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縣

靖安縣

靖安縣位於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市北部,地處北緯28°46′~29°06′,東經114°55′~115°31′之間,東鄰安義縣,南界奉新縣,西毗修水縣,北接武寧縣,東北連永修縣。靖安縣域東西最大橫距37公里,南北最大縱距33.1公里,總面積1377.49平方公里。轄5鎮6鄉75個行政村,總人口14萬人(2012年末)。靖安縣城雙溪鎮,位於縣域東南部。

靖安縣獲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縣、全國綠色小康縣、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椏柑之鄉”、“中國娃娃魚之鄉”、國家園林縣城等榮譽。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靖安縣名列其中。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農業,工業,固定投資,服務業,社會事業,文化,教育,衛生,社會保障,旅遊,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春秋時靖安隸屬吳。戰國時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滅吳,靖安地屬越。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並越,靖安地屬楚。秦屬九江郡。西漢屬豫章郡海昏縣。東漢屬建昌縣。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直至五代楊吳,皆沿其舊。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始立靖安縣,“析建昌、奉新、武寧三縣之地以益之”。
靖安寶峰寺靖安寶峰寺
春秋時靖安地屬吳。戰國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滅吳,靖安地屬越。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並越,靖安地屬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靖安地屬九江郡
西漢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郡為淮南國,領豫章等4郡,靖安地屬豫章郡。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豫章郡領海昏等縣,靖安地屬海昏縣。公元9年,王莽篡漢,改豫章郡為九江郡,改海昏縣為宜生縣,靖安地在宜生境內。東漢恢復豫章郡,隸揚州刺史部,廢宜生復名海昏。永元十六年(104年),析海昏設建昌縣,靖安地屬建昌縣。
三國時屬吳,靖安地仍屬豫章郡建昌縣。
西晉、東晉、南朝沿襲舊制。惟西晉永平元年(291年)置江州,領豫章等10郡。南朝梁末大寶二年(551年),析豫章郡的建昌等5縣為豫寧郡,靖安之地仍屬建昌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平定陳,廢郡,置洪州總管府。大業二年(606年),洪州復名豫章郡,領建昌等4縣,靖安之地仍屬建昌縣。
