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棕櫚科棕櫚屬植物)

棕櫚(棕櫚科棕櫚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棕櫚(學名: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H. Wendl.)屬棕櫚科常綠喬木,高可達7米;乾圓柱形,葉片近圓形,葉柄兩側具細圓齒,花序粗壯,雌雄異株。花黃綠色,卵球形;果實闊腎形,有臍,成熟時由黃色變為淡藍色,有白粉,種子胚乳角質。花期4月,果期12月。

棕櫚原產中國,日本、印度、緬甸也有。棕櫚是世界上最耐寒的棕櫚科植物之一,除西藏外我國黃河以南地區均有分布,北起山東,南到廣東、廣西和雲南、西達西藏邊界,東至上海。

棕櫚樹栽於庭院、路邊及花壇之中,樹勢挺拔,葉色蔥蘢,適於四季觀賞。木材可以制器具。棕櫚葉鞘為扇子型,有棕纖維,葉可制扇、帽等工藝品,根入藥。棕櫚科植物以其特有的形態特徵構成了熱帶植物部分特有的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棕櫚
  • 拉丁學名: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H. Wendl.
  • 別稱:唐棕、拼棕、中國扇棕、棕樹、山棕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 棕櫚目(一說初生目)Principes 
  • :棕櫚科 Palmae
  • 亞科:貝葉棕亞科 Coryphoideae
  • :貝葉棕族 Corypheae
  • 棕櫚屬 Trachycarpus
  • :棕櫚
  • 分布區域:中國、日本、印度、緬甸
  • 中國分布區域:黃河以南各省份
  • 拼音:zōng lǘ
經濟價值,生長環境,地理分布,繁殖方法,栽植技術,採種貯存,整地播種,苗期管理,移栽,盆栽,混栽,病蟲防治,主要價值,藥用,園林,經濟,植物文化,古代詩詞,相關文章,《本草綱目》——棕櫚,美術作品,
形態特徵
喬木狀,高3-10米或更高,樹幹圓柱形,被不易脫落的老葉柄基部和密集的網狀纖維,除非人工剝除,否則不能自行脫落,裸露樹幹直徑10-15厘米甚至更粗。
棕櫚
棕櫚
葉片呈3/4圓形或者近圓形,深裂成30-50片具皺摺的線狀劍形,寬約2.5-4厘米,長60-70厘米的裂片,裂片先端具短2裂或2齒,硬挺甚至頂端下垂;葉柄長75-80厘米或甚至更長,兩側具細圓齒,頂端有明顯的戟突。
花序粗壯,多次分枝,從葉腋抽出,通常是雌雄異株。雄花序長約40厘米,具有2-3個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長15-17厘米,一般只二回分枝;雄花無梗,每2-3朵密集著生於小穗軸上,也有單生的;黃綠色,卵球形,鈍三棱;花萼3片,卵狀急尖,幾分離,花冠約2倍長於花萼,花瓣闊卵形,雄蕊6枚,花葯卵狀箭頭形;雌花序長80-90厘米,花序梗長約40厘米,其上有3個佛焰苞包著,具4-5個圓錐狀的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長約35厘米,2-3回分枝;雌花淡綠色,通常2-3朵聚生;花無梗,球形,著生於短瘤突上,萼片闊卵形,3裂,基部合生,花瓣卵狀近圓形,長於萼片1/3,退化雄蕊6枚,心皮被銀色毛。果實闊腎形,有臍,寬11-12毫米,高7-9毫米,成熟時由黃色變為淡藍色,有白粉,柱頭殘留在側面附近。種子胚乳均勻,角質,胚側生。花期4月,果期12月。

經濟價值

本種在南方各地廣泛栽培,主要剝取其棕皮纖維(葉鞘纖維),作繩索,編蓑衣、棕繃、地氈,制刷子和作沙發的填充料等;嫩葉經漂白可制扇和草帽;未開放的花苞又稱“棕魚”,可供食用;棕皮及葉柄(棕板)煅炭入藥有止血作用,果實、葉、花、根等亦入藥;此外,棕櫚樹形優美,也是庭園綠化的優良樹種。
棕櫚花棕櫚花

