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6年

記錄發生在1456年的重大事件。威爾斯王子愛德華於1484年4月在米德勒姆城堡病逝,安妮‧內維爾承受喪子之痛,亦於翌年病故,死後葬於西敏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1456年
  • 外文名:Ad 1456
  • 中國紀念:明朝景泰七年
  • 中國統治皇帝:明代宗朱祁鈺
中國紀年,本年年表,大事記,出生,逝世,歷史大事,苗民蒙能起義,廣西桂林府、湖廣黃梅縣瘟疫,《寰宇通志》編成,聶大年逝世,孔文英逝世,工匠遷官侍郎,嚴懲攬納錢糧者,鄒來學逝世,科考徇私論爭,景帝禮聘吳與弼,陳祚逝世,

中國紀年

1456,明朝景泰七年。

本年年表

大事記

梁贊大公:瓦西里·伊萬諾維奇 1456年 - 1483年
1456年德國人約翰?古登堡借鑑中國印刷術發明了鉛活字和手壓印刷設備,印成了42行本的《聖經》。

出生

安妮‧內維爾(英語:Anne Neville,1456年6月11日-1485年3月16日),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的王后。
她是沃里克公爵理察·內維爾(Richard Neville)與妻子安妮·比徹姆(Anne Beauchamp)的幼女,於沃里克城堡(Warwick Castle)出生。由於沃里克公爵並無子嗣,她與其姊伊莎貝爾·內維爾(Isabel Neville)被視為沃里克公爵的繼任者。年幼時居於米德勒姆城堡,並認識了當時寄居城堡、愛德華四世的幼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
安妮·內維爾十四歲時,沃里克公爵因伍德維爾家族的崛起,與愛德華四世反目成仇,轉而支持蘭開斯特家族亨利六世奪回王位。當時伊莎貝爾·內維爾已與愛德華四世的二弟、克拉倫斯公爵喬治成婚。為了鞏固雙方聯盟,安妮·內維爾被許配予亨利六世安茹的瑪格麗特的獨子、威斯敏斯特的愛德華。他們在1470年12月13日於法國成婚。
沃里克公爵雖然成功使亨利六世復位,卻在班列特戰役被約克家族殺害。其後安茹的瑪格麗特與威斯敏斯特的愛德華夫婦等人回到英格蘭,與約克家族在蒂克斯伯里展開激戰,威斯敏斯特的愛德華戰死。為了占據沃里克的所有財產,克拉倫斯公爵喬治把安妮·內維爾帶至倫敦家中,喬裝成廚房女傭以掩人耳目。
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對沃里克的財產虎視眈眈,於是從克拉倫斯公爵喬治家中救走安妮·內維爾。兩人於1472年成婚,婚後二人定居米德勒姆城堡,育有一子,取名愛德華。
1483年,格洛斯特公爵理查以愛德華四世與王后婚姻無效為由,剝奪愛德華五世的繼承權自立為王,是為理查三世,安妮·內維爾被立為王后,獨子愛德華則為威爾斯王子。
威爾斯王子愛德華於1484年4月在米德勒姆城堡病逝,安妮‧內維爾承受喪子之痛,亦於翌年病故,死後葬於西敏寺。
恭惠王后(공혜왕후,1456年-1474年),本貫清州韓氏,朝鮮第9任王成宗的元妃,第8任王睿宗元妃章順王后同母妹,父親為韓明澮,母親為閔氏。
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原名佐伊·帕萊奧洛吉娜(希臘語:Ζωή Παλαιολόγου,俄語:Софья Фоминична Палеолог,1456年-1503年4月7日), 莫斯科大公夫人,末代拜占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和俄羅斯大公伊凡三世的第二任妻子.
她的父親是托馬斯·帕萊奧羅古斯,摩里亞的專制者。年奧托曼帝國的穆罕默德二世征服摩里亞後,她和她的兄弟被帶到了羅馬. 在羅馬她的希臘式名字佐伊改成了索菲婭。1469年,教皇保羅二世將她嫁給俄羅斯君主以試圖統一天主教和東正教教會。鰥居的俄羅斯王公悄無聲息地舉辦了婚禮,並且傲慢地將索菲婭安置在the Dormition Cathedral教堂(1472年11月12日)。紅衣主教約翰內斯·貝撒里昂被教皇派遣去莫斯科,但是顯然未能完成他的使命。
若干年後,索菲婭開始對她年老的丈夫施加影響力,她向克里姆林宮廷傳播拜占廷儀式和煩瑣禮節,莫斯科是第三羅馬的觀念也是她所影響的。在她去世前,她成功地使她的兒子瓦西里繼承了王位,而不是早先預計的,伊凡三世的孫子德米特里。除瓦西里三世只有她的第五個兒子斯塔里察的安德烈留有後代
