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二河鎮

田二河鎮

田二河鎮隸屬湖北省漢川市,位於漢川西部邊陲,地處漢川、天門、仙桃三市交界處,是孝感市的“口子鎮”,漢川市的“西大門”,南壁仙桃,東鄰武漢,西接荊州,北抵中洲、應城,自古就是天仙漢三市交界處生產、生活、物質的交易中心和集散中心。全鎮國土面積83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2個居民委員會,人口4.24萬人(201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田二河鎮
  • 外文名稱:Tianerhe Town
  • 別名:雙溪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華中—湖北—漢川
  • 下轄地區:23個行政村,2個居民委員會
  • 政府駐地:振興路39號
  • 電話區號:0712
  • 郵政區碼:431605
  • 地理位置:漢川市西部
  • 面積:83.4平方公里
  • 人口:4.24萬人(2015)
  • 方言:西南官話—漢川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神靈台、馬城台、雞鳴天曉
  • 機場:天河國際機場
  • 火車站:漢川站
  • 車牌代碼:鄂K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經濟,交通運輸,社會事業,城鎮建設,教育事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特產美食,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田二河鎮,古稱雙溪。因地處牛蹄支河與皂港河之間而得名。元末明初,田氏徒居此地,在河口開設客棧,故名“田二河”,田二河名從此始。明末清初,田二河商業昌盛,市場繁榮,因田二河一帶盛產蠶繭、棉花,其集貿規模甚大,蠶繭、棉花雲集街巷,一片銀白,故素有“銀河”之美譽。

行政區劃

全鎮轄23個行政村,兩個居民委員會:東正街居民委員會、西正街居民委員會、燕子村、七屋村、九屋村、神靈村、向灣村、支河村、前河村、宋河村、黃嶺村、二河村、下鳳嶺村、馬潭村、九洲村、劉店村、南湖村、李集村、五豐村、蔡湖村、八屋咀村、騎龍村、龔咀村、陡埠村、白果樹村。

人口

2015年,全鎮總人口4.24萬人(2015)。

經濟

2007年,漢川市引進各類項目146個,實際到位資金13億元;2008年1至8月份,招商引資總額9.8億元,其中過千萬元項目60個。當今,該市20個投資過億元的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是什麼魅力使眾多的企業如此鐘情漢川?漢川市紀委監察局的回答是:用硬措施最佳化經濟發展軟環境,切實維護企業合法利益。評出一片新天地“請您對我市投資環境建設提出寶貴的建議,並據實反映影響和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事件及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執法單位和個人。”這是漢川市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投訴中心給企業下發的徵求意見書。從2005年開始,漢川市開展“百家企業談環境評部門”活動。工作專班通過向企業下發徵求意見書和上門徵求意見兩種形式,了解影響企業發展和投資者利益等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熱點、難點問題,特別是以權謀私、吃拿卡要、亂作為的部門和個人,並對部門開具給企業的收費項目和標準進行全面調查。每年初,漢川市根據企業反映問題量的大小,確定被評議單位。年末,將全市部分規模以上企業主要負責人召集起來,對被評議部門進行集中測評。不滿意單位除限期整改外,納入下一年的被評議單位繼續評議。幾年來,漢川市直機關24個執法和職能部門都成為了百家企業民主評議對象。
“百家企業談環境評部門”活動,將過去由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評議部門,深化為市場主體直接評議部門,改變了以往部門與企業之間的管理和被管理的關係,企業不再處於“被動”地位。被評議單位主動走訪企業、查找問題、邊整邊改、建章立制,開展文明執法和優質服務活動,出現了部門依法行政、主動服務企業的新局面。漢川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制定了領導包片、民警包企業聯繫人制度,為企業排憂解難。交通部門為企業開闢“綠色通道”,推行上門服務、電話服務、預約服務等措施,保證企業產品和原材料的運輸。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上門指導企業紮實做好強制性認證的各項工作,使全市14家童車童床生產企業通過了3C認證,順利步入通向市場的快車道。漢川64家紡織企業絕大多數在建設之初,沒有履行環評手續,導致企業擴大生產時,不能爭取銀行貸款。市環保局以“打包”的方式,為這些企業集中辦理環評手續,既為企業節約了百萬餘元環評資金,又為企業擴大生產贏得了時間。

