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姓

扈姓

扈姓,扈 通 戶 ,部分 扈 姓已簡寫成 戶 姓,中國的一個姓氏,人數較少,扈,今存陝西省戶縣。夏代為有扈氏國,地點在今戶縣北二里。《左傳·昭公元年》:“趙孟曰:夏有觀扈。”即此。關於扈,《說文·邑部》:“扈,夏後同姓所封,戰於甘者。從邑,戶聲。“本義為古國名,夏後氏屬國。《爾雅·釋山》:“卑而大,扈。”郭璞註:“扈,廣貌。”邢昺疏:“言山形卑下而廣大者名扈。”時人以聚落坐落在大山腳下,便取“扈“為聚落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扈
  • 外文名:Hu
  • 百家姓排名:314
  • 歷史人物:扈爾漢、扈永通
  • 起源:陝西戶縣
  • 別名:戶姓
姓氏起源,淵源一,淵源二,淵源三,淵源四,淵源五,改考,改蒲氏,改乾氏,發源地,陝西戶縣,地名釋義,遷徙,分布,家譜,字母拼寫,圖騰,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訓,宗祠通用聯,四言通用聯,五言通用聯,六言通用聯,十言通用聯,字輩,歷史名人,當代名人,

姓氏起源

扈(Hù)姓源出有:

淵源一

源於姒姓,為大禹王的後代,以國名為氏。
據《風俗通》、《左傳》、《漢書》等載,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的夏朝,自稱夏後啟。這種做法,破壞了傳統的禪讓制度,引起了一些諸侯國的不滿。其中有一個諸侯國有扈氏,也是大禹的後人,受封於扈(今陝西省扈縣一帶),建立扈國有扈氏首領覺得有責任維護傳統制度,於是就起兵討伐夏後啟。啟立即召集天下諸侯興師鎮壓。由於大禹剛死不久,諸侯們對禹的豐功偉大績還記憶猶新,都願意出兵助啟,所以啟就占了優勢。雙方軍隊在甘(戶縣南一帶)相遇。交戰前,啟對部下發布了一篇誓師辭,這就是收在《尚書》中的《甘誓》,其中列舉了有扈氏的罪狀,並公布了作戰計畫及賞罰規定。戰鬥開始後,儘管有扈氏人人英雄奮戰,但畢竟寡不敵眾,結果戰敗。夏後啟趁勢滅掉了有扈氏。有扈氏人,後來以原國名命姓,稱為扈氏。史書說他:知義而不知宜。扈氏後又分為戶、鄠二姓,其實扈、戶、鄠三字音同字異,實為一姓。戶姓由扈字去邑而為戶,鄠姓因秦改扈為鄠而成姓。

淵源二

出自鮮卑族三字姓扈地乾氏所改。據《魏書·官氏志》載,南北朝時,後魏代北鮮卑族有三字姓扈地乾氏,進入中原之後,改為扈、乾兩姓。 扈氏祖宗:有扈氏。扈又作戶、鄠。相傳為夏之諸侯。姒姓,啟之庶兄所封。禹傳位與啟,不服,與啟戰於甘(今陝西省戶縣境),戰敗被滅(《史記·夏本紀》)。其故地在今陝西戶縣北。一說禹曾用兵攻伐(《莊子·人間世》)。根據《風俗通》記載,夏朝有扈氏的後代,是以國為氏的姓氏。根據《通志·氏族略》的記載,扈氏出自姒姓,是夏時的諸侯,夏時為崇扈,秦時改為雩,國亡後子孫就以國為姓,稱為扈氏。而根據《史記》上記載,中國的扈氏家族,是當年與夏啟奮戰的“有扈”的後裔。有扈是當時的一個國家,位於陝西省雩縣的北方。他們被夏禹征服之後,就變成了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並且入境隨俗,逐漸“以國為氏”,而姓了扈。
扈姓

淵源三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 滿族扈倫納喇氏通古斯語為Hulunnara,漢義“盔頂”,以扈倫河名為部名,因以稱氏,後蒙古酋長星根達爾漢滅扈倫納喇部,兼併其民眾,遷徙葉赫河岸為葉赫部,以部為氏,改稱葉赫氏,滿語為Yehe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後與哈達部烏喇部輝發部各自在扈倫地區建立割據政權,史稱“扈倫四部”,後皆為後金天命汗(清太祖)佟·努爾哈赤所統一。清朝中葉以後,扈倫納喇氏的主要分支葉赫氏、扈倫氏、納喇氏等,多冠漢姓為扈氏、葉氏、那氏、納氏等。
⑵. 滿族瑚錫哈哩氏,亦稱祜什哈禮氏、瑚克沙哈里氏,滿語為Husihari Hala,以地為氏,世居瑚錫哈理(今黑龍江寧安東北部)、依蘭費爾塔哈(今吉林市西南二百五十公里處)、三姓(今黑龍江依蘭)等地。後有赫哲族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滿族、赫哲族氏、錫伯族瑚錫哈哩氏多冠漢姓為扈氏、華氏、關氏、胡氏等。
⑶. 滿族科奇哩氏,亦稱柯齊禮氏、郭齊里氏,滿語為Keciri Hala,世居瓦爾喀阿庫里(今烏蘇里江上游支流俄羅斯境內阿庫里河流域)等地,所冠漢姓為扈氏。
⑷. 滿族托和囉氏,亦稱托科羅氏、托活絡氏、脫闊羅氏、托忒克氏,滿語為Tohoro Hala,漢義“套馬”或“把袋子馱在馬背上”,世居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烏喇(今吉林永吉)、葉赫(今吉林梨樹)、喀穆(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東南)、奧里迷(今黑龍江同江)、畢瞻(今黑龍江畢瞻河流域)、松花江與黑龍江沿岸。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晚期以後多冠漢姓為扈氏、陶氏、托氏、妥氏等。

淵源四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回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扈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扈氏,世代相傳至今。詳實情況,有待進一步考證之後,再予以補充刊載。

淵源五

源於官職,出自古代官吏農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上古時期少昊設立負責農政的官員為農正,全稱為“春扈氏農正”。據史籍《史記·三代世表》的記載,到了堯帝時期,“堯立后稷,以為大農,姓之曰姬氏。”大農就是當時主管農政的官職。

