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門陳氏

義門陳氏

義門陳氏即江州陳氏,是發源於江西德安縣的一個江右民系家族。公元731年,義門先祖定居廬山之麓,公元832年,始祖陳旺因官置產到德安,開啟了家族興旺的大幕。從731年起,這個家族延續了332年不分家的歷史,合居一處的家人達到3900多人,和諧相處,井井有條。

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經是數代同居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筆親贈“義門陳氏”匾額,此後義門陳多次受到皇族表彰,聞名遐邇。宋嘉佑七年,出於抑制“義門陳”和封建統治的考慮,宋仁宗下旨讓義門陳分莊天下。據工作人員介紹,當年分家時,家長把全家人吃飯的大鍋吊起來,砸下來後碎成多少片就分多少莊。最後,義門陳氏分為天下291莊,遍布全國,其中有一部分來到了安徽,在當時的廬州府再次分為29莊分布全省各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義門陳氏
  • 姓氏:陳
  • 地域江州義門(今江西九江德安縣)
家族概況,繁衍壯大,分家,家族世系,古譜失傳,訛誤失真,錯位失實,義門陳氏家法三十三條,江右盛況,唐朝旌表,宋朝旌表,主要分布,

家族概況

義門陳氏即江州陳氏,或稱為江右陳氏。是發源於江西德安縣的一個江右民系家族。唐宋時期,生活於長江南岸江州地區(今屬江西省九江市)的江右陳氏作為聚族而居的家族典型曾聲振大江南北。江右陳氏從一個小家庭逐漸繁衍成一個龐大而穩固的大家族,十數代聚居在一起,“室無私財,廚無異爨”,家崇孝悌,門尚敦睦,“義”風之濃超過了同時代的其他家族,受到從地方官員一直到最高統治者的各種旌表褒獎,成為倡導“忠、孝、節、義”的道德典範。
德安江州陳氏分莊紀念廣場德安江州陳氏分莊紀念廣場
從現存資料來看,最早旌表義門陳氏的是唐僖宗。據同治版《九江府志》記載,陳氏第三任族長陳崇(880—907年主持族務)“置田園,為家法,戒子孫,擇群從掌其事,建書堂教誨之。僖宗時嘗詔旌其門”。《宋史·陳兢傳》中也保存了唐僖宗旌表陳氏的材料。到南唐時,先主李昪在旌表陳氏的同時,還以“蠲其沿征科役”作為獎賞。此事見於《南唐書》《宋史》等多種史志文獻。如《南唐書》載:義門陳氏“築書樓,延四方學者。鄉鄰化其德,獄訟為之衰息。升元初,州以聞,詔復蠲徭役,表門閭”。

繁衍壯大

義門陳氏走向輝煌是在北宋時期,家族規模不斷擴大,人口最多時達3900餘人,田地族產廣泛分布於全國數十州縣。宋太宗和宋仁宗都對其進行過旌表。宋太宗據江南西路轉運副使張齊賢的奏報:“陳氏積世義門,全家孝友”,特地給子蠲免雜役的優待。《玉海·軼事》、康熙版《廬山志》所載宋人楊藝的《御書樓記》還說宋太宗親書“義居人”匾額賜給陳氏第十二任族長陳旭。《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宋仁宗亦對陳氏進行旌表,授第十三任族長陳蘊為“本州助教”。
此後歷代統治者對陳氏還採取了各種優待獎賞措施,而這個家族的發展壯大,也與官府的嘉獎和扶持分不開。陳家不僅享有蠲免徭役等經濟上的特權,還直接受到官府的幫助,如淳化年間,“陳兢十四世同居,老幼千二百餘口,常苦食不足。今歲貸官米二千石”。據《義門陳氏大成宗譜》卷首所記,唐僖宗曾御賜給陳氏對聯一幅:“九重天上書聲舊,千古人間義字香”;宋太宗賜的聯語是:“三千餘口文章第,五百年來孝義家”;宋真宗賜的聯語是:“萃居三千口人間第一,合晏四百年天下無雙”,等等。家譜記載的可信度需要進一步考證,但從以上事例不難看出唐宋統治者給予陳氏的特殊禮遇。
陳氏提倡孝義立家,是當時聚族而居、倡導孝義的代表。他們很早就制定了家法,史載“崇以治家之道必從孝道始,乃撰家法垂示將來”(胡旦《義門記》)。陳氏嚴格按照禮制秩序和家法管理宗族事務:“宗族千餘口,世守家法,孝謹不衰,閨門之內,肅於公府……上以遠民義聚復能固廉節,為之讚嘆。”(《宋史》卷四百五十六)這種孝義禮制在出現饑荒等非常時期表現得尤為突出,如“至道以來,仍歲飢旱,陳氏舉宗啜粥,雜以藻菜,怡然相存,義之至也”。這種“義”還表現為誠實守信等美德上。據記載,北宋淳化元年,陳氏“常苦食不足”。為助其渡過難關,朝廷每歲貸粟三千石。到陳旭出任家長時,家族情況略有好轉,便主動要求貸粟減半。由於當時收成不好,市場上糧價很貴,有人勸陳旭貸粟“全受而糶之,可邀善價”。他堅決不肯:“朝廷以旭家群從千口,軫其乏食,貸以公粟,豈可見利忘義,為罔上之事乎?”關於陳氏崇尚孝義、和睦有序在族譜和文人筆記中保留了許多帶有傳說性質的典故。比如“長幼七百口,不置仆妾,上下雍睦。凡巾櫛椸架及男女授受通問婚葬,悉有規制。食必群坐廣器,未成人者別為一席。犬百餘只,一巨船共食,一犬不至,則群犬不食。”(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再如“宣陳兢入朝,賜一御鴿。兢持歸,碎鴿,和釀酒,一旦合門三千餘口共賞其味。使者復奏曰:‘陳氏一門鹹知天恩加厚矣。’帝深賞之,曰:‘誠哉!義門也。’”(同治《九江府志》“雜類·軼事”)
義門陳氏的發展演變軌跡與唐宋宗族文化的變遷有著不可忽視的聯繫。中國宗法時代最鮮明的社會結構特徵是“家國同構”,作為結構性的社會組織,家族在維護基層社會秩序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唐宋時期是中國封建時代禮治秩序重建的重要時期,以義門陳氏為代表的孝義之家,正是封建統治者所期盼的理想社會的縮影,作為宗族典範的陳氏為歷朝統治者所關注和重視也就勢所必然了。通過對這些宗族的旌表褒獎來樹立道德典範,傳播忠孝倫理,教化百姓,進而有助於匡正社會風氣,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明了這一點,我們就容易理解,為什麼在陳氏分家以後五百多年的明朝嘉靖年間,官府還要查訪“義門”遺址,表彰其事跡,此後義門陳氏作為一個宗族文化象徵仍在歷史變遷中發揮著影響。

分家

義門陳氏
義門陳氏創立後,到了宋初開寶年間,義門陳氏已發展到七百四十餘人,到宋真宗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人口增加到1470餘口,短短二十餘年時間裡,人口增加了一倍。
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宋仁宗詔封陳旺、陳機、陳感、陳藍、陳青晉國公、燕國公許國公、吳國公、齊國公。並將《陳氏家法》收入國史館,且賜王公大臣各一本,使知孝義之風。到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陳氏已達到3900餘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家庭。唐僖宗李儇御詩《贊義門陳氏》:“金門宴罷月如銀,環佩珊珊出鳳闉。問道江南誰第一,鹹稱惟有義門陳。”至道二年宋太宗御封“真良家”,次年又贈“聚居三千口人間第一,合爨(或同居)五百年天下(或世上)無雙。”一聯宋朝裴愈題寫了“天下第一家”匾額,因此世人皆稱江州義門陳氏為“天下第一家”。宋太宗還御書“一犬未至百犬不食,牢內異物皆效義;一吠突起百吠齊怒,寨中同聲共護門。” 一聯,於其家百犬牢。《中華姓氏通書》稱“義門陳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也被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
義門陳氏
家族過於龐大,便給統治者帶來了危機,文彥博包拯等大臣建議分析居住,宋仁宗採納了這一建議,以陳氏孝義太盛,散至各地作忠孝典範,教化民風為由,於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七月派人監護分析。
義門陳氏
有趣的是,分析家產時竟是按照天子御賜的編號,把陳姓在鄭州(今屬河南)、潭州湖南長沙)、黃州湖北黃崗)、漢陽(湖北武漢)、安慶(今屬安徽)、棣州山東惠民)、松州(四川松潘)、瀘州(今屬四川)、光州河南光山)、洪州江西南昌)、舒州(安徽潛山)等地的產業,分為291份。
又把德化江西九江)、瑞昌(今屬江西)、星子(今屬江西)三縣田分為27份,德安建昌(江西奉新西南)的財產分為20份,這些均不在291份之內。
他們遷往居住的田多達290餘處,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廣西江蘇、安徽、海南、四川、山東、山西陝西福建、湖南、廣東上海天津等16個省、市均有陳姓的足跡。若以縣份計算,陳姓分布於125個縣市中,其中自然是江西最多,占28個縣市,最少的也有1個縣。因為這些陳姓都從江州義門析出,因而各家門口都掛有義門世家的匾額,各地又有 天下陳氏出江州之說。
據查,中國共產黨的著名人物陳雲陳毅陳賡,國民黨元老陳立夫陳果夫國民黨將領陳誠、中共早期著名領導人陳獨秀等,都是江州義門陳氏分析到各地支派的後代。