交通運輸

田二河鎮東距漢川城區47公里,距武漢市區90公里、距漢宜鐵路天門南站13.5公里,106省道和已動工的江漢貨運鐵路和即將動工的荷沙公路複線橫穿東西,田中公路和已開工建設的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縱貫南北,形成了三橫兩縱,鐵路加高速公路的漢川西部交通大樞紐,形成二河—武漢1小時商圈。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近年來,田二河鎮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銀河大道、春秋大道、工商路、振興路等十多條水泥硬化路,構成城區“田”字形框架。興建了日供水量達3000噸的城區自來水廠;古色古香的二河福利院。挖掘二河文化內涵,興建楹聯一條街;恢復重建了古蹟春秋閣等。現擁有程控電話3000多門的電訊大樓;容量為11千伏安的變電站。商貿、餐飲服務業星羅密布,電影院、娛樂城、休閒廣場一應俱全,文教衛生事業蒸蒸日上。二河鎮已形成水、電、路、通訊、信息網路相配套,吃、住、行、樂、玩功能齊全的格局。先後獲得小城鎮建設“楚天杯”、“天仙杯”,先後被中宣部等五部委定為“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多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鄉鎮”;2005、2007年連續二次被授予“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教育事業

漢川市田二河鎮大李灣,是一個楊柳依依、水秀稻香的美麗村莊。鄉親們祖祖輩輩都過著“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截至1977年,這個共有33戶人家,總人口146人的村子,擁有最高學歷的是4名高中畢業生,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為“零”。1978年春,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沉寂的大李灣在春風中復甦。踏著高等院校恢復招生的鼓點,成了村第一個“跳農門”的人——先是考入師範,繼而脫產帶薪入大學深造。那時節,這批改革開放的幸運者,著實拼搏了一陣子,也著實風光了一陣子,連那瀰漫著花香、稻香的村子,也不經意間注入了一股淡淡的書香。甚至一個和年齡相仿的鄉親,還把他的兩個孩子依次取名大專、中專。1983年,村高中畢業生李小久,考入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現已併入武漢大學),他是我村第一個考入重點大學的佼佼者。記得他離開小村去大學報到的那個早晨,全村男女老少齊聚村口,熱情相送。幾名正在讀高中的學子,情不自禁地抬起李小久,將他拋入空中,那場景,感人極了。隨著時間的推進,改革開放的深入,到2008年,我村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累計已達到21人,其中5人考入重點大學。如今,鄉親們茶後飯余談起改革開放的變化,談起本村的大學生,他們不再盤點考上了多少人這簡單的數字,而是津津樂道地談論著誰考上了重點大學,誰考上了名校,誰漂洋過海,誰進了大公司,誰幹上了白領乃至“金領”。從“0”到“21”,見證了小村的變化,更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
田二河鎮方點陣圖田二河鎮方點陣圖

歷史文化

田二河鎮
田二河鎮,古稱雙溪。因地處牛蹄支河與皂港河之間而得名。元末明初,田氏徒居此地,在河口開設客棧,故名“田二河”,田二河名從此始。明末清初,田二河商業昌盛,市場繁榮,因田二河一帶盛產蠶繭、棉花,其集貿規模甚大,蠶繭、棉花雲集街巷,一片銀白,故素有“銀河”之美譽。

