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

趙孟

趙孟,是春秋時代人們對晉國趙氏歷代宗主的尊稱,非特定單指一個人。孟,長也,故趙孟之意為趙氏之長,趙氏大宗的宗主,通俗的說法就是趙家老大。春秋期間出名的趙孟主要有以下三位:

趙武(約公元前598年~前595年至前541年),史稱趙文子

趙鞅(?—前476年),又名志父,史稱趙簡子。

趙無恤(?―公元前425年),名無恤(亦作“毋恤”),史稱趙襄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孟
  • 別名:趙武、趙鞅、趙無恤
  • 職業:政治家
  • 所處時代:春秋末年
詞義剖析,煊赫家族,趙盾,趙朔,趙武,趙鞅,趙無恤,趙種,追憶當年,歷史價值,力推改革,討伐戰爭,歷史影響,馭人之道,史記記載,人物墓地,

詞義剖析

趙,氏也,系出嬴姓周穆王造父為御,封之趙城(今山西省洪洞縣趙城鎮),立趙氏。後叔帶去周侍晉,以下七世而至趙衰,為晉文公股肱,趙氏位列六卿,世代顯貴。孟,長也。故趙孟之意為趙氏之長,趙氏大宗的宗主,通俗的說法就是趙家老大。“趙孟”實際上是春秋時代人們對晉國趙氏歷代宗主的尊稱。
趙孟趙孟
在目前的史料上所能找到的,直接被稱為趙孟的有五人,趙盾趙宣子)、趙武趙文子)、趙鞅趙簡子)、趙無恤(趙襄子)以及戰國時期的趙種(趙成侯)。另外《左傳》中稱趙朔的妻子為趙莊姬,但是《國語》又稱其為趙孟姬,故此推斷趙朔(趙莊子)極有可能在生前也被人稱作趙孟。
楊伯峻 註:“ 晉國 正卿 趙盾 字 孟 ,因而其子孫都稱 趙孟 。 孫奕 《示兒篇》云:‘ 晉 有三 趙孟 : 趙朔 之子曰 武 ,謚 文子 ,稱 趙孟 ; 趙武 之子曰 成 , 趙成 之子曰 鞅 ,又名 封父 ,謚 簡子 ,亦稱 趙孟 ; 趙鞅 之子曰 無恤 ,謚 襄子 ,亦稱 趙孟 。’”

煊赫家族

趙氏在晉國發家要追溯到趙夙。史載趙夙晉獻公御戎畢萬為車右,滅掉耿、魏、霍。晉獻公將耿賜予趙夙,將魏賜予畢萬(畢萬之後為魏氏)。二人同時位列大夫,參與軍政。但是他們後人的發展則不盡相同。
趙夙之子趙衰(趙成子)與晉獻公子重耳相善,二人成為莫逆之交。趙衰一生跟著重耳,隨之流浪,隨之復國,隨之稱霸。晉文公作三軍六卿,趙衰多薦之英才。其虛懷若谷,清心寡欲,賈季贊之“冬至之日”,可謂晉之良大夫,深得晉文公賞識。至前622年,趙衰位至中軍佐而亡。

趙盾

趙衰死後,趙盾繼立為趙氏宗主,也是被稱為趙孟的第一人。趙盾初涉政壇,晉國正面臨著大面積人員重組。之前為晉文公所倚重的卿大夫已經成為過去。晉襄公必須重新物色人才為國所用。這時候年輕的趙盾在多方人士的協助下成為了晉襄公手下的第一重臣,任中軍元帥。不久晉襄公病逝繼位的晉靈公年幼,趙盾獨掌朝政。
趙孟趙孟

趙朔

趙盾死後,破格提拔郤缺執政。郤缺為報答趙盾的知遇之恩,以胥克有蠱疾,把胥克踢出六卿行列,安排趙盾嫡子趙朔入六正,佐下軍。幾經升遷,至前592年范會告老,郤克執政時,趙朔當為中軍佐(中軍元帥的副手)。大約也就在這段時間,趙朔突然消失在晉國政壇。
趙朔死後,其子趙武幼。趙氏陷入內亂,趙盾的弟弟趙同趙括以幼弟趙嬰齊通姦於趙莊姬而將其發配。趙莊姬不滿,告發婆家人趙同、趙括將要作亂。時欒書、郤錡共作證。晉景公攻殺趙氏於下宮。趙氏大宗一族被殺,只剩尚未成年的趙武。

趙武

韓厥感於趙氏當年的養育之恩,告於晉景公,言及當年趙衰、趙盾之功勳。晉景公心動,乃將趙氏封邑歸還趙武。在韓厥的接濟下,趙武茁壯成長。至晉厲公時,趙武行弱冠禮。晉悼公繼位,任韓厥為正卿,扶植趙武。趙武為卿,重信義,崇禮讓,可憐趙氏人丁單薄。至前548年,范匄死去,趙武執政。

趙鞅

趙武年未半百而亡,其子趙成繼立。因趙氏與韓氏交厚,受正卿韓起提攜,趙成位列中軍佐。趙成也非有福之人,不久就死去。其子趙鞅繼位。趙鞅頗為英明,年紀輕輕就展現出雄才大略。趙氏因此而迅速強盛。前492年,趙鞅執政,名為晉卿,實專晉權。

趙無恤

前475年,趙鞅告老,其子趙無恤繼立。趙無恤隱忍正卿智伯的蠻橫,避其鋒芒,積極開拓疆土,夯實趙氏實力。前455年,智伯向趙無恤敲詐封邑,趙無恤斷然拒絕。智伯糾合韓魏合攻趙氏,趙無恤不敵,退守晉陽三年。後趙氏陰與韓魏謀,乃合攻智氏,智伯戰死。趙無恤成為晉國執政。三家分晉終成定局。
趙孟趙孟

