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雪山(雲南德欽縣與西藏察隅縣之間的雪山群)

梅里雪山(雲南德欽縣與西藏察隅縣之間的雪山群)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梅里雪山,是位於西藏察隅縣東部與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雲嶺鄉西部的一座南北走向的龐大的雪山群,全長有150公里。它在藏區稱卡瓦格博雪山,“梅里”一詞為德欽藏語mainri漢譯,意思是藥山,因盛產各種名貴藥材而得名。同時它也是雍仲苯教聖地,和西藏的岡仁波齊青海阿尼瑪卿山、青海的尕朵覺沃並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

最高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度為6740米,是雲南省最高的山峰,位於德欽縣西南方10千米處,距中甸縣城184千米。長約30公里,其中呈金字塔狀的最高峰為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為突出於周圍群山山頂面近千米的極高山,是雲南省的最高峰。梅里雪山斷裂活動強烈地勢高聳,有13座海拔6000米以上高峰在卡瓦格博峰周邊環繞,是青藏高原東南緣最高山。

基本介紹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山脈組成,雪山主峰,四大冰川,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經濟文化,宗教傳說,宗教文化,朝覲聖地,開發保護,登山活動,探險活動,冰山保護,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根據中國地圖出版社(2006) 出版的《雲南省地圖冊》,狹義的梅里雪山在地理位置上僅指橫斷山脈怒山山脈中北段的太子雪山區段(坐標為東經98°30′~98°46′、北緯28°10′~28°32′) 以北的梅里雪山段(坐標為東經 98°30′~98°40′、北緯28°33′~28°41′),以卡瓦格博峰為首的十三峰均屬於太子雪山範圍。但是在多種版本的文圖中,多將二者合稱為梅里雪山,為廣義,並將卡瓦格博峰作為代表梅里雪山的地標。
梅里雪山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屬青藏高原東南緣、瀾滄江與怒江之間的滇藏邊界的怒山山脈,北與西藏境內的他念他恩山相連, 南接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的碧羅雪山;境內最高海拔為6740m的雲南省第一峰-卡瓦格博峰,最低海拔為瀾滄江江邊查里通與燕門鄉交界處900m,相對高差達5840m。

地質地貌

在地質構造上,梅里雪山處於古地槽三江印支褶皺系弧形轉彎受急劇擠壓而變窄的部位;在地形地貌上,北段山體寬厚,地形起伏相對不劇烈,沒有終年積雪的山峰和發育完全的冰川,但高山流石灘地貌極為發達,而南段山地狹窄,地形劇烈起伏,形成極為發育的高山和冰川地貌。呈北北西一南南東向伸展,聳立於怒江與瀾滄江大峽谷之間 。

氣候

氣候屬高原性寒溫帶山地氣候,全年溫度較低,乾濕季節分明,立體氣候較為突出,具有太陽輻射強烈、乾濕季分明、氣候垂直變化顯著的特點。
由於太子雪山的地勢北高南低,河谷向南敞開,氣流可以溯谷而上,受季風的影響大,乾濕季節分明,且山體高峻,又形成迥然不同的5個垂直氣候帶,即極高山凍原氣候帶,海拔5000~6740米,高山苔原氣候帶,海拔4400~5000米,寒溫帶亞高山氣候帶,海拔3100~4400米,溫帶、暖溫帶山地氣候帶,海拔2600~3100米,亞熱帶乾旱河谷氣候帶,海拔2038~2600米。4000米雪線以上的白雪群峰峭拔,雲蒸霞蔚;山谷中冰川延伸數公里,蔚為壯觀。較大的冰川有紐恰、斯恰、明永恰。而雪線以下,冰川兩側的山坡上覆蓋著茂密的高山灌木和針葉林,鬱鬱蔥蔥,與白雪相映出鮮明的色彩。
梅里雪山,不僅地形複雜,氣候變化更為複雜,每年夏季,山腳河谷氣溫可達11-29℃, 高山則為零下10℃至20℃。年降水量平均為600毫米,大都集中在6-8月,此期間氣候極不穩定,是登山的氣候禁區。

