭鎮雲莊村)人。宋慶曆八年(1048年)生。宋熙寧六年(1073年)進士及第,授江陵府松滋縣令。當地有用活人祭鬼的惡俗,百姓居無寧日,王回赴任後,禁止惡俗,對為首者繩之以法。後改任濠州鹿邑縣令,政績顯著。一年後將調任他職時,鹿邑縣百姓萬人,將其政績報州府及朝廷,請求讓他留任。後因為其友鄒浩辯護,哲宗盛怒,黜免王回的官職,並將其逮捕下獄。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徽宗即位,詔復王回舊職。後被提拔為監察御史,尚未上任病逝。

蘇頌病逝

3、北宋天文學家、藥物學家蘇頌病逝。
蘇頌(1020年—1101年):字子容,福建泉州南安人。北宋天文學家、藥物學家。其祖先在唐末隨王潮入閩,世代為閩南望族。蘇頌博學多才,為官清正,只因思想上因循守舊,在當時風雲變幻的政治舞台上,很難有大作為。他在科學技術上的成績,反倒遠遠勝過了他的政績。
蘇頌獨力編著的《本草圖經》,是一部承前啟後的藥物學巨著,是宋朝最完善最科學的醫藥書。書中繪製了大量的藥物圖形,加以文字說明,準確地記載了各種藥物的產地、形態、性質、用途、採集季節、煉製方法、鑑別方法與配伍、禁忌等,圖文並茂,使用準確方便,開了明代集大成醫藥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之先河。可惜封建統治階級對科技發明不予重視,令此巨著在蘇頌身後亡帙不傳,其內容只能散見於後代諸家本草,其中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作了較多的保留和借鑑,但也未能窺其全貌。
蘇頌一生最大的貢獻還在於複製水運儀象台,在天文與機械製造方面攀登了十一世紀的世界高峰。
水運儀象台”是東漢張衡所創製的天文儀器,可惜已失傳。1088年,蘇頌套用自己豐富的天文、數學、機械學知識,組織科學家韓公廉、周日嚴等,著手進行複製。他吸收了勞動人民使用水車、筒車、桔槔、凸輪等生產機械的經驗,通過精密的理論計算及模型研製,終於在短短的兩年內,於1090年複製成功,把天文觀察、天象演示、自動報時集於一機,把漢、唐“水運儀象台”的功能與製作水平大大地提高了。
水運儀象台水運儀象台

禪師圓寂

4、北宋永春岵山陳普足禪師圓寂。鄉人刻沉香木像敬奉,號“清水祖師”。隨著鄉民遷居,分爐敬祀,現台灣有清水祖師廟60多座。東南亞華僑聚區如馬來西亞檳城著名的“蛇廟”,也供奉清水祖師

遼道宗病逝

5、遼道宗,名耶律洪基(公元1032~1101年),字涅鄰,小字查刺。興宗耶律宗真長子。興宗病死後繼位。在位46年,病死,終年70歲,葬於永福陵(今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巴林左旗西北部)。

歷史記載

遼天祚帝繼位
