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區(廬山區)

濂溪區

廬山區一般指本詞條

濂溪區,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緊靠九江市中心,東臨鄱陽湖,北襟長江相望湖北安徽,西接昌九工業走廊,南依廬山。總面積369.8平方千米,水岸線長達66千米。

濂溪區原為廬山區,素有“京九重鎮、鄱湖明珠”之稱,北有九江長江碼頭,西有九江廬山機場,京九鐵路、武九高鐵、昌九城際高鐵、九景衢鐵路、銅九鐵路等;G70福銀高速公路、G56杭瑞高速公路、S37九江繞城高速公路等; G105國道等穿境而過。

2018年,濂溪區下轄3個街道、5個鎮、2個鄉,另設有1個林科所,1個新城,常住人口25.948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87.683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06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3.935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38.541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8:50.0:48.2,人均生產總值11.1617萬元。

濂溪區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著名的景點有原始風韻的碧龍潭淨土宗祖庭東林寺西林寺鐵佛寺石門澗、第四紀冰川遺址、鄱陽湖候鳥保護區等。東晉高僧慧遠在此結蓮社,開創佛教淨土蓮宗。宋明理學開山祖周敦頤卒葬於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濂溪區
  • 外文名稱:Lianxi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江西省九江市
  • 下轄地區:3個街道、5個鎮、2個鄉,另設有1個林科所,1個新城
  • 政府駐地:十里大道1388號
  • 電話區號:0792
  • 郵政區碼:332005
  • 地理位置: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
  • 面積:369.8平方千米
  • 人口:25.948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東林寺、南山公園等
  • 機場:九江廬山機場
  • 火車站:九江站、廬山站
  • 車牌代碼:贛G
  • 行政區劃代碼:360402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基礎建設,安全生產,風景名勝,景區,寺觀,古蹟,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濂溪區地域歷史淵源久遠,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繁衍生息。
夏、商、周為荊州和揚州域。春秋為吳之境西、楚之境東,俗稱“吳頭楚尾”。戰國初屬吳,繼屬越,後屬南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全國三十六郡,隸九江郡。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隸九江國九江郡。四年(前203年),改九江郡為淮南國。六年(前201年),置淮南國豫章郡柴桑縣,地屬柴桑縣。始建國元年(9年),新莽改制,以豫章為九江郡,柴桑為九江亭,隸九江郡九江亭。迄東漢復舊稱。
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東吳孫權置武昌郡,柴桑為之屬。
晉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割揚州之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7郡,荊州之武昌、桂陽、安成3郡而置江州,隸江州武昌郡柴桑縣。晉永興元年(304年),分廬江之尋陽、武昌之柴桑2縣合立尋陽郡,隸江州尋陽郡柴桑縣。晉義熙八年(412年),省尋陽縣入柴桑縣。
南朝梁太清二年(548年),分柴桑縣置汝南縣,同屬江州尋陽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尋陽郡及柴桑、汝南縣,復立尋陽縣,隸江州尋陽縣。開皇十八年(598年),易名彭蠡縣,直隸江州。大業三年(607年),廢江州改置九江郡,彭蠡縣易名湓城縣,隸九江郡湓城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廢郡復州,分湓城復置潯陽縣,隸江州潯陽縣。武德八年(625年),湓城縣併入潯陽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江州為潯陽郡,隸潯陽郡潯陽縣。乾元(758年),復改郡為州。
五代南唐升元三年(939年),潯陽縣易名德化縣。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分德化縣立星子縣。地屬德化、星子二縣。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據江州,改稱九江府,德化縣屬之;南康路改為西寧府,星子縣屬之。境分隸九江府德化縣,西寧府星子縣。
明洪武九年(1376年),西寧府改稱南康府。
南山公園南山公園
民國三年(1914年),國民政府內務部改定重複縣名。因避福建、四川轄縣之名同,改德化縣為九江縣。是年,地方行政分省、道、縣三級建置,隸江西省潯陽道九江縣、星子縣。
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道。
新中國建立後,分九江縣潯陽鎮置九江市(地轄市年)、廬山置廬山管理局,地先屬九江縣、星子縣,後屬地轄九江市、廬山管理局。
1980年3月,原地轄九江市升格為省轄市。5月,市內置潯陽區,市郊置郊區,廬山置廬山區。時屬地轄九江市的工農兵、前進、新港、大橋、周嶺、水產6各公社和時屬廬山管理局的紅旗、向陽、登廬、東風、高壠5各公社劃歸郊區管轄。1983年7月,撤地並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1984年5月,為理順廬山管理體制,撤銷廬山區,另置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8月,郊區更名為廬山區。
2016年4月8日,江西省九江市撤銷星子縣,設立廬山市,為避免重名,廬山區更名為濂溪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濂溪區下轄3個街道、5個鎮、2個鄉,另設有1個林科所,1個新城。濂溪區人民政府駐十里街道十里大道1388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60402001000
360402002000
360402090000
360402100000
360402101000
360402102000
360402103000
360402105000
360402200000
360402201000
360402471000
廬山林科所
360402472000
廬山生態文化新城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濂溪區,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緊靠九江市中心,東臨鄱陽湖,北襟長江相望湖北安徽,西接昌九工業走廊,南依廬山,北有九江長江碼頭,西有九江廬山機場,京九、武九、九合等鐵路;昌九高速、景九高速、105國道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總面積369.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濂溪區南部為鄱陽湖盆地,在地質史上經歷岩漿侵襲,冰川活躍,因而地貌千姿百態。

