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自然遺產

中國世界自然遺產

《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規定,屬於下列各類內容之一者,可列為自然遺產: ①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 ②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態區; ③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基本介紹

集合涵義,介紹,四川九寨溝,黃龍,武陵源,三江併流,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中國南方喀斯特,三清山,中國丹霞,

集合涵義

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包括:
四川九寨溝風景名勝區(1992.12.7 )、四川黃龍風景名勝區(1992.12.7 )、湖南武陵源風景名勝區(1992.12.7 )、雲南三江併流保護區(2003.7.2)、四川大熊貓棲息地(2006.7.12 )、中國南方喀斯特(雲南、貴州、重慶、廣西,2007.6.27一期;2014.6.23二期)、江西三清山國家公園(2008.7.8)、中國丹霞(貴州、福建、湖南、廣東、江西、浙江,2010.8.1)、中國雲南澄江化石遺址(2012.7.1) 、新疆天山(2013.6.21)、湖北神農架(2016.7.17)、青海可可西里(2017.7.7)、梵淨山(2018.7.2)、黃(渤)海候鳥栖息地一期(2019.7.5)

介紹

四川九寨溝

四川九寨溝
中文名稱: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英文名稱:Jiuzhaigou Valley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編號:200-008
九寨溝於1992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N(II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位於岷江上游、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因為溝內有盤信、彭布、故窪、盤亞、則查窪、黑角寨、樹正、菏葉、扎如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全區面積約720平方公里,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九寨溝地處青藏高原東南斜面向四川盆地的過度地帶和岷山山脈南段尕爾納峰北麓,是長江水系嘉陵江源頭的一條支溝,地質結構複雜。這裡高差懸殊、氣候多樣、山明水秀。九寨溝有長海、劍岩、諾日朗、樹正、扎如、黑海六大景區,以明朗的高原風光為基調,以高峰、彩林翠海、疊瀑和藏族風情這“五絕”而馳名中外。九寨溝歷來被當地藏民視為“神山聖水”。溝內山、水、林、石均為藏民所崇拜和保護的對象。東方人稱九寨溝為“人間仙境”,西方人把它譽為“童話世界”。
九寨溝碳酸鹽分布廣泛,褶皺斷裂發育,新構造運動強烈,地殼抬升幅度大,造就了多種多樣的地貌,發育了大規模喀斯特作用鈣華沉積,以植物喀斯特鈣華沉積為主導,形成九寨溝艷麗典雅的群湖,奔瀉湍急的溪流,飛珠濺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連綿起伏的雪峰,這些地貌景觀的和諧組合,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景觀。九寨溝角峰、刃脊、冰斗、U字谷、懸谷、槽谷等地貌類型發育十分典型。槽谷延伸至海拔2800米的地方。谷地古冰川側磕、終債壟發育,成為我國第四紀冰川保存良好的地方之一。
九寨溝大多數景點集中於呈“Y”字形的三條主溝(樹正溝日則溝則查窪溝)內,縱橫五十公里。水是九寨溝景觀的主角, 以高原鈣華湖群、鈣華瀑群和鈣華灘流等水景為主體,其水景規模之巨,數量之眾,形態之美,環境之佳等各類指標綜合鑑定,位居中國風景名勝區水景之冠,有“黃山歸來不看雲,九寨歸來不看水”之美譽。溝中景觀以劍懸泉、芳草海天鵝湖、劍竹海、熊貓海、高瀑布、五花海珍珠灘瀑布鏡海諾日朗瀑布犀牛海樹正瀑布樹正群海臥龍海火花海蘆葦海、留景灘、長海、五彩池上季節海下季節海等最為著名。瀑寬320米的諾日朗瀑布為中國最寬的瀑布,位於九寨溝中部,為九寨溝的象徵。高78米、寬50米的熊貓湖瀑布,為九寨溝落差最大的瀑布。
九寨溝為多種自然要素交匯地區,山地切割較深,高差懸殊,植物垂直帶譜明顯,植物資源豐富。現有天然森林近3萬頃,有高等植物2576種,其中國家保護植物24種。低等植物400餘種,其中藻類植物212種,首次在九寨溝發現的藻類達40餘種。植被類型多樣,隱藏著不同氣候帶地帶性植被類型。植物區系成分十分豐富,幾乎包括了所有大的世界分區。許多古老、孑遺植物保存良好,如白堊紀末,第三紀初的孑遺植物獨葉草星葉草、箭竹等。形態上原始的領春木連香樹金連花獨葉草等對於研究植物系統演化及植物區系的演變均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九寨溝野生珍稀動物資源豐富,具有很多其他地方所沒有的珍惜品種。主要包括脊椎動物170種、鳥類141種,屬國家保護的有17種。其中一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牛羚金絲猴等;二類保護動物有毛冠鹿白唇鹿小熊貓獼猴、林爵、紅腹角雉、綠尾紅雉、大天鵝等;三類保護動物有鬃羚、斑羚、碉羊、藍馬雞血雉等。

