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交林

混交林

混交林是兩種以上樹種所構成的林分。其中每種樹木在林內所占成數均不少於一成。林中如樹種搭配適當,可提高林分的生產率和穩定性,林木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生長比較迅速,病蟲害、火災的發生和蔓延較輕,且能提供多種多樣的木材和其他林產品,防護作用較強。但培育技術比較複雜,要求土地條件較高,如樹種配置不當,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混交林是森林火災保險的主要承保對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混交林
  • 外文名:mingled forest
  • :森林
  • 分布:中國各地
定義,優點,混交類型,混交林樹種,樹種混交比例,混交方法,發展趨勢,

定義

混交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樹種組成的森林。按照慣例,主要樹種以外的其他混交樹種,以株數、斷面積或材積計,應不少於20%。混交林可以形成層次多或冠層厚的林分結構,對於提高防護效能和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混交林

優點

從生態觀點來說,營造混交林有如下優點:
充分利用空間和營養面積
通過耐蔭性(喜光與耐蔭)、根型(深根性與淺根性、吸收根密集型與吸收根分散型)、生長特點(速生與慢生、發芽與落葉遲早不同、前期生長型與全年生長型) 以及嗜肥性(喜氮與喜磷,及其吸收利用的時間性)不同的樹種的搭配,可較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有利於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層次範圍利用光照、水分和養分。
能較好地發揮防護效益
森林的防護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林分結構。混交林林冠濃密,根系深廣,枯落物豐富,地上地下部分結構比單純林複雜,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以及其他防護效益方面都優於單純林。
可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混交林與單純林比較,由於樹種多,生境條件好,使一些害蟲或病菌失去大量繁殖的生態條件,同時在複雜環境條件下,寄生性昆蟲、菌類等天敵增多,又招來各種益鳥益獸,因而混交林的病蟲害不象單純林那么嚴重。混交林內溫度低,濕度大,風速小,各種可燃物不易著火,因而火險性小。針闊葉混交林闊葉樹的隔阻,可以防止樹冠火地表火的蔓延和發展,不象針葉樹單純林那樣一旦發生火災,便成燎原之勢,難以撲救。混交林對不良氣象因素的抗性較強。如深根性樹種與淺根性樹種混交,可以減輕風害; 常綠針葉樹與落葉闊葉樹混交,可以減輕雪壓雪倒等。
改善立地條件
混交林較之單純林,林內光照減弱,氣溫、地溫略低而變幅小,風速降低,蒸發量減少,空氣濕度增加,有利於改善林內小氣候。混交林的冠層厚,葉面積指數較大,枯落物較多,成分較複雜,比單純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
提高林產品的數量和質量
混交林能夠充分利用外界環境條件和樹種間相互促進的有利作用,光合作用的效率高,可以在同一時間內積累較多的有機物質,因而總蓄積量和生物量比單純林高。混交林中的主要樹種在伴生樹種的輔佐下,主幹長得通直、圓滿,自然整枝迅速,乾材質量亦較單純林好。

混交類型

選擇適宜的混交樹種是調節種間關係的重要手段,是保證人工林順利成林,增強林分穩定性,實現速生豐產的重要措施。因此,應儘量使混交樹種與主要樹種在生長特性和生態要求等方面協調一致,同時還要考慮到混交樹種本身適地適樹問題。中國在營造混交林的實踐中,在樹種搭配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如東北地區紅松核桃楸、紅松與水曲柳等混交; 華南地區,杉木與馬尾松、杉木與台灣相思、馬尾松與荷木、馬尾松與椆木等混交,都有成功事例。在確定樹種搭配時,首先應針對造林地的立地條件和造林目的選擇主要樹種,然後再配置伴生樹種或灌木。
根據樹種在混交林中的地位,生物學特性及其生長類型等,人為地搭配成不同的組合,稱混交類型。有如下幾種:(1)喬木混交類型: 即兩個以上的喬木樹種混交。當兩個以上的喬木樹種都是主要樹種時,它可以充分利用地力,獲得多種木材,充分發揮其他效能。當陽性樹種與陽性樹種混交 (如油松和櫟類) 時,種間矛盾出現早且尖銳,競爭進程發展迅速。這種林分的種間矛盾較難調節。陰性樹種與陰性樹種混交(如雲杉冷杉),種間矛盾出現晚而較緩和,樹種間的有利作用持續時間較長。此種人工林,只是到了生長發育後期,矛盾才有所激化,但林分比較穩定,種間關係較易調節。陽性樹種與陰性樹種混交(如落葉松與雲杉),樹種關係介於上述兩者之間,有利作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主要的。當主要樹種與次要樹種混交時,多構成復層林,主要樹種居於上層,次要樹種居下層。這種混交類型樹種間的矛盾比較緩和,林分生產率較高,防護效能較好,穩定性較強。次要樹種多為耐蔭的中等喬木(如椴、槭、鵝耳櫪等),一般不會對主要樹種構成嚴重威脅,即使種間矛盾尖銳時,也比較容易調節。(2)喬灌木混交類型: 即主要樹種與灌木混交。這種混交類型種間矛盾比較緩和,林分穩定。混交初期灌木可以為喬木樹種創造側方庇蔭,護土和改良土壤。林分鬱閉後,因在林冠下光線不足,灌木趨於衰老,便逐漸死亡。但當鬱閉的林分樹冠疏開時,灌木又會在林內出現。在一些混交林中,灌木死亡,可以為喬木樹種騰出較大的營養空間,起到調節林分密度的作用。主要樹種與灌木發生尖銳矛盾時,調節容易,可將灌木地上部分刈除,使之重新萌發。(3)綜合混交類型: 即主要樹種、次要樹種和灌木的混交。綜合混交類型兼有上述混交類型的特點。