家族世系

義門世次歧異成因探析
湖北省武穴市陳殿榮宗賢的《江州義門宗譜存疑問題考》,列舉了許多“譜與譜、譜與志、譜與史均存在相矛盾的問題”,諸多史家,學者和宗親也有相同的看法。其中一些問題,清代續修的宗譜已經提出,如金山莊、果石莊、關山德星堂、江西三眼橋等宗譜均言“譜與譜有不符,史與史亦有不符”、“舊譜之言不盡可據”、“言譜者不可不考也”。筆者在陳月海、陳殿榮、陳惟林等宗長,研究考證義門世次的基礎上,就世次歧異的成因,談些膚淺的看法。
逸田齋注義門世系逸田齋注義門世系

古譜失傳

“由於年代湮遠,早期的譜牒因兵燹、天災、人禍而致失傳”⑴。歷史上江州義門頻受兵燹之禍,其中最為慘重的有三次:一是南宋建炎二年(1128)流寇李成率眾劫掠,“縱火焚歷朝敕賜,義跡俱盡,僅餘旌門三間,祠堂五龕,牌坊一座”⑵。二是南宋時期,“金兵犯境,金兵元帥金兀朮派兵,對抗金名將陳士尹故里即德安義門進行殘酷的燒殺搶掠,將義門唐宋時期的建築夷為平地”,“分居在九江境內的部分陳氏後裔被迫逃往異地他鄉”⑶。三是元朝末年,“陳友諒與朱元璋大戰鄱陽湖兵敗後,朱元璋為報復,派兵進駐陳友諒祖居地‘義門陳’,進行洗劫,並將‘義門世家’陳姓定為‘疍民’、‘丐戶’、‘不與齊民齒’,致使一些陳氏後裔紛紛逃亡海外”⑷。那些分散在江西各地的義門後裔,也被迫舉家外逃,紛紛流落他鄉。在這種族敗家破、流離失所的危難中,唐、宋時期的義門古譜毀失殆盡,倖存於世者廖廖無幾,且支離破碎,最終“化為烏有”。元末至明初,各地雖有續修宗譜,皆因年代久遠,資料殘缺,多有錯處。現存譜牒中,屬於清朝中、後期的版本亦為數甚少。

訛誤失真

義門宗譜的重修或續修難度甚大。一是遠在南朝陳被隋滅後,皇子皇孫被擄入長安,許多王室成員隱世避亂,其後沒有什麼名人顯事的史志記載。“《義門記》雖然點出了旺、機、感、藍、青諸人名字,然而毫無事跡可寫。在一般情況下,世次混亂是與無名人顯事聯繫著”⑸。二是義門後裔散居海內外,天各一方,相距甚遠,交流困難。僅從鄰近幾莊蒐集的文物資料,也是殘篇陋簡、斷碑頹碣,運用“失者補之,亂得(則)序之”的方法,補輯而成續譜,其中謬誤勢所難免。如旺公遷德安建莊的時間,有云:“唐玄宗開元十九年”,有雲“唐德宗貞元元年辛末四月”,有云:“唐元和十四年乙亥。”這就是“失者補之”造成的結果。三是許多譜志又因抄寫、印刷之誤,多有錯字別詞,漏句缺節。有一民國初期印製的宗譜,將“志高字舜舉”錯為“志高生舜舉,舜舉生達禮。”而達禮則是叔明四世孫蘊珪的字號。有譜雲陳兼“唐高宗上元二年進士”,筆者懷疑將舊譜“唐高宗上元二年生,唐玄宗開元十二年進士”之句,續譜轉載時錯漏而成。四是“某些續譜者缺乏考究,任意增、刪、改,使之癰腫而脫節,以致訛傳”⑹。諸譜均云:“蘊珪生兼”,尚有一譜云:“蘊珪生良,良生爵、爵生兼”平空增加兩代人。近兩年出版的宗譜,轉載《宋史·陳兢傳》時,把“伯宣子崇”改寫成“伯宣九世孫崇”。由此聯想到《義門記》有關世系的內容,不得不令人生疑。此文作者胡旦是“大宋內閣兵部尚書制詔總裁”,有名的飽學之士。他對明顯的世次問題能“俱知其狀,因為之記”⑺嗎?看來此文大有後人妄改之嫌。正如《大冶舊譜》載:益國公周必大言《義門碑》“疑後來碑誤”,《宿松譜·唐宋孝文節選》言:“抑碑經火後,本版錯誤”。

錯位失實

各地宗譜所載義門世次岐異甚大,與義門顯祖要事的年代極不相符。現經深究細考,原是“整體錯位”,即將叔明五世孫陳旺及其後人,整體移於第十世伯宣之下,而成“其孫旺”。為何出現“整體錯位”的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義門陳家既是一個龐大的生產單位,又是一個強有力的社會基層組織,具有封建政權的性質”⑻,“家庭財產公有,普遍勞作”⑼,“過著原始共產生活”⑽。這種家族撰修的世譜,不必花重金付梓刊印,人工謄寫孤本即可。同時抄寫房譜若干,分別記載各房“一脈相承”的嫡系狀況,沒有涉及他房世系。撰修此類譜牒,完全按照“重長略幼、重顯略平”和“書官不書民”的封建宗族觀念,主要錄載長房和顯赫名人的事跡。陳兼一支既屬長房,又有較多的官宦之人,加之從陳崇起,連續幾任家長都是該支後人,故在世譜中突出宣揚。而陳旺一支系乃次房,人皆平民,僅載名諱而已。直至入宋後,陳旺一支的陳旭陳蘊陳泰繼任家長並授官,故在天聖元年(1023),宋仁宗追贈旺、機、感、蘭、青五世祖為國公之爵,並敕建五祖祠專祀,才顯耀於世,後將《宋贈義門陳氏五世公爵敕》錄入世譜。這樣的世譜,無疑存在很多先天性缺陷,很難經受住歷史的風化雨蝕。南宋時期,故居遭焚,義跡俱盡,留守後裔逃散一空,世譜早已化為灰燼,房譜殘存無幾。後來重修宗譜,只能依據一些殘缺不全、零星散亂的資料,補輯而成,也是“舊譜散出、殊多錯簡,今參互考輯,信固存矣,疑以仍舊,重其傳也”⑾。
第二,官府干預,奉文改譜。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官府表揚義門遺址。因德安“不當驛路,又無子孫生員在學,祠之則典守無人,遺之則湮沒可概”⑿,只在德安義門遺址“立碑表識”,而在德化(今江西九江縣)義門鋪“圍牆樹坊”。次年,德化縣五十一莊聯宗建祠修譜,“奉憲飭改”⒀,按照“斯譜重表揚也,故公(伯宣)移先之”⒁的意圖,大肆“刪改家譜”⒂。將伯宣移到旺公之前,“則以初祖稱”⒃。名謂“移先之”,實則把陳旺及其後人整體移位於伯宣之下,本是伯宣的六世從祖,反而變成了“其孫旺”,“伯宣子崇⒄”變成了“九世孫崇”,義門“兩支七房”,亦隨之變成“一支五房”,致使義門世系與世次混亂至極。由於德化各莊抵制,這項“刪改家譜”拖延了230多年,直到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官府插手派員審譜,各莊“奉文改譜” ⒅,“凡舊譜之未符者,應汰必汰;新文之協允者,應增必增” ⒆直到官員滿意為止。此後,各地以德化聯宗譜為藍本,相互傳抄,越傳越遠,妄斷濫增愈來愈多,終致譜、志、史之間矛盾疊出。
義門世次歧異的成因有多種,擇其要者為上述三種。探析世次歧異成因,有助於對世次的考究。只要我們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整個世繫結構和重要歷史人物,全面地、系統地、辨證地進行綜合分析,由表及里,去偽成真,就可以得出客觀而正確的結論。筆者堅信,通過陳氏宗親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編寫好一部義門陳氏史;義門豐富的文化瑰寶和優良傳統一定會發揚光大。
註:
⑴、⑹陳月海致湖北石首陳立函;⑵臨江粑鋪回歸莊譜載德安縣正呂廣《跋》;⑶、⑷《德安之窗·義門史介》;⑸、⑻許懷林江州義門與陳氏家法》;⑺宋·胡旦《義門記》;⑼陳月海《江州義門陳文史概述》;⑽ 陳雁南《東佳書院的沿革》;⑾.⒁.⒃《九江譜·明嘉靖甲寅年重修宗譜序》;⑿《九江府復勘申文》;⒀、⒂《九江譜·火巷莊遷祿原坂派戊申序》;⒄《宋史·陳兢傳》;⒅《九江譜·宋鹹平壬寅歲原序按語》;⒆《九江譜》載陳紹型、陳紹廷九人同撰《戊申序》。