黃龍

黃龍風景區
中文名稱: 黃龍風景名勝區
英文名稱: Huanglong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編號: 200-009
黃龍風景名勝區於1992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N(II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黃龍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西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中國最高的風景名勝區之一。風景區由黃龍景區和牟尼溝景區兩部分組成。傳說遠古時期夏禹治水,生活在岷江上游的黃龍真人曾輔佐大禹治理江、河、淮、濟,功成後歸隱二道海,後來跨白鹿至黃龍,在黃龍洞胎息修煉,故明代(公元1368~1644年)於此建黃龍寺以祀,“黃龍”因此而得名。黃龍風景名勝區處於三大地質構造單元的結合部,地理狀況特別複雜。整個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340平方公里,區內雪峰林立,海拔5000米以上的就有7座,其中岷山主峰雪寶頂海拔5588米。黃龍風景名勝區既以獨特的岩溶景觀著稱於世,也以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享譽人間,素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的美譽,是珍貴的自然遺產。
黃龍地區地貌總體特徵是山雄峽峻。其特點是,角峰如林,刃脊縱橫;峽谷深切,崖壁陡峭;枝狀江源,南直北曲。黃龍高程範圍在海拔1700~5588米,一般峰谷相對高差千米以上,3700~4000米以上多為冰蝕地貌,氣勢磅礴,雄偉壯觀。黃龍多喀斯特峽谷,空間多變,崖峰峻峭,水景豐富,植被繁茂。依谷底形態分,有丹雲喀斯特溪峽,扎尕鈣華森林峽和二道海鈣華疊湖峽等數種。黃龍境內涪江江源為一主幹東西樹枝狀水系,上遊河床寬平,下游峽谷深曲,南側支流平直排列,北側支流陡曲排列,形成上寬下深、南直北曲的獨特江源風貌。
黃龍以規模宏大、類型繁多、結構奇巧、色彩豐艷的地表鈣華景觀為主景,在中國風景名勝區中獨樹一幟,成為中國一絕。黃龍鈣華景觀,類型齊全,鈣華池、鈣華灘、鈣華扇、鈣華湖、鈣華塌陷湖、坑,以及鈣華瀑布、鈣華洞穴、鈣華泉、鈣華台、鈣華盆景等一應俱全,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天然鈣華博物館。黃龍溝連綿分布鈣華段長達3600米,最長鈣華灘長l 300米,最寬170米;彩池數多達3400餘個;邊石壩最高達7.2米;扎尕鈣華瀑布高達93.2米。這些都屬中國之最,世界無雙。在全區廣闊的碳酸鹽地層上,鈣華奇觀僅集中分布在黃龍溝、扎尕溝、二道海等四條溝谷中,海拔3000~3600米高程段。而且黃龍溝、二道海、扎尕溝分別處於鈣華的現代形成期、衰退期和蛻化後期,給鈣華演替過程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現場。因此足可見其珍貴程度。鈣華體形成過程中由於光線照射的種種變化,形成池水同源而色澤不一,形成彩色斑斕的“五彩池”,也為黃龍景區一大秀麗景觀。
著名的黃龍溝背倚岷山主峰雪寶頂,上接五彩池,下臨涪江源流——涪源橋,是一條由南向北,逐漸隆起的鈣華體山脊,長7.5公里、寬1.5公里。溝內布滿乳黃色岩石,遠望好似婉蜒於密林幽谷中一條昂首騰躍的黃龍,黃龍溝名即來源於此。黃龍溝以它“奇、絕、秀、幽”的自然景觀而蜚聲中外。黃龍溝在當地為各族鄉民所尊崇,藏民稱之為“東日·瑟爾峻”,意為東方的海螺山(指雪寶山)、金色的海子(指黃龍溝),並沿襲著一年一度盛況空前、西北各省區各族民眾均來參加的轉山廟會。
黃龍地區海拔3000米以上,廣泛發育著清晰的第四紀冰川遺蹟,其中以岷山主峰雪寶鼎地區最為典型。其特點是類型全面,分布密集,最靠東部。雪寶鼎地區既是岷江與涪江的分水嶺,又是兩江的發源地。此區山高範圍廣,峰叢林立,單5000米以上高峰就達7座,其中發育著雪寶鼎(5588米)、雪欄山(5440米)和門洞峰(5058米)三條現代冰川,使此區域成為中國最東部的現代冰川保存區。主要冰蝕遺蹟有角峰(分布於海拔4000米以上)、刃脊(3800米以上)、冰蝕堰塞湖(3900米以上)等;主要冰磧地貌有終質、中磧側磧底磧等,分布於各冰川谷中。現代冰川和古冰川遺蹟及其與鈣華之間的關係等,均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牟尼溝景區位於松潘縣城西南11公里處,主要為原始大森林分布區。這裡分布著約104米高的台階式鈣華瀑布——扎嘎大瀑布。為中國最大的鈣華瀑布。二道海牟尼溝風景區北部景段。分布有天鵝湖百花湖犀牛群湖等。景區南端有一水溫為21℃的醫療礦泉湖煮珠湖,傳說這是黃龍真人住二道海尚未跨鹿遷黃龍時,為九天仙女們營制的祛病美容之所。百花湖旁有一處神秘壯觀的溶洞“九天玄宮”,洞內鐘乳石形成無數巧奪天工的造像,美輪美奐。
黃龍風景名勝區還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區內有高等植物1500餘種,大部分為中國特有種,屬國家一至三類保護的植物有四川落葉松、眠山冷杉獨葉草星葉草等11種。許多植物具有重要的科研、藥用和經濟價值。由於所處地理位置特殊,黃龍成為大熊貓等野生動物棲息和繁衍的理想地區,特點是珍稀動物品種多,南北動物混雜現象突出,還有當地特有種。其中有獸類59種,鳥類l55種,屬國家一至三類保護的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牛羚雲豹白唇鹿、紅腹角難等近百種。南北動物混雜現象以山星鳥為突出,胸腺齒突贍等為當地特有種。

