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唇形目唇形科植物)

夏枯草(唇形目唇形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夏枯草(學名:Prunella vulgaris L),別名:麥穗夏枯草、鐵線夏枯草(雲南叢書),麥夏枯、鐵線夏枯(滇南本草),夕句乃東(本經)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根莖,節上生鬚根。莖高達30厘米,基部多分枝,淺紫色。花萼鐘形,花絲略扁平,花柱纖細,先端裂片鑽形,外彎。花盤近平頂。小堅果黃褐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

夏枯草生長在山溝水濕地或河岸兩旁濕草叢、荒地、路旁,廣泛分布於中國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蘇、湖南等省為主要產地。夏枯草適應性強,整個生長過程中很少有病蟲害。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腫痛、頭痛等。

(概述植物是夏枯草,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生長環境,地理分布,繁殖方法,種子繁殖,分株繁殖,栽培技術,選苗定苗,採收加工,藥用價值,中藥學,現代研究,藥材鑑別,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木;根莖匍匐,在節上生鬚根。莖高20-30厘米,上升,下部伏地,自基部多分枝,鈍四棱形,其淺槽,紫紅色,被稀疏的糙毛或近於無毛。
莖葉卵狀長圓形或卵圓形,大小不等,長1.5-6厘米,寬0.7-2.5厘米,先端鈍,基部圓形、截形至寬楔形,下延至葉柄成狹翅,邊緣具不明顯的波狀齒或幾近全緣,草質,上面橄欖綠色,具短硬毛或幾無毛,下面淡綠色,幾無毛,側脈3-4對,在下面略突出,葉柄長0.7-2.5厘米,自下部向上漸變短。
花序下方的一對苞葉似莖葉,近卵圓形,無柄或具不明顯的短柄。輪傘花序密集組成頂生長2-4厘米的穗狀花序,每一輪傘花序下承以苞片;苞片寬心形,通常長約7毫米,寬約11毫米,先端具長1-2毫米的驟尖頭,脈紋放射狀,外面在中部以下沿脈上疏生剛毛,內面無毛,邊緣具睫毛,膜質,淺紫色。
花萼鐘形,連齒長約10毫米,筒長4毫米,倒圓錐形,外面疏生剛毛,二唇形,上唇扁平,寬大,近扁圓形,先端幾截平,具3個不很明顯的短齒,中齒寬大,齒尖均呈刺狀微尖,下唇較狹,2深裂,裂片達唇片之半或以下,邊緣具緣毛,先端漸尖,尖頭微刺狀。花冠紫、藍紫或紅紫色,長約13毫米,略超出於萼,冠筒長7毫米,基部寬約1.5毫米,其上向前方膨大,至喉部寬約4毫米,外面無毛,內面約近基部1/3處具鱗毛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近圓形,徑約5.5毫米,內凹,多少呈盔狀,先端微缺,下唇約為上唇1/2, 3裂,中裂片較大,近倒心臟形,先端邊緣具流蘇狀小裂片,側裂片長圓形,垂向下方,細小。雄蕊4,前對長很多,均上升至上唇片之下,彼此分離,花絲略扁平,無毛,前對花絲先端2裂,1裂片能育具花葯,另1裂片鑽形,長過花葯,稍彎曲或近於直立,後對花絲的不育裂片微呈瘤狀突出,花葯2室,室極叉開。花柱纖細,先端相等2裂,裂片鑽形,外彎。花盤近平頂。子房無毛。
夏枯草全株夏枯草全株
小堅果黃褐色,長圓狀卵珠形,長1.8毫米,寬約0.9毫米,微具溝紋。花期4-6月,果期7-10月。

主要變種

白花變種:該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花白色。產四川南部;生於溪旁,海拔750米。
狹葉變種: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葉全緣,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5~4厘米,寬6~10毫米,無毛或疏生柔毛。產雲南,四川;生於路旁,草坡,灌叢及林緣等處,海拔達3200米。

生長環境

夏枯草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能耐寒,適應性強,但以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好。也可在旱坡地、山腳、林邊草地、路旁、田野種植,但低塵易澇地不宜栽培。

地理分布

中國主要分布在陝西,甘肅,新疆,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及雲南等省區。
世界分布在歐洲各地,北非,蘇聯西伯利亞,西亞,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地均廣泛分布,澳大利亞及北美洲亦偶見。日本琉球亦產。