山脈組成

雪山主峰

太子雪山主峰卡瓦格博,藏語“白色雪山”之意,俗稱“雪山之神”。傳說原是九頭十八臂的兇惡煞神,後被蓮花生大師教化,受居士戒,皈依佛門,做了千佛之子領乃制敵寶珠雄師大王格薩爾麾下一員神將,從此統領邊地,福蔭雪域。卡瓦格博神像常常被供奉在神壇之上,他身騎白馬,手持長劍,威風凜凜,儼然一位保護神。
卡瓦格博和其周圍諸峰,雖稱“十三峰”,但語意是取“十三”這個藏語裡的吉祥數,其實不是準確的十三個雪峰,而是較多山峰的統稱。諸峰中較有名的有面茨姆峰、吉娃仁安峰、布迥松階吾學峰、瑪兵扎拉旺堆峰、粗
歸臘卡峰、說拉贊歸面布峰。其中線條優美的面茨姆峰,意為大海神女,位於卡瓦格博峰南側。傳說中,此峰為卡瓦格博峰之妻。卡瓦格博隨格薩爾王遠征惡羅海國,惡羅海國想蒙蔽他們,將面茨姆假意許配給卡瓦格博,不料卡瓦格博與面茨姆互相傾心,永不分離。又有人傳說面茨姆為玉龍雪山之女,雖為卡瓦格博之妻,卻心念家鄉,面向家鄉。雪峰總有雲霧繚繞,人們稱其為面茨姆含羞而罩的面紗。意為“五佛之冠”的吉娃仁安峰,是並列排立的五個扁平而尖削的山峰,位於面茨姆峰北側,海拔5770.5米。而傳說為卡瓦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兒子的布迥松階吾學峰,則位於五佛冠峰與卡瓦格博峰之間。卡瓦格博東北方向的守護神就指瑪兵扎拉旺堆峰,又稱“無敵降魔戰神”(將軍峰)。粗歸臘卡意為圓湖上方的山峰,位於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
卡瓦格博峰卡瓦格博峰