生長環境

通常僅見栽培於四旁,罕見野生於疏林中,海拔上限2000米左右;在長江以北雖可栽培,但冬季莖須裹草防寒。
棕櫚棕櫚
垂直分布在海拔300-1500米,西南地區可達2700米。棕櫚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極耐寒,較耐陰,成品極耐旱,惟不能抵受太大的日夜溫差。棕櫚是國內分布最廣,分布緯度最高的棕櫚科種類。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耐寒性極強,稍耐陰。適生於排水良好、濕潤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土壤,耐輕鹽鹼,也耐一定的乾旱與水濕。抗大氣污染能力強。易風倒,生長慢。

地理分布

原產中國、日本、印度、緬甸也有。棕櫚在我國的分布很廣:北起山東,南到廣西、廣東和雲南,西達西藏邊界,東至上海從長江出海口,沿著長江上游兩岸500km廣闊地帶分布最廣。
分布於黃河以南各省區。通常僅見栽培於四旁,罕見野生於疏林中,海拔上限2000米左右;在長江以北雖可栽培,但冬季莖須裹草防寒。
棕櫚棕櫚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在原產地可自播繁衍。10~11月果熟後,連果穗剪下,陰乾後脫粒,以隨采隨播最好,或采後置於通風處陰乾,或行沙藏,至次年3~4月播種,發芽率80%~90%。播種苗2年後換床移栽,移時剪除葉片1/2~1/3淺栽,以免爛心及蒸發,保證成活。春播宜早,播前用60-70℃溫水浸一晝夜催芽,行條播,播種量750-1000千克/公頃,種子發芽較慢,盆土深厚,保水效果好,利於發芽,幼苗生長緩慢,置蔽蔭處養護或適當遮光。盆播株距3厘米,覆蓋種土厚3厘米,每隔2-3天澆1次水;上扣另一花盆半掩狀,約40天可發芽,爾後除去扣盆,苗期及時除草、鬆土,加強肥水管理。棕櫚初期生長緩慢,當年苗高僅3厘米,翌年留床,第三年分栽培大,用於綠化的至少要7年以上。栽培管理棕櫚在我國長江以南的城市中多作庭園綠化地栽,它適應性強,只要不低洼積水,並有1米深的土層都可栽種,以濕潤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為好。不要栽在風口處,否則葉片會支離破碎。起苗時多留鬚根,小苗可以裸根,大苗需帶土球,栽種不宜過深,否則易引起爛心。大苗移栽時應剪除其葉片1/2,以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成活率。新葉發生,如老葉下垂時,應及時剪去,其他管理均較粗放。

栽植技術

栽培土壤要求排水良好、肥沃。棕櫚根系較淺,無主根,種時不宜過深,栽後穴面要保持盤子狀。棕櫚幼年階段生長十分緩慢,且要求適當的蔭蔽。其莖長出土壤表面約需3-5年,形成掌狀有皺摺的正常葉片要3-4年,投產時間要在8年以上,而此時櫚樹高度僅1.3-1.5米這樣緩慢的生長過程,在裸露地無蔭蔽的條件下尤為明顯。同一土壤和品種,在為全光照1/4-1/5的光強下比1/2的光強生長旺盛。投產前,年生長過程的特點表現為生長期,生長量小,速生期不夠明顯。在幼年階段,棕櫚的這一特性在品種之間基本上是一致的。為了加快棕櫚的生長,在整個幼年階段需要進行較長的持續管理。特別是當年新葉生長的5-9月,由於棕櫚高、徑生長几乎是同期進行,初期生長主要依靠前期積累的光合產物的供給。
棕櫚棕櫚

採種貯存

從15-40年生的壯年樹上採種,幼齡樹和老齡樹上的種子不宜採用。要在11-12月間,棕樹種實已完全成熟、呈灰揭色時採收。種實除去小枝梗後, 放在室內, 鋪12-15厘米厚, 攤晾15天左右,即可播種。若待春播應將種子與濕沙混合, 攤放室內,上蓋一層稻草,保濕貯存。

整地播種

做苗圃的地應選擇靠近水源、不易受旱受澇、較肥沃的沙壤土或粘壤土。一般每7平方米施腐熟的人糞尿8-10擔、過磷酸鈣20千克,耕翻後,做成寬1.4米的畦,整碎畦面土塊,即可播種。播前要將種子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48-64小時,擦去果皮和種子外的蠟質,洗淨播種。由於棕樹種子的發芽率一般只有40%左右,故要播足種子,每667平方米播種50-60千克。條播,條距20-25厘米。播後用灰糞和細碎肥沃的土雜糞混合後蓋種,不可覆蓋過厚,以2-2.5厘米為度。然後上蓋一層稻(麥)草,以防土壤乾燥板結。

