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周

成周

成周為西周都城,位於河南洛陽周成王將西周都城遷都於此,始見於周成王五年的“何尊銘文”:“唯王初遷宅於成周”,成周洛邑為西周銘文中所記載的最早的“中國”所在地。周武王滅殷商後就著手在中原建立新都,是為成周,成周城由周公負責建設,到周成王五年建成,並置九鼎定都於此,寓意定鼎中原。何尊銘文詳細記載的周成王五年“宅茲中國”即是此事。東周,周敬王為避“王子朝之亂”,從洛陽王城遷都到成周。

西周時期,成周城駐守由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周八師,每師有二千五百人,共兩萬人戍守在成周,用以鎮懾東方。象徵著王權的九鼎放在成周城的明堂當中,寓意定鼎中原,用以震懾天下。

周武王選址、召公相宅、周公建設洛邑再到周成王定鼎中原,成周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國家層面詳細規劃建設的都城。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成周,將都城名稱改為洛邑,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周
  • 別稱洛邑王城
  • 時代:周朝西周
  • 現今位置:河南洛陽
歷史沿革,武王選址,召公相宅,建設成周,銘文記載,周成王世,周昭王世,周穆王世,周共王世,周懿王世,周孝王世,周夷王世,周厲王世,都城結構,宗廟體制,歷史考校,考古發掘,

歷史沿革

文獻記載,西周王朝稱王時,曾有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一事。不過司馬遷在《周本紀》中則認為當時成王仍都豐、鎬,未遷洛邑。但《呂氏春秋》等史書也說成王營居於成周。何尊銘文開篇便有“唯王初遷宅於成周”的記載,史料證實周成王確實遷都到洛邑。1981年岐山出土的新邑戈和2008年周公廟出土的新邑卜甲,都是這一事件的佐證。
據《尚書·召誥》記載:周成王五年即公元前1039年二月的一天,周成王派遣太保召公前往洛邑,勘察建城基地,名曰“相宅”。三月五日,周召公到達成周洛邑,經“卜宅”吉兆後便正式奠基動工。同年三月十二日,周公旦來到新都成周洛邑;三月二十一日,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並向殷商貴族後裔和各諸侯國的首領發布了建設成周洛邑的命令。自此,揭開了大規模建設新都洛邑的序幕。當年十二月,都城洛邑初步落成。新都成周洛邑建成後,周王朝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大典。據《尚書·洛誥》載,新都洛邑落成後,周公旦對周成王曰:“王,肇稱殷禮,祀於新邑,鹹秩無文(紊)。予齊百工,伻(使)從王於周(新邑)。”周朝春秋中葉,周景王卒,發生王子朝爭位之亂。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即位,因王城王子朝之黨勢盛,向東遷居到過去夏商王朝定都居處之地。公元前510年,晉人率諸侯為周敬王修成周都城,此後,成周指周王新都之城。周敬王以下各王均居成周郭城,直到最後的周赧王才又遷都王城(成周宮城)。

武王選址

成周城的初步規劃並建設是在周武王滅商之後,《逸周書·度邑》、《史記·周本紀第四》等文獻都詳細記載了周武王選址時的情景:周武王滅商後,由於豐鎬偏西,不能控制殷商舊族廣泛分布的東方地區,周武王曾為此夜不能寐。周武王對周公說:“商朝建立時曾經任用有名之士三百六十人,才使殷朝存續。如今殷商政亂已結束六十餘載,周人才得以定鼎中原,我還不能使上天賜給周朝的國運永葆不變,哪裡顧得上睡覺。”為鞏固新政權,周武王最後決定,為確保周朝的國運昌盛,一定要把靠近天室山周邊殷人曾經聚居之地的殷商頑固勢力清除,並在此“定天保”建立都城,以此確保西方的安定。之後周武王南望三塗,北望岳北,觀察黃河,仔細察看了洛陽盆地的洛水、伊水地區。周武王認為,從洛陽盆地的成周洛水灣直到伊水灣,地勢平坦沒有險阻,是從前夏朝建都定居的地方,並且離天室山不遠,是建都的好地方。於是周武王對在洛邑修建周朝新都進行了初步測量規劃,然後離去。
周武王周武王
周武王解決了新都成周洛邑城市規劃問題,”營周居於雒邑而後去“,終於可以安心的:“縱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虛;偃干戈,振兵釋旅:示天下不復用也。”