四大冰川

梅里雪山共有明永,斯農,紐巴和濃松四條大冰川,屬世界稀有的低緯、低溫(零下5℃)、低海拔(2700米)的現代冰川,其中最長最大的冰川,是明永冰川。 明永冰川從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往下呈弧形一直鋪展到2600m的原始森林地帶,綿延11.7千米,平均寬度500米,面積為13平方千米,年融水量2.32億立方米,是我國緯度最南冰舌下延最低的現代冰川。每當驕陽當空雪山溫度上升,冰川受熱融化,成百上千巨大的冰體轟然崩塌下移,響聲如雷,地震山搖,令人心驚魄動。
然而21世紀初,由於全球變暖和遊客過多,明永冰川融化速度加劇,正在以每年50米左右的速度後退。這種狀況令當地居民及專家們擔憂。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梅里雪山地處橫斷山脈的腹地,屬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地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雲南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和世界溫帶地區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17個關鍵區域之一。
按照雲南植被的分類系統可分為9種植被型、13種植被亞型、32個群系,分別占雲南植被型的75.10%、植被亞型的38.12%和群系的18.19%; 值得重點保護的類型有針闊混交林、硬葉櫟類林、黃杉林、落葉松林、雲杉和冷杉林、藏柏林、沙棘林、高山灌叢和高山流石灘疏生植被。
在梅里雪山60個面積6000m2的雲冷杉群落 樣地中,共記錄植物物種223種,隸屬於62科133屬,其中蕨類植物6科7屬13種,裸子植物3科9屬12種,雙子葉植物49科100屬177種,單子葉植物4科17屬21種。133屬可劃分為12種不同的地理成分,其中熱帶成分占總屬數的28.160%,溫帶成分占總屬數的71.140%,反映出梅里雪山作為橫斷山脈的組成部分,其植物區系具有溫帶性質的東亞植物區系特徵。
在溫帶成分中以北溫帶的成分最多,占總屬數的46.190%;東亞和北美間斷分布成分和東亞分布成分次之, 各占11.150%;舊世界溫帶分布成分則占71.96%;缺乏中亞分布和地中海、西亞至中亞分布成分。除溫帶成分外,熱帶成分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共占總屬數28.16%。其中,熱帶分布成分占91.73%;熱帶亞洲和熱 帶美洲間斷分布成分占21.65%;舊世界熱帶分布和熱帶亞洲至熱帶非洲分布成分各占11.77%; 熱帶分布成分最少,只占0.188%。
在珍稀植物中有國家稀有種十齒花、桃兒七,國家漸危種瀾滄黃杉、棕背杜鵑、延齡草、金鐵鎖;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油麥吊雲杉、雲南紅豆杉。觀賞植物可分為觀花類、觀果類、觀葉類等。觀花類有杜鵑花科的大白花杜鵑、金黃杜鵑、山育杜鵑等,菊科的有長柱垂頭菊、矮垂頭菊、西藏蒲公英、雲南橐吾、粘毛蒿等,報春花科的有多脈報春、穗花報春、無粉球花報春等,龍膽科的有阿墩子龍膽、粗齒秦艽、流蘇龍膽等;觀果類有鼠李科的雲南鉤勾兒茶、凹葉雀梅藤,薔薇科的西南栒子等;觀葉類代表種有茜草科的茜草、豬殃殃及五加科的常春藤等。
該地區芳香植物資源豐富,共有17科33屬39種,其中木本植物26種,代表種有常綠喬木松科的華山松、柏科的側柏、落葉小喬木樟科的高山木姜子、落葉喬木漆樹科的漆樹、落葉灌木雲香科的野花椒 、常綠灌木木犀科的女貞等,占芳香植物總數的66.17%;草本植物12種,纏繞藤本植物1種,木犀科的素方花,僅占芳香植物總數的21.5%。
藥用植物主要有心葉大黃、擬耬斗菜、狹葉委陵菜、二色錦雞兒、紅景天、胡黃連、雪茶,木古樹分布於燕門鄉茶里通村和茨中村,共6株。

動物資源

獨特的低緯度冰川雪山、錯綜複雜的高原地形、四季不分明而乾濕明顯的高原季風氣候,使梅里雪山成為野生動物的生活的天堂。哺乳類的滇金絲猴、小熊貓、岩羊、林麝等;鳥類的白尾稍紅雉、藏馬雞、高山兀鷲 等。

經濟文化

宗教傳說

松贊乾布時期,相傳卡瓦格博曾是當地一座無惡不作的妖山,密宗祖師蓮花生大師歷經八大劫難,驅除各般苦痛,最終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從此受居士戒,改邪歸正,皈依佛門,做了千佛之子格薩爾麾下一員剽悍的神將,也成為了千佛之子嶺尕制敵寶珠雄獅大王格薩爾的守護神,稱為勝樂寶輪聖山極樂世界的象徵,多、康、嶺(青海、甘肅、西藏及川滇藏區)眾生繞匝朝拜的勝地。卡瓦格博雄居八大神山之首,統領另七大神山,225中神山以及各小山神,維護自然的和諧與寧靜。藏族認為,每一座高山的山神統領一方自然,而卡瓦格博則統領整個自然界之所有。在卡瓦格博山下,你不能談論一切細微之處的美麗,因為對任何出自自然的微瑕之美的言語稱讚都僅僅讚美了卡瓦格博山神統領的整個自然界的極其微小的一部分,而這些都是對卡瓦格博山神的不敬,也是對廣博而和諧的自然的不敬。當驢子們在卡瓦格博山間旅行時,藏族同胞的這一禁忌最好還是要予以尊敬的。
梅里雪山梅里雪山
在藏文經卷中,太子雪山的13座將近6000米或以上的高峰,均被奉為“修行於太子宮殿的神仙”,特別是主峰卡格博,被尊奉為“藏傳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
藏區流傳的指南經引人入佛境:“卡瓦格博外形如八座佛光赫弈的佛塔,內似千佛簇擁集會誦經……。具佛緣的千佛聚於頂上,成千上萬個勇猛空行盤旋於四方。這神奇而令人嚮往的吉祥聖地,有緣人拜祭時,會出現無限奇蹟。帶罪身朝拜,則殊難酬己願……。”
在指南經中,對外轉路線沿途所有景物,皆依佛教的內容作指引和解說,因此,所有景物都成了佛的印跡靈物。據佛教之說法,佛性的有緣之人都可在轉經時得如意妙果,護佑今生來世。轉經路上可見諸多瑪尼堆群,刻寫堆集了朝拜者的朝佛心愿。
在拉薩甚至有這樣的傳說:登上布達拉宮便可在東南方向的五彩雲層之中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可見其巔之高,其輝之遠。
在藏語言習慣中,卡瓦格博是太子雪山主峰、山神及整座太子雪山概念的三位一體的稱呼,自古以來受藏民崇拜。在藏民的心中,卡瓦格博峰是他們保護神的居住地。當地人認為:人類一旦登上峰頂,神便會離開他們而去。缺少了神的佑護,災難將會降臨。

