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垂長

孔垂長

孔垂長,1975年7月出生在台灣台北市,孔子第79代嫡孫,末代衍聖公、台灣前“考試院長”孔德成之長孫。現任台灣地區總統府國策顧問,中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會長。2009年9月28日在台灣舉行的“中樞祭孔大典”儀式上,接替孔德成擔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人物軼事,人物思想,儒學觀點,文化傳承,人物家庭,相關資料,

人物經歷

孔垂長,1975年出生在台灣,孔子第79代嫡孫,是孔子第77代嫡孫、末代衍聖公、台灣前“考試院長”孔德成長孫。孔德成為末代衍聖公,1935年由中華民國政府改封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孔垂長孔垂長
孔垂長畢業於私立東山高中,後至澳大利亞就讀商學院。返回台灣後,在舅舅的公司里上班。
2004年,孔垂長取代其叔父孔維寧出任見習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擔任台北孔廟崇聖祠主祭官。
2009年9月在台灣舉行的“中樞祭孔大典”儀式上,孔垂長接替孔德成擔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主持台灣每年的祭孔大典。同年11月,獲馬英九“總統”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成為台灣政府最年輕的國策顧問。
接任“奉祀官”之後,孔垂長辭去公司職位,專心於儒學的推廣。2010年11月孔垂長受聘擔任山東大學名譽教授。此外,孔垂長還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曲阜師範大學名譽校長、世界孔子後裔聯誼總會名譽會長、王獻唐研究會名譽會長等職。
2011年5月,孔垂長發起成立了中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並任會長,“結合兩岸三地和世界各國的有志人士,發揚孔子的偉大思想,擴大儒學對世人的影響力,使它真正成為21世紀的顯學”。
2016年4月2日,丙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曲阜舉行,孔垂長特來擔任主祭官。自2016年起,每年春季祭孔期間,孔垂長都將到曲阜進行祭祀。

人物軼事

孔垂長是孔子第79代嫡長孫,其祖父孔德成與夫人孫琪方育有兩男兩女。1939年出生的長子孔維益於1989年去世,當時,作為長孫的孔垂長僅14歲。
此後,由於孔德成的身體不好,一直由在黎明技術學院教授國文的次子孔維寧參與甚至主持台北孔廟的家祭。直至2004年起,孔德成才指示由孔垂長代替他參加每年9月28日舉行的孔子誕辰釋奠大典。對於自己特殊血脈的文化意義,孔垂長坦言:“在成長過程中知道自己有個與生俱來的使命時,我內心裡是有些抗拒的,但也只能無奈接受,這就是命運吧。”
2008年,孔垂長眼見爺爺的身體狀況愈來愈不好,他心疼老人家即將離去,又思及爺爺在學術專精及成就,自己遠遠不及,壓力大增,頭髮也因此大量掉落,左耳上方禿了一塊。孔德成辭世後,奉祀官制度引發討論,“內政部”後來修改奉祀官為榮譽職,與孔家後代商議,決定由孔垂長繼任奉祀官,除參與祭典,孔垂長並肩負孔孟文化交流及相關參訪活動任務。
2009年9月25日馬英九發布聘書,聘孔子第79代嫡孫孔垂長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擔任2009年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台灣地區教師節)在孔廟舉行祭孔大典的主祭官。時年35歲的孔垂長首度以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身份,參與孔子2559周年誕辰釋奠典禮。
孔垂長
孔垂長從小到大並沒有受過特別的儒學教育,相對於祖父、父親及叔叔對於國學的精研,他從商。而孔德成與長孫同住20餘年,對孔垂長是否應鑽研孔學一直沒什麼要求,一切順其自然。
開始主持家祭後,孔垂長也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孔子嫡長孫的身份,開始涉獵儒家學說,自我養成。現在,孔垂長在傳播儒學文化、兩岸傳統文化交流等方面開始發揮作用。

人物思想

儒學觀點

仁愛精神是儒學精華。人類唯有發揚仁愛精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才能敬天愛人,孔子在《論語》中兩次提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當代社會人際交往乃至國家交往的重要價值,強調推己及人,方能達到世界和平。
孔垂長
今日世界上的衝突和動盪,皆是由於不尊重彼此的信仰和文化,如果世人有孔子“和而不同”的觀念,就可避免因文化分歧所造成的偏見和衝突,達到和諧美滿的人際關係和世界和平。

文化傳承

要復興中華民族,就要從根脈上復興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葉茂。根就在普通民眾中。只有廣大民眾接受儒家文化的薰陶,將儒家思想內化為安身立命的行為準則,才是文化傳承的真正實現。在中國近代史以來的一段時期,儒家思想曾受到衝擊,但如今民間流傳的很多家訓、校訓,都出自儒學思想,很多地方的城市精神也都源於儒學文化。一旦外部的禁錮消失,儒家思想的社會基礎又會顯現。
儒家文化有一個特質,它可以讓這個世界更加和平、更加和諧,說得貼近生活一點就是,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將這種觀念以家庭為核心,延伸到朋友,延伸到國家社會,一環一環地做,這個社會應該會多一份和平與和諧。

人物家庭

祖父:孔子七十七世孫孔德成
父親:孔子七十八世孫孔維益,早逝,未襲封
母親:於曰潔
孔垂長孔垂長
叔父:孔維寧
姑母:孔維鄂、孔維崍
妻子:吳碩茵
兒女:孔佑仁(兒子)、孔佑心(女兒)

相關資料

在世襲爵位的繼承里,除了嫡長的當然繼承之外,尚有特殊狀況。例如漢朝時第19代孔完早逝且無子,即由其弟孔瓚之子孔羨襲爵;北齊第30代孔長孫有二子,長子孔英悊早逝且無子,由次子孔嗣悊襲封;北宋第45代孔聖佑病故時無子,後來皇帝指定由世弟孔延澤之子孔宗願襲封,孔宗願也是第一代“衍聖公”。
不過,孔家歷史上也有兩次隔代襲封爵位。一是明朝59代的孔承慶,一是清朝68代的孔繼濩,都是未能襲爵即逝,都由朝廷追封“衍聖公”,然後由下一代襲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