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譜

孔子家譜

孔子家譜》是記載孔子家族起源、發展及名人事跡的重要文獻。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王室後裔

基本介紹

史書記載,家族世系,

史書記載

孔子孔子
後,周成王商紂王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帶)。
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一作微仲)即位,微仲即為孔子的嫡系先祖。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國的一位大夫,做過大司馬,在宮廷內亂中被殺,自孔父嘉之後,其後代子孫開始以孔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為了逃避宋國內亂,從宋國逃到了魯國。從此孔氏在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定居,變成了魯國人。
孔子的父親為叔梁紇[叔梁為字,紇(he)為名],母親是顏徵在。叔梁紇是當時魯國有名的武士,人品出眾,建立過兩次戰功,因曾單臂托住懸門讓衝進城池的部隊撤出而聞名。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紇先娶妻施氏,生9女,無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即孟皮。孟皮腳有毛病,依當時禮儀不宜繼嗣,於是又與年輕女子顏徵在野合而生孔子
公元前551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城東南)。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卒,孔子母子也不為叔梁紇的正妻施氏所容,孔母顏徵在只好攜孔子及孟皮移居曲阜闕里,生活艱難。孔子17歲時,孔母顏徵在卒,他服了三年喪。
孔子十九歲時娶宋國丌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丌官氏生子,魯昭公曾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故給兒子取名為鯉(孔鯉),字伯魚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
孔子家譜孔子家譜
據《孔子家語》和《史記》記載,孔子青年時代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庫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場的小官),事無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於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學識,很快得到不斷提拔。
到孔子五十一歲的時候,被任命為中都宰(相當於市長),政績非常顯著;一年後升任司空(相當於建設部長),後又升任大司寇(相當於今天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國家監察委員會委員長、公安部部長);五十六歲時,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務(由於孔子升遷過快,不符合當時官員晉升標準,因此為代理宰相)。
孔子執政時,立即將擾亂政事的奸佞大臣少正卯殺掉,以嚴肅法紀,因而名動一時,由此可看出孔子不是後世某些人認為的迂腐不堪的學究,而是敢作敢為但不暴虎馮河的偉丈夫。
孔子執政僅三個月,就使魯國內政外交等各個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國家實力大增,百姓安居樂業,各守禮法,社會秩序非常好(史書上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奸佞之人和刁民紛紛出逃;同時,孔子還通過外交手段,逼迫齊國將在戰爭中侵略魯國的大片領地還給了魯國。
魯定公12年,孔子為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為是魯桓公的三個孫子故稱三桓,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採取了墮三都的措施(即拆毀三桓所建城堡)。後來墮三都的行動未能最終成功,但對強公室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孔子傑出的執政能力讓齊國倍感威脅,於是於是為了擠走孔子,送了上120匹良馬和80名女樂給魯國諸侯。魯國國君沉溺於此,連續三天沒有上朝,到了祭祀之日,忘了分祭肉(這在那個時代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孔子對魯君大失所望,於是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
孔子先後去了衛、宋、曹、齊、陳、蔡、楚等國。孔子雖然在各國都受到了尊重,但由於孔子以仁為核心,以禮為秩序,要求和諧,愛惜民力的政治主張和當時諸侯追求的霸道格格不入,孔子始終未能得到重用從而實施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68歲回到魯國,魯國國君對孔子相當禮遇,但依舊沒有重用孔子。
孔子的政治理想在當時無法得到實施,但孔子之偉大在於“知其不可行而行之”,他將自己的政治理想寄託於後世。孔子因而在回到魯國之後停止了直接的政治活動,一面繼續整理文化典籍,修訂六經;一面廣收弟子,大規模的開展文化教育事業,相傳教授弟子3000餘人,其中精通六藝的弟子有72人。
孔子家譜孔子家譜
晚年,孔子的最得意弟子顏回不幸早逝,得意門生子路死於衛國內亂,兒子孔鯉亦早逝,孔子在“道不行”和這一連串的打擊之下,筆者猜測孔子的身體健康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孔子於公元前479年農曆二月十一日73歲時(72周歲)與世長辭。
孔子家譜正式訂出行輩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賜孔氏八個輩字:公、彥、承、弘、聞、貞、尚、胤,供起名用。後因洪武元年五十五代孔希學及洪武十七年五十六代孔訥先後襲封衍聖公。這樣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為十個字,即: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後清代為避帝諱,將弘改為宏,胤改為衍)。
崇禎年間,這十個字已不夠用,由六十四代衍聖公孔胤植(孔衍植)奏準。後續十字即:“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禮部調查整理,報皇帝欽定,再添十字:“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民國八年由七十五代衍聖公孔令貽又立二十個字咨請當時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到現在為止已知最小輩是“欽”字輩。因此,不少孔孟後人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輩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譜非常繁蕪,這個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簡化,又經皇帝提倡,使得中國其它大家族譜系的也開始效仿這種方法。
由於孔氏譜系的完善,有時孔姓人也會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處。如若按孔氏家規規定,同姓同宗晚輩見到長輩一定要按輩份稱呼,往往出現年齡相仿者輩分相差數輩甚至十數輩的情形。另衍聖公府裡面不用孔姓為傭人,主要原因就是衍聖公很可能比多數同宗人輩份要低,導致主僕關係和輩分關係發生尷尬。一些孔姓貧窮人家可能會先改名姓再進府為仆。
孟子曾子顏子三族亦用孔姓行輩排序,這三家的家譜與孔子家譜合稱“通天家譜”,唯開始時期和嚴格程度各有差異。

