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防科技工業局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首批北京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入選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是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成員。

1952年,由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唐山鐵道學院、山西大學、北京工業學院、西北工學院等高校的部分系科組建為北京鋼鐵工業學院;1960年,更名為北京鋼鐵學院;1988年,更名為北京科技大學。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海淀、管莊2個校區,占地約80.39萬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97萬平方米;共有教職工總數3368人,其中專任教師1836人;設有14個二級學院、53個本科專業;擁有1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截至2018年底,學校全日制在校生2.5萬餘人,其中本專科生13683人,各類研究生10441人,國際學生912人;學歷繼續教育學生71449人;在站博士後283人。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0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38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8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0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80個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學校官網http://www.ustb.edu.cn
  • 中文名:北京科技大學
  • 外文名: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簡稱:北科大、北京科大(USTB)
  • 創辦時間:1952年
  • 類別:公辦大學
  • 類型:理工
  • 屬性:全國重點大學(1960年)
    211工程(1997年)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2006年)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年)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2010年)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2011年)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2014年)
    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018年)
    北京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2016年)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武貴龍
    校長:楊仁樹
  • 專職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
  • 本科專業:53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6個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4個
    二級學科2個
  • 院系設定: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等14個學院
  • 校訓:求實鼎新
  • 校歌:《北科華章》《搖籃頌歌》
  • 校慶日:每年4月22日
  • 地址:海淀校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0號
    管莊校區:北京市朝陽區管莊北一里
  • 院校代碼:10008
  • 主要獎項: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3年)
基本信息,校園風光,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校榮譽,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傑出校友,兩院院士,黨政領導,院校領導,商界校友,