趙種

即趙成侯。趙國立國後,趙烈侯生趙敬侯,趙敬侯生趙成侯。趙成侯在位時期,正值秦齊崛起,魏國強盛。趙國與魏國的同盟關係已經破裂。前354年,魏惠王龐涓攻趙,兵圍趙都邯鄲。趙成侯堅守決不妥協,之後齊國田忌圍魏救趙。

追憶當年

千百年過去了,我們今天翻開史書,回望那個禮崩樂壞,狼煙四起的時代。晉國作為那個時代頭號大國,他的政治直接影響到天下的走勢。而晉國內部的六卿軍政制度,時刻牽動著晉國的發展,助推著歷史的車輪。世卿輪番鬥爭,六正相互廝殺,其精彩程度甚至高於各國間的諸侯兼併戰爭。
趙孟趙孟
從晉文公建立三軍六卿制度起,趙氏便一直是晉國最搶手,表現最為活躍的家族。自趙衰到趙無恤,整整七代人,有四代(趙盾、趙武、趙鞅、趙無恤)終為晉國第一權臣。另外趙衰、趙朔、趙成也能夠高居中軍佐一職(在晉國,中軍佐的地位僅次於中軍元帥)。如果僅僅看他們在晉國的任職,這個家族實在是太過顯赫。
與晉國的其餘世卿大族不同,趙氏一直走在晉國政治鬥爭的風口浪尖上。趙氏在趙衰時期並不算最為顯赫,但是趙衰的做人為臣都顯得非常得體,為趙盾不僅僅留下了雄厚的家底,還有很有利於趙家的政治環境。後趙盾執政,趙氏極為顯赫,遠遠凌駕於其餘諸卿之上。趙盾死後,趙氏依然保持著強大的實力。邲之戰時,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趙旃都隨軍出征,但是趙朔、趙嬰齊主和,趙同、趙括主戰,趙旃搗亂,直接左右著戰爭的勝負,一家人說三家話,也預示著趙家的危機。
前583年,晉景公突然攻打趙氏,趙氏慘遭滅族,只剩趙武與別為邯鄲氏的旁支趙旃尚存。這次家毀人亡的打擊使趙氏人丁凋零,其狀慘不忍睹。年輕的趙武就在這片瓦礫堆中開始了對家族的重建。
趙武不可能再像上一輩人那樣大手大腳,只能低調做人,小心為臣,只要有人還在,一切就可能從頭再來。不幸的趙武幸運的遇上了英明的晉悼公,悼公大筆一揮,趙武為卿。晉悼公崇尚周禮,溫文爾雅,這與趙武的性格不謀而合。經過悼公的扶植栽培,趙武的勵精圖治,趙氏終於走出了滅門的陰影。
晉國後期,六卿主政。各大世卿矛盾不斷,男丁稀少的趙氏步履維艱。趙鞅適時而生,承擔起趙氏復興的重任。趙鞅深沉不露,膽識過人,胸懷韜略,腹隱機謀,積極削弱奴隸制度,倡導法制,對其封邑實施土地制度、農奴制度和用人制度的巨大改革。趙氏實力在他的手上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到趙無恤時,智氏超越趙氏。智伯敲詐趙無恤,趙無恤果敢拒絕,晉陽城危在旦夕時,依然沒有動搖。最後三家同滅智氏,拂過兩百年的征塵,與韓魏瓜分晉國。

歷史價值

今天的中學歷史教材上聊聊的幾筆,卻不能掩蓋歷代趙孟在趙氏家族崛起中的赫赫功勳。趙氏家族一直有著桀驁不馴,威武不屈的特性。在晉國政治風雲中,趙氏曾三次面臨滅族之災(下宮之難,中行氏、范氏圍晉陽,智氏、韓氏、魏氏水淹晉陽),卻能艱難且堅強的度過危機,實屬不易。晉國曾經的煊赫家族諸如:狐氏、先氏、欒氏、郤氏、中行氏、范氏、智氏在家族足夠強大時風光不已,但在家族一旦中衰,樹倒猢猻散。沒有一個世家能像趙氏這般屢仆屢起,在家族不濟時,懂得韜光養晦。這是一種得以傳承的品質。
趙孟趙孟
晉國的列位趙孟們都有著改革圖新的膽略與魄力。例如趙盾“制事典,正法罪”,補充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條文,這在周代法制的巨大進步。再如趙鞅,鑄刑鼎,做到法律公正、公平、公開,完全打破周禮那套刑不上大夫的常規,儘管這招來了孔子先生的激烈聲討,但不得不承認這是國家法制的進步,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保障。
到了戰國時代,春秋時列位趙孟的優秀品質得以在子孫身上閃耀。趙成侯在邯鄲被重重包圍時,拒不與魏惠王妥協。秦昭王兵圍邯鄲一年,年輕的趙孝成王堅守城池,直至信陵君敗秦。長平之戰後的趙國千瘡百孔,卻不屈於秦國的淫威,直至亡國。趙烈侯以公仲連變法,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更是敢於打破民族界限,勇於創新,推動了華夏民族大融合,共同創造了先秦時代輝煌的三晉文明。