郭詡(公元1456~約1529年),字仁弘,號清狂,江西泰和人。專力於書畫,多游名山。弘治中征入京師,授錦衣官,固辭不就。善畫寫意人物,信手點抹,筆勢飛動,尤其擅長雜畫小品,筆墨簡括,用沒骨法畫花鳥,頗有生趣。作品有〈雜畫冊〉,〈人物仕女圖卷〉。
朱見浚(1456-1527),安徽鳳陽人,明英宗第七子,母宸妃萬氏。景泰七年六月初九日生,天順元年(1457)三月初六日,兩歲時被封為吉王。成化十三年(1477)九月十九日就藩長沙府。在位七十一年,於嘉靖六年(1527)七月二十日薨,年七十二歲。諡號簡王。
林長娘(1456—1536)德化縣在坊里瑤台社(今城關寶美嶺兜)人。明代耆民林德茂愛女,熱心公益、樂善好施者。
長娘生於明景泰七年(1456)。賦性沉默寡語,意志堅毅,孝於父母,疼愛弱弟。母早逝,待幼弟宗源愛撫備至。父德茂,年老體衰子幼。至長娘17歲,宗源8歲,德茂病重不起。德茂病中一再惦念,自己去世後,幼兒無人撫育,難於成人,萬分痛楚,臨終之時,含淚忍痛問於女兒長娘:“汝能不字,為我撫而弟使成立乎?”時長娘雖年輕幼稚,但深明父意,泣不成聲,噙淚立下“願守父命”之誓言。
德茂去世後,姐弟相依為命,孤苦伶仃。長娘含辛茹苦,以父母般愛心慰撫幼弟,知其饑寒,送他上學,教其為人,勉其奮進,繼承父志,樂於助人。宗源長成後,又為他操辦婚事成家。這時,長娘始釋重負,安下心來,認為是完成先父臨終之殷切囑託,可以告慰雙親於九泉之靈。
長娘在撫育幼弟成長的漫長歲月,自己早已婷婷玉立待嫁,很多人為她提親,她始終以父親臨終囑託為己任,一一拒絕。而待宗源長大成家,自己早已錯過人生最寶貴的青春年華,終獨居一生。
宗源長成,事姐如母。長娘一生勤儉,長年累月,稍有積余。時德化城關南北通衙的“化龍橋”(今稱雲龍橋)被洪水沖毀,年久失修,行人備嘗涉水之苦。長娘弟宗源急公好義,於弘治三年(1490)帶頭捐款倡修,長娘傾囊捐出平日女紅所積白銀200兩(折合銀元近300元),以促橋樑之築成。弘治十三年(1500),又捐助修建永春縣東關橋
李遜學(1456-1519),字希賢,號悔齋,河南上蔡縣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弘治九年(1496)升浙江按察司僉事。改陝西,進副使。後三任山東學政,所至務崇寬厚,頗得士心。正德三年(1508)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次年,入翰林院兼侍講,進戶部右侍郎,提督倉場。不久,任禮部左、右侍郎。正德十年進為南京禮部尚書。正德十一年,以奉賀表入京,改為禮部尚書。正德十二年兼學士,掌詹事府事,入內閣,專管誥敕。並奉命教授庶吉士。正德十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卒於官,年六十四,贈太子太保,諡文簡。
楊循吉(1456~1544) 明代文學家。字君卿,一作君謙。吳縣(今屬江蘇)人。成化二十年(1484)進士,授禮部主事。因病歸,他結廬於支硎山下,以讀書著述為事。武宗駐蹕南京,召他作《打虎曲》,又作樂府、小令等,不授官而視他為俳優,他以此為恥辱,不久辭歸。嘉靖中,曾獻《九廟頌》和《華陽求嗣齋儀》,晚歲落寞,更潔身自好。楊循吉論詩,主張:予觀詩不以格律體裁為論,惟求直吐胸懷、實敘景象,婦人小子皆曉所謂者,然後定為好詩。其他□□攢簇,拘拘拾古人涕唾者,亦木偶之假線索以舉動者,吾無取焉。大抵景物不窮,人事隨變,位置遷易,在在成狀,古人豈能道盡不復可置語?清篇新句,目中競列,特患吟喔不到耳!(《朱應辰詩序》)這種主張指導著他的創作實踐。楊循吉的詩作多數是敘寫自己生活中的點滴感受、瑣碎小事。如《都下將歸述懷》、《贈王君》就是說明自己因病辭歸的情況。有人懷疑他致仕並非是因病,他回答說:君以我樂山林耶?我非忘世愛隴畝。衙門晨入酉始出,力不能支空嘆愀。初次吃到家中的楊梅、新蓋小屋、頭上幾絲白髮、道中一夜秋雨,他都入詩。這類詩作直抒胸臆,樸素自然。但由於缺乏應有的構思和必要的錘鍊,詩味不濃。至於他好釋典而生髮出的一些詩作,更如禪家語錄,寡然無味。另外,他的古文簡潔古峭,講究結構。楊循吉著有《松籌堂集》、《都下贈僧詩》、《菊花百□》、《齋中拙詠》、《南峰樂府》、《燈窗末藝》、《攢眉集》、《蘇州府纂修識略》、《奚囊手鏡》等。