歷史沿革

  • 北京鋼鐵工業學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培養冶金專門技術人才,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需要,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建立鋼鐵學院。同年4月,北洋大學冶金系和採礦系、唐山鐵道學院冶金系、山西大學冶金系、西北工學院礦冶系、北京工業學院冶金系和採礦系及鋼鐵機械專修科、清華大學採礦系金屬組合併,在清華大學內正式組建了北京鋼鐵工業學院,設有採礦、冶金、機械、金熱相處理、金屬壓力加工等5個系,學制四年。
1953年8月,北京鋼鐵工業學院從清華大學遷到海淀區學院路新校址。
1954年,周恩來總理第一次到北京鋼鐵工業學院視察。同年學校學制改為五年。
1956年8月17日,周恩來總理陪同西哈努克親王到鋼院參觀。同年學校開始招收研究生;同年成立了理化系,設定金屬物理、冶金物理化學兩個專業,學制為五年半。
  • 北京鋼鐵學院
1960年,北京鋼鐵工業學院更名為北京鋼鐵學院,並被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
到1966年初,該院共設有採礦、選礦、鋼鐵冶金、金風學、金屬壓力加工、冶金機拔、礦山機械、冶金爐、鑄造、金屬物理、冶金物狸化學、工業自動化等12個專業;教師達到800多人,本科在校學生5000餘人;接受外國研究生、大學生120人。
北京鋼鐵學院時期主樓街景北京鋼鐵學院時期主樓街景
文化大革命”期問,北京鋼鐵學院遭到破壞,停止招生5年。
1969年10月,林彪“第一號令”下達,北京鋼鐵學院和周邊的兄弟高校一樣面臨外遷的命運。12月,北京鋼鐵學院派出50人組成的先遣隊,出發去江西, 擬在餘干縣籌建“五·七“農場,然後以場建校。後因當地不宜辦學,先遣隊又被派往雲南,擬與昆明工學院合併。周總理告訴毛主席:華北有很多鋼鐵工業,不能沒有鋼鐵學院。因此,北京鋼鐵學院繼續留在北京辦學。
1972年,學校恢復招生。到1976年共招收5屆三年制學生。
粉碎“四人幫”後,經過恢復整頓,北京鋼鐵學院建立了正常教學秩序,學制改為四年。
1978年,增設金屬腐蝕科學、電子計算機科學、冶金自動化儀表、機械製造、流體傳動及控制、套用數學、物理、化學、力學、管理工程、科技外語等專業。同年開始招收二年制和四年制的研究生。
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4年,北京鋼鐵學院報請冶金工業部,請求將北京鋼鐵學院改為北京北洋大學或北京科技大學,均未得到批覆。同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
1987年,先後三次申請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北京材料科技大學、中國材料科技大學、中國冶金大學、北方大學等,未果。
  • 北京科技大學
1988年,北京鋼鐵學院再次重新申請改名時,因北京工業學院已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故國務院辦公廳領導與學校領導及部分老教授進行磋商,確定改名為北京科技大學。
1997年5月,學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行列。
1998年,學校由冶金工業部劃轉教育部直屬。同年,北京冶金管理幹部學院併入。
2006年,成為首批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
2008年,學校體育館作為奧運會、殘奧會競賽場館,完成了北京奧運會柔道、跆拳道,殘奧會輪椅籃球、輪椅橄欖球四項賽事。
2010年6月,入選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
2011年,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111計畫)。
2016年12月,入選首批北京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2017年,學校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8年1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同年,成為國防科技工業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選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學校風貌學校風貌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14個二級學院和研究生院體育部、管莊校區、天津學院、順德研究生院等機構,開辦53個本科專業。
學院名稱專業名稱科類學制
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
工學
四年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
工學
四年
安全工程
工學
四年
採礦工程
工學
四年
礦物加工工程
工學
四年
礦物資源工程
工學
四年
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
冶金工程
工學
四年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工學
四年
材料物理
工學
四年
材料化學
工學
四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學
四年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工學
四年
納米材料與技術
工學
四年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
工學
四年
車輛工程
工學
四年
物流工程
工學
四年
工業設計
工學
四年
視覺傳達設計
藝術學
四年
機器人工程
工學
四年
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能源與動力工程
工學
四年
環境科學
工學
四年
環境工程
工學
四年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工學
四年
自動化學院
自動化
工學
四年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工學
四年
測控技術與儀器
工學
四年
人工智慧
工學
四年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工學
四年
信息安全
工學
四年
物聯網工程
工學
四年
通信工程
工學
四年
電子信息工程
工學
四年
數理學院
數學與套用數學
理學
四年
信息與計算科學
理學
四年
套用物理學
理學
四年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套用化學
理學
四年
生物技術
理學
四年
生態學
理學
四年
文法學院
行政管理
管理學
四年
社會工作
法學
四年
法學
法學
四年
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學
四年
外國語學院
英語
文學
四年
日語
文學
四年
德語
文學
四年
東凌經濟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
管理學
四年
會計學
管理學
四年
國際經濟與貿易
經濟學
四年
金融工程
經濟學
四年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管理學
四年
工程管理
管理學
四年
工業工程
工學
四年
大數據管理與套用
工學
四年
高等工程師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卓越計畫)
工學
四年
機械工程(卓越計畫)
工學
四年
自動化(卓越計畫)
工學
四年
能源與動力工程(卓越計畫)
工學
四年
冶金工程(卓越計畫)
工學
四年
礦物資源工程(卓越計畫)
工學
四年

學科建設

  • 流動站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1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流動站名稱所在學院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
礦業工程、力學、土木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
冶金工程
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
科學技術史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
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環境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熱物理
自動化學院
控制科學與工程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化學
東凌經濟管理學院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學位點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2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0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領域。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科學技術史、物流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科學技術史、安全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力學、統計學、生物學、地質學、化學、物理學、數學、外國語言文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法學等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MBA(含EMBA)、MPA、法律、會計、翻譯、社會、文物與博物館、工程
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領域:機械工程、儀器儀表工程、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動力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化學工程、地質工程、礦業工程、安全工程、環境工程、車輛工程、工業工程、生物工程、項目管理、物流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
  • 重點學科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世界一流建設學科4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4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北京市重點一級學科3個、北京市重點二級學科7個、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2個。
世界一流建設學科: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科學技術史
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科學技術史
國家重點二級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熱能工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北京市重點一級學科: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北京市重點二級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力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計算機系統結構、岩土工程、通信與信息系統、環境工程
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納米材料與器件物理學、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
  • 學科評估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2017年)
一級學科代碼一級學科名稱評估結果位次百分位
0712
科學技術史
A+
前2%或前2名
0806
冶金工程
A+
前2%或前2名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A
2%~5%
0802
機械工程
B+
10%~20%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B+
10%~20%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B+
10%~20%
0819
礦業工程
B+
10%~20%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B+
10%~20%
0837
安全科學與工程
B+
10%~20%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B
20%~30%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B
20%~30%
0703
化學
B
20%~30%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B
20%~30%
0814
土木工程
B
20%~30%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B
20%~30%
1202
工商管理
B
20%~30%
0701
數學
B-
30%~40%
0702
物理學
B-
30%~40%
0801
力學
B-
30%~40%
0804
儀器科學與技術
C+
40%~50%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C+
40%~50%
1204
公共管理
C+
40%~50%
0202
套用經濟學
C
50%~60%
0714
統計學
C-
60%~70%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C-
60%~70%