改考

改蒲氏

關於蒲氏的得姓經過,《十六國春秋》的《前秦錄》上有一段記載,說明得最為清楚:“其先有扈氏之苗裔,其後家池生蒲,長五丈,時感異之,謂之蒲家,因以為氏焉。”另外,《晉書苻洪傳》也指出:“其先家居池中生蒲,皆長三丈,因號蒲家,遂以為氏,後為苻氏”。
當時,不管蒲氏先人家池中的蒲,究竟是五丈高還是三丈高,這種情形的確令人驚異,則是完全一樣的。蒲姓的人得姓於此,也真可以說是饒有趣味了。
蒲氏血緣所出的有扈氏,根據考證,是上古聖君夏禹的苗裔,三代以後,世代都是西羌的酋長。正由於他們世居西羌,又出現於南北朝所謂胡人紛紛入侵中原的時候,所以常常被人誤會他們也是外來的胡人,造成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實際上,蒲姓的人都是名正言順的炎黃子孫。
蒲氏為黃帝的子孫,而不是後來外來的種族,可以在《路史》一書上找到有力的證據,該書指出:“系出姒姓,有扈氏後,世為西羌酋長。”
上古的另一位聖君虞舜的後裔之中,據說也有以蒲為氏的。《萬姓統譜》一書指出:“夏封舜於蒲州,因氏,望出河東”之說。
古時以蒲為名的地方,大致有兩處,一處在河南省長垣縣,是春秋時代衛國之地;另一處在今山西省(左耳旁+顯)縣的西北,俗名斬祛垣,則是當時晉國的一個邑。以蒲為姓的虞舜後裔,究竟跟這兩個地方有沒有直接的關聯,就沒有確實的資料可資考證了。
聊齋志異》,多年以來膾炙人口,深入民心,是一部不朽文學名著,而大家都知道,該書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蒲松齡。蒲松齡是前清康熙年間的山東淄川人,一生肆力古文,悲憤感嘆,自成一家,而且著述甚富,是歷史上有名的傑出文學家之一。他的成就,當然更是後世每一位蒲姓人士的共同光榮。

改乾氏

據史籍《魏書·官氏志》中的記載,南北朝時期,後魏代北鮮卑族有扈地乾氏部落。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之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在其過程中,改鮮卑族姓氏為漢姓,扈地乾氏部落在此期間改為漢姓扈氏、乾氏兩種姓氏,逐漸融合到漢族之中,世代相傳至今。