武陵源

武陵源
中文名稱: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英文名稱: Wulingyuan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編號: 200-010
武陵源於1992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N(II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中部湖南省西北部張家界市與慈利桑植兩縣交界處,由張家界市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慈利縣索溪峪自然保護區桑植縣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合而成,總面積369平方公里,屬張家界市管轄。最近又發現了楊家界新景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是20世紀80年代初新發現的山水名勝,這裡的風景沒有經過任何的人工雕鑿。武陵源的景觀類型主要為砂岩峰林景觀,次為灰岩喀斯特溶洞景觀、灰岩喀斯特峽谷景觀、高山湖泊景觀和人文景觀等。這裡集“山峻、峰奇、水秀、峽幽、洞美”於一體,到處是石柱石峰、斷崖絕壁、古樹名木、雲氣煙霧、流泉飛瀑、珍禽異獸,風光秀美,堪稱人間奇蹟,鬼斧神工,生態價值極高。
石英砂岩峰林景觀及其成固砂岩峰林景觀構成武陵源景區的主體,張家界天子山索溪峪楊家界景區主要為此類景觀,這種獨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在國內外均屬罕見。在36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中,目前所知有山峰3103座,峰體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高度由幾十米至400米不等。峰林造型景體完美無缺,若人、若神、若仙、若禽、若獸、若物,變化萬千。它們由上泥盆統石英砂岩組成,岩石層厚、質純、堅硬、沉積厚度大,分布面積廣,為砂岩峰林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1億5千萬年前的燕山運動以來,地殼不斷上升,使3億年前還在大海中的砂岩隆起形成高峰,相對高差1000~1300m。砂岩峰林地貌景觀錯落有致,大小不同,形態各異,擬人擬物,形似神似。突突兀兀的岩峰上配有青松、紅楓,形成天然盆景園,為天下第一奇觀。
武陵源水繞山轉,僅張家界就有“秀水八百”,眾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武陵源的溶洞數量多、規模大,極富特色,堪稱為“湘西型”岩溶景觀的典型代表。主要形態有溶紋、溶痕、溶窩、溶斗、溶溝、溶槽、石芽、埋藏石芽、石林、穿洞、窪地、石膜、漏斗、落水洞豎井、天窗、伏流、地下河、岩溶泉等。溶洞主要集中於索溪峪河谷北側及天子山東南緣,總數達數十個。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索溪峪的“黃龍洞”,被稱為“洞穴學研究的寶庫”。黃龍洞全長7.5公里,洞內分為四層,景觀奇異,是武陵源最為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
武陵源的春、夏、秋、冬,陰、晴、朝、暮,氣候萬千。雲霧是武陵源最多見的氣象奇觀,有雲霧、雲海、雲濤、雲瀑和雲彩五種形態。雨後初霽,先是膘朧大霧,繼而化為白雲,縹緲沉浮,群峰在無邊無際的雲海中時隱時現,如蓬萊仙島,玉宇瓊樓,置身其間,飄飄欲仙,有時雲海漲過峰頂,然後以鋪天蓋地之勢,飛滾直瀉,化為雲瀑,蔚為壯觀。
武陵源位於西部高原亞區與東部丘陵平原亞區的邊緣,各地生物相互滲透,物種豐富。特別是這裡地形複雜,坡陡溝深,加上氣候溫和,雨量豐富,森林發育茂盛,給眾多物種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武陵源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在眾多的植物中,武陵松分布最廣,數量最多,形態最奇,有“武陵源里三千峰,峰有十萬八千松”之譽。由於一直無人開採,植被保存良好,森林覆蓋率高達97.9%。神堂灣、黑樅腦保存有大片完好的原始森林。武陵源的古樹名木具有古、大、珍、奇、多的特點。張家界村一株銀杏古樹高達44米,胸徑為1.59米,被稱為自然遺產中的活化石。生長於腰子寨珙桐,是國家一級保護珍貴樹木。這些植物資源,有著極高的科研價值。
由於地形複雜,氣候溫和,雨量豐富,經過長期的侵蝕風化,石英砂岩構成巨大的奇峰異石,坡陡溝深,加之森林茂密,給動物生活、繁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經初步調查,陸生脊椎動物共有50科116種,其中包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單》中的一級保護動物3種,二級保護動物10種。武陵源動物世界中,較多的是獼猴,據初步觀察統計為300隻以上。當地人叫做“娃娃魚”的大鰓,則遍見於溪流、泉、潭中。
武陵源回音壁上泥盆系地層中砂紋和跳魚潭邊岩畫上的波痕,是不可多得的地質遺蹟,不僅可供參觀,而且是研究古環境和海陸變遷的證據。分布在天子山二疊系地層中的珊瑚化石,形如龜背花紋,故稱“龜紋石”,是雕塑各種工藝品的上好材料。