師資力量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教職工總數3368人,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職工504人,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職工814人,其中專任教師1836人。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雙聘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雙聘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5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0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5人、青年學者5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1人,“萬人計畫”領軍人才14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7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人,北京市教學名師31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103人。
類別名錄
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國治葛昌純陳難先(雙聘)、李應紅(雙聘)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
胡正寰蔡美峰謝建新王一德(雙聘)、王海舟(雙聘)等
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謝建新、林均品、張欣欣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
孫冬柏、周國治、傅傑、楊天鈞、高征鎧等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喬利傑、張濟山、曲選輝、朱鴻民、謝建新、姜建壯、邢獻然、
姜勇、吳愛祥、呂昭平、林均品、王沿東、隆克平、王戈、張立峰
"長江學者"青年學者
陳駿、尹升華、覃京燕、侯新梅、賀威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喬利傑、何學秋、曲選輝、謝建新、郭占成、張躍、吳愛祥、
姜建壯、邢獻然、喬紅、王沿東、隆克平、呂昭平、李正平、
姜勇、王守國、張立峰、焦樹強、陳駿
"萬人計畫"領軍人才
姜建壯、呂昭平、萬向元、郭宏、劉雪峰、李從舉、邢奕、
羅海文、張立峰、秦明禮、劉新華、焦樹強、尹升華、賀威
國家級教學名師
余永寧、蔡美峰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曲選輝、王戈、姜建壯、毛衛民、謝建新、孫冬柏、王成彥等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董超芳、焦樹強、陳駿、馮妍卉、吳淵、侯新梅、賀威、查俊偉、
夏志國、尹升華、廖慶亮、從道永、王飛、楊樹峰、張海君
"創新人才推進計畫"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呂昭平、張立峰、劉雪峰、邢奕、李從舉、羅海文、焦樹強
"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
白洋、陳駿、吳淵、陳坤龍
國家級教學團隊
材料學教學團隊
機械設計製圖課程教學團隊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國家級工程教育實踐教育中心:北京科技大學—太原鋼鐵集團共建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北京科技大學—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共建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安全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礦物資源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自動化、熱能與動力工程、環境工程、物聯網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畫專業:礦物資源工程(採礦工程方向)、冶金工程(鋼鐵冶金方向)、材料科學與工程(金屬壓力加工方向)、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冶金機械方向)、能源與動力工程、自動化
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所屬申報獲批年份負責人
機械原理雙語教學
國家級雙語示範課
2010年
韓建友
環境化學
國家級雙語示範課
2010年
弓愛君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9年
彭慶紅
地質學與礦物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10年
謝玉玲
機電系統原理及套用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10年
郗安民
冶金物理化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10年
周國治、郭漢傑
傳熱傳質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6年
張欣欣
岩石力學與工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13年
李長洪
大學英語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8年
張敬源
生產管理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7年
張群
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6年
余永寧
數字電子技術
國家級雙語精品課程
2007年
穆志純
管理學原理
國家級雙語精品課程
2006年
高俊山
固體電解質
國家級雙語精品課程
2009年
趙海雷
傳熱傳質學
國家級雙語精品課程
2006年
張欣欣
大學物理實驗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5年
吳平
管理信息系統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6年
高學東
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6年
余永寧
工程流體力學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6年
劉向軍
管理學原理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6年
高俊山
大學物理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6年
馬星橋
傳熱傳質學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6年
張欣欣
機械設計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7年
李威
生產管理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7年
張群
鋼鐵冶金學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7年
王新華
經濟與管理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7年
戴淑芬
大學英語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8年
張敬源
礦床開採工程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8年
楊鵬
機械設計基礎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9年
李威
基礎英語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9年
彭漪
機械設計製圖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9年
尹常治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09年
彭慶紅
冶金工程實驗技術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10年
陳偉慶
當代語言學導論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10年
何偉
機電系統原理及套用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10年
郗安民
岩石力學與工程
北京市精品課程
2013年
李長洪
註:質量工程名單不全。
  • 教學成果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部分)
項目名稱獲獎等級獲獎時間
《大學生社會實踐》課程的建設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9年
發揮材料學科優勢,培養高水平創新型本科人才的探索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2014年
全國工程碩士《自然辯證法》課程教材立體化建設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4年
發揚特色與拓寬面向相結合的行業院校“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建設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4年
強化節能減排意識,提升創新實踐能力,創建與推進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競賽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4年
依託行業特色優勢,區位協同、學科融合構建冶金與能源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8年
  • 學生成績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學生在“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學術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智慧型汽車競賽、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與社會實踐大賽等歷年國家及北京市的各種競賽中多次獲獎,MEI機器人團隊、智慧型車隊先後獲評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稱號;原創校史話劇《綻放》獲得校園戲劇最高獎;學生田徑代表隊在全國及北京市高校競賽中數度摘桂;女籃代表隊在北京市高校聯賽中連續12次奪冠,並於2005年挺進CUBA全國八強。