力推改革

趙孟執政不久,六卿在逐步瓜分晉國土地和人口的同時,都在各自的封地內進行全面地改革,為最終奪取晉國的統治大權作準備。其中韓、趙、魏三家採取了比較進步的政策,而尤以趙簡子的改革措施最為徹底,改革所帶來的成效也最為顯著,為趙宗室的興盛、強大和進一步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經濟上,趙簡子革新畝制,調整賦稅。春秋末年,適當擴大畝制有利於農業和地主經濟的發展。為此,六卿都突破了“百步為畝”的舊經界,但范氏、中行氏和智氏的畝制不及韓趙魏的畝制大,韓魏的畝制又不及趙的畝制大。趙氏畝制“以百廿步為寬,以二百四十步為長”。而趙氏賦稅卻最輕,范氏、中行氏、韓魏“伍稅之”,趙氏“公無稅焉”。孫武分析了六家改革後,認為趙氏改革是比較成功的,因此“晉國歸焉”。
趙孟趙孟
政治上,趙簡子禮賢下士,選賢任能。他重用董安於、尹鐸、傅便、郵無正、史黯、竇隼等人,同衛莊公扁鵲姑布子卿等名土的關係也極為融洽。趙簡子虛心納諫,表彰敢於指出他錯誤的臣下。趙簡子派尹鐸治理晉陽,事先告訴他一定要拆除荀寅等人所築的壁壘。尹鐸到任卻加固增修原有的壁壘。趙簡子到晉陽,看到壁壘,一定要殺掉尹鐸才入城。經人進諫,指出增修壁壘的必要,趙簡子反而“以免難之賞賞尹鐸”。趙簡子家臣周會“好直諫”,周舍死後,簡子每每聽朝,常面露不悅,大夫請罪,趙簡子說:“諸大夫朝,徒聞唯唯,不聞周舍之鄂鄂,是以憂也。”“簡子由此能附趙邑而懷晉人”。
軍事上,趙簡子獎勵軍功,以功釋奴。晉定公十九年(前493年),趙簡子率軍迎戰增援范氏、中行氏的鄭國軍隊,誓師時宣布,“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這個命令的頒布,大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對取得戰爭的勝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討伐戰爭

改革使趙氏的經濟勢力得到增強,政治威望得到提高,徹底改變了過去趙氏處於劣勢的不利狀況。此後,鞅秋聯合韓魏,把矛頭指向六卿中最主要的對手范氏、中行氏兩家,揭開了討伐戰爭的序幕。 趙氏與范中行氏之間爆發的這場衝突,導火線是暫住邯鄲的衛貢五百戶人口的歸宿問題。實際上,這是新興的異姓強族覬覦和爭奪晉國大權的鬥爭的必然反映。
定公十三年(前497年),趙簡子想把衛國進貢的五百戶人口從邯鄲遷往晉陽,遭到同宗大夫趙午父兄的拒絕,趙簡子一怒之下,殺了趙午,於是,趙午子稷、臣涉賓“以邯鄲叛”,午是中行氏(荀寅)之甥,而荀寅又是范氏(士吉射)的姻親,因而得到范氏、中行氏的支持。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以晉君名義伐趙氏之宮,“趙簡子奔晉陽”。這場歷時八年的戰爭以范、中行氏的失敗而告終。
趙簡子之所以能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首先是因為他十分注意建立可靠的根據地。趙簡子先後派董安於、尹鐸治理晉陽,尹鐸到晉陽後,立刻“損其戶數”,調整賦稅,爭取民心,修建壘堡,加固城防,使晉陽成了趙氏穩固的後方。其次,趙簡子善於利用六卿之間的矛盾,結成反對范、中行氏的統一戰線。戰爭爆發時,整個晉國兩大敵對陣營各派的組合,力量對比的變化瞬息萬變,錯綜複雜。趙、韓、魏、智氏之間,四家權卿與晉君之間,特別是趙氏與智氏之間矛盾重重。然而,在未取得對范氏、中行氏的最後勝利之前,趙簡子儘量避免與他們發生衝突,注意爭取韓魏智氏,特別是晉君的支持。對智氏的脅迫,他委曲求全,默許有功之臣董安於自殺。當范、中行氏以晉君名義伐晉陽時,趙簡子沒有公開反叛晉。侯,並設法儘快恢復同晉公室的關係,從而得到國人的擁護,扭轉了戰爭的不利局勢。再次,趙簡子還非常注意改善同別國的關係。哀公四年(前491年),趙氏與范、中行氏戰事正酣,楚乘晉內亂,“乃謀北方”。趙簡子被迫妥協,對土蔑說:“晉國未寧,安能惡於楚,必速與之。”遂“致九州之戎,將裂田以與蠻子而城之”,滿足了楚國要晉引渡戎狄的要求,避免了晉楚之間的直接衝突。最後,作為晉軍統帥,趙簡子身先士卒,具有勇於犧牲的精神。哀公二年(前493年),晉鄭兩軍戰於鐵,趙簡子中箭負傷,面部血流不止,卻“鼓音不衰”。趙簡子攻衛,他虛心聽取燭過的勸告,“去犀蔽屏櫓,而立於矢石之所及”,指揮作戰,故能“一鼓而士畢乘之”。
這場戰爭的結果,是中行文子、范昭子奔齊,“趙氏竟有邯鄲、柏人”,形成“趙名晉卿,實專晉權,奉邑侔於諸侯。”的局面。
從哀公六年(前489年)至哀公十七年(前478年),趙簡子為避免同智氏之間矛盾的進—步激化,轉移國內視線,鞏固既得利益,又發動了一系列討伐衛、齊、魯、鮮虞的戰爭。哀公六年,趙簡子帥師伐鮮虞。哀公十年春,趙簡子帥師伐齊。哀公十四年春,伐衛。然而,這一進程因趙簡子染疾而中斷,“使太子無恤將而圍鄭”,從此,趙簡子退出晉國的政治舞台,結束了他叱吒風雲的政治生涯。晉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簡子卒,太子無恤代立,是為襄子。”四卿中年資最長的智襄子(智瑤),乘機獨占了大部分范氏、中行氏故地,把持了朝政,取趙氏而代之,成為四卿中最強的勢力。導致後來與趙氏的戰爭,使晉國歷史進程出現反覆和挫折。

