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谿縣(竹溪)

竹谿縣(湖北省十堰市竹谿縣)

竹溪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竹谿縣,隸屬於十堰市,位於鄂、渝、陝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區,西接陝西省平利鎮坪旬陽三縣,南交重慶市巫溪縣,東鄰本省竹山縣。竹谿縣是漢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頭、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之一。截至2017年,縣域總面積3279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302個村、4個社區、15個農林特場,2016年末全縣戶籍人口36.09萬人,常住人口31.39萬人。竹谿縣經濟發展較快,2017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為86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竹谿縣
  • 外文名稱:Zhuxi County
  • 別名:武陵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湖北省十堰市
  • 下轄地區:城關、水坪、中峰等15個鄉鎮場 
  • 政府駐地:城關鎮
  • 電話區號:0719
  • 郵政區碼:442300
  • 地理位置:十堰市西南
  • 面積:3279平方公里
  • 人口:36.09萬(2016年)
  • 方言:江淮官話-竹柞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十八里長峽,楚長城遺址等
  • 機場十堰武當山機場
  • 火車站十堰站十堰北站、十堰武當山機場
  • 車牌代碼:鄂C-5
  • 特色文化:庸巴文化,竹溪飲食文化
  • 區劃代碼:420324
  • 竹溪三貢:貢米,貢茶,貢木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社會保障,人民生活,郵電,環境保護,安全生產,交通,文化遺產,旅遊景點,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竹溪,西周屬古庸國
竹谿縣地圖竹谿縣地圖
東周楚莊王三年(前611年)滅庸,置上庸,竹溪屬上庸。
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年)析上庸地,置武陵縣,隸漢中郡,此為竹溪建治之始。南朝梁,改武陵縣為新豐縣,竹溪隸之。
北朝西魏,改新豐為上庸。
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省上庸入竹山
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析竹山尹店社復置為縣,以境內竹溪河定名”竹谿縣”(”竹溪”之名由此而來),屬鄖陽撫治管轄。
民國初期,竹谿縣屬湖北省襄陽道管轄。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國民政府將湖北省劃分為十一個行政督察區。竹溪屬第十一行政督察區。第十一行政督察區公署設鄖縣。
1949年竹溪解放,隸屬陝南軍區兩鄖行政公署。
竹谿縣竹谿縣
1950年,陝西省鄖陽專屬劃歸湖北省鄖陽行政專員公署管轄。
1952年,鄖陽行政專員公署與襄陽行政專員公署合併,改屬襄陽行政專員公署,竹溪隸之。
1965年,鄖陽行政專員公署與襄陽行政專員公署分離,復設鄖陽專署,竹溪隸屬鄖陽地區行政公署。
1994年9月29日,國務院批准鄖陽地區行政公署與湖北省十堰市地市合併,實行以市帶縣體制。竹谿縣隸屬十堰市所轄。
1996年,竹谿縣面積3296平方千米,人口約36.4萬人。轄6個鎮、14個鄉:城關鎮、中峰鎮、蔣家堰鎮、水坪鎮、泉溪鎮、豐溪鎮、龍壩鄉、洛河鄉、豐壩鄉、馬家河鄉、新洲鄉、兵營鄉、匯灣鄉、鄂坪鄉、天寶鄉、龍灘鄉、瓦滄鄉、桃源鄉、向壩鄉、雙橋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竹谿縣總人口338534人,其中(7個鎮、13個鄉):城關鎮44536人,蔣家堰鎮34037人,中峰鎮30400人,水坪鎮35705人,縣河鎮22165人,泉溪鎮14297人,豐溪鎮13502人,龍壩鄉19201人,洛河鄉13229人,鄂坪鄉10924人,匯灣鄉20489人,龍灘鄉9278人,天寶鄉11556人,兵營鄉14927人,新洲鄉15788人,馬家河鄉7988人,瓦滄鄉3033人,桃源鄉7487人,向壩鄉7038人,雙橋鄉2954人。
2004年末,竹谿縣總人口360369人。轄城關、蔣家堰、中峰、水坪、縣河、泉溪、豐溪7個鎮和龍壩、新洲、兵營、鄂坪、匯灣、天寶、桃源、向壩8個鄉,13個居委會(註:此為湖北地名網數據;2004年湖北省民政廳公布數據是4個居委會)、295個村委會。
2005年末,竹谿縣面積3299平方千米,總人口36219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0512人。轄7個鎮、8個鄉。共有4個居委會、293個村委會。
2010年,撤銷龍壩鄉,設立龍壩鎮(鄂民政發[2010]30號 7月)(十民政發[2010]97號)(溪政辦發[2010]101號 8月)。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竹谿縣在其中。