三江併流

三江併流
中文名稱:三江併流
英文名稱: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
根據世界自然遺產遴選標準V,三江併流於2003年7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三江併流位於我國雲南省,跨越了雲南省麗江市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9個自然保護區和10個風景名勝區。總面積3500多平方公里。三江併流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內的山脈組成,涵蓋範圍達170萬公頃。其景觀主要有:三江併流、高山雪峰、峽谷險灘、林海雪原、冰蝕湖泊等。它是雲南省面積最大、景觀最豐富壯觀、民族風情最多彩,但基本上是尚未開發的景區。同時,它還位於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域的交匯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三江併流地區的主要特色是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這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雲嶺,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併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三江”中的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最終注入東海;瀾滄江湄公河的上游,最終注入南海;怒江則是薩爾溫江的上游,最終注入安達曼海。後兩條江為國際河流,尤其是瀾滄江,由於流經6個國家(中國、緬甸、寮國、泰國、高棉和越南)而被譽為“東方多瑙河”。其中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里,瀾滄江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里。在地質構造條件控制下,金沙江、瀾滄江、怒江自北向南縱貫全區,被緊束於60~100公里的狹窄地帶,才得以構成世界上惟一的三江併流奇觀,並造就了怒江大峽谷、瀾滄江梅里雪山大峽谷和金沙江虎跳峽大峽谷。“三江併流”區域內,南北向的大江與大山相間排列,由西往東依次為高黎貢山、怒江、怒山(碧羅雪山)、瀾滄江、雲嶺、金沙江、沙魯里山。從空中望去,三條大江由北往南縱貫全區,平行流動近170公里,繼而形成了“四山並列、三江併流”這一世界獨有的地理奇觀。
除獨有的三江併流世界奇觀外,這裡又集雪山峽谷、高山湖泊、冰川草甸、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觀於一體。三江併流地區是世界上蘊藏最豐富的地質地貌博物館。其內高山海拔變化呈垂直地帶性分布,從760米的怒江乾熱河谷到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匯集了高山峽谷、雪峰冰川、高原濕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等不同類型的地貌景觀。三江併流地區有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海拔達6740米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上覆蓋著萬年冰川,從峰頂一直延伸至海拔2700米的明永村森林地帶,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壯觀且稀有的低緯度低海拔季風海洋性現代冰川。另外,麗江老君山還分布著中國面積最大、發育最完整的丹霞地貌景觀。這裡比較著名的高山湖泊有數十個。其中有瀘水縣高黎貢山的聽命湖福貢縣碧羅雪山齊術山峰附近的乾地依比湖、恩熱依比湖、念波依比湖,中甸縣的碧塔海、屬都湖等。同時還有多處高山湖泊群,如千湖山湖泊群、老君山湖泊群、紅山湖泊群、老窩山湖泊群等。根據調查,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且各具特色的景區就有近百個,各類景點難計其數,可以說是北半球除沙漠海洋景觀外各類自然景觀的縮影。
三江併流地區被譽為“世界生物基因庫”。由於三江併流地區未受第四紀冰期大陸冰川的覆蓋,加之區域內山脈為南北走向,因此這裡成為歐亞大陸生物物種南來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難所,是歐亞大陸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區。區域內雲集了北半球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寒帶等各種氣候環境類型。共擁有20餘種生態系統,占北半球生態系統類型的80%,是歐亞大陸上生物生態環境的縮影,是全世界單位面積內生態系統類型最豐富的地區,是自新生代以來生物物種和生物群落分化最劇烈的地區。三江併流動植物區系組成複雜多樣,有10種動物分布型,21種分布亞型;有10種植被型,23種植被亞型,90餘個群系。在這樣狹小的範圍內有如此眾多的動物分布類型和植被類型,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三江併流區域有高等植物210餘科,1200餘屬,6000種以上;有44箇中國特有屬,2700箇中國特有種,其中有600種為三江併流區域特有種;有國家珍惜瀕危保護植物33種,省級珍惜瀕危保護植物37種,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植物標本模式產地。該地區占我國國土面積不到0.4%,卻擁有全國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國25%的動物種數。這一區域內棲息著的珍稀瀕危動物有滇金絲猴羚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頸鶴等,珍惜瀕危植物有禿杉、桫楞、紅豆杉等。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中文名稱: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英文名稱:Sichuan Giant Panda Sanctuaries
根據世界自然遺產遴選標準(X),正式被列為2006年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中國唯一的自然遺產。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臥龍、四姑娘山夾金山脈位於中國四川省境內,成都平原川西高原之間,包括邛崍山脈之中的7處自然保護區和9處風景名勝區。總面積9245平方公里,地跨成都市雅安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個地級行政區的12個縣或縣級市。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擁有豐富的植被種類,環境與第三紀熱帶雨林相似,是世界上除熱帶雨林以外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同時,這裡也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全球3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棲息於此。另外,這裏亦是小熊貓川金絲猴雪豹雲豹等其它瀕危物種的重要棲息地。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由中國四川省境內的7處自然保護區和9處風景名勝區組成,地跨成都市所轄都江堰市崇州市邛崍市大邑縣雅安市所轄蘆山縣天全縣寶興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所轄汶川縣小金縣理縣甘孜藏族自治州所轄康定縣等12個縣或縣級市。
組成
自然保護區(共7處)
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汶川縣境內,成立於1963年,主要保護大熊貓及森林生態系統
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寶興縣境內,成立於1975年,主要保護大熊貓及森林生態系統
小金四姑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小金縣境內,成立於1996年,主要保護野生動物及高山生態系統
喇叭河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天全縣境內,成立於1963年,主要保護大熊貓、牛羚等珍稀動物
黑水河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蘆山縣大邑縣境內,成立於1993年,主要保護大熊貓及森林生態系統
金湯—孔玉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康定縣境內,成立於1995年,主要保護珍稀動物及生態環境
草坡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汶川縣境內,成立於2000年,主要保護大熊貓及生態環境
風景名勝區(共9處)
青城山—都江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都江堰市境內,成立於1982年
天台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邛崍市境內,成立於1989年
四姑娘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小金縣境內,成立於1994年
西嶺雪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大邑縣境內,成立於1994年
雞冠山—九龍溝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崇州市境內,成立於1986年
夾金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寶興縣境內,成立於1995年
米亞羅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理縣境內,成立於1995年
靈鷲山—大雪峰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蘆山縣境內,成立於1999年
二郎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天全縣境內,成立於2000年