繁殖方法

夏枯草可以採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的方法進行繁殖。

種子繁殖

採種。花穗變黃褐色時,摘下果穗曬乾,抖下種子,去其雜質,貯存備用。
播種。北方春播,於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秋播於8月下旬。多用條播,在畦上按行距20-25厘米開溝,溝深0.5-1厘米。將種子均勻播入溝中覆細土,稍稍鎮壓,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15天左右出苗,畝用種量0.5-1公斤。

分株繁殖

春季末萌芽時,將老根挖出,進行分株。按行株距25×10厘米挖穴,每穴栽1-2株。栽後覆土壓實,澆水,保持土壤濕潤,7-10天出苗。

栽培技術

選好田塊、地塊和整好廂面。應選陽光充足,排水良好漢密的哈頓沙壤田塊或地塊播種,播種前深耕細耙,做到土細廂平。耙時畝施入腐熟堆廄肥2000公斤或48%進口複合肥25-30公斤,土、肥拌勻,然後整成畦寬1.2米的廂面,同時開好三溝待播(或育苗)。
8月中下旬-9月底是最好播種育苗時間,在墒情好時撒播或點播。撒播時種子可拌細沙或細土勻播,同時掌握好播量,撒播畝用種1.0-1.5公斤(種子發芽率低於30%時加倍播量)。
點播可直接用種子播種,每穴播8-10粒,畝播1.7萬穴(20cmx×20cm),畝用種0.5-1.0公斤,播後輕覆蓋土。如播後遇天旱,應及時補水或灌一次跑馬水,15-20天后出苗,苗期人工進行除草1-2次。

選苗定苗

一是間苗。在苗4片葉左右時,結合除草,去小苗留大苗,去弱苗留壯苗。在10片葉(開始分櫱)左右時定苗,按5-6寸株行距定好基本苗,基本保證每蔸2-3個壯苗。
二是除草追肥。做到出苗後及時除草,除大草,儘量除早除盡。追肥一般進行2次,第一次在3月中旬前後始分櫱期時畝用尿素5-10斤(視田塊肥力定量)撒施,第二次在5月中旬前後花末期時畝用進口複合肥10-15公斤撒施。追肥時選擇在土壤墒情好時或雨前進行,以便肥料被作物更好地吸收。