唐武德五年(622年),廢郡,復置洪州總管府。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又於建昌縣置南昌州總管府,管南昌等4州,南昌州領建昌等4縣。八年,廢州,存總管府。貞觀初,分全國為10道,第8道曰江南道,洪州建昌縣為其管轄。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全國為15道,將江南道分成東西兩道,江南西道管洪州等8州,建昌屬洪州。廣明(880~881年)之後,“草寇侵掠本州,以建昌縣之靖安、孝梯兩鄉去州稍遠,乃置靖安鎮”(《靖安縣誌》道光五年版),仍屬建昌縣
五代十國時期,吳乾貞元年(927年),升靖安鎮為靖安場。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始立靖安縣,仍屬洪州。南唐交泰二年(959年)改洪州為南昌府,升為南都。靖安縣為其屬地。
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南昌府復名洪州。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為東西兩路,洪州屬西路。南宋隆興二年(1164年),洪州又升為隆興府,靖安縣隸屬如故。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府為路。十四年,立江西等處行中書省,省下設路,靖安縣屬隆興路。二十一年,改“隆”為“龍”,稱龍興路
至正十八年(1358年),陳友諒兵踞龍興,靖安縣為其所轄。二十二年,朱元璋兵取龍興,廢路,改為洪都府;次年八月,復稱南昌府。靖安均為其屬縣。
明洪武九年(1376年),罷行省,設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分江西省為5道,道下設府,靖安縣屬南瑞道南昌府。
清初沿襲明制,後改布政使司為省,省下分道、府、縣,靖安縣仍屬南撫建督糧道南昌府。
民國元年(1912年)辛亥革命後,廢府及直隸州,靖安縣直屬於省。民國3年,劃江西省為4道81縣,靖安縣隸屬潯陽道。民國15年,國民革命軍攻克江西,道廢,靖安縣又直屬於省。民國21年,江西省劃為13個行政區,靖安縣屬第二行政區。民國24年,江西省縮減為8個行政區,靖安縣屬第一行政區。民國28年3月,南昌市淪陷,贛北各縣為日軍盤踞,江西省擴為11個行政區,靖安縣屬第十行政區(淪陷區)。民國31年8月,江西省劃為9個行政區,靖安縣屬第九行政區,直至解放前夕。
公元1949年6月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靖安縣城。初設軍事管制委員會。8月9日成立靖安縣人民政府,初歸九江分區領導,9月以後,劃歸南昌分區領導。1950年9月,南昌分區更名為南昌專區。1959年元旦,南昌專區撤銷,宜春專區設立,靖安縣屬宜春專區。1966年底,宜春專區更名為宜春地區。2000年8月,宜春地區又更名為宜春市,靖安縣隸屬宜春市,至今未變。
縣名來歷
據《郡縣釋名》記載,靖安,唐代及其以前本是里名,唐代因里名鄉,因鄉名鎮,五代十國時期因鎮名場,因場名縣,才成縣名。
靖安別名雙溪,因北潦河的南北兩條溪水近似平行地橫貫縣境而得。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6月3日,靖安縣城解放。初設5個區1個鎮14個鄉和91個保,區劃如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廢保甲,靖安縣設5個區40個村。
1951年5月,從第二區分出第六區,區政府駐周坊。此時,靖安縣共有6個區1個雙溪街50個鄉。
1952年3月,靖安縣設6個區70個鄉。1955年4月,一、二、三、四、五、六區依次更名為雙溪、仁首、高湖、塘埠、西頭、周坊區,下轄20個鄉。1956年7月至1958年8月撤區並鄉,1956年7月撤銷雙溪、西頭、周坊區,1957年3月撤銷仁首區,1958年3月撤銷高湖區,同年8月撤銷塘埠區。靖安縣20個鄉合併為1個鎮7個鄉。