義門陳氏家法三十三條

易曰:家正則天下定,是治家之道,古猶病諸。故聖人垂五教,敦九族,使後人知夫父子兄弟夫婦之道耳。
我家襲秘監之累功,承著作之貽訓,代傳孝悌,世業詩書,由是子孫眾多,上下和眭,訖今存歿十一代,曾元數百人,貽厥孫謀,承其餘慶。
我聖王誕敷孝治,恢振義風,錫以渥思,闔宗榮耀,崇所慮者將來昆雲漸眾,愚智不同,苟無敦眭之方,慮乖負荷之理。深惟遠計,今設之以局務,垂之以規程。
推功任能,懲惡勸善。公私出納之式,男女婚嫁之儀。蠶事衣妝,貨財飲食,須令均等,務求和同,令子孫無間言而守義范也。
一、立主事一人,副事兩人,掌管內外諸事,內則敦眭九族,協和上下,束轄弟侄。日出從事,必令各司其職,毋相奪論,照管老少套用之資,男女婚嫁之給,三時茶飯,節朔聚飲,如何布辦。外則迎接親姻,禮待賓客,吉凶筵席,迎送之儀,一依下項規則施行。此三人不拘長少,但擇謹慎才能之人任之,不限年月。倘有年衰乞替,請眾詳之,相因擇人替之,仍不論長少。若才能不稱,仍須擇人代之。
二、立庫司二人作一家之綱領,為眾人之表率,握賞罰之二柄,主公私之兩途,懲勸上下,勾當莊宅,掌一戶版籍、稅糧及諸莊書契等。應每年送納王租公門費用,表給男女衣妝,考較諸莊課績,備辦差使套用,一依下項規則施行。此二人亦不以長幼拘,但擇公平剛毅之人任之。仍兼主莊之事。
三、諸莊各立一人為首,一人為副,量其用地廣狹以次安排。弟侄各令首副管轄,共同經營,仍不得父子同處,遠嫌疑也。凡出入歸省須候莊首指揮給限。自年四十以下歸家限一日,外赴須例。執作家役應出入市廛買賣使錢,須具帳目回庫司處算明,稍不遵命,責以常刑。其或供應公私之外,田產添修,倉廩充實者,即於莊首副衣妝上次等加賞。其或怠惰,以致敗闕者則剝落衣妝重加懲治。應每年收到谷斛至歲晚須具各莊帳目歸家,以等考課,並出庫司檢點。
四、差弟侄十人名曰宅庫人,付掌事手下同共勾當。一人主酒、醋、麴櫱等。二人知倉確,交領諸莊供應谷斛,並監管莊客逐日舂米,出入上薄,主事監之。二人知園圃。牛馬豬羊等事,輪日抽雇莊客鋤佃蔬菜以充日用。一人知晨昏關銷門戶,早晚俟候弟侄出入勾當。四人管束近家四原田土,監收禾、谷、桑、柘、柴薪,以充日用。共酌量優劣,一依主莊者次第施行。
五、立勘司一人,掌卜勘男女婚姻之事,並排定男女第行,置長生簿一本,逐年先抄每月大小節氣,轉建於簿頭,候諸房誕育男女令書時申報,則當隨時上簿至排定第行,男為一行,女為一行。不以孫侄姑叔,但依所生先後排定,貴在簡要。自一至十周而復始。男年十八以上則與占斟新婦,稍有吉宜付主事依則施行求問,至二十以上成納,皆一室不得置畜仆隸。女則候他家求問亦屬勘司酌當。此一人須擇諳陰陽術數者用之。
六、丈夫除令出勾當外,並付管事手下管束。逐日隨管事差使執作農役,稍有不遵者,具名請家長處分科斷。
七、弟侄除差出執作外,凡晨昏定省事,須具巾帶衫裳,稍有乖儀,當行科斷。
八、立書堂一所於東佳莊,弟侄子孫有賦性聰敏者令修學。稽有學成應舉者,除現置書籍外,須令添置。於書生中立一人掌書籍,出入須令照管,不得遺失。
九、立書屋一所於住宅之四,訓教童蒙。每年正月擇吉日起館至冬月解散。童子年七歲令入學,至十五歲出學,有能者令入東準。逐年於書堂內次第抽二人歸訓,一人為先生,一人為副。其筆墨硯並出宅庫,管事收買應付。
十、先祖道院一所,修道之子祀之,或有繼者眾遵之。令旦夕焚修,上以祝聖壽,下以保家門。應有齋醮事,須差請者。
十一、先祖巫室一所,歷代祀之。凡有起造屋宇,埋葬祈禱事,悉委之從俗可也。
十二、命二人學醫,以備老少疾病,須擇諳識藥性方術者。藥物之資取給主事之人。
十三、廚內令新婦八人,掌庖炊之事,二人修羹菜,四人炊飯,二人支湯水及排布堂內諸事,此不限日月,迎娶新婦,則以次替之。
十四、每日三時茶飯,丈夫於外庭坐,作兩次。自年四十以下至十五歲者作先次,取其出赴勾當,故在前也。自年四十以上至家長同坐後次,以其閒緩故在後也。並令新冠後生二人排布,祗候茶湯等。婦人則在後堂坐,長幼亦作兩次,,新婦祗侍候茶湯等,其鹽醬蔬菜腥鮮出正副掌事取給酌當。
十五、節序眷屬會飲於大廳同坐,掌事至時命後生二十人排布祗候,先次學生童子一座,次末束髮女孩一座,已束髮纚女孩一座,次婆母新婦一座,丈夫一座,至費用物資惟冬至、歲節、清明掌事分派諸莊應付,余節出自宅庫,隨其所有,布置許令周全者。
十六、非節序丈夫出外勾當者,五夜一會,酒一瓷甌,所以勞其勤也。尊長取便,仍令知酒人掌釀好酒,以俟老上取給。
十七、諸房令掌事每月各給油一斤,茶鹽等,以備老疾取便,須周全。
十八、會賓客,凡嫁娶令掌事紐配緒莊應付布辦,其餘吉凶筵席,官員遠客迎送之禮並出自宅庫,令如法周全。仍逐月抽書生一人歸支客。
十九、新婦歸寧者三年之內春秋兩度發遣,限一十五日回,三年外者則一歲一遣,限二十日回,在掌事者指揮,饋送之禮臨時酌當。
二十、男女婚嫁之禮聘,凡儀用釵子一對,緋綠彩二段,響儀錢五貫,色絹五匹,彩絹一束,酒肉臨時酌當。迎娶者花粉匣、鞋履、箱籠各一付,巾帶錢一貫文,並出管事紐配,女則銀十兩,取意打造物件,市買三貫,出庫司分派諸莊供應。
二十一、男女冠笄之事,男則年十五裹頭,各給巾帶一副,女則年十四合髻,各給釵子一雙,並出庫司紐計
二十二、養蠶事若不節制,則慮多寡不均。今立都蠶院一所,每年春首每莊抽後生丈夫一人歸事桑柘,中擇長者一人為首,管轄修理蠶事等事。婆母自年四十五歲以上至五十歲者名曰蠶婆。四十五歲以下者名曰蠶婦。於都蠶院內,每蠶婆各給房一間,蠶婦二人同看。桑柘仰蠶首紐配諸莊應付。成繭後,同共抽取,院首將絲綿等均平給付之以見成功。其有得蠶多者,除付給外別賞之。所以相激勸也。其蠶種仰都蠶院首留下,候至春首,每蠶婆給二兩,女孩各令於蠶母房內同看。桑柘仰都蠶院均給平者。
二十三、每年織造帛絹,仰庫司分派諸莊絲綿歸與婦女織造。新婦自年四十八以下各織二匹,帛綢一匹,女孩一匹。婆嫂四十八以上者免。
二十四、丈夫衣妝,二月中給春衣,每人各給付絲一十兩,夏各給 葛衫一領。秋給寒衣,自年四十以上及尊長各給絹一疋、綿五兩,四十以下各給絲一十兩、綿五兩。冬各給頭巾一頂,並出庫司分派者。
二十五、每年給麻鞋,冬至、歲節、清明三時各給一雙。
二十六、婦人脂粉、針花等事每冬至、歲節、清明仰庫司專人收買給付。
二十七、婦人染帛,每年各與染一段,任意染色,錢出庫司分派諸莊應付,專擇一人勾當。
二十八、草蓆每年冬庫司分派諸莊,每房各給一副。
二十九、立刑杖廳一所,凡弟侄有過,必加刑責,等差列後。
三十、諸誤過失,酗飲而不乾人者雖書雲“有過無大”倘既不加責,無以懲勸,此等各笞五下。
三十一、持酒干人,及無禮妄觸犯人者,各決杖十下。
三十二、不遵家法,不從長計議家長令妄作是非,逐諸賭博鬥爭傷損者,各決杖一十五下,剝落衣妝歸役一年,改則復之。
三十三、妄使壯司錢穀入於市肆,淫於酒色,行止耽濫竽充數勾當敗缺者,各決杖二十,剝落衣妝歸役一年,改則復之。