採收加工

當6月份植株果穗80%現黃漸變成棕褐色時,趁晴天可擠蔸割下或將果穗割回曬乾收籽。乾草及乾果穗分別儲藏,待價銷售。

藥用價值

中藥學

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乾燥果穗。全國各地均產,主產於江蘇、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夏季果穗呈棕紅色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生用。
【藥性】辛、苦,寒。歸肝、膽經。
【功效】清熱瀉火,明目,散結消腫。
【套用】
夏枯草(唇形目唇形科植物)
1.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目珠夜痛。本品苦寒主入肝經,善瀉肝火以明目。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可配桑葉、菊花、決明子等藥用。本品清肝明目之中,略兼養肝,配當歸、枸杞子,可用於肝陰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亦可配香附、甘草用,如夏枯草散(《張氏醫通》)。
2.瘰癧、癭瘤。本品味辛能散結,苦寒能泄熱,常配貝母、香附等藥用以治肝鬱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癧,如夏枯草湯(《外科正宗》);用治癭瘤,則常配昆布、玄參等用,如夏枯草膏(《醫宗金鑒》)。
3.乳癰腫痛。本品既能清熱去肝火,又能散結消腫,可治乳癰腫痛,常與蒲公英同用(《本草匯言》)。若配金銀花,可治熱毒瘡瘍,如化毒丹(《青囊秘傳》)。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熬膏服。
【使用注意】脾胃寒弱者慎用。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寒熱、瘰癧、鼠瘺、頭瘡,破症。散癭結氣,腳腫濕痹。”
2.《本草綱目》:“夏枯草治目疼,用砂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內熱,緩肝火也。樓全善雲,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則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藥點之反甚者,亦神效。蓋目珠連目本,肝系也,屬厥陰之經。夜甚及點苦寒藥反甚者,夜與寒亦陰故也。夏枯稟純陽之氣,補厥陰血脈,故治此如神,以陽治陰也。”
3.《重慶堂筆記》:“夏枯草,微辛而甘,故散結之中,兼有和陽養陰之功,失血後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見矣。陳久者尤甘,入藥為勝。”
【藥理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三萜皂苷、芸香苷、金絲桃苷等苷類物質及熊果酸、咖啡酸、游離齊敦果酸等有機酸;花穗中含飛燕草素、矢車菊素的花色苷、d-樟腦、d-小茴香酮等。
2.藥理作用:本品煎劑、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及乙醇浸出液均可明顯降低實驗動物血壓,莖、葉、穗及全草均有降壓作用,但穗的作用較明顯;本品水煎醇沉液小鼠腹腔注射,有明顯的抗炎作用;本品煎劑在體外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及人型結核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臨床研究:結合傳統上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藥理研究有降血壓作用,現代臨床用以治療高血壓病,有助降壓;取其散結消腫而常用治甲狀腺腫大、淋巴結腫大、乳腺增生、高血壓等屬於肝熱者;用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白茅根、甘草、板藍根、山豆根,水煎服,治療慢性B型肝炎50例,治癒33例,好轉12例(中西醫結合雜誌,1986,6:366); 用夏枯草、白及,共研細末,豬油調膏敷患處,治手足皸裂36例,痊癒34例(中草藥,1995,6:297);用夏枯草100g,水煎2次,泡洗雙手,治療手脫皮證百餘例,均痊癒(中草藥,1995,6:297)。
【臨床套用】
①夏枯草湯(《孫宜林方》)清熱解郁,祛痰軟堅,主治瘰癧。夏枯草50g,香附20g,昆布20g,海藻20g,牡蠣35g,黃藥子25g,射干20g,連翹20g,龍膽草15g,海浮石30g。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方中夏枯草清火、散結。
②夏枯草散(《張氏醫通》)治肝虛目珠疼痛,至夜疼痛:夏枯草30g,香附(童便浸)60g,炙甘草9g。為末,每服12g,茶水調下,每日3次。方中夏枯草清火、明目。
③消腫湯(《癧科全書》)治無名腫:夏枯草、玄參、天花粉各9g,山慈姑、煅牡蠣、海藻、昆布、白芥子、桔梗各6g,生甘草3g。水煎,食後服。方中夏枯草散結、消腫。
【藥方選錄】
  1. 瘰癧馬刀,不問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兩,水二鐘,煎至七分,去滓,食遠服。
  2. 乳癰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本草匯言》)。
  3. 治肝虛目睛疼,冷淚不止,筋脈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25克,香附子50克,共為末。每服5克,臘茶調下,無時。
  4. 治血崩不止:夏枯草為末。每服方寸匕,米飲調下。(《聖惠方》)。
  5. 治赤白帶下:夏枯草花,開時采,陰乾為末。每服10克,食前米飲下。(《綱目》)。
  6. 治產後血暈,心氣欲絕者:夏枯草搗絞汁,服一盞。(《綱目》)
  7. 治口眼歪斜:夏枯草5克,膽南星2.5克,防風5克,釣鉤藤5克。水煎,點水酒臨臥時服。滇南本草》)
  8. 治頭目眩暈:夏枯草(鮮)100克,冰糖25克。開水沖燉,飯後服。(《閩東本草》)
  9. 羊癇風、高血壓:夏枯草(鮮)150克,冬蜜50科。開水沖燉服。(《閩東本草》)
  10. 預防麻疹:夏枯草25~100克。水煎服,一日一劑,連服三天。
  11. 小兒菌痢:二歲以下,夏枯草50克,半枝蓮25克;二至六歲,夏枯草、半枝蓮各50克;六至十二歲,夏枯草、半枝蓮各75克。水煎服。
  12. 治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疼痛:鮮夏枯草100~150克。水煎服。
  13. 治撲傷金瘡:夏枯草搗爛,罯上。(《衛生易簡方》)
  14. 治療慢性B肝:夏枯草12~15克,百花蛇舌草、白茅根各15~30克,甘草6~12克,板藍根、山豆根各10~15克。每日一劑,水煎服,療程2~3個月,同時配服維生素C200毫克,每日三次。(中西醫結合雜誌)
  15. 汗斑白點。用夏枯草煎成濃汁,每天洗患處。
配伍效用】
夏枯草配伍當歸白芍夏枯草清肝散淤;當歸、白芍養血補血.三者伍用有解肝鬱、養肝血之功效用於治療肝鬱血虛所致諸症.
夏枯草配伍菊花 夏枯草清肝火、平肝陽;菊花清熱涼肝.二者合用有清肝、涼肝、平肝之功 用於治療肝火上炎、肝經風熱引起目赤腫痛;或肝陽上亢導致之頭痛、眩暈。
夏枯草配伍昆布、海藻夏枯草清肝火散鬱結;昆布、海藻均消痰軟堅而利水。三藥合用有清火散結、消痰軟堅之功效 用於治療肝火痰結所致之瘰癧。
夏枯草配伍玄參連翹夏枯草清肝火而散鬱結;玄參消火散結;連翹解毒散結.三者同用 其清火散結之力增強用於治療痰火互結之瘰癧
【保健膳食】