1958年2月,幹部“上山下鄉”,始建雷公尖墾殖場。同年10月,靖安縣159個高級農業生產合
作社聯合組成7個人民公社(簡稱公社)。11月,靖安縣共有1個鎮7個公社148個大隊710個生產隊。1960年5月,雙溪鎮亦成立城鎮人民公社。1961年3月,仁首公社分出石下公社,高湖公社分出沙港公社同年8月,將高湖、沙港兩個公社調整為高湖、西頭、來堡、桃源4個公社,塘埠公社分出官莊公社,東源公社分出向務、西嶺兩個公社。1962年1月,恢復塘埠區,管轄東源、西嶺、向務、官莊、塘埠、口都6個公社,同年11月又撤銷塘埠區。1962年9月,將城鎮公社劃分為雙溪鎮和雙溪公社。1963年3月,香田公社分出黃龍公社。1966年4月,靖安縣設1個鎮16個公社1個墾殖場。
1966年5月至1968年8月,靖安縣區劃未變動。1968年9月擴社並隊,雙溪、黃龍公社併入香田公社,石下公社併入仁首公社,來堡、桃源、西頭公社併入高湖公社,塘埠公社併入官莊公社,向務、西嶺公社併入東源公社。1972年3月,高湖公社分出水口公社。1973年1月,官莊公社分出石境公社。1975年8月,東源公社分出西嶺公社。至1984年3月,靖安縣設1個鎮10個公社。
1984年4月恢復鄉村行政組織,靖安縣1個鎮10個鄉均成立人民政府,公社名稱漸廢。1984年11月,東源鄉更名為中源鄉,周坊鄉更名為寶峰鄉。1985年5月,增設雷公尖、三爪侖、煙竹3個鄉。1987年年底,靖安縣共設1個鎮13個鄉,即雙溪鎮和香田、仁首、寶峰、水口、高湖、口都、石境、官莊、中源、西嶺、雷公尖、三爪侖、煙竹鄉。雙溪鎮設5個村,其餘各鄉共設104個村。此時,縣內還有縣屬紅崗、北港、大杞山3個林場和九嶺鎢礦。省屬駐縣企業單位有羅灣水電廠,省屬駐縣事業單位有505台。
1990年12月,羅灣庫區設立管理局,將官莊鄉的塘埠村、南村村,石境鄉的龍崗村、樓前村和羅灣水庫聯營所劃歸羅灣庫區。1994年5月,改羅灣庫區為羅灣鄉。同年11月,高湖、寶峰、口都撤鄉設鎮。1999年1月,仁首撤鄉設鎮。2000年12月,官莊、石境鄉併入羅灣鄉,西嶺鄉併入中源鄉,煙竹鄉併入水口鄉。至2003年9月止,陸續撤併了45個村,靖安縣村由原來的119個調整為74個。
2007年9月4日,口都更名為璪都。2007年,靖安縣共有5個鎮、6個鄉、工業園2個區、11個林場、1個農科所、1個園藝場等;40個社區(其中村落社區37個)、74個村(北港村待批)、4個鄉鎮辦林場、1個鄉辦園藝場;25個居民小組,1006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2007年靖安縣行政區劃
鄉鎮
村委會、場、社區
村民小組、居委會(片)
雙溪鎮
雙溪村
農一、農二、東方、興無、竹林、衙背、後港、西外、高地、石屋、南街、洪爐、北外
大橋村
泥堝、菜園、地上、橋上、橋下、羅地、水產場
河北村
塔一、塔二、龔巷、上岸、馬洲、荊坪、熊家、候家、增坊、王家、新隊、黃家山
曹山村
上林、塗家、葉家、管頭、曹山
馬尾山林場
李家、大坪、余家
清華社區
南門外片、清華片、項家片、柳芳新村片、街心花園片
建設社區
商城片、雙溪大道三中片、胡家縣政府片、新大街片、河北片
青湖社區
後港西路片、石馬北路片、南門外片、沿河西路片、人民山片
仁首鎮
仁首鎮
1999年1月撤鄉設鎮
石上村
程家、嶺上、灣里、坳下、余家、郭下、巷口、河岩、幕一、幕二、幕三、張一、張二、徐家
石下村
樓一、樓二、上一、上二、余家、九房、街上、港下、洲上、下路、邱家、新屋、前壠、王莊、白一、白二、白三、白四
大團村
大一、大二、大三、嶺下、瓦嶺、山背、團頭坪、老屋、團上、包家、何家、水壠一、水壠二、水壠三、雷一、雷二、雷三、雷四、雷五、雷六
團結村
棠山、古樓、街上、官一、官二、劉一、劉二、劉三、趙家、棚一、棚二、棚三、徐一、徐二、徐三、徐四、山上
茂埠村
茂一、茂二、牆圍、老一、老二、洲一、洲二、鄧家
兩利村
白兔、龔一、龔二、龔三、港頭、熊家、八房、姚一、姚二、陳家、奉移
金田村