宗教文化

梅里雪山在藏民心中是一座聖山,藏語中稱為“絨贊卡瓦格博”。主峰說拉曾歸面峰,其左(北)邊的山峰有布窮松吉吾學、再北為扎堆吾學,被稱為無敵降魔戰神;其右(南)依次為帕巴乃丁吉著、巴烏八蒙、吉娃仁安(五佛冠峰),再往南就是身姿優美的女神峰緬茨姆,緬茨姆是卡瓦格博峰之妃,大海女神,藥王的侄女,又有傳說為麗江玉龍雪山之女。藏區稱卡瓦格博峰為“絨贊卡瓦格博”,絨:指河谷地帶;贊:屬於很厲害的神;卡瓦格博:白色的大雪山;整個意思為:聖神的白雪山峰。
梅里雪山地區是一個多宗教,多教派的藏區,以藏傳佛教為主體,並存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多宗教共存共榮。藏傳佛教有薩迦、寧瑪、噶舉和格魯四大派,其中以格魯和寧瑪派影響最大。該地區的藏傳佛教中,最有影響的歷史事件是:
噶瑪·拔希,二世大寶法王,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的創始人,1268年朝聖卡瓦格博,確定了梅里雪山大小轉山線路。
噶瑪·讓穹多吉,三世大寶法王,1326年朝聖卡瓦格博。
藏傳佛教十世班禪大師確吉堅贊,1989年10月,曾在卡瓦格博峰前舉行隆重法事,今已刻石立碑留下勝跡,供遊人瞻仰。
藏傳佛教十一世班禪大師確吉傑布,2006年5月24日,在飛來寺面對卡瓦格博舉行了莊重的朝拜儀式。
該地區現共有14座寺廟,民主改革前有24位活佛,現有活佛8位。以下是梅里地區的寺廟分布:
東竹林寺:始建於1667年,現位於德欽縣奔子欄鄉,214國道旁,在冊僧人636人,有五層大殿一座,辯經院一所,法相學院一所,104所僧房,屬格魯派黃教噶丹德欽林寺:位於德欽昇平鎮,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由五世達賴賜名,屬格魯派黃教。
噶丹羊八景林寺,又名紅坡寺,位於德欽雲嶺鄉紅坡村,始建於公元1514年,屬格魯派黃教,有清鹹豐皇帝賜匾“化行南幫”一塊。
塔巴林寺:雲南唯一的藏傳佛教尼姑寺,位於德欽奔子欄鄉書松鎮,始建於公元1772年,現有尼姑115名。
永主頂寺:位於德欽燕門鄉赤尼自然村,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現有僧人80人,屬寧瑪派紅教。
崩貢寺:位於德欽燕門鄉石底村,始建於1637年,現有僧人50人,屬寧瑪派紅教。
拖拉竹寺:位於德欽燕門鄉拖拉村,現有僧人30人,屬寧瑪派紅教。
玉仙寺:位於德欽縣奔子欄鄉牙隆村,始建於公元1618年,現有僧人33人,屬達隆噶舉派。
禹功扎西曲批林寺:位於德欽尼通村,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屬噶瑪噶舉派。