歷史影響

綜觀趙孟生平事跡,可以說他對春秋戰國的歷史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作為新興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趙簡子在軍事上討伐晉腐朽勢力的同時,在經濟、政治、思想各個領域也向舊的宗法制度發起猛烈衝擊,嚴重動搖和瓦解了奴隸制的基礎,加速了晉國封建化的進程,其影響甚至波擊到中國歷史發展的整個過程中。 這是因為趙簡子改革為趙氏立國奠定了基礎。趙簡子繼位之初,趙氏家族已處於存亡絕續的關頭。由於趙簡子採取了卓有成效的革新措施,使趙宗室的勢力迅速增強。趙襄子正是在繼承其父改革的基礎上,爭取民心,任用賢臣,虛心納諫,終於同韓魏一起滅了“貪愎好利”的智氏,才有晉靜公二年“滅晉後而三分其地”的結果,韓、趙、魏“三家分晉”實際上奠定了戰國時期七雄並立的爭霸格局。
趙簡子的經濟、政治、軍事改革措施最為徹底,很少保留奴隸制殘餘的痕跡,加速了春秋戰國時期,甚至整箇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
趙簡子澆鑄了戰國時代近200年燦爛的趙文化基業。晉自西周初年立國,即奉行“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基本國策,具有融和不同民族文化的傳統。趙簡子、趙襄子兩代改革後,進一步發揚光大了晉“觀事而製法,因事而制禮”的優秀傳統,使趙文化含有“中原古文化的農耕文明和北方古文化的草原文明二位一體”的典型特徵。在經濟、軍事、文化、商業、建築等方面以其鮮明的風格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古代文化,為中華民族的進步作出了應有貢獻。

馭人之道

陽虎是春秋時期一個頗為獨特的人,既是治國之奇才,又有毀國之詭才。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趙簡子卻敢大擔重用。 陽虎在魯國為官的時候,挪用公款,假公濟私,貪污受賄。但是由於他手段高明,一些知情者雖然不滿,卻也奈他不何。後來由於過於囂張,嫉妒他的人和他的仇家聯名向魯君告狀。於是魯君下令查封他的家產,把他驅逐出魯國。
後來陽虎來到齊國,取得了齊王的信任。齊王讓他管理齊國的軍事。開始時,陽虎勵精圖治,把齊軍打造成了一支進可攻、退可守的精銳之師。齊王看到本國力量強大,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於是每日尋歡作樂。陽虎見有機可乘,就和部將密謀造反。不料被人告密,他只得倉惶逃到趙國,投靠趙簡子。
孔子聽說此事後,認為趙簡子收留亂臣,後世將會有亂。
趙簡子淡然一笑:“陽虎只圖謀可以圖謀的政權。”
趙簡子果然放手由陽虎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得趙國國力日益增強,在諸侯中的聲望也與日俱增。但是陽虎又開始旁若無人地斂財,並聚集了一幫門客。
一日,趙簡子將一個密折給他,上面赫然記錄著陽虎網羅家臣、侵吞庫金的事實。陽虎看過以後,嚇出一身冷汗,以後行事再也不敢過於張狂。