氣候特徵

濂溪區地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濕潤氣候區,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5℃,極端最高溫度不超過32℃,廬山雨量豐沛,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左右。春遲、夏短、秋早、冬長一大特點。濂溪區雲霧較多,全年平均有霧日達190天以上。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濂溪區境內較大水系20條總長182千米,均發源於廬山及其支脈,河網密度0.29千米/平方千米,地表逕流量年均3.7億立方米。地下水總貯量6562萬立方米,水質良好。水能資源可開發量為1.4萬千瓦。

礦產資源

濂溪區高嶺土儲量1000萬立方米,石灰石儲量3000萬立方米,綠肉石儲量1500萬立方米,黃沙、河沙儲量3500萬立方米,此外用於建築業的卵石、片石、砂碴等儲量在1億立方米以上。

生物資源

濂溪區農作物栽培品種223個,森林覆蓋率33.2%,主要植被有常綠闊葉林及落葉常綠混交林,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40餘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0餘種。擁有104個品種,其中中華鱘是世界上最珍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土特產品有“廬山三石”(石魚、石雞、石耳)、九江早椒、羅漢豆、萵筍、筍用竹等。

人口

截至2018年末,濂溪區常住人口25.94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477人。其中,城鎮人口20.9857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80.88%,比上年末提高0.54%。全年出生人口3198人,出生率12.41‰,比上年下降0.25‰;死亡人口1541人,死亡率5.98‰,下降0.02‰;自然增長率6.43‰,下降0.23‰。戶籍人口22.6451萬人,城鎮化率為63.8%,比上年末下降0.4%。