中國南方喀斯特

中國南方喀斯特
中文名稱:中國南方喀斯特
英文名稱:South China Karst
2007年被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項目
編號
名稱
1248-001
石林喀斯特-乃古石林
石林彝族自治縣
Shilin Karst – Naigu Stone Forest
Shilin Yi County,
1248-002
石林喀斯特-所各邑村
石林彝族自治縣
Shilin Karst – ‘Suogeyi Village’
Shilin Yi County,
1248-003
荔波喀斯特-小七孔
荔波縣
Libo Karst – ‘Xiaoqikong’
Libo County,
1248-004
荔波喀斯特-洞多
荔波縣
Libo Karst – ‘Dongduo’
Libo County,
1248-005
武隆喀斯特-箐口天坑
武隆縣
Wulong Karst – Qingkou Giant Doline (Tiankeng)
Wulong County,
1248-006
武隆喀斯特-天生三橋
武隆縣
Wulong Karst – Three Natural Bridges
Wulong County,
1248-007
武隆喀斯特-芙蓉洞
武隆縣
Wulong Karst – Furong Cave
Wulong County,
中國南方喀斯特主要位於雲南省、貴州省和廣西省,有著多樣的喀斯特地形地貌覆蓋了五萬平方公里。這個世界遺產包含了一系列成串的景點:荔波喀斯特,石林喀斯特和武隆喀斯特。中國南方喀斯特展示了一個由多濕的熱帶至亞熱帶的喀斯特地貌。石林是世界範圍內一個偉大的自然現象和一個世界性的地標。
喀斯特即岩溶地貌, 是發育在以石灰岩和白雲岩為主的碳酸鹽岩上的地貌。中國喀斯特有面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豐富等特點。
中國南方喀斯特”面積占整箇中國喀斯特面積的55%,是我國政府2006年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唯一項目,由雲南石林的劍狀、柱狀和塔狀喀斯特、貴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慶武隆的以天生橋、地縫、天洞為代表的立體喀斯特共同組成,形成於50萬年至3億年間,總面積達1460平方公里,其中提名地(核心區)面積480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980平方公里。
這一區域集中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區域,其中很多景點享譽國內外:雲南石林以“雄、奇、險、秀、幽、奧、曠”著稱,被稱為“世界喀斯特的精華”;貴州荔波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瑤族等少數民族聚集處,曾入選“中國最美十大森林”。
中國南方喀斯特”在地質地貌、生物生態、美學、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世界價值(突出普遍價值)長期以來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重視和認同。“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自然遺產得到了中國政府和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的支持。
“中國南方喀斯特”是中國第一個跨省聯合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項目,經歷了長期的地質年代,是地球重要而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徵和喀斯特地貌形態,既保留了地質歷史時期古喀斯特遺蹟,又代表了重要的和正在進行的喀斯特過程。受青藏高原隆起等影響,演化至今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已完整形成了一個熱帶、亞熱帶喀斯特上升發育區的結構系統和演化序列,對研究現代區域水文網及長江三峽的形成等都提供了寶貴的地貌證據,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如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將推動相關地域的生態保護和旅遊升級。
雲南石林路南石林)風景區位於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又稱“路南石林”,距昆明120千米,面積約40多萬畝。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經過億萬年地質變化形成的。2004年2月13日石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會批准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1984年石林景區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石林還是彝族傳說中阿詩瑪的故鄉。
石林風景區主要由大、小石林(李子菁石林),乃古石林芝雲洞長湖,大疊水等景區組成。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節”是遊覽石林的最佳時間。