行政區劃

截止2010年底,竹谿縣轄8個鎮、7個鄉、302個村委會、4個社區、15個農林特場,1658個村民小組。
行政區面積
(平方千米)
下轄村委會居委會
37.1
西關、十字街、仿古街、建設路、觀音閣、東風、守金店、新勝、水寨、後壩、廖家河、溫泉溝、日進、新民、大峪溝、燒田壩、郭家梁、瓦罐窯。
123.1
蔣家堰、踩新橋、顏家街、蘆溝口、富強、貓子溝、楓樹嶺、鄭家溝、黃土嶺、小壩子、黑溝、新生、中原、蓮花、龍堰、東橋、西橋、黃石頭、岳王廟、土城子、蔓荊溝、秋溝、徐家溝、關埡子、洞溝河、大東溝、碾盤溝、黑龍洞、花屋院、瓦米子溝、龍陽。
88.5
青草坪、鄧家壩、雙河口、廟兒溝、小南溝、同慶溝、樟扒溝、長嶺、中梁子、煤炭溝、鷹咀石、彭峪溝、灌溝、花橋寺、松樹溝、狄峪溝、朝陽坡、中峰觀、大南溝、湯家壩、、柏楊樹椏、劉家灣、甘家嶺。
202.9
水坪街、前進、洞子溝、紀家山、杜家溝、大仙峪、小河邊、康家嶺、沙壩、船形寨、大嶺、東溝、大石門、黃龍、胡柳樹、漫液、金銅嶺、夏家灣、東寨、向家匯、油坊梁、板桶梁、閻家壩、劉家河、田埡、梧葉溝、店子溝、獨松寺、紅石岩、八寶山、洛家河、塔二灣、麻河塘、茶亭子、魏家灣、黃田灣、梨樹灣、鍋廠灣、張家河、鴛鴦池、惠家河、換鄉寨。
153.5
縣河、豐香壩、小田壩、龍堰河、柏臘樹埡(柏樹)、花石溝、富溪、安家溝、青山、紅豐、先裕、明家灣、大路溝、仁家溝、明家祠、惠家溝、塘溪溝、黃沙河、六合、水田壩、募緣。
380.8
豐溪、周家壩、涼橋子、鋪子嶺、界梁、五里埡、洞濱口、高子河、下壩、大坪、正溝、遼葉、紙坊溝、三坪、桃花山、西米河、朝陽。
302.2
泉源、塘家坪、黃柏溪、馬家壩、瓦房溝、成佳河、斑竹、大木場、石板河、雙橋鋪、劉家坪、壩溪河、紅岩溝。
147.4
吳壩、大扒溝、紅廟、磚峪溝、廖家嶺、瓦樓溝、龍家壩、余家凸、草場壩、肖家邊、朱家坡、岩屋溝、蘆峰、關家溝、汪家坪、孟家灣、油坊河、荊竹園。
194.1
板凳嶺、觀音堂、孟家渠、楊家灣、三盛院、爛泥灣、黃家灣、白雲寺、雲霄觀、蘭花、吳家灣、張家壩、譚口河、魯灘壩、紫金洞、魯溪溝、洄洋、凡停、雙龍、賀家灣、金盆、白岩。
兵營新鎮
173.2
兵營口、趙家河、算盤山、順風雨、楠柴溝、四條溝、羅漢灣、富溪河、曬金坪、登高、金雞溝、小泉河、黃家鋪、木瓜坪、銀杏、麻灣、雙灣。
202.1
羅漢埡、西灣、三同、下鄂坪、堰青、上高橋、青雲、梓桐埡、謝家塔、上鄂坪、界牌溝、磨子溝、岷峪、張灣、東灣、小匯、唐家畈、大河灣。
251.5
小河口、土地梁、秦坪、溜口、青岩溝、發裕、老屋場、長灘、船豐、象豐、龍井、白果、燕豐、榮譽。
288.8
蔡壩、蒿壩、雙河、百花、關夫埡、大寒、建豐、白雞埡、蘭池、取寶洞、冶鐵溝、葛洞口、星光、茅草坪、高橋、錦原、雲台觀、龍灘、老莊子、炬光、楊家坪、熊皮溝、栗子坪、將軍溝、小桂、光華、大東、孔雀。
452
羊角洞、兩河口、古峰、渣漁河、柳樹坪、中壩、核桃源、茂古坪、甘溝子、姚家坪、厚河、楊寺廟。
310.4
向家壩、五峰、金竹園、高泉、岔河、裕豐、勝豐、二坪、花柳凸。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竹谿縣位於鄂、渝、陝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區,西接陝西省平利、鎮坪旬陽三縣,南交重慶市巫溪縣,東鄰本省竹山縣,地處東經109°29′-110°8′,北緯31°32′-32°31′。縣境南北長104公里,東西寬51公里,總面積3296平方公里。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竹谿縣為湘鄂西片區。