喻家、破嶺、知青點、雷移民、徐家、周家、杜家、龔家、雷家壠
仁首村
前堡、後堡、吳家、熊家、塗家、劉一、劉二、柳一、柳二、車頭、仁裕
蓮塘村
李家、戴家、遼源、舒家、洪家、任家、對門、若源、吉田、張家、蓮塘、東山、曉星
象湖村
下基、上基、對門、中堡、余家、張家、城田、新基、沙洲、占坊、磨刀坑、橋頭、況家畲、徐家、榨背、雙考坪、竹篙侖、堝頭、黃家、拖把侖
周口村
老基、岩頭、後宅、鄒家、上港南、南里、下港南、陳家畲、大林、周口、門頭、周源
棠港村
胡家、熊家、塗家、箭樓、牌樓、雲嶺
九里崗林場
朝陽居委會
寶峰鎮
1994年11月撤鄉設鎮
周郎村
塘口、宋坊、項家、舒家、大橫、小梓、上邊、九房、曬網地、勝一、勝二、紅家、金坪、麻壠、源頭、下邊、中腰、牆圍
華坊村
洋羅、華坊、盧家、後堡、梅樹、坳下、張家、戴家、紅星、坳上、亭子、長坑、清潭
寶蓮村
一組、二組、三組、四組、五組、場部、小灣、和尚坪
寶峰村
劉一、劉二、張家、熊家、料段、老屋、新屋、機林坑、余家、江只、趙家
周坊村
燕子岩、游一、游二、游三、灣里、黃土咀、坳背、周一、周二、周三、坪山
毗爐居委會
陽山、陰山、丁坑口、長田、灘下、下坪、岩背、庵里、湖口
太陽山林場
高湖鎮
1994年11月撤鄉設鎮
西頭村
蘭棚、新屋、上街、下街、洞口、季爐、張家、雙洲、黃坑、甘坑、大段、義門、鄧思坑、瓦橋、下院、河北、岩口、乾灘
永豐村
坳嶺、倉下、馬家、坑裡、南嶺、上北、下北、黃家、上萬、下萬、羅家、葛坪、樓下、龍崗、永新
山口村
羅灣口、龍坑、寨下、大路、上柘、橋下、河南、上埠頭、岩下、上街、下街、上塅、噪里、洞下、湯家、舒家
下觀村
墩丘、石井、塗家嶺、茶子山、黃家、蘭廠、倉下、鄧家嶺、上觀、里皮坑、司地源、小九洞、大洲、山下
高湖村
亘田、韶里、新居、陳家、趙家、前頭、後頭、排頭、圍南、上街、下街、熊家、舒家、麻田、羅家、新興
中港村
鄭家、李家、富崗、地上、局裡、新津、農科所、漁塘、港下、河洲、排頭、上新、下新、洞口、新村
棠棣村
新圍、曾家、貫灣、洪家、友愛、港頭、和平、團結
利群居委會
東方小區、財貿小區、行政小區
璪都鎮
1994年11月撤鄉設鎮
2007年9月口都更名為璪都
黃浦村
羅坑、大屋、馬坊、水口、湖洋、黃浦、杞林坪、霞洞、大塅、湖洋、青山、竹壩、大灣、盤上、沙地、九口壠、河南、上黃浦、新屋、土庫、小坑、畝半、排上、上山、黃屋、嶺下、庵背、泥壠
茶子山村
團結、勝利、上坪、下坪、車下、長豐、曾壇、徐沅、獨石、勒堝、學堂、下店、萬華、李山、壠頭、大禾場、何家、上南
新莊村
胡家、杏子、朱坪、禁山、田下、田上、茶坑、新莊、南坪、大坪、大坊、灣丘、坑頭、橋頭、老屋、油榨、前山、嶺下、南邊、長坑、畜牧場
小水村
治長坑、柏樹、樓下、和尚坪、下莊坪、壠下、上舍壠、二王坳、李場、大坑、後山
港背村
塔背、議坑、港背、後頭嶺、栗柴坑、包家、曾家、後塅
香田村
余家、烏石、南邊、李家、熊家、觀橋、三村、雷家、新村、羅家、雲靖、窪里、洪家、陶瓷廠、果園場
吉洛村
余家、上晏、洲上、潛家、項家、老胡、新胡、竹林、先鋒、湖裡、小港、車下、張家、黃家、熊家、彭家
白鷺村
塗家、侖上、余家、胡家、鄧家、街上、塅里、上張、下張、車下、九房、王家、移民
紅崗村
新一、新二、老基、項家、新崗、杉林、井崗、新屋、老屋、龜山、學裡、洪家、新建、紅新、社坑
漁橋村
梓源、坳上、京龍、黃家、上蔡、下蔡、熊家、古家、閔家、葉家、大里、老基、徐家、新湘、江新、新源、新龍、新民、新聯、裕民
黃龍
犁頭、港背、刊頭移民、刊頭、湘鄂、新包、排頭、觀下、浙江、錢家、農科、徐家、張家、立新、舒家、鳳山、瓦橋、新橋、李家、浙新、破江、黃家、甘家、甘家移民、建新、新勝、富留、余家
石馬村
彭家、羅樹、茅屋、坳源
石馬林場
畫壠、墩者、源頭
園藝場
張家嶺
水口鄉
2000年12月煙竹鄉併入
中侖村
大黃坑、小黃坑、黃柏、崖上、甘坑、天台山、中侖、太平嶺、觀音崖、馬崗
青山村
槐樹、黎家邊、賀家、灣里、北嶺、壽觀、熊家、聯合、深坑
桃源村