風景名勝

神靈台
神靈台、馬城台古代文化內涵豐富:神靈台位於田二河鎮之東北,馬城台位於回龍鎮之北,兩地雖處位置不在一個行政鎮內,但從歷史和自然地理情況看,古代應屬一地。神靈台,相傳為曹操破荊州以後,由此下東吳,命其八十三萬人馬,各用佩帶的戰刀戳一刀土而稱刀尖台,因曹操人馬多,一個一刀土使之一夕而成,不知底細者以為是神靈效應稱神靈台。馬城台,傳說為關羽追曹時,在此築城而名。兩個地名的來歷均與三國有關。更為奇怪的是兩台不僅為傳說中的勝地,而且是古代實實在在的兩個文化遺址,不過兩遺址的文化內涵及時代不是三國時期,而是比三國更早的新石器時代和西周時期。神靈台遺址位於神靈台村之北的一處高台上,臨南湖(現已闢為稻田)遺址高於地面2.5米,東西長120米,南北寬100米,總面積1.2萬平方米,從遺址的斷面看,距地表50厘米以下為文化層,文化層厚度在1.5米之間,上層的灰土中含陶片較多,下層褐黃土較硬,含少量燒紅土和陶片。1976年以來,這裡連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有石鏟、石斧、陶球、赭石等,根據採集和收集的文物標本分析,這處遺址的上層為西周時期的文化,下層為湖北龍山期文化,距今約有四千餘年的歷史。
領導視察領導視察
馬城台遺址
馬城台遺址,位於馬城台村之北的一個廟台上,但遺址的面積和位置決不僅僅限於這個廟台。1974年冬,這裡興修水利和開挖蓼湖漁場,在蓼湖前新開挖的河渠中出土大量文物,計有石斧、石環、石鏟、石奔、陶紡輪、陶球、陶鬲、陶鼎、赭石、燒紅土、玉環、玉璜等。馬城台遺址的面積約為2平方公里,除上述標本外,還採集到紅陶杯、網墮、鴨咀形鬲足,黑陶盆口沿,圈足器等,以砂質陶為主、兼有泥質陶、紋飾多素麵,兼有弘紋,少量蘭紋,以灰陶為主,兼有黑陶,石器為磨製,通體光滑刃部較銳,根據上述情況判斷亦為距今四千餘年前湖北龍山期文化。兩處遺址均處漢川西部,並出土了大量豐富的文物,尤其是那些玉鐲、玉璜等,磨製相當細膩,反映原始時代的精華,是我國文物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為研究原始社會末期先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工藝技術以及信仰觀念都是難得的珍品。這批文物現藏於孝感市博物館。神靈台、馬城台兩處遺址現已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受到法律保護。
二河鎮新貌二河鎮新貌
雞鳴天曉
“雞鳴天曉”中的“雞鳴”即為雞鳴城,雞鳴城在縣西60公里的田二河鎮,為三國時期,曹操赤壁之敗以後,逃至此,令其官兵所築。正當曹操人馬把城築好,意欲在此招兵買馬、屯草積糧,休養生息,再戰孫劉的美夢還沒做完,哪知關羽人馬早已追來,不是赤免馬在擂馬坡失蹄,曹操人馬早已全軍覆沒。“天不滅曹”,使曹操能靈機應變在半夜偽作雞鳴帶兵棄城而逃,終於形成了後來的三國鼎立。關羽追曹至此,雖沒有打仗,但雞鳴城卻以一處古蹟被保留下來,以至後來之人只要經過此,必來瀏覽此景。對於曹操棄城,歷來褒貶不一。邑人沈竹坪在《竹枝詞》中寫道:村落人家樹里藏,宵來誰聽漏聲長。雞鳴又是天將曉,驚醒團圓夢一場。詩中“漏聲”即古人夜間以用水漏計時,曹操半夜偽作雞鳴而遁,所以夜間計時的漏聲沒人聽,也沒有用,雞鳴城的天曉,本屬自然景色,但古人為了頌揚關羽追曹操的故事,使之永垂,故將雞鳴天曉編入漢川八景。
田二河鎮道路田二河鎮道路

特產美食

外地客來漢川,都愛吃“二河三蒸”。這也難怪,“二河三蒸”歷史悠久,享有盛名。“二河三蒸”源於何時尚無定論,但必與漢川是水鄉澤國有關。舊時,漢川“一年雨水魚當糧,螺蝦蚌蛤填肚腸”,漁家農戶吃不上粒粒如珠璣的大米,只有用少許雜糧磨粉,拌合魚蝦、野菜、藕塊投簞而蒸以充飢。久而久之,便發展成為湖北的傳統名菜。民間有一個傳說:“二河三蒸”起源於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之妻。當年,起義軍行軍打仗,多吃夾生飯,鹽水菜,有的兵士患了消化道疾病,細心的陳友諒夫人便采民間所長,以魚藕青菜拌大米粉末而蒸,再輔以佐料,其味道醇香可口,起義軍吃上這樣的飯菜後,身體康復,精神抖擻。“二河三蒸”則以清蒸、粉蒸、泡蒸見長,其蒸法更講究,菜餚更具特色。以清蒸甲魚和武昌魚為例,要求原料必須鮮活,現殺後抹鹽、姜及部分佐料,用旺火蒸,熟後再淋油加佐料,其味肉質鮮嫩、不油不膩;粉蒸是將原料拌上米粉及姜、蒜等佐料,用旺火“乾蒸”,其菜味足味長;“泡蒸”則將蒸物和佐料泡油一次蒸成,其菜回味綿長。由於清蒸、粉蒸、泡蒸的方式不同,對時間、火候、用料極為講究,故味道、色彩迥然不同。