江右盛況

義門陳氏自建莊至分析,跨兩朝,歷時三百三十二年,先後累受唐宋兩朝數位帝王的親筆敕賜旌表和諸多將相名流詩賦讚譽。

唐朝旌表

唐僖宗李儇於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御筆親題“義門世家”,【逸田齋注】:或雲“義門陳氏”。並賜一聯“九重天上書聲舊,千古人間義字香”以示讚譽。從此,陳氏即把原常樂里永清村改為“義門”。
唐昭宗李曄於大順元年(公元890年)御筆親題“旌表義門陳氏”,由此即定名為“義門陳”。今外地仍稱車橋鎮義門村為義門陳。
南唐王李升【逸田齋注】:應為“李昪”,下同。於升元元年(公元937年)賜匾一塊,上書“義門”二字,標揭門閭。至此,“義門陳氏”自陳旺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開基建莊至南唐李升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在唐共歷時206年,先後受到三位帝王的旌表,後人有義門陳氏始於唐之說。

宋朝旌表

宋太宗趙匡義淳化三年(公元992年)7月15日御筆旌賜“忠孝世家”,又於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旌賜“真良家”和“義居人”,同年下昭將“義門家法”收藏於國史館,並遣內侍裴愈賜御書三十三卷在義門敕建御書樓,將“真良家”三字懸掛門首。宋太宗又於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為義門親題:
水閣山齋架碧虛,亭亭華表耀門閭。
祖宗遺下林泉汁,子孫相承孝義廬。
原上鶺鴿常救難,庭前棠棣每添輝。
疑川郡派傳千古,芳振江南紹有虞。
和“問道江南誰第一,鹹稱惟有義門陳”的詩句以示讚頌。
宋真宗趙恆賜聯“聚居三千口人間第一,合炊四百年天下無雙”,並於天禧四年(公元1011年)敕於旌表門外,築高台丈許,親題“旌表義門陳氏”六個大字。
宋仁宗趙禎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追封義門陳氏五世祖陳旺、陳機、陳感、陳蘭、陳青分別為晉國公、齊國公、吳國公、燕國公、許國公之諡號,又於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贈義門分莊一詩中寫道:“江州久著義門莊,珠輝玉廊孰同行。蒂固根深誰與並,莊上分莊歲月長。謾夸詩禮追鄒魯,須信簪纓賽謝王。子孫各知道義范,永於舜德有重光。”
時年義門陳氏建莊已歷時331年,3900餘人聚居合炊。
由以上兩朝帝王的詩聯旌表中,可以斷定“義門陳氏”是古代文明之典範,作為一個家族累受兩朝歷代帝王的旌表,可稱中國古今之最。據史料記載,“義門陳氏”在宋仁宗時期處鼎盛時期,當時在義門陳氏忠義孝悌的感召下,江南人家平糾紛,淨爭訟,知禮儀,忠國家,呈現一派耕讀昇平的景象。因此,後人有“義門陳”盛於宋之說。

