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年

庚子鼠年);元至正二十年;徐壽輝天定二年;韓林兒龍鳳六年;陳友諒大義元年大定元年;越南大治三年;日本南朝正平十五年,北朝延文五年

1360年歷史紀實:趙雍逝世、陳友諒稱帝建漢國、龍灣大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360年
  • 文化紀實:趙雍逝世
  • 又名:元至正二十年
  • 歷史紀實:陳友諒稱帝建漢國
歷史紀事,文化紀事,雜譚逸事,出生,

歷史紀事

正月,張士誠取濠、泗、徐、邳等州。三月,朱元璋征浙東名士劉基、宋濂、章溢、葉琛到建康。劉基曾任元浙東行省都事,因反對招撫方國珍被革職,在青田組織地主武裝,見元璋後,獻先取陳友諒之計。五月,方國珍、張士誠所運糧十五萬石至大都,方出船,張出米。閏五月,陳友諒陷吳太平,守將花雲被俘死。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稱漢帝,年號大義。明玉珍得訊,與陳氏斷絕,自稱隴蜀王。陳友諒率水軍東下攻建康,大敗。吳兵收復太平,進克安慶。陳友諒還江州。吳取信州路。吳設儒學提舉司。九月,陳友諒部將歐普祥以袁州降吳。是年,關先生、沙劉二等軍沒於高麗,餘部東還,後降於元(破頭潘下落有問題。《元史·孛羅傳》言“偽平章左李”求降。《庚申外史》言“惟破頭潘裨將左李……”。《續通鑑》則謂破頭潘及裨將左李均降。諸書都不見有關破頭潘的下文。)。是年,元孛羅帖木兒與察罕帖木兒爭山西,爭戰不息。元政府遣使調解,勸以石嶺為界,雙方都不聽命。是年,福建“義兵”萬戶賽甫丁、阿里密丁據泉州;陳友諒兵攻邵武、汀州、延平諸郡縣。

文化紀事

趙雍逝世
趙雍(1289- 約1360),潮州(今浙江吳興)人。趙孟頫子。能書善畫,不亞乃父。工真、行、草、篆,篆法二李,體勢清勁,真、行、草法其父。山水師董源,尤善人物鞍馬。

雜譚逸事

陳友諒稱帝建漢國
陳友諒,沔陽(今湖北沔陽)漁家子,本姓謝,贅於陳家,故改姓陳。曾為縣吏,與弟友仁、友貴聚眾起義,後投奔徐壽輝,任倪文俊丞相府簿書掾,以功升統軍元帥。太平二年(1357)九月,倪文俊謀殺徐壽輝未成,出逃黃州(今湖北黃岡),陳友諒殺之,遂並其軍,稱宜慰使,後改稱平章政事。年底,陳友諒率軍浮江而下,與趙普勝合攻安慶(今安徽安慶)。天啟元年(1358)正月,安慶城破,元將余闕被殺。安慶扼長江要衝,攻下安慶,不僅可以屏障天完首都漢陽,而且有利於天完紅巾軍在南方的發展。接著,陳友諒乘勝長驅南下,連克龍興(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邵武(今福建邵武)、吉安(今江西吉安)、撫州(今江西撫州)、建昌(今江西南城)、贛州(今江西贛州)、汀州(今福建長汀)、信州(今江西上饒)、衢州(今浙江衢縣)等路,取得重大勝利。天定元年(1359)九月,天完大將趙普勝與朱元璋部將徐達戰於無為、潛山(均在今安徽境內),不利,陳友諒詐許與之會軍,在安慶東殺了趙普勝。十二月,陳友諒迫徐壽輝遷都江州(今江西九江),在城外設伏殺徐壽輝部屬,自稱漢王。1360年五月,陳友諒挾徐壽輝攻打朱元璋占據的太平(今安徽當塗),在采石磯殺死徐壽輝,自稱皇帝,建國號曰漢,改元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張定邊為太尉兼知樞密院事。
龍灣大戰
漢政權建立之後,大義元年 (1360)閏五月,陳友諒率主力順流東下,直搗集慶 (今江蘇南京),使人約張士誠東西夾擊,企圖一舉消滅朱元璋。朱元璋部將康茂才原是陳友諒的故交,利用這一點,朱元璋叫康茂才寫信給他,表示願作內應,引誘陳友諒前來;同時,在龍灣(今江蘇南京西北)埋伏大軍,等待陳友諒進入包圍圈。陳友諒自滿大意,對此深信不疑,率軍來到“約定”地點。朱元璋伏兵四起,陳軍被打得措手不及,戰艦擱淺,死者無算。龍灣之戰,陳友諒幾乎全軍覆沒,倉皇逃回江州 (今江西九江)。朱元璋乘勝奪回太平(今安徽當塗),占領安慶(今安徽安慶)、信州(今江西上饒)、袁州 (今江西宜春)。原天完舊將張志雄、歐普祥等因不滿陳友諒,轉而投降了朱元璋。龍灣戰後,主動權已轉入朱元璋之手,陳友諒的敗亡已是時間問題。張士誠首鼠兩端,沒有前來應約,保存了實力,從而奠定了陳友諒滅亡後吳、周對峙的基礎。

出生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號永樂
明成祖朱棣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今江蘇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建文帝時期削藩,明成祖遂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其侄子建文帝,奪位登基。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明朝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