遼壽昌七年(1101)正月遼道宗逝世後,由其孫耶律延禧繼位,這就是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字延寧,小字阿果,遼大康元年(1075)生,大安七年(1091)為總北南院樞密使事,加尚書令,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天祚帝即位後,當年二月改元乾統,以北府宰相蕭兀納為遼興軍節度使,南府宰相耶律斡特刺兼南院樞密使,耶律和魯斡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稱皇太叔。下令被耶律乙辛所誣陷者,恢復官爵,被籍沒的出籍,被流放的放還,挖掘耶律乙辛等人之墓,剖棺戳屍,誅其子孫。其餘黨子孫,流放邊疆,家屬奴婢分賜給原受害之家。天祚帝還封其祖母懿德皇后及其父耶律濬為大孝順聖皇帝。
宋徽宗親政
宋元符三年(1100)七月初一,向太后下詔罷同聽政。半年後,向太后病逝,宋徽宗正式親理朝政。徽宗親政之初,將新黨安惇、蹇序辰除名,放逐章惇,罷免蔡京,而追復舊黨文彥博王珪司馬光等三十三名元祐大臣官職,改元建中靖國,意欲調和熙豐與元祐黨爭。但不久任用曾布為相,以紹述為名,排斥打擊元祐大臣,重開黨爭之禍。
蔡京(1047——1126),字元長,興化軍仙遊(今福建)人。熙寧三年(1070)進士。元祐初,司馬光為相,盡廢熙寧元豐新法,限期五天,恢復差役法。大臣們都認為時間太緊,無法完成。當時蔡京開封府,只有他如期在開封府所屬各縣改雇役為差役,深得司馬光的讚賞。紹聖初,章惇為相,又改差役為雇役蔡京隨即一改原先的態度,為章惇出謀劃策,重立雇役法。徽宗即位初,為御史所論,奪職提舉洞霄宮,居住杭州。這時,倍受徽宗寵信的宦官童貫奉命去蘇杭搜訪書畫工藝品。在杭期間,蔡京日夜陪伴童貫游遠,討得童貫的歡心。蔡京擅長書法繪畫,童貫就將蔡京所書、畫的屏幛、扇帶等直接送往宮中。徽宗崇奉道教,童貫、蔡京又使人買通道士徐知常與宮中宦官、宮人,在徽宗面前講蔡京的好話,放出空氣,謂非拜蔡京為相不可。於是,徽宗有意起用蔡京建中靖國元年(1101)十二月,復蔡京為龍圖閣直學士,知定州。這時右相曾布與左相韓忠彥意見不合,明爭暗鬥,曾布欲利用蔡京打擊韓忠彥,向徽宗推薦蔡京。崇寧元年(1102)三月,蔡京被召入京,任翰林學士承旨,兼修國史。不到三個月,除尚書左丞。一月後,即崇寧元年七月,除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終於爬上了夢寐以求的宰相職位。
蘇湖採石
建中靖國元年(1101),宋朝廷為修繕皇宮景靈西宮,有司派人到蘇州、湖州採集太湖石四千六百多塊。以後的東南花石綱之役,就是據此發展而成。
建中靖國(1101)五月,蘇頌(1020——1101)卒。蘇頌字子容,泉州同安(今屬福建)人,徙居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慶曆二年(1142)進士。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元祐七年(1092),拜右僕射兼中書侍郎。頌博學洽聞,於天文、曆法、象數、算學、地學及植物學無所不通,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曾與韓公廉等人吸取前人有關天文學方面的知識和齒輪傳動技術上的成就,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座自動運轉的天文鐘水運儀象台,並撰寫了《新儀象法要》一書,記述水運儀象台之結構與原理,對我國古代科技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范純仁逝世
