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前(蘿藦科鵝絨藤屬植物)

白前(蘿藦科鵝絨藤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前,別名:芫花葉白前、石藍、嗽藥、水竹消、溪瓢羹、消結草,拉丁學名:Cynanchum glaucescens (Decne.)Hand.-Mazz.,直立矮灌木,高達50厘米;莖具二列柔毛,葉無毛,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入藥功效:辛、苦,微溫。降氣化痰,止咳。生長於海拔100-300米的江邊河岸及沙石間,也有在路邊丘陵地區。在中國江南、西南分布廣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前
  • 拉丁學名:Cynanchum glaucescens (Decne.) Hand.-Mazz.
  • 別稱:芫花葉白前、水竹消、溪瓢羹、消結草,
  • 二名法:Cynanchum glaucescen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捩花目
  • :蘿藦科
  • 亞科馬利筋亞科
  • :馬利筋族
  • :鵝絨藤屬
  • 分布區域: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和四川等省區
  • 催吐白前組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功能主治,功效,化學成分,栽培技術,種子繁殖,田間管理,採收,

形態特徵

白前
直立矮灌木,高達50厘米;莖具二列柔毛。葉無毛,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5厘米,寬0.7-1.2厘米,稀7 × 1厘米,頂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圓形,近無柄;側脈不明顯,約3-5對。
傘形聚傘花序腋內或腋間生,比葉為短,無毛或具微毛,著花10餘朵;花萼5深裂,內面基部有腺體5個,極小;花冠黃色、輻狀;副花冠淺杯狀,裂片5,肉質,卵形,龍骨狀內向,其端部傾倚於花葯;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柱頭扁平。
蓇葖單生,紡錘形,先端漸尖,基部緊窄,長6厘米,直徑1厘米;種子扁平,寬約5毫米;種毛白色絹質,長2厘米。花期5-11月,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0-300米的江邊河岸及沙石間,也有在路邊丘陵地區。

分布範圍

產於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和四川等省區。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

瀉肺降氣,下痰止嗽,咳血。治肺實喘滿,咳嗽,多痰,胃脘疼痛。
1、《別錄》: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
2、《唐本草》:主上氣沖喉中,呼吸欲絕。
3、《日華子本草》:洽賁豚腎氣,肺氣煩悶及上氣。
4、《綱目》:降氣下痰。
5、《本草備要》:瀉肺。
6、《福建中草藥》:行氣消積,健脾和胃。
性味歸經:辛、苦,微溫。歸肺經。

功效

降氣化痰,止咳。
套用:咳嗽痰多,氣喘。該品性微溫而不燥烈,長於祛痰,降肺氣以平咳喘,
無論屬寒屬熱,外感內傷,新嗽久咳均可用之。

化學成分

柳葉白前根莖中含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高級脂肪酸和華北白前醇(hancokind)。
2.芫花葉白前根中含有白前皂甙(glaucoside)A,B,C,D,E[2],F,G,H,I,J[4],K[5],白前皂甙式(glaucogenin)A和B,白前皂甙式C單-D-黃花夾竹桃糖甙(glaucogenin C-mono-D-thevetlside)[6],白前新皂甙(neoglaucoside)A和B[5]及白前二糖(glaucobiose)。

栽培技術

喜溫暖濕潤氣候,忌乾燥,適宜土層深厚肥沃的腐殖土壤栽培。

種子繁殖

用種子或分根繁殖。種子繁殖:春季2月、3月播種育苗,4月底或5月初苗高15cm左右即可移栽。分根繁殖:宜在春季3月、4月進行,每株根莖應帶有芽1-2個,栽,每穴1株,覆土壓實。

田間管理

生長期應注意除草、澆水。苗高30cm左右,追肥1次。

採收

白前在春季育苗栽種,在11月份左右採收,白前畝產350—400公斤之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