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節

歲節

歲節,漢語詞語,釋義:1、指年節;2、歲月。歲節,後演變為年節稱謂。立春歲節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後世歲首節慶的雛型(或核心)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和構成因子也一直遺存至今。在秦漢以前,“春節”這一稱謂原本就是在立春這個節氣過的“歲節”。漢後各地曆法統一,歲節被挪到了陰曆一月一日,稱為“年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歲節
  • 拼音:suì jié 
  • 注音:ㄙㄨㄟˋ ㄐㄧㄝ ˊ
  • 詞義:1、指年節,2、歲月
詞語釋義,引證解釋,民間習俗,

詞語釋義

歲節(拼音:suì jié),在秦漢以前,“春節”這一稱謂原本就是在立春這個節氣過的“歲節”,而非指現在陰曆一月一日,陰曆一月一日在古代稱為“元旦”。立春為一歲(年)中的第一個節氣,故古人視立春為“歲始”。這時的春節,也因此被稱為“歲節”。漢後“歲節”被移植到了陰曆一月一日,稱為“年節”。民國初年,原本陰曆正月初一的“元旦”被挪到了公曆1月1日。

引證解釋

1、年節。
《後漢書·張酺傳》:“﹝ 酺 父﹞嘗來候 酺 ,適會歲節,公卿罷朝,俱詣 酺 府奉酒上壽。”
張祜送瓊貞發述懷》:最恨臨行夜,相期幾百般。但能存歲節終久得同歡。
《宋書·謝方明傳》:“從兄 混 有重名,唯歲節朝宗而已。”
《剪燈新話·秋香亭記》:“每歲節伏臘,僅以兄妹禮見於中堂而已。”
2、歲月。
宋 朱淑貞 《舟行即事》詩之七:“歲節將殘惱悶懷,庭闈獻壽阻傳杯。”

民間習俗

古人過“歲節”,往往比過一月一日“元旦”的聲勢還大。在春節那天,從皇家到民間都要舉行多種活動,皇帝會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郊祀“迎春”,以祈求豐收。唐代詩人沈佺期《奉和立春遊苑迎春》中所謂“東郊暫轉迎春仗,上苑初飛行慶杯”,說的就是這種風俗。古代春節的主題是“鞭打春牛”、祭祀春神“勾芒神”,以示春耕開始,有勸農之意。春節打春牛風俗漢代已有,王充《論衡》中已提到“立土牛”風俗,唐宋流行開來,一直到明清仍然盛行。自歲節被挪到了一月一日後,立春成了單純的節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