三清山

三清山
中文名稱:三清山國家公園
英文名稱:Mount Sanqingshan National Park
2008年7月8日,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三清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三清山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上饒市境內,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內千峰競秀、萬壑奔流、古木茂盛、珍禽棲息。同時她又是一座具有1600餘年歷史的道教名山,古代文化遺產得到完好保存。可謂億載造化和千秋人文相融合的典範。
三清山總面積229平方公里,中心景區為71平方公里。最高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三清山山體南北長12.2公里,東西寬6.3公里,平面呈荷葉狀,由東南向西北傾斜。三清山由於處在造山運動頻繁而劇烈的地帶,因此斷層密布,節理髮育,山體不斷抬升,又經大自然長期風化侵蝕和重力崩解作用,造化神工形成了奇峰矗天,幽谷千仞的山嶽絕景奇觀。
三清山野生動植物的寶庫。
植被以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混交林、山地矮曲林、針葉林、竹林等為主。被子植物共有148科691屬1602種(包括變種、變型),其中雙子葉植物1300種544屬122科,單子葉植物302種147屬26科。蕨類植物共有28科52屬86種。有國家保護植物33種,隸屬30屬22科,其中蕨類植物1科1屬1種,裸子植物6科12屬12種;被子植物15科17屬20種。野生動物有800多種。

