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溝

金沙溝

金沙溝是一個地理名稱,位於貴州赤水市葫市鎮境內,它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桫欏自然保護區--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科學家們稱為"桫欏避難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沙溝
  • 森林覆蓋率:91%
  • 保護對象:金沙溝以桫欏及其生態環境
  • 地理位置:貴州赤水市葫市鎮
  • 意義: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桫欏自然保護區
  • 環境:山高谷深,重巒疊嶂
基本概述,氣候特徵,景區生物,珍稀植物,其它生物,

基本概述

金沙溝以桫欏及其生態環境為主要保護對象。這裡山高谷深,重巒疊嶂,保持著較為良好的原始生態環境。赤水河支流金沙河,峽谷深切,谷地和兩岸高差近1040米。紫紅色砂岩岩壁直立,就如刀砍斧劈,唯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方能雕成,懸崖上藤蘿倒掛,有數股銀線般的水流從幾百米高處跌落到金沙溝源頭,蔚為壯觀。每當夕陽西下或雨後初霽,紅岩綠樹,煙雲瀰漫,構成動人心魄的絢麗景致。金沙溝蜿蜒於峽谷之中,清澈見底,長谷內寂靜幽深,清脆悅耳的鳥鳴,清新涼爽的空氣,淙淙的流水。

氣候特徵

保護區內適宜的氣候、降水和濕度,形成一個地形封閉、水熱條件較好的生態環境。森林蔥鬱,覆蓋率達91%,兩岸肥沃的紫色土,為桫欏生長發育創造了一個良好環境。

景區生物

珍稀植物

桫欏,又名樹蕨,是一種起源古老的冰川前孑遺植物。早在距今約1億8千萬年前的中生代侏羅紀時期就十分繁茂。它和恐龍同生共榮,成為生物界在遠古時代地球上的重要標誌。經過第四紀冰川的侵襲,桫欏僅在一些低緯度的適宜生態環境裡殘存並繁衍至今,被國家確定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金沙溝的桫欏,數量多達四萬餘株,種群分布集中,生長良好,結構典型,類型多樣,以樹形優美多姿,蒼勁挺擾蜚聲海內外。雙株並生桫欏、主幹雙叉、三叉等奇異株型桫欏隨處可見。被科學界譽為"桫欏王國"。
桫欏植株高大,一般株高3-5米,最高近10米。一般主幹不分枝,葉頂生,形如巨傘,狀若華蓋,樹形優美,四季常青,享有"蕨類植物之王"的美譽。
桫欏(樹蕨)在兩億年前是地球上高大蕨類木本植物,起源古老,遠在古生代志留紀曾在地球上盛極一時,中生代又與恐龍共榮。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尤其是第四紀冰川的嚴酷侵襲,瀕於滅絕,現今僅在世界上的少數地方倖存。由於分布範圍較為狹窄,數量稀少,因此被國家列為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桫欏莖蒼枝秀,高大挺撥,形如巨傘,狀似華蓋,葉片碩大,分裂成羽狀,莖中有澱粉可食。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變遷中,桫欏大多已演變為草本植物,瀕於滅絕,而在金沙溝仍有存活。
世界上的桫欏很少有4米以上的,金沙溝的桫欏高者可達4米,一般高3.5米,樹幹直徑達32厘米。赤水市全境有桫欏4萬餘株,成片集中分布在金沙溝、其次是四洞溝和十丈洞瀑布群附近,在局部河谷地段集中分布,形成以桫欏為主的植物群落,其植株之典型性、完整性、代表性,目前在國內外實屬罕見。桫欏這倖存於今的史前子遺植物,因對研究古植物學、古地理學、古地質學提供了“活標本”,被科學家們譽為“活化石”,在我國實行重點保護,1984年9月在這裡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它是我國唯一的一個以桫欏為重點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其它生物

保護區內除桫欏外還有許多珍稀植物,如赤水特有的小黃花茶,以及福建柏、杜仲、紅花木蓮、楠木、八角蓮、黃連和天麻等,兩岸懸崖之巔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古木參天。峽谷內野芭蕉成片分布,小溪兩岸竹林蒼翠,叢生著楠竹、慈竹、淡竹、黑竹、棕竹、羅漢竹和桃花竹等竹類。竹林和桫欏林小夾雜著海芋和多種草本蕨類植物。保護區內的動物有野豬、獼猴、蘇門羚、山貓、飛虎、穿山甲、貓頭鷹、角雞、畫眉鳥以及數不清的鳴禽和昆蟲等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