地形地貌

竹谿縣地處秦嶺東槽區東段南緣,大巴山脈東段的北坡。大巴山脈是全縣山系的發源地。全縣山多呈緯向褶皺形,由西南向東北梯向延伸。竹谿縣西南高,東北低,西南部蔥坪海拔2740米,東北部爛泥灣海拔276米,相對高差2464米。全縣山脈與地層走向一致,河谷曲流發育,峽谷與山間盆地相間,構成了丘陵、盆地、低山、中山、高山等多種地貌。
竹谿縣竹谿縣

氣候

竹谿縣屬北區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高差懸殊,光照充足,雨量適中。全縣全年日照量時數為500-1800小時之間,平均每天4-5小時;太陽輻射量年平均在92-101千卡/平方米。全縣全年無霜期平均為238天左右,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竹谿縣有國土面積331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78%,其中:耕地面積326685畝,占全縣版圖面積的6.6%;林地3906825畝,占78.68%;園地66985.6畝,占1.34%;水面59997.5畝,占1.2%;交通占地14100.1畝,占0.28%;其它用地80223.6畝,占1.61%;未利用地510959.2畝,占10.29%。

礦產資源

竹谿縣礦藏資源豐富,已探明的金屬礦有銅、鐵、錳、鋁、鋅、沙金等;非金屬礦有煤炭、板石、古生物化石、花崗石、石棉、磷、硫磺、石灰石等。截至2013年,全縣其中現探明的煤炭有130多個礦區,儲量約6億噸。全縣最大煤田儲量達6220多萬噸,1000萬噸以上的煤田有17個。

水利資源

竹谿縣水域屬堵河水系,有竹溪河、匯灣河、萬江河3大河流。全縣有大小河流191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條,年平均徑流量22.5億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庫34座,最大庫容23億立方米。

人口

2017年度,竹谿縣戶籍人口共123064戶,358748人。出生人口5077人,死亡人口5818人,人口出生率為14.15‰、死亡率16.27‰,自然減少741人,自然增長率-2.07‰。省內、外遷入2365人和遷往省內、外3790人相抵後機械減少1425人,人口機械變動率為3.97‰。常住人口31.6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02萬人,城鎮化率37.98%,鄉村常住人口19.64萬人 。
2017年末人口狀況(戶籍)
指標
年末人口數(人)
比重(%)
全縣戶籍人口
358748
100
其中:男
191952
53.5
166796
46.5
其中:0-17歲
69792
19.5
18-34歲
83913
23.4
35-59歲
135303
37.7
60歲及以上
69740
19.4

經濟

綜述

2017年度,竹谿縣實現生產總值78.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4.19億元,增長4.31%;第二產業增加值33.68億元,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20.51億元,增長8.3%。從三次產業結構看,三次產業比是30.8:43.0:26.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24757元,比上年增長6.7%。

第一產業

2017年度,竹谿縣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0.63億元,同比增長4.4%。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5.2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4.4%。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180萬元,同比增長10%。整個農村經濟持續向好,農業產業化進程順利推進,農業實現穩產增收。
年末常用耕地面積46.7萬畝,同比增長2.4%。全年糧食播種面積65.6萬畝,比上年下降0.7%。其中,夏糧18.95萬畝,增長0.72%;秋糧46.65萬畝,下降1.27%。糧食總產42780萬斤,增長1.26%。其中,夏糧9560萬斤,下降1.38%;秋糧33220萬斤,增長2.05%。發展烤菸2.34萬畝,下降18.32%;核桃面積11.68萬畝,產量72萬斤;實現農業產值34.94億元,同比增長4.7%,實現農業增加值18.75億元,同比增長4.7%。