史記記載

《史記 趙世家》
【原文】趙景叔卒,生趙鞅,是為簡子。趙簡子在位,晉頃公之九年,簡子將合諸侯戍於周。其明年,入周敬王於周,辟弟子朝之故也①。
晉頃公之十二年,六卿以法誅公族祁氏、羊舌氏②,分其邑為十縣,六卿各令其族為之大夫。晉公室由此益弱。
後十三年,魯賊臣陽虎來奔③,趙簡子受賂,厚遇之。
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醫扁鵲視之,出,董安於問。扁鵲曰:“血脈治也④,而何怪⑤!在昔秦繆公嘗如此⑥,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吾所以久者,適有學也。帝告我:“晉國將大亂,五世不安;其後將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國男女無別⑦。”公孫支書而藏之,秦讖於是出矣⑧。獻公之亂⑨,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於餚而歸縱淫⑩,此子之所聞。今主君之疾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間(11),間必有言也。”
【注釋】①辟:同“避”。 周敬王之弟子朝在都城自立為王,敬王不能入都,只好在外躲避。詳見卷四《周本紀》。 ②公族:諸侯國國君的同族。 ③陽虎來奔:陽虎是魯國季孫氏家臣,陰謀作亂失敗,逃奔晉國。事見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陽虎,《論語》作陽貨。 ④治:平和。 ⑤而:你。 ⑥秦繆公:即穆公。 ⑦男女無別:指男女之間不顧男女有別的禮教。 ⑧讖:古迷信認為將要應驗的預言或圖文。 ⑨獻公之亂:即晉獻公寵驪姬所引起的晉國的長期動亂。 ⑩秦晉餚之戰是春秋時期的著名戰役,見卷五《秦紀》、卷三十九《晉世家》。關於“歸縱溪”事,《左傳》、《晉世家》均不見記載。 (11)間:病癒或好轉。
【譯文】趙景叔去世,他生子趙鞅,這就是趙簡子。趙簡子在位期間,晉頃公九年(前517),簡子會合諸侯在周境內駐守。第二年,送周敬王回周朝,因為他在外躲避他的弟弟子朝
晉頃公十二年,六卿依照法令誅殺了國君的宗族祁氏和羊舌氏,把他們的領地分為十個縣,六卿分別讓自家的族人去做大夫。晉國公室從此更加削弱。
再過十三年,魯國的亂臣陽虎逃到晉國來,趙簡子接受了賄賂,對他給以厚待。
趙簡子生了病,五天不省人事,大夫們都害怕了。醫生扁鵲看過後走出來,董安於詢問病情,扁鵲說:“血脈平和,你們何必驚怪!從前秦穆公也有過這種情況,過了七天才醒過來。醒來的那天,告訴公孫支和子輿說:‘我到了上帝住的地方很快樂。我所以停留的時間久,是由於我正好在受教。上帝告訴我:‘晉國將要大亂,五世不得安寧;他們的後代將稱霸,沒有年老就死去,稱霸者的兒子將要讓你們晉國男女混雜。’公孫支寫下來並把它藏好,秦國的預言這時就傳出來了。獻公時的混亂,文公時的稱霸,襄公時在餚山大敗秦軍,回去就縱容淫亂,這些都是您知道的。如今你們君主的病與秦穆公一樣,不出三天病一定會好轉,好轉之後一定有話要講。”
【原文】居二日半,簡子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①,廣樂九奏萬舞②,不類三代之樂③,其聲動人心。有一熊欲來援我④,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又有一羆來⑤,我又射之,中羆,羆死。帝甚喜,賜我二笥⑥,皆有副⑦。吾見兒在帝側,帝屬我一翟犬⑧,曰:‘及而子之壯也,以賜之。’帝告我:‘晉國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將大敗周人於范魁之西⑨,而亦不能有也。今餘思虞舜之勛,適余將以其胄女孟姚配而七世之孫⑩。’”董安於受言而書藏之。以扁鵲言告簡子,簡子賜扁鵲田四萬畝。
【注釋】①鈞天:天之中央。 ②廣樂:盛大宏偉的音樂。 九奏:多次演奏。 萬舞:周代一種規模盛大的舞蹈的名稱。 ③三代:指復、商、周。 ④援:抓。 ⑤羆:熊的一種,俗稱人熊。 ⑥笥(sì,四):裝衣物或飯食的竹器。 ⑦副:輔助的。王利器《風俗通義校注·皇霸篇》注認為,“副”指笥中之策的副本。 ⑧屬:託付。 ⑨嬴姓:指趙氏,趙氏的祖先為嬴姓。 周人:指衛人,衛人的祖先康叔為周武王同母弟。 本句指的是後來趙成侯三年代衛,奪取七十三座鄉邑之事。 ⑩胄女:指虞舜後代的女兒,即後文之姓嬴。胄,古代帝王或貴族的後代。 七世孫:即後文之武靈王。按,簡子至武靈王共十世,這裡說七世,有誤。
【譯文】過了兩天半,簡子醒過來了。他對大夫們說:“我到了上帝那裡非常快樂,和百神在鈞天遊覽。聽到了寵偉的樂曲多次演奏,還看到了萬舞,不像是夏、商、周三代的音樂,那樂聲非常動人。有一頭熊要來抓我,上帝讓我射它,熊被射中了,死了。又有一隻羆過來,我又射它,羆被射中,也死了。上帝非常高興,賜給我兩個竹箱,都配有小箱。我看到一個小孩在上帝身邊,上帝又託付給我一隻翟犬,對我說:‘等你的兒子長大了,把這隻犬送給他。’上帝還告訴我:‘晉國將逐漸衰落,再傳七代就要滅亡,嬴姓的人將在范魁的西邊大敗周人,可是你們卻不能占有那裡。現在我追念虞舜的功勳,到時候我將把舜的後代之女孟姚嫁給你的第七代孫子。’”董安於聽了這番話就把它寫下來妥為保存。他把扁鵲說的話報告給簡子,簡子賜給扁鵲田地四畝。