現代研究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夏枯草煎劑(濃度為1:10萬~1:100萬)能使在位兔心和離體蛙心收縮幅度增大, 但濃度增大(1:20~1:50)則使收縮幅度變小。
夏枯草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提取物,給麻醉動物腹腔注射、靜脈注射或口服均有降低血壓作用,靜脈注射降壓作用比較明顯, 而口服給藥則降壓作用微弱.煎劑(100mg/kg)注射於麻醉犬,可產生顯著持久的降壓作用,但有快速耐受現象,切斷迷走神經後,其降壓作用明顯減弱.對腎性高血壓犬,連續服藥 2 周后,血壓有中等程度之降低,停藥後又恢復至原初水平。夏枯草莖、葉、穗及全草均有降壓作用,穗之作用較弱.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體外實驗表明:夏枯草煎劑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和葡萄球菌、鏈球菌及人型結核桿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夏枯草可使實驗性結核病小鼠的肺部病變有所減輕。夏枯草鮮品榨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水浸劑(1:4)在試管內對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胞黃癬菌等某些常見的致病性皮膚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
實驗表明:夏枯草注射液6g(生藥)/kg皮下注射,可使豚鼠、小鼠腎上腺明顯增大,胸腺、脾臟明顯萎縮。夏枯草水煎醇沉液(1:1)肌肉注射3g(生藥)/kg,可使大鼠腎上腺重量增加,而胸腺和脾臟重量減輕, 其中胸腺顯著萎縮,與對照組相比,平均減輕63.4%。此外,尚能使腎上腺皮質、胸腺及脾臟的組織結構有所改變.
其他作用
夏枯草煎劑(1:50~1:200)可使家兔離體子宮出現強直收縮。對離體兔腸,高濃度能增強其蠕動, 以十二指腸最為敏感,迴腸敏感性較差。曾有報導,100%夏枯草煎劑能抑制小鼠 S180 及艾氏腹水癌的生長,但死亡率反較不給藥組更高。
夏枯草水煎醇沉液對小鼠巴豆油耳腫脹及大鼠酵母足趾腫脹均有抑制作用。
安全性:有多項研究表明夏枯草能導致不良反應。夏枯草的乙醇提取液能抑制小鼠的細胞和體液免疫反應。皮下注射可使動物胸腺、脾臟明顯萎縮,腎上腺明顯增大;腹腔注射可使血漿皮質醇水平明顯升高,外周血淋巴細胞數量明顯減少。表明夏枯草可能是一種免疫抑制劑,長期或大量服用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服用夏枯草水提物能使小鼠的血清丙氨酸基移換酶和血清天門冬氨基移換酶的值都明顯升高,說明夏枯草有肝臟毒性作用。
化學成分
夏枯草全草含有以齊敦果酸(Oleanolicacid)為苷元的三萜皂苷。尚含有芸香苷(Rutin)、金絲桃苷(Hyperoside)等苷類物質.亦含有熊果酸(Ursol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及游離的齊敦果酸等有機酸.尚含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K、胡蘿蔔素、樹脂、苦味質、鞣質、揮髮油、生物鹼及氯化鉀等無機鹽。
花穗中含飛燕草素(Delphinidin)和矢車菊素(Cyanidin)的花色甙、d-樟腦(d-Camphor)、d-小茴香酮(d-Fenchone)、熊果酸、果穗含熊果酸(ursolic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acid),熊果酸及齊墩果酸為主要甙元的皂甙,胡蘿蔔甙(daucosterol),β-香樹脂醇(β-mayrin)和它的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icacid)、二十產烷酸(hexacosanicacid),二十八烷酸(octa-cosanicacid)及三十烷酸(triacontanicacid)的酯。
全草含具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酸性多糧夏枯草多糖(prunellin),還含齊墩果酸,熊果酸,齊墩果酸為甙元的皂甙,芸香甙(rutin),金絲桃甙(hyperoside),咖啡酸(caffeicacid),維生素(vitamins)C、D,D胡蘿蔔素(carotene),鞣質(tan-nin),和物感(alkaloids)及揮髮油,其中含左旋樟腦(camphor),右旋小茴香酮(fenchone)。
地上部分含香豆精類化合物(coumarins):傘形花內酯(um-bellifrone),東犀草素(luteolin),馬栗樹皮素(esculetin),黃酮類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合模葒草素(homoorientin)又稱異葒草素(isoorient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cinaro-side),芸香甙,金比值桃甙,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
花序含飛燕草素(delphinidin)和矢車菊素(cynidin)的糖甙,報春花素-3,5-二葡萄糖甙(hirsutidin-,5-diglucoside),槲皮素(quercitin),山柰酚(kaempferol)及揮髮油,其中含右旋樟腦及石旋小茴香酮。
葉含多種脂肪酸:油酸(oleicacid),亞麻酸(linolen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棕櫚酸(palmiticacid),硬脂酸(steraricacid)及月掛酸(lauricacid)。