政治

區委書記:柯尊玉
區委副書記:容長貴、周小琳
區委常委:歐陽東振、徐翔、王小平、王安定、彭青松、徐春霞、唐建宇

經濟

綜述

2018年,濂溪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87.6833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064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43.9351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138.5418億元,增長10.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9:50.4:47.7調整為1.8:50.0:48.2,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6%、44.7%和54.7%,分別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0.1、3.5和4.4%。人均生產總值11.1617萬元,增長10.9%。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濂溪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0.6%,其中城鎮固定資產增長18.4%,房地產開發比上年減少10.3%,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3%。
財稅收支
2018年,濂溪區財政總收入33.998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75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1%;稅收收入30.4808億元,增長14.1%,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89.7%。
2018年,濂溪區國稅完成23.1184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5.1%,同比增長18.5%;地稅完成7.3624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95.6%,同比增長2.2%;財政完成3.5172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18%,同比減少0.7%。全區鄉鎮街道累計完成財政收入20.0889億元,占目標任務的104.6%,同比增長11.6%,其中超億元的鄉鎮街道5個。
2018年,濂溪區共完成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4.5305億元,其中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2.5792億元,完成預算150.5%。上級專項資金支出1.9513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3.9846億元,其中本級政府性基金支出13.8336億元,完成預算115.1%。社保基金預算支出完成5.5537億元,完成預算139.7%。
區本級公共預算支出項目執行情況: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9284億元,完成預算150.2%;國防支出193萬元,完成預算113.1%;公共安全支出3645萬元,完成預算103.3%;教育支出3.1804億元,完成預算156.6%;科學技術支出4717萬元,完成預算148.4%;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672萬元,完成預算213.9%;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1.8622億元,完成預算101%;醫療衛生支出2.0476億元,完成預算220.4%;節能環保支出2088萬元,完成預算192.2%;城鄉社區事務支出5.0993億元,完成預算661%;農林水事務支出8088萬元,完成預算188.6%;交通運輸支出730萬元,完成預算168.3%;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4841萬元,完成預算233.5%;商業服務業等事務支出468萬元,完成預算113.5%;糧油物資儲備事務支出519萬元,完成預算224.8%;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支出110萬元,完成預算101%;住房保障支出1.0257億元,完成預算105.3%;其他支出4896萬元,完成預算36%;債務利息支出1.1264億元,完成預算56.8%。
人民生活
2018年,濂溪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69元,同比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71元,同比增長8.2%,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08:1。