【原文】他日,簡子出,有人當道,辟之不去①,從者怒,將刃之。當道者曰:“吾欲有謁於主君。”從者以聞。簡子召之,曰:“?②,吾有所見子晰也③。”當道者曰:“屏左右④,願有謁。”簡子屏人。當道者曰:“主君之疾,臣在帝側。”簡子曰:“然,有之。子之見我,我何為?”當道者曰:“帝令主君射熊與羆,皆死。”簡子曰:“是,且何也?”當道者曰:“晉國且有大難,主君首之。帝令主君滅二卿,夫熊與羆其皆祖也⑤。”簡子曰:“帝賜我二笥皆有副,何也?”當道者曰:“主君之子將克二國於翟⑥,皆子姓也。”簡子曰:“吾見兒在帝側,帝屬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長以賜之’。夫兒何謂以賜翟犬?”當道者曰:“兒,主君之子也。翟犬者,代之先也⑦。主君之子且必有代。及主君之後嗣,且有革政而胡服⑧,並二國於翟⑨。”簡子問其姓而延之以官⑩。當道者曰:“臣野人,致帝命耳。”遂不見。簡子書藏之府。
【注釋】①辟:排除,引申為驅趕。 ②?:通“嘻”。表示驚喜的嘆詞。 ③子晣(zhé,折):《索隱》認為子晰是人名。晣。晣,或作“晰”。清梁玉繩《史記志疑》引《史詮》曰:“晰,明也,謂夢中明見子耳。《索隱》以子晰為當道人名,非。”王利器《風俗通義校注·皇霸》注云,顧炎武錢大昕等對“子晰”的解釋與《史詮》同。 ④屏:退避。 ⑤以上兩句指的是簡子滅范氏和中行氏二卿,熊與羆是二卿祖先部落的圖騰。 ⑥這句指後來趙襄子滅代和知氏。 ⑦翟犬者,代之先也:代屬北狄,其始祖以犬為國騰,所以說狄犬是代的祖先。 ⑧革政而胡服:指後來的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的政策。 ⑨二國:指中山國和胡地。 ⑩延:聘請。
【譯文】有一天,簡子外出,有人攔路,驅趕他也不離開,隨從們很生氣,要殺他。攔路人說:“我有事要拜見主君。”隨從把他的話稟告簡子,簡子召見他,一見面就說:“嘻!我曾經清楚地看見過你呀。”攔路人說:“讓左右侍從退下,我有事稟告。”簡子讓人們退下。攔路人說:“您生病的時候,我正在上帝身邊。” 簡子說:“對,有這件事。你見到我的時候,我在做什麼?”攔路人說:“上帝讓您射熊和羆,都被您射死了。”簡子說:“對,將會怎么樣呢?”攔路人說:“晉國將有大難,您是為首的。上帝讓您滅掉兩位上卿,熊和羆就是他們的祖先。”簡子說:“上帝賜給我兩個竹箱,並且都有相配的小箱,這是什麼意思?”攔路人說:“您的兒子將在翟攻克兩國,他們都是子姓。”簡子說:“我看到一個小孩在上帝身邊,上帝給我一隻翟犬,並說:‘等你的兒子長大了把這隻犬送給他’。把翟犬送給小孩是什麼意思?”攔路人說:“小孩就是您的兒子,翟犬是代國的祖先。您的兒子將來必定占有代國。到您的後代,將有政令的變革,並且要穿胡人的服裝,在翟吞併兩國。”簡子問他的姓並且要聘他做官。攔路人說:“我是鄉野之人,只是來傳達上帝的旨意罷了。”說完就不見了。簡子把這些話記載下來保存在秘府里。
【原文】異日,姑布子卿見簡子,簡子遍召諸子相之。子卿曰:“無為將軍者①。”簡子曰:“趙氏其滅乎?”子卿曰:“吾嘗見一子於路,殆君之子也。”簡子召子毋恤②。毋恤至,則子卿起曰:“此真將軍矣!”簡子曰:“此其母賤,翟婢也,奚道貴哉?”子卿曰:“天所授,雖賤必貴。”自是之後,簡子盡召諸子與語,毋恤最賢。簡子乃告諸子曰:“吾藏寶符於常山上③,先得者賞。”諸子馳之常山上,求,無所得。毋恤還,曰:“已得符矣。”簡子曰:“奏之。”毋恤曰:“從常山上臨代,代可取也。”簡子於是知毋恤果賢,乃廢太子伯魯,而以毋恤為太子。
①無為將軍者:秦秋時諸侯國的軍隊都由正卿統率,所以卿也常被稱為將軍。“無為將軍者”也就是沒有能做正卿的人,即簡子的地位無人繼承,所以下面簡子才說“趙氏其滅乎”。 ②毋恤:又作“無恤”。 ③寶符: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憑證,也指代表天命的符節。
【譯文】另一天,姑布子卿拜見簡子,簡子把兒子們都叫來讓他看相。子卿說:“沒有能做將軍的人。”簡子說:“趙氏要完了嗎?”子卿說:“我曾在路上看到一個孩子,大概是您的兒子吧!”簡子又叫來兒子毋恤。毋恤一到,子卿就站起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呀!”簡子說:“這孩子的母親卑賤,是從翟來的婢女,怎么說他尊貴呢?”子卿說:“上天賜給的,即使卑賤也定能顯貴。”從此以後簡子常把兒子們都叫來談話,毋恤表現最好。簡子有一次告訴兒子們說:“我把寶符藏在常山之上,誰先找到了就賞給他。”兒子們趕快跑到常山上去找,結果什麼也沒找到。毋恤回來後說:“已經找到寶符了。”簡子說:“你說吧。”毋恤說:“從常山上往下看到代國,代國可以奪取過來。”簡子這才知道毋恤果然是賢才。於是廢了太子伯魯,把毋恤立為太子。
【原文】後二年,晉定公之十四年,范、中行作亂。明年春,簡子謂邯鄲大夫午曰:“歸我衛士五百家①,吾將置之晉陽。”午許諾,歸而其父兄不聽,倍言②。趙鞅捕午,囚之晉陽。乃告邯鄲人曰:“我私有誅午也,諸君欲誰立?”遂殺午。趙稷、涉賓以邯鄲反。晉君使籍秦圍邯鄲。荀寅、范吉射與午善③,不肯助秦而謀作亂,董安於知之。十月,范、中行氏代趙鞅④,鞅奔晉陽,晉人圍之。范吉射、荀寅仇人魏襄等謀逐荀寅,以梁嬰父代之;逐吉射,以范皋繹代之。荀櫟言於晉侯曰:“君命大臣,始亂者死。今三臣始亂而獨逐鞅,用刑不均,請皆逐之。”十一月,荀櫟、韓不佞、魏哆奉公命以伐范、中行氏,不克。范、中行氏反伐公,公擊之,范、中行敗走。丁未,二子奔朝歌⑤。韓、魏以趙氏為請。十二月辛未,趙鞅入絳,盟於公宮。其明年,知伯文子謂趙鞅曰:“范、中行雖信為亂,安於發之⑥,是安於與謀也。晉國有法,始亂者死。夫二子已伏罪而安於獨在。”趙鞅患之。安於曰:“臣死,趙氏定,晉國寧,吾死晚矣。”遂自殺。趙氏以告知伯,然後趙氏寧。