中國丹霞

中文名稱:中國丹霞
英文名稱:China Danxia
編號:1335
“中國丹霞”8月1日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丹霞包括貴州赤水、福建泰寧、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包括龜峰)、浙江的江郎山六處典型的丹霞地貌
廣東丹霞山
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與湞江區交界地帶。東經113°36′25″至113°47′53″,北緯24°51′48″至25°04′12″之間。總面積292平方千米。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的自然風景區。2004年2月13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同年7月5日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正式揭牌開園。2009年1月30日,丹霞山正式成為我國2009“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之一。
“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地貌是指有陡崖的陸相紅層地貌。作為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丹霞山的丹霞地貌發育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多樣性和不可替代性。
丹霞山古稱曲紅岡、韶石山、燒木佛舊地。由680多座頂平(頂斜)、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岩石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最高峰巴寨海拔619.2米。據地質學家研究表明:中國已經發現800多處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景色最優美、研究最充分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
丹霞山由丹霞、巴寨、韶石、矮寨、錦江畫廊五大景區組成。以赤壁丹崖之雄、陰陽元石之奇、巴寨之險、錦江之秀、翔龍湖之幽、韶石之韻、夏富之曠聞名。現已開發了長老峰、陽元石、錦江長廊、翔龍湖四個遊覽區。
浙江的江郎山
江郎山位於浙江省江山縣城南25公里的江郎鄉,是國家級的著名旅遊風景區。傳說是古時候三個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頂變成為三大巨石而形成,所以又叫江郎山。三巨石拔地沖天而起,高360餘米,形似石筍天柱,形狀像刀砍斧劈,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為:郎峰、亞峰、靈峰,人們叫“三爿石”。郎峰峭壁上有明代理學家湛若水摩崕題刻“壁立萬仞”四字。 江郎山不僅聚岩、洞、雲、瀑於一山,集奇、險、陡、峻於三石,雄偉奇特,蔚為壯觀,且群山蒼莽,林木疊翠,窟隱龍潭,泉流虎跑,風光旖旎,每當雲霧瀰漫,煙嵐迷亂,霞光陸離,常凝天、山於一色,融雲峰於一體。無怪唐詩人白居易贊曰:“安得此身生羽翼,與君來往醉煙霞”。 大地理學家徐霞客三次游江山時都寫到江郎山,他把江郎山與雁盪山、黃山和鼎湖峰進行比較,極力地讚嘆江郎山“奇”、“險”、“神”。江郎山的風景迷倒了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
素有“雄奇冠天下,秀麗甲東南”之譽,擁有中國丹霞第一奇峰,全國一線天之最,天然造化的偉人峰,驚險陡峻的郎峰天游和千年古剎開明禪寺,千年學府江郎書院,全國最大的毛澤東手書體“江山如此多嬌”摩崖題刻,以及古道雄關仙霞嶺,歷史名鎮廿八都,神秘莫測的戴笠故居,碧波浩渺的月亮湖等自然景觀與人文古蹟相輝映的景點景觀150餘處。一線天被勘定為全國之最,郎峰天游被譽為浙江最佳景點。此外,霞客遊蹤、洞岩鐘鼓、石大門、仙居寺劍瀑、浮蓋山、景星山、峽里湖、須江瑤池、筆頭峰、海螺峰、郎峰仙道、石隙奇觀、天然國畫、丹霞赤壁、美食一條街、郎峰天橋、神女臨江、月亮湖、洞天壽星、開明禪寺諸景亦各盡其奇。
千百年來,眾多英傑名士為江朗山留下了大量的遊蹤遺墨,名勝古蹟薈萃。 有飲譽東南的江朗書院,有堪稱八閩咽喉的仙霞關,有黃巢義軍開闢的仙霞書院、仙霞古道 ,有保留完整的廿八都明清古建築,有保持原始生產方式的宋代古瓷村。境內千年古剎,亭台樓閣、摩崖題刻、古塔碑林亦富有神韻。祝其岱、白居易、陸游、朱熹、徐霞客郁達夫等騷人墨客更為江郎山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江郎山交通便捷,特產豐富,住宿設施配套齊全,江郎山莊正以嶄新的面貌、全優的服務迎接四方來客。 如今,江郎山已成為“吃,住,行,游,購,娛”配套成龍,交通快速便捷的著名旅遊勝地,吸引無數遊人紛至沓來,獵奇探勝,領略江郎山雄奇偉岸的美麗風光。
江西龍虎山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貴溪市境內,距鷹潭市區20公里。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景區面積200多平方公里。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獨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群構成了龍虎山風景旅遊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三絕”。
龍虎山景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暖濕潤,四季分明的特點。年平均氣溫為18.0℃,1月和7月平均氣溫分別為5.5℃和29.7℃,極端最高氣溫40.7℃,最低氣溫-8.6℃。年平均降雨量為1878mm,年平均蒸發量1648.4mm。
龍虎山原名雲錦山。東漢中葉,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張魯的祖父)在此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張天師在龍虎山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國一姓嗣教最長的道派,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張(張天師)”之稱,“百神授職之所”的大上清宮,始建於東漢,為祖天師張道陵修道之所,道教興盛時期曾建有九十一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
世界自然遺產龍虎山保留了中國亞熱帶濕潤區丹霞地貌的各種基本類型。地貌單體形態類型包括丹霞崖壁、方山、石牆、丹霞洞穴和丹霞溝谷等,均有典型的標型實例。地貌群體形態類型以峰叢峰林與孤峰殘丘並存為特色,是疏散型丹霞峰林地貌的模式地。據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方式,龍虎山的丹霞地貌可劃分為流水侵蝕型、雨水侵蝕型、崩塌殘餘型、崩塌堆積型和溶蝕型等5種成因類型。
福建泰寧