召公相宅

成周洛邑都城規劃完成未及兩年,周武王崩逝。天下未集,周成王繼位後,三監叛亂,周公東征三年,始得平定。周公代周成王輔政,於是成王將武王的計畫付諸實施,使周召公復營都城洛邑
召公在選勘洛邑新都地址時,充分考慮了周武王的遺願。史書《尚書·召誥》載:周成王派太保召公到洛邑察看地形,具體現劃建都的地址。召公在途中走了半個月,三月初五到達新都洛邑。初七,召公指使殷民在洛水北岸規度城郭、宮空、宗廟、朝市的位置,到十一日成周城建規劃完成。第二天,周公到達洛邑,全面視察了新邑,並且進行了占卜,在澗水東、澗水西之間和瀍水東的洛水之濱建設新都洛邑,皆卜兆大吉。於是周公便把建設洛邑的地圖和卜兆呈送給周成王,得到周成王的讚許批准後,於當月十四、十‘五日,殺牛、羊、豬等犧牲,在新都洛邑立廟祭地。又過了七天,周公向各諸侯國氏和殷民頒布命令,之後命令人民開始大舉動工,經過八九個月的興建,年底新都成周城便宣告建成。

建設成周

周召公勘定新都成周洛邑位置後,周公隨後視察,將九鼎放置在新都成周城中,寓意定鼎中原、華夏之都,並以地圖及占卜結果報告周成王說:這裡是天下的中心,四方朝拜入貢到這裡都不遠,於是命殷商遺民和諸侯共同興建新都邑。
周公輔政後,開始了對成周洛邑新都進行大規模建設工作。由周公主持建設的洛邑被稱為“成周”或“新邑”等,是一座規模宏大的都城,據《逸周書.作雒解》記述:“堀方千七百二丈,郛方七七里。以為天下之大湊”,“設丘兆於南郊,建大社於國中”。成周城內的主要建築有太廟宗廟(文王廟)、考宮(武王廟)、路寢明堂等“五宮”。
成周城宮殿、宗廟的建築結構均為“四阿、反坫、重亢、重郎、常累、復格、藻稅、設移、旅楹、畫旅”等式樣,城內還有“內階、玄階、堤唐、應門、庫台、玄閫”等不同的通道。
周公周公
對於周公建設都城洛邑的過程,在《尚書》中也有有簡明扼要的描述:
《尚書·召誥》載:公元前1039年二月的一天,周成王派遣太保召公前往洛邑,勘察建都基地,名曰“相宅”。三月五日,召公到達洛邑,經“卜宅”得到吉兆後便正式奠基動工。
同年三月十二日,周公來到洛邑。二十一日,在舉行了盛大的祭祀儀式後,他向殷商貴族和各諸侯國的首領發布了建設都城洛邑的命令。自此,揭開了大規模建設“大邑周”的序幕。

銘文記載

張亞初編著《殷周金文集成·引得》,西周青銅銘文中,有“成周”二字者近百件,有“宗周”二字者僅僅28件。可見成周在西周時期無可比擬的政治中心地位。從周成王周厲王時期的部分銘文集錦如下:

周成王世

《何尊》銘文:“唯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爯武王豊禮,祼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茲)辥(乂)民。”
《圉礵》、《圉卣》銘文曰:“王蘡於成周,王易(賜)圉貝”
盂爵》銘文:“唯王初賁於成周,王令盂寧鄧伯、賓貝,用作父室尊彝。”《德方鼎》銘文:“惟三月,王在成周,祉武王福自蒿,鹹,王賜德二十朋。用作寶尊彝。”
周天子禮制“九鼎八簋”之“簋”周天子禮制“九鼎八簋”之“簋”
《叔夨方鼎》銘文:“隹(惟)十又亖(四)月,王叔夨方鼎銘文簡釋(祼),大叔夨方鼎銘文簡釋、(祓)才(在)成周。鹹(祓),王乎(呼)殷氒(厥)士,齍(齎)叔夨(虞)厶(以)尚(裳)衣、車馬、貝卅朋。敢對王休,用乍(作)寶叔夨方鼎銘文簡釋(尊)彝。其萬年揚王光氒(厥)士。”周康王世
《靜方鼎》:“八月初吉庚申至,告於成周,月既望丁丑,王才(在)成周大(太)室,令(命)靜曰:“卑女才噩(俾汝司在曾鄂師)。”王曰:“靜,易女(錫汝)、旂、巿(韍)、采。”曰:“用事。”靜륽(揚)天子休,用乍(作)父丁寶(尊)彝。”