學校榮譽

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高校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北京市文明校園、北京市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普通高校、首都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稱號。
2008年,學校體育館團隊被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國務院授予“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3年5月,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學校全景學校全景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1個國家科學中心,1個“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2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50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國際合作基地、創新引智基地等。
學校設有融合創新研究院、新材料技術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院、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沿海協同創新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院等科研機構。
類別基地名稱管理部門
國家科學中心
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
發改委
國家重點實驗室
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
鋼鐵冶金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
國家專業實驗室
固體電解質冶金測試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
-------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高效軋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發改委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板帶生產先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技部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
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台
科技部
材料科學數據共享網
科技部
“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
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部
國家級國際科技
合作基地
材料服役安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科技部
環境與能源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科技部國
際合作司
教育部科學中心
教育部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
教育部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流體與材料相互作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金屬礦山高效開採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鋼鐵流程先進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材料先進制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腐蝕與防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金屬電子信息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先進板帶生產裝備及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零件近淨軋製成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鋼鐵生產製造執行系統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北京實驗室
現代交通先進金屬材料北京實驗室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先進粉末冶金材料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教委
腐蝕—磨蝕與表面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教委
新能源材料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教委
分子與微結構可控高分子材料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科委
冶金工業節能減排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科委
功能分子與晶態材料科學與套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科委
材料領域知識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科委
稀貴金屬綠色回收與提取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科委
生物工程與感測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科委
高端金屬材料特種熔煉與製備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科委
工業典型污染物資源化處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科委
材料基因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科委
金屬輕量化成形製造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科委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科委
磁光電複合材料與界面科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表面納米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
北京高校節能與環保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弱磁檢測及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融合網路與泛在業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工業波譜成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交通與能源用特殊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委
高等學校學科
創新引智基地
先進金屬和金屬間化合物結構和功能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外專局
工程結構材料服役安全創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外專局
工業節能與能效經濟創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外專局
功能性納器件基礎與套用引智基地
教育部、外專局
材料基因工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外專局
人文社科基地
金屬與礦冶文化遺產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國家文物局
北京企業低碳運營戰略研究基地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哲學社會
科學規劃辦
農業部農藥登記
殘留試驗單位
北京科技大學農藥殘留與環境毒理實驗室
農業部
省部級國際科技
合作基地
材料服役安全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國際高技術創新轉移中心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城市和生活污染物處理與資源化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賽博(網電空間)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弱磁檢測及套用技術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稀貴金屬綠色回收與提取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先進粉體材料研發與套用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先進綠色微納能源系統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高等學校
高精尖創新中心
北京市新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技術轉移中心
北京市新材料技術轉移中心
北京市