著名人物

●鄒燮斌 (1881~1934),字理丞,田二河炒米灣人。1905年入湖北陸軍特別學校,與何自新等聯繫軍、學各界,協助劉靜庵組織日知會。1925年任湖北督軍公署參謀處長兼駐湘鄂軍第三混成旅第三團團長。軍隊組建無線電教練所,鄒任所長和航空處處長。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參謀處少將處長,奉命西征。1927年赴北平任陸軍大學籌備委員兼兵學教官,後任該校教務主任。1932年隨校遷南京,專理教務。1934年逝世。
匡厚生(1873~1957),譜名裕趾,學名熙民,田二河街道人。匡自幼聰穎,18歲中秀才。1904年東渡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與三弟匡子楨常往訪孫中山,後加入同盟會。1912年,南北議和,任北平《邊事日報》主筆。旋因反袁,報館被封,改任《共和新報》主編。1915年投滇軍第八軍軍長葉荃,被聘為顧問,在北伐、護國、護法戰爭中,轉戰川、甘、陝、豫四省。1926年,任革命軍第十軍政治部主任,協助軍長楊虎城鎮守西安。1936年,應楊虎城之聘,任陝西省政府顧問,參與謀劃“西安事變”。楊被迫下野後,匡亦辭顧問職,去西北農學院任教。建國後,匡繼續任教西北農學院。1957年12月31日病逝,享年84歲,安葬於陝西省武功縣西北農學院之公墓。

匡子楨(1875~1960),譜名裕祥,外號伏櫪生,匡厚生之三弟,田二河街道人,清末秀才。1904年與兄厚生同渡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加入同盟會。學成回國後,從事教育、報紙、法律等工作,輾轉全國各地。匡一生正直愛國,擁護共產黨(其子匡友之、女匡杏雲為中共黨員)。抗日時期,歷任中共領導下的漢川縣憲政促進會主席,天漢縣參議會議員,鄂豫邊區人民代表。建國後任田二河中心國小校長和縣人民代表。曾翻譯出版《日本憲法》、《日本行政法》、《日本警察法》。其著作已發表的有《中國歷代開疆人物傳》、《邊笳集》、《延安廳鎖記》、《煙臺筆記》和《汨羅江航行記》等;尚未發表的有《祥光私塾文稿百篇》。1960年在田二河病逝。

馮亞佛(1876~1958),名鎮東,字亞甫,田二河軍田嘴人。1902年東渡日本留學,結識黃興,投身反清鬥爭。1905年參加同盟會,武昌起義後,任都督府秘書。1917年任廣州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府秘書,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四字相贈。後任許崇智粵軍總司令部秘書長,福建仙遊縣知事,廣東討逆軍總司令部秘書長。1927年,馮隱居南京,醉心佛學,自號“亞佛”,種花作詩,有《證果園詩集》。抗日戰爭爆發,遷居武昌,後輾轉至重慶,生活至為困苦。抗戰勝利後回武昌。1946年當選為漢川縣參議會議長,時楊乾任縣長,顢頇不法,草菅人命,馮領銜上告,楊被撤換。建國後,曾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1958年病逝。

向岩 (1872~1959),亦名壽蔭,字少倩,田二河垸子台人。1905年東渡日本,入東京陸軍東斌學校,次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武昌首義,即在川南宣布起義,並以一支隊長兼川南宜撫使名義,發布《渝巴蜀檄》,以分化川南清廷官吏。1912年任鄂軍第八師參謀長。
1912年12月,以“神州大布衣”之名發表《自請為公僕之通告書》,毛遂自薦,要求擔任民國大總統。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22年後,任廣州大元帥大本營將校團副團長,旋改任北伐軍第五路司令。1923年隨許崇智軍入福建任東路討賊軍第二軍指揮部參謀長。1943年任豫鄂邊區行政公署專員。向為人“無疾言厲色,溫厚可親”,在湖北人士中,有“向菩薩”之稱。向晚年信佛,愛吟詩。向的文學素養很好,擅長古文,善於寫詩,有不少作品發表。
建國後,向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室參事,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湖北省政協特邀委員。曾當選湖北省第一、第二屆人大代表。1959年1月16日在武昌病逝,葬於田二河垸子台。