第一產業

2018年,濂溪區實現農業增加值5..432億元,增長6.0%。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8.4009億元,增長1.5%。其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分別實現總產值3.0553億元、2.3635億元、1.6899億元、9082萬元和3840萬元,分別增長4.7%、12.9%、-11.3%、-9.9%、9.6%。
種植業
2018年,濂溪區糧食種植面積4524公頃,比上年減少20公頃。其中,稻穀種植面積3414公頃,減少57公頃;小麥種植面積341公頃,增加11公頃;玉米種植面積140公頃,增加6公頃;豆類種植面積144公頃,增加4公頃;薯類種植面積485公頃,增加17公頃。全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6410公頃,增加84公頃。其中:油料種植面積2867公頃,增加61公頃;棉花種植面積822公頃,增加8公頃。蔬菜及食用菌類種植面積2168公頃,減少7公頃。瓜果類種植面積141公頃,減少8公頃;其他農作物種植面積412公頃,與上年持平。全年糧食產量23321噸,比上年減少150噸,減產0.6%。全年穀物產量19952噸,比上年減產1.3%。其中,稻穀產量18739噸,減產1.6%;小麥產量655噸,比上年增加21噸,增產3.3%;玉米產量558噸,比上年增加24噸,增產4.5%;豆類產量425噸,增產2.9%;薯類產量2944噸,減產3.5%。全年經濟作物產量47422噸,增產0.7%。其中:油料產量5372噸,增產2.1%;棉花產量1540噸,增產1.0%;蔬菜及食用菌類產量36345噸,增產0.2%;瓜果類產量3130噸,增產4.6%;其他農作物產量1034噸,與上年持平。年末實有茶園466公頃,比上年末增加6公頃。全年茶葉產量177噸,增產4.7%。年末果園面積625公頃,比上年末增加14公頃。園林水果產量5700噸,增產1.7%。
畜牧業
2018年,濂溪區生豬存欄748頭,比上年減少98%;家禽存欄3008百隻,比上年增長1.9%。生豬出欄73065頭,比上年減少8.1%;活家禽出欄6208百隻,比上年增長3.3%。全年肉類總產量6235噸,比上年減少9.6%,其中:豬肉5110噸,比上年減少11.9%;禽肉1125噸,比上年增長2.6%。禽蛋572噸,比上年增長2.1%。
漁業
2018年,濂溪區水產品產量3952噸,比上年下降21.3%。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濂溪區全部工業增加值106.4846億元,比上年增長7.5%,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4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76.9997億元,比上年減少10.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股份制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75.3404億元,增長-8.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98.2744億元,增長-9.3%;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1843億元,增長-73.1%。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輕工業實現總產值154.4231億元,增長-27.6%;重工業實現總產值222.5766億元,增長6.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81.9億元,比上年減少8.8%;實現利潤總額20.2218億元,下降15.5%。
建築業
2018年,濂溪區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37.4505億元,比上年增長2.9%。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34家,比上年增加13家。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10.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6%;其中新開工面積68.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7.2%。房屋竣工面積68.4萬平方米,增長-0.5%。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濂溪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4515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分地域看,城區零售額23.5466億元,增長6.3%;鄉村市場零售額13.9049億元,增長22.1%。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34家,實現營業收入15.9462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利潤總額2.1015億元,同比增長5.6%。
對外經濟
2018年,濂溪區貨物出口總額18.9794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4家,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1.797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03%。利用省外項目實際進資141.91億元,增長17.41%。
房地產業
2018年,濂溪區商品房竣工面積82.0581萬平方米,增長455.4%;商品房銷售面積98.9999萬平方米,增長28.3%;商品房銷售額74.5844億元,增長37.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8.9379萬平方米,下降3.3%。
郵電通信
2018年,濂溪區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715萬元,比上年增長-8.16%。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收入37.4萬元,包裹業務收入109.3萬元,快遞業務收入181.78萬元。全年濂溪區收發函件25.67萬件,包裹1.26萬件,快遞31.44萬件。
旅遊業
2018年,濂溪區國內遊客533.21萬人次;境外旅遊人數6755人次;國內旅遊收入48.02億元;旅遊外匯收入211.58萬美元。

交通運輸

交通

2018年,濂溪區完成通25戶以上自然村公路建設項目29個共16.8千米,總投資395.1萬元,完成危橋改造項目3個。2018年,濂溪區下撥養護資金84.6萬元,完成農村公路養護工程項目41個,大中修項目1個,涉及養護資金146萬元。
公路
G70福銀高速公路、G56杭瑞高速公路、S37九江繞城高速公路等在濂溪區交匯。
鐵路
(北)京九(龍)線、合(肥)九(江)線、武(漢)九(江)線、銅(陵)九(江)線四條鐵路在九江交匯。
八里湖大橋八里湖大橋
水運
九江港是江西省臨江開放的外貿碼頭,國家一類對外貿易口岸,具有國際貨運直航功能,年設計吞吐量30萬標箱。現已由上海港控股,與上海實現“無縫對接”。九江港的貨櫃可直接出口,也可抵達上海洋山港配載出口,節省時間,節約成本。
空運
南昌昌北國際機場100千米,擁有國內外航線23條,到全國各大城市均實現每日一班或多班;距九江廬山機場僅25千米,已開通上海、廣州、北京航線。