發源地

陝西戶縣

【扈】姓發源地:陝西戶縣簡史【酆】(feng)
《史記》所涉及戶縣之處,大概分為兩類:一是介紹山川河流城市時涉及到的;一是闡述歷史事件時涉及到的。由這些零碎的語言中,大概可以勾畫出先秦時代戶縣的地理沿革:
戶縣古稱扈、鄠(《訓纂》云:戶、扈、鄠三字,一也)。其地處秦嶺北麓,關中腹地,東臨灃水,北依渭河,城西有澇河,周、秦、漢、唐皆京畿之地。(見《史記·夏本紀》)
夏之前,戶縣稱鄠國,屬有扈氏有扈,姓)。《百家姓溯源》認為,扈(戶)姓即起源於此。《漢書·地理志》記載:“鄠,古國,有扈谷亭。扈,夏啟所伐。酆水出東南,又有勞水,皆北過上林苑入渭。有萯陽宮,秦文王起。”鄠國在地理上位於雍州地界。《尚書·禹貢》記載,禹分天下為九州,渭水流域屬雍州,土色泛黃,田地肥沃程度天下第一。
另外,戶縣還有一部分屬崇國。崇國是一個很古老的國家,《正義》上解釋“崇國是受夏鯀(禹的父親)所封,虞(舜)、夏、商、周皆有崇國,崇國蓋在豐鎬之間。”商末時崇國的國君是崇侯虎鳳鳴岐山,隨著姬氏的興起,崇國一直充當著阻擊姬氏的角色。周文王姬昌在他逝世的前一年攻占了崇國,將都城從岐下遷到豐。這段故事記載在《史記》中,在下文中將詳細講述。(見《史記·周本紀》)
西周時,以首都鎬京為中心,沿著渭水下游和黃河中游劃出一塊廣大的土地,稱為“王畿(jī)”,由國王直接統治。戶縣屬王畿之地。
秦時,以郡縣制代替分封制,首都鹹陽周圍屬於內史郡,又稱秦內史。戶縣屬內史郡。漢襲秦制,但將秦內史分為京兆尹左馮翊和右扶鳳。戶縣屬右扶風上林苑(皇家狩獵之地)在其境內。(見《漢書·地理志》)
一《史記》中在地理方面涉及到戶縣的內容主要是:
1.灃河澇河
《史記·夏本紀》:涇屬渭汭。漆、沮既從,灃水所同。《索隱》解釋:“灃水出鄠縣南。”“灃水出右扶風鄠縣東南,北過上林苑。”意思是:涇、漆、沮、灃等水都流入渭河
《史記·封禪書》:霸、產、長水、灃、澇、涇、渭皆非大川,以近鹹陽,盡得比山川祠,而無諸加。
《正義》解釋:“灃水源在雍州長安縣西南山灃谷。”
《集解》解釋:“澇,音勞。水名,在鄠(hù)縣界”。
括地誌》云:“雍州鄠縣終南山,灃水出焉。”
意思是:灞河、滻河、長水、灃河澇河涇河渭河都不是大河,但因為靠近鹹陽,所以享受著名山大川級別的祭祀。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終始霸滻,出入涇渭;酆鄗潦潏。
《索隱》解釋:酆鄗(feng hao),豐鎬。張揖云:“豐水出鄠縣南山豐谷,北入渭。鎬在昆明池北。”郭璞云:“鎬水,豐水下流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云: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兮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八川分流”即涇、渭、灞、滻、豐、鎬、澇、潏八水,唐時曰:“八水繞長安”。
2.酆、鎬
《史記·周本紀》:明年,伐崇侯虎。而作豐邑
《集解》解釋:“豐在京兆鄠縣東,有靈台。鎬在上林昆明北,有鎬池,去豐二十五里。皆在長安南數十里。”
《正義》解釋:“周豐宮,周文王宮也,在雍州鄠縣東三十五里。鎬在雍州西南三十二里。”
周文王姬昌伐甘,遷都於酆(ln feng)。後來,武王又遷都於鎬。灃水西稱酆京,灃水東稱鎬京,史稱“酆鎬二京”。酆、灃、豐,皆一字。個人傾向於使用“酆”字。《說文解字》中解釋:左耳旁土山右耳旁表城邑。所以在漢語中,都、鄴、郢等城市名皆右耳旁;陵、隴等皆左耳旁。因而,“豐”和“灃”容易和灃水造成混亂,使用“酆”字比較合理。《史記·魯周公世家》: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豐,朝者,舉事上朝,將即土中易都,大事,故告文王、武王廟
《集注》解釋:周,鎬京也。豐,文王廟所在。
《索隱》解釋:豐在鄠縣東,臨豐水,東去鎬二十五里也。
由此可見,武王姬昌將都城從酆遷至鎬,但還是將文王廟立於酆。這段的內容是講,周王朝決定在今洛陽附近建立成周,這是國家的大事,所以周成王鎬京步行到酆,進行祭祀,以告慰文王武王。
《史記·楚世家》:康王有豐宮之朝。
《集注》解釋:豐宮,成王廟所在也。
所謂“豐宮之朝”,史書記載,周成王在酆鎬之間(今戶縣東)辟池,築有靈台,周康王在此接見各國諸侯。靈台的具體位置在今長安區靈沼鄉一帶,有靈沼河(河今已乾涸),河岸柳樹成林,春時柳絮漫天,河面上一層雪白,因而古時鄠縣八景就有“靈沼飛絮”一說。
另外在《史記·魯周公世家》中還記載著:“周公在豐,病,將沒”,由此可見,雖然此時酆已經不是國都了,但周公卻居住於此,文王廟和成王廟也在此,酆依然在周王朝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史記》在重大歷史事件涉及到戶縣的主要有三件:
1.夏啟和有扈氏之戰
《史記·夏本紀》:夏後帝啟,禹之子,其母塗山氏之女也。有扈氏不服,啟伐之,大戰於甘。
《索隱》解釋:雍州南鄠縣本夏之扈國也。地理志雲鄠縣,古扈國,有戶亭。
《集注》解釋:甘,有扈氏南郊地名。
事件的起末是:禹的兒子啟是一個賢能的人,天下人都覺得他是繼承禹的地位的合適人選,但禹卻禪讓於益。禹死後,由於益資歷太淺,所有諸侯都脫離益的領導而轉投啟。他們說:“禹的兒子才是我們的君主。”於是啟便登上了天子的位子,建立了夏朝。
但是有扈氏不服,認為這破壞了禪讓制度,宣布獨立,啟就進攻有扈氏。雙方在一個叫“甘”的地方發生激戰。大戰之前,啟召集他的將領,說:“將軍們,我告訴你們,有扈氏暴行逆天,違犯正道,上天都想滅掉它。今天我們只有替天行道了。三軍各負其責,遵守命令的將得到賞賜,違反命令的將在祖廟前殺頭。最終啟戰勝了有扈氏,平定了天下,父子相傳也替代了禪讓制。
關於雙方激戰的地方“甘”,有多種解釋。大多數專家認為在今戶縣甘亭鎮一帶。《索隱》解釋:夏啟所伐,鄠南有甘亭。一些專家認為,在甘邑(今洛陽南)。還有專家認為在今戶縣甘河鄉一帶。古有甘國於此,甘國是一個袖珍小國,國中最大的河就是甘河。《百家姓溯源》一書認為,甘姓就起源於甘河鄉,皆因其乃古甘國之地。
“甘”地應在戶縣,具體地點則難以考證,甘亭和甘河都有可能。夏的國都在安邑(今山西夏縣),進攻有扈氏的最佳路線應越過黃河,從今渭南一帶南下。而甘邑的地理位置卻在河南中部,明顯不符合常理。另外,《史記》記載,是“啟伐之”,啟是主動進攻有扈氏的,加之有扈氏僅為一諸侯國,實力並不強大,不可能主動進攻啟,所以,會戰的地點應在鄠國附近。
2.季歷去世,文王即位。
《史記·周本紀》:古公卒,季歷立,是為公季。公季脩古公遺道,篤於行義,諸侯順之。公季卒,子昌立,是為西伯。
這個故事涉及到周王朝的多位先王。古公,全名叫古公亶(dan)父,是周王朝重要的一位先王。古公亶父在位時,周開始強盛,但不久卻遭到戎狄蠻族)的進攻,搶奪財物,古公亶父就給他們財物。但戎狄不滿足,繼續侵略,想霸占周的土地和人民。周的臣民都很憤慨,決心抵抗。但古公亶父說:“人民選擇君主是讓君主帶給他們安定和平的,今天,戎狄為了霸占土地和人民才進攻我們的。人民不管誰是君主,誰能帶給他們安定和平他們就選擇誰。現在你們讓我進攻戎狄,屠殺戎狄的人民成為他們的君主,我實在不忍心這樣。”於是,古公亶父帶領他的臣民渡過漆水沮水,遷居到岐下(周之先祖封地原本在邰,今武功縣西南。由於這次偉大的遷徙,他們來到了岐下,今扶風縣美陽西北,其南有周原,始改國名為周。正應了一句老話:今天大踏步的後退就是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進。周圍的部落得知古公亶父如此仁慈,很多部落便歸附了周。
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老大叫太伯,次子叫虞仲,三子叫季歷姬昌是季歷的兒子,有聖人相。古公亶父說:“我們族人的強盛就靠姬昌了!”太伯和虞仲知道古公亶父為了使姬昌以後成為君主要把地位傳給季歷,於是就到吳越一帶去了。(呵呵,這和有的歷史學家認為康熙看中了乾隆才傳位給雍正的說法有同共之妙。太伯和虞仲逃到吳越,文身斷髮。春秋時,吳越一帶的蠻族均認為自己是太伯和虞仲的後代,周的旁支,中原有他們的一份,並藉口於此進攻中原。)
季歷去世後,姬昌即位,稱西伯侯。季歷死後,史書記載,“葬鄠縣之南山”,就是今天的戶縣西郊陂頭村渼陂湖旁有一幾十米高的土山,就是“王季陵”。
3.文王伐崇侯虎
《史記·周本紀》:明年,伐崇侯虎。而作豐邑,而徙都豐。
西伯姬昌執政期間,沿襲了古公亶父、季歷的政策,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很多有能力的人都歸附了周。崇侯虎對紂王說:“姬昌累善積德,很多人都歸附了他,恐怕以後對大王不利呀。”於是,紂王就囚禁了西伯。加之,崇國當時算比較大的諸侯國,在周的東南,它忠於商,成為周擴張的障礙,於是周便和崇國結下了大仇。後來周給紂王又是獻美女,又是獻土地,這樣姬昌才算保住了性命,回到歧下。
其時,周國人民和善。“耕者讓畔,民俗皆讓長”,受天下人敬仰。連諸侯都說:“或許西伯才是真正的受命之君呀。”這時,周開始了擴張,一連消滅了幾個國家。姬昌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終於滅了崇侯虎,報了大仇。在灃水西岸修築了豐,把國都乾脆也遷到了這裡,作為擴張的大本營。
這段歷史《詩經》也有記載:“既伐於崇,作邑於豐”。
鄠縣之名,從秦漢後一直沿用。建國後,因推行漢字簡化,始改稱“戶縣”。前兩年,戶縣撤縣改區的傳言風風火火,有人說改區後稱“草堂區”,有人說:“西戶區”,有人說:“戶余區”。余以為,無論何名,“戶”字斷不可少,因其字承載著這片土地的歷史,包涵著在這片土地上生活、死亡的人們的愛恨悲歡。“戶”在,則其史在;“戶”在,則其史亡矣!