匡友之(1900~1949),又名遠東,田二河街道人。幼時在私塾讀書十年。1925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田二河早期共產黨員之一),在當地組織農民運動。1926年10月入武漢工人講習所學習。翌年春,任漢川商民部長、經委主任、田二河區黨部負責人,倡修天脈公路,改善水利設施,發展小工商業。1936年參與“西安事變”。抗日戰爭時期,匡在陝西負責軍火運輸及地下交通站的工作。1949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事委員會專員。同年6月,匡攜妻(徐靜珍)、女從中共河南省委駐地開封返回西安途中,因叛徒出賣,夫妻二人被國民黨匪徒薛謀廷活埋於河南省靈寶縣南安頭村。臨刑前,匡慷慨激昂,誓死如歸,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英勇就義。 建國後,靈寶縣政府在革命烈士陵園為匡友之樹碑立傳。1984年7月,國家民政部給匡友之及其夫人徐靜珍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書。

匡遠鵬(1906~1970),原名筱均。田二河街道人。1921年入武昌鄭州中學學習。1925年回原籍經營“匡聚茂”中藥店。翌年初加入中國國民黨,夏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中共湖北省委、漢口市委舉辦的工人運動講習所學習。1927年國共分裂,與兩黨均脫離組織關係。 1939年春,徒步到延安,經董必武介紹進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41年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解放區藥廠、衛生廠任車間主任、科長、廠長、政治委員和藥材莊經理等職。1948年以後,歷任東北衛生部、文委、工程管理總局副處長、處長等職。建國後,留遼寧省衛生廳工作。1957年2月,任遼寧省衛生廳副廳長。10月被錯劃為“右派分子”開除黨籍,1959年摘掉“右派分子”帽子,任遼寧省藥材站副經理,1970年1月病逝。1979年2月,中共遼寧省委作出決定,恢復其黨籍和政治名譽。同年4月,在瀋陽舉行了骨灰安放儀式。

●胡宗城(1890~1923),字星階,號考二,田二河胡向灣人。胡天資聰明,幼入縣城高等國小,與革命志士梁鐘漢相識,受其影響,秘密參加同盟會。1911年武昌起義時,勇敢作戰,累建戰功,受到軍政府嘉獎。1912年,入保定軍官學校第四期步科學習。隨向岩、匡厚生、鄢伯平等去雲南,參加護法戰爭,在靖國軍第一軍任參謀科長,轉戰到甘肅、陝西。1923年春入川,在重慶與四川革命黨人會商,決定將四川軍閥楊森逐出四川,在川東建立革命根據地,胡被推選為討逆軍梯團長兼前敵總指揮,從重慶出發,沿江而下,攻打萬縣。當時正值雨季,胡親臨前線陣地指揮,苦戰一周不下。後因援軍不繼,彈盡糧絕,不幸陣亡,時年33歲。 胡犧牲後,廣東革命政府追授其為陸軍少將軍銜,川、滇、桂、粵等省軍政界紛紛來唁電、唁函、幛挽等悼念。1926年,武漢革命政府通令褒獎,追認為烈士,並在田二河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書。

●胡宗堃(1896~1928),號樹生,字厚甫。出生於田二河胡向灣一個世代耕讀的家庭。1923年胞兄胡宗城為革命犧牲,胡立志繼承胞兄遺志,努力學習。翌年,拜田二河進步人士匡子楨為師,在革命思想薰陶下,革命信念更堅。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討伐逆軍陳炯明及平定廣州反動商團等戰鬥。1926年10月,黃埔軍校畢業後,任省港罷工委員會工人糾察隊指導員,駐防虎門。1927年春,調黃埔同學會宣傳部工作。“四一二”政變後.被捕入獄,經黨組織多方營救無效,於1928年4月在廣州“南石頭懲戒場”遇難,葬於紅花崗烈士陵園。

李鐵根(1893~1983),原姓向,名向伯虎、向滸(向岩長子),田二河垸子台人。1923年在上海大學半工半讀,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轉為中共黨員,參加國民革命軍。1926年入黃埔軍校學習,畢業後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排長,參加北伐。1927年任中共中央直屬秘書、軍事教導大隊中隊長,參加了南昌起義。年底,受黨中央派遣,隨劉伯承、吳玉章、粟裕等赴蘇聯學習,1955年回國,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教學之餘,作詩配畫。僅1975年就有170多首(幅)。逝世後的次年,《美術研究》雜誌發表其遺作《繪製油畫技術》並加按語,高度評價。
●陳銳夫 (1910~1940),又名發,田二河街道人。1931年逃水荒至漢口,靠擺油鹽小攤維持生計。抗日戰爭前夕,被推選為田二河商會會長。1940年被天漢縣抗日民主政府任命為田二河商救會主席。是年鄂豫邊區黨委派陶鑄到延安出席黨的重要會議,計畫途經田二河、沙市到重慶,然後轉赴延安。陳以商救會名義,組織全鎮商戶聯名保釋童世光。1940年9月13日,因劣紳告發,被國民黨軍128師古鼎新部拘捕。受審時,陳義正辭嚴,憤怒踢翻審判桌。次日晨被殺害於天門乾驛附近的胡家月子河邊,時年30歲。1975年,漢川縣革命委員會根據陳銳夫對革命的貢獻和護送陶鑄同志的事跡,申報湖北省民政局批准其為革命烈士。