運輸

截至2018年末,濂溪區共有旅遊客運公司1家,客車84輛;貨運企業112家、貨運車輛4066輛,其中危貨運輸企業6家、危貨運輸車41輛。全年客運量29.9萬人、旅客周轉量1996萬人千米;貨運量453.7萬噸、貨物周轉量4053.6萬噸千米。全年區內水路運輸新增船舶運力3565噸,全區水路運輸總運力規模達23878噸;水路貨運量16.4萬噸,貨運周轉量3758萬噸/千米。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濂溪區境內外專利申請804件,授予專利權349件;有效發明專利117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5.2件。全年簽訂技術契約成交金額6031萬元,比上年增長20%。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濂溪區共有學校42所(含1個教學點),其中國小28所(含1個教學點),九年一貫制8所,國中4所,完全中學2所。全區共有班級數588個,其中國小397個,國中133個,高中58個。普通高中招生1141人,在校生3133人,畢業生997人。國中招生2087人,在校生6007人,畢業生1881人。普通國小招生3248人,在校生16928人,畢業生3003人。專任教師1699人,其中國小905人,國中550人,高中264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12854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5.1%。2018年度共發放貧困學生教育資助金295.27萬元,惠及學生3241人次,實現499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保險費、校服、輔導課本等其他費用兜底包乾;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實現全程零學費學習,教育扶貧政策覆蓋率達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濂溪區共有公共圖書館107個(含農家書屋),總流通4.63萬人次,共有圖書23.57萬冊(張),人均圖書擁有量0.91冊(張);文化館1個。有線電視實際用戶40568戶,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濂溪區共有全民健身中心2個,少兒體校1所。濂溪區獲國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資質,獲全國村歌創作基地殊榮,新港鎮人民政府獲全國村歌“最美主旋律將”,區圖書館榮獲全民閱讀先進單位,五里街道獲全省民眾體育先進集體,白鹿奧體獲全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濂溪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55個,其中醫院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50個,其中鄉鎮衛生院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9個,村衛生室55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4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個。年末衛生技術人員1201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69人,註冊護士732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795張,其中醫院300張,鄉鎮衛生院133張。全年總診療人次65.94萬人次,出院人數1.92萬人。

勞動就業

截至2018年末,濂溪區就業人員130900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72700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460人,比上年減少42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比上年末上升了0.5%。農民工總量58200人,下降21.46%。其中,外出農民工12000人,下降4%;本地農民工46200人,下降25%。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濂溪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9385人,比上年末增加14117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97102人,與上年持平。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2831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84271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7157人,增加249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2014人,與上年持平,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13739人,增加12107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9160人,與上年持平。

社會福利

截至2018年末,濂溪區共有2578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345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94人享受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全年資助4285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民政住院救助4026人次,救助金額212.85萬元;門診救助3769人次,救助金額79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5人。年末共有養老服務機構14個,養老服務床位821張。年末共有社區服務中心3個,社區服務站16個。

基礎建設

2018年,濂溪區棚戶區住房改造開工3865套,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3010套。2018年,濂溪區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51戶,其中新建24戶,維修27戶。