主要分布

1、石塘莊:始遷祖汝先,始遷地江西安義縣鄰鄉,
現分布情況:江西新建縣溪霞鎮(陳名桃);江西安義萬埠鎮羅山村(陳大勝);江西安義石鼻向坊觀舍(陳金堂);江西安義東陽鎮徐埠村(陳龍安);江西新建昌邑鄉八房(陳大勇);江西新建縣金橋東和村陳小峰);江西永修馬口鎮陳學享)等。
2、赤土官莊:始遷祖知成,始遷地江西高安大成鎮赤土村大田。
現分布情況:江西新建溪霞鎮(陳定保);江西奉新赤田鎮石陳家(陳強);江西新建厚田象潭村(陳國林);江西新建生米鎮安豐村(陳開禪);江西高安大城鎮赤土村(陳鴻聲);江西高安田南鎮張家村陳俊華);江西新建松湖鄉鐵湖村(陳衛國);河南寶豐縣;河南汝寧府楊州平場關;湖北荊州市;江西宜春市袁州區(陳露霖);江西豐城隍城鎮;江西省瑞昌市白楊鎮檀山村陳敬開);江西瑞昌市高豐鎮(陳敬明);江西高安市田南鄉大成村陳水平);江西豐城市圳頭鄉(陳德);湖北陽新縣楓林鎮赤腳嶺(陳);江西九江縣官埠嶺大田莊(陳和譜)等。湖南平江三陽鎮陳道周)。湖北荊州公安縣(陳昌炎)。
3、牛公莊:始遷祖汝悅,始遷地江西吉水縣
現分布情況:湖北仙桃市陳江發);湖北洪湖等。
4、官溪莊:始遷祖公升,始遷地湖北鹹寧安仁琯溪鄧埠。
現分布情況:湖北鹹寧市大畈村陳和平)、鹹安區雙溪鎮光埠鎮(陳元成)、鹹寧市嘉魚縣、湖北省江夏區安徽省宿松縣湖南省臨湘等。
5、南橋莊:始遷祖繼銘,始遷地江西都昌汪墩鄉
現分布情況:陝西省商南縣(陳從科);江西都昌汪墩鄉(陳二九);江西都昌多寶鄉陳湘村(陳方保);江西都昌左里鎮義門村(陳修壽);江西廬山區海會五里山(陳先慈);江西湖口武山鎮(陳茂富);江西星子白鹿鎮(陳作敏);江西九江新港河家咀;安徽宿松縣,江西都昌北市(陳茂發)。
6、果石莊:始遷祖思澄、思洪,始遷地湖北陽新洋港鎮。(果石莊一始祖應該是在現在湖北麻城閆家河鎮陳家河,下列分布情況不太清楚)
現分布情況:江西新建石埠鄉豐聯村陳建國);湖北陽新洋港鎮(陳世明);湖北大冶市陳德華);湖北陽新縣(陳緒蘭);陝西省商南縣過風樓鎮徐家店(陳從棵);湖北陽新龍港鎮(陳緒巨);陽新韋源口鎮(陳迪友);大冶香山(陳丙文);大冶市陳貴鎮洋壙村;大冶市靈鄉鎮陳樹林);江西星子溫泉陳玉山);江西德安林泉鄉陳顯榮);貴州大方縣(陳裕瑞);湖北鄂州太和鎮陳太村(陳煥文);江西瑞昌市三眼橋;江西瑞昌流莊鄉三元村寶山(陳洪坤);江西瑞昌市夏畈鎮陳家圈;四川省達州市雙河口鎮清水河村、白象赤村、青紅林村石橋磨刀溪(陳玉澤);四川大竹縣長官坪(陳壁);四川完源縣荊竹坎;安徽霍山縣諸佛庵;湖北通山夏鎮通山洪港鎮、通山新橋、通山城關
7、黃梅莊:始遷祖希悅,始遷地湖北省黃梅縣
現分布情況:陝西商南縣(陳從科);陝西長安府;湖北黃梅蔡山陳家壕(陳許生);湖北廣濟太平鄉馬乾村;湖北黃梅苦竹鄉陳鐵漢);湖北黃梅牛牧山村,江西德安縣後田(陳廣洪)
8、黃安莊:始遷祖嘉琉,始遷地湖北紅安
現分布情況:江西廬山區余家壠(陳幫寧、陳幫柱);江西九江縣仁貴鄉青皮坂;江西九江縣芳蘭湖蔡家咀。
9、永寧莊:始遷祖端琉,始遷地湖南湘陽。
現分布情況:江西吉安縣;江西永新縣
10、汀州莊:始遷祖參琉(魁),始遷於福建省寧化縣石壁村
現分布情況:江西省全南縣,江西省龍南縣,廣東省始興縣,福建省武平縣,始祖皆(陳六郎公);廣東信宜市硃砂鎮旺陂村(陳祖新);廣東東莞遼步鎮陳家埔(陳鉅芬);福建上杭縣(陳碧輝、陳丕顯);廣東豐順縣(陳留麟);四川鄰水縣西天鄉(陳賢恩);廣東平遠縣陳友全);江西修水縣四都鎮五都村;廣東省和平縣林塞鎮(陳乃權);福建德化三班鎮;江西上猶縣崇義縣等;廣東五華縣;廣東深圳寶安觀瀾、牛湖、松元廈;廣東省興寧市;湖南省瀏陽市文家市鎮(陳盛瑾)江西萍鄉南坑(陳少林),江西奉新縣仰山鄉(陳發恪),修水縣汪汪崗鎮(陳三德),廣東省梅縣台灣省苗粟(陳景雲),香港(陳國緯);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長橋鄉科頭村,始遷祖陳淑信(陳春林);江西省尋烏縣南橋鎮,始遷祖九郎公;廣西區南寧市賓陽縣王靈鎮新寧村、大寧村
11、赤崖莊:始遷祖延斯(延芝),始遷江西省吉安縣東赤岩。
現分布情況:江西省德安縣聶橋(陳聖泉);湖南省益陽市蘭溪鎮陳家坪、風湖州;湖南省寧鄉縣;湖南省長沙市;湖南省漢壽縣;
12、永豐莊:始遷祖繼鐘,始遷於江西吉安永豐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縣沙河街(陳新槓);江西廬山海會鎮(陳盛財);江西九江縣新港楊家村;江西九江縣蛟灘坂(十幾處);湖北省公安縣(陳昌炎)安徽省南陵縣
13、馬頭莊:始遷祖宗遷,始遷地福建建甌市
現分布情況:江西省瑞昌市湓城鎮(陳瑞生);湖北黃梅;陝西白鶴縣爛泥港大泥溝;湖北漢陽;湖北通山;湖北陽新;陝西山陽縣大盆溝;江西瑞昌市蘆塘鎮馬頭村(陳世棖);
14、亦岡莊:始遷祖宗成,始遷地江西新建大塘鄉赤岸山。
現分布情況:南昌灣里區余牟村(陳會仁);南昌灣里區招賢鎮夏澤村陳林根);江西新建金橋鄉小橋村(陳大根);江西新建大塘鄉觀咀(陳以恭);江西南昌縣南新鄉芳州村(陳泰興);江西星子縣蘇家檔;江西浹江縣;江西新建樵舍鄉萬坊村(陳可勇);江西新建望城幸福村(陳細金)。
15、太平莊:始遷祖希先,始遷地江西彭澤太平鎮鄰波村。
現分布情況:江西彭澤楊梓鎮(陳榮漢);安徽黃山望江嶺(陳耀南);安徽馬鞍山;安徽太湖;江西湖口縣流泗蝦蟆橋;
16、深坑莊:始遷祖延先,始遷地江西瑞昌深坑。
現分布情況:湖北黃梅(陳長安);江西省瑞昌市樂山鄉;湖北省武穴市西邊菜園(陳新先);
17、雙陂莊:始遷祖汝仁,始遷地江西永修麻潭鄉。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愛民鄉潘坊(陳峰);江西聶橋鎮聶橋村(陳真義);江西德安到高壙鄉(陳真財);
18、羅溪莊:始遷祖守成,始遷地江西奉新縣乾洲雇埠。(安義,靖安、奉新三縣交界處)
現分布情況:江西新建縣長凌鎮前進村(陳忠泰);湖北省江峽縣;江西靖安縣香田雇山陳建華);江西南昌滕王閣陳星文);江西德安聶橋(陳德星);安徽太湖縣晉熙鎮老陳灣(陳詩友);湖北省黃梅縣小池鎮徐港彭列村(陳尚凱);江西省永修縣;江西省湖口縣;江西省都昌縣;江西省弋陽縣;江西省德安縣;江西省彭澤縣福建建寧縣北鄉;
19、馬跡莊:始遷祖延轄,始遷地江西武寧魯溪鎮南沖。
現分布情況:江西省靖安縣水口鄉來堡村(陳勝利);江西省瑞昌市南義鎮(陳九生);江西武寧魯溪鎮南沖;湖北省通山縣通陽鎮石宕村陳宗傑)。
20、東源莊:始遷祖公仁,始遷地湖北省陽新富川
現分布情況:江西南昌縣涇口鄉(陳毛崽);湖北廣濟插箕垸、沙坑、盤壙等;湖北陽新縣牌石;江西省瑞昌市馬頭鎮;江西省瑞昌市夏坂鎮;江西九江縣太平宮;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大屋陳村(陳之歡);江西省南昌縣向塘鎮黃壙村勒家(陳木根)。
21、薪春莊(此處或當是蘄春):始遷祖守琉,始遷地湖北省蘄春縣河口
現分布情況: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陳其芬,陳重初);安徽太湖縣羅介村陳學彬);江西省星子縣蓼南鄉沙山村;湖北省蘄春向橋鄉桐梓鄉、青石鎮、武穴、八里湖農場等(陳維則);河南省新縣東鄉永山寨青山沖;湖北麻城;湖北黃梅(陳在旺);河南光山縣吳家寨、塘新集等;安徽太湖縣河口鄉半街村;陝西省三陽縣、貴州省赫章縣雙河鎮陳大章),四川省重慶市城口縣後福鄉雙關村(陳學萬);安徽省金寨縣