逝世

杜拉德·布蘭科維奇(塞爾維亞語:Ђурађ Бранковић,1377年 - 1456年),塞爾維亞君主,布蘭科維奇王朝創始人,1427年至1456年在位。
匈雅提·亞諾什(匈牙利語:Hunyadi János,1387年 - 1456年8月11日),特蘭西瓦尼亞總督、匈牙利王國大將軍和攝政,馬加什一世之父。
皇后,明景帝朱祁鈺第二任皇后懷獻太子朱見濟生母。景泰三年,原來的汪皇后觸怒於景帝,景帝廢黜汪後,而改立杭氏為皇后。景泰七年,杭氏崩,謚曰肅孝皇后。後來,明英宗復位為帝(天順年間),削去杭氏的皇后號,毀所葬陵墓。明代只承認汪後為景泰正室,無一朝承認杭氏。
雅克·柯爾(Jacques Cœur,1395年-1456年11月25日)15世紀法國商人,查理七世的財長,開闢了法國至累范特之間的貿易渠道。
惠嬪楊氏(?年-1456年)朝鮮世宗後宮嬪妃,父為楊景
楊氏在世宗時為從一品貴人,並為世宗生下三名王子,漢南君李㦕、壽春君李玹、永豊君李瑔。文宗即位後晉升為正一品的惠嬪,由於她在文宗過世後力保端宗即位,因此端宗特別將她接回宮中,由她處理後宮事務,並幾次賞賜她房屋及田地,但她卻藉此橫行霸道,朝廷大臣履次上奏,端宗雖然不忍責罰,但為了壓制楊氏,便將文宗後宮貴人洪氏升為肅嬪,取代楊氏處理後宮事務。
世祖即位後,楊氏等於失去了靠山,朝廷大臣更是不斷彈劾她的所作所為,世祖便下令將她廢位流放到外地,並收回她所有的家產,直到肅宗時才恢復她的封號。正祖賜謚愍貞,號愍貞嬪,不過目前仍習慣稱她為惠嬪楊氏。