周昭王世

《師遽方彝》銘文:“隹正月既生霸丁酉,王才周康寢,饗醴,師遽蔑歷,侑王,王呼宰利賜師遽□圭一、篆璋四。”
《令彝》銘文:”隹(唯)八月,辰才(在)甲申,王令(命)周公子明()保尹三事亖(四)方,受卿事寮。……隹(唯)十月吉癸未,明公朝(早)至於成周。……甲申,明公用牲於京宮;乙酉,用牲於康宮;鹹既,用牲於王。明公歸自王(城)。“

周穆王世

《十三年□(興)壺》銘文:“唯十又三年九月初吉戊寅,王在成周司土淲宮,格大室,即位,囗父佑興,王呼作冊尹冊賜興畫靳、牙僰、赤舄。”
《衛簋》銘文:“隹八月初吉丁亥,王客於康宮,榮伯佑衛入,即立,王增命衛,□赤韍、鋚勒。”
《輔師嫠簋》銘文:“隹王九月既生霸甲寅,王才周康宮,即位,榮伯入佑輔師□,王乎乍冊尹冊命嫠,曰:更乃祖考司輔,哉賜汝緇韍,素衡、鑾,今余增乃命,賜汝玄衣、黹純、赤韍、朱衡、戈彤緌琱□、旗五日,用事。”
《揚簋》銘文:“隹王九月既生霸庚寅,王才周康宮,旦,王各大室,即位,司徒單白入佑揚,王乎內史史敖冊命揚,王若曰:揚,作司工,官司量田佃、眔司位、眔司芻、眔司寇、眔司工事,賜汝赤□韍、鑾旗,訊訟,取□五鋝。”

周共王世

《望簋》銘文:“隹王十又三年六月初吉戊戌,王才周康宮新宮,旦,王各大室,即位,宰倗父佑望入門立中廷,北向,王呼史年冊命望:‘司畢王家,賜汝赤韍、鑾,用事。’”
《士山盤》銘文:“隹王十又六年九月既生霸甲申,王才周新宮,王各大室,即位,士山入門,立中廷,北向。王呼作冊尹冊命山,曰:於入□侯,出□、蠚、荊、□,服眔大虘、服履、服六孳服。□侯、蠚,□儐貝、金。”
《休盤》銘文:“隹廿年正月既朢甲戌,王才周康宮,旦,王各大室,即位,益公佑走馬休,入門,立中廷,北向,王呼作冊尹立賜休:玄衣黹純、赤韍、朱衡、戈琱□、彤蘇、厚柲、鑾旗。”
《伊簋》銘文:“隹王廿又七年正月既朢丁亥,王才周康宮,旦,王各穆大室,即位,申季入佑伊,立中廷,北向,王呼命尹封冊命伊:□官司康宮王臣妾、百工,賜汝赤韍、幽衡、鑾旗,鋚勒,用事。”

周懿王世

《曶鼎》:“隹王元年六月既朢乙亥,王才周穆王大[室],王若曰:曶,命汝更乃祖考司卜事,賜汝赤韍、囗,用事。王才,丼叔賜曶赤金。”

周孝王世

《申簋蓋》銘文:“隹正月初吉丁卯,王才周康宮,各大室,即位,益公入佑申,[立]中廷,王命尹冊命申,更乃祖考胥太祝官司豐人暨九□祝,賜汝赤韍、縈衡、鑾旗,用事。”
《楚簋》銘文:“隹正月初吉丁亥,王各於康宮,仲倗父入右楚,立中廷,內史尹氏冊命楚赤□韍、鑾旗,取□五鋝,司□鄙館、內師舟。”
《頌鼎、壺、簋》銘文:“隹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王才周康昭宮。旦,王各大室,即位。宰引佑頌入門,立中廷。尹氏授王命書,王呼史虢生冊命頌。王曰:頌,命汝官司成周貯,監司新造貯用宮御。賜汝玄衣黹純、赤韍、朱衡、鑾旗、鋚勒。用事。頌拜稽首。受命冊,佩以出,返納覲璋。”