22、烏石莊:始遷祖才先,始遷地江西黎川新城。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縣林泉鄉(陳良明);江西永修縣虬津鎮(陳善德);江西九江縣岷山鄉小陽(陳聖洪);湖北靳春檀林鎮(陳吉承);
23、河壙莊:始遷祖彥成,始遷地江西武寧縣巾口鄉泉村蒿港(蒿溪鄉河塘)。
現分布情況:江西靖安縣三爪侖鄉塘里村陳家銘);江西省修水縣黃沙鎮金谷鄉(陳興先);江西武寧縣陳啟後);江西南昌縣塘南鄉柘村;江西修水縣廟嶺鄉安峰村陳開耕);江西修水縣三都鎮石歧村(陳遠輪);江西省武寧縣船灘鎮;江西修水縣三都、四都鎮;浙江金華等;
24、留市莊:始遷祖繼釗,始遷地江西湖口縣流芳鄉
現分布情況:江西湖口縣武山鎮(陳建泉);安徽太湖縣東郊四面坂;安徽望江縣鳳棲沖;安徽太湖縣馬龍桃花沖;安徽岳西縣店前陳灣(陳家芳);陝西商陽縣東鄉銀花鋪;南京市玄武古樓二區;廣東東莞市劉尾港;安徽太湖縣徐橋下大石嶺雀村(陳必田);
25、壽寧莊:始遷祖延悅,始遷地福建壽寧縣
現分布情況:湖南省瀏陽市文家市鎮(陳正元);
26、上元莊:始遷祖繼全,始遷地江蘇南京江寧區
現分布情況:江西瑞金市武陽鎮(陳世淳);江西南昌市陳世家);河南鄭州陳大偉);河南省唐河縣陳排灣(陳大偉);江西省德安縣(陳玉龍);廣西省桂林市(陳兆茂);
27、尖山莊:始遷祖繼遷,始遷地江西德安白水鄉尖山。
現分布情況:江西武寧縣官蓮鄉(陳公耀);江西新建縣南磯鄉向陽村陳凡彭、陳凡芸);江西星子縣蛟塘鄉;江西九江縣東城坂;
28、芳蘭莊:始遷祖守仁,始遷地江西撫州臨川
現分布情況:江西星子縣海會鎮(陳維清);湖北天門市(陳忠遂);湖北漢川京山應城洪湖仙桃、湖南岳陽
29、漢川莊:始遷祖彥通,始遷地湖北漢川市田二河鎮燕子灣。
現分布情況:湖北漢川市田二河鎮(陳漢甫);漢川高家嘴(陳德清)東崗嘴、南河、梧桐、應城陳塌、馬鞍鄉分水播義、洪湖市徐橋村(陳漢升),湖北漢陽九真山陳德光)、河南、廣西等地。
30、蒲圻莊:始遷祖宗升,始遷地湖北省赤壁市
現分布情況:湖北應城市(陳炳望,應城市陳河鎮陳人芳,陳勇君,陳才斌,陳才鵬);雲南永善縣;湖北省嘉魚縣(陳錫周);
31、崇陽莊:始遷祖知升,始遷地湖北崇陽縣宏上。
現分布情況:湖北赤壁市(陳釗冰);湖北崇陽縣天城鎮中津村陳細兵);湖北荊州江陵沙崗鎮(陳開德);湖北臨利縣(陳釗冰);湖北省蒲圻縣陳天才);湖北通城縣(陳天才);湖北省蘄春縣獅子鎮胡沖陳愛華);湖北省崇陽縣白霓鎮;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鎮牌樓村(陳英峰);江西省武寧縣平江鄉羅洞村陳繼華)。
32、陳家湖莊:始遷祖延賞,始遷地江西高安陳家湖。
現分布情況:湖北荊州縣(陳維天);江西省高安縣獨城鎮文皇村太平陳(陳有家);
33、神陂莊:始遷祖思悅,始遷地江西安義縣新民鄉烏溪村。
現分布情況:江西安義縣新民鄉烏溪村(陳德林);
34、西崗莊:始遷祖知大,始遷地浙江開化市。
現分布情況:江西新建縣石埠鄉西崗村(陳鹹亨);江西星子蓼花鄉勝利村陳仁壽);
35、石橋莊:始遷祖繼升,始遷地江西進賢縣七里鄉
現分布情況:江西南昌小蘭鄧埠(陳才金);湖北孝感市鄒崗鎮陳滿春);湖北麻城;湖北襄陽;湖北孝感洪樂鄉龍村陳學華);湖北漢陽;江西九江縣西關;江西湖口縣;江蘇南京;湖北天門乾驛鎮、程越村(陳臘元),湖南省平江縣三陽(陳其光
36、萬載莊:始遷祖延聖,始遷地江西萬載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宜春市萬載縣(陳曦芝);
37、石烏莊:始遷祖公先,始遷地江西吉安永豐縣竹牌門打鼓沖。
現分布情況:江西省德安縣鄒橋鄉付山(陳德友);湖北武穴市石佛寺官橋機車下村(陳學元);湖北武穴市石佛寺官司橋機車下村牛四下垸(陳保興、陳永貴);江西德安車橋鎮義門村(陳福俊)
38、蕪湖莊:始遷祖知琉,始遷地安徽蕪湖
現分布情況:湖北武穴市(陳殿榮);湖北武穴官橋(陳國華);江西九江;湖北武穴石佛寺陳垸村(陳少文);湖北靳春縣張旁陳廣村陳步雲);湖北武穴市花橋鎮陳巷村陳立新);
39、萬福莊:始遷祖承成,始遷地江西永修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修水(陳蘆根);江西德安(陳國民);江西星子蓼南古門;江西南昌福建;陝西;河南;江西九江茶嶺;江西瑞昌雙橋;湖北黃岡;湖北黃梅;湖北武穴;江西臨川;四川萬縣;江西省安義縣;湖北鹹寧;江西瑞昌
40、土伏莊:始遷祖才琉,始遷地江西上猶縣。
現分布情況:陝西平湖江西九江新合鎮(陳足金);江西金雞坡白水湖(陳尚炎);湖北黃梅縣分路口;江西九江市五里鄉;江西九江市廬山區蓮花鄉
41、龍潭莊:始遷祖延大,始遷地江西瑞昌市望仙鄉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湖西堡(陳宗禮)、江西省武寧縣、江西省瑞昌市、江西德安塘山鄉
42、株嶺莊:始遷祖知先,始遷地江西九江縣獅子鄉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藍橋株嶺(陳尚忠);江西星子縣橫塘石溪坂(陳作仁);江西九江縣獅子鄉牌樓村;江西九江獅子鄉龍崗;湖北黃梅;
43、火巷莊:始遷祖繼通、繼圭,始遷地江西德安車橋鎮義門。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綠源坂;江西吉安;江西永豐;貴州;四川貫縣;江西德安聶橋鎮寶山郎昌坂(陳德松);江西德安鄒橋馬咀頭(陳廣福);江西九江市城子鎮機頭下(陳尚蘭);江西南昌;湖北武穴龍坪鎮;江西德安車橋鎮白楊村(陳知柏);
44、新喻莊:始遷祖延鼎,始遷地江西新余市對河陳村。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市廬山區;湖北廣水市(陳方俊);山西大寨陳永貴是其後裔;
45、黃墉莊:始遷祖守悅,始遷地江西高安市。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吳山大坂陳;江西德安樟樹察家壠(陳聖富);江西瑞昌市洪嶺華林崗(陳孔貞);安徽省望江縣瓦西咀吉水湯;安徽省岳西縣瑪玉坳村花陽灣(陳華明);江西省九江縣長洛源(陳維禮);
46、赤湖莊:始遷祖希遷,始遷地江西瑞昌赤湖。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河東鄉後田村(陳江起)
47、清流莊:始遷祖汝徑,始遷地今福建清流縣
現分布情況:湖南瀏陽金剛(陳宜戰);湖南攸縣江西萍鄉;湖南禮凌市;貴州銅仁縣;雲南省;
48、石門莊:始遷祖知仁,始遷地江西德安磨溪新田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磨溪新田(陳乾楊);江西德安磨溪鋪里陳(陳真寶);江西浮梁縣;江西九江縣馬王坡;江西九江縣下湖嶺;