家族世系

9世祖宋父周()
8世祖世子勝()
5世祖木金父()
3世祖(曾祖) 防叔(,孔姓族人稱他為“孔防叔”)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漢族,名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末期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尊稱至聖”“文聖”;編撰了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卒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史記·孔子世家》;他子姓孔姓”,真正孔姓始祖
5世孫孔箕
7世孫孔謙(又名孔慎、孔順)
8世孫孔鮒、孔樹、孔騰(漢高祖劉邦孔騰為奉祀君)
12世孫孔霸(孔延年子),被漢元帝封為褒成侯
13世孫孔福(孔霸長子,被漢成帝封為殷紹嘉侯)、孔捷(孔霸子)、孔喜(孔霸子)、孔光(孔霸子)
14世孫孔房(孔福子,褒成侯)、孔永(孔捷子)、孔放(孔光子)
15世孫孔均(原名孔莽,孔房子),褒成侯
16世孫孔志,褒成侯
17世孫孔損,褒亭侯
18世孫孔曜,奉聖亭侯
19世孫孔完(孔曜長子,褒成侯,無子)、孔贊(孔曜次子)
20世孫孔羨(孔贊子),宗聖侯
21世孫孔震,奉聖亭侯
22世孫孔嶷,奉聖亭侯
23世孫孔撫,奉聖亭侯
24世孫孔懿,奉聖亭侯
25世孫孔鮮,奉聖亭侯
26世孫孔乘,崇聖大夫
30世孫孔長孫,恭聖侯
31世孫孔嗣悊(孔長孫次子、孔英悊之弟),紹聖侯
32世孫孔德倫,褒聖侯
33世孫孔崇基,褒聖侯
34世孫孔璲之,褒聖侯、文宣王兼兗州長史
35世孫孔萱,文宣公
36世孫孔齊卿,文宣公
37世孫孔惟晊,文宣公
38世孫孔策,文宣公
39世孫孔振,文宣公
40世孫孔昭儉,文宣公
42世孫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縣令
43世孫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贊善大夫
44世孫孔延世(孔延澤之兄),文宣公兼曲阜縣令
45世孫孔聖祐:文宣公兼知縣事,無子
46世孫衍聖公孔若虛(孔宗願次子)、孔若愚(孔宗願第三子)、孔若蒙(孔宗願長子)
47世孫衍聖公孔端立(孔若愚子)、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孔若蒙長子,南宗)
48世孫衍聖公孔琥(孔端立子)、孔璠(孔端操次子)、孔玠(孔端操第四子,南宗)
49世孫衍聖公孔拂(孔琥子)、孔摠(又名,孔璠次子)、孔搢(孔玠子)、孔拯(孔璠長子)
50世孫衍聖公孔元用(孔拂長子)、孔元孝(孔拂次子)、孔文遠(孔搢子,南宗)、孔元措(孔摠長子)、孔元紘(一作孔元綋,孔摠次子)
51世孫衍聖公孔之厚(孔元孝子)、孔之全(孔元用子)、孔萬春(孔文遠子)、孔之固(孔元紘子)
52世孫衍聖公孔浣(孔之厚子)、孔治(孔之全子)、孔湞(孔之固子)、孔洙(孔萬春子,南宗)