范純仁(1027——1101),純仁字堯夫,仲淹子。有《忠宣集》。
紹聖初,章惇為相後,打著熙寧元豐的旗號,打擊迫害元祐舊臣。蘇軾為人正直,熙寧間雖然反對王安石變法,但元祐初司馬光全部廢除新法時,他又表示不同意見,受到元祐舊黨的疑忌排斥。這時卻被章惇一夥列為舊黨,成為打擊的對象。紹聖元年(1094)四月,新黨以蘇軾在起草制誥中譏刺先朝的罪名,將其自翰林侍讀學士任上貶知英州(今廣東英德)。接著在一個月內連續三次降官,貶為建昌軍司馬,惠州(今廣東)安置。紹聖四年,再貶為瓊州別駕,昌化軍(今海南儋縣北)安置。在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的惡劣自然環境和物質條件下,艱難而又頑強地生活了整整五年。元符三年(1100)向太后聽政期間,寬赦元祐舊臣,蘇軾亦被赦還北遷。在流放嶺南七年中,蘇軾的身心受到極大摧殘,又由於在北歸途中,轉輾顛連,建中靖國元年(1101)六月,在金陵(今江蘇南京)往常州的船上,不幸病倒,當年七月病逝於孫氏宅院,終年六十五歲。蘇軾是繼歐陽修北宋文壇領袖,其文縱橫奔放,揮灑自如,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詩作豐富多彩,清新雄健。詞作豪放清曠,又工書書畫。一生著作宏富。一代文豪謝世,各方痛悼。吳越之民痛哭於市,太學生數百人自動聚集一起到佛舍莫祭。
西夏始立國學
西夏為了提倡漢學,於貞觀元年(1101)宋建中靖國元年開始立國學。設定教授,招收學員三百人。還建立養賢務,提供國學的日常費用,保障學員們的生活。

通鑑記載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建中靖國元年(遼壽昌七年,二月,改乾統元年)
春,正月,壬戌朔,有赤氣起東北,亘西南,中函白氣;將散,復有黑祲在旁。右正言任伯雨言:“正歲之始,而赤氣起於暮夜。日為陽,夜為陰;東南為陽,西北為陰;朝廷為陽,宮禁為陰;中國為陽,夷狄為陰;君子為陽,小人為陰。此宮禁陰謀、下幹上之證。漸沖西,正西散為白,而白主兵,此夷狄竊發之證也。天心仁愛,以災異為警戒。願陛下進忠良,黜邪佞,正名分,擊奸惡,使小人無得生犯上之心,則災異可變為休祥矣。”
癸亥,有星自西南入尾,其光燭地。
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宮使范純仁卒,年七十五。
純仁疾革,呼諸子,口占遺表,命門生李之儀次第之。大略勸帝清心寡欲,約己便民,絕朋黨之論,察邪正之歸,毋輕議邊事,易逐言官。又辯明宣仁誣謗曰:’本權臣務快其私忿,非泰陵實謂之當然。”又云:“蓋嘗先天下而憂,期不負聖人之學,此先臣所以教子,而微臣所以事君者也。”詔贈開府儀同三司,謚忠宣,書碑額曰“世濟忠直之碑”。
