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鴻儒(明末農民起義首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徐鴻儒(?~1622),明末農民起義首領,山東鉅野(巨野縣徐街)人。自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前後,他與王森王好賢父子聯手,利用"聞香教"(白蓮教的支派)組織農民,秘密活動20餘年。天啟二年(1622年6月19日),率眾在巨野西部、鄆城南部和范縣、催陽起義,自稱中興福烈帝,年號大成興勝,當地農民“多攜持婦子、牽牛架車、裹糧橐飯,爭趨赴之,競以為上西天雲”,用紅中為標誌,義軍發展到10萬多人,先後攻占鄆城、鄒縣、膝縣,掠運河僧船,襲擊曲阜。明王朝驚恐萬狀,命山東總兵楊肇基等領兵鎮壓。義軍分散作戰,被各個擊破。徐鴻儒被迫率萬餘人轉戰到鄆城南飛集一帶,陷入重圍,寧死不屈,全部壯烈犧牲。徐鴻儒及家人被俘後全部遇害。飛集的"萬人坑"即是義軍埋骨地。

基本介紹

  • 本名:徐鴻儒
  • 別稱:徐誦
  • 所處時代:明末
  • 出生地:山東巨野
  • 去世時間:1622年
  • 主要成就:農民起義
起義,失敗,

起義

徐鴻儒﹐本名徐誦﹐山東鉅野縣人﹐後遷居鄆城。早年參加白蓮教。萬曆末,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賦稅徭役不斷增加﹐社會矛盾日趨激化。他以白蓮教教義組織民眾﹐聚眾至數千人。被山東﹑南北直隸﹑河南﹑山西等省信徒推為教主﹐約定各地於天啟二年(1622)八月起義。但是年春被人告發﹐不少骨幹被捕。徐鴻儒遂於五月提前在徐家莊樹旗起義。起義軍占領鄆城﹑鉅野交界處的梁家樓一帶﹐擁立徐鴻儒為中興福烈帝﹐建號大乘興勝﹐設立官職﹐建立政權。義軍多頭纏紅巾﹐眾至萬餘人﹐先後攻占鄆城﹑鉅野等地。同時﹐其它白蓮教首領沈智﹑夏仲進﹑張柬白﹑侯五﹑周念庵﹑孟先漢等﹐也分別攻占滕縣鄒縣嶧縣(今棗莊東南)等縣城及漕運要道夏鎮﹐並進攻兗州﹑曲阜﹑郯城等地﹐很快控制了山東境內運河兩岸的廣大地區﹐阻截漕運﹐多次重創官軍。

失敗

由於起義準備不足﹐加之明廷派大軍合力進剿﹐七月﹐各友軍先後失敗﹐鄆城﹑鉅野失守。徐鴻儒等在形勢不利的條件下﹐仍固守鄒縣滕縣﹐與官軍抗衡。明軍調集山東﹑北直隸等地的大量官軍﹐圍徐鴻儒軍於滕縣。九月﹐徐鴻儒糧盡援絕﹐突圍不成而被俘﹐十二月在北京被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