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髻

合髻

合髻是唐、宋後的一種傳統婚俗,以新婚男女的頭髮作為婚姻結合的信物。即新婚夫婦在飲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綹頭髮,綰在一起表示同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髻
  • 拼音:hé jì
  • 近義詞:結髮
  • 出處:《新五代史·雜傳·劉岳》等
基本信息,出處,

基本信息

【拼音】:hé jì
【釋義】:
宋婚俗之一。
唐、宋後的一種傳統婚儀,即新婚夫婦在飲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綹頭髮,綰在一起表示同心。
合髻

出處

唐代女子晁采與情人私訂終身,寫了一首《子夜歌》:“儂既剪雲鬟,郎亦分絲髮。覓向何人處,綰作同心結。”說的就是“合髻”。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男左女右,留少頭髮,二家出匹段、釵子、木梳、頭須之類,謂之合髻。”
合髻是上古結髮的變種,雖然在當時盛行,甚至“公卿之家,頗遵用之”(《新五代史·劉岳傳》),但因不合古禮,所以頗受責備。
歐陽修說:“劉岳《書儀》,婚禮有女坐婿之馬鞍、父母為之合髻之禮,不知用何經義,固不足為後世法矣。”(《歸田錄》卷二)
司馬光說:“今世俗有結髮之儀,此尤可笑。”(《書儀·親迎》)司馬光所說的結髮,指的正是合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