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遺植物(瀕危物種)

孑遺植物(瀕危物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孑遺植物,也稱作活化石植物,是指起源久遠的那些植物。在新生代第三紀或更早有廣泛的分布,而大部分已經因為地質、氣候的變化而滅絕,只存在很小的範圍內,這些植物的形狀和在化石中發現的植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遠古祖先的原始形狀。且其近緣類群多已滅絕,因此比較孤立,進化緩慢的植物。鵝掌楸產于越南,銀杏、水松珙桐都是中國特有的孑遺植物,也是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級瀕危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孑遺植物
  • 外文名:Relict plant
  • 別稱活化石植物
  • 性質:起源久瀕危滅絕的植物
來源發展,主要種類,保護情況,特種郵票,

來源發展

孑遺植物現世界的森林分布情形,與地質時代大不相同。古生物學者依據植物化石標本研究,推定在古生代志留紀泥盆紀之間(距今三~四億年前),已有蕨類石松目的鱗木及印章木發生,到石炭紀時這些石松類、種子蕨類及原始裸子植物,一度極為昌盛。直到中生代的二疊紀,因氣候發生劇烈變化,才漸漸衰退。侏羅紀和白堊紀間,代之而起的是極為繁茂的古蘇鐵及松柏類等,稱霸世界,形成浩瀚的森林。
孑遺植物珙桐孑遺植物珙桐
古生代,地球表面的情形與現今迥異。當時我國北方的蒙古高原尚未升起,西南方的喜馬拉雅與歐洲的阿爾卑斯山亦均未形成。地中海向東延伸,將中國與印度隔離,北冰洋則由奧比克海之貫連與印度洋相通,因而北方氣候溫暖,熱帶樹木豐富,此種情景一直保持到新生代第三紀初期。
第三紀後期,地球上有強烈的造山運動發生,喜馬拉雅、阿爾卑斯、庇里牛斯與美國的洛磯山相繼生成。隨之氣候驟變寒冷,冰川發生,歐洲大陸以及庫頁島至美國加里福尼亞州一帶,均為冰川淹沒,大多數植物瀕於滅絕。只有一部分殘存於亞洲東部及北美洲東部。
在地質時代曾經昌盛一時,占有廣大面積的植物種族,由於地層或氣候的變動,以致大部分消滅殆盡,僅有極少數生長在優越地點的種類,未蒙受環境劇變的劫運,僥倖地延綿下來,這類植物通稱孑遺植物。孑遺植物的特性是:有關的親族都已滅絕,僅能自化石去辨認,現生的種類生存地區零落,分布幅員狹小。也有人稱之為“活化石”。

主要種類

孑遺植物包括很多,在中國就有100多種。 孑遺植物的種類有:
水杉水杉
水杉,為我國特產,落葉喬木,杉科水杉屬唯一現存種,中國特產的孑遺珍貴樹種,第一批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稀有種類,有植物王國“活化石”之稱。
銀杉,是三百萬年前第四紀冰川後殘留下來至今的植物,中國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種,和水杉、銀杏一起被譽為植物界的“國寶”,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紅豆杉,又稱紫杉,屬淺根植物,其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
孑遺植物紅豆杉孑遺植物紅豆杉
台灣杉,我國特有樹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為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孑遺植物。曾廣泛分布於歐洲和亞洲東部,由於第四紀冰期影響,僅存於雲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台灣及緬甸北部局部地區。
瓦勒邁杉,是一種樣子怪怪的樹狀物,是世界最古老的物種之一,人們此前對它的了解僅來自於具有1.2億年歷史的化石。
松葉蕨,為松葉蕨科多年生纖細草本,小型蕨類。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陸生高等植物。生於山上岩石裂縫中或附生於樹幹上。
桫欏,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與恐龍一樣,同屬“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誌。桫欏名列中國國家一類8種保護植物之首。
銀杏,又稱白果,在第三紀有化石發現。第四紀冰川期大部分滅絕。
孑遺植物剌桫欏孑遺植物剌桫欏
珙桐,是1000萬年前第三紀留下的孑遺植物,在第四紀冰川期,大部分地區的珙桐相繼滅絕,只有在我國南方的一些地區倖存下來,成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鵝掌楸,又稱馬褂木,中生代侏羅紀晚期到第三紀,白堊紀有化石發現,第四紀冰川期大部分滅絕,只剩下中國鵝掌楸和北美鵝掌楸
長柄雙花木,殘存於南嶺山地山頂矮林或灌叢中,被列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筆筒樹,屬於大型樹蕨類植物,不開花,沒有果實與種子,以孢子繁殖。筆筒樹不僅屬於地球遠古時代殘留的樹蕨類植物,而且是侏羅紀時代的孑遺植物。一般而言,筆筒樹只生長於潮濕陰暗的原始森林中,對古植物的研究有價值,而且亦是研究台灣與大陸植物地理關係的好材料。中國湛江發現有此樹。

保護情況

孑遺植物特殊的地位,決定了它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56年,中國成功建立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孑遺植物的保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1年,經人工繁育培植,第三紀孑遺植物軟棗獼猴桃北五味子刺五加紫椴
穿龍薯蕷
等180餘種瀕危植物在北京懷柔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實現了數量增長。
鵝掌楸鵝掌楸
經科學考證,該自然保護區的很多植物正在減少或瀕危滅絕,其中極危種有14個、瀕危種有36個、漸危種有49個、敏感種有71個。現存的第三紀孑遺植物軟棗獼猴桃北五味子山葡萄黃鳳梨等數量已很少,瀕臨滅絕境地。懷柔區為此累計投資200萬元,在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沿線建起總面積100畝的瀕危植物園。從野外蒐集栽培瀕危和有開發價值的刺五加野大豆紫椴穿山龍大花杓蘭蘭科)、角盤蘭二葉兜被蘭羊耳蒜二葉舌唇蘭綬草等180種瀕危植物,從某種程度上放緩了瀕危植物消失的步伐。自2011年下半年起,野大豆、紫椴、穿山龍和蘭科大花杓蘭、角盤蘭被保護植物長勢良好,有些植物有望成為綠化樹種。
對於孑遺植物的保護,適宜生境的開發以及根據它的居群遺傳結構進行遺傳多樣性的保存是實施保護的關鍵。這方面的保護工作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與各方人力的協作和支持,有計畫、有組織、堅持不懈地開展。

特種郵票

2006年3月12日植樹節,“孑遺植物”特種郵票首發式在“中國銀杏之鄉”山東省郯城縣舉行。這套由國家郵政局發行的特種郵票共四枚,郵票圖名分別是銀杏、水松珙桐、鵝掌楸,面值均為80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