泰寧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泰寧縣境內,總面積4925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面積2527平方公里,目前已開發金湖、上清溪狀元岩貓兒山九龍潭、金龍谷、泰寧古城七大景區。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為世界地質公園,成為福建繼武夷山之後的第二個世界級旅遊區。泰寧又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是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旅遊經濟開發區、省級旅遊度假區。2009年1月30日,福建泰寧正式成為我國2009年“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之一。
景區所處泰寧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無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為1775毫米,一年中三至六月為雨季,五、六兩個月降雨強度大,雨量集中,平均相對濕度為84%,平均日照時數為1738.7小時,多年平均降雪4.3天,屬本省豐水濕潤區。
泰寧地質公園以典型青年期丹霞地貌為主體,兼有火山岩、花崗岩、構造地貌等多種地質遺蹟,是集科學考察、科普教育、觀光覽勝、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區域內自然生態良好,神奇靈秀的水上丹霞,深邃幽靜的峽谷曲流,遍布幽奧的丹霞洞穴,千奇百怪的山峰石柱以及奇險峻偉的花崗岩地貌景觀,融匯於原始古樸的自然生態,構成了獨特的自然風光體系。地質學家形象地稱之為“碧水丹山大觀園”、“峽谷洞穴博物館”、聯合國教科組織專家評價其為“中國地質公園的樣板”。泰寧古城歷史悠久,有“漢唐古鎮,兩宋明城”之美譽,曾有過“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之盛況。歷史名人朱熹、楊時、李綱等曾在此遊歷山水、讀書講學。縣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書第建築群”,是我國江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築珍品。鄉土氣息濃郁的地方劇種梅林戲,被文化部授予“天下第一團”稱號。
湖南崀山
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新寧縣境內,包括天一巷、辣椒峰、夫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橋六大景區,18處風景小區,已發現和命名的重要景點有500餘處,有三大溶洞和一個原始森林,總面積108平方公里,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難得的環保型山水自然風景區。2000年由國家體育總局定為國家攀岩訓練基地,2001年10月由國土資源部審定為國家地質公園, 2002年5月由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6年1月被列為首批國家自然遺產,2009年被入選為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
景區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夫夷江常年水流不斷,最小流量為12m3/秒;植被茂盛,生長著許多珍稀名貴物種,森林覆蓋率超過70%,氣候宜人,生態環境非常優越,常年都可接待大量的國內外遊客前來旅遊。
崀山更是國內難得的可以同時開展遊覽觀光、休閒度假、攀岩探險、科學研究、科普教育等各種項目絕佳的旅遊勝地。景區景觀以丹霞和丹霞—喀斯特混合地貌的峰、巒、谷景觀為主,以雄、奇、險、秀、幽、雅為特色,同時又滲透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眾多的民俗風情,有如下幾大特徵:奇特的石景峰景、險峻的岩壁石巷、迷人的江流瀑布、幽深的峽谷深山、神秘的山寨文化、悠久的宗教傳說、純樸的民風民俗。
由丹霞地貌堆積、發育成的八角寨之高、天一巷之長、蠟燭峰之峭、紅華赤壁之絕、將軍石之俊、駱駝峰之優,加上蔥鬱茂密的深林植被、九曲縈繞、清澈見底的夫夷江,構成丹霞綠水、青山相互襯托的美輪美奐的自然畫卷,讓來崀山旅遊的遊客讚嘆不已、流連忘返。
貴州赤水
赤水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處於赤水河中下游,與四川南部接壤。赤水是國務院唯一以行政區名稱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4貴州省赤水風景名勝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1996年在赤水市建立國家級生態環境示範區;2006年赤水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中國最美麗的地方”;2007年赤水被國家旅遊局授予“中國優秀旅遊”稱號;2009年赤水十丈洞風景區和燕子岩國家森林公園順利榮升4A級旅遊景區;2009年2月赤水市已納入中國丹霞地貌捆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總文編制範圍且排名第一。風景區面積為630平方公里,規劃面積328平方公里。風景區面積占市域面積近70%,分為十丈洞四洞溝五柱峰楊家岩丙安古鎮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竹海國家森林公園、燕子岩國家森林公園等風景區,以及復興場、大洞場、丙安場等人文景區。天台山九角洞月亮湖九曲湖長嵌溝、仁友溪、華平、盤龍等景區等正在開發建設之中。 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個國家森林公園,數以千計的獨立景點。景觀以瀑布、竹海、桫欏、丹霞地貌、原始森林為其主要特色,兼有長征歷史文化、文物古蹟。赤水作為貴州的一個旅遊城市,其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它由數以千計的大小瀑布,40多萬畝原始森林,30多條溪流,27萬畝楠竹林組成,其中寬度在3米以上的瀑布就有4000多條,故有“千瀑之市”,“竹子之鄉”,“桫欏王國”,“丹霞之冠”的美譽。
赤水屬中亞熱帶濕潤報風氣候區,冬暖春早,夏季炎熱多伏旱,全年日照少,初夏晚秋多陰雨,立體氣候和地區差異顯著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8℃(最高氣溫41℃,最低氣溫-2℃)。年降雨量平均為1268.8毫米,年均相對濕度82%,日照時數1297.7小時;無霜期340—350天,並隨海拔高度上升而遞減,800米以下地區無霜期300天左右,800米以上地區無霜期210—300天期間。
赤水的丹霞地貌,以其艷麗鮮紅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儀態萬千的奇山異石,巨大的岩廊洞穴和優美的丹霞峽谷與綠色森林、飛瀑流泉相映成趣,形成很高的旅遊觀賞價值,令遊人傾倒。在赤水,最為獨特,最受遊人稱譽的丹霞景觀金沙溝赤壁神州、香溪湖萬年靈芝、四洞溝渡仙橋、丙安天生橋天台山紅岩絕壁、石鼎山奇觀、復興轉石奇觀、長嵌溝丹霞峽谷、十丈洞丹霞岩穴、金沙溝甘溝峽谷和硝岩洞穴等十多處。雨過天晴,金色的陽光照在丹岩上,把紅色的岩石映襯得格外艷麗,形成紅岩、綠樹、銀瀑、清泉相映成趣美麗風,人行其間,感到精神振奮,心曠神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