土門、瓦店、熊家邊、港上、舒家、和平、洪家山、老屋、新屋、塅上、力生、街里、街上、東風、前進、西山、西嶺、里下、揚家、梓源坑、大坑、橋頭
水口村
幸福、茅屋、營林、李洲壠、曹洲、水口、院口、民山、團結、楓樹、老屋、李家、坪上、鋪里、羅家
灌洲村
余家、灌洲、沙港
沙港村
橫塅、里、梅家、下鋪、上鋪、山下、土庫、黃家、鄭家、漆家、嶺上
來堡村
坳上、東坑、上邊、建新、坪上、龍井、下掘嶺、上掘嶺、下街、上街、排頭、圍里、鄭家坳、水汾、土庫、熊家、劉家嶺
周家村
李家、周家、陳家、周家嶺、洞一、洞二、北坑、下煙竹、上煙竹
騰豐村
長源、黃土堝、下保、船坑、南嶺、上保、馬西、橋頭、鄭家、燕子岩、老屋、新屋、北邊、南邊、漆家、上嶺
羅灣鄉
羅灣鄉
1994年5月改羅灣庫區為羅灣鄉
2000年12月官莊、石境鄉併入
合洞
廠下、畢山、灣子、老屋、茅堝、建新、竹源、杉坪、沙洲、立新、上塅、下鋪、下塅、井家
官莊
雷嶺、曾家、彭家、中嶺、北嶺、洲頭、坑裡、官莊、梘下、五洞
橋下
山西、龍灣、嶺頭、新建、曾家、上坪、鐵坑、崖頭、深坳、井頭、四畝、橋下、下屋、張家、農科所
南村
坳上、河背、四方、橋頭、劉家、吳家、團結、蘆溪、牛塘、象咀、山院、灣里、坳口、萬家、水尾、趙家、高塘、瓦溪、上苑、中村、長坑、掘土坳、箬坪、大璪
塘埠
上鳴、鳴洞、紅星、桃源、嶺頭、何家壠、麻石坑、灣子、坎下、鰲源、杉堝、暗山、何家嶺、段坑、圳下、高嶺、劉家、莫家、下坑
樓前
廖家、賴家、陳家、西源、趙家、新屋、永紅、楊家、鄧家、谷家、橋下、蕉壠
龍崗
羅灣、山坑、新屋、王家、旱塘、大坳、上灣、角頭
石境
塗家、新建、水口、羅家、梨樹、公利、石境、坪上、上莊、土庫、慶豐、朱家、嶺子、豐橋、豐坪、下、坳口、毛家、陽壠、百葉、街上
哨前
合路、哨前、前進、石子、豐門、庵背、半洞、黃石、稠樹、竹山、桂竹、廣頭、哨上
雙溪
羅嶺、賴家、五星、坳口、大壠、老屋、中塅、坳下、湖山、土庫、樓下、陽壠、金盆、新屋
中源鄉
2001年1月西嶺鄉劃入
三坪村
嶺上、段家、上塘、下塘、頭坳、湖洋、碰田、新屋、丫髻山、上屋、下屋、鳳形、陳家、老廠、煙廠、中段、茅家堝、易家、高段、頭石、寺下、大坡頭
垴上村
栗山、牆外、白沙坪、下鋪、上邊
合港村
華家山、楊家、錢家、花樹下、杉樹壠、杜家、包坑、北嶺、彭家邊、南堡、莊前、漫水、南塅、金盆
邱家村
大廠、坳里、聶家、太平、上坳、邱家、老屋場、里太、黃下、黃上、橫連背、宅前、木家嶺、龍潭
船灣村
蘇光坪、孫家、船灣、南壠、路下、南岸、葉家前、蘇家嶺
山下村
梘下、坎下、石家、石眼、牛崗、橋下、塗家、橫石、劉家、山下、源里、田坪、金石、坳頭
港口村
九嶺、大河玄、廠里、港口、黃土垴、倒座嶺
古竹村
諶家、雷灣、坑裡、塘里、車家、喻家、茅堝、太昌、下壠、土庫、河南、李家、高家
向務村
王甘洲、拖板嶺、楓樹垴、包坑、李家、劉家、熊家、下南坪、興發利、舒家、新屋、坪上、屋場、街里、查冊、楊家、百籮丘、朱坊
龍丘村
塅下、錢家、嶺上、河背、新屋、上邊、坎上、下邊、沙塅、崖里、窯子嶺、老屋、塘里、包家塘、楊家堝
洞下村
下角、茶坪、東廠、肩竹坪、江下、打鼓嶺、黃土嶺、東坑、楊家、廠下、洞下、鍾家、建新、橋下、橋上、向陽、土庫
雷公尖鄉
與墾殖場合一
長坪村
坳口、長坪、移民
三櫪村
紅星、寨下、新屋、老屋、新建、灣里
三爪侖鄉
與采育林場合一
塘里村
上街、下街、南邊、滑渡、鷺鶿坳、洪一、洪二
紅星村
坳上、大丘、壁山、長山、何塅、橋下、棚下、嶺頭、紙廠、塘家邊、上壠、龍山、南家山、廖家邊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靖安縣位於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市東北部,東界安義縣,南鄰奉新縣,西毗修水縣,北倚武寧縣,東北連永修縣,距省會南昌市37公里。
地處北緯28°47'至29°06',東徑114°54'至115°30'。
靖安縣