●林雄成(1870~1979),亦名占雄,田二河陡埠頭人,以109歲高壽著稱。1906年畢業於漢陽府師範學堂。自學中醫,懸壺漢口,1932年定居宜昌。抗日戰爭時期,曾坐堂“元昌藥號”,為難民施診。建國後,被選為宜昌市歷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常委。1957年出席省防治疾病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1959年任宜昌市中醫院顧問。擅治婦女不孕、胃脘疼痛及小兒疾患。晚年曾撰輯《中醫淺語摘要》、《內經知要講義》、《醫驗雜集》等。林注重養生,依據中醫理論及養生經驗,總結一套健康長壽法,歸納為四點:注意鍛鍊,健強脾胃,蓄養腎精,情緒樂觀。林十九歲起習武,八旬後專做氣功,並作八段錦和保健按摩。其養生法曾刊載於《湖北衛生》、《健康之友》等雜誌。美國波士頓大學體育生理專家艾特豪教授曾撰文證實其法可效(譯文發表於中國《新體育》雜誌1982年第4期)。

●劉嗣授(1870~1936),田二河人。原名宗海,字敬義,法名理授,號受元子。幼習儒書,屢試未中,二十歲入天門乾鎮驛龍鎮觀出家為道士,師事肖高登,雲遊漢陽元觀、蘇州玄妙觀等地,訪師問道,由是道業精進。《長春觀志》載嗣授精堪輿、陰陽術,尤明《易》理,嘗“漢易泥於術數,未免穿鑿附會;宋易偏於義理,未免空談無濟,乃折衷漢宋二易而一之”。親為門弟子讀解。循循善誘,從學者甚眾。宣統元年(1909年)任漢妙觀監院,民國八年(1919年)至北京白雲觀,從丈受授大戒。民國十四年(1926年)於長春觀設戒台傳戒。後因雙目失明,就養於漢鎮離明宮。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病逝於長春觀。

林祖培(1903~1932),號其義、其重,化名鑫培,田二河麼屋台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在北平高等警官學校畢業,回鄉辦黨部,任李集分部負責人,1927年轉入地下活動。1929年參加工農紅軍,任荊、鐘、京、天游擊縱隊前敵委員會委員兼政治處主任。1930年游擊縱隊編入紅三軍時,林在軍部任職。1932年5月,國民黨反動派向湘鄂西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紅三軍南撤,在監利橫渡長江時,遇國民黨軍炮艇和兩岸步兵阻擊,戰鬥中,在我軍火力掩護下,林率“敢死隊”勇敢向前,迅速登上敵炮艇,全殲了艇上敵人。當用艇上火炮掩護我軍前進時,不幸炮膛爆炸,林壯烈犧牲。

林其雲(1913~1992),又名坤炳,田二河陡埠頭人。幼時讀私塾五年。十五歲時參加兒童團、共青團。1930年8月參加工農紅軍漢川獨立團,編到二營五連二排當戰士。1931年漢川獨立團被編為紅三軍第七師二十團,林調軍部當傳令兵。1932年8月,紅三軍黨代表夏曦執行左傾機會主義路線,搞“肅反”、殺“改組派”,林被當作“改組派”關押,後經軍長賀龍干預幸免於難。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萬里長征,多次受傷。後歷任江漢軍區第三分區監利縣總隊隊長、江監獨立團團長、四川省重慶市沙坪壩區民政局長、沙坪壩區委書記。離休後定居漢川城關鎮。1985年被選為漢川縣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著有《賀龍的形象永遠印在我的記憶中》等回憶錄。

榮譽稱號

近十年來,田二河鎮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先後獲小城鎮建設“楚天杯”、“天仙杯”,先後被中宣部等五部委定為“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被國家建設部定為小城鎮建設“試點鎮”;被湖北省省政府定為“中心鎮”。2013、2014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孝感市“十佳平安鄉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