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各邑村

所各邑村

所各邑村位於石林縣城的東部,距縣城15公里,距長湖鎮政府4公里。截止2009年全村有302戶有1257人,是一個彝族鄉村,石林至瀘西的公路直穿村中間,交通便利,通自來水。所各邑村名彝語為(四涓邑)居住著勤勞的撒尼人。有豐富神奇的喀斯特地貌自然景觀和生態林木,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特級重點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所各邑村
  • 外文名:In each village town
  • 所屬: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長湖鎮
  • 面積:23.53平方公里
  • 海拔:1890米
  • 年降水量:1050.2毫米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領導親臨,新農村建設,村莊發展,制約發展的因素,解決措施,

村情概況

所各邑村隸屬於雲南昆明石林彝族自治縣長湖鎮,地處長湖鎮的西北邊,距長湖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到鎮政府的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15公里。東鄰維則,南鄰戈衣黑,西鄰上蒲草,北鄰祖莫。轄所各邑、大平地兩個自然村,有所各邑一組、二組、大平地3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23.53平方公里,海拔1890米,年平均氣溫14.1℃,年降水量1050.2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烤菸、大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036.6畝,人均耕地2.45畝,林地20126.5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01.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32元。該村屬於山區農業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村內道路村內道路

農村經濟

該村截止2009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719.9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65.82萬元,占總收入的92.52%;畜牧業收入31.12萬元,占總收入的4.3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10頭,肉牛85頭,肉羊858頭);漁業收入0.35萬元,占總收入的0.04%;林業收入0.62萬元,占總收入的 0.08%;第二、三產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1.66%;工資性收入9.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3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3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7人(占勞動力的7.08%),在省內務工37人,無人到省外務工。
包穀包穀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196戶通自來水。有19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90戶,安裝有線電視農戶15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96.9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0戶(分別占總數的95.4%和 71.42%);有路燈。到長湖鎮政府的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是土路面,交通方便,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擁有拖拉機133輛,機車35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5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0畝,有效灌溉率為9.8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4 畝。截至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1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太陽能太陽能

人口衛生

該村截至2009年年底有農戶302戶,共鄉村人口1257人,其中男性635人,女性622人。其中農業人口1257人,勞動力77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14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249人,漢族8人。截至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39人,參合率98.57%;享受低保8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村內建有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33.35平方米,鄉村醫生2 人,該村距鎮衛生院有4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6戶,占農戶總數的11.92%。
衛生所衛生所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3337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距鎮中學4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8人,其中小學生133人,中學生55人。
教學樓教學樓
全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21個,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2003年被維則鄉黨委、政府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

村務公開

該村截至2010年底,簽定了農業承包契約31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26.7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年末集體總收入 0.85萬元,有固定資產56.6萬元,農村財務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了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以貼上公告黑板報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宅基地安排、審批結果;計畫生育指標;烤菸種植面積和收購契約;農業生產任務、物資配套分配情況;救災救濟情況和各種承包經營項目;集體資金收支情況;農業生產資料增支綜合補貼。
村務公開宣傳欄村務公開宣傳欄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0人,少數民族黨員50人,其中男黨員42人、女黨員8人。該村黨支部2002年被評為維則鄉先進黨支部;2003年被評為維則鄉先進黨支部;2005年被評為長湖鎮先進黨支部等。
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副書記、副主任組成,下設所各邑一組、二組、大平地3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有團員73人。

領導親臨

2012年8月7日,石林縣縣長張勤勛、副縣長李福軍等帶領有關部門領導一行20餘人深入長湖鎮所各邑村專題調研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情況。縣領導強調,新農村建設要緊緊圍繞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要求,大力發揚“我愛我家,我愛我村”的奉獻精神,以全體村民為主體,充分發揮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自2008年,所各邑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因地制宜,精心組織,周密規劃,真抓實幹,新農村建設和黨建等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8月7日下午,在長湖鎮黨委書記文春燕、副書記趙俞志、副鎮長楊志華的陪同下,縣領導實地察看了所各邑村的新農村建設情況。座談會上,在聽取所各邑村黨支部書記關於新農村示範村建設項目情況介紹後,並分別聽取了村民代表們對新農村建設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張縣長非常滿意,並對村民所提的問題給予答覆,對該村的示範村建設規劃給予了肯定。 最後,張縣長對該村的新農村建設也提出了幾點要求:一是要做好整體規劃。即制定好村莊規劃,村經濟發展規劃,農民增收致富規劃;二是要抓好民眾的引導即觀念的改造和提升工作;三是要依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新農村建設