孔子聞趙簡子不請晉君而執邯鄲午,保晉陽,故書《春秋》曰:“趙鞅以晉陽畔⑦。”
【注釋】①衛士五百家:趙鞅曾包圍衛國,衛人進獻給趙鞅五百戶士民,原來被安置在邯鄲。 ②倍:通“背”,違背。 ③荀寅、范吉射與午善:據《左傳·定公十三年》載,荀寅、范吉射趙午三人有姻親關係。 ④中行氏:即荀氏。荀寅祖父荀偃任中軍統帥,晉國中軍後改稱中行,荀氏因而又稱中行氏。 ⑤二子:指范吉射和荀寅。 ⑥發:挑起。 ⑦畔:通“叛”。
【譯文】過了兩年,晉定公十四年(前498),范氏、中行氏作亂。第二年春天,簡子對邯鄲大夫趙午說:“把衛國的五百戶士民還給我,我要把他們安置到晉陽。”趙午答應了,回去後他的父兄卻不同意,就違背了諾言。趙鞅逮捕了趙午,把他囚禁在晉陽。通告邯鄲人說:“我私自誅殺趙午,各位想立誰?”於是殺了趙午。趙午之子趙稷和家臣涉賓憑藉邯鄲反叛。晉國國君派籍秦包圍邯鄲。荀寅范吉射和趙午友好,不肯幫助籍秦反而策劃叛亂,董安於知道這一情況。十月,范氏和中行氏討伐趙鞅,趙鞅逃到晉陽,晉人包圍晉陽。范吉射、荀寅的仇人魏襄等謀劃驅逐荀寅,讓梁嬰父取代他;驅逐范吉射,讓范皋繹取代他。荀櫟對晉君說:“先君對大有令,領頭叛亂的要處死。如今三位大臣都領頭作亂,可是單單驅逐趙鞅,這是施用刑罰不公平,請把他們全都驅逐了。”十一月,荀櫟、韓不佞、魏哆奉國君的命令討伐范氏、中行氏,沒有取勝。范氏、中行氏反過來討伐定公,定公還擊,范氏、中行氏失敗逃跑。丁未這天,兩個人逃到朝歌。韓不佞、魏哆為趙鞅求情。十二月辛未這天,趙鞅進入絳城,在定公宮中盟誓。第二年,知伯文子對趙鞅說:“范氏、中行氏雖然確實發動了叛亂,但這是董安於挑起的,這就是董安於參與了策劃。晉國有法,開始作亂的要處死。那兩個人已經受到處治,而唯獨董安於還在。”趙鞅為此事憂慮。董安於說:“我死了,趙氏可以安定,晉國也能安寧,我死得太晚了。”於是就自殺了。趙鞅把這件事告訴了知伯,此後趙氏才得安寧。
孔子聽說趙簡子不請示晉君就逮捕邯鄲大夫趙午,以致退守晉陽,所以在《春秋》中記載說:“趙鞅憑藉晉陽叛亂”。
【原文】趙簡子有臣曰周舍,好直諫。周舍死,簡子每聽朝,常不悅,大夫請罪。簡子曰:“大夫無罪。吾聞千羊之皮不如一孤之腋。請大夫朝,徒聞唯唯①,不聞周舍鄂鄂②,是以憂也。”簡子由此能附趙邑而懷晉人③。
晉定公十八年,趙簡子圍范、中行於朝歌,中行文子奔邯鄲。明年,衛靈公卒。簡子與陽虎送衛太子蒯聵於衛,衛不內④,居戚。
晉定公二十一年,簡子拔邯鄲,中行文子奔柏人。簡子又圍柏人,中行文子、范昭子遂奔齊。趙竟有邯鄲、柏人。范、中行余邑入於晉。趙名晉卿,實專晉權,奉邑侔於諸侯⑤。
①唯唯:恭順的應答聲。 ②鄂鄂:直言爭辯的樣子。鄂,通“諤”。 ③附:歸附,順從。懷:安撫。 ④內:同“納”。收容,接納。關於陽虎送衛太子,衛不納事,詳見卷三十七《衛康叔世家》。 ⑤奉邑:領地。 侔:等同。
【譯文】趙簡子有個家臣名叫周舍,喜歡直言進諫。周舍死後,簡子每當上朝處理政事的時候,常常不高興,大夫們請罪。簡子說:“你們沒有罪。我聽說一千張羊皮也不如一隻狐的腋下皮毛。大夫們上朝,只聽到恭敬順從的應答聲,聽不到周舍那樣的爭辯之聲了,我為此而憂慮。”簡子因此能使趙地的人順從,並使晉人也歸向他。
晉定公十八年,趙簡子在朝歌包圍了范吉射和中行寅,中行寅逃奔邯鄲。第二年,衛靈公去世。趙簡子和陽虎把衛太子蒯聵送到衛國,衛國不接納,衛太子只好住到戚城
晉定公二十一年,趙簡子攻入邯鄲,中行寅(文子)逃到柏人。簡子又包圍了柏人,中行寅、范吉射(昭子)於是又奔到齊國。趙氏終於占有了邯鄲、柏人。范氏、中行氏其餘的領地都歸入晉國。趙簡子名為晉國上卿,實際上獨攬晉國政權,他的封地等同於諸侯。
【原文】晉定公三十年,定公與吳王夫差爭長於黃池①,趙簡子從晉定公,卒長吳②。定公三十七年卒,而簡子除三年之喪③,期而已④。是歲,越王句踐滅吳。
晉出公十一年,知伯伐鄭。趙簡子疾,使太子毋恤將而圍鄭。知伯醉,以酒灌擊毋恤。毋恤群臣請死之。毋恤曰:“君所以置毋恤,為能忍訽⑤。”然亦慍知伯。知伯歸,因謂簡子,使廢毋恤,簡子不聽。毋恤由此怨知伯。
晉出公十七年,簡子卒⑥,太子毋恤代立,是為襄子。
【注釋】①爭長:爭為諸侯之長,即盟主。 ②卒長吳:終於以吳王為長。按,此處所記與卷五《秦本紀》、卷三十九《晉世家》及《國語》等相同,但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及《左傳》所記是以晉定公為長。 ③三年之喪:守喪三年。古禮規定,君主去世,臣應守喪三年。 ④期(jī,機):一周年或一周月。這裡指一周年。 ⑤訽(gòu,夠)同“詬”。恥辱。 ⑥晉出公十七年,簡子卒:據《左傳·哀公二十年》記事,趙簡子於此年已不在世,魯哀公二十年當晉定公三十七年。本文所記簡子卒年有誤。
【譯文】晉定公三十年,定公與吳王夫差在黃池的諸侯盟會上爭做盟主,趙簡子跟隨晉定公,終於讓吳王為盟主。定公在位三十七年去世,簡子免除了守喪三年之禮,一周年就結束了。這一年,越王句踐滅了吳國
晉出公十一年(前464),知伯討伐鄭國。趙簡子生病,派太子毋恤率兵包圍鄭國。知伯喝醉了,用酒強灌毋恤並打他。隨從毋恤的群臣要求把知伯處死。毋恤說:“主君所以讓我做太子,是因為我能忍辱。”但是他也怨恨知伯。知伯回去後,就對簡子講了,讓他廢毋恤,簡子不聽。毋恤從此更加怨恨知柏。
晉出公十七年,趙簡子去世,太子毋恤繼位,這就是趙襄子。