地形地貌

地勢東西長,南北窄,四周環山,中部山地間雜丘陵,惟東南偶有少量河谷平原,是一個以山區為主地區。

氣候

靖安縣屬於北亞熱帶濕潤氣候,春季回暖遲,有春寒,夏季炎熱時間長,秋季涼得快,冬季較寒冷,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氣溫東西相差大,歷年平均氣溫17.0度,少數高山區年平均氣溫在15.0度左右,要比平原低3度以上。雨量充沛,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7401毫米,年際變化大,最多達2224.7毫米,最少1132.6毫米,相差1092.1毫米,降水分布不勻,一般山區大於平原。光昭充足,實際日照時數歷年平均為1667.2小時。霜期較短,歷年平均無霜期為274天。年最多風向為西北,西部多山,地形複雜,風速偏小,風向多變。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07年底靖安縣土地總面積2066659.6畝(折合1377.49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14.5畝。按國土管理部門分類標準和辦法,分為10類,各類面積如下:
土壤類型:經1982年靖安縣土壤普查,縣境內有水稻土、潮土、紅壤、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山地草甸土6個土類,10個亞類,25個土屬,67個土種。
截止到2007年耕地177546.3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8.59%,每個農業人口平均占有耕地1.91畝。耕地靖安縣各鄉鎮均有,以仁首、香田、水口、高湖等山下片鄉鎮最多,以種植水稻和經濟作物為主。
園地:27601.4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1.34%。果園主要分布在雙溪、雷公尖、香田、仁首、水口、高湖等山下片鄉鎮,以產口柑為主。茶園主要分布在中源、羅灣、璪都、三爪侖、高湖、水口、寶峰等鄉鎮,出產紅茶、綠茶和白茶。
林地:1707980.8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82.65%。林地主要分布在寶峰、璪都、水口、高湖、羅灣、中源、三爪侖、雷公尖和仁首等鄉鎮,盛產木材、毛竹。
牧草地:246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0.01%。草地主要分布在中源、羅灣、水口、高湖、仁首和香田等鄉鎮。
其他農用地:54652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2.64%。包括農村道路、坑塘水田和農田水利用地等。
城鎮、居民點和工礦用地:36329.2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1.76%。
交通運輸用地:5202.9畝,全部為公路用地,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0.025%。
水利設施用地:12106.3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0.59%。包括水庫水面和水利工程建設用地。
其他土地:34071.3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1.65%。包括河流水面、葦地和灘涂等。
未利用土地:10923.4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0.53%。包括荒草地、沼澤地、沙地、裸土地和裸岩石礫地等。
水稻土:境內分布廣泛,當時面積有19.92萬畝,占靖安縣土地面積的9.64%。成土母質為近代河流沖積物、泥質岩類風化物、紅砂岩類風化物和酸性結晶岩類風化物,是糧食作物特別是水稻的主要栽培土壤。境內水稻土可劃分為淹育型、瀦育型、潛育型、漂洗型4個亞類。依其成土母質劃分,又可分為11個土屬;依土種劃分,還可分為38個土種。
潮土:面積為0.33萬畝,占靖安縣土地面積的0.16%。呈零星狀態分布在河流兩岸的一級階地和河漫灘,發育在近代河流沖積物的成土母質上,為栽培蔬菜、芝麻、瓜類和苧麻等旱地作物的土壤。境內潮土有1個亞類,1個土屬,3個土種。
紅壤:是境內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地帶的主要土壤,各地均有分布,面積為128.39萬畝,占靖安縣土地面積的62%。為靖安縣經濟林木和經濟作物的主要栽培土壤。境內紅壤可劃分為紅壤和黃紅壤2個亞類。
山地黃壤:一般處在海拔600~1200米的中低山上,其上為山地黃棕壤,其下為紅壤,靖安縣面積為24.56萬畝,占靖安縣土地面積的11.88%。山地黃壤可劃分為1個亞類,3個土屬,8個土種。
山地黃棕壤:一般處在海拔1200~1500米的中山上,陰坡最低分布在海拔800~900米處,面積為18.49萬畝,占靖安縣土地面積的8.94%。主要植被有化香、映山紅、茅栗和雜草等。山地黃棕壤可分為1個亞類,1個土屬,2個土種。
草甸土:出現在1500米以上的中山之巔,面積僅有2萬餘畝,占靖安縣土地面積的0.97%。主要植被為山茅草、野古草、瞿麥等。山地草甸土可分為1個土屬、1個土種。

水資源

截止到2007年地表水指降雨除下滲與蒸發這兩部份水量外在地表產生徑流的這一部分水量。由於降雨年與年、月與月、地區與地區均有很大差異,故水資源的擁有量並非常量。境內四、五、六月3個月雨量充沛,秋冬乾涸少雨;西部山區雨量多於東部丘陵平原區。
境內地表水總量年際變化懸殊,多年平均年擁有量13.327億立方米。按2007年靖安縣耕地面積(均為統計局數據)計算,每畝平均占有地表水750.62立方米;按2007年靖安縣人口計算,每人平均擁有地表水9356.6立方米。靖安的水資源豐富,僅地表水擁有量除滿足縣內工農業生產和人畜生活需要外,尚有餘。
按全國同步水文系列資料進行排頻求得,50%的徑流深921.5毫米,75%的徑流深709.4毫米,90%的徑流深460毫米。
靖安縣有可開發的水勢能資源107205千瓦,其中南河51070千瓦,北河56135千瓦。截止到2007年,已開發利用63030千瓦,占可發利用的58.79%。其中南河已開發20195千瓦,占可開發的39.54%;北河已開發42835千瓦,占可開發的76.31%。