歷史大事

苗民蒙能起義

廣通王朱徽煠既廢,苗民領袖蒙能發動湖廣苗民起義,集起義軍三萬餘人,攻取龍里、新化、銅鼓諸城,蒙能自稱“蒙王”,明朝官兵屢次鎮壓均不成。景泰六年(1455)十一月,景帝命南和伯方瑛為平蠻將軍,充總兵官前往鎮壓。景泰七年(1456)十二月,蒙能率眾攻平溪衛,都指揮鄭泰等抗拒,蒙能中火槍死。方瑛遂進兵沅州,連破鬼板等一百一十餘寨,起義遂告失敗。

廣西桂林府、湖廣黃梅縣瘟疫

景泰七年(1456)五月,廣西桂林府疫,民男婦死二萬餘人。湖廣黃梅縣今年春夏瘟疫大作,有一家死三十口,計三千四百餘口;全家絕滅有七百餘戶。

《寰宇通志》編成

景帝朱祁鈺即位之初,即命大學士陳循等,根據永樂年間集錄的地理之類的書籍、資料,編輯整理成書,至景泰七年(1456)五月書成,名《寰宇通志》。景帝親自作序,頒行天下。全書共一百一十九卷,分兩京、用布政司,司下轄府州縣,再分別立建置沿革、郡名、山川、形勝、風俗、土產、古蹟、人物等三十門。系明代地方總志。天順五年(1462)四月《大明一統志》成,即毀《寰宇通志》版,因而傳世甚稀,有《玄覽堂叢書續集》收錄。

聶大年逝世

聶大年(1402-1456)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明畫錄作錢塘(今杭州)人。景泰(一四五零至一四五六)間用蘆起為仁和訓導。入翰林。博涉群書,篤意古文及唐人詩。書法李邕趙孟頫,能自運,俊爽可愛。畫山水,宗高克恭,落墨不凡,頗得清淡之趣。

孔文英逝世

孔文英(?-1456),字世傑,陝西安化人。永樂十七年(1419)進士授江西廬陵知縣,遷浙江道監察御史,調河南道。正統初年,廷臣薦其堪大任,英宗賜其食五品祿仍為御史。正統五年(1440),升湖廣按察使。景泰元年(1450)轉為大理寺卿,鎮守紫荊關督練軍馬。景泰六年,召還,進刑部左侍郎理部事。時黃巖縣有專門訴訟之人,構捏齊民三千人,相聚為非,文英奉敕拘問,一訊致其得其羅織之情,獨械為首一人,至京處治,其餘全部遣歸。中外服其明果。景泰七年(1456)五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三。

工匠遷官侍郎

景帝即位數年,營建數起,工役繁興。當時蒯祥以木匠,陸祥以石匠,俱授軍功例累遷太僕寺少卿。景泰七年(1456)秋七月二十三日,擢為工部侍郎,仍奉命督工匠。時稱“匠官”。

嚴懲攬納錢糧者

景泰七年(1456)六月二十五日,景帝根據刑部尚書俞士悅奏陳,鑒於攬納錢糧者日益增多,榜示禁例,嚴加懲治:攬納錢糧及騙其財物者,正犯枷號一月,滿日杖一百,全家戍極邊之地。

鄒來學逝世

鄒來學(1402-1456),字時敏,湖廣麻城人。宣德八年(1433)舉進士,授戶部主事,升員外郎。從靖遠伯王驥征麓川,以功升郎中,再遷通政司右參議,督永平山海糧儲。正統十四年(1449),也先進犯京師,鄒來學升右僉都御史提督永平、山海軍務及巡視畿甸、東北諸關隘。鄒來學能以權制蒞事,被稱為最稱職之巡撫。景泰四年(1453),升左副都御史,奉命兼制居庸、倒馬、牡羊、龍泉等關。六年正月改撫應天。景泰七年(1456)七月二十九日卒於官,年五十五。