第二產業

2017年度,竹谿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7家。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4.3億元,同比增長15.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4億元,增長10.7%。
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四大支柱產業對工業支撐作用日益明顯。礦產建材完成工業產值7.3億元,增長5.8%;農產品加工完成工業產值21.2億元,增長22.9%;光電產業完成工業產值3.3億元,增長26.9%;水電產業完成工業產值7.6億元,增長10.1%。四大支柱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88.9%。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9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實現利潤2.3億元,下降14.8%;稅金總額1.3億元,增長33.7%。
2017年主要規模工業產品產量
指標
絕對量
比上年增長(%)
水泥(萬噸)
93
8.2
蠶絲(噸)
544
2.6
供 水 量(萬噸)
1700
-4.5
發 電 量(億度)
21.7
0.1
精 制 茶(噸)
1386
16.3
大米(噸)
31337
12.0
供 電 量(億度)
3.5
10.3
電子元件(萬件)
1260
5.2
鋰離子電池(萬隻)
840
31.0
全縣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20家。全年完成建築業增加值4.87億元,比上年增長2%。資質以上建築業實現總產值17.7億元,同比增長14.2%。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4.7萬平方米,增長1.8%。

第三產業

2017年度,竹谿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6.2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國有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5億元,同比增長45.8%,民間投資累計完成3.11億元,同比下降16.8%。完成工業投資16.2億元,同比增長60.2%。全社會5000萬元以上項目91個。
全縣房地產企業13家,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7.1億元,同比下降33%。實現商品房銷售面積1.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7.5%。商品房銷售額3684萬元,同比增長63.2%。

社會

教育

截至2017年,全縣共有各類學校165所。其中:中等職業學校1所,普通高中2所,初級中學17所,國小144所,特校1所。在校學生36772人。其中:中等職業學校1142人,普通高中4220人,初級中學8950人,國小22400人,特校60人。專任教師2394人。其中:中等職業學校97人,普通高中283人,初級中學659人,國小1335人,特校20人。全縣幼稚園53所,在園幼兒10969人。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88.7%,義務教育輟學率0.12%,國中三年鞏固率98.8%,高中階段開學率97.6%,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6.9%。

文化

截至2017年,竹谿縣擁有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電影院1個;體育館1個。全縣有縣級廣播電視台1個;地面衛星站2個,有線電視用戶數5.9萬戶 。

衛生

截至2017年,竹谿縣擁有衛生機構26個,其中醫院9個,衛生院15個,疾控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村級衛生室309個。擁有床位數2641張,衛生技術人員1323人,每千人口擁有執業醫師2.5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18人,註冊護士804人。全縣共有衛生防疫人員258人 。

科技

截至2017年,竹谿縣全年科技研發投入3800萬元;技術契約成交額8500萬元;申請專利50件,授權3件。其中:授理髮明專利50件,授權3件 。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全年城鎮登記失業人員9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74%;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130人。
全縣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22個,床位2590張。
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9718人;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員2438人。
全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3萬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8.0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3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23萬人。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達到94% 。
2017年,全縣實現4775戶15123人脫貧,22個貧困村脫貧出列;完成8019戶24056人易地扶貧搬遷。截止 2017年底,全縣累計脫貧17827戶62938人,未脫貧18135戶48146人,貧困發生率15.4%;累計完成易地搬遷15275戶45078人,未搬遷4767戶13317人。

人民生活

2017年底,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9元,比上年增加2083元,增長9.58%。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7元,比上年增加838元,增長10.12%。

郵電

2017年底,全縣固定電話3.1萬戶,其中:移動12000戶、聯通456戶、電信18681戶。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9.8部/百人。年末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9.69萬戶,其中:移動13.6萬戶、聯通1.73萬戶、電信4.35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達到62.2部/百人。年末國際網際網路用戶達4.2萬戶,比上年增加1.8萬戶 。