植物資源

截止到2007年,靖安縣野生高等植物有300科966屬2106種(含變種、亞種和變型),占江西省高等植物總種數的41.16%。其中苔蘚植物57科114屬170種,蕨類植物38科81屬152種,裸子植物7科10屬14種,被子植物198科761屬1770種,蘭科植物32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植物有紅豆杉、南方紅豆杉、銀杏、伯樂樹4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植物有榧樹鵝掌楸樟樹、閩楠、金蕎麥、中華結縷草大葉櫸樹、山豆根(胡豆蓮)、野大豆、花櫚木、紅豆樹、毛紅椿、永瓣藤、喜樹、香果樹15種,屬省級和市級保護的植物有67種。香樟是靖安縣珍貴樹木中數量最多的一個樹種。成片香樟林在寶峰華坊至仁首車頭沿北河兩岸隨處可見,僅仁首熊家洲至庵前渡口0.5公里河岸旁就有2000多棵。

動物資源

截止到2007年,靖安縣野生脊椎動物有34目96科283屬429種,占江西省脊椎動物種數總量的50.41%。其中魚類7目18科55屬77種,兩棲類2目8科12屬27種,爬行類3目11科38屬58種,鳥類18目53科129屬207種,哺乳類8目20科49屬60種。昆蟲綱無脊椎類28目253科2243種,蛛形綱無脊椎類5目43科253種,甲殼綱無脊椎類2科3種,軟體類11科44種,大型真菌9目28科144科,土壤微生物12目18科63種。

礦產資源

有色金屬鎢主要分布在九嶺山脈的毛公洞至獅子岩、大霧塘至新安里一帶,屬國家規定的保護性礦種,實行控制性開採政策。在鎢礦中還伴生和共生有一定的、銅、鉬等礦物。錫分布在九嶺山東面陡崖一帶,圈定了3個礦體,為蝕變花崗岩型錫鎢礦體,以錫為主,伴生有鎢。鉭位於獅子岩,屬中型規模,賦存粒變極細,選礦有一定難度。
飾面花崗岩輝綠岩仁首前進發現大小礦體10餘個,儲量在200萬立方米以上。似斑狀花崗岩花色為黑白色,較大的長石斑晶均勻地分布其中。鉀長花崗岩位於北港,顏色桔紅色或肉紅色,顆粒有粗細之分。
長石(瓷土)礦鉀長石礦位於獅子岩,屬偉晶岩脈型礦床。二長石礦羅灣樓前有不規則岩脈產出。中源、璪都亦有少數藏量。羅灣哨前至大麻侖一帶亦有瓷土礦,礦石為白色,主要由粉末狀高嶺土組成,含極少量的石英、白雲母及水雲母,屬砂質高嶺石。璪都霞洞亦有砂質高嶺土,仁首水壠也有瓷土。

人口

2012年年末靖安縣戶藉總人口為14萬人。其中,非農人口41602人,占27.9%;農業人口107570人,占72.1%。靖安縣男性人口77662人,女性為71510人,男女性別比為108.6:100。
2012年死亡人口906人,死亡率為5.11‰;出生人口1887人,出生率為12.11‰;自然增長率為7‰。

經濟

2009年,靖安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0.02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2.1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億元,增長50.1%,增幅列宜春市第一。
2012年靖安縣實現生產總值29476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1年同期增長1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659萬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151728萬元,增長13.9%,其中工業增加值124204萬元,增長13.4%;第三產業增加值91377元,增長12.0%。三次產業結構最佳化為17.5:51.5:31.0,第二產業保持主導地位,第三產業比重突破30%,達到31%。人均生產總值19854元,同比增長12.17%。
靖安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9513元,比上年增加2159元;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7583元,人均增收991元。