研究成果

1978年至2018年12月底,學校共申請專利7812項,授權專利4630項;有2000餘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委級等各種獎勵,其中國家級獎勵176項。1999年教育部編輯的《中國高等學校科技50年高校獲獎重大成果一覽表》中收錄北京科技大學12項重大科研成果。
據教育部統計,1978—2011年,學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數量列全國高校第4。2019年1月,學校7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主持完成3項、參與完成4項。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近五年學校 “高性能銅鋁複合材料連鑄直接成形技術與套用”“露天轉地下高效轉型建設大型數位化地下金屬礦山的研究與實踐”“電弧爐煉鋼複合吹煉技術的研究套用”“複雜組分戰略金屬再生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等科研成果套用到了國民經濟建設中,獲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據2018年發布數據,2017年學校師生髮表論文被“SCIE”“EI”收錄數量分別居全國高校第31位和21位。
科學技術獲獎項目(部分)
項目名稱獲獎級別年份類型
電弧爐煉鋼複合吹煉技術的研究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6年
主持
材料海洋環境腐蝕評價與防護技術體系創新及重大工程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6年
主持
高效低耗特大型高爐關鍵技術及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6年
參與
一維氧化鋅的界面調控及其套用基礎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8年
主持
塊體非晶合金的結構與強韌化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8年
主持
複雜組分戰略金屬再生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8年
主持
清潔高效煉焦技術與裝備的開發及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18年
參與
基於M3組織調控的鋼鐵材料基礎理論研究與高性能鋼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8年
參與
超大型水電站用金屬結構關鍵材料成套技術開發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8年
參與
區域環境污染人群暴露風險防控技術及其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8年
參與
大型水電站用高強度易焊接厚板與配套焊材焊接技術開發套用
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7年
參與
基於準一維半導體納米結構的柔性光電探測器研究
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
2017年
參與
基於數位化技術的城市建設多災害防禦技術與套用
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
2017年
參與
面向異構通信環境的雲計算資源管理關鍵技術及IaaS系統套用
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
2017年
主持
燒結高溫煙氣循環提質節能減排新工藝與工業化套用研究
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
2017年
主持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底,學校圖書館實體館藏文獻總量231萬冊(件),訂有數字資源108種、270個資料庫,形成具有冶金、材料特色,工、理、管、文等多學科共存的館藏體系;自建了冶金、材料館藏中文期刊題錄庫、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機構庫、教學參考信息服務平台、搖籃書苑講壇等資料庫;與近80餘家圖書情治單位建立了館際互借和資源共享關係。
  • 學術期刊
《工程科學學報》於1955年創刊,月刊,主要刊載工學學科的研究成果,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Ei資料庫的文獻源期刊。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於1985年創刊,雙月刊主要欄目有科學學、哲學、社會學、管理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文藝學、語言學、歷史學和教育學等。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於1994年創刊,月刊,主要刊載礦物、冶金和材料領域的研究成果,是SCIE、Ei、CA、CSA等中國國內外檢索系統或資料庫的文獻源期刊。
思想教育研究》於1985年1月創刊,主要欄目有本刊特稿、名家訪談、學科建設、理論探討、社會思潮研究、課程建設、實踐與探索、觀察與思考、高校黨建、借鑑研究、調查研究、博士生園地等。2008年、2014年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17年進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CSSCI)。
物流技術與套用》於1996年創刊,月刊,主要欄目有焦點報導、特別策劃、本期專題、權威論壇和物流資訊。
金屬世界》於1986年創刊,雙月刊,報導中國冶金、有色金屬及金屬加工工業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普及生產和加工方面的科學知識,展示和推動金屬領域科學技術成果轉化,介紹冶金、有色金屬和金屬加工行業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產品和新經驗。主要欄目有熱點聚焦、成果展示、工藝裝備、企業訪談、管理與文化、權威論壇、業內信息和金屬漫談等。
粉末冶金技術》於1982年創刊,雙月刊,報導與專業有關的科研成果、生產實踐經驗、材料製品的套用、檢測與試驗、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標準化、國內外發展動向的綜述和評論、學術活動和工業生產信息等。主要欄目有研究與開發、材料製品套用、工藝與設備、文獻綜述、四海文苑、粉末冶金產業動態等。是冶金工業類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
學校全景學校全景

