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圖經

本草圖經

《本草圖經》 ,古代中藥著作。簡稱《咽經》,又名《圖經本草》。宋·蘇頌(1020年-1101年)等編撰。,共 20卷。目錄1卷。

圖成於1061年.本書收集全國各郡縣的草藥固,參考各家學說整理而成。

蘇頌在集賢院校理任上,與同時代的藥物學家掌禹錫、林億等編輯補註了《嘉祐補註本草》一書,校正出版了《急備千金方》和《神農本草》,在此基礎上,獨力編著了《本草圖經》二十一卷。

基本介紹

  • 書名:本草圖經
  • 又名:《咽經》
  • 作者蘇頌
  • 時代:宋代
  • 卷數:20卷
  • 年份:公元960-1279年
  • 篇名:本草圖經序
史料,內容,目錄,

史料

①宋仁宗於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命蘇頌等編撰。一名《圖經本草》。二十卷,目錄一卷。成書於1061年。本書蒐集全國各郡縣的草藥圖,參考各家學說整理而成。《本草綱目》評價此書“考證詳明,頗有發揮。但圖與說異,兩不相應,或有圖無說,或有物失圖,或說是圖非,……”。原書已佚,佚文及圖見於《證類本草》。現有福建科技出版社排印輯複本。
②指《新修本草》的《圖經》部分。詳新修本草條。
本草圖經

內容

這部書引用來以前文獻200多種,集歷代藥物學著作和中國藥物普查之大成,記載了300多種藥用植物和70多種藥用動物或其副產品,以及大量重要的化學物質,記述了食鹽、鋼鐵、水銀、白銀、汞化合物、鋁化合物等多種物質的製備。對歷史地理、自然地理、經濟地理等方面也有記述。該書對動物化石、潮汐理論的闡述、植物標本的繪製,都在相應學科中占有領先地位。
《本草圖經》是一部承前啟後的藥物學巨著,是宋朝最完善最科學的醫藥書。書中繼承了祖國千多年來的古代醫藥學遺產,補充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發現,繪製了大量的藥物圖形,加以文字說明,準確地記載了各種藥物的產地、形態、性質、用途、採集季節、煉製方法、鑑別方法與配伍、禁忌等,圖文並茂,使用準確方便,開了明代集大成醫藥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之先河。可惜封建統治階級對科技發明不予重視,令此巨著在蘇頌身後亡帙不傳,其內容只能散見於後代諸家本草,其中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作了較多的保留和借鑑,但也未能窺其全貌。
明代著名醫學大師李時珍對《本草圖經》的科學價值予以很高評價,其醫著(本草綱目)引用(本草圖經辦的內容多達74處。
《本草綱目》評價此書“考證詳明,頗有發揮。促圖與說異,兩不相應.或有圖天說,或有物失圖.或說是圖非.原書已佚。佚文及圖見於《證類本草》。