純仁性寬簡,不以聲色加人,義之所在,則挺不少屈。自為布衣至宰相,廉儉如一,所得奉賜,皆以廣義莊,前後任子恩,多先疏族。嘗言:“吾平生所學,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盡,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親睦宗族,未嘗須臾離此也。”每戒子弟曰:“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苟能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聖賢地位也。”親族有請教者,純仁曰:“唯儉可以助廉,唯恕可以成德。”其人書之坐隅。
遼主自去臘有疾,正旦,力疾御殿受賀。是日,如混同江。
甲戌,皇太后向氏崩於慈寧殿,遺詔尊皇太妃陳氏為皇太后。
是日,遼主殂於行宮,年七十,廟號道宗。遺詔燕國王延禧嗣位,北面樞密使耶律阿蘇、知樞密院事耶律儼同受顧命。
道宗即位,求直言,訪治道,勸農桑,興學校,救災恤患,粲然可觀。及謗訕之令既行,告訐之賞日重,群邪並進,賊及骨肉,諸部浸叛,用兵無寧歲。唯一歲飯僧三十六萬,一日而祝髮者三千人,崇尚佛教,罔知國恤,遼亡征見矣。
延禧即位柩前,遼群臣上尊號曰天祚皇帝。
丁丑,易大行皇太后園為山陵,命曾布為山陵使。
己卯,令河、陝幕人入粟,免試注官。
二月,壬辰朔,遼改元乾統,大赦。詔:“為耶律伊遜所誣陷者,復其官爵,籍沒者出之,流放者還之。”
丙申,雨雹。
己亥,汰秦、鳳二路兵。
甲辰,始聽政。
乙巳,出內庫及諸路常平錢各百萬,備河北邊儲。
遼主之為燕國王也,道宗以蕭烏納有保護功,命其輔導。烏納數以直言忤旨,遼主初即位,即出烏納為遼興軍節度使,加守太傅。
甲寅,詔貶知揚州林希和舒州,降知隨州張商英為朝奉大夫,右司諫陳佑論其責輕,請重行降黜故也。
丁巳,詔:“潭州安置章惇,責授雷州司戶參軍,員外置。”
先是左正言任伯雨疏曰:“章惇久竊朝柄,迷國罔上,毒流搢紳,乘先帝變故倉卒,輒逞異志。向使其計得行,將置陛下與皇太后於何地!若貸而不誅,則天下大義不明,大法不立矣。臣聞北使言:‘去年遼主方食,聞中國黜惇,放箸而起,稱善者再,謂南朝錯用此人。’北使又問:‘何為只若是行遣?’以此觀之,不獨國人皆曰可殺,雖敵國莫不以為可殺也。’章八上,未報。會台陳瓘陳次升等復極論之,乃有是貶。
初,蘇轍謫雷州,不許占官舍,遂僦民屋。惇又以為強奪民居,下州追民究治,以僦券甚明,乃止。至是惇問舍於民,民曰:“前蘇公來,為章丞相幾破我家,今不可也。”
初,惇之入相也,妻張氏病且死,屬之曰:“君作相,幸無報怨。”既祥,惇語陳瓘曰:“悼亡不堪,奈何?”瓘曰:“與其悲傷無益,曷若念其臨絕之語也!”惇無以對。
任伯雨又言蔡卞惡甚於章惇,遂陳其大罪有六曰:“誣罔宣仁保佑之功,欲行追廢,一也;凡紹聖以來竄逐臣僚,皆卞啟而後行,二也;宮中厭勝事作,卞乞掖庭置獄,只遣內臣推治,皇后以是得罪,三也;編排元佑章疏,被罪者數千人,議自卞出,四也;激怒哲宗,致鄒浩遠謫,又請治其親故送行之罪,五也;蹇序辰建看詳訴理之義,惇遲疑未應,卞以二心之言脅之,惇即日置局,士大夫得罪者八百三十家,六也。卞陰狡險賊,惡機滔天,門生故吏,遍滿中外,今雖薄責,猶如在朝,人人惴恐,不敢回心向善。朝廷邪正是非不得分別,馴致不已,奸人復進,天下安危,殆未可保也。”奏入,不省。
三月,癸亥,以知杭州呂惠卿為觀文殿學士、提舉洞霄宮。
甲子,始御紫宸殿。
乙丑,遼使來告哀,遣謝文瓘上官均往弔祭,黃寔賀即位。