周夷王世

《應侯見工鍾》銘文:“隹正二月初吉,王歸自成周,應侯見工遺王於周。辛未,王各於康,榮伯入佑應侯見工,賜彤弓一、彤矢百、馬……”《即簋》銘文:“隹王三月初吉庚申,王才康官,各大室,定白入佑即。王呼:‘命汝赤韍、朱衡、玄衣、黹純、鑾旗’。曰:‘司琱宮人、□□,用事。’”
《康鼎》銘文:“唯三月初吉甲戌,王才康宮,榮伯入佑康,王命屍司王家,命汝幽衡、鋚勒。”
《十月敔簋》銘文:“隹王十又一月,王各於成周大廟,武公入佑敔,告擒馘百,訊□,王蔑敔歷,使尹氏授賚敔:圭、瓚、貝五十朋,賜田於扲五十田,於早五十田。”

周厲王世

《元年師兌簋》銘文:“隹元年五月初吉甲寅,王才周,各康廟,即位,同仲佑師兌入門立中廷,王呼內史尹冊命師兌:胥師龢父司左右走馬、五邑走馬,賜汝乃祖巾、五衡、赤舄。”
《【鼻阝】簋》銘文:“隹二年正月初吉,王才周昭宮,丁亥,王各於宣榭,毛白入門,立中廷,佑祝【鼻阝】,王呼內史冊命【鼻阝】,王曰:【鼻阝】,昔先王既命汝作邑,□五邑祝,今余唯申□乃命,賜汝赤韍、絅緀衡、鑾旗,用事。”
《元年師兌簋》銘文:“隹(唯)元年五月初吉甲寅,王才(在)周,各(格)康廟,即立(位),同中右(仲佑)師兌入門。”
《【走馬】鼎》銘文:“隹十又九年四月既□辛卯,王才周康昭宮,各於大室,即位,宰訊佑【走馬】入門,立中廷,北向。史籀授王命書,王呼內史□冊賜□玄衣、純黹、赤韍、朱衡、鑾旗、鋚勒,用事。”
《㝨盤》銘文:“隹廿又八年五月既望庚寅,王在周康穆宮。旦,王各大室,即位。宰頵佑?入門。立中廷,北向。史黹授王命書。王呼史淢冊賜?:玄衣黹純、赤韍、朱衡、鑾旗、鋚勒。戈琱□、厚柲、彤蘇。”
《卌二年逨鼎》銘文:“隹卌又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王才周康宮穆宮,旦,王各大室,即位,司工散佑吳逨,入門,立中廷,北向,尹氏授王□書。王呼史淢冊□逨,王若曰:‘逨,……□汝秬鬯一卣,田於□卅田,於□廿田。’逨□□(拜稽)首,受冊□以出。”
《卌三年逨鼎》銘文:“隹卌又三年六月既生霸丁亥,王才周康宮穆宮,旦,王各周廟即位,司馬壽佑吳逨,入門,立中廷,北向,史淢授王命書。王呼尹氏冊命逨,王若曰:‘逨,……昔余既命汝疋榮兌□司四方虞林,用宮御。今余唯經乃先祖考,有勲於周邦,申□乃命,……’王曰:‘逨,賜汝秬鬯一卣、玄袞衣、趩舄、駒車、賁較、朱虢□、虎羃熏里、畫□畫□,金甬、馬四匹、鋚勒,敬夙夕弗廢朕命。’逨拜稽首,受冊,佩以出,反納瑾圭。”
《南宮柳鼎》銘文:“唯五月初吉甲寅,王在康廟,武公佑南宮柳即立中廷,北向。王呼作冊尹冊命柳:司六師牧場大友,司羲夷場佃事,賜汝赤韍、幽衡、攸□勒。”
《鬲攸從鼎》銘文:“隹(唯)卅又二年三月初吉壬辰,王才(在)周康宮大(太)室,比(以)攸衛牧告於王,曰:女(汝)覓我田,牧弗能許。”

都城結構

據《逸周書·作雒解》記載,成周洛邑“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外城郭)方七十里,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郟山(北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可見成周的範圍不小。經多次考古發掘,在上述漢城外發現規模更大的東周城遺址。城內偏南有施圍垣之大夯土台基,出土了大量板瓦、筒瓦和陶水管,以及多種形式的饕餮紋、雲雷紋瓦當,當系周王宮殿與周王室宗廟所在。成周都城北為面積甚大之窯場及骨器、石器作坊。
成周
據考證,成周宮城面積約1.56平方公里,郭城約12.45平方公里,跨瀍河兩岸,西南角部分被壓於洛陽老城之下。
據《周禮·考工記》所載之成周王城:“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背市。”表明該城平面系對稱布局之正方形,由通過城門可容九車並行的縱橫道路,將王城劃為相等的九區。宮殿居中,宮前左置祖廟,右建社稷。周王面南臨朝而背北為市肆。上述布局反映了“王者居中”、“為數崇九”等王權思想和嚴謹對稱的規劃原則,對後世封建王朝帝都建設的影響極大。

