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群像

水牛群像是一個石膏淺浮雕作品,由台灣日治時代雕塑家黃土水1930年所完成之創作,是台灣美術史上相當知名的經典傑作之一,存放在台北中山堂。2009年3月2日文建會公告登錄為國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牛群像
  • 類型:石膏淺浮雕作品
  • 雕塑家黃土水
  • 時間1930年
  • 大小:高250厘米,長500厘米
創作過程,整體畫面,複製作品,

創作過程

累積多年對台灣水牛形體的觀察紀錄心得,並多次入選台展與帝展的黃土水,於日本東京池袋的工作室中,以淺浮雕的技法,創作此一高250厘米,長500厘米的大型雕塑,為其創作史上首見的大作,打算以此做為參選帝展的作品。由於黃土水傾全部心力於此創作之上,除有過度勞累之跡象外,亦因盲腸炎延誤就醫,終在1930年屆臨此作完成之際,因盲腸破裂引發腹膜炎,於12月21日病逝。本作也因此不及參加帝展。
1937年黃土水遺孀廖秋桂將此作捐贈予台北市役所。由於作品尺寸巨大,經考量後,決定鑲嵌於甫落成不久的台北公會堂二樓與三樓間樓梯前的中央牆壁上,以作展示。

整體畫面

本作畫面主要描繪的是台灣傳統農村當中的閒致之景,實為黃土水對台灣農村風景一貫的現實主義之經驗。在芭蕉樹之下,有三位牧童與五隻水牛共享悠閒片刻,構圖完整,旋律悠揚且溫婉。尤其是水牛的形體筋肉渾圓有力,充分呈現了黃土水長期觀察水牛體態的成果,以及成熟的雕塑技法。其中畫面右下角有一位牧童撫摸著小牛的頭,小孩專注、溫柔的神情,流露著感情,充份展現了安定與平和感,是畫面的靈魂焦點之一。

複製作品

1983年,首次由文建會主持翻鑄工作,成功翻鑄二件銅鑄複製作,分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及高雄市立美術館開館時,作為賀禮致贈。而翻鑄用的玻璃纖維原模,則致贈台灣省立美術館(現為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此三件作品雖皆為複製作,但皆由典藏館方視為鎮館之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