合作交流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與中國國內150多個省市區政府、企事業單位簽署了全面合作協定;先後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英國牛津大學等180多所中國以外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學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徽志是由兩個同心圓構成的圖案。外環由北京科技大學中英文名稱和建校年份“1952”組合而成;內環以“鼎”為主體造型,嵌入校訓“求實鼎新”。
北京科技大學
鼎作為“國之重器”,是中華悠久文化的象徵和作為“國之重器”,是中華悠久文化的象徵和中國冶金科技文明的代表。這一圖案反映了北科大的學科背景、行業特色和文化根源,體現了學校引領鋼鐵行業發展、支撐國家工業化建設的卓越貢獻,彰顯了學校在國家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創新發展的堅定信心。
在漢語中,“鼎”還具有“鼎力”、“鼎盛”、“鼎新”等正向聯想和竭盡全力、團結同心、國家興盛、社會和諧等一系列正面引申義,代表了北科大人沉穩剛毅、眾志成城、為中華之崛起、奉科技以強國的精神品格。
“鼎”的正中是以小篆體書寫的校訓,具有鮮明的歷史厚重感、文化傳承性和視覺衝擊力。校徽與校訓有機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不僅便於識別和記憶,更能體現和激勵全體師生“求實鼎新”的精神追求。
校徽色調為“北科藍”,與整體設計風格和校訓內涵統一,體現了學校堅實深厚的學術底蘊、樸實嚴謹的治學準則和開放包容的大氣姿態。
  • 校旗
學校校旗為長方形旗幟,長寬比為3:2,中央印有校標和規定字型的校名。

精神文化

  • 校訓
求實鼎新
“求實”,意為堅持從實際出發、通過客觀冷靜的研究探求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知,代表了學校恪守學術規律、追求科學真理的價值取向;“鼎新”,語出《周易·雜卦》“鼎,取新也”,意為樹立新的標準、風氣等,體現了學校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特徵。
“求實鼎新”合併使用,既是對學校“學風嚴謹、崇尚實踐”優良傳統的傳承,也是對全體北科大人實事求是、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的激勵和號召,更是學校深化改革、科學發展、不斷鑄就新輝煌的有力宣言。
  • 學校使命
鋼鐵強國、科教興邦
  • 校歌
《北科華章》
詞:劉曉東、王鸝、解紅葉、
陳小旺、關望、郝竹青
曲:禹永一
燕都古郡,壬辰上庠,
師從北洋,教承冶礦。
肇造華夏,興國安疆,
熔鐵鑄金,歷練輝煌。
薊門巍巍,屹立國家希望,
滿井蒼蒼,澤潤鋼鐵脊樑。
舉礦冶之星火,撫百年之國殤,
奉科技以立校,育強國之棟樑。
弘德育人,師韻蘭香,
嘔心治教,克勤業廣。
風華砥礪,為仕坦蕩,
學風以謹,實踐為尚。
剛柔並濟,德才昭彰,
融冶以新,震鑠四方。
吾青年之盛志,如天光之正當,
為中華之崛起,襄北科之華章。
北京科技大學
《搖籃頌歌》
詞:閆拓時、柯群生
曲:禹永
滿井邊,一學堂,
求實鼎新,熔基鍛梁。
師韻若蘭吐芬芳,
年華無悔付寒窗。
百鍊成鋼寄耳旁,
汗水揮灑有餘香。
啊成長的搖籃,引我多少幻想。
啊成長的搖籃,給我多少力量。
為你歌唱,為你歌唱,心醉神揚。
滿井邊,一學堂,
與時俱進,科技興邦。
惟學無際天地貫,
崇實求是創新天。
銀杏傲立百木競,
英才萬千譜華章。
啊成長的搖籃,引我多少幻想。
啊成長的搖籃,給我多少力量。
為你歌唱,為你歌唱,心醉神揚。
北京科技大學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黨委常委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黨委常委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黨委常委
薛慶國
黨委常委、副校長

歷任領導

姓名職務任期
魏景昌
黨支部書記
1952.12—1953.10
林楠
黨總支書記
1953.10—1954.11
杜若牧
黨總支書記
1954.11—1956.4
高芸生
黨委書記
1956.9—1966.7
院長
1956.6—1966.7
金昭典
黨委書記
1973.8—1975
成克
黨委書記
1975—1979.2
葉志強
黨委書記
1979.2—1980.8
劉少華
黨委書記
1980.8—1983.5
張文奇
院長
1979.2—1983.10
符榮
黨委書記
1983.5—1992.4
王潤
院長
1983.10—1990.10
李靜波
黨委書記
1992.4—1995.4
校長
1990.10—1993.3
楊天鈞
代黨委書記
1995.4—1997.12
校長
1993.3—2004.6
劉建平
黨委書記
1997.12—2003.1
徐金梧
校長
2004.6—2013.1
羅維東
黨委書記
2003.1—2016.5
張欣欣
校長
2013.1—2018.7

