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軍區

中南軍區

中南軍區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成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軍區之一,領導和指揮中南地區所屬的全部人民武裝力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南軍區
  • 外文名:Central and South China Mili-tary Area Command
  • 屬性:中南地區最高軍事領導機關
  • 性質:國家軍隊
  • 建立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
  • 狀態:已撤銷
中南軍區介紹,廣州軍區,

中南軍區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的一級軍區之一,是中南地區最高軍事領導機關。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直轄的一級軍區共5個,即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華中軍區西北軍區。1950年1月,華中軍區改稱中南軍區;2月,西南軍區成立。至1950年7月,全國共有6個一級軍區: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18個二級軍區:山西、綏遠、內蒙古、山東、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川東、雲南、貴州、甘肅、陝西、新疆 (1951年12月又成立了西藏軍區);25個三級軍區:遼東、遼西、河北、平原、察哈爾、膠東、渤海、魯中南、蘇北、蘇南、皖南、皖北、贛西南、湘西、海南、川南、川西、川北、西康、陝南、喀什、迪化、伊犁、寧夏、青海;4個省軍事部(軍級):熱河、吉林、松江、龍江。此時的一級軍區與黨的中央局和各大行政區的劃分一致,二級軍區已不再是中央分局所在區域。二級軍區和三級軍區已沒有明顯區別,二者隸屬關係上是並列的,在級別上相差一級。二級軍區領導機關大都由兵團機關兼,如許光達兵團(第2兵團)兼甘肅軍區楊得志兵團(第19兵團)兼陝西軍區,楊勇兵團(第3兵團)兼貴州軍區,等等;三級軍區領導機關大都由軍機關兼或改編,如第1軍兼青海軍區,第2軍兼喀什軍區,第10軍兼川南軍區,等等。各級軍區的編制級別為:一級軍區(野戰軍)、二級軍區(兵團)、三級軍區(軍)、軍分區(師)。二級軍區和三級軍區都隸屬於一級軍區,軍分區隸屬於二級軍區和三級軍區。
1950年 1月,中央軍委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改稱為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領導機關駐漢口。林彪任司令員, 張道發鄧子恢分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員,譚政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蕭克和趙爾陸分任第一、第二參謀長。轄 4個兵團16個軍,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江西 6個軍區和特種兵、學校等,共 150萬人。同年5月和8月,軍區部隊攻占海南島和萬山群島,中南全境解放。隨後,全區部隊擔負保衛邊防、海防和剿匪任務。1951年 5月,以廣東軍區為基礎,成立華南軍區,歸中南軍區建制。中南軍區從成立到1952年6月,共殲滅國民黨匪特武裝115萬餘人,並擴大了地方武裝和組建了1000多萬民兵。1952年7月,軍區領導機關移駐廣州市,將華南軍區番號撤銷,其領導機關併入中南軍區機關,林彪任司令員,葉劍英任代司令員,羅榮桓、鄧子恢、譚政任政治委員,黃永勝任參謀長,陶鑄任政治部主任。全區部隊在保衛邊防、海防和鞏固人民政權的同時,大規模地開展軍事訓練和政治、文化學習,促進了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建設。
1955年2月11日,國務院和國防部根據中共中央局、中央分局的設定情況,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對全國戰略區的重新劃分,決定將全國的6個大軍區,即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西北軍區、華東軍區、中南軍區和西南軍區,改劃為12個大軍區。這12個大軍區大部分是以所在區的大城市命名的,計有瀋陽軍區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武漢軍區成都軍區昆明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內蒙古軍區西藏軍區。各軍區於5月1日前按新的區劃正式辦公。1956年又增設福州軍區。這樣,全國共13個大軍區。大軍區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領導下,負責領導、指揮、管理本戰區內的野戰軍、省軍區及地方武裝,並與海軍、空軍領率機關共同領導本戰區內的海、空軍部隊。
1985年6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通過《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在裁軍一百萬的同時,決定將11個大軍區合併為瀋陽、北京、濟南、南京、廣州、成都、蘭州7個大軍區,將武漢軍區合併於濟南軍區和廣州軍區,統一編為濟南軍區和廣州軍區。濟南軍區機關設在濟南市,下轄山東省軍區、河南省軍區、青島警備區和若干集團軍。作為我軍的總預備隊,可以隨時支援各個戰區的防禦任務。 廣州軍區機關設在廣州市,下轄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省軍區,後又成立海南省軍區和若干集團軍。主要應對來自南海和東南亞方向的作戰任務。

廣州軍區

1955年4月15日成立,司令員李天佑(代),政治委員陶鑄,下轄:湖南、廣東、廣西軍區,海南軍區,軍區防空軍、公安軍,軍區炮兵,裝甲兵、工程兵司令部和陸軍軍、院校及地方部隊。軍區機關仍駐廣州市。原中南軍區所屬河南湖北軍區劃歸武漢軍區建制;江西軍區劃歸南京軍區建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