地名釋義

扈,今存陝西省戶縣。夏代為有扈氏國,地點在今戶縣北二里。《左傳·昭公元年》:“趙孟曰:夏有觀扈。”即此。關於扈,《說文·邑部》:“扈,夏後同姓所封,戰於甘者。從邑,戶聲。“本義為古國名,夏後氏屬國。《爾雅·釋山》:“卑而大,扈。”郭璞註:“扈,廣貌。”邢昺疏:“言山形卑下而廣大者名扈。”時人以聚落坐落在大山腳下,便取“扈“為聚落地名。關於扈姓,《通志·氏族略二》:“扈氏,姒姓,夏時諸侯也……國亡,子孫以國為氏。” 扈國滅亡後,其後代以國為氏,扈遂用作姓。秦置鄠邑,地點在今縣北韓村附近。西漢改置鄠縣,治所在今戶縣北2里。隋大業十年(614年)縣城遷至今地。1964年為避免生僻字,將鄠縣更名為戶縣。唐張守節正義引《訓纂》云:“扈、鄠、戶三字,一也,古今字不同耳。”

遷徙

扈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十四位門閥
扈姓出自姒姓。上古時候,堯帝將帝位禪讓給舜帝,舜帝又因大禹治水有功而把帝位禪讓給大禹。而大禹後來把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啟建立了夏朝,歷史上稱為夏啟。由於大禹違背了傳統的禪讓做法,所以引起了一些諸侯的不滿。其中有個叫有扈氏的起兵反對啟,但是卻被啟打敗,氏族幾乎滅絕。有扈氏殘留的族人為了避難,就把姓氏改為扈,成為扈姓的起源。一說啟建立了夏朝以後,將自己的後代分封在扈(今陝西省戶縣一帶),建立了扈國。而扈國公族的後代,有的取國名為姓氏,稱為扈氏,是今天扈姓的另一支來源。扈氏起源於陝西戶縣,早期活動在河南一帶,漢唐時向西發展,在京兆郡(今陝西西安)形成扈氏名門。由於歷史原因,後來分散到全國各地。有一分支在湖廣麻城縣落腳。後來又因家族興旺遭人陷害,部分族人又遷往各地,有一支遷往貴州,現有的分布在貴州桐梓;有的分布在重慶市綦江縣石角鎮;有的分布在重慶江津等地。至於其他各支情況不得而知。宋代以後,逐漸擴散到河北、山西、東北等北方地區及湖南、貴州、四川、江西等南方地區。在最新百家姓排名中扈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一百位。
會東縣扈氏家族與冕寧縣瀘沽扈氏家族乃一脈相承,祖籍都是貴州遵義府。先祖於清嘉慶年間經商入川,老大(名不詳)至四川會理縣(今會東縣),因其妻分娩,留在當處,乃會東扈姓之先祖;二子成貴、三子成應繼續北上至瀘沽定居,乃瀘沽扈氏之先祖。現瀘沽扈氏家族已發展至兩百多人,為瀘沽之旺族。
今北京市,山東省的單縣曹縣沂水縣泰安市,黑龍江省的樺川縣,河南省的開封市安陽市濬縣鶴壁市,重慶市的綦江縣、江津縣,四川省的達州市,河北省的棗強市,湖南省的邵陽市,江西省的九江市星子縣,安徽省的六安市,貴州省的桐梓縣,湖北省的麻城市,廣東省的中山市,台灣省等地,均有扈氏族人分布。
現居山東淄博、東營、濰坊、濟寧等魯中地區的扈姓族人,始祖為扈榮,據《扈氏族譜》記載:“始遷祖扈榮河南祥符縣(今開封市)人。元順帝至正二年(1343年),以蔭生授臨淄縣令,任滿值變亂,道途梗阻,於臨淄城北遂家焉。”,自元末至今,四地扈姓族人多有分布,人才輩出,如臨淄白兔丘的扈興漢;青州扈家官莊的扈學庠曾出任汪偽政府的山東建設廳廳長,2000年後,該村的扈本溪曾出任濰坊市委辦公室副主任,扈文高曾任青州市計生局局長;濰坊的扈本軍曾任寒亭區副區長,扈洪波現任坊子區委書記,扈本詢為中國美協會員。
今居山東省無棣縣的扈姓族人,據扈氏家譜記載:扈始祖自明永樂二年,從山西洪洞縣遷到利津扈家零,後遷海邑城東二十里立村,傳說,宋朝名將楊延昭曾在此駐兵,分三個大營,(即今三個河西營)因位於溝盤河溝西岸,故取村名河西營,該村位於西,名為西河西營。
定居在山東魚台縣豐縣的扈姓族人 ,都是清朝嘉慶年間由濟寧市區遷往魚台縣楊宅子村,民國初年部分又從魚台縣楊宅子遷往豐縣歡口
山東兗州市興隆莊鎮護駕營村有扈姓人氏,據明朝初年墓碑記載,此村西南有扈家的祖塋,原稱扈家塋。後扈姓他徒。村中吳、劉等姓認為“扈家塋”的“塋”字不吉利,改村名為護駕營。
今居山東曹縣魏灣鎮的扈姓族人,據當地扈姓族譜記載其始祖由洪洞大槐樹遷曹縣,已傳二十三世,有族譜留於世。
故城縣饒陽店鎮扈莊村有扈姓族人居住。扈莊村總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80公頃,430人。村址位於饒陽店鎮東6公里處。東有溫莊乾渠,北有武北溝至溫莊乾渠的順水溝。以扈姓命村。
崇文堂家譜坊收藏的扈氏支譜記載:現居地沂南縣沽渣汪的扈姓族人,其始祖扈仕行,祖居地山東省沂南縣界湖村。此地族人有家譜留於世,初修版本修於一八九二年,本版修二00四年,主修人扈義勤,卷數1,頁數95頁。
現居於四川巴中的扈姓族人,據說是湖廣填四川時,由湖北孝感麻乾鄉遷來。分布在巴州區青山鄉石龜山(七村)、扈家山(人頭山)、紅岩碥(六村二社),東興鄉白鶴山平梁鄉黑桃碥及光輝鄉化成鎮一帶;南江縣朱公鄉黃梁壩和斜岩砭一帶。青山鄉扈家山(人頭山)和朱公鄉黃梁壩的扈姓族人為一個始祖,傳下來分為五房。長房和四房分布於青山鄉五村二社,長房主要聚居於四合院;四房主要聚居於老屋和新房子。四房後來有一部分遷居到南江縣花橋鄉趙家壩一帶居住,另有一部分遷居到南江縣朱公鄉七村一帶居住。二房分布於青山鄉六村二社(紅岩碥),二房後來有一部分遷居到南江縣花橋鄉一帶居住。三房和麼房分布於南江縣朱公鄉黃梁壩。