丁卯,遼主命有司以張孝傑家屬分賜群臣。
甲戌,遼主召僧法頤放戒於內庭。
戊寅,以知無以軍陳瓘為著作佐郎、實錄院檢討官。
壬午,以日當食,避殿,減膳,減天下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遼殿直達爾旺哈,知遼主惡直言,心嗛蕭烏納,乃誣告烏納私借內府犀角。遼主命鞫之,烏納奏曰:“臣在先期,詔許日取帑錢十萬為私費,臣未嘗妄取一錢,肯借犀角乎?”遼主愈怒,奪其太傅官,降寧邊州刺史。自是遼廷諸臣益務為柔佞矣。
夏,四月,辛卯朔,日食不見。
甲午,上大行皇太后謚曰欽聖憲肅。乙未,追上欽聖皇太后曰欽慈。
丁酉,御殿,復膳。
壬寅,詔:“諸路疑獄當奏而不奏者科罪,不當奏而輒奏者勿坐。著為令。”
任伯雨初為右正言,半歲之間,凡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權給事中,密諭以少默即為真,伯雨抗論愈力。時曾布欲和調元佑、紹聖之人,伯雨言:“人才固不當分黨與,然自古未有君子小人雜然並進,可以致治者。蓋君子易退,小人難退,二者並用,終於君子自去,小人猶留。唐德宗坐此致播遷之禍,建中乃其紀號,不可以不戒。”既而欲劾布,布覺之,徙為度支員外郎。
是月,遼地旱。
五月,辛酉朔,大雨雹,詔三省減吏號,節冗費。
丙寅,葬欽聖憲肅皇后及欽慈皇后於永裕陵。
庚辰,太子太保、趙郡公蘇頌卒,年八十二。詔贈司空。頌器局閎遠,禮法自持,雖貴,奉養如塞士。明於典故,朝廷有製作,必就而正焉。
丙戌,祔二後神主於太廟。
朝請郎梁寬言:“紹聖之初,奸臣特進,是時不唯朝士革面迎合,雖田舍書生,亦懷觀望捭闔之術。舉人畢漸,廷試對策,欲附會時流以規上第,其言語不顧輕重,有傷事體,傳播四夷,所損不細。又如方天若對策,以不誅南竄大臣家屬為恨,以不沒元佑公相家資為惜。天若,閩中匹夫,於元佑大臣有何宿憾!特以蔡卞用事,欲復其平日私仇。天若者,卞之門人也,鷹犬效力,仆妾事人,其言何所不至!伏見將來科詔不遠,欲乞下禮部司,每遇廷試,戒應舉人立為法,無得狂妄,不答所問。有違此者,罪在考官,然後罷黜此流,所貴少厚風俗。”
癸未,準布、鐵驪貢於遼。
丁卯,以著作郎陳瓘為右司員外郎。瓘力辭實錄檢討官,從之。
丙戌,知樞密院事安燾罷。
舊制,內侍出使,以所得旨言於院,審實,乃得行。後多輒去,燾請按治之。都知閻守勤領它職,祈罷不以告,亦劾之;帝敕守勤詣燾謝。郝隨得罪,或揣帝意且起用,欲援赦為階,燾亦爭之。以老避位,遂出知河南府。將行,上疏言:“東京黨禍已萌,願戒履霜之漸。”語尤激切。
丁亥,以蔣之奇知樞密院事,吏部尚書陸佃為尚書右丞,端明殿學士章楶同知樞密院事。
八月,甲寅,以右司員外郎陳瓘知泰州。
先是瓘進言曰:“神宗有為之序,始於修政事,政事立而財用足,財用足而根本固,此國家萬世之利,而今日所當繼述者也。臣近緣都司職事,看詳內降札子,裁減吏員冗費,以防加賦之漸,為民遠慮,天下幸甚。然今日朝廷之計,正以乏財為患,西邊雖已罷兵,費用不可卒補,遂至於耗根本之財,壞神考之政,加職之漸,兆於此矣。臣職事所及,理不可默,今撰到《國用須知》一本奏聞。”