環境保護

2017年全縣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年度市定減排目標。竹谿縣域內水質監測斷面有3個(界牌溝、新洲潭口和雙岔監測斷面),匯灣河界牌溝斷面、新洲潭口斷面和竹溪河雙岔監測斷面水質分別達到國家Ⅱ類水質標準。龍壩水庫飲用水源地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水質標準,水質達標率為100%,全縣15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縣全年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11天,輕度污染天數20天,重度污染天數1天,嚴重污染天數1天,達標率為93.4%,PM2.5年平均濃度32微克/立方米,PM10年平均濃度56微克/立方米。全縣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53分貝,全縣交通幹線噪聲共設7個監測點位晝間平均等效聲級58分貝。
污水處理廠11座,集鎮污水處理率75%;垃圾處理站5座,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4.32萬噸。
全年降水量1348.5毫米;全年平均氣溫14.8攝氏度。
全縣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為0.3988噸標準煤,下降3.77%;全社會用電量為3.49億千瓦時,增長10.3%,其中:工業用電量1.18億千瓦時,增長2.6% 。

安全生產

2017年底,全年安全生產事故死亡6人,億元GDP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7人 。

交通

截至2017年,竹谿縣公路通車裡程3636公里,其中:幹線公路里程547.9公里(列養)。高等級公路里程3636公里,其中,國道82.237公里;省道464.659公里;縣道306公里;鄉道894.36公里;村道1887.874公里。縣內開通公車線路21條,實有公共汽車運營數57輛。全縣公路客運周轉量119785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20%,貨物周轉量56954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0%。全年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完成增加值2.8億元,比上年增10.5% 。
2018年7月,竹溪通用機場初步選址為水坪鎮紀家山村

文化遺產

山二黃劇
山二黃又稱”漢調二黃”,俗稱”靠山黃”,系湖北十堰地區的地方戲曲劇種,也是全國稀有劇種之一。山二黃聲腔板式豐富,十大行當齊全,表現手段多樣,既有大劇種的風範,又有地方戲的特色。
漢劇之母,京劇之根“山二黃”漢劇之母,京劇之根“山二黃”
繡花鞋墊
竹溪繡花鞋墊源於扎花襪底兒。竹溪繡花鞋墊所繡花樣品種繁多,主要有傳統的芙蓉、牡丹、芍藥、菊花、荷花、蘭花等花草,適合大眾通用化。

旅遊景點

  • 十八里長峽
十八里長峽位於竹谿縣南部雙橋鄉,與重慶的巫溪縣交界。 這裡,峽雖窄長而不失其雄偉,谷雖深幽而不失其靈秀,長峽兩岩群山起伏,峰巒林立,2000米以上的山峰多達49座,最高的蔥坪主峰海拔2740米,最低的海拔也在860米以上。十八里長峽距長江”小三峽”70公里,因峽長18華里而得”十八里長峽”之名。十八里長峽為湖北省自然保護區,擁有原始森林2萬多畝,植物132科591種,各類珍奇動物90餘種,物產金釵、石米等幾百種名貴藥材,是珍稀的動植物基因庫。
  • 楚長城遺址
楚長城遺址位於方城縣拐河鎮石門村霸王城自然村北側,多為土築,東北至西南走向,東接小擂鼓台山,西連大擂鼓台山,殘高1—1.5米,寬約4米,全長500米,東擂鼓台山坡頂與西擂鼓台山頂有12米見方的平台基,其間有150米被後人修場夷為平地。
  • 標湖森林公園
標湖森林公園位於縣城南部9公里標湖林場境內,總面積1884公頃,有偏頭山、標湖、孔家包、龍泉洞、三包等五個風景區。
  • 采皇木摩崖詩刻
采皇木摩崖石刻位於湖北省竹溪縣中南部鄂坪鄉慈孝溝,距離竹谿縣城28公里。摩崖詩刻現被竹谿縣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點。
  • 雞心嶺
雞心嶺(又稱金雞嶺),位於重慶市巫溪縣、湖北省竹谿縣、陝西省鎮坪縣三省(市)交匯處。

著名人物

人物簡介
”何氏三烈”之一
曾任上海市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和最高人民法院華東分院副院長
被授予烏克蘭基輔大學榮譽博士。
孟德聲
中國統一聯盟的顧問
關孟起
曾任中科院黨委書記。
現任武漢大學教授、副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