分布

省 縣 鄉鎮 備註
北京市 大興縣
上海市
天津市
廣東
浙江海寧
江蘇邳州
福建
湖北 襄凡市
荊門
邵陽
重慶開縣
綦江 石角
遼寧瀋陽市
撫順市
吉林 磐石市
黑龍江 大慶
河北 涿州
滄州 西磚河
唐山
故城縣 饒陽店鄉扈莊村
臨西縣 扈十二里村
河南 方城縣
洛陽
安陽 扈家墳村(亦於明代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徙至此)
鶴壁 扈堂村
河南民權縣 扈莊村,戶口村,小路崗村(整村全是扈姓,與山東曹縣同譜,於清乾隆年間由曹縣遷到民權。民權和曹縣是鄰縣。現有家譜留存)
宜陽縣 ①扈村 (實際地名為:戶村)
②後蓮花池村,部分姓戶(扈)
信陽
濮陽清豐
長垣縣 惱里鎮六里莊
衛輝李元屯鄉扈莊村
安陽南
山東
淄博 白土丘村、周村
菏澤
諸城
聊城
濟寧市魚台縣豐縣市中區 扈家街、任城區接莊鎮喬莊村廿里舖鎮 市中區扈姓大多信奉伊斯蘭教
臨沂平邑
棗莊
濰坊
林治 扈家莊
沂南縣 界湖村、沽渣汪
東營墾利扈家灘 與淄博濰坊同譜
梁山縣 系東營墾利扈家灘一支(有譜失續),與淄博濰坊同譜
陝西 山陽縣 扈家源鎮
甘肅
青海
新疆
山西 洪桐縣
四川 達州
巴中區 青山鄉平梁鄉
貴州 納雍
遵義
江西 九江廬山區泉水壠、扈家大灣、廬山腳下、星子九江縣沙河
雲南
內蒙古赤峰
廣西玉林
柳州
西藏
寧夏
海南
香港
澳門
台灣

家譜

山東省無棣縣:扈氏家譜
山東曹縣魏灣鎮:扈氏族譜。該族譜於清光緒二十四年修,由十九世孫扈九如作譜記,1951年第七次續修,二十二世孫石領作序,1981年增修,為16開石印本,
山東沂南縣沽渣汪:扈氏支譜初修版本修於一八九二年,本版修二00四年,主修人扈義勤,卷數1,頁數95頁。
江西九江扈氏分支派行詞
僅以乾隆十二年(1748)譜本研判,前十五世人派行詞:暹辛成允道,銑*庭賢邦,一汝應文正
四世允慶公分房居星邑後派行詞:暹辛成允道,銑揮惠貴堂,友大勝正朝,廷顯應兆宗
光緒戊子十四年(1888)星邑太平宮坂合修,從“”字派統一。
第十六世起派行詞確定為:
德運開景象,才華佐國安,
富貴榮金玉,詩書學業長,
光前期遠大,功烈耀朝堂,
乾坤隆禮義,家傳世代昌

字母拼寫

姓氏 大陸 台灣 香港 澳門
扈 hù Hu Pin

圖騰

關於姓氏與圖騰的關係,中國不少學者進行過探討。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中指出鳳姓起源於鳳鳥圖騰:“卜辭風字均作鳳,蓋古代神話以太鳳為大風神。……古有鳳姓之國,春秋時有任宿須句顓臾皆鳳姓,古雲伏羲氏之胤,案其實乃以鳳為圖騰之古代族也。”
李玄伯在《中國古代社會》中也指出,古姓源於圖騰:“姓即圖騰的結果,在文字內尚
能看見他種種遺蹟。鳳——風姓之圖騰,羊——姜姓之圖騰,囗鳥——扈姓之圖騰。”

郡望堂號

郡望

京兆郡: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上,京兆不是一個郡治,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尹”為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定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為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北洋政府順天府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

堂號

京兆堂:以望立堂。

家訓

訓孝:訓爾孝,孝為先,人生百善此乃源,父母為我生身本,獨不見反哺跪乳報母恩;願兒孫,法前賢,綱極深恩大如天,爾孝其親子孝爾,點點滴滴在檐前。
訓悌:訓爾悌,悌於兄,兄如不及弟當恭,骨肉同胞不可分,獨不見棠棣花開共樹紅;願兒孫,自省躬,弗聽婦言薄弟兄,樓前花萼相輝映,骨肉不分永昌隆。
訓忠:訓爾忠,忠何謂,盡已之心弗作偽,瞞天昧已用心機,獨不見十目所視十手指;願兒孫,勿粉飾,始終內外皆如一,足恭巧令不為焉,至聖先賢永世師。
訓信:訓爾信,信其言,然諾無欺效先賢,使奸弄巧愚耳目,獨不聞掩耳盜鈴皆自欺;願兒孫,自省愆,妄詐言行人所嫌,爾不欺人人信爾,有何冰炭到胸前。
訓勤:訓爾勤,勤補拙,貧富關頭好問津,富貴榮華誰不愛,獨不見勤人勞作五更星;願兒孫,鬚髮奮,勤勞苦掙奔前程,休羨懶人貪玩好,閒人畢竟是廢身
訓儉:訓爾儉,儉養廉,人生節儉莫奢侈,金迷酒醉酣混日,獨不見床頭金盡枉自嗟;願兒孫,戒奢華,休將錢物當泥沙,與其奢也常思儉,聖人之言記心間。
訓耕:訓爾耕,耕為先,豐衣足食非等閒,莫道農家業太苦,獨不見民生原以食為天;願兒孫,聽其言,耕讀兩字一家全,更有忠厚傳家好,總把心田作良田。
訓讀:訓爾讀,讀書高,筆底生花品自超,還須勤苦休懶惰,獨不見得意歸來奪錦標;願兒孫,勿憚勞,青燈黃卷度清霄,漫道居官身尤貴,便為庶民也英豪

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望出京兆;
姓啟扈國
——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對聯
全聯典指扈姓的郡望和源流(見上題頭《【扈】姓起源》和《【扈】姓郡望堂號》介紹)。
館推棣萼
威振棗陽
——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對聯
上聯典指北宋朝初期的安次扈蒙,字日用,後晉天福年間進士。後周時官右拾遺,並直史館,當時,他堂弟扈載翰林學士,兄弟二人共同掌管內外詔令,時稱“二扈”。人北宋,扈蒙任史館修撰,與李穆等人同修《五代史》,又與李叻等人同編《文苑英華》,另著有《鰲山集》。下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淮人扈再興,字叔起,驍勇而有膂力,善於應變。作戰時,總是披散著頭髮,光著膀子,赤著雙腳,揮舞著雙刀,大聲呼喊著沖人敵陣。曾在棗陽大敗金兵。官至神勁統制。
學優日曆;
名重碧雞。
——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對聯
全聯典指五代末扈矇事典(見下題頭《【扈】姓歷史名人》介紹)。

五言通用聯

父子雙名將;
兄弟兩才人。
——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對聯
上聯典指宋代抗金名將扈再興,淮人。下聯典指北宋進士扈蒙,安次人。字日用,少以文學名。仕周官至知制誥。時從(堂)弟扈載翰林學士,兄弟並掌內外製,世稱“二扈”。
戶中千祥聚;
邑內百卉妍。
——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對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扈姓“扈”字的拆字聯

六言通用聯

漢時將軍甲第;
後周學士人家。
——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對聯
上聯典指東漢朝時期的車騎將軍扈雲。下聯典指後周朝時期的學士扈載,北燕人,字仲熙,宋太祖初年進士,有才名,拜知制誥,遷學士。