傑出校友

兩院院士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38名校友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類別名錄
中國科學院院士
魏壽昆
吳自良
柯俊
張興鈐
肖紀美
鄒世昌
王崇愚
徐祖耀
高慶獅
陳難先
李依依
周國治
葉恆強
葛昌純
張統一
------
中國工程院院士
范維唐
徐匡迪
殷瑞鈺
陳先霖
周邦新
塗銘旌
崔崑
雷廷權
胡正寰
陳國良
柯偉
鐘掘
關傑
劉玠
何季麟
王一德

黨政領導

姓名職務
羅乾
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中央政法委書記
劉淇
十六屆、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原北京市市委書記,
原中央文明委副主任,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會長
黃孟復
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原全國工商聯主席,全國工商聯名譽主席
徐匡迪
十五屆、十六屆中共中央委員,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原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
范長龍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劉曉峰
農工黨十五屆中央常務副主席、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郭聲琨
中共第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法委員會副書記,
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公安部部長、黨委書記,總警監
單亦和
原保利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原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
范維唐
原煤炭工業部副部長
桂中嶽
原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郝振賢
原四川省政協常務副主席
賈錫太
原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全國人大代表
李登柱
十五屆中紀委常委、中央國家機關紀工委書記
李克誠
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總公司監事會主席
李敏寬
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第七屆台盟中央副主席
劉 玠
十五屆、十六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
原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
劉沛
原中國駐聯合國軍事參謀代表團團長、少將
樓大鵬
原國際田聯副主席、原國家體委專職委員
陸江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中國物流學會名譽會長、亞太物流聯盟副主席、原國內貿易部副部長
陸敘生
原物資部副部長
馬錫廣
原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常務副主席
馬仲才
原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沈國俊
原四川省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十五屆中紀委委員
王宏民
原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王四連
原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王汀明
原湖南省政協原主席、全國人大代表
吳溪淳
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原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
殷瑞鈺
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
應文華
原國內貿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務院稽察特派員、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顧問
張吾樂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原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
黨組副書記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原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
趙公卿
原重慶市副市長、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周榮昌
原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朱新均
原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黨組書記
朱志輝
原中共雲南省省委副書記、原華東冶金學院黨委書記
靳善忠
原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郝遠
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史和平
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殷曉靜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
陳德榮
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生態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省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
邢書成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將
陳建華
廣東省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黃楚平
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孫安民
全國工商聯常務副主席,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
葛紅林
中共四川省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
馮炯華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農工黨中央常委
龔世萍
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
哈斯巴根
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曹文虎
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王永明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
付雙建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孫瑞彬
河北省委常委、石家莊市委書記、石家莊警備區黨委第一書記
鄭新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主任、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劉振江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兼副會長
袁隱
國務院參事室參事、原國務院辦公廳局長
高德福
中國人民解放軍吉林軍區參謀長、少將
方凌江
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聯勤部自動化站站長、少將
費愛國
空軍裝備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長、少將
張祁斌
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副參謀長、少將
表中信息,截至2012年9月。

院校領導

姓名職務
劉建平
天津大學黨委書記
王志強
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謝輝
北方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閆拓時
中國音樂學院黨委書記
曹勝利
冶金工業出版社社長
常躍峰
河北鋼鐵技術研究總院院長
姜軍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校長
孔留安
河南城建學院院長
雷平喜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
李保衛
內蒙古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安勝利
內蒙古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正廳級)
李豐生
梧州學院院長
李家新
安徽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李新創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劉樹琪
泰山學院黨委書記
劉振江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兼副會長
馬憲平
北京教育學院黨委書記
任雁秋
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王建中
遼寧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王萍輝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楊帆
北京商務科技學校
張少明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黨委書記、院長
張宇春
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院長
張玉柱
河北聯合大學黨委書記
盧振洋
北京聯合大學校長
廖清成
中共江西省委黨校(江西行政學院)副校(院)長
表中信息,截至2012年9月。