49、火田莊:始遷祖希真,始遷地江西上饒鉛山縣汪二鎮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河東附城(陳義仁);江西上饒市鉛山縣(陳興財)
50、松滋莊:始遷祖守升,始遷地湖北松滋。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林泉大溪坂(陳德彬)
51、涇縣莊:始遷祖覺先,始遷地安徽省涇縣(廬江)。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楊橋鄉八一村陳明雲);浙江建德市管村(陳有漢
52、謝浦莊:始遷祖繼琉,始遷地湖北黃崗。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縣城(陳少德);河南省商城縣、光山縣;
53、大冶莊:始遷祖才大,始遷地湖北大冶市。
現分布情況:湖北大冶市(陳緒明);湖北陽新縣東源鄉谷保村陳新生)湖北鹹寧高橋;
54、丹陽莊:始遷祖繼忱,始遷地江蘇丹陽縣
現分布情況:浙江溫嶺國澤(陳春方);江蘇丹陽縣陳東
55、南昌莊:始遷祖思升、思昊帶全家44人,始遷地南昌縣鐵樹宮棉花街(現南昌市棉花街萬壽宮商城)。
現分布情況:湖北省石首市新廠鎮萬家剅村(原稱荊州府石首縣北鄉百家坊三易垸陳家莊。祠堂建於駝腰樹(也稱陀楊樹)。陳先才);湖南邵陽市;四川成都市(陳毅元帥是其後裔);江西南昌蔣巷鎮洲頭村(陳義國)、江西進賢縣架橋鎮艾溪陳(陳同金)、江西南昌縣塔城鄉芳湖陳村(陳大蟬)。
56、保昌莊:始遷祖汝優,始遷地廣東南雄市
現分布情況:廣東順德市倫教鎮;廣東東莞市虎門北冊(陳慶詳)
57、豐城莊:始遷祖運升。始遷於豐城市石灘。
現分布情況:湖北黃梅;江西九江縣城門鄉;江西九江縣新塘新合;江西星子縣;江西瑞昌洪山;江西豐城馮家河;南昌鑼鼓嶺;南昌縣劉門洞;河南雙城;湖北武穴市盤壙;江西豐城市拖船鎮源汊村(陳新水);湖南攸縣、湖南查陵、湖南常德、湖南長沙。
58、東陂莊:始遷祖才仁,始遷於江西宜黃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市。
59、石橋莊:始遷祖彥偉,始遷於江西南昌市筷子巷。
現分布情況:江西永修河橋;湖北仙桃市;江西省都昌縣蘆溪鄉名為西川村;湖北鹹寧市九都油麻壠(陳巍)。
60、虎溪莊:始遷祖宗悅,始遷於江西吉安。
現分布情況:江西廬山東林寺(僅1人)陳順武。
61、德興莊:始遷祖彥謙,始遷地江西德興礪居。
現分布情況:河南新縣(陳良桃);江西九江縣文橋村河南光山縣高陌店朱家寨西南陳灣(陳書法);浙江嘉興縣;江西上饒市;江西九江縣新合鎮(陳溪壠)。
62、金溪莊:始遷祖才星,始遷於江西金谿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市前擇鄰;台灣
63、蟠塘莊:始遷祖延遷,始遷於湖北通城縣蟠塘。
現分布情況:江西武寧昇平。
64、回歸莊:始遷祖公成,始遷於湖北浠水縣關口鎮蔡家橋,陳潭秋是其後裔。
現分布情況:湖北鄂州(陳榮奇);湖北蘄春(陳拔翠);江西九江;湖北浠水縣汪崗鎮陳廟河村(陳銀生);江西樂平市;湖北省浠水縣巴鐸鎮王宿山陳村(陳森橋)。浠水縣竹瓦鎮柳樹鋪(陳陽華),安徽省金寨縣(陳榮旭)、河南商城、湖北黃崗(陳明清)、湖北新州陳華高)湖北羅田、安徽雀山縣、湖北莫山縣、陝西省等。
65、興置莊:始遷祖延仁,始遷於湖北荊州市城區白馬寺
66、禮寧莊:始遷祖彥君,始遷於湖北蘄春縣。
現分布情況:河南新縣;江西九江周家嶺;湖北黃梅孔壠鎮
67、蘭溪莊:始遷祖希遠,始遷於湖北浠水縣蘭溪鎮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縣譚家畈。
68、麻城莊:始遷祖思一,始遷於湖北麻城白果。
現分布情況:湖北孝感南區;河南光山;湖北麻城。
湖廣填四川時,麻城莊(稱謂麻城孝感鄉)部分陳姓移民到四川,從湖廣麻城孝感鄉動身的有8個兄弟,其中有7個兄弟一起到了貴州遵義府,1個到了合江,我這一支在四川合江,到合江時的祖先為陳果李氏,落腳到了合江大橋鄉鹽井壩(陳國良)。
69、自興莊:始遷祖彥仁,始遷於浙江長興縣
現分布情況:湖南來陽;湖南岳陽縣英家灣陳玉安門(陳術);廣東南雄;湖南省岳陽縣柏祥鄉旱草坪(陳捷平);湖南省岳陽縣關王橋周陳屋(陳步求);湖南嶽陽黃沙街鎮大明荷塘(陳聯軍);湖南汨羅市三江鄉陳家橋
70、崇德莊:始遷祖守華,始遷於浙江德清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彭澤,安徽懷寧
71、嘉興莊:始遷祖繼肅,始遷於浙江嘉興市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新壙鄉青山村爛泥壠(陳尚煥)。
72、江都莊:始遷祖希崇,始遷於江蘇省江都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星子海會鎮;江西星子白鹿鎮。
73、星子莊:始遷祖承悅,始遷於江西省星子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星子華林鄉
74、新店莊:始遷祖希升,始遷於河南信陽市新店。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市;江西星子華林花橋;江西九江縣夏家鋪。
75、永嘉莊:始遷祖守宗,始遷於浙江溫州永嘉縣上壠。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沙河毛橋(陳是金);江西九江縣甘泉鄉陳家壕;湖北黃梅赤王洲;江西瑞昌市;江西湖口縣。
76、太湖莊:始遷祖守通,始遷於安徽太湖縣花亭。
現分布情況:安徽太湖縣(陳懷水)。
77、汀州莊:始遷祖宗競,始遷地福建寧化縣。
現分布情況:
78、寶應莊:始遷祖泰遷,始遷地江蘇揚州寶應。
現分布情況:江蘇泗洪縣(陳斯問);
79、宛溪莊:始遷祖公遷,始遷地安徽安慶太湖。
現分布情況:江西萬年縣(陳有財);江西安義石鼻鎮(陳金堂);江西臨川高坪鎮溫泉鎮陳洪清);江西崇仁航埠鎮安徽太湖羅溪鄉喬嶺村(陳光喬、陳光志);安徽桐城縣樅陽鎮(陳道林);安徽太湖縣北中鎮馬安村陳元和);陝西平利縣;河南內鄉縣;河南浙川縣;陝西石泉縣;江西餘干縣江埠鄉大溪鄉洪家咀鄉、三湖鄉、康山鄉、(陳國賢)。
80、永新莊:始遷祖延又,始遷地江西永新勝業石陂。
現分布情況:雙溪田味(陳維天);
81、北山莊:始遷祖思大,始遷地湖北通山湄港北山(現通陽鎮德船村)。
現分布情況:鄂、陝、贛、湖等地;湖北通山湄港陳村(陳儒霖、陳旦松)及九門、大屋陳;江西武寧溫湯鎮、江西修水縣、江西銅鼓縣、陝西紫陽縣、湖北崇陽縣、湖北鹹寧汀水橋(陳銀苟)、湖南平江、湖南嶽陽縣等。
82、歸安莊:始遷祖承可,始遷地浙江湖洲歸安。
現分布情況:浙江湖洲歸安(陳立夫、陳果夫);
83、沙坊莊:始遷祖彥升,始遷地江西峽江縣(今吉水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東鄉鄧家古源村
84、鄱陽西莊:始遷祖繼鏜,始遷地江西鄱陽縣江右