安全生產

2018年,濂溪區道路交通事故12起,死亡2人。工礦商貿事故4起,死亡5人。

風景名勝

景區

石門澗石門澗
石門澗位於廬山之西,上依錦繡谷、龍首崖、九奇峰,下鄰東西林寺、岳氏名園故址,面積7950畝。距九江市區15千米。景區“山水含清暉”、“雄、秀、險、奇”渾然一體,有“山水絕勝”、“廬山第一景”之譽。
《後漢書地理志》載:“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餘仞,有瀑布焉”。廬山第四紀冰川遺蹟極富典型性,冰川盤谷、冰川條痕、冰川擦槽等各成其形;鐵船、天池、桅桿、千佛等18峰聯襟,疊嶂爭峻雄;69座人物、動物等物體石像,渾樸天成,形態逼真;“石門銜日”、“龍虎爭勝”等天然壁畫,靈氣浩然,堪稱“神仙同化物”。景區植被覆蓋率90%,空氣濕度大,易生雲霧,為廬山最著名的“雲霧窟”,東晉即有“虎溪橋邊月,石門澗中雲”之頌;又因特殊的自然環境和地形,時而出現奇妙的“佛燈”、“佛光”景觀。
剪刀峽剪刀峽
剪刀峽位於廬山之北,牯牛嶺北邃谷中,臥雲壠旁。因小天池山與橄欖山夾峙,形態呈彎曲狀槽谷,宛如剪刀。起自東、西林寺,終於牯嶺街街心公園。面積4800畝,距九江市區14千米。峽谷成階梯狀上升,是廬山斷崖陡壁、深峽幽谷的典型區域之一,泉瀑交替,萬石橫肱,以“斷崖、怪石、飛瀑”名冠廬山山北。谷內是觀廬山瀑布雲的最佳點,在牯牛嶺夜眺,亦有幸可見谷內佛燈若隱若現。此谷原為從蓮花洞登山舊路之所由,民國26年(1937)擬建廬山吊車,擇定谷頂為山上車站終點。今乃徒步登山的最好路線。
谷內虎溪,傳為天下第36福地,匡俗在此修煉成仙。自晉以來,有寺院、道觀、草堂20餘處,多名隱士密修,晉柴桑縣令劉程之曾隱居臥雲壠,陶淵明築“西廬”與劉為鄰,唐白居易,宋蘇軾、范成大,明唐寅等到此遊歷,留下詩作和題刻。
蓮花洞蓮花洞
蓮花洞位於廬山之北,處於蓮花、圭壁、錦繡三峰之間的谷地,東依馬尾水、高壠大寨,西鄰剪刀峽、廬山雲霧茶場,南傍月弓塹、小天池,北接蓮花鎮彭家河。面積24000畝。距九江市區9千米。景區層 巒 疊 嶂,深澗大壑,溪瀑潺喧,原始地貌、自然植被完好,古樹奇柯,景物眾多。相傳劉越在此學道求仙,董奉“杏熟易谷以濟貧民”,宋周敦頤設濂溪書院,明萬嗣達置講學處,黃雲師築谷口草堂,清末為江西首條公路終點,法國人建教學和別墅,30年代,高官雲集,車轎過往,極一時之盛。
馬尾水馬尾水
馬尾水景區亦稱馬尾水生態旅遊風景區,位於廬山北山公路9-12千米處,東連吳障嶺,西鄰蓮花洞,面積9900畝。距九江市區25千米。景區處U型峽谷,四周由登廬公路、天花井山、九峰山和大山背山環峙,山勢雄偉,谷深泉幽,森林覆蓋率95%。秦、西漢即建聖宮。唐建九峰寺,劉長卿在此建亭,煮酒賦詩。九江至牯嶺街古驛道及民國15年(1926)勘測的汽車公路,都經此處。
主要景點有馬尾水瀑布、九峰寺、天花井山、獅子崖、巨蟒汲水、思楚亭、玉女泉、神仙椅、三聖宮、清俸橋、因緣碑、茶山草堂、龍門大壑、竹樓群、將軍護、觀音潭等。
吳障嶺吳障嶺
吳障嶺景區位於廬山北山公路南側6千米處,清康熙《廬山志》載:“吳障者,吳所保障也。或曰,山卑不足以言障,昔有吳障者,家此山下,既死,葬此山,故名”。東北有塔尖山,其下有龍泉寺,北傍洞林山,西為虎山,虎山西北為天花井山,西南為鷹嘴崖,東南望馬祖山,面積6000畝,距九江市區20千米。吳障嶺嶺峻峽隘,林泉瀑石,一應俱全。嶺南為星子縣域,嶺北為廬山區域。山巔古有官亭,山間有驛道,即為洪都(南昌)至江州(九江)官道,亦稱一線天古道。嶺東小山小香爐峰,唐孟浩然留下“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末蓬”的佳句。李白因“附逆永王”罪,坐系潯陽獄,題詩“穆陵吳北悉愛子,豫章天南隔老妻”。
馬祖山馬祖山
馬祖山景區位於吳障山東南,介於姑塘、威家兩鎮間。據民國《廬山續志稿》載,山名皆系“乙常寓此山,故山與寺等俱以馬祖名”,東北望姑塘、大孤山、蛤蟆石,近香積寺,西接九江至星子公路,面積10020畝。距九江市區16千米。馬祖山有二水,一級夏家橋、女兒港,一經廣信橋、黃婆嘴,2水同注鄱陽湖。唐禪宗六祖慧能徒弟道乙弘法所至;北宋趙與周敦頤同游,留下《同周敦頤國博游馬祖山》詩;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水軍大戰;清督關使者白全德撰寫《重建暢觀亭記》;清石達開與曾國藩爭奪九江;日軍侵占江南,都曾在此占山頭築壘布防,屯水師扼鄱湖。新中國建立後,馬祖山林木資源得到保護,層巒疊翠。
碧龍潭碧龍潭
碧龍潭景區位於廬山小天池東南,南鄰五老峰、三疊泉,北傍吳障山,東望姑塘、鞋山,面積3750畝。距九江市區24千米。景區奇幽絕勝,舉目成趣,集自然風光、冰川遺蹟、文化遺存於一體。碧龍潭絢麗多姿,享廬山“第一潭”、“北山絕勝”殊榮。晚清學者陳三立尋徑踏蹬,慕名遊覽,怡情于山水之中,寫下《王家坡觀瀑》、《聽瀑亭記》。20-30年代,國民政府及歐美達官貴人來此休憩觀賞。地質學家李四光通過考察,確認冰谷第廬山第四紀冰川最具代表的“U”形谷,典型的冰川地貌。電影《李四光》中的許多鏡頭就拍攝於冰谷。