目錄

《本草圖經》卷一:玉石上品
1、玉屑
2、丹砂
3、空青
4、綠青
5、石膽
6、雲母
7、石鐘乳
8、朴硝
9、礬石
10、滑石
11、紫石英
12、白石英
13、赤石脂
14、白石脂
15、禹餘糧
16、無名異
17、石中黃子
《本草圖經》卷二:玉石中品
1、金屑
2、水銀
3、雄黃
4、雌黃
5、石硫黃
6、陽起石
7、凝水石
8、石膏
9、磁石
10、長石
11、
12、食鹽
13、太陰玄精
14、密陀僧
15、桃花石
16、花蕊石
17、珊瑚
18、石蟹
19、石蛇
20、黑羊石
21、牡羊石
《本草圖經》卷三:玉石下品
1、青琅
2、
3、代赭
4、
5、金牙
6、石灰
7、
8、姜石
9、自然銅
10、石燕
11、砒霜
12、不灰木
13、金星石
14、井泉石
《本草圖經》卷四:草部上品之上
1、赤箭
2、天門冬
3、麥門冬
4、
5、葳蕤
6、黃精
7、地黃
8、菖蒲
9、遠志
10、澤瀉
11、薯蕷
12、菊花
13、甘草
14、人參
15、石斛
16、牛膝
17、卷柏
18、細辛
19、獨活
20、升麻
21、柴胡
22、防葵
23、蓍實
24、
25、薏苡仁
26、車前子
27、菥子
28、茺蔚子
29、木香
30、龍膽
31、菟絲子
32、巴戟天
33、白蒿
《本草圖經》卷五:草部上品之下
1、肉蓯蓉
2、地膚子
3、蒺藜
4、防風
5、絡石
6、
7、千歲
8、黃連
9、沙參
10、丹參
11、王不留行
12、藍實
13、景天
14、天名精
15、蒲黃
16、茵陳蒿
17、決明子
18、
19、續斷
20、雲實
21、徐長卿
22、杜若
23、蛇床子
24、漏蘆
25、茜根
26、五味子
27、旋花
28、地不容
《本草圖經》卷六:草部中品之上
1、當歸
2、秦艽
3、黃芩
4、芍藥
5、生薑
6、
7、麻黃
8、葛根
9、前胡
10、知母
11、貝母
12、栝蔞
13、大青
14、玄參
15、苦參
16、石龍芮
17、石韋
18、狗脊
19、
20、
21、通草
22、瞿麥
23、敗醬
24、白芷
25、杜蘅
26、紫草
27、紫菀
28、白鮮
29、白薇
30、
31、茅根
32、百合
33、酸漿
34、紫參
35、淫羊藿
36、蠡實
《本草圖經》卷七:草部中品之下
1、款冬花
2、牡丹
3、防己
4、澤蘭
5、地榆
6、白前
7、百部
8、王瓜
9、
10、高良姜
11、積雪草
12、莎草
13、惡實
14、小薊根
15、艾葉
16、水萍
17、葒草
18、海藻
19、鳧葵
20、鱧腸
21、
22、白藥
23、翦草
24、香子
25、蒔蘿
26、鬱金
27、薑黃
28、蓬莪術
29、京三棱
30、阿魏
31、蘆薈
32、縮沙蜜
33、肉豆蔻
34、白豆蔻
35、茅香
36、胡黃連
37、零陵香
38、甘松香
39、天麻
40、蓽茇
41、蓽澄茄
42、補骨脂
43、使君子
44、紅藍花
45、蜜蒙花
46、伏牛花
《本草圖經》卷八:草部下品之上
1、大黃
2、桔梗
3、甘遂
4、葶藶
5、芫花
6、澤漆
7、大戟
8、旋復花
9、藜蘆
10、側子
11、羊躑躅
12、茵芋
13、射干
14、貫眾
15、半夏
16、虎掌
17、莨菪子
18、蜀漆
19、青葙子
20、牙子
21、白蘞
22、白芨
23、蛇含
24、草蒿
《本草圖經》卷九:草部下品之下
1、連翹
2、白頭翁
3、
4、羊蹄
5、牛扁
6、陸英
7、夏枯草
8、蚤休
9、虎杖
10、鼠尾草
11、馬鞭草
12、薴根
13、菰根
14、赤地利
15、劉寄奴
16、牽牛子
17、紫葛
18、蓖麻
19、
20、??
21、野狼毒
22、鬼臼
23、蘆根
24、甘蕉根
25、
26、酢漿草
27、
28、蒲公草
29、商陸
30、鶴虱
31、骨碎補
32、馬兜鈴
33、仙茅
34、谷精草
35、天南星
36、山豆根
37、威靈仙
38、何首烏
39、五倍子
40、金櫻子
41、續隨子
42、預知子
43、萱草
44、胡蘆巴
45、海金沙
46、金星草
47、木賊
48、地錦草
《本草圖經》卷十:木部上品
1、茯苓
2、松脂
3、柏實
4、
5、杜仲
6、楓香
7、乾漆
8、蔓荊實
9、牡荊
10、女貞實
11、桑寄生
12、蕤核
13、五加皮
14、沉香
15、藿香
16、丁香
17、丁香
18、辛夷
19、木蘭
20、榆皮
21、酸棗
22、槐實
23、楮實
24、枸杞
25、落雁木
《本草圖經》卷十一:木部中品
1、龍眼
2、濃朴
3、豬苓
4、
5、未命名文章
6、山茱萸
7、吳茱萸
8、秦皮
9、茗、苦
10、梔子
11、檳榔
12、合歡
13、秦椒
14、衛矛
15、紫葳
16、蕪荑
17、食茱萸
18、桑根白皮
19、白棘
20、龍腦香
21、摩勒
22、胡桐淚
23、騏竭
24、烏藥
25、沒藥
26、海桐皮
《本草圖經》卷十二:木部下品
1、石南
2、巴豆
3、蜀椒
4、莽草
5、郁李仁
6、鼠李
7、欒華
8、杉材
9、白楊
10、欒荊
11、紫荊
12、釣藤
13、南藤
14、皂莢
15、楝實
16、柳華
17、
18、梓白皮
19、接骨木
20、木天蓼
21、訶梨勒
22、賣子木
23、橡實
24、槲若
25、黃藥根
26、桄榔子
27、益智子
28、椰子
29、木鱉子
30、南燭
31、棕櫚
32、椿木
《本草圖經》卷十三:獸禽部
1、龍骨
2、牛黃
3、麝香
4、象牙
5、熊脂
6、阿膠
7、犀角
8、羚羊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