2008年3月7日,石林縣長湖鎮所各邑村全村及周邊村寨的3000餘名民眾將村內的舞台圍得水泄不通,喜氣洋洋地慶祝村內2199米道路硬化竣工。
所各邑村是長湖鎮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按照“縣協調統籌、鄉鎮主抓、村實施”的工作機制,鎮黨委、政府深入基層調研,本著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尊重民眾意願、建得成、出成效的原則,在各試點村自主申報年度建設項目的基礎上,確定了所各邑等試點村的建設項目。之後,鎮黨委、政府加強對試點村的指導和引導,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動員民眾籌集資金、義務投工投勞參與項目建設。
所各邑村的新農村建設項目為村內道路硬化。由於宣傳到位,工作基礎紮實,村內民眾建設道路的積極性高漲。村民們想方設法籌集資金,主動投工投勞,為村內道路硬化貢獻力量。項目總投資28.7萬元,除市、縣補助的20萬元外,餘下8.7萬元全部為民眾自籌。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民眾義務投工投勞達1560個,為村內2199米道路硬化的順利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除道路硬化外,全村共建沼氣池99口,節能灶改造77座,已全部投入使用;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籌備工作已完成,安裝工作即將結束。
2010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實施了所各邑村村容村貌整治項目。
村容村貌整治項目的實施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豐富了民眾的文化體育活動,營造了一個文明、科學、健康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村莊發展

制約發展的因素

(一)嚴重缺水。所各邑村不但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還屬於山區半山區,水資源匱乏,村委會即使下大雨也沒有自來水,不下雨水就不見了,人畜飲水困難,雖然已經建立覆蓋全村的自來水管網,但是因長期缺水,自來水根本就沒法供水,村民生產生活用水比較困難,生產用水無法解決,加之連年乾旱,更讓這樣石漠化區域的農村發展乏力。
(二)生產資料少。所各邑村土地貧瘠,石漠化嚴重,地裡面石頭多,不保水也不保肥,林果地少,耕地面積少,中低產田占的比例又較大,加強發展種植業存在一定的困難,由於缺乏管理能力,產業化養殖業發展態勢不明顯。
(三)受教育水平不高。所各邑村國中以上學歷的勞動力偏少,致富缺乏帶頭人,缺少敢幹敢闖的新型農民,也缺乏農村發展新思維的人,所以這幾年農民民眾生活改善不明顯。
(四)農村基本保障制度不完善、保障水平偏低。由於所各邑村較偏遠,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農業發展的速度和水平。

解決措施

1.要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產業。近幾年,所各邑村在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中,主要是引進核桃種植項目,種植面積約2000畝,但是核桃種植周期長,形成產業還需時日。所以,在農民增收方面,應該主要種植適合石漠化區域生長的經濟作物,比如金銀花花椒等作物,生長周期相對較短,市場需求量大,市場價格相對平穩,這樣有利於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2.要大力發展民族文化旅遊產業。要鼓勵部分有經濟實力的農民開展糧食初加工、農家樂等經濟實體,要讓所各邑村優美的石林景觀和民族文化景觀能融合起來,充分利用撒尼人獨特的文化資源,對外宣傳彝族撒尼文化,做大民族文化產業。
3.要大力加強勞務輸出產業。要鼓勵所各邑村國中畢業未考起高中的學生到職業學校學習,之後定向輸送到城市或沿海務工,以減輕該村的人口壓力,同時也增加年輕人在外學習的機會,不但可以增加該村農民家庭收入,還可以讓這些家庭的子女在外出學習打工的同時尋覓商機,為創業提供可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