苗期管理

出苗80%以上時,於傍晚將蓋草掀去,用噴壺噴濕畦面。幼苗期要保持土壤濕潤,及時拔除雜草.出苗一個月後,每7平方米用尿素2千克對水澆施。3-4個月後,幼苗長出3片葉時,即行假植。假植土壤要疏鬆肥沃,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土雜糞80-10擔。假植行株距15厘米×13厘米,栽後每夭傍晚要澆水,直至成活。一個月後,開始鬆土追肥。高溫季節,要在苗間擂芭茅稈遮蔭。苗高60厘米左右,即可移栽。

移栽

選擇土壤潮濕肥沃、排水良好的山腳坡地,尤以田頭、地邊、宅旁、溪岸、路邊等空閒地為佳。低洼地、重粘土、死黃泥、過酸過鹼、土層淺的地均不宜栽植。成片栽植的,要在移栽前一年的7、8月間,將地面雜草灌叢全部砍倒,深挖土30厘米左右,把雜草灌叢埋入土中;待移栽時,打碎土塊,撿除石塊、樹根等,挖穴造林.穴深及長寬各30厘米,行株距17米又1.3米,每667平方米約栽30株。零散栽植的,要20.勸自,在移栽處整地挖穴,穴深30-35厘米,穴長寬各40厘米,株距2米,做行道樹的株距要在3米以上。由於棕苗無主根,鬚根群向四方伸展,故應在穴底中央鋪墊一些土,讓其高於四周.栽植時,苗莖立於中間高處,鬚根傾斜伸向四周低處,然後填土踩實。注意不宜栽植過深,嚴防把苗心埋入土中.穴深苗小的,可在穴底填些腐熟的土雜糞或肥土.移栽後,每2-3年施肥一次,施用火糞、垃圾、土雜糞等。還要注意排水防債,以防引起爛根死亡.並應注意及時清除樹幹上的苔癬、地衣、膝蔓等。
小棕櫚小棕櫚

盆栽

在北方亦可盆栽,6年生以下的植株可盆栽,8-9年生植株應栽入木桶。20年生以上即生長勢大大減退,老葉枯黃易失去觀賞價值,應以淘汰。炎夏每天澆水l次。春秋澆水次數較少些為好。10月在北方需進入低溫溫室越冬,5月移出。10餘天澆水1次。2-3年以後分苗移栽,以3-4月份移栽成活率高。移前去掉部分葉片,淺栽以免使生長點埋入土中。5年後生長加快,即可地栽或上盆。地栽選沙質壤土,並施足量有機肥料。棕櫚為抗逆性較強的植物,栽培管理較容易。喜歡在濕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中生長,但在酸性、微鹼性土壤中也能良好生長。較耐寒冷,大樹可耐-10℃左右的低溫。對光照要求也不嚴,既能在全日照下生長良好,又能在較陰的室內良好生長。它還具有一定的耐旱和耐濕能力,故小苗盆栽觀賞養護管理可稍粗放。棕櫚對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毒氣體的抗性也較強,因此可在工廠區的室內、外綠化中廣泛栽植或盆栽布置,從而對改善環境、減輕污染起到良好的作用。
棕櫚棕櫚

混栽

棕糧間作型
這是成片發展棕樹,以短養長,以耕代撫促進棕樹生長和早日投產的主要經營方式。一般棕樹多點播或撒播,每公頃保存3000-6000株,約12年可以投產。投產後每公頃可收棕片750-3000千克。
間種作物有玉米、馬鈴薯、薯類、豆類等。大小春一起,每公頃可收糧3000-3750千克。亦有大春種,小春休閒者。
棕櫚棕櫚
混交型
這種栽培方式主要出現在海拔800-1300米(1500米)的地帶,混交樹種在盆地邊緣多為榿木、柏木、油桐、香椿、長杉、泡桐等。棕樹同速生闊葉樹的混交效果較好,同針葉樹的混交效果較差。一般先植其它樹種,待其鬱閉或接近鬱閉後再栽棕櫚。這樣可利用先植樹抑制雜草,改善光照、水分和養分狀況,創造棕櫚幼年階段生長的適宜環境。
棕櫚棕櫚
棕茶套作
這是產茶山區一種常見的栽培方式,也是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方法之一。一般做法是:棕樹行距2米,株距1米。在兩棕樹之間種茶2行。常先植茶2-3年後植棕,或棕、茶同時種植。4-6年後收茶,10年左右開始收穫棕片。在這種栽培方式下,1ha可收茶15-30公擔,棕樹投產後年可收棕75-100千克。缺點是多毛蟲危害。
棕樹純林
在勞力較少、荒山面積較大、土壤表層多石塊石櫟、不宜農作的地區,常培育棕樹純林。一般是一次種植,然後讓其不斷地天然更新,以達到邊培育後繼資源,邊利用的目的。這種群落的特點是“幾世同堂”,密度大,一般12年左右可以投產。
栽植密度對這種經營方式尤顯重要。一般採用1米×1米的株行距。在土壤表面石塊遍布的地方,棕櫚純林在造林後連續除草、施肥管理3年,幼林生長也很不理想。6年生平均高僅33厘米,平均地徑4.3厘米,葉片12個。雖然林地上有一定數量的天然更新的成年投產棕樹,但產量低。因此,這種經營方式未必可取。
四旁種植
四旁種植在分布區同內是最廣泛的一種栽培方式。以地邊和屋旁種植為主,作為四旁綠化樹種或民眾自用。多零星,不能五項原則商品。
棕櫚樹棕櫚樹