又進《日錄辨》曰:“臣瓘去年五月十八日對紫宸殿,奏札子云:‘臣聞王安石《日錄》七十餘卷,具載熙寧中奏對議論之語。此乃人臣私錄之書,非朝廷之典也。自紹聖再修《神考實錄》,史官請以此書降付史院。凡《日錄》、《時政記》、《神宗御集》之所不載者,往往專據此書,追議刑賞予奪,宗廟之美,以歸臣下。故臣願詔史官別行刪修,以成一代不刊之典。’其日蒙批付三省,後不聞施行。蓋紹聖史官請以《日錄》降付史院者,今為宰相故也,事之乖繆,無大於此者。臣因以所見撰成《日錄辨》一篇,具狀奏聞。”
是日,瓘與左司員外郎朱彥周謁曾布於都堂,以書責布曰:“尊私史而厭宗廟,緣邊費而壞先政,此閣下之過也。違神考之志,壞神考之事,在此二者,而閣下彌縫壅蔽,人未敢議。它日主上因此兩事,以繼述之指問於閣下,將何辭以對?閣下於瓘有薦進之恩,瓘不敢負,是以論吉凶之理,獻先甲之言,冀有補於閣下。若閣下不察其心,拒而不受,則今日之言,謂之負恩可也。”布讀瓘書畢,爭辨移時。瓘色不變,徐起言曰:“適所論者國事,是非有公議,公未可遽失待士禮。”布矍然改容。瓘又以《日錄辨》、《國用須知》納布而出。
明日,瓘即以此二篇及所上布書具狀申三省、御史台,乞敷奏彈劾,三省進呈,帝顧曾布曰:“如此報恩地邪?”布曰:“臣紹聖初,在史院不及兩月,以元佑所修《實錄》者,凡司馬光《日記》、《雜錄》,或得之傳聞,或得之賓客;而王安石有《日錄》,皆君臣對面反覆之語,乞取付史院照對編修,此乃至公之論。其後紹聖重修《實錄》乃章惇、蔡卞,今提舉史院乃韓忠彥。而瓘謂臣尊私史,厭宗廟,不審何謂也。神宗理財,雖累歲用兵,而所至府庫充積。元佑中非理耗散,又有出無入,故倉庫為之一空。乃以臣壞三十年根本之計,恐未公也。”帝曰:“卿一向引瓘,又欲除左右史,朕不可。今日如何?”布愧謝。而韓忠彥等言:“瓘必欲去,當與一郡。”帝令責瓘,忠彥及陸佃皆曰:“瓘言誠過當,曾布卻能容瓘。”乃出知泰州。
布始欲瓘附己,使人諭意,將大用之,瓘語其子正匯曰:“吾與丞相議多不合,今乃欲以官相餌。吾有一書遺丞相,汝為我書之。”正匯再拜,願得書。瓘喜,旦持入省,甫就席,遽出書。布大怒,信宿,有海陵之命。中書舍人鄒浩、右諫議大夫陳次升皆乞留瓘,不從。
遼主謁慶陵。
九月,己巳,詔:“諸路轉運、提舉司及諸州、軍有遺利可以講求及冗員浮費當裁損著,詳議以聞。”
壬申,遼主謁懷陵。
乙亥,遼主如藕絲淀。
冬,十月,壬辰,遼主謁乾陵。
癸巳,門下侍郎李清臣罷為資政殿大學士、知大名府。
甲辰,遼主上其考昭懷太子謚曰大孝順聖皇帝,廟號順宗;妣蕭氏曰貞順皇后。旋追贈蕭岩壽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耶律薩喇、耶律托卜嘉並追封漆水郡王,蕭蘇薩、蕭托卜嘉並追封蘭陵君王,五人皆繪像宜福殿。又追贈蕭和克龍虎衛上將軍。先是耶律實埒以附太子流鎮州,至是召為御史中丞。
遼主雖追尊順宗,究莫知其瘞所,遼主亦不亟於求之,後遂不建陵寢。
十一月,庚申,以陸佃為尚書左丞,吏部尚書溫益為尚書右丞。
益初知潭州,鄒浩南遷過潭,暮,投宿村寺,益即遣州都監將數卒夜出城,逼使登舟,竟凌風絕江而去。它逐臣在其境內者,如范純仁劉奉世韓川呂希純、呂陶輩,率為所侵困,用事者悅之。
壬戌,以西蕃錫羅薩勒為西平軍節度使、邈川首領。
辛未,出御製南郊親祀樂章。
庚辰,祀天地於圜丘,赦天下。改彰信軍為興仁軍,照德軍為隆德軍。改明年元曰崇寧,以曾布主紹述,從其請也。