朝覲聖地

卡格博峰是藏傳佛教的朝覲聖地,每年的秋末冬初,成百上千藏民牽羊扶拐口念佛經繞山焚香朝拜(轉經)的場面,令人嘆為觀止。藏族人在不同的屬相年都要朝拜以座特定的神山,羊年特地要轉山朝拜的就是梅里雪山。梅里雪山屬羊,若逢藏曆羊年,“轉經者更是增至百十倍。”2003年時值“羊年”,更是藏曆年中60年一輪迴的“水羊年”,“梅里雪山轉山朝拜”自然是這一年中整個藏族地區最重要的事情。據羊咱鄉調查機構統計,2003年前來梅里雪山朝聖者的人數達到了十萬餘人。藏族地區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在羊年轉一圈梅里雪山等於在平時轉13圈,水羊年的一圈則抵得上平時的60圈。很多人都轉2到3圈,一圈為自己,其它幾圈為家人或朋友,也有人花錢請當地藏民代替不能來的親人轉山。(2003年就是藏曆水羊年)
0101
據傳,這項活動開始於藏傳佛教主要派系,噶舉派,噶瑪噶舉系,第二代轉世活佛噶瑪·拔希(1204-1283)於1268年自元大都回到康區傳經布教8年間曾經走過的道路。從那時開始藏傳佛教信徒圍繞卡瓦格博神山的轉經活動,至少已持續了700多年了。這條幾百年來至少有數百萬人次走過的轉經路現今仍處於原始狀態。

開發保護

登山活動

卡瓦格博的高聳挺拔之美以及在宗教中的崇高而神聖的地位吸引了無數的中外旅遊者和登山者。然而,從二十世紀初至今的歷次大規模登山活動無不是以失敗告終。人類登上地球上海拔8000米高度的歷史已經有五十多年了,在半個世紀中,儘管登山家們一座連一座地征服了世界上十多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在一次又一次的衝擊中付出了一條又一條的性命,然而,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至今仍是人類未能征服的“處女峰”。1902年至今,人類十多次攀登卡瓦格博峰,都以失敗而告終。許多專業的登山者全副武裝的高昂著頭而來,下山時無不低垂著頭默默離去,而最後的登山者們,卻再也沒有下來。
1991年,中日聯合學術登山隊的17名隊員對主峰發起了衝擊,他們從三號營地出發沖頂,上升至海拔6400米時天氣突然變得惡劣只好下撤準備第二天繼續沖頂。然而當晚當隊員與大本營進行過最後一次語音聯繫後,在海拔5000多米處遭遇大規模雪崩,所有隊員全部遇難,長眠在了卡瓦格博。卡瓦格博成了人類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難的發生地。部分遺體於數年後被放牧的藏民在主峰另一側的大冰板發現。人類對雪山之神征服的嘗試又一次以徹底的失敗告終。從此也更讓人領會到藏族同胞對人與自然關係更為真誠和深刻的理解:人只有尊重自然愛護自然方能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若一心與自然為敵,只意欲征服自然,則必將以滅亡告終。
梅里雪山梅里雪山
通常在梅里雪山下各個旅館和寺廟中,常能見到藏族同胞呼籲禁止攀登雪山的倡議書,其行文簡潔,話語犀利,其中卻實有深意。
登山記錄
1902年,英國登山隊,首登梅里主峰卡瓦格博失敗。
1987年8-9月,日本上越山嶽會,因連續遭遇雪崩放棄攀登。攀登路線:明永冰川路線;攀登高度:5100m。
1988年,美國克倫奇登山隊,攀登路線:明永冰川路線,攀登高度:4350m
1989年9月-11月,中日梅里雪山聯合偵察隊,攀登路線: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500米
1990年11月-91年1月,中日梅里雪山聯合登山隊(第二次攀登),1991年1月1日-3日梅里雪山連降大雪,中方隊員6人, 日方隊員11人在5100米營地待機。1月3日晚22時30分C3營地與大本營最後一次通話。1月4日早晨失去聯絡,中日17名隊員失蹤。
攀登路線:雨崩方向,攀登高度:6470米(1990年12月28日)
1991年1月6日-20日,梅里雪山搜尋隊,中國登山協會4人1月9日到達大本營,西藏登山協會6人1月16日到達大本營,日本救援隊1月20日到達大本營因積雪過深,雪崩頻繁,1月21日終止搜尋撤營,攀登高度:5300米 C2營地。
1991年4月15-6月6日,中日梅里雪山聯合搜尋隊(日方12人,中方5人),因連續降雪,雪崩頻繁,被迫終止搜尋。
攀登路線:雨崩方向,攀登高度:4500米
1996年10月-12月,中日梅里雪山聯合登山隊(第三次攀登),12月2日,日本方面預報4-6日梅里雪山有大降雪中央氣象台和雲南氣象台也證實了此預報為避免再度發生91年的慘劇,隊伍被迫下撤,12月8日撤營。攀登路線: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300米
梅里雪山梅里雪山
2010年12月-2011年1月,雲南登山獨行家高家虎,獨自攀登梅里雪山,由於上山速度太快,不能適應高度,自己有吐黃水、肺部有氣泡聲、身體乏力、頭痛等症狀,此後就再也沒有聯繫。
攀登路線:西藏察隅縣擦瓦龍方向,攀登高度:5400米
迄今為止,過去15年總共有10次攀登梅里雪山。其中:中日聯合攀登有4次,日本單獨攀登1次,美國隊攀登過4次,中國單獨攀登1次。

