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街道(城門鄉)

城門街道

城門鄉一般指本詞條

城門街道,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西北部,距柴桑城區8公里。東與沙河街鎮接壤,西與新合鎮毗連,南與獅子鎮交界,北與永安鄉、賽城湖墾殖場隔湖相望。總面積5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358畝,山林面積17000畝,養殖水面積7000畝。轄8個行政村、1個集鎮、1個林場、143個村民小組,6009戶,總人口25085人。

2019年7月,撤銷城門鄉,設立城門街道,行政區域範圍和政府駐地均保持不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城門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
  • 地理位置:柴桑區西北部
  • 面積:51.6平方千米
  • 人口:25085人
  • 車牌代碼:贛G
歷史,地理位置,行政區劃,自然資源,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歷史

1950年屬第八區楊柳、白合等鄉,1958年成立城門公社,1984年5月改鄉。2019年7月,撤銷城門鄉,設立城門街道,行政區域範圍和政府駐地均保持不變。

地理位置

城門街道屬丘陵濱湖地區,大部分為丘陵。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426毫米。
城門街道
城門街道地理公交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寬闊的水泥公路直通城區,南昌武漢鐵路和沙河至瑞昌公路從城門穿腹而過,距京九鐵路九江站4公里,九江廬山機場18公里,昌九高速公路6公里,九武鐵路九里壠車站位於城門街道境內。

行政區劃

轄金橋、金蘭、白畈、石橋、紅心、白合、興聯、聯盟8個村委會。街道辦事處駐後壟黃家。

自然資源

城門街道主要農作物有棉花、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紅薯等,礦藏資源以金、銅、硫、鐵為主,錫、鉛、鋅、鉬、鈷均有蘊藏,煤炭陶土石灰石等儲量也相當大。境內有城門山銅礦,九江市礦冶總公司,江州區鐵門坎金礦大中型企業。境內還有豐富的山林資源和水面資源。
城門街道共有山林面積17000餘畝。其中早熟基地700餘畝,還有多種經濟林木,林業生產態勢良好。平原綠化工程,將改善生態環境,改善生存環境。

歷史文化

城門街道,歷史悠久,有著濃郁的文化特色。文曲戲俗稱“曲子”、“文詞調兒”,清代流行於境內。初為坐唱形式,後仿漢劇的分行和表演,並吸取其音樂、配上鑼鼓登台演出,漸成劇種,1981年出版《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確認為“文曲戲”。曲調有文詞、南詞、四板、秋江、平板及其他常用曲牌小調。旋律優美清新,音調柔婉中見深沉,伴奏力求渲染鄉土氣息。道白初期使用國語,後期現代戲用九江江淮官話加工提煉:古裝戲則分大白與小白,大白為戲曲韻白,小白為九江方言,使之更加地方化。
採茶戲 原名“茶燈戲”,俗稱“茶戲”,進入半班形式後稱“採茶戲”。明末清初,廣泛流傳於境內及九江府轄各縣,故《中國戲曲志·江西卷》定名為“九江採茶戲”。曲種分南河、北河兩大流派,縣內採茶戲屬南河派。聲腔可分平板、花腔、漢腔、雜調和曲牌五大類。演出時,不用絲竹樂器,而以打擊樂手居台中天幕前落座,演員於打擊樂器前演唱,台後眾人幫腔。後受黃梅戲及其他劇種影響,有的戲班將打擊樂移於台側。傳統劇目有《告經承》、《香珠記》、《白扇記》和《王氏勸夫》、《烏金記》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
田歌農民慣於一邊田間勞動,一邊唱歌,以歌助興,尤以湧泉、新塘等地最為風行。音階屬五聲調式,曲調高亢、悠長、樸實、奔放,演唱多一領眾和。歌詞可根據勞作活動程式,自然配套成組歌形式,如“開秧門”、“活馬”、“洗馬”;“牽號”、“消號”等。

風景名勝

湧泉洞 洞中有一股泉水湧出地面而得名,已是一個規模較大的石灰岩溶洞.在我國清朝時期的縣誌曾有文字記載,洞內藏有明朝的瓷器骨針、圍棋子等歷史文物。湧泉洞面積13000多平方米,遊程1400多米,其中水域3900平方米,遊程680多米,有10個景群120多個景觀。
天井窩洞山頂有凹谷,形似天井窩,因以名洞。其“坐山如龍盤,如虎踞,面向馬駱以下諸湖,一望無際”。洞體較複雜,四有豁口,以朝西北為前,東北為後。“前洞軒敞,地平如,進門有兩石柱,秀削天然”。前洞偏南有長約56米,寬4—6米支洞,紅、棕、灰、白諸色石乳光怪陸離。
冷水堰泉同治《德化縣誌》載,該堰“四季泉流,大旱不乾,冬溫夏冷”。古人喜其“冬溫”,取名“溫泉堰”。後人樂其“夏冷”,更名“冷水堰”。今泉池約50平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