藥材鑑別

理化鑑別
①取該品粉末1g,加乙醇15ml,加熱回流1 小時,濾過。取濾液1ml,置蒸發皿中,蒸乾,殘渣加醋酐1 滴使溶解,再加硫酸微量,即顯紫色,後變暗綠色。
②取該品粉末1g,加乙醇20ml,加熱回流1 小時,濾過,濾液蒸乾,用石油醚(30~60℃)浸泡2 次,每次15ml(約2 分鐘),傾去石油醚液,殘渣加乙醇1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氯仿醋酸乙酯-冰醋酸(20:5:8: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及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螢光斑點。
性狀鑑定
乾燥果穗呈長圓柱形或寶塔形,長2.5~6.5cm,直徑 1~1.5cm,棕色或淡紫褐色。宿萼數輪至十數輪,作覆瓦狀排列,每輪有5-6個具短柄的宿萼,下方對生苞片2枚。苞片腎形,淡黃褐色,縱脈明顯,基部楔形,先端尖尾狀,背面生白色粗毛。宿萼唇形,上唇寬廣,先端微3裂,下唇2裂,裂片尖三角形,外面有粗毛。花冠及雄蕊都已脫落。宿萼內有小堅果4枚,棕色,有光澤。體輕質脆,微有清香氣,味淡。以色紫褐、穗大者為佳。
長冠夏枯草 本品與夏枯草相億,但花冠較長,18~221mm。
顯微鑑別
粉末特徵:夏枯草 深棕色。
①突破存花萼異形細胞,表面觀細胞延長,垂周壁深波狀彎曲,直徑31~57μm,長約至121μm,非木化,有稀疏細小紋也,胞腔含淡黃色或黃棕色物。
②非腺毛多碎斷,完整者1~14細胞,單細胞者多見,呈三角錐形,長16~54μm,多細胞者常者常有1個或幾個細胞縊縮,長約至2075μm,表面具細小疣狀突起,有的胞腔內含黃色物。
③苞片或萼片腺毛頭部1~2細胞,單細胞者一邊延長成鉤狀,胞腔內充滿黃色分泌物;柄部1~2細胞。
④腺鱗頭部類圓形,4細胞,內含黃色分泌物。
⑤中果皮石細胞表面觀呈類長方形或類方形,垂壁波狀彎曲,壁厚5~13μm,胞腔星狀分枝,有的含黃色
⑥果皮薄壁細胞,表面觀呈類多角形,內含草酸鈣砂晶。
⑦種皮細胞表面觀類長多角形,壁具細密弧形條網狀增厚。
⑧苞片表皮表面觀細胞呈類多角形,垂周壁稍彎曲,表面有細密角質條紋,有的細胞含黃色或黃棕色物,表面質紋理不明顯;氣孔直軸式。此外,子葉細胞中含有脂肪油滴。

植物文化

從前有位書生名茂松,為人厚道,自幼攻讀五經四書,然屢試不第。茂松因此終日鬱悶,天長日久,積鬱成疾,頸部長出許多瘰癧(即淋巴結核),蠶豆般大小,形似鏈珠,有的潰破流膿,眾醫皆施疏肝解郁之法,無效,病情越來越重。
夏枯草(唇形目唇形科植物)
這年夏天,茂松父親不遠千里尋神農。一日,他來到一座山下,只見遍地綠草茵茵,白花艷麗,似入仙境。他剛想歇息,不料昏倒在地。茂松爹怎么也沒有料到,這百草如茵的仙境,竟是神農的藥圃。此時,神農正在給藥草澆水施肥,見有人暈倒急忙趕來救治。茂松爹醒來,謝恩並訴說了自己的苦衷。神農聽罷,從草苑摘來藥草,說:“用此草上端球狀部分,煎湯服用。”又說:“此草名‘夏枯草’,夏天枯黃時採集入藥,有清熱散結之功效。”茂生按方服之,不久病癒。後來,父子二人廣種夏枯草,為民治病,深得人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