混交林樹種

泓森槐,屬蝶形花科刺槐屬的落葉喬木,其花、樹皮、樹葉均有廣泛用途。它生長迅速、樹幹通直圓滿,冠窄,托葉剌小而軟,前2 年有剌,3 年以後剌基本脫落,葉色濃綠、花色白色、清香宜人,是一種市場潛力很大的速生豐產樹種。
泓森槐有一定的抗旱、抗煙塵、耐鹽鹼作用。適生範圍廣,是改良土壤、水土保持、防護林、“四旁”綠化的優良多功能樹種。可作為行道樹、住宅區綠化樹種、水土保持樹種、荒山造林先鋒樹種等。
現在全國造林樹種單一,土壤地力衰退嚴重,而營造泓森槐混交林可大大改良土壤,根瘤菌,能固氮,落葉可肥土。用榆樹、楊樹、柳樹等混交,長勢都會更好。泓森槐根系發達,具根瘤,可以固氮,提高土壤肥力,故其耐瘠薄、耐旱性優於楊柳科品種,在貧瘠的土壤中,也能較正常生長。泓森槐的固氮特性,是一個很好的混交林樹種,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進其他混交林樹種快速生長。

樹種混交比例

是指各樹種的株數占混交林總株數的百分比。混交比例在數量上的變化,與混交各樹種種間關係的發展方向和混交效果有密切關係。混交樹種所占的比例,應有利於主要樹種生長為原則,宜依樹種、混交類型及立地條件而有所不同。競爭力強的樹種,混交比例不宜過大,以免壓抑主要樹種; 反之,則可適當增大。立地條件優越的地方,混交樹種所占的比例宜小,其中伴生樹種應比灌木多; 立地條件惡劣的地方,可以不用或少用伴生樹種,而適當增大灌木的比重。一般在造林初期,伴生樹種或灌木應占全林株數的25~50%。但個別混交方法或特殊的立地條件,混交樹種所占比例不在此限。

混交方法

是指不同樹種的植株在混交林中的配置方法。配置方法不同,種間關係和林木生長也會因之而發生變化。混交方法有如下幾種:(1)株間混交:又稱行內混交。是兩個以上樹種在行內彼此隔株或隔數株進行混交。這種混交方法因不同樹種間種植點相距較近,種間發生互相作用和影響較早。如果樹種配置適當,種間關係表現有利; 否則,種間矛盾就比較尖銳。此法造林施工麻煩,一般多用於喬灌木混交。(2)行間混交: 又稱隔行混交。是兩個以上樹種彼此隔行進行混交。這種混交方法,種間有利或有害關係,一般多在林分鬱閉以後才明顯地出現。種間矛盾比株間混交容易調節,施工也較簡便,是常用的一種混交方法,適用於陰陽性樹種混交或喬灌木混交。(3)帶狀混交: 是一個樹種連續種植3行以上構成一條帶與另一個樹種構成的帶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帶狀混交可以緩衝種間競爭,即使在兩個樹種相鄰處有矛盾產生,也可通過撫育採伐來調節。此法栽植、管理都較方便,多用於種間矛盾比較尖銳,初期生長速度懸殊的喬木樹種混交。喬木、亞喬木與生長較慢的耐蔭樹種混交時,可將伴生樹種改栽單行。這種介於帶狀和行間混交之間的過渡類型,稱為行帶混交。行帶混交的優點是保證主要樹種的優勢,削弱伴生樹種過強的競爭能力。(4)塊狀混交: 又稱團狀混交。是把一個樹種栽植成規則的或不規則的塊狀,與另一個樹種的塊狀地依次配置進行混交的方法。規則的塊狀混交,是將平坦或坡面整齊的造林地,劃為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塊狀地,然後在每一塊狀地上按一定的株行距栽植同一樹種,相鄰的塊狀地栽植另一樹種。塊狀地的面積,原則上不少於成熟林中每株林木占的平均面積,一般為25~50平方米。地塊不宜過大,過大就成了片林,混交的意義也就不大了。不規則的塊狀混交,是在山地造林時按小地形的變化分別成塊地栽種不同樹種。這樣既可達到混交的目的,又能因地制宜造林。塊狀混交能有效地利用種內和種間的有利關係,可滿足幼齡時期喜叢生的一些針葉樹種的要求,林木長大後,各樹種又產生良好的種間關係。塊狀混交造林施工比較方便,適用於矛盾較大的主要樹種混交,也可用於幼齡單純林改造,或低價值林分改造。⑤植生組混交: 是種植點配置成群狀時的混交形式。即在一小塊地上密集種植同一樹種,與相鄰小塊地密集種植的另一樹種相混交的方法。由於塊狀地間距較大,種間相互作用很遲。塊狀地內為同一樹種,具有群狀配置的優點。植生組混交種間關係容易調節,但造林施工比較麻煩,主要適用於林區人工更新,次生林改造及治沙造林等。
為了正確處理好種間關係,使主要樹種儘可能多受益少受害,需要人為地加以調節,採取平茬、修枝、撫育間伐以及環剝、去頂、斷根等技術措施,削弱次要樹種的長勢,滿足主要樹種生長發育的要求。

發展趨勢

當代世界營林發展趨勢,逐漸從營造單純林走向混交林。然而,如何營造混交林,目前中國還處於試驗階段,無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很不成熟,有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