寺觀

東林寺東林寺
東林寺,位於廬山北麓,西林之東500米,南面香爐、經右、天池諸峰,北倚分水嶺、東林山、“寺前臨溪、入門為虎溪橋”。面積300畝,距九江市區12千米。東晉太元十一年(386)由江州刺史桓伊資助,慧遠興建。慧遠創設蓮社,大興淨土宗風,講學、著述30餘年,影響深遠,名震中外。唐太宗敕賜增修,並號“太平興龍寺”,列為中國佛教八大道場之一。
元延祜七年(1320),寺盡毀於兵禍。明初又重修。清鹹豐年間,旋又毀於兵燹。清末復修。至解放前夕,僅剩破屋幾間。“文化大革命”中又遭毀。
定慧寺定慧寺
定慧寺,原名定慧庵,土名城牆溝,位於廬山北麓蓮花洞景區內,背倚雙劍鋒,面對城南山,距市區9千米。元末明初始建。據九江舊志記載,元末明初,一佛者明心覺顯的赤腳僧人曾在此清修,因薦藥治好明太祖之疾,圓寂後賜葬廬山。明末清初,僧人九百,香火極盛。清順治十七年(1660),刑部主事送“定慧禪林”匾額。清末,寺宇、佛像毀於兵火。民國五年(1916),福山和尚重修佛殿、寮房,維持香火。“文化大革命”間,僧人再度被逐出山門,經書、法器等皆被損毀,祖師墓塔亦被推倒。1971年始,住持釋觀行、釋從陽,復(拓)建佛殿,寮房等寺宇建築,修復歷任住持墓塔,定慧寺法事復興。
鐵佛寺鐵佛寺
鐵佛寺,俗稱鐵姑庵,喻鐵心修行的僧尼,位於廬山北,蓮花峰下。東鄰竹泉山莊、蓮花洞,西望太平宮、東西林寺,面積79.5畝,距九江市區10千米。唐貞觀年間(627-649)僧昆仲始建。宋重修,改為尼眾叢林,稱鐵骨寺,以諧“姑”音。明嘉靖時(1522-1566)大水,將豐雲庵衝決,但“唯佛座巋然,因眾倡重,旁有鐵骨庵”。民國初年,有過1次修復,據殘碑載:“養源別墅創於乾隆年間,乃我三十二姓祖輩捐資建設……民國初建,同人乃乘廬山鐵佛寺修葺……”。此次修復,規模甚大,有殿13重,佛像600尊,其中一鐵佛高2米餘,遠近聞名,香火旺盛。然經歷代戰火摧殘,尤以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的掃蕩,寺殿凋零破敗,僅存配殿、寮房各1間,當地林場作護林之臨時工棚。
西林寺西林寺
西林寺,號稱廬山北山第一寺。位於廬山北香爐峰下,東林寺之西,香谷之南,佛教人文和古建築歷史遺蹟兼有。面積60畝,距九江市區12千米。東晉太和二年(367),江州刺史陶范久幕慧永佛學精深,留其在廬山結宇講學、弘揚佛道,在此“指景瞻星,鳩徒揆目,剃草開林,增卑架山獻,夷峻築台,疏巒抗殿”,築建一“長廊繞澗,科砌環池”寺院。隋開皇間重修。唐宋尤盛,與東林、大林並稱“廬山三大名寺”,宋太宗賜“太平興國乾明禪寺”額。元壬辰兵毀。明洪武十四年(1381)復建。清順治十一年(1654)古嶷開法西林;遂為禪寺。清至民國,幾度沉淪。“文化大革命”期間又遭破壞,客堂、齋堂被拆,廟基被闢為菜圃。