探險活動

對梅里雪山的研究與探險,起源於19世紀,甚至更早,主要有:
澤切尼仁覺,匈牙利人,1879年著書,書中詳盡描述了梅里雪山的地理地貌
金頓·瓦爾德(F Kingdom Ward),英國植物學家,1911年和1914年兩次對明永冰川做了詳細的地質和植物學調查後,1916年在英國地理雜誌發表,1925年出版,記述了梅里雪山以及冰川狀況,他寫到:“穿單衣坐在冰川上,冰川是冷的,岸邊卻開滿了鮮花”
奧聖多夫斯基,前蘇聯聖彼得堡地理學教授,1920年率駱駝隊,在梅里雪山探尋香巴拉王國的入口
亞力山德拉·大衛·尼爾(Alexandra David Neel)女士,法國藏學家,1923年,化裝成為一名女朝聖者,歷經8個月,徒步穿越西藏腹地,寫成《一個巴黎女人拉薩歷險記》。
梅里雪山(雲南德欽縣與西藏察隅縣之間的雪山群)
尼古拉·雷里西,1924-1927,來此探險,在他的隨筆集中記載了他在接近香巴拉王國的神奇體驗
約瑟夫·洛克,美籍植物學家,1922-1935在美國《國家地理》發表記錄梅里雪山的文章
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美籍英國作家,1933年出版《消失的地平線》,後經好萊塢搬上銀幕,使香格里拉和梅里雪山世界聞名。(此書中未寫關於梅里雪山的任何東西,主要寫的是喀喇崑崙山山脈里的故事,雖然這座山脈不屬於大香格里拉。)

冰山保護

針對公眾關注的雲南梅里雪山冰川退化問題,此間科學家認為,其主要原因在於全球氣候變暖,雖然可以有一些辦法減緩退化速度,但不可能完全遏制。
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境內的(海螺溝是四川的)冰川是地球上低緯度地區海拔最低的冰川,也是雲南的旅遊勝地。二十一世紀初,梅里雪山出現冰川面積減小、雪線上升現象,其中最大的明永冰川退縮明顯。
冰川退化已經是全世界面臨的一個問題,包括極地冰川消融,都很難從根本上遏制這種趨勢。
當地政府可以通過興修水庫、增加水塘地表水體和植被覆蓋來提高雪山周邊的空氣濕度,同時限制過度的人類活動來減少破壞,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積雪、冰川的消融速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