現分布情況:江西石城縣陳坊;福建邵武禾坪;福建建寧縣陳源坊;江西廣昌黃竹鄉;江西南豐饒舍、洙湖、苦竹埠等地;安徽省太湖縣九村畈(陳雲龍);安徽省太湖縣石井山陳家;湖南瀏陽大瑤鎮陳仕國)。
85、銅梁莊:始遷祖公長,始遷地江西九江(銅梁莊)。
現分布情況:浙江常山縣江西撫州樂安縣;江西撫州南豐縣
86、廣信莊:始遷祖知本,始遷地江西上饒市。
現分布情況:福建建寧縣高圳;上饒十都巴塢;浙江江山汪塢坑;浙江常山芳村
87、漢陽莊:始遷祖思通,始遷地湖北省武漢市漢陽(今蔡甸區鳳棲山南麓,陳昌浩是其後裔。
現分布情況:安徽懷寧三橋坂;安徽潛山縣天柱山下(陳三貴);安徽太湖天橋鄉羊河村陳家墩(陳書祥、陳季平);安徽岳西縣田頭卿(陳水松);湖北漢陽蔡甸區奓山街長新村(陳祖翱、陳笛波)。
88、黃金山莊:始遷祖繼鎧、始遷地江西上饒市鄱陽縣。
現分布情況:安徽太湖寺十里山(陳聲鎧);陝西洛南;陝西山陽縣;安徽太湖縣花國鄉陳家崗村(陳育良、陳幼平);安徽省岳西縣店前鎮羅山陳村(陳焱紅);安徽省太湖縣晉熙鎮岔路村(陳顯海);安徽太湖縣寺前鎮楊家村陳家組(陳進華、陳華鑫);
89、光州莊:始遷祖公明,始遷地河南省潢川縣(光山縣)。
現分布情況:河南光山縣陳家集(陳土農、陳敦善);河南商城同井畈(陳家冕、陳宏福);河南光山縣涼亭;河南省光山縣槐店鄉陳家窪(陳付時、陳萬春);
90、嘉魚莊:始遷祖汝升,始遷地湖北鹹寧嘉魚縣。
現分布情況:湖北鹹寧嘉魚縣炯墩鄉下海尚陳村(陳土英);湖北省嘉魚縣汀泗鎮三尚村(陳新紀);湖北崇陽花涼亭;湖北蘄春;
91、鄂州莊:始遷祖延通,始遷地湖北省鄂州市
現分布情況:湖北省黃梅縣新開鎮六家咀(陳尚文);湖北省鄂州市;
92、泰和莊:始遷祖承一,始遷地江西泰和縣
現分布情況:廣東省增城市江西省修水縣清水岩嶺下村;江西省修水縣三都鎮洋湖村(陳景志);江西省修水縣四都鎮嶺下村王石源;
93、曲江莊:始遷祖希儒,始遷地廣東省曲江市下橋。
現分布情況:湖北省黃梅縣陶家墩廖家玗;江西省豐城縣;江西省興國縣張家;湖北省天門市乾驛鎮河花池。
94、新化莊:始遷祖才典,始遷地湖南邵陽新化。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縣黃老門鄉通田村;江西九江縣岷山鄉花盤村;湖北廣濟馬蘭坂;江西瑞昌王家烈
95、石塘莊:始遷祖汝隆,始遷地江西安義縣。
現分布情況:湖北黃梅縣;江西九江縣黃老門團山;江西星子縣;湖北黃梅小溪鎮團洲、嚴洲;湖北黃梅濯港鎮;江西省景德鎮市鵝湖區;江西九江縣沙河陳家樓;湖北黃梅新開橫河品村;湖北武穴龍坪新州村
96、赤山莊:始遷祖汝通,始遷地安徽霍山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新壙鄉(陳尚勤);江西九江縣港口鎮;湖北黃梅縣月都汪家廟;
97、永興莊:始遷祖思成,始遷地江西興國縣富川果流松江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縣新港鎮舒家侖村(陳生金、陳生廣);
98、三角莊:始遷祖彥琉,始遷地廣東梅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修水縣廟嶺鄉安峰村;江蘇徐州;江蘇丹陽;
99、富陽莊(興國莊):始遷祖名思遷,始遷地山東肥城富陽縣、又雲江西興國縣。
現分布情況:有世系,有人不知何地。
100、望江莊:始遷祖宗通,始遷地安徽省望江縣雞嗚河畔。
現分布情況:湖北浠水縣雞嗚河鎮(陳登州);湖北省浠水縣蔡家河鎮洗馬畈鄉、丁司壋鄉(陳文英);湖北英山縣南河城關;湖北靳春縣西河驛;陝西省鎮安縣結子鄉水碓溝;浙江省長興縣水口鎮;安徽霍山縣安家河道土鄉;安徽金寨黃泯坂、銀沙畈等;
101、行塘莊:始遷祖公琉,始遷地湖北省黃梅縣。
現分布情況:湖北黃梅縣(陳壬青);
102、懷寧莊:始遷祖汝心,始遷地安徽潛山里。
現分布情況:安徽安慶市(陳長業);湖北黃梅縣杉木橋村
103、原政莊:始遷祖知悅,始遷地湖北省廣濟(武穴市)。
現分布情況:湖北黃梅縣亭前;湖北黃梅縣王祖鎮坪山陳勝驛村(陳柏州);
104、城子驛:始遷祖繼莊,始遷地江西九江縣城子鎮。
現分布情況:江西省九江縣城子鎮(陳新穩);
105、東壟莊:始遷祖知遷,始遷地江西九江縣白鶴鄉。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縣石塘;江西九江縣鄭家山;湖北武昌;湖北黃梅縣謝家鎮;湖北黃梅胡家營;
106、宿松莊:始遷祖公通,始遷地安徽宿松縣。
現分布情況:湖北鹹寧;湖北靳春;湖北廣水;安徽宿松;江西九江;湖北黃梅;陝西平利線河;德安車橋義門村八隊。
107、南豐莊:始遷祖堯則,始遷地江西省永修縣(建昌府)。
現分布情況:安徽懷寧有其後裔;
108、萍鄉莊:始遷祖繼大,始遷地江西省萍鄉市安源
現分布情況:江西武寧縣魯溪鎮;
109、建寧莊:始遷祖延正,始遷地福建省建寧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省鉛山縣虹橋
110、黃陂莊:始遷祖知通,始遷地湖北黃陂倉埠。
現分布情況:湖北應城縣
111、平塘莊:始遷祖思先,始遷地安徽東元縣平塘。
現分布情況:湖南平江;
112、攸寧莊:始遷祖守大,始遷地安徽攸寧縣臨溪。
現分布情況:江西宜豐縣
113、貴溪莊:始遷祖適甫,始遷地江西貴溪。
現分布情況:江西貴溪浜江鄉,柏里村,小烏陳村(陳雨生);
114、戈陽莊:始遷祖希詛,始遷地江西戈陽。
現分布情況:
115、楓村莊:始遷祖才悅,始遷地江西貴溪市鴻塘鎮楓林村
現分布情況:江西貴溪市鴻塘鎮楓林村、戈陽圭峰鎮長湖村陳火根);
116、羅田莊:始遷祖光大、先大,始遷湖北省羅田縣平湖郵亭寺。
現分布情況:湖北羅田縣九資河鎮(陳元定、陳世文、陳慶行),羅田縣勝利鎮(陳玉庭),羅田縣河鋪鎮(陳從祿),安徽省金寨縣吳店鎮陳世祥),河南省商城縣(陳從富),羅田縣風山鎮(陳建新),四川、雲南、江蘇等地。
117、長泰莊:始遷祖彥悅,始遷地福建漳州長泰縣
現分布情況:德安縣鄒橋鄉馬咀頭(陳廣金)
118、太源莊:始遷祖承先,始遷地江西贛州市濱江鎮浙江富陽。
現分布情況:江西省豐城市拖船鎮溁湖村(陳定根)。
119、新城莊:始遷地河北新城縣(待考)。
現分布情況:江西豐城縣劍南街辦艻棚社區邑東陳(陳水泉)。
120、龍峰莊:始遷祖宗大,始遷地江西省修水縣源口鎮
現分布情況:江西省修水縣溪口鎮咀上村(陳儒剛),江西省分宜縣
121,江西省永新縣石橋鎮白鷺村(義門陳氏)也有分布!
122、江西南豐饒舍,主要都姓陳,現在盛產南豐蜜桔。人才輩出。
123、江西寧都縣田頭鎮南必村:“江州義門寧都莊欽公太祖位下”“正願祖”名下贊曰:“建祠豪傑”。全村姓陳
124、武功莊:陝西守悅公入陝始祖。入黔始祖陳君愛公支系有小乾河支系,花紅支系,三塘支系。
125、大陳墩:明朝末年義門陳氏陳檀公由山東郯城遷入。現支系遍及蘇北東海、灌雲、沭陽、灌南、響水、濱海一帶,人口逾2萬人。陳檀公墓地現安葬於大陳墩村,有初葬時碑文可考。
126、卸房村:清朝時期陳檀公第4世孫天乙公由房山雙莊遷入,地處東海縣境內薔薇河東岸,現全村有陳氏子孫2000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