病蟲防治

病害多從葉柄基部開始發生,首先產生黃褐色病斑,並沿葉柄向上擴展到葉片,病葉逐漸凋萎枯死。病斑延及樹幹產生紫褐色病斑,導致維管束變色壞死,樹幹腐爛;葉片枯萎,植株趨於死亡。若在棕櫚乾梢部位,其幼嫩組織腐爛,則更為嚴重。在枯死的葉柄基部和爛葉上,常見到許多白色菌絲體。當地上部分枯死後,地下根系也很快隨之腐爛,全部枯死。病原為擬青黴菌。
防治措施:及時清除腐死株和重病株,以減少侵染源。適時、適量剝棕,不可秋季剝棕太晚,春季剝棕太早或剝棕過多。春季,一般以清明前後剝棕為宜。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噴霧,或刮除病斑後塗藥,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噴藥時間,從3月下旬或4月上旬開始,每10-15天一次,連續噴3次。
氣候性病害:主要出現在西緣山地,這是由於花期的低溫和陰雨使花序蕾不能長出苞片致病而引起的腐爛。主要影響棕片色澤,形成所謂“花殼棕”。
蟲害主要有天牛、介殼蟲等,防治方法與一般樹種相同。
動物性危害:一是來自山鼠和田鼠啃吃棕心和棕籽;二是來自吃蟲的啄木鳥,因其要啄開樹皮食蟲,故樹幹常有孔洞,經雨水侵入,使樹幹腐朽而枯倒。

主要價值

本種在南方各地廣泛栽培,主要剝取其棕皮纖維(葉鞘纖維),作繩索,編蓑衣、棕繃、地氈,制刷子和作沙發的填充料等;嫩葉經漂白可制扇和草帽;未開放的花苞又稱“棕魚”,可供食用;棕皮及葉柄(棕板)煅炭入藥有止血作用,果實、葉、花、根等亦入藥;此外,棕櫚樹形優美,也是庭園綠化的優良樹種。

藥用

收斂止血。收澀藥;止血藥。吐血;衄血;便血;血淋;尿血;外傷出血崩漏下血。
鼻血不止。用棕櫚燒灰,吹入流血的鼻孔內。
血崩不止。有棕櫚皮燒存性,空心服三錢,淡酒送上。
  1. 敵國淋不止。用棕櫚皮半燒半炒,研為末。每服二錢。
  2. 瀉痢。用棕櫚皮燒存性。研為末,水送服一匙。
  3. 小便不通。用棕櫚皮燒存性,水酒送服二錢即通。
    用法用量3-9g,一般炮製後用。

園林

棕櫚挺拔秀麗,一派南國風光,適應性強,能抗多種有毒氣體。棕皮用途廣泛,供不應求,故系園林結合生產的理想樹種,又是工廠綠化優良樹種。可列植、叢植或成片栽植,也常用盆栽或桶栽作室內或建築前裝飾及布置會場之用。

經濟

棕皮的葉鞘纖維耐拉力強,耐磨又耐腐,編織蓑衣、漁網、搓繩索、制刷具、地毯及床墊等。老葉可加工製成繩索。樹幹可作亭柱、水槽,又可制扇骨、木梳等。嫩花葶可食。花、果、種子入藥。種子富含澱粉、蛋白質,加工後是很好的飼料。

