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家墳村

扈家墳村

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洪河屯鄉扈家墳村。位於安陽市西北,太行山東麓,漳河以南,交通便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扈家墳村
  • 外文名:Hujiafen cun
村落簡介,風俗與方言,民風,方言,地貌與農業,飲食與特色,改革與變化,

村落簡介

扈家墳村座於太行山脈東麓的古都安陽,是古曹魏文化的屬地。南水北調工程河流從附近流過。現有村民280餘戶,人口近800口,土地約為1000餘畝。由於元朝末年的連年戰亂,中原地區人口急劇減少,土地大範圍荒蕪,移民在官府組織下於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積聚始遷至本村。始祖後育有三子,不久後因“同姓不能同居一處”的政策,長子一家遷徙至安陽彰武一帶,次子一家遷徙至安陽郭王度一帶,幼子一家留守本村看守祖墳因而得名扈家墳。本村居民多數為扈姓族人,為便於書寫 多數“扈”姓已簡化為 “戶”。由於祖譜失傳,可考字輩份為“存盛養,萬國廷;文永自天申,中和方煥新;慎孝修百世,德澤克紅軍” 。村西部為馮氏家族聚居區,其餘有少量劉氏、王氏 等混居村中東部。

風俗與方言

民風

民間有“瞧五月”和送“羊”(祥)習俗,“瞧五月”即女兒帶著子女去回娘家探親。 送“羊”(祥),即娘家人給外孫、外孫女送各種麵粉製成的各種寵物式麵點,用於表達對外孫、外孫兒的喜 愛。民間普遍重視長幼禮儀、輩份稱呼,成年男子大多會行酒令、划拳。春節晚輩需向直系長輩行磕頭禮,用於表達敬 意和感 恩。

方言

因地處山西東端及歷史遷徙原因,這裡方言屬晉語系,與山西話、河北話相近,其發音與中原官話有著較大差別,兒話音使用較普遍,口語中保留有大量古漢語辭彙及倒置句式。
例如: 麻燙--油條; 革針--樹木的刺; 夜隔--昨 天; 隔氣--小孩鬧彆扭,吵架;艮--瓜果不熟,澀; 妗子-- 舅媽; 撾棗: 敲打棗樹讓棗落下; 去耶沒有?:去了沒有?; 來不咋!:快來,為什麼還不來;土疙喇:土塊;擎好吧--靜等著好事吧; 楔死它:拿工具打死它。大大:泛指大爺、大娘 等等。

地貌與農業

村落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北倚靠山崗石丘,耕地呈階梯式分布,適合耐乾旱的穀子、高粱、棉花及芝麻等作物生長。村東、南、西部平地較多,適合種植各類需灌溉的作物如:小麥、玉米等。2000萬年以前這裡曾是海洋,因地殼運動和長期的水流侵蝕形成了溝壑蜿蜒地貌。降水相對較少,沙石性土壤適於各種落葉灌木類植物的繁榮生長。
因北山龍蟠虎踞的獨特風土脈象,為娘娘陵所在,現已成陵園,為本村村民及各地鄉民祭祀先祖表達哀思之所。

飲食與特色

本地以麵食為主,小米為輔。特色飲食有:疙瘩湯、糊塗湯、粉漿飯、皮渣、燴菜、油餅、酥肉、滷麵(燜面)等。
端午節飲食 :油條,炸菜角(韭菜盒子)以紀念和供奉詩人屈原。

改革與變化

改革開放後,村里鑽出多眼灌溉用深井,農作物的豐收徹底解決了村民的溫飽問題,改變了以前單純靠天吃飯的歷史。每家都蓋起了新房,使舊貌換新顏。2010年以來,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實現了村各條道路的硬化,交通更是便捷:安姚公路從村中通過,在建的安陽市繞城高速也從村邊經過。
村裡有養雞戶10多家,養羊戶5家左右
15路城效公車在村口設有站點,民眾從鄉下到市區只需40分鐘左右。
並有多家企業入駐:安陽萬達利通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安陽市鍛壓設備廠等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扈家墳村行政區劃已從安陽縣改隸殷都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