十言通用聯

為政得民,合屬挽留上奏;
揮戈入陣,屢收戰捷奇功。
——佚名撰扈姓宗祠通用對聯
上聯典指明代知府扈暹,由舉人知鳳翔府,政務寬簡,識大體,以憂去任,郡民詣闕保留,及秩滿,又保留之。凡三十餘年致仕卒。下聯典指宋代抗金名將扈再興,淮人。善機變,有勇力,每戰則勝,金兵大懼。扈再興之子扈世達,官至都統制,亦有“北宋名將”之稱。

字輩

扈姓的字輩按地域來分可分為:
山東日照扈家莊扈氏字輩:為、全、佃、文、新、武、俊、……
河南鶴壁扈氏字輩:逢日全炳東建寶,振發永宗興國玉;
河南信陽扈氏字輩:……金生國家……
河南商丘民權縣扈氏字輩:......家光善傳如中孝...... 與山東曹縣同家譜
重慶開縣扈氏字輩:正大光明,道以中傳,繼天立極,曰維性善,儒宗東國,文行忠信,賢如思孟,世守其成;(後續派)開基良厚,承澤也長,功崇業廣,恩溥德昌,家徵鳳瑞,代發麟祥,孫榮子盛,桂馥蘭芳
湖北荊門扈氏字輩:廷士國開公,大志光先德,惟善天必佑,福壽可遠長,在家作名詩,登朝顯忠良;
四川達州扈氏字輩:①登祥圓仕長,德澤永壽昌,興發克紹序,萬代遠相揚。②天思興文人,德澤富貴成,詩書傳世代,榮華福滿門;
北京大興扈氏字輩:廷英九明文紹世,乃克三天成治家;
河北棗強扈氏字輩:克傳琪家厚,秀毓慶邦光,令德繼世久,紹仁定永昌;……殿清文傳其家厚榜訓慶芒光
江西九江扈氏字輩:德運開景象,財華佐國安,富貴榮金玉。
河北故城扈家莊扈氏字輩:晵溥蘟允永思學紀憲忠明志昭賢德家興國榮昌
山東淄博周村扈氏字輩:……志樹佃興……
四川巴中扈氏字輩:占尚方朝,國章三文,榮光昌大,元遠長興,有德克紹,必躍宗庭