植物文化

古代詩詞

《詠宋中道宅棕櫚》梅堯臣宋代
棕櫚棕櫚
青青棕櫚樹,散葉如車輪。
擁蘀交紫髯,歲剝豈非仁。
用以覆雕輿,何憚克厥身。
今植公侯第,愛惜知幾春。
完之固不長,只與薺本均。
幸當敕園吏,披割見日新。
是能去窘束,始得物理親。

相關文章

浮生拾慧---棕櫚(黃廷法 文)

《本草綱目》——棕櫚

「釋名」櫚。
時珍曰∶皮中毛縷如馬之鬃KT ,故名。KT ,俗作棕。KT ,音閭,鬣也。 ,音 並。
「集解」頌曰∶棕櫚出嶺南、西川,今江南亦有之。木高一、二丈,無枝條。葉大而圓, 有如車輪,萃於樹杪。其下有皮重疊裹之,每皮一匝,為一節。二旬一采,皮轉復生上。六、 七月生黃白花。八、九月結實,作房如魚子,黑色。九月、十月采其皮用。《山海經》雲∶ 石翠之山,其木多棕是也。藏器曰∶其皮作繩,入土千歲不爛。昔有人開冢得一索,已生根。
嶺南有桄榔、檳榔、椰子、冬葉、虎散、多羅等木,葉皆與 櫚相類。時珍曰∶棕櫚,川、 廣甚多,今江南亦種之,最難長。初生葉如白芨葉;高二、三尺則木端數葉大如扇,上聳, 四散歧裂,其莖三棱,四時不凋。其乾正直無枝,近葉處有皮裹之,每長一層即為一節。乾 身赤黑,皆筋絡,宜為鐘杵,亦可旋為器物。其皮有絲毛,錯縱如織,剝取縷解,可織衣、 帽、褥、椅之屬,大為時利。每歲必兩、三剝之,否則樹死,或不長也。三月於木端莖中出 數黃苞,苞中有細子成列,乃花之孕也,狀如魚腹孕子,謂之棕魚,亦曰棕筍。漸長出苞, 則成花穗,黃白色。結實纍纍,大如豆,生黃熟黑,甚堅實。或雲∶南方此木有兩種∶一種 有皮絲,可作繩;一種小而無絲,惟葉可作帚。鄭樵《通志》以為王彗者,非也。王彗乃落 帚之名,即地膚子。別有蒲葵,葉與此相似而柔薄,可為扇、笠,許慎《說文》以為棕櫚亦 誤矣。
筍及子花
「氣味」苦,澀,平,無毒。
藏器曰∶有小毒,戟人喉,未可輕服。
曰∶溫,有大毒,不堪食。
時珍曰∶棕魚,皆言有毒不可食,而廣、蜀人蜜煮、醋浸,以供佛、寄遠,蘇東坡亦有 食棕筍詩,乃制去其毒爾。
「主治」澀腸,止瀉痢腸風,崩中帶下,及養血(藏器)。
「附方」新一。
大腸下血∶棕筍煮熟,切片曬乾為末,蜜湯或酒服一、二錢。(《集簡方》)
「氣味」同子。
「主治」止鼻衄吐血,破症,治腸風赤白痢,崩中帶下,燒存性用(大明)。主金瘡疥 癬, 生肌止血(李 )。
「發明」宗 曰∶棕皮燒黑,治婦人血露及吐血,須佐以他藥。
時珍曰∶棕灰性澀,若失血去多,瘀滯已盡者,用之切當,所謂澀可去脫也。與亂髮同 用更良。年久敗棕入藥尤妙。
「附方」新六。
鼻血不止∶棕櫚灰,隨左右吹之。(黎居士方)。
血崩不止∶棕櫚皮,(燒存性,)空心淡酒服三錢。一方∶加 白礬等分。
血淋不止∶棕櫚皮(半燒半炒)為末,每服二錢,甚效。(《衛生家寶方》)。
下血不止∶棕櫚皮半斤,栝蔞一個,燒灰。每服二錢,米飲調下。(《百一選方》)。
水谷痢下∶棕櫚皮燒研,水服方寸匕。(《近效方》)。
小便不通∶棕皮毛(燒存性,)以水酒服二錢即通利,累試甚驗。(《攝生方》)

美術作品

朱宣鹹中國畫作品《棕櫚樹》, 133.4×66.2厘米, 1999年作。
朱宣鹹中國畫《棕櫚樹》朱宣鹹中國畫《棕櫚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