農業

2012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0042萬元,同比增長8.03%。其中農業產值42222萬元,增長9%;林業產值30563萬元,增長8.45%;牧業產值15380萬元,增長0.33%;漁業產值11000萬元,增長15.63%;農林牧漁服務業877萬元,增長4.03%。
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5835畝,比上年增長0.99%。油料種植面積50610畝,增長0.54%;蔬菜種植面積28110畝,增長0.8%;棉花播種面積15615畝,下降7.96%。2012年糧食產量91461噸,增長2.33%;油料產量6209噸,下降7.36%;蔬菜產量31728噸,增長8.38%;水果產量56640噸,增長6.12%;茶葉產量254噸,增長56.8%;2012年棉花產量2594噸,增長6.09%。
2012年完成人工造林891公頃,幼林撫育面積6422公頃。2012年木材產量70058立方米,竹材157萬根,靖安縣活立木總蓄積量936.5萬立方米,活立竹總蓄積量4477萬棵。
肉類總產量7776噸,增長9.01%;其中豬肉產量7113噸,增長10.09%;禽蛋產量739噸,增長11.13%。2012年水產品產量15120噸,增長75.63%。
2012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9.47千公頃,其中:蓄水灌溉面積3.01千公頃;引水工程灌溉面積5.39千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2萬千瓦。其中農用排灌動力機械6.5萬千瓦;實際機耕面積達11080公頃,機收面積達10450公頃。

工業

2012年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24204萬元,增長13.43%,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2.1%,工業的主導地位穩固。其中,2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98662萬元,增長31.03%。
靖安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產品銷售率98.6%,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1507萬元,比上年增長29.9%;利潤總額8039萬元,比上年增長88.5%。
2012年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6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37323萬元,增長90.6%。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89.1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28.6萬平方米。

固定投資

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06509萬元,比上年增長20.42%,連續兩年榮獲江西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先進縣。其中,城鎮投資65501萬元,增長13.65%;房地產開發投資29858萬元,增長178.3%;農村投資111150萬元,增長7.78%。

服務業

2012年,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5246萬元,比上年增長12.2%。城鄉市場協調發展。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0846萬元,比上年增長12.2%;鄉村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44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2%。從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39476萬元,增長8.3%;住宿和餐飲業5770萬元,增長49.6%。
2012年實現出口創匯6100萬美元,增長17.67%。2012年實際引進縣外資金20.2億元,同比增長22.6%;引進境外資金1610萬美元,同比增長9.52%。
2012年,縣內有營運貨車2004輛,貨車噸位26717噸;客車60輛,客車客位1064個。2012年貨物周轉量32579.6萬噸公里,貨運量159萬噸;旅客周轉量6935.2萬人公里,客運量54.7萬人。
2012年郵政業務總量289萬元,同比下降64.5%;電信業務量4455萬元,同比增長15.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6000戶,行動電話用戶79700戶,國際網際網路用戶8650戶。
2012年2012年接待遊客42萬人次,同比增長241.5%,實現旅遊業綜合收入16300萬元,同比增長229.3%。
2012年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22533萬元,比上年末增加42193萬元,增長11.0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271338萬元,比上年末增加42201萬元,增長18.42%;人均儲蓄額達18275元,比上年末增加2683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87638萬元,比上年末增加37529萬元,增長25%。其中,短期貸款餘額為104181萬元,增長55.5%;中長期貸款為82457萬元,下降0.7%。
2012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6655萬元,比上年增長13.16%;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808萬元,下降4.78%。

社會事業

文化

2012年年末公共圖書館共有藏書135千冊。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100%,靖安縣有線電視用戶達18382戶,其中農村用戶數7528戶,數位電視用戶10791戶。

教育

2012年靖安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78所,在校學生20836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生5906人、職業中學450人、國小9690人、幼稚園4790人。2012年高考中上一本線18人、二本線83人。
靖安中學靖安中學

衛生

2012年靖安縣共有衛生機構191家,其中綜合醫院2家、街道鄉鎮衛生院11家、婦幼保健院1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年末共有病床418張。衛生技術人員73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06人,註冊護士335人。

社會保障

2012年靖安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為17592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45883人,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9300人。靖安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3773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5918人。

旅遊

2007年靖安被列入首批江西省旅遊強縣,成功入選江西省旅遊強縣創建縣和“中國生態旅遊大縣”200強,是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一級景點10處,二級景點36處。

著名人物

唐代著名詩人劉眘虛、宋代狀元劉起龍、“三大清官”之一的明代蘇州知府況鍾、明代禮部尚書李叔正、清代《白香詞譜》的作者舒夢蘭、近代著名學者雷祚文、當代著名導演陳方千(電影《洪湖赤衛隊》導演)等歷史名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