宗廟體制

成周始建於周武王時期,而建成於成王五年,不僅建有西周王室的太廟,而且還有“康宮”、“京宮”、“華宮”等宮。《逸周書·作雒》說:“乃位五宮、太廟、宗宮、考宮、路寢、明堂。”孔晁註:“五宮,官府寺也。太廟,后稷廟。二宮,祖考廟、考廟也。”
從出土的西周銘文中可見,成周有 “ 京宮” 和 “ 康宮” 兩大周王宗廟系統,“ 京宮” 祭周太王以來康王以前各王, “ 康宮” 祭康王以下各王。宣王時的 “ 康宮” 有康、昭(銘文作邵)、穆 、 夷(銘文作或)、厲(銘文作剌)五王之廟(共、懿 、孝王已祧附入昭宮或穆宮中)。
何尊銘文中的“成周”、“中國”字樣何尊銘文中的“成周”、“中國”字樣
夷王時代的敵簋銘文曰:“唯王十又一月,王格於成周太廟,武公人右敔告禽(擒)馘百、汛四十。”
敔簋銘文證明成周確實建有西周王室的太廟。
成王時代的何尊銘文曰:“唯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畝斌(武)王豐(禮),福白天。在四月丙戌,王弁(誥)宗小于于京室。”
康王時代的令彝銘文曰:“唯八月辰在甲申,王命周公子明保尹三事四方,受卿事察。丁亥,命矢告於周公宮。公命造同卿事察。唯十月初吉癸未,明公朝至於成周,造令舍三事命眾卿事察、眾諸尹、眾里君、眾百工、眾諸侯侯甸男,舍四方命。既鹹命,甲申,明公用牲於京宮。乙酉,用牲於康宮。鹹既,用牲於王。明公歸自王。”
《爾雅·釋宮》說:“宮謂之室,室謂之宮。”何尊銘文的“京室”即令彝銘文的“京宮”。《爾雅·釋宮》說:“室有東西廂曰廟,無東西廂有室曰寢。”《濤·大雅·下武》云:“下武維周,世有哲王,三後在天,王配於京。”《下武》為成王時代的作品,成王時代配於“京宮”的“三後”為太王、王季、文王。“京宮”既然是太廟,那么“康宮”也應該是廟。敔簋銘文的“成周太廟”當指“京宮”。

歷史考校

關於成周之名的由來,歷代學者亦多有探討。如《公羊傳·宣公十六年》疏引鄭玄曰:“居攝七年天下太平而此邑成,乃名曰成周。”還有把成王之“成”與成周之“成”聯繫起來看,如《召誥》中云:“王末(終)有成命,王亦顯”;“成周之所以稱‘成’,也該是由於完成‘成命’和取得了‘成績’,建成了周朝統一四方的國都。”(楊寬:《西周史》)其實成周之名與宗周之名是相對而言的,成周是洛邑之代稱;宗周是西都岐之代稱。成周者,周統一大業之始成也;宗周者,周宗族之源也。
成周之名始見於何尊銘文,何尊銘文於1965年出土。該銘文共12行122字,記載了周武王克商和周成王尊武王遺志命周公建設都城成周的歷史史實內容:“隹(惟)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稟武王豐(豐)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宗室,曰:肆文王受茲命,隹(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先於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治)民……隹(惟)王五祀。”這段話的大意是:成王為建設新都成周,對武王進行豐福之祭。四月丙戌這一天,成王將宗小子叫來訓誡:……宗小子的先父公氏跟隨文王,文王受到上天授予的統治天下的大命。武王在消滅大邑商之後,則告祭於天說:我要以這裡為中心---“中國”作為都城,在這個地方來統治人民。

考古發掘

20世紀5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已發現東周王城遺址,並找到夯土城牆的三個城角。保存較好的成周北城牆,長兩千八百九十米,牆外有城壕遺蹟。據專家分析,城牆約建於周朝春秋中葉以前,戰國至秦漢之際曾屢次修補。城內中南部發現建築基址,此外城內還發現陶窯﹑骨器作坊以及道路﹑水管等遺蹟。城中部及其他一些地點,分布有東周時期墓葬。在相當東周時期成周城的地帶,今洛陽市中心城區金村,曾發現大型墓葬,有珍貴器物出土,證明成周洛邑是橫跨瀍水兩岸而建的周朝都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