古蹟

九江海關姑塘分關九江海關姑塘分關
九江海關姑塘分關亦稱“新關”或“洋關”,在姑塘鎮姑塘村。
清雍正元年(1723)始建,民國27年(1938)閉關。分關原為清政府所設稅收關卡。後據《辛丑條約》第六款劃歸九江稅務司,由英國人管轄收稅,以抵巨額賠償。分關背倚姑塘山,面臨鄱陽湖,由前、後、左3棟西式洋房組成,面積2028平方米,左側有監督稅收的炮台1座,現僅存台基。
1987年,列為江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濂溪墓周濂溪墓
周濂溪墓為北宋理學家,熙寧六年(1073)病逝於九江濂溪書院,葬於離書院五、六里的栗樹嶺(今蓮花鎮譚畈村),享年57歲。周原配夫人陸氏、繼配夫人蒲氏墓亦葬周兩側。明代宏治三年(1490),九江知府童潮在墓前建祠、立肖像、置田地供祭祀,墓地時為“江州十景”之一。嘉靖三十八年(1559)巡撫何遷檄知府朱日藩將墓修葺一新,清鹹豐五年(1855)彭玉麟、羅澤南、李續賓出資主修,又將墓頂結為龜形約6尺,徑1丈5尺。墓前碑碣有明萬曆李得陽詩碑,彭玉麟修墓碑,羅澤南重修周子墓碑,周生前所作太極圖碑等。墓冢“文化大革命”中被毀,今墓為1992年重修。
白居易草堂白居易草堂
白居易草堂位於廬山北慧遠古道之東側。東連剪刀峽,西接東林頭、化城茶場,南依北香爐峰、慧遠講經台,北鄰東林寺、西林寺、臥雲壠、李拙翁墓。面積3000畝,距九江市區13千米。
唐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忠耿直言,得罪權貴被貶江州任司馬,次年秋即於此築草堂,並隱逸山居近三年。草堂唐五代被毀。歷史上雖有兩次再興,皆為移址而建。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在東林寺蘭牆之外;1987年在廬山花徑。此草堂湮沒千餘年內,僅留故址。

著名人物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謚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蔡公時(1881-1928),別號痴公,江西九江人。他自幼勤奮好學,1902年與同鄉張世膺徐秀鈞在九江創辦反清革命組織“慎所染齋”,不久被追輯而東渡日本,入弘文書院求學。後參加同盟會,1905年學成回國,便投身反清革命。
李盛鐸(1859-1934),字樵,又字椒微。號木齋,別號師子庵舊主人,師庵居士等。晚號麂嘉居士。德化縣(今江西九江)東鄉譚家田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