商界校友

姓名職務
徐和誼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韓永貴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明忠
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清富
中國光大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總經理
韓巍強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公司行政總監、董事總經理
何建昌
中國華冶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宋鑫
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中國黃金國際資源有限公司總裁
陸志方
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克利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公司黨委書記
廖世波
中鋼集團金信諮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範文勝
中鋼集團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連民傑
中鋼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陸鵬程
中鋼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
魏新
北大方正集團董事長
汪子章
國家開發銀行行務委員
康典
新華人壽保險董事長董事長
秘增信
中信資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
姜德義
北京金隅集團執行董事兼總裁
汪聲娟
北京佰能電氣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孫傑
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任亞光
北京京城機電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王東
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夏曉鷗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黃孝斌
北京時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杜鳳超
北京市華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啟瑞
北京天客隆集團公司總經理
王銳兵
國資委群星集團公司總經理
李琦
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丁傳錫
正元國際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開力
中科創新園高新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偉坪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喆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兵礦業公司董事長
李京北
中房集團城市房地產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馬國強
寶鋼集團公司黨委常委、寶鋼股份公司總經理
何汝迎
寧波寶新不鏽鋼有限公司總經理
陸志新
寧波鋼鐵公司總經理
張廣寧
鞍鋼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張曉剛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
余自甦
鞍鋼集團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白剛
鞍鋼建設公司總經理
王義棟
鞍鋼鮁魚圈分公司總經理
周秉利
包頭鋼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曉波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彭存根
太鋼集團臨汾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
於勇
河北鋼鐵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李貴陽
河北鋼鐵集團公司副董事長、黨委常委
張海
河北鋼鐵集團副總經理、董事
遲桂友
河北鋼鐵集團宣化鋼鐵集團公司董事長
崔健
寧波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劉安
寧波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士才
山東日照鋼鐵集團總經理
任浩
山東鋼鐵集團總經理
陳啟祥
山東鋼鐵集團萊蕪鋼鐵公司總經理
郭長波
青島鋼鐵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劉建輝
首鋼銷售公司總經理
姚林
攀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張虎
攀鋼集團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段向東
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燦
重慶鋼鐵集團建設公司董事長
楊忠
西寧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子亮
安陽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曹慧泉
華菱鋼鐵集團董事長人選和湖南華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若生
廣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錢剛
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總經理
高國華
大冶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廬嘉
合肥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偉
東北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杜東興
陝西龍門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
尹小鵬
武鋼礦業公司總經理
謝俊文
甘肅華亭煤業集團總經理
劉明東
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寶利
本鋼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陶方國
華菱鋼管控股公司總經理
楊志強
金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呂鵬
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總經理
朱津秋
上海有色集團公司總經理
張同波
新興鑄管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路朝暉
新興鑄管(新疆)資源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宋占江
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梁津源
中色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定洪
中冶東方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賴寧昌
廣東東凌集團董事長
王德興
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吳曉松
平安人壽天津分公司總經理
趙宇峰
清華紫光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玉民
山東黃金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畢榮福
上海液壓氣動總公司黨委書記
李培寧
上海光大會展中心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梁鐵山
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劉慶賓
重慶材料研究院院長(總經理)
郝樹華
首鋼礦業公司總經理
王寶桐
中國廣廈控股集團總裁
李連平
河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張槐祥
中國水鋼集團公司總經理
吳平
遷安鋼鐵公司黨委書記
束國剛
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高本業
大連電機集團董事長
邵軍
陝西寶鈦新金屬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胡剛
四川長虹電子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晗亮
中國石油裝備製造分公司黨委書記
熊萬平
首鋼長治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樹琪
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高國華
國投創新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總裁
張戰波
北京中冶設備研究設計總院有限公司總經理
鄭劍輝
中冶南方(武漢)威仕工業爐有限公司總經理
任美成
天澤科技董事長
彭原
北京華深中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
張曉峰
北京桓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陸正耀
神州租車(中國)有限公司CEO
胡慶周
深圳英唐智慧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惠敏
山東慧敏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王滿元
包頭市液壓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榮明
北京愛慕內衣有限公司董事長
表中信息,截至2012年9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