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教授

一級教授

一級教授是教授職稱中的最高級別,高等學校教師的崗位分為13個等級。

其中教授崗位分一至七級,其中正教授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教授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

高校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之間的結構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是:二級、三級、四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1∶3∶6;五級、六級、七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2:4:4,八級、九級、十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3:4:3,十一級、十二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5:5。

被評定為一級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學界泰斗級人物,即院士級別。按照規定,一級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達到相關的評定標準,故自然科學相關學科較多,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學科一級教授較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級教授
  • 簡介:教授職稱中的最高級別
  • 歷史:1956年至今
  • 代表人物馮友蘭唐鉞熊十力
  • 同等級別:院士
歷史,名單,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設定意義,

歷史

一級教授評定自1956年國家評定來,已經有半個多世紀歷史,但自從上個世紀60年代來,一級教授稱號逐漸淡出學界視野。自從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率先再次評定人文社科一級教授後,“一級教授”這個名次再次在學界閃耀起來,緊接著山東大學等高校都開始聘任人文社科一級教授。自此文科教授也有機會進入到一級教授行列,成為人文社科領域裡的“院士”。

名單

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何乾之、何思敬、王利明
北京醫學院一級教授:馬文昭胡傳揆、臧玉洤、劉思、毛燮君、薛愚畢、華德、沈琪、林振綱、吳朝仁、金寶善蔣明謙
天津大學一級教授:潘承孝
復旦大學一級教授:陳建功蘇步青周同慶、郭紹虞、盧鶴紱、周谷城、陳望道
上海交通大學一級教授:陳孝剛、鐘公瑾周銘周志宏
上海第一醫學院一級教授:顏福慶黃家駟胡懋廉錢惪張昌紹榮獨山徐豐彥、谷鏡汧、林兆耆、楊國亮、吳紹青、陳翠貞、王淑貞郭秉寬蘇德隆沈克非
上海第二醫學院一級教授:高鏡朗蘭錫純鄺安堃葉衍慶胡文耀倪葆春
南京工學院一級教授:楊廷寶、劉敦禎
浙江大學一級教授:李壽恆
山東大學一級教授:馮沅君
武漢水利學院一級教授:愈忽
華南農學院一級教授:蔣英
廈門大學一級教授:盧嘉錫
四川農學院一級教授:楊允奎
四川財經學院一級教授:陳豹隱
雲南大學一級教授:劉文典

中國人民大學

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聘任14名人文社科一級教授,另外有9名榮譽一級教授。
衛興華方漢奇王傳綸甘惜分鄔滄萍羅國傑夏甄陶高放高銘暄被授予中國人民大學首批榮譽一級教授稱號
方立天劉大椿紀寶成吳易風宋濤張立文李文海陳先達周新城鄭杭生胡乃武黃達曾憲義戴逸被聘任為中國人民大學首批一級教授。

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自2010年來大量聘請人文社科一級教授,截至目前已有13位國內外知名學者加盟山東大學,成為山東大學一級教授。這13位學者分別是:
法學院:武樹臣楊海坤郭明瑞
歷史文化學院:張海鵬、狄德滿(德國)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溫儒敏盛寧
經濟學院:安體富
儒學高等研究院:池田知久(日本)
文化遺產研究院:劉鐵梁
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張祥龍、金光億(韓國)
管理學院:呂政

設定意義

長期以來,我國沒有設立人文社會科學院士制度,造成了人文社科一流學者與理工科一流學者在津貼、住房、學術研究條件等方面待遇的較大差別,客觀上給社會科學發展帶來了許多不利影響。
2009年5月20日對於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者來講,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日子。中國人民大學大學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率先開展一級教授試點工作,14名人文社會科學學者被聘為一級教授,打破了一級教授崗位只能由兩院院士獲得的歷史,意義非同尋常。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認為,所有的理念,都要通過行為來落實,通過制度來保障。對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視也不例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同樣重要。要從制度層面來真正扭轉“重理輕文”,落實“四個同樣重要”,從而為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和文科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
高校教學科研崗位普遍分為13個等級,最高為1級,最低為13級。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高校首次進行教師崗位等級評級。然而,在此之前能夠成為一級教授的均是兩院院士,人文社科類教授沒有機會獲得一級教授崗位。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率先開展一級教授聘任的試點工作,是完善職稱評審制度的一種探索和努力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看來,“聘任文科一級教授意義廣泛而深遠,有助於高校聘任教師工作更加規範化、完備化;有助於提升高校文科教師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助於改變重理輕文和人文社會科學內部重社會科學輕人文科學的風氣、傾向,從而能夠吸引更多優秀青年報考人文社會科學,進一步改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生源質量,也能夠吸引更多青年教師從事文科的教學和科研,進一步改善文科教師隊伍的結構和素質;還有助於實現社會公正、和諧,從而推動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和自然科學工作者的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平等相處,進而全面推進中國教育、科學事業的繁榮。”
這一舉措的意義在於提高了人文社會科學學者地位,體現對整個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視,鼓勵人文社會科學出大師級學者。以發表論文的數量多寡論高低、只講數量不講質量的學術評價體系,制約了學術研究的深度和質量。消除“數位化教授”,是高校評價機制的一個導向。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設立一級教授崗位,有助於建立何完善優秀人才的評價標準,對培養和造就創新人才意義深遠,也將給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注入新的血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