歷史名人

扈 輒:趙國大將,受業於儒學,早年隨廉頗龐煖征戰,素為趙國佞臣郭開所重用,接管魏國所割讓的鄴郡三城。趙王遷二年(前234年),秦國大將桓齮攻鄴,扈輒出兵拒之,雙方大戰於東崮山,扈輒兵敗。桓齮乘勝追逐,遂拔鄴,連破九城,扈輒退保宜安,向趙國告急。不久桓齮攻克趙國的平陽(今河北臨漳縣西)、武城(今山東武城縣西),扈輒戰死。
扈 累:字伯重京兆人後漢初平中山東人有青牛先生者字正方客三輔曉知星曆風角鳥情常食青葙芫華年似五六十者人或親識之謂其已百餘歲矣。初累年四十餘隨正方遊學人謂之得其術有婦無子建安十六年三輔亂。又隨正方南入漢中漢中壞正方入蜀累與相失隨徙民詣鄴遭疾疫喪其婦至文帝黃初元年。又徙詣雒陽遂不復娶婦獨居道側以<;鹿瓦><;專瓦>為障施一廚床食宿其中晝日潛思夜則仰視星宿吟詠內書人或問之閉口不肯言至齊王嘉平中年八九十才。若四五十者縣官以其孤老給廩日五升五升不足食頗行傭作以礻卑糧糧盡復出人與不取食不求美衣弊?故後一二年病亡。
扈 云:(生卒年待考),四川廣元人。著名西漢車騎將軍。西漢末年的王莽居攝三年(公元8年),為了阿諛王莽,廣饒劉京、車騎將軍扈雲、大保屬臧鴻等紛紛奏符命——劉京稱齊郡出現“新井”,扈雲稱巴郡發現“石牛”,臧鴻稱扶風雍地發現“石文”。王莽如獲至寶,迎入宮中。隨後向太后奏書,主要內容是:“陛下至德至聖,漢嗣不昌,適逢漢家十二世三七(西漢立國二百一十年)之厄。於是陛下詔臣莽居攝皇帝之位。臣兢兢業業,唯恐政治有失。皇族劉京上書說:七月中,齊郡臨淄縣昌興亭長辛當夜裡屢次作夢,神人對他說:‘我是上天的使者,上帝派我告訴你,攝政皇帝應該成為真皇帝。你若不信,你亭中會有一口新井,入地有百尺深。’農曆十一月壬子這天正值冬至,扈雲巴郡發現石牛。戊午日,雍又有石文。這些神物都被送到未央宮的前殿。臣與太保王舜前去觀看時,突然飆風驟起,白日如夜,風塵過後只見有銅符帛圖在石前,上書文字:‘天帝告符,獻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尚書·康誥》說:‘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這是周公攝政稱王所說的話。《春秋》不書隱公即位,也是說隱公攝政為魯國君主。《尚書》和《春秋》是先聖周公、孔子親自製作校定的經典,是後世的法則。孔聖人說: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臣莽怎敢不順從天命!我請求在祭祀神靈、奏言皇太后孝平皇后時自稱‘假皇帝’,而號令天下臣民時就免去‘攝’字吧!請以居攝三年為初始元年,漏刻一百二十天為一度,以應天命。臣日夜奉養孺子,比之周成王,待孺子成人,復為皇帝。”王莽就是乘借這些勢力,成功篡漢,建立了新朝扈雲在其中扮演的歷史角色顯得不大光彩,因此後人對其多有詆責。
扈彥珂:(886-960),五代時將領。雁門(今山西代縣西北)人。幼事王建立。後漢祖自太原建國號,擢為宣徽南院使,復授鎮國軍節度使乾祐初,河中李守貞等據城叛,周祖郭威用彥珂之計,及平定河中,以功遷護國軍節度使。周世宗即位,授左衛上將軍,復以太子太師致仕宋太祖即位,遣使厚賜,數月病卒。
扈 蒙:(公元914或915~986年待考),字日用;幽州安次人,以文學知名。著名宋朝大臣。後晉天福中進士,為漢鄠縣主簿。仕後周歸德軍掌書記,召為右拾遺、直史館、知制誥。時從弟扈載翰林學士,兄弟並掌內外製,號二扈。宋朝時期,扈蒙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坐請託事貶官為太子左贊善大夫,遷左補闕。宋太祖乾德六年復知制誥,充史館修撰。宋開寶中年,扈蒙與盧多遜李穆等同修梁、唐、晉、漢、周史(《五代史》)。史成而褒貶失真,仁宗命歐陽修重加修定。(按:晁氏雲,公歿後朝廷聞其家所修史取以付國子監其言例皆寓褒貶意,五代之史自此成,或比其書可繼班固、劉向雲。又宋太平興國中詔公與學士李昉等閱前代文學,撮其精要以類分之,至雍熙三年書成,凡一千卷時詔修大書,曰《太平御覽》, 曰《冊府元龜》,曰《文苑英華》,曰《太平廣記》。所集止唐文章,如南、北朝間存一二,是時印本絕少,雖韓、柳、元、白之文尚未甚傳。其他如陳子昂張說張九齡李翱諸名士文集世尤罕其(我猜應為“見”)。故修書官於宗元、居易、權德輿李商隱顧雲羅隱,或全卷收入,當真宗朝,姚鉉銓擇十一,號《唐文粹》,盛行於世而英華等書遂不甚行。又著《諡法》一捲入《六家諡法》傳於世。按:宋雁湖李氏《六家諡法》跋曰,《六家諡法》凡二十卷,嘉佑中、范忠文與老蘇翁及姚辟所修,六年十月始奉詔刊定,八年上之。蘇公意有所未盡,又別為《諡法》三卷,《謚錄》三十五卷,於是古今法謚史粲然大備。又按:六家者,《周公》、《春秋》、《廣謚》、沈約賀琛扈蒙也。《周公》即《汲冢書》之《溢法解》;《春秋》,杜預釋例》所載;《廣謚》,不著姓氏;沈約書一卷,賀琛書四卷;《扈蒙》書一卷,皆祖述古法而增廣之。按部說俱見類書篡要文學)。並詳定《古今本草》。五年知貢舉。九年正月太祖御乾元殿受降王朝覲,扈蒙上《聖功頌》,有詔褒獎。為盧多遜所惡,出知江陵府。宋太宗即位後,拜中書舍人,復翰林學士,與李昉同修《太祖實錄》,同編《文苑英華》。太平興國四年,轉戶部侍郎,加翰林承旨。雍熙三年,以工部尚書致仕。性沉厚,不言人是非。自張昭竇儀卒,典章儀注,多蒙所刊定。著有《鰲山集》等二十卷,今佚。
扈 載:(公元919~954年),字仲熙;幽州安次人(今河北)。著名五代後周文學家。少好學,以文章馳名。後周廣順初(公元951年)登進士第,拜校書郎,為史館編修,再遷監察御史。曾編次歷代興亡治亂之跡,撰《運源賦》。又出遊相國寺,見庭竹可愛,作《碧鮮賦》,題於寺壁。周世宗聞之,派太監前往抄錄,覽而稱善,擢為水部郎中知制誥,遷翰林學士。與堂兄扈蒙同掌詔誥,時稱“二扈”。不久病卒。原有集二十卷,已佚。
扈再興:(公元?~1221年待考),字叔起;淮人。著名宋朝將領。扈再興為京西制置使趙方部將,驍勇而有膂力,善於應變。作戰時,總是披散著頭髮,光著膀子,赤著雙腳,揮舞著雙刀,大聲呼喊著沖人敵陣。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金國大軍進攻襄陽(今湖北襄樊)、棗陽(今湖北棗陽)一帶,扈再興與鈐轄孟宗政、統制陳祥等分三陣設伏,先佯敗誘敵,宗政、陳祥從兩翼掩擊,乃重創金軍。以功升神勁軍統制。宋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金軍數萬復攻棗陽,扈再興奉命率師入援,金人聞其至而夜遁。不久,金人得增援又來犯,他與宗政守城,相持九十日。後以鐵蒺藜密布於地,引金軍追逐,金軍中蒺藜而死者十有七八,被迫退兵。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金帥完顏訛可擁數萬步騎強行攻城,扈再興與孟宗政縱敵涉濠,半渡擊之,又令守壩將士佯退,待敵爭壩時急擊,致金軍多墜水中,棄旗甲輜重而去,以功遷鄂州副都統。金軍造對樓、鵝車,運土石填城下。他召募敢死隊帶鐵面具,披氈毯,列陣以待。金人無計可施。適趙方援軍到,宋軍內外夾擊,致使金軍崩潰,完顏訛可單騎逃遁,繳獲糧草武器無數。金軍乃不敢再攻棗陽。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率軍攻唐州(今河南唐河),扈再興大敗金軍,擒金副統軍衲撻達。不久,扈再興病逝。扈再興之子扈世達,官至都統制,亦有“大宋名將”之稱。
扈爾漢:(公元1576~1623年),滿族,佟佳氏;滿洲鑲黃旗人。著名後金大臣。世居雅爾古寨。從其父率所屬歸佟·努爾哈赤,被收為養子。後從滅烏喇,多有戰功,為五大臣之一,賜號達爾漢轄。後金天命四年(公元1619年),扈爾漢引兵參加薩爾滸之戰,大敗明軍撫順開原二路。旋又設伏,與諸貝勒盡殲明將劉綎所部五萬人。次年,在瀋陽再次擊敗明總兵賀世賢。歷加世職至一等總兵官。
扈 鐸:(生卒年待考),著名元朝大孝子。扈鐸幼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所以扈鐸是在他的伯父那裡養大了的。到了壯年,他服事伯父像父親一樣。他的伯父年紀老了,還沒有兒子。扈鐸就給伯父買了一個小老婆,竟然不久就生了一個女孩子。可是小老婆生性很笨,在一個晚上睡熟了的時候把女孩子壓死了。後來伯父死了,遺腹生了一個男孩子。扈鐸恐怕他的母親又把他壓死了,就親自抱著他,哺東西給他吃,同睡同起。有一回、弟弟偶然有了病,扈鐸在夜裡向星斗叩著頭,哀哀地禱告著說:鐸父子二個裡頭可以死一個的,不要死了我的弟弟,叫我伯父斷絕了後代。到了第二天天亮的時候,弟弟的病果然好了。
扈永通:(生卒年待考),字一貫;山東曹縣人。著名明朝大臣。明嘉靖十一年舉進士,授中書舍人,繼為給事中,累官至南京光祿卿應天府尹。後因事被株連,謫降為河南右布政。
扈 暹:(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官吏。明朝時期的知府,由舉人知鳳翔府,政務寬簡,識大體,以憂去任,郡民詣闕保留,及秩滿,又保留之。凡三十餘年致仕,在官任上逝世。
其他扈姓歷史名人有宋將領扈世達清將領扈扎拉,學者扈運閭等。