人物墓地

1987年7月,太原第一熱電廠在太原市南郊的金勝村附近,進行廠址的第五期工程擴建,意外地發現了一片古代墓葬。文物部門聞訊後,立即組織人員對該地區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考古調查,又通過查閱歷史檔案,認定這裡是一片歷史久遠、墓葬集中的古墓葬群。 調查小組就調查情況向國家文物局、省市黨政機關領導和省文物局作了匯報。國家文物局迅速批示,馬上進行搶救性發掘……
之後,隨著一件件文物的出土,考古專家發現,這座墓葬規格之高,規模之大,堪稱已發現的東周晉國墓葬之最,但其中最精美的,當屬鳥尊。
鳥尊通高25.3厘米,是一件酒器,器形呈昂首挺立的鳥形,鳥頸與中空的腹腔相通,鋒銳的彎喙成為自動開合的流口,當傾斜鳥身往外倒酒時上唇會自動開啟。復位後,口即閉合,可防塵、防蟲,十分巧妙。
發現———墓主人名字叫趙孟
在山西,先秦古墓經歷了兩千餘年,多數早已被盜,這座大墓竟未遭盜擾,保存如此完好,十分罕見。那大墓的主人究竟是誰呢?
在發掘過程中,考古專家在墓主人內棺附近發現一件刻有五個線刻文字的青銅戈。這個銅戈是墓主人生前佩帶的防身之物,那么這五個字是什麼意思?
1965年,在侯馬晉國遺址,人們發現了一批晉國盟書。考古專家驚奇地發現,“侯馬盟書”上的文字,與春秋大墓墓主人身邊的青銅戈上五個線刻銘文的字型極為相似。按照侯馬盟書上的文字字形,這五個字被考定為“趙孟作御戈”,由此推論墓主人就是趙孟。
根據這個重要線索,再查閱相關歷史書籍,考古專家發現,在晉國歷史上的趙氏家族祖孫數代中有五位趙孟,分別是死於公元前599年的趙宣子、公元前545年的趙文子、公元前457年的趙簡子、公元前425年的趙襄子和公元前350年的趙成侯。省社科院的專家說:“古人的長幼排序很有講究,家中的老大、老二、老三,在古人那裡稱為伯、仲、叔、季或者是孟、仲、叔、季,老大均叫孟或者伯。”
考證———趙孟原來就是趙簡子
那么,哪一位趙孟才是這座大墓的主人呢?經過對墓葬出土文物的研究,專家認為它是春秋晚期的墓。此外,墓中隨葬兵器約650件,遠遠超過同一時期的諸侯墓和卿大夫墓。墓主人腰間就佩有4把銅劍,棺內還有其他各類兵器逾40件,這種現象在當時是罕見的。是什麼樣的人,才可以享受這樣的厚葬呢?
社科院專家介紹,在西周時期,對於的運用很有講究,也是有禮制規定的。比如,周天子九鼎,各封國國君和以後的上大夫或者卿大夫用七鼎,下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而考古專家在春秋大墓中發現,它前後使用了二十七個鼎,並且它的正鼎是七個的、六個的、五個的,表明規格非常之高。
再加上在位於趙卿墓的東北側還陪葬著面積達110平方米的大型車馬坑,趙卿墓發掘出的戰車和戰馬數量大大超過了當時一些諸侯國國王的陪葬,可見墓主人生前擁有龐大的武裝力量,經常轉戰疆場,軍威顯赫,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勇士。
通過種種分析、研究,專家確定,這座墓葬的擁有者,很可能就是擔任晉國執政卿達22年,叱吒疆場,雄霸於諸侯的趙簡子(趙鞅)。也就是他在2500多年前命董安於修建晉陽古城,開啟了太原城的歷史。趙卿出身在晉國政治舞台上活躍的趙氏家族,他在位期間通過九年的鬥爭,擊敗了晉國六大權卿中的范氏、中行氏,為三家分晉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趙卿鳥尊———青銅時代的極品
隨著一件件文物的出土,考古專家發現,墓主人的口中含著玉、頭兩側和身體表面,都裝飾著各種各樣的玉佩飾以及水晶珠、金帶鉤等,極為富麗奢華。墓中還出土了包含青銅、黃金、玉石、骨、陶、蚌、貝等質地的隨葬品3000件以上。還有一處大型的由馬坑和車坑組成的陪葬車馬坑,這個面積達150平方米的曲尺形車馬坑,內放馬46匹,車16輛。車種類多達七、八種,車輿形態有方形和圓形兩種,其中圓形車輿屬國內罕見。墓葬規格之高,規模之大,堪稱東周晉國墓葬之最,但其中最精美的當屬鳥尊。
夏朝至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光輝燦爛的青銅時代。趙卿墓中的青銅器多達1690件,是最主要的隨葬品。幾組大小相次排列的銅鼎,19件音色齊全的編鐘,以及總數超過了650件的青銅兵器,都是墓主人地位和權力的象徵,也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一個縮影。
鳥尊通高25.3厘米,是一件酒器,器形呈昂首挺立的鳥形,鳥頸與中空的腹腔相通,鋒銳的彎喙成為自動開合的流口,當傾斜鳥身往外倒酒時上唇會自動開啟。復位後,口即閉合,可防塵、防蟲,十分巧妙。鳥尾下的小巧的虎形支腳,可使鳥尊盛滿酒時平衡穩定。鳥尊造型和諧,紋飾華美,鑄造精巧,渾然一體。即便是分鑄的器蓋上的紋飾也與整器的裝飾圖案連線的天衣無縫,連鳥足掌上的蹼也製作得生動逼真,能將冰冷的青銅掌控到如此地步,讓人不得不讚嘆其工藝之精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