科考徇私論爭

景泰七年(1456)順天鄉試,翰林劉儼黃諫為考官。榜揭,大學士陳循之子陳瑛、王文子王倫皆不中。八月二十八日,陳循等以私憾構訐劉儼等,劾其校閱不公,請如洪武間治劉三吾等罪之並重新開科考試例,欲藉此置其於死地。景帝詔命禮部會同大學士高谷複閱。取已考中之徐泰等,有優於瑛、倫者,有相等者,亦有不及者,惟第六名林挺朱卷無評語,亦無私弊,應以疏忽論處。高谷對景帝奏陳:大臣子弟與寒士奔進已不可取,況且他們又不安於義命,竟然欲藉此加罪於考官?景帝欲兩全。九月,賜瑛、倫為舉人,準來年一體會試。已中之舉人惟黜林挺,其他均不再議。於是六科給事中請論陳循、王文之罪。張寧上疏謂:宋朝范質為相,其從子求奏遷秩,范質作詩戒之,以此比之陳循、王文,賢不肖何如?況應試者千八百餘人,而中式者一百三十五人。倘一概援例乾進,豈不敗壞科舉之制?請治陳循、王文之罪,仍將陳瑛、王倫照不中發回原籍。這時高谷亦請致仕,景帝慰留,仍原宥陳循等而不問其罪。王文本來為高谷引薦,自從入閣後,卻與陳循黨比。高谷持正不阿,多次為陳循、王文所排擠。由此閣臣之間益不相協,朝政不清。

景帝禮聘吳與弼

景泰七年(1456)十一月初二日,監察御史陳述舉薦江西處士吳與弼吳與弼年十九,見《伊洛淵源圖》,慨然嚮慕,遂罷舉子之業,盡讀《四書》、《五經》及洛、閩諸錄,數年不下樓。家貧,親自耕作以餬口,非其義則一介不取。四方來求學者甚眾,吳與弼教誨不倦。正統末年,御史塗謙、撫州知府王宇、山西僉事何自學先後推薦入仕,與弼俱不出。吳與弼曾嘆曰:“宦官,釋氏不除而欲天下大治,難矣!”至是陳述請禮聘之,俾之侍經筵或備成均教士之選,於是景帝詔命巡撫都御史韓雍禮聘並送吳與弼來京師,然與弼竟不至。

陳祚逝世

陳祚(?-1456),字永錫,蘇州府吳縣人。永樂初進士。選庶吉士,授御史,擢河南參議。永樂十五年(1417)疏言建都北京非便,謫為均州太和山佃戶。躬耕力作,處之晏然。宣德二年(1427),擢御史,巡按福建,地方大吏多被其彈劾,閩人稱頌。又疏勸勤聖學:帝王之學在於明理,明理之道則在於讀書。真德秀《大學衍義》一書,聖賢格言,無不備載。願皇上於聽政之暇,命儒臣講說,沒有大的緣故,不得中斷。使您得以知道古今為何而治,政事如何得民心,必能開廣聰明,增光德業,疏還邪佞,天下人民受福無窮矣。宣宗見疏大怒曰:豎儒謂朕未讀過《大學》耶?敢如此輕我,不可不誅。械之並其家屬俱下獄,禁系五年,其父竟瘐死。英宗立,陳祚得釋復官。再巡按湖廣。當時太監王振用事,法務嚴峻,陳祚上言:近者法司定罪,多違定律。如侍郎吳璽誤舉主事吳輒,宜坐貢舉非其人罪,卻坐以奏事有規避律斬。及吳軏自經死,獄官獄卒之罪應遞減,卻授不應為重罪,一概杖之。一事如此,餘事可以推想而知。英宗以為然,以其奏章示法司。不久改南京,遷福建按察使僉事,貪官污官望風解綬。天下毋問識與不識,皆推其正直。景泰七年(1456)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