53世孫衍聖公孔思晦(孔浣子)、孔思誠(孔治子)、孔思許(孔津子,孔之言孫,孔仁玉的第11世孫,南宗)
54世孫衍聖公孔克堅(孔思晦子)、孔克忠(孔思俊子,孔洙孫,南宗)
55世孫衍聖公孔希學(孔克堅子)、孔希路(孔克忠子,南宗)
56世孫衍聖公孔訥(孔希學子)、孔議(孔希路子,南宗)
57世孫衍聖公孔公鑒(孔訥子)、孔公誠(孔議子,南宗)
58世孫衍聖公孔彥縉(孔公鑒子)、孔彥繩(孔公誠子,南宗)
60世孫衍聖公孔宏緒(孔承慶長子)、孔宏泰(孔承慶次子)、孔弘章(孔承美子,南宗)
61世孫衍聖公孔聞韶(孔宏緒子)、孔聞音(孔弘章子,南宗)
62世孫衍聖公孔貞乾(孔聞韶長子)、孔貞寧(孔聞韶次子、孔尚坦之父)、孔貞運(孔聞音子,南宗)
63世孫衍聖公孔尚賢(孔貞乾子,生有二子:孔胤椿、孔胤桂,皆無子早夭)、孔尚乾(孔貞運子,南宗)
64世孫衍聖公孔衍植(原名孔胤植,孔尚坦子)、孔衍楨(孔尚乾子,南宗)
65世孫衍聖公孔興燮(孔衍植子)、孔興燫(孔衍楨子,南宗)
66世孫衍聖公孔毓圻(孔興燮子)、孔毓垣(孔興燫子,南宗)
67世孫衍聖公孔傳鐸(孔毓圻長子)、孔傳錦(孔毓垣子,南宗)
68世孫衍聖公孔繼濩(孔傳鐸子)、孔繼濤(孔傳錦子,南宗)
69世孫衍聖公孔廣棨(孔繼濩子)、孔廣杓(孔繼濤子,南宗)
70世孫衍聖公孔昭煥(孔廣棨子)、孔昭烜(孔廣杓子,南宗)
71世孫衍聖公孔憲培(孔昭煥長子,孔憲增之兄,無子)、孔憲坤(孔昭烜子,南宗)
72世孫衍聖公孔慶鎔(孔憲增子,過繼孔憲培,1794年襲爵)、孔慶儀(孔憲型子,孔傳錦的第5世孫,南宗)
73世孫衍聖公孔繁灝(孔慶鎔子)、孔繁嘉、孔繁豪(孔繁英之兄,無子,南宗)
75世孫衍聖公孔令貽(孔祥珂子,字谷孫):1877年(光緒三年,5歲)承襲衍聖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於北京太僕寺街衍聖公府
76世孫衍聖公孔德成(1920-2008):孔令貽子;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總統令,承襲衍聖公爵位;1935年,國民政府改其封號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孫家鼐的孫女孫琪芳為妻;1949年國民黨政府退守台灣,孔德成隨遷往台灣,復建台北家廟,歷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考試院院長”、“總統府資政”,兼任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開設商周青銅彝器、三禮綜合研究、金文等課程;2008年10月28日上午10點50分在台北慈濟醫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詳辭世,享年89歲;長女:孔維鄂;:孔維益孔維寧;長孫:孔垂長
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