壬午,三省奏事訖,曾布獨留,進呈內降起居郎鄧洵武所進《愛莫助之圖》,其說以為陛下方紹述先志,群臣無助之者。其圖如史書年表例,自宰相、執政、侍從、台諫、郎官、館閣、學校分為七隔,每隔旁通,左曰紹述,右曰元佑。左序助紹述者,執政中唯溫益一人,其餘每隔止三四人,如趙挺之范致虛王能甫、錢遹之屬而已。右序舉朝皆在其間,至百餘人。又於左序別立一項,小貼揭去。布密稟揭去臣僚姓名,帝曰:“洵武謂非相蔡京不可,以不與卿同,故去之。”布曰:“洵武所陳,既與臣所見不同,臣安敢與議。”明日,遂改付溫益。益欣然奉行,乞籍記異論之人,於是帝決意用京矣。
十二月,戊子,遼以樞密副使張琳知樞密院事,翰林學士張奉珪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
遼知樞密院使越國公耶律儼徙封秦國公。
儼以諛佞得信任於道宗,及遼主即位,元妃之兄蕭奉先為遼主所眷注,儼舊與奉先相結,益務為逢迎取媚,遼主又寵任之。嘗與牛溫舒有隙,各進所親厚,朋黨紛然。儼恃奉先為內主,溫舒不能勝。
庚寅,以知洪州葉祖洽為寶文閣待制,代呂希純知瀛州;呂希純改知潁州。帝以河朔諸帥皆元佑人,欲盡易之,故希純、祖洽有是命,皆曾布為請也。布初擬召祖洽為侍郎,帝許之;韓忠彥以為不可,乃止。
先是責降者皆得旨以赦恩牽復,唯章惇、蘇轍進呈不行。惇子援刺血上書,帝封援書付曾布,布欲留白,未果。已而於憂人曾誕長書抵布,並奏疏一通,所陳十事,其四言惇有功於國,責太重,當復收用,類皆狂妄語。是日,呈援書,帝頗稱其孝,有憐之之意。布欲且與徙廣南近里一州,帝許之。又以誕所陳事目進呈,帝曰:“須與勒停編管。”既而韓忠彥見之,怒,請除名,送湖南,從之。惇亦不復內徙。
左僕射韓忠彥與曾布異議,布數傾之。忠彥累乞罷相,不許。甲午,遂出居東府,有詔押入。
戊戌,提舉洞霄宮蔡京,復龍圖閣直學士,知定州。
供奉官童貫,開封人,性巧媚,善測人主微旨,先事順承,以故得幸。乃使三吳,訪書畫奇巧,留杭累月,京與之游,不捨晝夜,凡所畫屏障扇帶之屬,貫日以達禁中,且附言語論奏於帝所,由是屬意用京。左階道錄徐知常,以符水出入元符皇后所,太學博士范致虛與之厚,因薦京才可相。知常入宮言之,已而宮妾、宦官合詞譽之,遂起京知定州。
辛丑,以知隨州張商英權戶部侍郎,尋改吏部。
壬寅,知滁州范鏜復職,知澶州。少府少監邢恕、光祿少卿呂嘉問、司農少卿路昌衡,並落分司,恕知隨州,嘉問知蘄州,昌衡知滁州。放歸田裡人安惇、蹇序辰,並散官,予祠。通議大夫林希,追復資政殿學士。尋又詔蔡卞復官,予祠。
乙巳,遼主詔:“先朝已行事不得陳告。”時方治耶律伊遜之黨,其黨多賂權貴以求寬免,遼主不悟,而下此詔。
丙午,奉安神宗神御於景靈西宮;丁未,詣宮行禮。
己酉,降德音於西京,減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癸丑,詔:“章惇親子孫,許在外指射差遣,不得輒至京師及上章疏。”從曾布所請也。
秘書省正字陳師道,性孤介,與趙挺之為友婿,而素惡其人。適預郊祀,天寒甚,衣無綿,其妻就假於挺之家,師道問所從得,卻去,不肯服,遂中寒疾,乙卯,卒。
是歲,以修奉景靈西宮,下蘇、湖二州采太湖石四千六百枚。
河東地震,京畿蝗,兩浙、湖南、福建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