當代名人

扈學庠:(公元1894~?年待考),字維周;山東青州人。著名近現代大漢奸、賣國賊。扈學庠1923年日本東京高師畢業。1931年任青州第十中學校長、國民黨單縣貨稅局長。1933年在東北投降日寇,任偽滿綏化司捐局司稅官。1943年出任日寇山東合作社常務理事,1945年2月任日偽山東省政府建設廳長。其後不知所終。
扈先梅:(公元1896~1938年),字仲卿;河南安陽人。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抗日英烈。扈先梅早年考入東北講武堂步科學習。畢業後即在東北軍供職。因作戰勇敢,長於指揮,軍職不斷升遷,歷任連長、營長、團長等職。“九一八事變”後,扈先梅率部退入關內。1937年6月,扈先梅升任第五十一軍第一一四師第三四一旅少將旅長,率部駐紮江蘇沐陽。“七七事變”爆發後,請纓效命,後奉命轉戰蘇、皖等地,屢立戰功。1938年4月,扈先梅奉令率部參加徐州會戰。日寇在台兒莊戰役中遭我沉重打擊後,不甘心失敗,繼續調兵遣將,再犯台兒莊。遂率部堅守台兒莊,阻止日寇向徐州逼進。日寇以飛機、大炮、坦克對台兒莊進行狂轟濫炸,房屋俱毀,一片廢墟。在無險可據的情況下,扈先梅率部頑強抗擊日寇進攻,並予敵人以沉重打擊。在危急時刻,扈先梅親自到第一線指揮部署,不幸被炮彈擊中,因傷勢過重,旋即犧牲。
扈秀英:(生卒年待考),女;內蒙古呼和浩特人。著名全國勞動模範。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雲母廠工人,195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扈興漢:(公元1923~1996年),山東臨淄敬仲鎮白兔丘村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扈興漢193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扈興漢學生時期就受到進步思想的薰陶,尤其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以及在膠濟鐵路附近村莊製造集體殺人慘案,懷有刻骨銘心的民族仇恨。為打擊日本侵略者,他積極投身到抗日隊伍中去。抗日戰爭時期,扈興漢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宣傳員,第三支隊政治部、區政治部幹事,山東省膠東軍區抗大學員,山東省渤海軍區直屬三營八連指導員等職。期間,參加了四次“討張”戰役,鄒平戰役、商河戰役山海關戰役等。在殘酷的對敵武裝鬥爭中,堅決完成了所擔任的政治工作和後勤工作任務。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擔任東北軍區第七師第五十八團第二營副教導員,東北軍區第六縱隊第十七師第四十七團組織股副股長、第十八師第五十二團組織股股長、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團政治處副主任,中南軍區第四十三軍第一二九師營教導員、團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守備山海關戰役、肇慶剿匪戰鬥、安達剿匪戰鬥、長春戰役四平守備戰役、長春南嶺戰鬥等。期間,他總結了江南秋、夏戰役戰時政治工作經驗,在部隊中開展“點點記功”活動,被所在團推廣,促進了立功活動的開展。在從東北入關、由平津外圍南下渡江、向兩廣進軍、直至解放海南島勝利大進軍的政治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第四十三軍第一二九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海南軍區兼第四十三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1953年10月後大部分時間從事院校工作,先後在海南軍區文化速成學校、第五文化速成國小、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七速成中學任校長兼政委。1956年7月任海軍第一預備學校政治部主任,1960年7月人海軍高級學校政治系主任,1963年10月任海軍政治學校政治部副主任。1970年4月任海軍榆林基地政治部主任,1979年任海軍第二炮兵學院副政委、政委(正軍職)。扈興漢1955年9月被授予海軍中校軍銜,1962年1月晉升為上校軍銜。曾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1985年10月離休。正軍職。1996年5月病逝。
扈秉衡、扈秉庚、扈俊傑等:山東省利津縣歷史上,有名的民間醫術是田氏祖傳整骨術和綦氏針治痘疹術。綦氏,祖居利津鎮綦家夾河村。第一代是清代利津名中醫綦灃,擅長針治痘疹,有專著留世。民國時期,綦汝浚、綦成德最為有名。綦汝浚將醫術傳給長子宗傑(際霖)、次子宗酷、三子宗謨及其侄兒綦雲梯。後來,綦宗傑將醫術傳給族中侄兒綦崇宣。綦崇宣在章丘埠村行醫10多年,1970年後退休,他的醫術由兒子繼承。綦崇宣的兒子在明水醫院當醫生。綦宗傑還將醫術傳給妻侄扈姓。解放後,扈姓的後代扈樂平,帶徒扈秉衡、扈秉庚、扈俊傑等多人。使綦氏針治痘疹術流傳至今,針灸要領是辨準病情,按穴位下針,針出淤血。
扈慶華:女,1968年10月出生,主任醫師職稱,碩士研究生學歷。1993年獲微生物遺傳專業碩士學位主任技師,微生物檢驗中心副主任,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巾幗科技創新帶頭人”稱號和深圳市“十佳”醫務工作者。2004年7月-2005年8月參加廣東省應急病原微生物技術骨幹出國培訓項目學習,並赴加拿大大布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半年。以細菌的快速診斷、細菌的分子分型和致病菌的發病機制為主要研究方向。任深圳市預防醫學會病原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深圳市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先後主持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項省級和市級課題,參加1項“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和1項中國工程院諮詢課題。並獲中華醫學會二等獎、省市級科技進步獎等7項成果,相關沙門氏菌的論文獲第六屆國際傷寒及其它沙門氏菌病學術年會金繡球學術獎,所主持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診斷試劑盒的研製項目已實現成果轉讓,並申請2項中國國家發明專利。共發表30餘篇論文,參與2部著作的編寫。還獲廣東省“三八”紅旗手光榮稱號和深圳市抗非典三等功。
扈 強 :1969年,1992年畢業於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專業,現任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黨支部委員,表演高職學院院長。參加表演藝術創作:1995年電視劇《姐姐妹妹闖北京》;1996年電影 《緊急救助》;1997年電視劇 《黃金緝私隊》;1998年電視劇 《難為我結婚》、《南來北往》;1999年電視劇 《別讓我撞上你》;2000年電視劇 《蔡希陶》;2002年聯合導演電視劇《似水年華》;執行導演:電視劇《如此出山》、《金鎖記》、《花自飄零,水自流》。電影劇《神運算元》主創 獲得電視劇飛天一等獎 ;電影《步入輝煌》主演 獲得95年華表獎 ;《女人的選擇》 主演 獲得“五個一”工程獎 ;《頭髮亂了》 主演 獲得蒙特婁電影節評審獎。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仙劍奇緣 (2004) .... 孟凡似水年華 (2003) ;步入輝煌 (1994) .... 朱二十八 ;女人的選擇 (1994) .... 大枸 ;頭髮亂了 (1994) .... 雷兵別讓我撞上你。參與製作過的電影:似水年華 (2003) .... 導演。
扈萱兒:1989年9月25日生,重慶人,碩士學歷,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國十大裸星排名第一。
扈佳榮:於2007年參加“2007英皇新秀歌唱大賽”而晉身樂壇,現為英皇娛樂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歌手。在2009年與另一英皇歌手王凱駿推出合輯《優秀男聲》,同年改藝名為洪傑。曾獲獎項有:東森徫視全球新人王歌唱大賽美國洛杉磯區亞軍;美國KMRB 1430 電台K歌之王歌唱大賽季軍及最佳造型獎;美國華人工商大展東森王牌大挑戰歌唱大賽懷舊金曲王季軍;星島中文電台及TVB合辦2005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美國區季軍。2009年曾推出專輯《The New Ma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